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在三伏之后吗时

明日立秋:向风凉稍动 近日暑犹残
[摘要]经历过大场面,见识过大格局,我们日后在面对那些较为平常的事物或者风景之时,便能从容不迫,泰然处之。文/周宏亮“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炎热的高温天气还未过去,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就悄然来临。令人烦躁的高温天气还没过去,就迎来了“立秋”节气(资料图 图源网络)我国古人把立秋看做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虽然立秋以后阳光依旧热烈,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微微凉爽的气息。正所谓“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立秋节气一过,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总体上便会出现由热转凉的趋势。气候的变化,会带来我们身体机能的变化。因此在古代,每个节气都有一两种受人们欢迎的养生食品。立秋这一天,很多家庭都会去菜市场买茄子回来炒菜吃。现代中医认为,茄子性凉而味甘。立秋时节,三伏天的热浪尚未完全散去,人体也淤积了很多的暑气,所以此时吃茄子就有着降火解燥的功效。立秋的这几天,正是吃茄子的时节(资料图 图源网络)除此之外,关于立秋节气人们吃茄子的原因,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解释。由于盛夏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出了很多的汗,身体里的水分减少了,体重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小暑和大暑过后,很多人的体重都会减轻。古人就会在立秋时节吃肉,以达到“贴秋膘”的目的。然而古时候的物产远没有现在的丰饶,除了少部分的达官贵人和富裕阶层以外,普通百姓平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很多穷人甚至一年都难得吃一次肉。所以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的茄子便成为了“贴秋膘”的替代品,受到了百姓们的喜爱。时至今日,虽然肉制品在超市随处可见,但立秋吃茄子的习俗也保留了下来。如同冰雪融化一样,酷暑的天气也需要一个过渡期才能逐渐消退。立秋时节,盛夏的余热尚未散去,天气也并没有人们印象中的秋天的凉爽。有的地方即使到了八月底,温度也是十分的高,民间因此将立秋以后的炎热天气称之为“秋老虎”。立秋以后气温不会马上降下来,因此有“秋老虎”的说法(资料图 图源网络)“秋老虎”看上去可怕,实际上却只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它的炎热和大暑节气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古诗有云:“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意思是立秋以后,晚上便不会再有小暑和大暑时节那种闷热到令人窒息的热风了。熬过了大暑的流金砾石,我们便不再害怕立秋后的骄阳似火。看过了汪洋大海的万千气象,我们便不会在意家门口的寻常湖泊。人生也是如此,忍受过万箭穿心的痛,我们便不再对日常生活里那些鸡毛蒜皮的伤心事而耿耿于怀。经历过大风大浪,面对微小波澜时便会更加淡定从容(资料图 图源网络)经历过大场面,见识过大格局,我们日后在面对那些较为平常的事物或者风景之时,便能从容不迫,泰然处之。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敬请关注腾讯儒学微信公众号“ruxue_qq”,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liuyuanli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叶落知秋 | 在最美的诗词里,遇见最美的秋天
扫描到手机
09:16:06 & & &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今日立秋。 与别的季节相比,秋季总能引发人们更多的情思与感怀。 见一落叶而知天下秋。 秋季,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争相吟诵的时节。 在秋日暖阳里,在冷雨连绵中; 在落木萧萧间,在晴空碧蓝里; 秋季,万物多彩,也多情。 在最美的诗词中,遇见最美的秋天。 ————————————————————————————————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秋语:“流火”代指农历七月,仍然是较热的月份。“商飙”代指秋风。从立秋日开始,暑热渐退,秋风开始蠢蠢欲动;云际天空开始收敛夏日的色调,树叶间秋声已动。诗人用洗练的自然描写,告诉人们,秋天的脚步近了。 《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秋语:三伏天到了收尾时,迎来了立秋之日。早起看晨露、朝霞,感觉有点冷意,傍晚看云层遮盖山峰,景色更加奇美。田垄上禾稼已经半熟,田野远处绿草显出微微衰枯之意。还好有清朗皎洁的秋辉,我们要安守仁德,不要产生悲伤的情绪。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语:这是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作。全诗将雨后秋凉,松间明月,清泉流声的美景与浣女喧笑,渔船穿荷的动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们既营造出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勾勒出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语: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但诗人却自信秋天比那万物萌生的春天更胜一筹。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云霄。这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0586',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2',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挖掘机师傅误判楼房倒塌方向 挖机被楼体砸中
中英合作潜力大,英国不能把宝押在美国“宠爱”上
信息量大!日本45岁母亲疑联手情夫杀25岁丈夫,受害者继子兼同学发现尸体
