根据体育实践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和功能等。综合素质我们把体育划分为三个基本形式,其

努力营造奥运文化氛围,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文化研究-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努力营造奥运文化氛围,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赵梅
努力营造奥运氛围,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素质的深入推进,我国校园体育文化联盟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奥运文化在我国学校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奥运文化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与互动。奥林匹克运动彰显了丰富多彩的奥运文化内涵和追求和平、向往美好、顽强拼搏、不甘平庸、不断进取的体育精神。奥运之父顾拜旦提出的奥林匹克主义最实质的内容就是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广大青少年。而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体育和教育的一部分,它根植于校园,作用于大学生,通过开展校园奥运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活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成才。      一、奥林匹克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丰富深厚的世界文化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其拼搏、参与、和平、进步、团结的文化内涵,对人们的行为意识、伦理道德、情感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征服力。奥运文化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创造性,增强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萨马兰奇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从最广泛、最完整意义上来说,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它将身体活动、和精神融为一体而造就一个完整的人&,可见它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现象,早已存在于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它是大学特区中每个成员所共有的校园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生存着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 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已从单纯的肌肉活动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下解脱出来,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现象,它可以帮助学生发掘素质潜质,突破肌体和机能极限,实现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嬗变。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培养和陶冶三个特性。大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培养爱国主义观念、增强运动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充实智力活动、激发创新精神,从而不断扩大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奥运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能创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教育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活动。通过倡导&更快、更高、更强&、&团结、友谊、进步&、&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等奥林匹克文化精神,通过竞赛活动规则的约束,能使大学生懂得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义。校园体育既可增强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改善自身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又能与其他大学人科教育互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深化和扩展学科专业。      (一)丰富大学生自身内涵的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以熏陶为主要手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培养健康人格。情操是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综合体,是一种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对改善校园风气,提高学生素质,建设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体育健儿在体育竞赛特别是奥运会上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拼搏精神,对大学生心灵世界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观赏比赛,能够积极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迸发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提高大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自信不止是奥运精神的精髓,它所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求,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接近自己,尊重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但大学生中独身子女多,因父母的迁就和溺爱造成独立生活能力差,加之他们社会阅历浅,在现实面前遇到一点困难就手足无措。有些学生进校后人际交往不畅,不适应校园生活,心理产生挫折感。如果说,由中学到大学的变迁已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冲击的话,那么由大学到社会的环境变迁将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挑战。而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存在着各种人际关系,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将会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他们在共同的体育活动中可以认识自己,了解别人,既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从而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增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作用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地位。奥运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体育意识,使其减轻学习压力,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锻炼。大学生通过享受体育运动,提高运动能力,使自己的生理机能日趋成熟,促进个性化发展,表现出坚忍不拔、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      当前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是大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类创新型人才。在实施校园体育文化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化校园体育文化的改革,充分利用奥运文化和体育文化资源,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奥运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接触朋友,了解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适应终身体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氛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奥运文化和体育文化的理解,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依靠学生体育和体育协会,广泛运用电视、广播、专栏、标语、有奖征答、知识竞赛、举办体育节、评选&体育明星&等大学生喜闻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这些活动形式在内容以及教师的指导方法上
时间: 15:09:35
幼儿园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模式对幼儿体能发展影响的研究&&&&萧山区职工幼儿园&&&&孟晓耘(执笔)孟晓耘(执笔)傅震燕&&&&&&&&幼儿园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模幼儿园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模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式对幼儿体能发展影响的研究&&&&摘要】【摘要】幼儿体育目标应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来协同完成,仅靠单一&&&&的体育教学活动是无法完成的。“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具有环境的开放性、选择的自主性、内容的丰富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体现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目标制订、内容安排、组织形式以及指导策略等实践与研究,探索一种较好的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保证有效的户外及体育活动时间,并促进幼儿愉快、充实、健康地成长的幼儿自主性的体育游戏形式。&&&&关键词】【关键词】体能,开放式,体育区域,晨间体育区域,&&&&一.问题的提出&&&&1.实际的需要体能发展可以使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正常发育,并增强他们调节身体各部分动作和灵活控制身体的能力,使他们的动作协调、姿势正确。体能发展对于幼儿心理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活动的品质,促进智力发展;还可以发展幼儿个性,包括养成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等。体能发展的状况和水平是衡量幼儿身体发展与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促进幼儿体能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对幼儿来说,意义重大。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人们正处在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中,现代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运动不足,各种“文明病”应运而生。因此,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身心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来看,日本通常将身体素质的组成归为运动能力的要素之内,幼儿则强调灵敏性、精巧性、平衡能力、耐力、力量以及瞬发力等多方面运动能力的培养;美国是从发展幼儿的大肌肉活动能力和小肌肉活动能力的角度来论述有关提高儿童身体素质观点的;前苏联则认为,应该在幼儿时期发展幼儿的速度、灵巧、耐力、力量和柔韧等几方面的身体素质。2.存在的问题&&&&2&&&&&&&&目前,通过了解现状我们发现,我国多数的幼儿园也注意到让幼儿多进行体育活动,并将增强幼儿体能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现有体育活动如:体育课、基本体操、体育游戏、幼儿运动会等)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正确的。