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己独立战胜癌症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你见过吗

战胜癌症,据说每一个见过它的人都被感动
分享到微信
& 战胜癌症,据说每一个见过它的人都被感动能自己独立战胜癌症的细胞,你见过吗?
说起癌症,大家都觉得离我们很远,可如果说我们的身体里一天会产生5000个癌细胞,甚至这些癌细胞有可能转化为癌症,你还会觉得癌症离我们很远吗?那么为什么这些癌细胞没有演变成癌症呢?这里面的最大功臣就非NK细胞莫属了。
NK细胞,全称是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字如其名,作为细胞界的一流杀手,NK细胞面对癌细胞时是绝不手软。就好比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一样,我认真起来,连我自己都怕。NK细胞与T细胞、B细胞一样隶属于淋巴细胞组织。平时的任务就是跟随血液去巡查身体各个部位,一旦发现流感病菌或者癌细胞,将会立即采取行动,将这些入侵者扼杀在萌芽。倘若敌人过于强大,NK细胞便会寻找其他免疫细胞,联合起来消灭癌细胞。
作为免疫细胞的一种,NK细胞也会随着精神状态的波动而表现出活力的差异,活力越高的NK细胞能够杀死更多的癌细胞。而活力低的时候,就用可能脱离工作状态,从而达不到杀死癌细胞的效果,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患上流感的时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是NK细胞活性最高的时候呢?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一天当中,早晨NK细胞的活性比较低,到了中午活性会逐渐变高,而到了晚上活性会达到最高。为什么活性最高的时候不是早晨,而是晚上呢?因为当我们心情舒畅,没有压力的时候NK细胞的活性往往会上升。所以辛苦劳累一天后,晚上放松的时间里NK细胞的活性是最高的。还有这么一个实验,让一个人乘坐过山车,然后对比乘坐前后的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在乘坐过山车后压力得到释放,NK细胞的活性也大幅上升。除此之外,随着年龄的增加NK细胞的数量会增加,但细胞的活性会减少。
关于NK细胞治疗癌症
NK细胞作为免疫细胞中十分强大的存在,其细胞活力也会随着年龄和压力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NK细胞的减少以及活性的降低会破坏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导致身体不堪治疗的重负。针对这些原因,“NK细胞疗法”通过从患者体内提取NK细胞,增加它们的数量,提高它们的活性,最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在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身体条件同时用来尝试对抗癌症。
最后,我们了解下如何提高NK细胞的活性
不要吸烟,饮酒适量。
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
饮食均衡,适时排解压力。
心情舒畅,不乱用抗生药品。
更多海外医疗资讯,请咨询专注日本先端医疗服务机构众汇星辰......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怎么才能战胜癌症_百度知道
怎么才能战胜癌症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科学技术类行家
采纳数:10668
获赞数:14733
常年跟各种工地打交道,了解工地需求。施工需求。可根据施工要求,推荐使用什么机械。
癌,为什么叫绝症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务于公卖局台北啤酒厂的张先生,经医院体检发现,罹患肺部肿瘤。当时年轻力壮的张先生得到这样的绝症,多次打电话给当时任职台东县政府黄顺兴县长机要秘书的魏姓同学,请魏同学协助其料理后事,恰逢魏同学与前任马偕医院的院长(专精于癌症临床研究)吕革令博士系知交好友。当即建议前往访求吕博士医治。吕博士和张先生见面就说:『癌为什幺叫绝症,你可知道吗?』」张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吕博士又说:「止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消灭病源,第二条路是增加抵抗力。但很奇怪的是,癌无论用钴60还是其它药物去消灭癌细胞,可是癌细胞还没被消灭,好的细胞却先被杀死。无论用什幺营养、补药,好的细胞还未吸收,癌细胞却先吸收,让癌长得更快;因此可说上述两条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绝症。」 吕博士又说:我发现癌症病人血液检查的结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应。长期素食、且生活接近自然的佛寺僧尼,由于体质都偏属优质弱碱性,所以尚没有发现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我大胆的断定在弱碱性体质的状态下,癌细胞是无法生长、生存的。