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化学无人选,选化学的人很多是不是一场噩梦?

浙江高考改革是场闹剧 新高考方案改变了什麽?
[摘要]作为全国性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上海、浙江2014年启动的高考改革将在2017年迎来第一批毕业生。作为全国性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上海、浙江2014年启动的()改革将在2017年迎来第一批毕业生。近日,浙江10月学考选考成绩公布,对2017年的浙江考生来说,这是他们最早知道的一部分高考成绩。与此同时,一篇名为《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的文章在网上迅速传播,教育专家、教育管理者、家长、老师纷纷加入到争论之中。新高考方案改变了什麽?围绕改革措施,以家长学生、学校教师和地方教育部门为主体的三方进行了怎样的博弈,改革是否要坚持下去?记者进行了调查。节奏更加紧张,应考更讲策略“以前听说高一随便学,高二巩固,高三冲刺,可实际上,我觉得高二就得冲刺了。”温州某中学的姚洋如此描述新高考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令姚洋紧张的,正是浙江学考选考的时间安排。按照改革方案要求,浙江省在每年4月与10月分别组织两次学考选考(除语文、数学之外的科目),在整个高中阶段,每个学生的每一科目都可以考两次,并自己选择计分的选考科目。与此同时,成绩计算也不再以卷面分数为准,而是以等级计算:在学考合格前提下,从起点赋分40分到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等级是按照成绩在当次考试的排名确定。如成绩在当次考试排名的前1%,赋分100分﹔排名在前2%,赋分97分,以此类推。“我就是按部就班跟着学校学,另外在外面上了补习班。现在每周只有周日下午休息,其他时候都在上课。”姚洋觉得这是奋斗的过程,“没觉得委屈吧,反正高考怎麽都要拼一把。”而“拼一把”在学校的层面有更多的技术内涵,各个学校都在研判如何运用规则获得更好的成绩。例如,2015年10月的第一轮选考中,温州某中学高二(6)班就通过“排兵布阵”成为赢家。在全班40人选考化学的情况下,10人获得满分,90分以上27人,全班平均分为96分。班主任苏老师介绍,第一次选考,很多好学生顾虑会多一些,而他的学生决定去拼这个机会。“这是新高考等级赋分给予我们的机会,很多人不参加第一次选考的理由是课时没教完,但我们发现,其实分数与课时是否上完并无绝对关联。”苏老师说。无独有偶,“田忌赛马”的策略在一些相对普通的学校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同一次考试中,杭州某中学高二年级500多人中有150人参加了技术科目的选考。该校黄校长介绍:“学校生源不占优势,选考物理、化学等科目基本没有优势。我们就打个时间差,首考就选考技术科目。为此,学校把原本高二开始的通用技术课程提前到高一,和信息技术课一起上。师资紧张,就从职校聘请老师,减少一些其他学科课时。”一位老师为记者分析了一般的应考时间图。“高二10月的考试,大家都没准备好,把学考不计分的科目先考掉。高二4月的考试,主攻选考,高三10月第一次()高考加补充选考。”改革需坚持,试点渐完善日前,浙江省教育厅下发《关於纠正部分普通高中学校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学要求错误做法的通知》,对部分高中赶抢进度、停课搞“学考会战”、延长教学时间占用晚间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复习等情况,明确要求纠正。杭州某中学家长陈女士有一对双胞胎正在读高三,她对新高考改革的态度相对平和。“从家长的角度看,其实希望学校能多开课,综合统筹,否则我们还得到外面花钱上课。”陈女士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只补习数学和(),现在又报了学考、选考的提速班,其实压力还蛮大的。”陈女士觉得,改革意图是好的,但落实中有偏差。“比如,我主张孩子全面发展,新高考方案也是这个精神,规定10门都得考。但实际上,却要求学生刚上高一就得把计分的选考科目和发展方向定下来。可上大学还有转专业的呢,过早确定计分科目,实际上更令考生紧张和迷茫。”“最初一两年政策的执行可能会有偏差,也会不断出现新问题。但模式形成后,相信问题会被逐步解决。”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教师杨春林说。教授李立国认为:“新旧高考对比,新高考选择权大了,但学生未来要承担的风险与责任也增加了。部分家长及学生不知如何选择科目以应对考试方式的变化,因此有意见和疑问,这都很正常。我相信随着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这种疑问、忧虑在实践中会慢慢缓解。”李立国同时指出,师资配置合理化、分层分类教学和走班制的探索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设计,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努力方向。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则已经定下来了,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怎麽把方案落实好。我们将密切关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并作出调整。这也是试点的意义所在。”方向早明确,“高招”要衔接“我的两个孩子都选了物理,当然压力也会比较大,因为不少成绩好的同学也选了物理。”尽管如此,陈女士坚持认为,不能为了多考些分选择冷门。“高中还是打基础的阶段,物理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否则上大学后很多课程想学也学不懂了。”取消文理分科后,原本按文理科投放的高校录取名额改由院系决定。“举个例子,北大2017年在浙江招收地质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化学,也就是说只有选考了这两门的学生才有资格报考北大地质学类。”