这些活动形式在内容以及教师的指导方法上,的确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但这与《规程》和《纲要》所规定的保证幼儿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和一小时体育活动却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于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有针对的、有效的增强幼儿体质、和谐发展幼儿身心,许多教师比较模糊,如:1.活动时间安排上——基本上是指体育课、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等,碰上天气不好,还会挤掉这些时间。2.活动形式上——集体活动多,个体、小组活动少;放羊式活动多,有明确活动目的的少。3.活动内容上——强调了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幼儿玩的天性和兴趣的激发。4.指导方法上——教师规定多,幼儿模仿性学习行为多,在活动中一刀切的灌输方法用的比较多,自主性学习行为少。5.认识功能上——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兴趣而不注重体育活动的作用;对于幼儿运动量的调控存在随意性;还存在等待时间过长,不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的现象。&&&&二.课程的研究设计一)课程的理性思考&&&&如何把握幼儿期体能教育的科学性,的确是当前一个十分敏感的课题。幼儿期心脏功能、心血管系统、心理、体质状态、身体发育程度有着它的体能教育方面的评价指标相对较少,为确保幼儿园开展体能教育后,幼儿机体健康发育,本课题将在医务人员的监督配合下,做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和探讨。2000年,上海市闸北区体育区域活动对幼儿体能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其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幼儿下肢动作发展与上海市市区同龄幼儿的平均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那么我们究竟安排什么时间,实施什么活动形式,准备哪些活动内容,教师又是如何指导才使我们的幼儿既能保证幼儿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和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又能促进其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并能激发、鼓励幼儿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和创造性,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呢?因此,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调整了活动时间,调整了活动区域设置,增加了体育区域活动材料,加强了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指导评价等一系列开放式晨间体育&&&&3&&&&&&&&区域活动的形式,与良好的活动环境的创设,真正有效地增强幼儿的体能,并克服盲目性、随意性,使体育活动从单一的以兴趣出发为目的转向以发展提高机体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二)课程的定位&&&&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是我园幼儿园本课程一部分,以《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作为指导,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本地区的区域优势为依据。我园研究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丰富和扩展健康的途径,更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存在的无法保证幼儿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和一小时体育活动。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是关于幼儿体育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一个系统,它是各种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是作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反映教育目标、有计划及展开过程。我们们的课程以促进幼儿体能为目标,将注重为幼儿营造良好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有利于显露先天素质和兴趣爱好的条件与机遇,开发幼儿的运动潜质。我们的课程重在全面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而不一味追求单项体育技能训练,因此,课程注重在晨间活动环节开展打破班级界限的体育区域活动,对活动的环境和活动的指导策略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便“统一活动”为“分区活动”,便“模仿学习”为“探索学习”,便“被动运动”为“主动运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自主运动的空间,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过程中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使身心得到活泼健康的发展,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快乐体育”。&&&&三)课程的框架结构&&&&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目标容内程&&&&课程组织&&&&课程评价&&&&课&&&&总目标&&&&年龄段目标目标&&&&阶性体育内容&&&&显性体育内容&&&&隐地点的开放&&&&场地的互开放的开放际&&&&人断动体育评价性&&&&诊行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体育&&&&4&&&&&&&&物质走跑跳平衡掷投化化神&&&&精&&&&环境间安排&&&&时生关系&&&&师好气氛&&&&良&&&&四)课程的目标&&&&(总目标)开放式晨间区域体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快地促进幼儿形态的发展,提高幼儿机能的发展水平;更有效的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还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良好品质的形成,与环境适应能力。其他目标见附页35~37&&&&五)课程编写的理论研究1.概念界定&&&&(1)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体能质和基本活动技能。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协调、平衡、耐力、柔韧等素质。基本活动技能包括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2)体育活动区体育活动区——是近年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表现为:可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同伴,自主选择活动方式,自主表达,自主学习他人经验。同时也体现环境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殊功能。(3)幼儿体育——是按照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基本规律,促进其身体的幼儿体育生长发育,机体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教育。体育活动对幼儿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许多幼教专家也已作过精辟论述。(4)晨间活动——幼儿体育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幼儿每日一小时体晨间活动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晨的空气凉爽、清新,在此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即可以提高幼儿肌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又可以激发和恢复幼儿肌体主要器官的机能,是幼儿精力充沛、精神愉快的开始一天的生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5&&&&&&&&(5)体育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基本动作、体育区域活动运动能力的发展特点,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个活动区域环境,每个区域中投放不同的运动器材,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区域,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在幼儿活动的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体育区域活动——指幼儿在幼儿园内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6)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主自愿的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一种补充。它是教师参与游戏对幼儿的生理特点及基本动作、运动能力发展的特点,为幼儿创设多个体育活动区域环境,并在每个区域中有针对性地投放丰富多样的游戏器械、玩具和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区域,自由结伴,自由游戏。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保护、引导和帮助。(7)开放性——指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另一开放性方面是指课程实施中在内容方法手段上要为幼儿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多元的评价标准,并使幼儿与适宜的环境有充分的相互作用。(8)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是针对传统的晨间锻炼形式提出的一种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新型的体育活动模式。其特点体现活动地点的开放、活动材料的开放和幼儿人际互动的开放。&&&&2.理论依据2.理论依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规程》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因此《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时实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规程》有目的的将“体”放在首位,可见幼儿的身体发展教育是幼儿期教育之根。玩本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又提出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进一步肯定了尊重幼儿特性的教育是幼儿期教育之本2)国内外教育专家的论述体育活动对幼儿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许多幼教专家也已作过精辟论述。斐斯泰洛齐指出:“体育训练得当,有助于品德训练。合理的体育训&&&&6&&&&&&&&练能促进儿童的欢乐和健康,培养团体精神和兄弟般的情感,勤奋的习惯及勇敢和吃苦耐劳等品质。”蒙台梭利也曾强调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特点3)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特点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在幼儿动作发展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来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幼儿园体育活动既要体现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也要兼顾体育活动中幼儿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与幼儿园的其他活动相比较,体育活动的环境具有更大的空间与更大的开放性。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之间的各种交往也随之增多,因此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都会对体育活动的过程及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依据人体机能变化规律来设计,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经历了上升、平稳、下降三个阶段:上升阶段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在未进行身体锻炼活动前,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的选择反应;第二个过程是通过适当的身体活动,克服各器官、组织的惰性,使身体的活动能力较快的达到较高的水平。