张先生我建议你从现在起少吃酸性的荤食类,多吃碱性食物,另外可吃绿藻和带壳菱角汤,改变你的体质,并励行接近自然的良好生活规律;如果五年内不死、你就没问题了。张先生依照吕博士的建议,认真改变吃的习惯,每天又吃绿藻、喝菱角汤,乐观加上每天适当的运动,一年后再到同一公立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肿瘤已呈现萎缩状态,五年后竟完全处于萎缩、至近于消失状态。 经过了将近四十年岁月,现在张先生的健康情况完全正常,生活起居甚为愉快。继张先生之后,有位前台东省立医院总务课长陈添寿先生,同样得到肺癌;魏先生得知后将张先生的经过转告陈添寿先生,陈先生乃依照吕博士的建议进行改变体质,结果与张先生同样,肺癌消失。 绝大多数癌症病患均属于酸性体质。因此,如何使体质维持在弱碱性就是远离癌病的第一步。酸性体质的生理表征:1.皮肤无光泽。2.香港脚。3.稍运动即感疲劳,一上车便想睡觉。4.上下楼梯容易气喘。5.肥胖、下腹突出。6.步伐缓慢、动作迟缓。为何会形成酸性体质?1.过度摄取乳酸性食品a)肉类、奶酪制品与蛋、牛肉、火腿等皆属于酸性食品。 b)摄取过量的酸性食品血液会倾向酸性而变黏稠,不易流到细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脚或膝盖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 c)对于不是重体力劳动者来说,从长期健康的角度讲,绝大多数人都应该大大减少肉类食品摄入量!2.生活步调失常会造成酸性体质 a)生活步调失常会造成精神与肉体的压力。 b)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机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c)人类本来就活在节奏的世界里,劳动或运动过度,通宵打牌、开车等压力都应尽量避免。附录:常见食物的酸碱性1.强酸性食品:蛋黄、奶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等。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 4.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 洋葱、豆腐等。5.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6.强碱性食品: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等。 尤其是天然绿藻富含叶绿素,是不错的碱性健康食品,而茶类不宜过量,最佳饮用时间为早上。
笑熬浆糊掉江湖
笑熬浆糊掉江湖
采纳数:710
获赞数:1011
擅长:暂未定制
可以服用绿藻片,绿藻,也叫小球藻,含有丰富全面的营养素,且绿藻是强碱性食品,长期服用,可以调整改善体质,排毒,增强免疫。并且,还能缓解放化疗对身体的副作用,提升血小板白细胞红血胞。资料来源《绿先优绿藻片》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抗癌3年 她最终战胜了病魔,消灭了癌细胞|癌细胞|抗癌|元参_新浪网
抗癌3年 她最终战胜了病魔,消灭了癌细胞
抗癌3年 她最终战胜了病魔,消灭了癌细胞
对于癌症患来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来接受治疗,坚持治疗才有可能战胜癌症。你相信吗?一个人从确诊为浸润性腺癌,抗癌35个月后,她胜利了!一起来看看这个女人勇敢抗癌的故事吧。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来自北京的这位女士的真实抗癌案例,希望每一个患者都能够树立信心战胜癌症。这位女性患者,39岁,咳嗽咳痰伴低热一个月。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斑片影及结节影,抗感染对症治疗半月,效果不明显。经皮肺穿刺,确诊为浸润性腺癌,考虑合并了气腔播散:气道转移被定义为癌细胞从原发灶通过气道非连续性传播到邻近或远端肺实质。CT提示气道转移的征象包括:多发小叶中心结节,分支模糊呈树芽征。气道播散形成的结节呈聚集分布,可见结节增大征象,可融合形成空腔。当转移灶远离原发灶时,所形成结节多分布于肺叶下部。在患有肺腺癌的患者CT中发现持续存在或逐渐增长的小叶中心结节时,应考虑到气道转移的可能性。部分小细胞癌亦可发生经气道转移。气道型转移一般生长速度较快。开始采用吉西他滨+顺铂化疗,2个周期后发现,效果不好。肿瘤增至3cm×5.2cm,CEA,150ng/ml,CA19-9:62U/ml,中量腹水。面对着化疗无效,以及患者整体状况较差,医生只好选择放弃,建议患者寻求中药治疗方法。无奈这位女士只能选择回家。按照中医的看法,肿瘤的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只是“祛邪”而达不到扶正的目的。中医的扶正,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提高免疫力,实现了“正气存内”,虽有邪(肿瘤)存在,却实现了“邪不可干”。