某高校招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给了招生院系很大的自主权,选择适合自身培养需要和对专业有一定兴趣的学生,有利於大学阶段更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高校招生自主权得以落实,高校根据自己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要,确定招收选考科目的学生,破除分分计较的传统格局,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李立国指出。据统计,2017年计划在浙江招生的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按照传统文理分类,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而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选择老理科(物化生)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老文科(政史地)由40%下降到10%,文理分科限制取消后,更多学生选择了融合发展。“改革扩大了学生选择权、学习自主权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权利,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界限,真正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科目,有利於学生特长发展。”李立国说。对於一些家长有关“全面发展不足、过早分科”的担忧,杨春林表示:“学生擅长什麽其实早有眉目。从世界上看,高中确定发展方向并不算早。家长学生的认识会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个体都应该扬长避短,组合起来,社会才会有全面的人才储备。”不过,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也指出:“过於强调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性。顶尖大学招生培养的趋势是淡化专业,不用考试一把尺子衡量所有考生,解决这个问题有待於量化考核与非量化考核的协调统一。”●链 接沪浙试点选考的相关要求考试科目:上海、浙江均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外语计入总分,另外选考的3门计入总分,其他科目进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上海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任选3门,共20种组合﹔浙江多一门技术科目,为7选3,共35种组合。选考计分:上海、浙江均为等级制换算为分数,按比例确定等级,以学考合格为起点赋分40分,每个等级分差3分。考试次数:上海外语每年两考﹔浙江除语文、数学外的其他科目每年两考。(本报记者刘博超整理)(光明日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dopezh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内院校查询
海外院校查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新高考改革!真正的公平与科学?浙江新高考改革!真正的公平与科学?柠栀教育百家号近几年,教育部一直提出要改变“应试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各地也是响应号召,纷纷作出改革,但是到目前为止,收效都不大!让很多人觉得,这只是空喊口号而已。但是随着应试教育的弊端影响越发深远,教育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而我们也迎来了一场全面的改革,浙江新高考改革!这里有几位教育专家、高中校长对于新高考改革的认识与讨论,这种改革真的能改变我们的应试教育吗?新高考牵一发动全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说: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涉及考试招生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顶层设计的系统改革。公平与科学,是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两个关键词。浙江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一体四面”“一体”指的是以学生为本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四面”指的一是“融通”,取消文理分科,实现知识融通,跨越非黑即白的两极思维习惯;二是“综合”,实行综合评价,拓宽评价的宽度,改变“唯分数论”的线性评价模式;三是“过程”,探索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延伸评价的长度,破解“一考定终身”难题;四是“选择”,扩大选择,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扭转“共性淹没个性”局面。新高考促进教育的真正公平新高考来了,倒逼高中教育在“培养什么人”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张绪培提出:其实公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并把“外压式”的动力转变为“内生式”的动力。校长要办不一样的学校,培养不一样的人才;要意识到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适合的学校,因此,每所学校都可以办成最好的学校。