上升阶段的变化与幼儿的体质、训练水平、年龄特点即活动的内容等因素有关,其时间有长有短。平稳阶段身体各器官活动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且能保持一段时间。这是身体活动效率高,学习效果好,且能适应较激烈的活动。平稳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幼儿的体质、训练水平、年龄、心理状态即活动内容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的大小等因素有关。下降阶段身体锻炼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由于体内能量、物质的消耗和恢复不足,身体出现疲劳,活动能力下降。&&&&六)课程设计的原则&&&&1.整合性原则1.整合性原则课程目标力求与本地区、本园的教育现状与现代教育原理象整合,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保证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在实施过程中体现课程不同层次目标(长期目标、中期年龄目标、近期目标及某一活动具体目标)及不同练习(专项启蒙训练与基本动作发展)之间整合,&&&&7&&&&&&&&使目标流程中各个环节彼此运作紧密相连。同时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目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实现幼儿“完整学习”,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相互发展。渗透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整合的“全人教育”,重视个体发展的需要。2.全面协调原则幼儿体育活动应该注意幼儿身体、心理的全面培养与锻炼,使幼儿的各个器官、系统机能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最终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3.主体性原则体育活动中要重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增强幼儿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自由、自愿、自主的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能热情地、创造地进行各种活动,并会自主地探索和思考,创造性地玩。4.面向全体性原则通过科学的途径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和谐地发展。并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通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让幼儿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5.游戏化原则&&&&将体育教育的内容渗透于游戏中是使教学过程变得愉快、有趣、轻松,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帮助幼儿身心两方面都获得发展。三.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本园大三、中二、小二班为研究班级,每班各30人,其中男女各占一半。&&&&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观察、调查、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三)研究流程图如下:研究流程图如下:&&&&幼儿园环境&&&&活动区设放投料&&&&材目的性&&&&层次性性量&&&&适观察者&&&&指导者&&&&8&&&&&&&&活动环境则原导&&&&指导方式&&&&指活动规则&&&&师生关系&&&&幼儿&&&&发&&&&四.研究内容及实施过程一)研究内容&&&&1.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创设开放式的运动环境,目的是让幼儿拥有更多的环境和信息资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器械、玩伴和游戏方式,分享不同运动环境的资源,为幼儿创造性活动和合作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体能发展。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要有利于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就确保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活动区在空间上相对隔离又相互沟通;将活动区环境作为一种动态系统,充分发挥起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影响作用,以及对幼儿活动的优化作用;我们创设了一定的心理环境,用来影响幼儿情绪情感、态度倾向、行为方式等,以对幼儿的体能发展发挥作用;即有计划的逐步提供或更换、增减材料,调整各类游戏活动及其设置关系,注意环境的开放性及其动态效能的发挥,材料的提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个体差异,并与其生活经验相适应。1)巧妙地利用与开发幼儿园环境。在开展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之前,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对幼儿园的活动场地进行全面规划:开设哪些活动区,在什么地方设置,需用多大的空间,各区域之间有什么联系,周围环境怎么利用等等。因此,我&&&&9&&&&&&&&们在开展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时,充分挖掘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创设体现功能性的健身区,开辟探究性的“挑战区”及情景性的“激趣区”等,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大胆活动,快乐合作,自主游戏。如健身区的设置:楼梯的拐角处比较低矮,设置成“毛毛虫”造型的钻爬区;顶层的天台四面通透,不宜高空抛接运动项目,设置成“跳跃区”;大操场上添置球门、投篮架等,设置成“玩球区”;教室南面的弄堂、角落错落有致的悬挂高低不同的海洋球,地上用马赛克拼而成的“房子”“小河”“脚印”,设置成“跳跃区”;利用操场围墙,将废旧轮胎固定,既可做平衡练习又可以作目标投掷,使之成为“多功能区”。操场上的草地、用废旧弹子、鹅卵石等设置功能不同的运动障碍物,让幼儿在上面赤脚走路,形成有区的“脚底按摩区”。一楼的水泥场地面积大,适宜骑车、玩滑板车、扭扭车等,设置成综合运动区……2)科学地设置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区是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较常见的是按照不同的基本动作进行分区的。例如,将活动区分为平衡区、投掷区、钻爬区、攀登区等,也可根据季节的特点和活动的需要增加平衡区或综合素质区,还可以按活动器具区分如大型玩具、手头玩具区等;手头玩具区又可以分球类区、棍类区等;而球类区又可以分为足球区、篮球区等。根据季节变化及幼儿动作发展状况适当调整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幼儿活动一段时间后的动作发展现状,我们对原创设的区域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冬季来临时,我们将平衡区改成跑跳区,增加跑跳器材的数量以满足幼儿冬季活动。又如夏季来临时,我们增设玩水区、玩啥去,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区域设置的数量是与幼儿园活动场地的大小、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以及参与指导教师的人数息息相关,通常每个区域可安排一至两名教师负责该区的活动,以容易实施管理和指导为前提。例如,小、中、大三班同时参与区域体育游戏,幼儿人数在90名左右,参与指导教师9名左右,那么开设区域的数量在6~7个为宜。区域设置要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要有运动量大的区域,也要有活动量小的区域;既要有发展幼儿上肢运动的区域,也要有发展下肢的运动区域;既要有练习基本动作的区域,也要有发展综合身体素质的区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考虑既要有室外活动的区域,也要有室内活动的区域,以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使幼儿身体得到协调发展。各区域最好有明显的标志和活动范围,以使区域的分布更为明显,便于幼儿选择。区域的设置一旦确定,在短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幼儿活动&&&&10&&&&&&&&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区域的设置需根据季节的变化灵活安排,在短时间内保持区域相对的稳定性。例如,冬季天气寒冷,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内容(跑跳等)及区域空间,夏季天气炎热,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小(平衡等)及区域空间,使幼儿的运动量科学合理。3)合理投放活动材料。活动器材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活动的愿望,并产生积极的活动行为,器材引起的活动方法越多,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高,得到的锻炼也就越全面。因此,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活动器材的投放实体育区域活动最为基础的一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节。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十分认真地对待:在考虑本区特点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例如,在投掷区内,要提供适合投远和投准两大类活动的材料。用于投远的沙包等材料载重量与大小上有所不同。而用于投准的材料则多种多样,用沙包击打各种图案的“靶子”,用小球撞击竖起来的物品等等。此外,在各区域内相应的提供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供幼儿活动时自由选择,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尽量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吸引不同特点的幼儿参与活动,满足不同幼儿活动的需要。例如,为小班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给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自力更生,为幼儿制作适用的体育器材。体育器材是给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用的,而利用废旧物品来制作要力求简单并要注重可玩性和艺术性,同样还必须保证安全和卫生,从而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例如:我们在拉力器的基础上制作了色彩明快、五彩缤纷的“拉力圈”,并在每个拉力圈的两端缝上了雌雄瓣,便于改变长度。自制的“拉力圈”既可以当拉力器来使用,又可以连接成长绳或短绳,这样可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钻爬能力等。&&&&11&&&&&&&&民间体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它质朴、诙谐、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根据需要,我们制作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器材给孩子们。如:用可口可乐瓶制作了幼儿爱不释手的陀螺,用铁丝制作了会滚动的铁环,用易拉罐制作了练习幼儿平衡能力及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等。我们还为幼儿提供绳、垫子、毽子等材料,开展翻绳、摇小船、炒豆子等多种户外民间体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综合体育能力的发展。根据季节的影响选择。在春夏季提供活动量小的材料,如拉力器、沙袋等;秋冬季应多提供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的材料,如蹦蹦球、呼啦圈等材料。(详见附页34)2.选择恰当的指导原则。选择恰当的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活动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的指导参与。在幼儿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中,我们采用开放式的指导方式,针对活动的不同环节、不同幼儿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发展。