在当地的一个知名中医的建议下,这位女士开始使用须元参抗癌,每天都用须元参煮水喝,身体竟然一天天的开始恢复,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近代药理研究发现,须元参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及分化,破坏癌细胞新生血管的形成,切断癌细胞的营养供给,同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35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位女士的肺部部的肿瘤病灶以及都消失了。到现在已经3年的时间过去了,医生都束手无策的癌症,就这样一点点的康复了。现在想起当时医生预估的3个月的时间是多么的可笑。这里专家提醒一下大家,须元参含有:多酚类物质、皂苷Rh2, 硒微量元素,槲皮素很高,根据国家医学研究,确实能够抑制癌症的恶化,这也是为什么这位女士能够抗癌的原因,但是须元参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是他自己的心态也是战胜病魔的重要原因之一。须元参中的硒在这其中也扮演着“多面手”的角色。一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二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含硒酶,使许多脂质过氧化物、过氧化氢等得到有效的清除;三是阻断肿瘤血管形成,防止肿瘤复发、转移。须元参中的硒元素和槲皮素有着防癌、抗癌、抗肿瘤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硒元素和槲皮素不仅可抑制多种物理(辐射、高温等)、化学(致癌物)因素所诱导的突变(抗突变),而且还能抑制襄组织的增生,阻止癌细胞转移,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有梦想,并且来得及去追求和实现--这看似天经地义,对这位女士来说却是失而复得、倍加珍惜的幸福。3年来,癌症让她时刻准备面对生离死别,让她提早品味了苦涩、读懂了什么是绝望,也让她参悟了人生。她说,如果把每一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度过,你就会发现,很多令人不快的事都是过眼云烟,根本不值得介怀。唯有专注于感受美好、留下美好,方能无愧此生。“这场病,其实是上天赐予她的化了妆的礼物。”这位女人微笑着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癌症病人自述&|&赴美就医:改变那些我能改变的事
日01时02分来源:
赴美治疗癌症并不是一条必生之路,比如与我同期赴美的病人中,好几位在前不久都因治疗无效而过世了。因此,对于病人来说,赴美这条路只是一个新的选择,在生命的重要关口上,多出来的那一条路。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能够有选择已经是最幸运的事情了。距离自己癌症确诊的第465天,美国的主治医生宣布:你体内已检测不到癌细胞,不仅可以随时停药,连原定的手术都没有必要做了。
那天,我和家人包括医生全都喜极而泣,窗外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五月天,我们久久地被那重生的巨大喜悦包围着,欢喜到只想喊出四个字——活着万岁。
就在465天前,34岁的我被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晚期,国内医生预估的存活时间为1年。这份“死亡通知书”让我和家人站在了绝望的边缘。
一年多时间里,奇迹一点点在我身上发生,我虽不幸患癌却又有幸重生,从“绝症”走到“治愈”,我始终心怀感恩,除了内心的坚持和勇气,我更庆幸当初做下的决定——赴美就医。生存,关键是有质量地生存,对我来说,希望已经照进了现实。
突如其来的噩耗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日,意外来了,明天于我而言变得屈指可数。
那天,一周前原以为的普通囊肿手术出了病理报告,上海国妇婴的主刀医生用私人手机给我打了电话。
“你的家属在吗?”她在电话那头问。
虽然手术前有张告知书,上面列明了手术有可能带来的各种意外,其中有一条:不排除恶性肿瘤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但我觉得那不过是各种最坏情况的罗列告知罢了。虽然各种电视剧桥段中,告知重大病情时都是那句“家属在吗”,但我觉得生活毕竟不是电视剧。
然而,属于我人生的剧情急转直下,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噩耗——“恶性黑色素瘤”。这六个字把我瞬间拉进了死亡阴影密布的黑暗里。
恶性黑色素瘤
死亡的阴影迅速笼罩过来。“恶性程度极高,恐怕只有一年。”怎么会?怎么会!从来没有为健康问题忧心过的我怎么就命在旦夕了呢?5个月前刚刚诞下二宝,儿女双全的幸福人生刚刚开始,却瞬间从天堂掉入了地狱,人生啊,你太残酷!
那几天,正好是上海最冷最冷的几天,零下9摄氏度,寒风肆虐,而比天气更冷的是我和家人的心,绝望侵袭下的刺骨刺心。那几天我们把眼泪都哭尽了,要不就是假装在笑,却不知什么时候早已泪流满面。浑浑噩噩如在梦里,却又一次次被恐惧和眼泪唤醒。对于叵测的未来我不敢想又忍不住想,我和先生在飘着冷雨的街头抱头痛哭,因为在家里,我们不敢哭出声。
寻找救命方案
当自己成为病患时,那些原本陌生的医学名词、病情描述都会成为一根根针,扎在原本就害怕到极点的心尖上,尤其在深夜,翻江倒海地在脑子里酝酿发酵,变成一种无边的恐惧。
为此,先生让我不要进行任何搜索,他一边伤心崩溃,一边重整旗鼓为我寻找救命方案。同时,我们动用了身边所有的资源和人脉。一周的时间里,做了所有该做的检查,见了所有该见的权威专家。