然而,我们学生对此却有不同的观点(来源:知乎)有17届浙江考生这样说:1,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排课困难一个学校选考科目共七门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再加上学校要根据学生整体成绩水平将班级分为几个层次,每个班选课一样几乎不可能。导致不断的走班,比如一个班级大部分人选了化学,那没有选择化学的学生在化学课就要去其他班级上自己选的课。那么这个班选了化学又选了和化学同时上的那门课的学生怎么办呢?我高二时走班甚至要分为好几个小组,有人自习,有人去别的班级上不同的课,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高中生来说难以适应。2,高考不再只是对个人能力的检测,开始需要不同的策略15年10月的第一次选考高考中,浙江大多数高中并没有上完选考科目。部分学校在此时放弃学考科目提前学完科目参加选考,获得很高的赋分分值,非常不公平。16年高二学生参加学考时需要与参加选考的高三学生进行竞争,学考考生压力很大。3,高考秩序混乱一是从试题的角度。学考和选考的前70分内容是一样的,导致一次考试要么学考考生觉得太难,要么选考考生觉得太简单。这次考试,由于要拉开差距,学考内容又只能在考点范围之内出题,导致考题非常刁钻。二是考试秩序难以维持学考和选考同时进行,学考考生提前半小时离开考场。虽然考场分开排列,但都在一栋楼,导致选考考生在考试进行一小时后,学考考生离开考场,发生巨大骚动。还有,以前的高考考场周围是不允许扰民的,由于更改了时间,高考英语听力时学校后门竟然在放炮!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你对这次改革有什么看法呢?它是真正的公平与科学吗?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柠栀教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柠栀教育,用心去教育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新高考改革,还如何选课。。。物理不懂,化学高二会很难,理科对我都不利,文科背的太多。我还如何选择_百度知道
新高考改革,还如何选课。。。物理不懂,化学高二会很难,理科对我都不利,文科背的太多。我还如何选择
新高考改革,还如何选课。。。物理不懂,化学高二会很难,理科对我都不利,文科背的太多。我还如何选择哪种选的学校和专业好,求经验。谢谢...
新高考改革,还如何选课。。。物理不懂,化学高二会很难,理科对我都不利,文科背的太多。我还如何选择哪种选的学校和专业好,求经验。谢谢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ASD韓知道合伙人
擅长:暂未定制
如果小科都不适合你的话你可以看数学如果数学好的话可以选文因为文科班的数学普遍不行如果你数学好进去后可以补你其他的落后项 个人推荐选文 物理不行理科学起来十分吃力
我们文理不分科
所以我们随便选三门
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选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惊!新高考改革居然有六大弊端!哪个对你最不利?
我的图书馆
惊!新高考改革居然有六大弊端!哪个对你最不利?
在十九大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在此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全国各省市要陆续进行高考改革了,浙江、上海已经实行新高考了。详情可点击此处查看:一图看懂高考改革后的“3+3”(以福建为例)那些实行了“3+3”的省市,发生了那些事?近日,上海市政协网上一篇《关于改进和完善目前“3+3”高考模式的建议》的政协提案,作者详细分析了新高考存在的一些弊端,文章节选如下:关于改进和完善目前“3+3”高考模式的建议观点来源:上海市政协网,作者:施华【背景情况】从考试科目来看,“3+3”成了各省未来高考的新模式。“3+3”模式是指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目前除了浙江外都采用“6+3”模式,即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浙江采用“7+3”模式,除了以上6个科目外,多了一科“技术”。【问题及分析】提案人曾跟方案制定者有过较长时间的交流。制定3+3高考新模式的初衷是:1、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2、取消了学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性  从数学排列组合看: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组合是可以达到二十余种,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彰显。但在中国体制没有健全的大背景下,在整个诚信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的社会里,教育改革敢为天下先,果真能营造这样的教育氛围吗?【暴露的问题】今年上海的高三年级已经实施了“3+3”高考新模式,从目前实施情况看,暴露出如下问题:1、资源浪费严重从我走访浦东各中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选科不总是凭兴趣爱好来选的,大多数学生是按学科的难易度进行选科的。由于文科相对简单,因此选择文科的同学多一些(选政治的偏少);理科中生物较简单,因此选生物的同学多。而较难的物理、化学选择的人数偏少,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对多一些。这样造成原本较少的地理、生物老师奇缺,而原本较多的物理、化学老师偏多,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学生资源也浪费严重。从长远看,将来大学招收的大多是文科学生,社会就业形式会更加严峻,会出现社会不和谐现象。