在开放式的指导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幼儿参与活动不是在外界制约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幼儿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资源的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其能力得到发展。2)实践性原则——在体育活动区中活动,教师向幼儿提出合理正确的要求,并予以行为示范,要求幼儿认真实践,教师予以不断的强化。3)体验性原则——教师创设环境,提供必要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自身的活动去体验,促境幼儿体能的发展。4)尊重的原则——将幼儿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思想,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采用弯腰,、半蹲姿势与幼儿平时对话。不打扰幼儿的活动,即使发现幼儿采用的方式达不到活动的结果,也不强迫幼儿停止,而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5)启发的原则——教师的指导对幼儿有启发作用。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幼儿,采用开放的启发式提问,耐心一道幼儿寻找答案,幼儿不会时,则教给相应的机能,幼儿会时,教师及时退出。活动后,引导幼儿参与讨论。6)赏识的原则——对幼儿经常给予由衷的赞赏。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我们要耐心观察幼儿的活动,投以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激励幼儿跟积极的投入活动。&&&&12&&&&&&&&3.运用适当的指导方法。运用适当的指导方法。由于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因此教师的指导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我们认真仔细的观察每一位幼儿的活动情况,注意他们活动时的安全,特别是对年龄较小、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同时,对本区域中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有清楚的认识,一方面要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另一方面随时对幼儿加以保护。其二,探索可行的指导途径,加强有目的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活动区域中进行指导时,重视注意幼儿对活动过程的观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发现幼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及时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我们使用启发方式的语言,给幼儿一个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才有助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为了使每个幼儿在体育区域活动的时间里尽可能参与多个区域的活动,我们还对在本区域中长时间活动的幼儿提出适当的建议,积极鼓励幼儿到其他区域去活动4.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并非是任意的行为,而是有其内部规则的,包含着积极的约束,规则是行为和活动的准则,要使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就需注意规则的建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孩子六岁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是在有条不紊的生活活动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为了制约幼儿有教师制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为了创设更宽松的环境,强调活动要运作顺畅,必须让老师和孩子都清楚各活动区的使用方式,不论是轮流的方式或是材料的去拿和操作,甚至如何参与或观察别人操作,都是规则的一部分。例如:为了让幼儿熟悉个运动区域及注意事项,我们在相应的区域旁贴上“小贴士”,根据该区的运动项目及安全注意事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让幼儿更加清楚地了解可以怎么玩,因该注意哪些。如拍摄一些攀爬的危险动作,在像片的中间打个斜杠,并以三个感叹号为警示,已引起幼儿的主意,正误图片的展示,使幼儿每天的活动中时刻提醒自己正确的姿势和活动时注意的安全事项。&&&&13&&&&&&&&我们采取“挂牌入区”的形式。让幼儿按先后来园的顺序挂牌入活动区。小班入区卡由教师绘制卡面并写上活动项目,中大班由幼儿自行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师帮助标明活动项目。当幼儿一早入园后,准备完毕后先到取牌店曲牌,并配带好后入区活动。教室可根据牌子,来控制每个活动区的人数,幼儿也可根据牌子来选择比较孔德并使自己喜欢的活动区。这样,孩子的活动不仅不受到约束,而且能在一定范围内更加愉快,更加自由。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5.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是针对传统的晨间锻炼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模式。其特点体现活动地点的开放、活动材料的开放和人际互动的开放,所以区域活动的指导看似简单,实际上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水平,所以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要特别引起重视。正如“克架学习”理论所提供,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是需要老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学习来积极构建“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引导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为此,在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又要关注幼儿运动的情况,适时随机引导。由于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因此,教师的指导工作应主要体现于:1)教师的指导是灵活应用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促进幼儿活动水平更多提高,活动经验更加丰富,并做到更大的教育政策。特别是对年龄较小、能力较弱的幼儿,应给以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同时,教师对本区域中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活动环境或活动材料应有清楚的认识,一方面要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应随时对幼儿加以保护。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幼儿,要特别关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2)加强有目的的引导和指导。在活动区域中进行指导时,我们十分注意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我们常用启发式的语言,给幼儿一个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幼儿常常喜欢用脚踢球玩,我们为了加强对幼儿上肢的锻炼,在墙壁的不同高度,结合墙壁画面的内容,巧妙地安装了不同大小的投准筐,有的是小鸟窝,有的是大树洞等。当孩子们踢一会儿球后,教师引导幼儿说:“你们的小脚踢球真灵活,那么,你们的小手怎么玩球呢?”孩子首先想到的是用双手投球进入墙壁上的各种大小、高矮的篮筐,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篮筐练习投准。当孩子们练习一会儿后,老师又与区域中一名幼儿玩&&&&14&&&&&&&&起了高抛传接球,陆续地就有两两的孩子在一起传球模仿。这样,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3)教师要给于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要把握时机,全面观察了解幼儿最需要关心与指导的地方,但不能指手画脚,中断孩子的活动,而是准确把握时机和方式给于适当的指导,提供适度的帮助;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观察者、指导者的角色,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但也不是一概而论。教师的指导应富有启发性,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二)具体实施&&&&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教师首先就要明确一些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合幼儿: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在设计活动时,确立合——适的活动目的,克服盲目性,使整个活动设计为活动目的服务,在设计活动时不仅考虑如何行之有效的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渗透了品德、思维、个性、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层次性原则————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层次性原则——了解每位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针对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多层次的活动器材,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适量性原则——适量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是组织幼儿开放性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幼儿在活动中保证适当的运动量。适当的身体运动有利于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各器官、系统的适应性,提高机体的功能。因此,合理科学地安排和调整幼儿的体育活动中的活动量,使设计、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在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每次活动前都召开一个预备会议,对运动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做合理规划,统一布局。根据园内场地、设施、体育玩具等条件,我们将周边环境和运动区域有效结合。但在实践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是在不断的产生,不断地解决,同时孩子的体能也在此中发展更快,教师的能力相应的不断的提高。也印证了实施行动研究法可行性。行动研究的结构框架——解决问题的各步骤&&&&提出并阐述问题&&&&15&&&&&&&&预诊&&&&收集与讨论信息&&&&制定计划&&&&第一步行动小结、反思评价&&&&发现问题&&&&修正计划第二步行动&&&&总结、反思&&&&评价&&&&以下是课题组的每一年龄段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解决每一阶段问题的其中一小段:小班】【小班】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第一学期自理能力较弱,肌肉骨骼发育不健全,在体育活动区中,常常是以个体活动为主,各玩各的,时常随着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中不安全因素又比较多,根据这些情况,小班课题组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认为小班前期体育区域活动以轮换式适宜。小班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在活动中可能会由于兴奋而忘记老师要求,因此将幼儿的活动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进行轮换,便于全面观察和随机指导、保护。对于轮换式的组织形式,将其分为三种组织形式。1)幼儿自由选择(两区域任选一),老师随机指导幼儿只有在自己作主的活动圈子里,在没有来自成人压力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运动是幼儿的一种本能,它能满足幼儿身体发育的需要,也是幼儿探索环境的手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无拘无束的活动环境,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老师让孩子尽情地爬爬、滚滚、跳跳,甚至“打打闹闹”,有的孩子拿着玩具跑跑停停,老师只是提醒他:“我和你一起比赛好吗?”