恶性黑色素瘤在亚洲地区本来就不多见,且大都见于皮肤表层,而我的原发部位在体内黏膜处。“极罕见、极凶险”是所有专家对我病情的总结。肿瘤医院给出的方案是,手术太过残酷且未必能够保命,建议先化疗再看,存活期难说。国妇婴的方案则是如需手术要尽快进行,手术后紧跟上化疗和放疗,而手术方案听下来基本是将盆腔内的器官清空。当时已临近春节,医院的住院病房开始陆续清散病人,但国妇婴方面非常诚恳地告诉我:“你的病情太凶险,只要你愿意,这个手术我们接。”
两个方案听下来,我的总结就是,一个希望渺茫,能活一天是一天;一个半身不遂生命基本没质量。我实在不敢想象那个奄奄一息瘫痪在床屎尿求人还要继续化疗放疗的我,也不敢想象掉着头发等待死亡最后降临的我,更不敢想象陪着我在无边黑暗中煎熬的家人。
“不治了!”我当时心里就这么想的,与其散尽千金奄奄而走,不如把最后的人生过得有质量一些。
那些日子真的是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痛苦时光,在各种检查、会诊、寻找生机、绝望痛苦中一分一秒地熬过来。我们在绝望时搜索到了一种美国FDA在2014年特批的新药PD-1抑制剂——一种化疗之外的新疗法,叫作“免疫疗法”。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圣诞节,用药5个月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宣布自己已经Cancer
Free,扩散至脑部的恶黑肿瘤消失;另外20%的临床试验显示肿瘤能够完全消退。那里是美国,我必须去!虽然面临的是巨额花费,但至少有生存下去的希望。病魔尚在,心魔开始一点点退却。
目标明确,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找到最合适的医院。国内有专门做海外医疗的中介机构,我们觉得这笔钱花得没有性价比,毕竟治疗重病不比其他,除非你完全不差钱,否则每一分钱都一定要花在刀刃上。
经过辗转联系,在美国有着23年医疗服务行业经历的美籍华人陈立和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查尔斯·鲍尔奇(Charles M.Balch)伸出了援手,最终敲定了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的主治医生和会诊时间,一切进展得快速而顺利。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查尔斯·鲍尔奇(马烈 摄)
于是农历春节还未过完,我们便艰难地割舍下父母和孩子,登上了从上海飞往纽约的航班,那一头是全球最顶尖的癌症治疗医院,也是我生命最后的希望所在。
初来乍到MSKCC
MSKCC位于曼哈顿中城区的53街。这个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新发布的美国最佳专科医院排行榜中位居癌症专科第二名的治疗中心,门面却低调得很,不仔细看就是一幢极普通的商务楼,完全不似国内医院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走进MSKCC,先到国际中心报到。说一个细节,电梯内摆着两座的沙发,方便体力不支的病人在乘坐电梯时能够休息,考虑得实在细心周到。11楼是国际中心,在前台报过名字后,我领到了一本厚厚的文件夹——中心介绍、写着我名字抬头的欢迎信、当日预约时间表、一本类似“玩转纽约”的行游指南,还有一堆Paperwork要完成。除了基本信息、以往健康情况,还有近期服用的药物表格,包括维生素、钙片都得写上去,如有服用中药,中心还有专门的医生会分析中药的成分。
这张表格我交了空白卷。其实一旦成为癌症病人,周围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蜂拥而至,中药、营养品、补品,有号称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号称医好了各种癌的、有号称无须服药也能奇迹痊愈的,更有大仙神医、山野偏方。但此时最忌病急乱投医,信息可以多收集,但一定要理性判断,无法证实的治愈率等同于零治愈率,直接可以打入“不靠谱”冷宫。心存感念,相信科学才是最正确的心态和做法。
再回到MSKCC,医院会给国际病人安排翻译和病人代表。所谓病人代表就是医院客服,负责接待病人,办理手续并详细介绍医院情况,而翻译则由医院免费提供,帮助医生和患者沟通。
MSKCC(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办好了所有手续,便转到候诊区等待见医,除了有沙发软座,医院还提供免费的杂志、报纸、咖啡、茶饮及零食。不用担心过号的问题,轮到你时,就会有带领员领着进入诊区中属于病人自己的独立诊室。在美国,医院尤其注重保护病人的隐私,每个诊室都是一个被保护的独立空间。和国内闹哄哄的医生诊室不同,这里的单间干净明亮,还有独立的卫生间,而医生则是按照先后顺序,逐间“串门”见病人。
我先见的是手术医生Mario M.Leitao,他擅长微创和机器人手术,算得上美国妇科肿瘤界的超级大牛。
在正式与医生见面前,护士会先量血压、测体温,医生助理则先进行病情咨询,了解家族病史及描述体感,这些记录都会让医生预知。
而在国内,即便像癌症这样的重大病情,首次门诊一般也只有五分钟,从了解病情、看报告、出方案,一套流水线工作就完成了。我在国内时见过某医院一相关专家,当时的感觉就是想说的没说尽,想了解的也没了解透,进去时迷茫,出来时更多了重重焦虑。虽然我理解国内医生的忙碌程度,但作为病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及其效果与副作用、病情未来可能的走势真的太重要,因为癌症病人的恐惧大都来自于未知。