尼日利亚5岁女童走红网络 洋娃娃般的美貌令人惊艳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0561',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1',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8',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0',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9',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4',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7',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6',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立秋之时,暑气虽未尽,但已是强弩之末,绿意将褪未褪,虫声仍沸,初秋其实最有诗意。我们希望和着被秋风凉意一点点裹走的蝉鸣,以及仍旧明亮却不再毒辣的阳光,去感受这个时节……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云际天空开始收敛夏日的色调,树叶间秋声已动,秋天的脚步近了。
不觉初秋夜渐长,
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立秋悄然而至,夜长日短,清凉静谧,台阶的草丛中有了露珠的点缀。此诗让人看到了生活中被忽略的小小美景。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诗人于秋风上驰骋诗思,却又深刻地叙出了羁旅思乡的弦外之音。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下马柳荫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坪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睛。
立秋之日,诗人骑马出郊,在江堤上龋龋独行。这时候诗人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朋友,思念之情油然而起。
乳鸦啼散玉屏立,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本诗写出了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微感受。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了一副面孔,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宣府逢立秋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爽朗的秋天气象是我所喜爱的,羡慕那些翱翔天际的鹰隼,它们挥动强健的双翼,搏击长空。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立秋之日到了,不免惊喜三伏天慢慢要结束了,早起看晨露、朝霞,感觉有点冷意,傍晚看云层遮盖山峰,景色更加奇美。
秋夜雨·和韵刘制几立秋夜观月,喜雨
不嫌天上云遮月,雨来正是双绝。
雷公驱电母,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
少待他、西风凄冽。
灵司话头莫说,且唱饮、刘郎一阕。
不讨厌天上的月亮被云彩遮掩,有雨来那就更好,雷雨之中,燥热就会被席卷一空。立秋已到,很快就会西风凛冽,星转物移、悲秋伤景的话儿就不要说了,咱们且饮酒作乐,听一曲刘郎艳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在最美的诗词里,遇见最美的秋天在最美的诗词里,遇见最美的秋天新华网百家号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今日立秋。与别的季节相比,秋季总能引发人们更多的情思与感怀。见一落叶而知天下秋。秋季,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争相吟诵的时节。在秋日暖阳里,在冷雨连绵中;在落木萧萧间,在晴空碧蓝里;秋季,万物多彩,也多情。在最美的诗词中,遇见最美的秋天。————————————————————————————————《立秋》唐·刘言史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秋语:“流火”代指农历七月,仍然是较热的月份。“商飙”代指秋风。从立秋日开始,暑热渐退,秋风开始蠢蠢欲动;云际天空开始收敛夏日的色调,树叶间秋声已动。诗人用洗练的自然描写,告诉人们,秋天的脚步近了。《新秋》唐·齐己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秋语:三伏天到了收尾时,迎来了立秋之日。早起看晨露、朝霞,感觉有点冷意,傍晚看云层遮盖山峰,景色更加奇美。田垄上禾稼已经半熟,田野远处绿草显出微微衰枯之意。还好有清朗皎洁的秋辉,我们要安守仁德,不要产生悲伤的情绪。《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语:这是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作。全诗将雨后秋凉,松间明月,清泉流声的美景与浣女喧笑,渔船穿荷的动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们既营造出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勾勒出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秋词二首》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语: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但诗人却自信秋天比那万物萌生的春天更胜一筹。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云霄。这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以情驭景,进而咏物言志,表露了内在的精神世界。《立秋夕有怀梦得》唐·白居易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秋语:簟席上的荻草竹条在夜露下显得清凉,手中蒲葵做的风扇轻摇,自从与好友分别,又听到秋蝉嘶鸣,立秋日凉风乍起,在清闲的环境中别有幽情,移灯时看到栖息的鹤鸟,隔着竹林听到笙乐传来,喝上两杯夜茶,吟咏几句秋诗,我所思念的好友在千里之外的长洲城。《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语:诗人面对洛阳城里的秋景,思念远方的家人。通过写家书时的心理活动及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思念。诗作寓情于事,透过日常生活,真切细腻地表达思乡之情。