有时幼儿并不予理睬,这是情理之中的,我们也不会强求,就用平行游戏来影响他们的活动。&&&&16&&&&&&&&2)全班幼儿分组活动,老师分组观察指导要发展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开展活动的前提。由于有些区域场地的划分的客观因素,两个区域范围较广,给老师的观察指导带来了诸多不便。在这里,幼儿不再是活动中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技能的传授者,幼儿和老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老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和幼儿一起玩耍,一起欢笑,一起学习,如:孩子们有的在钻山洞,有的在爬山洞,教师观察后可与幼儿一起钻、一起爬,无意中起到示范作用,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3)老师固定自己指导的场地,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场地(两场地任选一)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教师应对幼儿的自主活动给予鼓励,帮助和推进。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延伸。当原有材料不满足当前活动需要时,可适时增添材料。当原有的材料的玩法在认知范围内已玩尽,教师可以提供替代物的选择和建议,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加许多玩法以及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幼儿自主活动的意识也会大大加强。同时,两个老师也可以相互提醒幼儿到另外一个老师那里去学习更多的本领。随着户外体育区域活动长期性地开展,小班后期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逐步提高,自主活动意识在提高,可采取不同年龄组活动式进行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如:活动区中设置了适合不同年龄组的场地,我们有选择地让年龄较大的幼儿参加中班如“跳房子、跳圈”等的活动,而一些发展不理想的、年龄较小的幼儿则继续以模仿动作“青蛙跳、小兔跳”为主,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中班】【中班】生活在城市的家长大多不愿意让孩子玩沙玩水,更不用说赤足玩。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中班幼儿比较喜欢喜欢自然材料,角色化的内容,对玩沙、玩水情有独钟。而科学证明,通过砂砾、水和光滑而突出的鹅卵石地面与足部皮肤的摩擦,增强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有利于幼儿足弓的形成,避免平足的发生,还有利于足部汗液的分泌发挥,促进末梢循环,有效增强幼儿的抵抗力和耐寒能力。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做通了家长的工作,把孩子们从室内吸引都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幼儿园的沙水区是在西面的草地中,优美的环境、早上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让孩子们迅速的拖了鞋袜,赤足在细软的黄沙上提着小通、&&&&17&&&&&&&&拿着小铲忙碌的来来回回,有的在堆小山,有的在砌城堡,有的蹲着瓦买“宝藏”,有的赤足在砂池边的鹅卵石路上追逐、奔跑,别提有多高兴了。“好玩”是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在驱动力。孩子们又想在沙池里玩“走梅花桩”的游戏,他们说在沙地里走,万一走不稳也不会摔疼的。于是,马上全班总动员收集了许多罐子。大家把罐子埋进沙里,走了几步就觉察到,系的罐子一走就倒,罐口大的好走。孩子们把罐口大的罐子留下来,又重新埋。在埋的过程中,孩子们又得出新的经验,把罐子的盖子拿掉,罐口朝下,很容易就把罐子埋的胶深较稳了。走过几次后,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平时在平地上,我们走梅花桩的技能已经较熟练了,但现在只有个别的幼儿走的较稳当,许多幼儿刚走了一两步就从罐子上掉了下来,反复几次都如此。那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大家正在疑惑,走的好的几个幼儿自告奋勇得来做小老师。他们反复走了好多次,嘴里还不听得让另外一些幼儿仔细地看。经过多次仔细地观察,孩子们终于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在踩桩时,脚的中部才在罐上,五个脚趾头向下钩住罐子,这样就能牢牢的踩在罐子上了。相互学习,不断摸索,摔倒了,再从头来过。一次又一次,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增强了,同时也变得更加自信、大胆、勇敢了。【大班】05年8月,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第一阶段“制订计划”时,大班】首先一起思考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立不同的运动区域,如平衡区、玩球区、钻爬区、投掷区等。而后,老师们结合自身特长、爱好选定指导的运动区域,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制订月活动目标,从最粗浅的技能训练、投放简便易行的器械材料出发,统一月活动目标,制定出适合各段各班幼儿身体发展需要的体育区域活动计划。9月的前几次活动有些类似于分组进行活动,老师们也只是简单地把“指导”理解为上小型体育课。然而活动下来,老师累孩子“疯”。于是,我们马上进行商讨,该如何进行改进,如何将体育区域活动与体育课区分开来。我们投放了更多的活动材料,如平衡区增添了椅子、摇板,钻爬区多了钻圈、钻桶,玩球区增添了滑梯、羽毛拍,投掷区增添了纸飞机、投掷圈。并且按场地的不同进行摆放,把平衡区设置在塑胶地毯上,钻爬区靠近攀岩壁,玩球区设置在小山坡处,投掷区设置在水泥地。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孩子们有的拍球,有的赶小猪,有的比赛谁的飞机投得远,有的比谁的眼力好,投得准,在钻爬区,孩子们自动地分成红、蓝两队,比赛哪队钻圈、钻桶速度快,在平衡区,老师在孩子们熟练掌握一种走椅面的方法后,随后变换椅背的方向,让幼儿练习跨椅背&&&&18&&&&&&&&走平衡,以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练习需要。就这样,活动内容一点点增加,教师的指导一点点加强。最后,大三班向全园进行活动展示,内容为《探险寻宝》。在活动前,老师们又坐在一起研讨活动的每一部分该如何进行,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运动潜力,提高幼儿的技能发展。我们把孩子参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也纳入了活动。活动一开始,孩子们便雀跃着跑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在舒缓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活动。孩子们已经知道了一定的活动规则,会一个一个从起点出发分组、分区域进行联系。活动了一段时间后,两两区域进行组合,让孩子们进行“探险寻宝”,只见孩子们先稳稳地走过梯子与轮胎组合的障碍,然后钻过“火圈”,绕椅脚爬,再爬过高高的桌面,在垫子上匍匐前进,最后在终点拿到了宝藏。而另一组的孩子则先骑上羊角球跳到滑梯处再绕障碍行进拍球,完成后也能得到宝藏。孩子们通过《探险寻宝》游戏,进一步掌握了各种活动器械的多种活动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竞争意识。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能看箭头方向决定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不随便插队。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得到满足。&&&&五.结果与分析一)出勤率比较出勤率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的出勤率比较表(1)&&&&200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大班中班小班前测%后侧%&&&&通过表(1)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后,实验班的孩子生病的比率和周期明显低于对照班的孩子。即实验班的孩子的出&&&&19&&&&&&&&勤率高于对照班,且这三个班级在一年中无一例传染病,平时吃药的人少了;春、秋游活动时,晕车的人少了。事实说明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幼儿的身体素质明显有差异。&&&&二)每个年龄组的体能测查的结果&&&&小班组圆周单脚持续跳跃、走平衡木和接球差异不显著,1.小班组圆周单脚持续跳跃、走平衡木和接球差异不显著,其他各项存在显著差异3—4岁小班组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前、后测差异检验岁小班组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前、(表2)项目班级N前测后测xstpxstp10米x2往实验班309.421.141.840.707.570.583.810.000返跑(秒)对照班309.951.06>0.058.310.88<0.01立定跳走平衡木圆周单脚持续跳跃双脚持续跳跃垒球掷远双臂击球接球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3030&&&&61.552.826..8.831.580.521.621.680.097>0.050.110>0.050..838.13..998.810.641.792.810.007<0.010.078>0.050.524&&&&3.412..567.698.&&&&2.876.326.290.720.671.001.074..680.910.77&&&&>0.050.442>0.050.363>0.050.097>0.050.84>0.05&&&&19.267.469.584.783.176.667.146.458.33&&&&12.251.413.261.200.560.520.592.567.431.313.316.603.26&&&&>0.050.002<0.010.000<0.010.002<0.010.194>0.05&&&&通过表(2),可以看出前测时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在各项指标中无显著差异,经过一个学年的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后,除圆周单脚持续跳跃和接球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实验充分说明通过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小班幼儿在肢体的协调性、肌肉的柔韧性、上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速度,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耐力以及心肺系统的功能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班。这一进步说明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20&&&&&&&&动能够促进小班幼儿的体能发展。由于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是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的界限,幼儿能够充分地、自由地进行交往,小班幼儿在于大年龄幼儿的交互作用中不断的模仿哥哥姐姐的活动,不断地挑战自己,从而提高了运动水平。在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中,教师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如在钻爬区,教师制作了印有小虫子、小乌龟、小蜘蛛、、小猴子的动物的背饰,让幼儿模仿这些动物进行手膝着地爬、肘膝着地爬、爬越及倒退等各种爬行姿势的练习。这样使小班幼儿的运动潜能充分的释放,其他幼儿也会模仿、追随。因此,实验班幼儿的运动技能提高较快。小班幼儿对于圆周单脚持续跳跃动作掌握较难,即使在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中,小班幼儿也很少尝试此类游戏。走平衡木和接球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也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幼儿无明显差异。&&&&2.中班组走平衡木和接球差异不显著,其他各项存在显著性差异。中班组走平衡木和接球差异不显著,其他各项存在显著性差异班组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前、后测差异检验4—5岁中班组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前、后测差异检验(表3)项目&&&&班级&&&&Nx30&&&&7.698.12.20.536.957.633.883.567.69&&&&前测st&&&&1.001.4.4.831.883.580.981.101.001.681.190.920.150.190.201.68&&&&后测p&&&&0.097>0.050.837>0.050.84>0.050.87>0.050.35>0.050.23>0.050.097&&&&x&&&&6.667..866.458.5.906.816.154.456.66&&&&s&&&&0.520.2.567.1.161.421.400.870.52&&&&t&&&&3.31&&&&p&&&&0.002<0.01&&&&10米x2往实验班返跑(秒)对照班立定跳实验班对照班走平衡木实验班对照班圆周单脚持实验班续跳跃对照班双脚持续跳实验班跃对照班垒球掷远实验班对照班双臂击球实验班&&&&2.22&&&&0.030<0.05&&&&1.31&&&&0.194>0.05&&&&2.98&&&&0.004>0.01&&&&2.72&&&&0.008<0.01&&&&5.63&&&&0.000<0.01&&&&3.31&&&&0.002&&&&21&&&&&&&&接球&&&&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303030&&&&8.153.03.4&&&&1.071.582.870.52&&&&>0.050.599>0.05&&&&7.