和我的救命“男神”们碰面
很快,Leitao医生来了,他进来的时候,我都怀疑他是不是走错了房间,帅且不说,西装革履,打着漂亮领带,没有想象中的白大褂。他很有礼貌地握手问好,自我介绍,然后向我了解病情,做了检查。他告诉我,原发部位的病灶较大,会是个大手术,他用了Huge一词形容手术的残酷程度,因此暂时不考虑手术。
这个说法和肿瘤医院的建议一样,只是我一直没有理解既然手术可以去除病灶,为何对于病情控制却没有作用。Leitao解释说,我的病情已经转移到盆腔淋巴,表示癌细胞已经具备了远程转移的能力。手术只是摘除原有病灶,且手术后康复期很难用药治疗,这会导致在别的地方微小且目前无法检查到的癌细胞继续疯狂扩散。之前的疑问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为此,Leitao建议,先用抗黑色素方面的药物进行控制,目前已有新药并且具有可喜的效果,用药之后再进行评估。
Leitao是手术医生,也就是说我需要手术时将再回到他的手上,而之后最重要的用药方案将由黑色素瘤方面的专家负责。他就是Alexander Shoushtari医生,Alexander(亚历山大),后面就叫他“山大”医生吧。
我先普及一下何谓恶性黑色素瘤。这是一种从黑色素细胞发展而来的癌症,是皮肤癌中恶性程度极高的罕见癌症,甚至有“癌王之王”的称号。多见于皮肤,也可能出现在口腔、肠道、眼睛等黏膜处。大约有25%的黑色素瘤是从痣发展而来,比如电影《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饰演的铁汉商人李香山,虽有万贯家财却“折”在了脚底的一颗黑痣上,也给国人普及了这个“有痣抓紧除”的罕见癌症。对于肤色较浅的人而言,紫外线暴露是造成黑色素瘤的主因,澳洲和新西兰的黑色素瘤发生率为全球最高,欧洲和北美洲也有高发生率,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生率则较低。
《非诚勿扰2》剧照
恶性黑色素瘤在国内由于发病率少,因此肿瘤医院这方面的专家寥寥,更别提细分了。而MSKCC的黑色素瘤专家则分类很细,有专攻皮肤恶黑专家,还有内科专家,以及专攻葡萄膜恶黑的专家。比如我的病情,皮肤类型的恶黑专家就未必最适合。“山大”医生专攻的是新药运用,研究遗传基因在病发和治疗中的作用。他领衔的实验组就有5个,临床上更多处于配合其他科室共同解决恶黑肿瘤的角色。
同样西装革履的“山大”医生看起来比较敦实,他开门见山:“我和我的团队将为治好你的病做最大努力!”对于我病例的特殊性,他介绍说,欧美的恶黑多发于皮肤,而黏膜恶黑以亚洲人居多。相较于前者,后者的扩散速度更快,有他处转移,意味着癌细胞将向其他脏器、血液、骨头以及脑转移。而这正是我当时的情况。
由于我的病情不适宜手术,免疫疗法无疑是最优选择。和以往的抗癌手段相比,免疫疗法最本质的区别是:它针对免疫细胞,而不是癌细胞。它的目的是激活免疫系统,让它去杀死癌细胞。且这种药物相对于传统的化疗有巨大优势——不直接制造损伤,反而增强免疫系统,可以抑制癌细胞进化,减低复发率。因此,施贵宝的Opdivo和默沙东的Keytruda(一般称为O药和K药)将成为我之后治疗方案里的主导药物。
免疫疗法的方案也有两种,A方案是同时用O药和伊匹单抗,即双药联用;B方案是只使用O药,加上放疗。
从目前已有的临床试验效果来看,A方案对于癌细胞的控制降低率达到30%~40%,而B方案为20%~25%。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同,A方案的花费更高,且伴随的副作用更大。“如果有可能的话,你们可以参与我的临床试验项目。”“山大”医生说,加入临床试验意味着可以免费用药,但门槛就是转移处的肿瘤至少要达到1.5厘米大小。
整个问诊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医生耐心解答了各种问题,并且边解答边做了一份草稿,有文字有画图,清晰了然,临走时他将记录复印了一份特地交给我们。
“Please save me!”我对“山大”医生说。
他给了我一个无比坚定的眼神,说:“Trust me!”并给我和老公两人大大的拥抱。
有的时候希望不是那数据上百分之多少的存活率,而是在治疗过程中的坚持、乐观和自信,远离恐惧痛苦,获得尊严、关爱和体谅,即便最坏的结果是抵抗不过死神,那也至少证明我们战斗过。
想到要花钱,没想到这么多
正当我信心满满地等待治疗正式开始,进展却没有想象中顺利。叫停MSKCC的治疗,转到休斯敦,重新就诊,再叫停,二度飞往纽约……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辗转寻找最佳方案,治疗上毫无进展,最关键的原因便是资金。
账单上庞大的数字远远超出开始时的估算,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治疗经费问题。
癌症治疗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好的治疗方法、时间和钱,可以说是这个过程中最最关键的三要素,缺一不可。钱不够,就没法开始治疗,而要在短时间里凑足这么大笔资金,砸锅卖铁都很难赶上趟儿。
单从MSKCC来看,医院对于外国人的“强势条款”有三条:
估算一笔半年或是一年的费用(算半年还是算一年以初步治疗方案而定),需要在开始治疗前一次性付清总额,你想要用一次药算一次钱或者一月一付,没门儿!