《立秋》宋·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秋语:夜色转凉,出窝不久的乌鸦好像已经耐不住寒意,啼叫着飞散了,只留下空空的玉屏立在那里。夜寂静下来,枕边吹来一阵阵清新的凉风,像是扇子在一下下的搧动。从睡梦中起身,来到寂静的院子,沉睡中依稀感觉到的秋声却是无处可寻,只见明亮的月色下,满阶的梧桐落叶。《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宋·高观国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秋语:不愿将船儿停靠在楼边,带着诗酒乘船去往水上风烟之中。飞溅的浪花看上去好像飞起的白鹭,出水莲花透着红晕好似红颜。醉梦半醒中,唤着诗客仙人。希望那临近立秋日的落叶不要惊动了鸣蝉。白云乡里的温柔离我们尚远,先来这清凉世界感受一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秋语:这首词脍炙人口,作为男女相思的经典佳作流传甚广。词作于李清照与丈夫离别之后,表达妻子不忍离别、思念丈夫的深情。作品以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随着立秋的到来,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末伏夏尽,凉风渐至,养生正当时。秋季,愿大家万安。( 王莹 / 新华网综合)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新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什么意思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宇文兰依薏苡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宇文兰依薏苡
文学类行家
采纳数:2137
获赞数:24611
毕业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对语言类问题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齐已的《新秋》,全诗为: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这首诗讲述的是夏秋之交的情景。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我)才惊讶于三伏天已经过去,就又碰上了立秋的时节。才,始,才,刚刚。惊,动词,惊讶,惊奇。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句诗描述的就是夏秋季节变换,如果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夏天刚过去,秋天就来了!
炎黄子孙的子
炎黄子孙的子
采纳数:2625
获赞数:11008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的意思是:  (我)才惊讶于三伏天已经过去,就又碰上了立秋的时节。【才】始,才,刚刚。【惊】动词,惊讶,惊奇。【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这句诗描述的就是夏秋季节变换,如果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夏天刚过去,秋天就来了!    新秋  朝代:唐代  作者:齐己  原文: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社会地位:  齐己虽皈依佛门,却钟情吟咏,诗风古雅,格调清和,为唐末著名诗僧,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五律《登祝融峰》,王夫之评为“南岳诸作,此空其群”。与贯休、皎然、尚颜等齐名,其传世作品数量居四僧之首。又与郑谷、曹松、沈彬、廖凝、徐仲雅等当时名士结为方外诗友,时相唱和。尝以《早梅》诗谒郑谷,谷改其“昨夜数枝开”为“昨夜一枝开”,遂拜谷为“一字师”。时人以其诗作高产且多佳作,又因他颈上有一痈瘤,戏谓之“此诗囊是也”。
mouserice33
mouserice33
采纳数:43986
获赞数:355581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的意思是”刚才才惊叹三伏天终于过完了,就又遇到了立秋的日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是你忘了吧丶
是你忘了吧丶
擅长:暂未定制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齐已的《新秋》,全诗为: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这首诗讲述的是夏秋之交的情景。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我)才惊讶于三伏天已经过去,就又碰上了立秋的时节。才,始,才,刚刚。惊,动词,惊讶,惊奇。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句诗描述的就是夏秋季节变换,如果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夏天刚过去,秋天就来了!
背叛时光的岁月
背叛时光的岁月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齐已的《新秋》,全诗为: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这首诗讲述的是夏秋之交的情景。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我)才惊讶于三伏天已经过去,就又碰上了立秋的时节。才,始,才,刚刚。惊,动词,惊讶,惊奇。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句诗描述的就是夏秋季节变换,如果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夏天刚过去,秋天就来了!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我)才惊讶于三伏天已经过去,就又碰上了立秋的时节。才,始,才,刚刚。惊,动词,惊讶,惊奇。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如果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夏天刚过去,秋天就来了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的意思是”刚才才惊叹三伏天终于过完了,就又遇到了立秋的日子“。
月夜暗销魂
月夜暗销魂
采纳数:53
获赞数:182
刚才才惊叹三伏天终于过完了,就又遇到了立秋的日子“。
其他6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立秋名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