&&&&0.598.&&&&<0.010.524>0.05&&&&通过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在前侧中与对照班幼儿在各项指标中无明显差异。经过一年的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后,除走平衡木和接球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实验充分说明通过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中班幼儿在肢体的力量和耐力素质都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实验班幼儿已经建立起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活动规则,在活动中,教师十分注重为中班幼儿增加丰富的辅助材料,提高他们的运动创造性,如在跳跃区,教师提供了许多几何图形的胶片或彩棍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方式自由拜访,幼儿可以摆成一字型,进行两脚连续跳;也可以摆成平行线进行左右前进条、双脚轮换条,双脚交换跳;或摆成不规则形状进行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变换跳,转身跳。另外,教师定期更换添加辅助材料的种类、数量,是幼儿在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中感到不断的变化,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促进了幼儿的体能发展。中班幼儿特点较活跃,在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中对运动量较大的活动感兴趣,如:跑、跳、投掷、车类区域等的选择较多,而对于运动量较小的平衡区域不太感兴趣,因此,在走平衡木的后测中,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幼儿无显著差异。而接球活动,对中班幼儿来说,因为准确率的缘故,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大部分幼儿每次在活动一会儿时间后就会转向另外的活动,因此,接球的后测中,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幼儿无显著差异。大班组各项指标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3.大班组各项指标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岁小班组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前、后测差异检验(5—6岁小班组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前、后测差异检验(表4)项目班级Nx前测st后测pxstp&&&&22&&&&&&&&10米x2往实验班30返跑(秒)对照班30立定跳实验班30对照班30走平衡木实验班30对照班30圆周单脚持实验班续跳跃30对照班30双脚持续跳实验班30跃对照班30垒球掷远实验班30对照班30双臂击球实验班30对照班30接球实验班30对照班30&&&&6.616..545.506.3741.27&&&&0.520.1.751.8712.96&&&&1.60&&&&0.115>0.05&&&&6.196..783.914.9869.96&&&&0.320.1.071.4621.98&&&&2.74&&&&0.008<0.01&&&&1.61&&&&0.112>0.05&&&&3.17&&&&0.002<0.01&&&&1.82&&&&0.073>0.05&&&&3.17&&&&0.002<0.01&&&&0.36&&&&0.720&&&&2.31&&&&0.024&&&&39.825.515.695.234.653.03.43.883.56&&&&17.361.051.001..870.981.101.190.521.390.67&&&&>0.050.502>0.050.169>0.050.599>0.050.23>0.05&&&&58.574.785.238.417.6.154.45&&&&14.510.900.581.972.058..875.630.642.612.22&&&&<0.050.030<0.050.012<0.050.524>0.050.000<0.01&&&&通过表4,可以看出实验班在前侧中与对照班幼儿在各项指标中无明显差异。经过一年的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后,大班幼儿体能测查的各项指标存在着差异。实验进一步说明,通过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大班幼儿的自主意识增强,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协调素质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班。针对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各区域的教师都设计了许多适合他们的活动来促进和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如在投掷区开展了攻城堡的活动,幼儿分为攻与守的两组来进行对抗,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投掷兴趣,锻炼了投准和掷远的能力。又如,在攀登区创设了攀绳、过铁索桥的活动,满足了大班幼儿超越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成功感和满足感的心理需求。三)各组后测性别差异检验小班幼儿在体能发展上没有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在上肢力量素质方面呈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投垒球的成绩优于女孩,而大班女孩的圆周单脚持续跳又明显优于男孩,呈现显著性别差异。详见(表5)表&&&&23&&&&&&&&各组后测性别差异检验(表5)各组后测性别差异检验(性别10米x2往男返跑(秒)女立定跳男(米)女垒球掷远男(米)女走平衡木男(秒)女圆周单脚持男续跳跃女双脚持续跳男跃(秒)女项目小班xt&&&&8.097.4.263.7..891.831.901.621.830.761.47&&&&N&&&&&&&&p&&&&0.147>0.050.449>0.050.071>0.050.111>0.050.062>0.050.072>0.05&&&&N&&&&&&&&中班xt&&&&6.886.5.784.818.336.6.636.081.92.1&&&&p&&&&0.834>0.050.175>0.050.008<0.010.196>0.050.709>0.050.126>0.05&&&&N&&&&&&&&大班xt&&&&6.276..28.946.554.144.4.295.070.752.811.605.221.411.33&&&&p&&&&0.186>0.05&&&&>0.05&&&&<0.01&&&&>0.05&&&&<0.01&&&&>0.05&&&&四)幼儿形态发育比较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适量的运动负荷达到了有效的锻炼目的,使幼儿在形体上有质的飞跃,身高、体重的测试数据明显高于对照搬。特别是其中幼儿的身高平均增长值高于一般水平,而小胖墩却逐渐减少。详见表六幼儿形态发育比较表表六&&&&班级&&&&人数&&&&平均身高(cm)&&&&平均体重(kg)&&&&胸围(cm)&&&&平均身高增长值(cm)&&&&前测小班实验班3195.15&&&&后测105.19&&&&前测14.79&&&&后测17.&&&&24&&&&&&&&组中班组大班组&&&&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95...01&&&&104...97&&&&14..&&&&16.0.2422.11&&&&52.557.556.359.657.5&&&&910.248.&&&&五)幼儿机能发育比较幼儿机能发育比较表(心率)&&&&85以下/分班级人数钟前测小班组中班组大班组对照班2&&&&2.5&&&&85-95次/分钟前测99889后测&&&&95-105次/分钟前测&&&&9&&&&105-115次/分钟&&&&呼吸差&&&&后测&&&&后测3105123&&&&前测25044&&&&后测03000&&&&(cm)2.0&&&&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7&&&&8&&&&1.8&&&&3.22.53.4&&&&7&&&&8&&&&心率是评价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反映心血管功能、呼吸循环系统的主要代表值。人们往往应用它来评价运动中身体承受负荷的能力,同时还用它来判断安静时及运动后的身体恢复情况。从我们测得安静时的心率来看,实验班中3—4、4—5、5—6岁三个班的幼儿安静时的心率比对照班的同龄小孩的平均每分钟的心律要少一些。而且,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平均心率为145~166次/分钟,整个活动心率成波型曲线,而且基本上都能在5分钟内恢复活动前的心率。这正是课程科学化的体现。&&&&六.研究结论研究结论&&&&25&&&&&&&&一)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地开展能较好的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地开展能较好的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能够真正落实《纲要》中所倡导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想,为幼儿提供、丰富活动环境,注重了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二)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幼儿园开展体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较好地育活动形式单一、幼儿活动束缚多的现状,育活动形式单一、幼儿活动束缚多的现状,使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幼儿的体育活动空间扩大,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丰富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使幼儿健康主动地发展。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现已成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深受幼儿的喜爱。&&&&三)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能较好地进幼儿身体的协调发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能较好地展。&&&&通过教师科学的设置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区域的环境、投放丰富的材料、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的晨间体育活动,幼儿的体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每天进行40分钟左右的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与不参加游戏的幼儿相比,在体能发展的多项指标上出现显著的差异;由此可见,教师科学的指导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体能全面、协调的发展。&&&&四)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能较好的保证幼儿的体育活动时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能较好的保证幼儿的体育活动时育区域活动的开展间和户外活动时间。间和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内容与要求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完成的,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正日制的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2小时,其中包括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这些是《规程》和《纲要》的明确规定。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较好的保证幼儿的活动时间,还能让幼儿在最好的活动时间内进行活动,大大提高了活动效果。&&&&七.讨论与建议讨论与建议&&&&一)体会&&&&26&&&&&&&&1.必须建立适应幼儿园持久发展的体育活动的目标学前教育的课程是启蒙素质教育课程,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渠道,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作为一个子系统,其目标为:增强体质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操陶冶,蒙发幼儿对各类体育活动的兴趣等。