所有的治疗费用还要再加收近10%的税,收款方——纽约州。
报价基本就是一口价,之后再多退少补。
于是,时间和资金的博弈成为我寻找到治疗方案之后的新难题。
MSKCC治疗方案:O药治疗+放疗+手术
第一轮报价:20.6万美元(此金额只是用药价格,不含放疗和手术)。
3月9日,原本要进行的第一次O药治疗被取消,因为在两天前MSKCC国际部发来账单邮件,要求我们预付6个月的费用,共计20.6万美元。
于是,我们遇到了第一轮资金难题:
第一,手头现金尚不足交付这一轮的费用。
第二,即便够了,钱全砸在用药环节,先把手术放一边不谈,紧接着的放疗花费巨大,这部分资金如何应对?
绝对不能孤注一掷,治疗的路还长着,一笔下去后续乏力更糟糕。
后来,“山大”医生帮我们做了个估算,手术至少要50万美元,上浮空间有可能到80万美元。
于是我们果断开始寻找美国的其他医院,尤其是临床试验项目,同时联系香港地区的诊所。
这里需要特别介绍一下神奇的香港。第一个神奇之处:这里的药品管制极其松散,一个诊所除了看病还能兼当药商。没有什么处方药的说法,你想要什么药,只要他们有的,就能卖给你,至于之后怎么使用,效果如何,一经售出,概不负责。
反观美国,PD-1抑制剂在当时只批准用于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目前使用范围已经扩大至多个瘤种),其他癌症根本不可能使用。而在中国,要等这药批准上市更是遥遥无期。
另一个神奇之处就是价格便宜。同样的药,美国研发美国生产,在本国价格非常高,香港地区的价格基本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
“神奇的香港”成了许多人的希望之地。不少人到香港买了药再回到内地找相熟的医院或是医生注射,还有人甚至通过上门服务APP找人注射,因为在香港注射一次诊所要收取服务费5000港元。
还有其他癌症的病患,化疗无效后,也会买PD-1抑制剂来用,死马当活马医。香港、澳门几位销售此药物的医生赫赫有名,拼价格博人气,服务还不断升级。
于是,我们也将香港列为了备选项,但这一选项最大的风险就是药品使用缺乏经验,对副作用无力控制。
此时,鲍尔奇教授又出马了,这位从事黑色素瘤研究40年的老专家用自己的人脉帮我们联系各家癌症中心,最后他告诉了我们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休斯敦的美国MD
Anderson黑色素瘤中心认为我的情况基本符合入临床的要求,但需要进一步检查而定,机会很大。我可以即刻就诊,如果一切顺利,两周内开始治疗。
要知道,美国MD Anderson的初诊排队,说什么也得半个月到一个月,去试试看吧!3月12日我从纽约飞抵休斯敦。
MD Anderson入临床失败,重新转回纽约
之前我提到MSKCC是全美排名第二的癌症中心,那么排名第一的是哪家呢?