而且,物理、化学人数减少,会使得将来中国物理、化学人才短缺,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会远远落后于世界科技强国。很多中学教师戏称:十年后,中国无物理、化学大家。2、分层走班收效不佳由于新高考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因此分层走班是每个学校的必然选择。从实施情况看:走班制很难制定课表(少数学校为了好安排教学,动员或强制学生只能按照学校规定的3~4种或4~5种方案选科),而且来自于不同班级的学生因合格考或等级考暂时汇集在一起,学生人数多,任课教师不堪重负,教与学的效果均不佳。中国式走班和外国学生走班,因人数体量不同,效果也不同。因此,提案人认为:走班制不适合于中国国情。走班制给所有高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3、英语考2次不合理本来各省市高考改革已经准备淡化英语,现在变成英语考2次,加之总分150分,使得英语成为凌驾于所有学科之上的“最重要”一门课。这可苦了英语老师。且不说语言只是一门对外交流的工具,现今机器翻译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人说:学好英语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提案人认为:只怕未必!提案人曾经访问过日本和韩国的多所中学,按理说,他们和美国是同盟国,与美国交流更多,按理其国际化程度更高。而他们的英语老师的口语能力甚至还不如我们这些作访问的数理化老师。我曾不解的问这些英语老师,这些英语老师几乎众口一词:“自己的母语最重要”。提案人曾做过调查: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大多都想考2次。成绩好的学生哪怕是考了A+,但为了打压其他比他稍差的同学拿A+,他也会参加第2次英语考试。这既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又暴露了另一个问题:等级差只有3分是否合理?如何科学评判学生水平高低?这是政策制定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有效应对的问题。4、高二提前考生物、地理等级考不合理生物、地理在高中阶段相对较容易,提前考不科学。据我了解:闵行区某重点中学行政命令:全体学生在高二阶段必须选择生物、地理等级考,到了高三阶段只选择一门课程,只需花费较少时间,而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语、数、外上面。这些学校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3+3”高考新模式的赋分不合理。选修科目的等级考实际上只有30分(折合总分70分,合格考40分),学生语数外若很强,足以弥补这个30分。须知学生和家长精着呢!因此,生物、地理提前考,以及选择科目的实际分值过少是又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5、数学取消文理科考试不合理数学取消文理科后,势必造成数学考试难度下降,再加上物理、化学成为选考科目。因此男生高考比较吃亏。从年高考就能看出端倪。考进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的女生大幅度增加,而男生大幅度减少。提案人并不是性别歧视,总体说来,男生理科天赋一般强于女生。若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提案人认为中国未来的自然科学发展担忧。6、学生课业负担更重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但从已经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疲于应付众多学科的合格考、等级考,负担更重。在课堂上表现为上课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上甲课作乙作业等,学生学习效果差。紧接着,恶性循环来了:每一科目的老师怕其他学科老师挤占自己学科时间,布置作业加码,学生就陷入了题海中了。教委虽然三令五申,不准进行周考、月考,但各学校均以各种名目进行模拟考、周考、月考、综合考、联考。考得天昏地暗,考得日月无光,考的学生快要吐血。学生思考时间少了,悟性降低了,能力当然就降低了。这几年来,抱怨学生素质下滑厉害的高校老师明显多了。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不难看出,排在第一名的正是…接下来再看看三所著名大学的政策:北京大学:32个专业(类),四成专业要求一门选考科目,比如生物科学类要求选考生物,心理学、计算机等专业要求选考物理。清华大学:8个专业(类),物理基础类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化学基础类专业要求选考化学。浙江大学:24个专业(类),多数要求选考物理,比如工科试验班,有的选考物理、化学。不难看出,排在前列的还是……网络上还流传这一组数据↓看到以上的数据,是不是觉得应该好好宠幸下&“物理 ”了不然以后连选专业都受限▼那高考有选测科目的省份有哪些?据了解,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出炉选考科目“六选三”2018年开始启用。而从2017年起,上海将采取“3+3”高考模式,即由语、数、外3门统考,加上学生自选的3门学业等级考组成最终高考成绩。北京是从2020年高考实行“3+3”模式。▼要是选考的科目没过怎么办?简单点说,就是即使高考分数已经达到录取分数,但是选测科目未能达到高校对选测科目等级要求的也不能录取。看形势,将来的趋势各个省份都朝这方面发展了。还是以前高考生幸福啊,已经考过了,再也不用关心高考政策怎么改革了。来来来~对高考改革你有啥想说的?“3+3”你会选哪三科呢?留言一起讨论!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10月选考最多的是化学6018人!新高考化学备考策略送你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2016年10月中旬,浙江省新高考的第三次学考选考即将开始。2017届学生中选考化学的同学绝大部分属于首次参加化学测试。