经过一年实践研究,课程目标已逐趋科学、合理,能符合新世纪发展的需要,能较多的考虑培养、开发人的综合素质。在以“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为突破口的课程实施中,必须坚持以“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整的个体。”为持久发展的目的。2.体育课程的实施应是全方位、体育课程的实施应是全方位、有目的、有目的、有计划地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计划地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全方位、多渠道的。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全方位、多渠道的。(1)幼儿园开放式产茧体育区域活动课程应是显性课程内容与隐性课程内容相结合。显性课程包括由教师组织指导幼儿进行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课程。隐性课程包括物化的物质环境;精神化的教师随即观察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等。(2)强调重视对隐性课程的开发。首先,必须创设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人文环境。幼儿园操场的塑胶场地,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条件;后花园绿色植物四季常青,有着随时可以让幼儿活动的沙水池、开放的体育器具架;同时,两大块草地上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大型运动器具。楼道内、各班活动室内都渗透了以“体育”为特色的自然、社会、人文的环境。以此增强环境对幼儿自我陶冶的感染力。其次,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创新精神的园风。办园来我园始终以“抓住机遇,锐意进取,以质量求生存,办好特色园”为宗旨,园内形成了“求实、求精、求新”的工作作风,构建了培养“健康活泼、聪明好问、勇敢自信、文明礼貌”的新一代的教育目标。第三,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幼儿园重视全体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对儿童观、教育观的认识。教育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激发幼儿的动力系统,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园领导注重创设尊重、信任、平等、宽松的人际关系氛围,使园内有融洽互动的人际关系。目前我园已形成了平等、关心、友善的师生间朋友关系,尊重、互助、协调、团结的教职工间伙伴关系,尊重、理解、支持、信任的干群间同等关系。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3.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事物积极地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幼儿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幼儿情绪发展的重要标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27&&&&&&&&就能专心致志、集中注意。教师根据幼儿身体素质、先天禀赋选择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也因人而异的适当调整项目。实践告诉我们:采用这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一则能达到促进幼儿天赋潜质的良好发展,二则能避免让幼儿感到困难而不愿意参加体育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幼儿对体育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兴趣培养依赖于幼儿对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内容的熟悉程度、难易程度。开始是由新鲜、好奇引起,但兴趣不易持久,遇到困难会产生怕苦、怕累的畏惧心理,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适当的兴趣引导,才能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让幼儿逐渐由习惯参加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至乐于、有兴趣的参加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可见幼儿兴趣的培养也是在教育过程中巩固的。形象比喻法,游戏法,心理疏导法,情景激励法等对幼儿兴趣的培养都有明显效果。二)今后的方向1.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作为课程,虽然已初具框架,但仍十分粗略。.课程的内容虽然经过教师半年的理论研究和一年的实践探索、创新、不断的修改,但距目标要求尚有不少欠缺。在课程评价领域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形成性评价较薄弱,讲客观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调整目标及途径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2.幼儿园应该根据季节的特点,本园的规模,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开.展的时段,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场地的大小,各班所在的位置等具体情况,开展适合于本园、本班特点的开放式晨间区域体育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例如,在组织方式上,可以以园为单位开展,也可以分片开展,还可以以年龄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在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开展的初期,可以选择小、中、大三个或同一年龄班进行试点,区域设置应相对集中在一个院内。随着幼儿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幼儿人数,扩大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范围,增加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区域等。三)小结1.开放式晨间区域体育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是好的,作为以体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纲要》、《规程》是可行的,也能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体能。&&&&28&&&&&&&&2.幼儿每天进行约40分钟左右的开放式晨间区域体育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是完全可行的,但要避免一次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时间过长,运动负荷过大。3.如果如果幼儿园设有室内体育游戏区域,幼儿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时,应注意环境的安全与卫生,尽可能选择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量较小、噪声较低的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4.在开展开放式晨间区域体育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时,应在医务人员监督下开展,有利于体能发展的工作的落实。但是要尽可能避免为了体能而体能,脱离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可观,特别不要违背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强制的、硬性的,以及超出幼儿承受能力的各种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不应造成工作上的失误。5.本课题是对本园的幼儿作了一些研究,暂时还不能与其他幼儿园在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对照,待今后有条件的情况下,积累更多的经验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八.参考文献&&&&.&&&&.《运动中成长》刘馨.《幼儿课程》钱郭小葵《学前儿童体育》刘馨《为了孩子的健康》《幼儿健康教育》黄世勋《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构想与探索》&&&&华夏出版社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百家出版社1998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南京建邺区实验幼儿园暨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实验幼儿园《第三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专业委员会2000年《第五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估手册》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附页春秋季各区域运动器材情况(表一)&&&&29&&&&&&&&区域名称&&&&器械名称皮球&&&&数量0&&&&人均数1.420.110.21.420.170.230.290..060.110.430.230.20.230.290.110.140.290.29&&&&辅助材料塑料圈、羽毛拍、雪碧瓶、球门、网袋篮球架&&&&综合区(2)&&&&足球篮球刺猬球&&&&钻爬攀滚区&&&&垫子铁圈、纸箱拳击沙袋纸箱车马夹带风筝软缎带&&&&体操圈、信号灯&&&&走跑平衡区&&&&梅花桩高跷布飞盘尾巴跳床羊角球&&&&摇铃&&&&跳跃投掷区&&&&触摸跳高布袋纸箱怪兽脸谱怪兽滑板扭扭车&&&&纸球、软球沙包绳子、手套站牌、大积木&&&&综合区(2)&&&&自行车轮胎呼拉圈&&&&绳钩、短棍&&&&不同区域划分情况(表二)&&&&春秋季钻爬攀滚区夏季玩水区冬季攀爬区&&&&30&&&&&&&&跳跃投掷区走跑平衡区综合区(一)综合区(二)&&&&钻爬区玩沙区浇水区平衡区&&&&跳跃投掷区跑跳区综合区(一)综合区(二)&&&&31&&&&&&&&中、大班春、秋季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目标及计划大班春秋季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目标及计划目标及&&&&1.熟悉喜爱秋季体育区域活动的场地和材料,愉快参与活动,积极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2.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和材料,能与同伴合作探索一种器材多样玩、主副器材搭配玩的方法,有提高有创新。目标3.提高投掷、钻爬、平衡等运动能力,增强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具有一定的运动持续性。4.在年级组分散式活动和混龄活动中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能保护和带领弟弟妹妹一起运动。5.注意自我保护,学习适当自我控制运动量。区域名称投掷区材料提供1.软球、沙包、纸球悬挂目标物、自制篮框1.垫子、席子、自制纸钻箱、铁圈、钻爬区轮胎、铁索桥2.辅助材料:铁索桥遮盖布指导策略1.借助辅助材料和目标物等积极练习投掷动作。如:投较远的目标物、向上投高等。3.鼓励幼儿能在自己的原有的运动基础上,自我挑战,练习更难的投掷动作。1.自主投入钻、爬、滚的活动,尝试爬过隧道,侧身钻、团身钻等多种钻和爬的方法。2.与同伴合作,利用材料组合连接成各种不同的钻爬轨道,不断丰富活动的方式方法,保持运动的兴趣。3.学习自我调节运动量,活动中能适当休息。1.平衡台、高跷、竹梯、树桩、1.能持续地参加平衡练习,在与同伴的合作运动中提高平衡能力。如:比赛走高跷等。平衡区搓板、扭腰盘2.辅助材料:小扁担、水桶、轮胎1.呼啦圈、橡皮筋、玩沙工具综合区(一)2.自制玩具:毽子2.根据不同的器材,组合和搭建新的平衡环境,尝试进行多种平衡运动。3.提醒幼儿注意自我保护,师生共同在活动中注意排除不安全的因素,防止意外的发生。1.积极投入玩毽子、呼啦圈的活动,尝试与一个或多个同伴合作玩,玩出多种方法。2.鼓励幼儿利用玩沙工具进行堆、挖、埋等,随意玩或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有主题的建筑,并能整理好工具。3.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1.自行车、滑板车、足球、皮球、1.利用辅助材料积极探索玩球的多种方法。如:射球击倒雪碧瓶等。综合区(二)排球、吹塑球2.辅助材料:车站牌、球门、球网、雪碧瓶、球架、手套2.鼓励幼儿骑车过障碍物,并配上语言动作等,变骑车运动为有趣的情景活动。3.和同伴自由结合探索玩滑板的方法。如:拉车队等。&&&&2.辅助材料:纸箱怪兽、小纸盒怪兽、2.尝试软球投篮,练习投准动作。