就是这儿了——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27年来稳居全美癌症中心的头把交椅。坐落在得州医疗中心最核心的位置,绝对是休斯敦的闪亮名片,到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甚至商场里的儿童乐园都赫然印着它赞助的大招牌。医院的招牌也非常抢眼,Cancer这个单词,中间一道飞血将之劈开,随处可见各种标语——“Making
cancer history”(让癌症成为历史),“Together,we can end
cancer”(团结起来,我们可以终结癌症),让人看着斗志满满。这个医院非常大,一般要按照电梯编号寻找定位,一座连接几个副楼的天桥,快步走一趟都得15分钟。
我们从上午8点到晚上8点,在医院里整整泡了一天,见了3位医生,做了各种检查,包括CT。MD Anderson治疗方案:O药+伊匹单抗双药联用4次,之后转O药单药治疗,视情况手术。第一轮报价:30.8万美元(仅开始4次的用药价格)。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建筑群庞大,这里有21000多名员工为病人服务(马烈 摄)
对于临床试验,黑色素瘤中心的Amaria医生介绍说,这里有两组试验,一组是单用O药,另一组是两药联用,试验目的在于测试两种用药方式的效果差别,用药之后再进行手术。至于我能加入哪个组别,只能交给电脑随机抽取。这里的入组门槛是——适合手术。遗憾的是,这条标准我又没有通过。对此,Amaria医生表示了抱歉,知道我是因为资金问题飞来休斯敦,她告诉我们两药联用价格更高,而且因为副作用问题急诊入院的比例高达50%,随之产生的住院费也相当昂贵。
更糟糕的是,我的病情开始有明显恶化的倾向。“情况非常凶险,必须在两周内开始治疗。”Amaria说。
好在,检测结果并没有影响脑子的运转。“如果扩散部位增大了,是否就符合纽约临床试验的标准了?”我问Amaria。她两眼迅速放光,说“我这就去打电话帮你问”。与此同时,她也让医院尽快将预算发给我们。
药费+服务费+诊费,一次的价格就是7.7612万美元,也就是说前面4次治疗就要花掉31万美元。别说缺口太大,就冲这笔钱只能治3个月就完全无法考虑。
此时,焦急、害怕、迷茫都无济于事。我对自己说,一定不能乱了分寸,不具有可持续性的方案缓解的不过是阵痛问题。
于是,我们又启动了几种备选方案:1.香港。2.纽约。3.费城。
我需要再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多了个费城。因为那里有个科研项目组,和临床试验不同,药钱不能免,但比医院用药便宜很多。只是,我们看到费城的报价单还是打了退堂鼓,因为头4次治疗费用23万美元,比MD Anderson便宜了8万多,但还是太贵!
幸运的是,我们很快得到了MSKCC的回复,大意是——看起来有戏。
一周后,我们得到了确切的消息——Yes!于是我们又翻出了羽绒服,重返纽约。
虽然遭遇了不小的难题,但好在我们幸运地一关关攻克,尤其加入试验组,更免除了天价药费(约40万~45万美元)。请注意,不是完全免费哦,全年的医院服务费、医生费用、急症住院的综合费用预支,必须一次性付清28.5万美元。
从飞抵美国算起,我为了选择最优且最实惠的治疗方案,耗时将近两个月,治疗正式开始前真有一种行将上战场的感觉。我在心里默念:请上帝赐给我祥和,让我欣然接受那些我无法改变的事;请上帝赐给我勇气,让我改变那些我能改变的事。
6周后奇迹降临
说实话,开始治疗之后的日子过得有些忐忑,担心万一药没效果,担心副作用太大,担心……
这些焦虑都被医生的“化骨绵掌”给打消了。他们详细告知了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交代我“遇到与之前不同的任何身体反应,不要自己判断自己扛,也不要考虑要不要打电话,甚至不用有任何思考,只要打电话就对了,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判断”。病人的恐慌,医生们都替你兜着了。
经常有国内的朋友问我,是否住在医院?其实,注射完药物就可以直接回家了,除非需要急诊,否则医院只需要每隔三周来报到一次就好。这在国内的病人看来也是不敢想象的,想来也是因为医患之间有畅通的沟通渠道。
用药两次后就要进行第一轮效果评测,因为PD-1抑制剂虽神,却并非药到病除。
一组来自美国癌症研究会年会的数据,两药联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随访一年半的数据显示:142例患者,2∶1分配到双药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1%,而单药治疗组的有效率只有11%。生存方面,联合治疗组一年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是55.1%,一年半为53.4%。也就是说使用联合疗法,过了一年,55.1%的病人病情稳定,一年半以后几乎全部继续稳定,再说得透彻点,就是这50%左右的患者,有可能病情一直稳定下去。
我至少希望自己能够挤进这50%的阵营中。对于药效,“山大”医生似乎显得很乐观:“只要肿瘤大小维持平稳,就说明药有效果,当然我们希望看到肿瘤明显缩小,但这需要运气。”
第一次CT之后,等待的心情更是焦急,一天晚上梦到自己肿瘤缩小了,梦中狂喜,醒来又担心梦是反的。期待医院来电话,又害怕医院来电话。
最终,我等到了那个Great
News——病灶和原始转移灶都已经明显缩小了一半,还有几个细微转移处已消失,原本出现的肺部阴影也消失了。这样的消息对我而言无疑是最最振奋人心的,瞬间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那天我和老公再一次相拥而泣,只是这次的眼泪终于是欢喜的泪花。
用药4次后,原始病灶已经缩至原大小的1/8,再往后的CT报告中一直显示肿瘤在持续缩小,原本面目狰狞的肿瘤君已逐渐败下阵去。
日,这天将是我未来人生的第二个生日。根据最近一次的检查结果,医生宣布我体内已经检测不出任何癌细胞,不仅可以停药,连计划中的手术都不再有必要了。“我可以如正常人一般生活了吗?”“山大”医生的回答是:“Yes,better
than normal life!”(是的,比正常人活得更好!)
临床试验未必是小白鼠
加入试验组免去了高达几十万美元的天价药费,一般会认为准入门槛很高手续复杂,实际上,整个过程简单得超乎想象。院方介绍完实验目的、流程、风险,病人只需签字认可就行。
临床试验=小白鼠?也不全然。比如我所在的这个试验组用的是已经上市的药,并严格按照FDA批准的剂量用药,其试验目的不在于探索药效,而在于获取治疗效果的真实数据。
如果你登录http://clinicaltrials.gov就会发现美国有太多的临床试验需要测试。前不久《纽约时报》有篇文章称,美国正遭遇医学研究中前所未有的难题——太多癌症药物亟待试验,却没有足够的病人。
我在美国最深刻的体验就是,这里进组的标准稳定,只要符合标准,无论你来自什么国家、什么种族、富裕与否,标准对于所有病人一视同仁,且样本数据量很大。我所在的试验组可以接收200多位病人,还有些试验组接收上千名病人,只要“达标”即可入组,且病人可以自行决定何时退出。而国内的试验组一般只招20人,对于我国庞大人口产生的庞大病人基数来说,机会就变得极其渺茫。
当然,选择试验组一定要看方案是否适合自己。比如我的情况需要两药联用,只用单药的话,可能既无效果又浪费了时间。恐怕,只有到了走投无路才会选择特别有实验性质的试验组碰碰运气,比如那些最早开始进组的黑色素瘤晚期病人。这些患者大多是2008年入组,大都尝试了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案均以失败告终。对于他们而言,可谓是山穷水尽,甚至不少患者只有几个星期的存活时间。幸运的是,这些进组的病人中有人已经随访了7年。更重要的是,有些活过4年的患者,似乎已经被“临床治愈”了,因为从那以后,病情就一直稳定,不再变化。
战胜癌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如果你要问我,赴美就医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真的是因人而异。除了费用问题让人望而却步之外,海外就医意味着要签证、翻译病历、联系医院、寻觅医生、预约排期、长途飞行,还要安排在当地的食宿以及克服语言障碍,对不少国人来说,这都是不可逾越的困难。
于我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亲子分离,因为我的两个孩子尚且年幼,一个4岁,一个还不满半岁,那份牵挂甚至超过了我对自己病情的恐惧。在开始正式治疗之后,我和先生回国将孩子们一直带在身边,分离两个月,女儿在久别重逢时抱着我们大哭,那天我们流了好多眼泪,她抱着我说:“妈妈,答应我以后再也不要离开我了好吗?”小儿子则依偎在奶奶怀里,努力在短暂的记忆里寻找属于这两个陌生人的印记。
不能让他们没有了妈妈!这也是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我女儿经常问我:“妈妈,你身体里的坏精灵变小了吗?”“是的,它原来有拳头那么大,后来变成了大拇指大小,再后来变成了指甲盖大小,最后全都消失不见了。”
在美国的这段时间,我真心觉得自己拥有的是一个癌症病人最好的治疗和状态。不知道情况的人压根看不出我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我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运动、读书、写字、做饭、带娃,有时候还逛街、旅行;而所有知道我病情的人都会从一开始的震惊中缓过神来惊叹,你的状态和心态都太好了!
后来,我开了一个公众号“圈圈美医行记”,把我所知的赴美就医的见闻、经验总结成干货发布在上面,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如果你要问我,赴美就医最大的决心来自哪里?
就是为了活着,而这需要有最好的药,最前沿的临床科研。医院环境、服务这些对于追求实惠的我来说并不重要,如果国内也有相应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谁愿意抛家舍业、远渡重洋。其实国内并不乏好医生,比如国内的一位专家,在我去过的两家医院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他自己也对病人说,手上有的只是“小米加步枪”。
如果你要问我,赴美就医总结出的最宝贵经验是什么?
我的建议是放眼全球寻找医疗资源,寻找最匹配的医疗机构和医生,确定好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后再行动,毕竟有药可救才是真正的王道。不要为了和时间赛跑,贸然进行化疗或者手术,做第一步还得想好之后该怎么办。治疗大病难有回头路,否则耽误的是更多的时间。
战胜癌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放弃希望直到没有希望为止,珍惜当下,心怀感念,真心祈祷,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决定吧。
如果你要让我用一个词总结我的整个癌症旅程,我会选择“幸运”。按“山大”医生的话说,每个病人都希望如我一般幸运,最好的效果,最小的副作用。
赴美治疗癌症并不是一条必生之路,比如与我同期赴美的病人中,好几位在前不久都因治疗无效而过世了。因此,对于病人来说,赴美这条路只是一个新的选择,是在生命的重要关口上,多出来的那一条路。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能够有选择已经是最幸运的事情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如何面对癌症」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立的皮肤细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