&&&&32&&&&&&&&中、大班冬季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计划班冬季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计划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目标1.大胆、自由选择选择运动区域,愉快探索身体运动,逐步积累运动的经验。2.喜欢跳跃、投掷、走跑等运动,敢于尝试和探索,体验自主活动的乐趣。3.愿意尝试使用运动材料,进行想象和创新,并与同伴分享活动的快乐。区域名称球类区材料提供指导策略&&&&1.皮球、足球、篮球、排球、吹塑球、1.会运用多种方法玩球,如:自抛球、花样拍球等。报纸球。2.继续尝试与同伴合作玩球,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2.辅助材料:小呼啦圈、球门、球网、3.学习收拾器械,积累分类摆放器具的经验。球架、羽毛拍、雪碧瓶、桌布等。1.呼啦圈。2.自制玩具:尾巴、软布盘、小老鼠、综合区(综合区(一)小担架、毽子等。3.辅助材料:绳子、担架、娃娃、小玩具、大型玩具等。1.羊角球、弹跳台、小跳箱、绳子、跳跃抛投区橡皮筋等。2.辅助材料:动物怪兽投掷箱、小背篓等。综合区(综合区(二)1.轮胎、呼啦圈、竹梯。2.辅助材料:绳子、小棍等。1.自行车、滑板、小推车、跑冰车。车类区2.辅助材料:手套、大型积木、车站牌、沙包等。1.探索器材的一物多玩。2.提高幼儿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1.大胆尝试玩跑冰车,发展身体协调性。2.在有趣的情景中,尝试与同伴合作探索车的各种玩法,3.爱护活动器材,活动后能及时将器材物归原处。1.在自发性的游戏情景中积极地进行活动,发展投掷、爬、钻等动作。2.能根据运动量主动地增减衣服,及时用毛巾擦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1.大胆选择喜欢的玩具玩,尝试与同伴商量、动脑筋地玩,玩出新方法。2.鼓励幼儿互相体验动作,共享活动快乐。&&&&33&&&&&&&&小班夏季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计划&&&&区域名称综合区(一)区域目标1.继续学习玩各种车;尝试和同伴合作玩,提高玩车的技能。2.学习玩报纸,尝试用手、脚趾等各种方法玩,发展其灵活性。3.体验赤足玩的乐趣。1.练习在鹅卵石上赤足走,刺激脚底穴道,增强体质。2.喜欢用各种玩水工具玩水,感受夏季运动的快乐。材料提供1.自行车、独轮车等各2.种车子;各种废旧报纸、纸棒。3.辅助材料:雪碧瓶;废纸篓、大席子、透明胶、固体胶、各种废旧盒子等。指导策略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玩车。2.报纸:一物多玩。(1)在草地上赤足用脚趾撕报纸。(2)将报纸团成纸团,用纸棒玩。如:赶小球,把纸球赶进纸篓等。(3)将报纸顶在头上,与同伴追逐玩耍。(4)在席子上赤脚撕报纸;用撕碎的报纸在各种盒子上进行粘贴。1.鼓励幼儿不怕疼,大胆地在鹅卵石上赤足走。2.观察幼儿的玩水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3.教师创设丰富的、适合小班幼儿玩水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更高的活动兴趣。如:给小树宝宝浇水、打水战等。1.2.3.1.2.3.进行良好的玩水常规的培养。如:不弄湿衣服;不泼水等。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各种简单的比赛,比一比谁夹的多,夹的快。知道热了用毛巾擦。引导幼儿选择喜欢的玩具玩。大胆地玩、动脑筋地玩,玩出新方法。提醒幼儿玩好后及时将玩具放回原处。想办法和好朋友一起玩。&&&&赤足运动区嬉水区综合区(二)大型器械区平衡滚爬区&&&&1.鹅卵石小路;大浴盆、形成自然小水沟。2.辅助材料:塑料小水桶、雪碧瓶改装的漏斗、小篮、得意装、水枪、马甲袋等玩水器具。1.练习用脚趾夹物,发展脚趾的1.大浴盆;各色雪花片、不同形灵活性、协调性。状的木珠、各色玻璃丸等沉浮物。2.有良好的玩水常规。2.小方篮、塑料小凳;擦脚毛巾。1.继续练习走、跑、投掷等动作,1.呼啦圈。提高运动能力。2.自制玩具:沙包、小老鼠、软布2.和同伴友好、合作地玩,体验盘、稻草人等。一物多玩的乐趣。3.继续发展创新能力。逐步适应集体活动的氛围,提高体独立式大型玩具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初步开展组合式大型玩具小区域活动,理解活动规则和形式。1.平衡凳、晃动平衡台、竹梯、泡膜板;垫子、席子、草地等。2.辅助材料:轮胎、小背篓;橡皮筋、动物脚掌。&&&&1.鼓励幼儿参与活动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愉快地参加活动3.鼓励幼儿和同伴创造性参加活动&&&&1.大胆在高低不平的平衡木上走,提高平衡能力。2.继续练习手膝着地爬;学习侧滚、向前滚的动作。3.不怕热,能坚持参加区域活动。&&&&1.鼓励幼儿自己创设、摆放平衡器具,布置不同的平衡环境,进行创造性地玩。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积极地进行活动,发展动作。3.表扬不怕热,坚持锻炼的幼儿;体验夏季运动的乐趣。&&&&34&&&&&&&&小班冬小班冬季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计划&&&&区域名称综合区(一)区域目标1.继续学习玩各种车;尝试和同伴合作玩,提高玩车的技能。2.学习玩报纸,尝试用手、脚趾等各种方法玩,发展其灵活性。3.体验赤足玩的乐趣。攀爬区1.喜欢钻爬障碍物,两手两膝着材料提供1.自行车、独轮车等各3.辅助材料:雪碧瓶;废纸篓、大席子、透明胶、固体胶、各种废旧盒子等。1.垫子、席子、自制纸钻箱、铁圈、轮胎、铁索桥2.毛毛虫钻爬器.3.废旧的饮料罐和其他可以滚动的东西。1.跳床、羊角球、触摸跳高、2.纸箱怪兽、布袋脸谱怪兽、脸谱怪兽3.废旧可乐瓶等1.引导幼儿选择喜欢的玩具玩。大胆地玩、动脑筋地玩,玩出新方法。2.提醒幼儿玩好后及时将玩具放回原处。3.想办法和好朋友一起玩。1.开阔的场地2.体操圈、信号灯、小尾巴、软缎绸带等3.幼儿自己喜欢的玩具&&&&35&&&&指导策略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玩车。(1)在草地上赤足用脚趾撕报纸。(2)将报纸团成纸团,用纸棒玩。如:赶小球,把纸球赶进纸篓等。(3)将报纸顶在头上,与同伴追逐玩耍。(4)在席子上赤脚撕报纸;用撕碎的报纸在各种盒子上进行粘贴。1.引导幼儿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玩。2.鼓励幼儿会和同伴之间友好的玩。3.指导幼儿能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并且有还想玩的想法。&&&&2.种车子;各种废旧报纸、纸棒。2.报纸:一物多玩。&&&&地向前爬行,有克服困难的精神2.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4.让幼儿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感受运&&&&动的氛围、&&&&跳跃投掷区综合区(二)跑跳区&&&&1、双脚远地向上跳起,会自然的轻轻落地2、双脚会较自然的行进跳3、喜欢滚接皮球,&&&&1.引导幼儿想出好玩的玩法2.帮助幼儿整理和纠正玩法3.鼓励能力不均的每个幼儿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1.继续练习走、跑、投掷等动作,1.呼啦圈。提高运动能力。2.和同伴友好、合作地玩,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3.继续发展创新能力。1.幼儿喜欢锻炼身体,并学会良好的跑跳姿势2.培养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发展2.自制玩具:沙包、小老鼠、软布盘、稻草人等。&&&&1、吸引幼儿参加活动2、提醒每个幼儿要大胆的选择活动。3、引导幼儿要与同伴互相合作&&&&&&&&幼儿体能评幼儿体能评估:体能&&&&幼儿体能发展调查表&&&&幼儿姓名&&&&1.跑A.B.C.D.2.跳A.B.C.D.E.3.儿童在跳跃的准备阶段不会弯曲髋关节、膝盖和踝关节(下蹲)吗?(儿童不能进行双脚起跳吗?()))儿童在起跑、停止或急转弯是有困难吗?(儿童使用全脚掌跑(把身体放在整个脚上)吗?(儿童跑时脚尖冲向外(外八字)吗?(儿童是左右摆臂吗?())))&&&&调查人&&&&儿童在准备阶段不会向后摆臂,然后跳跃阶段向前、向上摆臂吗?(儿童落地时髋关节和膝盖都是直的吗?(儿童落地时失去平衡吗?())&&&&左右脚交换跳A.B.C.D.E.儿童在左右脚交换跳过61cm的距离时,不能保持平衡、有节奏的动作吗?(儿童是用一只脚跳而用另一只脚起或跑吗?(儿童使用全脚掌跳吗?()))))&&&&儿童是向小鸭走路一样脚尖朝外跳吗?(&&&&儿童不会用异侧肢体(右臂摆向前,左脚起跳;左臂摆向后,右脚支撑)吗?(&&&&4.&&&&单脚跳A.B.C.D.儿童单脚跳两三步时,就失去平衡吗?(儿童单脚跳时断断续续,没有节奏吗?(儿童跳时紧握拳头,显得十分紧张吗?(儿童的非支撑脚碰地面吗?())))&&&&5.&&&&投掷A.B.C.D.E.F.儿童的身体主要是前后运动吗?(儿童的身体主要是沿水平方向运动吗?(儿童把球手掌中吗?(儿童不会移动中心吗?())))))&&&&儿童投掷时迈的是和投掷臂同侧的脚吗?(儿童的身体不会随投掷动作向前吗?(&&&&36&&&&&&&&6.&&&&接A.B.C.D.E.儿童是指指的伸出胳膊去接球吗?())))&&&&儿童用手臂、手和身体整个把球抱住吗?(当儿童接球时,他的头扭到一边,不敢看球吗?(儿童让球从伸出去的胳膊上反弹回去吗?(儿童接球时不会移动重吗?()&&&&教师和家长按以上六方面逐项进行评估以后,可以对照下表来判断某一个孩子是否有某一项运动控制的问题,或是否在几项运动控制上都没有发育成熟。&&&&对六项动作发展的评价标准跑:如果4个问题中有3个画“√”,就有可能是跑步发展迟缓。跳:如果5个问题中有4个画“√”,就有可能是跳跃发展迟缓。左右脚交换跳:如果儿童4岁或5岁时,所有的问题都画“√”,就有可能此项运动发展迟缓。单脚跳:如果4个问题中有3个画“√”,就有可能此项运动发展迟缓。投掷:如果儿童4岁或5岁时,有5个都画“√”,就有可能发展迟缓。接:3岁儿童在问题c4岁儿童在问题e、f上画“√”,就有可能接球发展迟缓。&&&&时间:时间:&&&&测试标准:1.10米×2往返跑反映人体的灵敏素质。使用秒表测试。在平坦的地面上画长10米、宽1.22米的直线跑道若干条,在离起点10米处拉一条红色线,作为触物,在跑道起终点线外3米处画一条目标线。测试时,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跑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折返线,测试员视受试者起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跑到折返处,用一手触摸红色线后,转身跑向目标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一的原则进位,如10.11秒记录为10.2秒。注意事项:&&&&37&&&&&&&&受试者应全速跑,途中不得串道,接近终点时不要减速;在起终点处和目标线处不得站人,以免妨碍测试。2.立定跳远反映人体的爆发力。使用沙坑(距沙坑边缘20厘米处设立起跳线)或软地面、卷尺和三角板测试。测试时,受试者双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然后摆动双臂,双脚蹬地尽力向前跳,测量起跳线距最近脚跟之间的直线距离。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注意事项:受试者起跳时,不能有垫跳动作。3.垒球掷远反映人体上肢和腰腹肌肉力量。使用垒球和卷尺测试。在平坦地面上画一个长20米、宽6米的长方形,在长方形内,每隔0.5米画一条横线,以一侧端线为投掷线。测试时,受试者身体面向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分开,站在投掷线后约一步距离,单手持球举过头顶,尽力向前掷出。球出后时,后脚可以向前迈出一步,但不能踩在或越过投掷线,有效成绩为投掷线至球着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如果球的着地点在横线上,则记录该线所标示的数值;如果球的着地点在两条横线之间,则记录靠近投掷线的横线所标示的数值;如果球的着地点超过20米长的测试场地,可用卷尺丈量;如果球的着地点超出场地的宽度,则重新投掷。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米为单位。注意事项:测试进,严禁幼儿进入投掷区,避免出现伤害事故。4.双脚连续跳反映人体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使用卷尺和秒表测试。在平坦地面上每隔0.5米画一条横线,共画10条,每条横线上横置一块积木(长10厘米,宽5厘米,高5厘米),在距离第一块积木20厘米处设立起跳线。测试时,受试者两脚并拢,站在起跳线后,当听到开始口令后,双脚同时起跳,双脚一次或两次跳过一块积木,连续跳过10块积木。测试员视受试者起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跳过第十积木双脚落地时,测试员停表。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一的原则进位,如10.11秒记录为10.2秒。&&&&38&&&&&&&&注意事项:测试时,如果受试者两次单脚起跳跨越积木、踩在积木上或将积木踢乱则重新测试。5.走平衡木反映人体平衡能力。使用平衡木(长3米,宽10厘米,高30厘米;平衡木的两端为起点线和终点线,两端外各加一张长20厘米、宽20厘米、高30厘米的方凳和秒表测试。测试时,受试者站在方凳上,面向平衡木,双臂侧平举,当听到开始口令后,前进。测试员视受试者起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任意一个脚尖超过终点线时,测试员停表。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一的原则进位,如10.11秒记录为10.2秒。注意事项:测试时,受试者如中途落地须重试;安排人员对受试者进行保护。6.圆周单脚持续跳跃1.逆时针方向跳,不得换脚;2.记录方法:计出发至双脚落地的距离,取脚尖的位置,以米为单位,记录时注明左右脚,不足1米时舍去,跳到不能跳为止。3.外线21.4米、内线19.5米、中约20米、每格距1米。&&&&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