  白羊帮主从杭州市教育考试院获悉,本次考试全市报考学考的考生为73041人,市本级考区(不包括萧山、余杭、富阳,下同)考生25527人;参加选考的市本级考区12535人。在市本级考区,7门选考科目中,本次选考最多的是化学6018人,最少的是技术2007人。
  那么,在化学选考即将开始前,如何把握题型脉络,做到有效复习呢?看看杭州高级中学化学组教师陈英豪的复习策略和建议吧!
◆ 杭州高级中学化学组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 浙江省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杭州市化学学科评价组成员
  本次化学测试的知识要求依然为:苏教版的《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和《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三个选修模块。
&&& 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形式为: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非选择题(共4题20分,考查内容分别为:有机推断、无机推断、实验题、化学计算)、选考加试题(共3题,每题10分,考查内容为: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有机推断)。
&&&& 学生的卷面成绩不被直接使用,而是按该生的卷面成绩在全体考生卷面成绩中的位次给予相应赋分,学生所获得的赋分才作为该科考试的该次测试成绩。 若想要在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同学们不仅要比“谁会得多”,还要比“谁错得少”。即既要求能够突破难度相对较大的加试题尽量多拿分,还要求较容易的必考题部分尽量少失分。针对化学测试中的不同题目,大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考选择题部分,强调“仔细审题”&
  选择题部分知识要求为学考水平,难度相对较低,同学们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尽量减少无谓失误。
  1、审题型:新高考化学试题所涵盖的知识要求基本明确,25道选择题包含了近20个化学核心内容和常用主干知识。以2016年4月份的前5道选择题为例,其考查内容如下:
  审题型是指同学们要看清该试题是辨析概念类型的、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其考查的内容属于哪方面的化学主干知识,然后调用相应的知识储备作答。
  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例如新高考化学中绝大部分选择题均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就是重要的关键字。
  例如【浙2015.10】的23题: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的一部分,下列说法
  A.W的原子序数可能是Y的两倍
  B.Z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
  C.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Z元素的强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题干中“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等关键字对推导具体元素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选项中“比……大”、“比……强”等属于比较次序的关键字。
  化学题中的常见关键字有很多,例如,排列顺序时:由大到小、由强到弱、由高到低、依次递增等等;周期表周期律题型中:短周期、主族元素、非金属元素、同周期、相邻、前20号等等;电化学试题中:阴阳极、正负极、氧化、还原、得电子、失电子、电子移动方向、电流方面、离子迁移方向等等;化学用语试题中: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等……
  解答选择题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把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看清楚。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避免落入命题人所设的“陷阱”,迅速找到所要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做题,也能从选项出发验证题干做答,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快而准的找到答案,将做选择题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非选择题腾出更多时间。
  对最后几道难度较大的选择题,同学们也可以事先多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掌握一些解题规律。例如:
  【浙2015.10】25.已知氧化性Br2>Fe3+。向含溶质a mol的FeBr2溶液中通入b mol Cl2,充分反应。下列说法
  A.离子的还原性强弱:Fe2+>Brˉ>Clˉ
  B.当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Cl2=2Fe3++2Clˉ
  C.当a=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c(Fe3+)∶c(Brˉ) ∶c(Clˉ)=1∶2∶2
  D.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4Brˉ+3Cl2=2Fe3++2Br2+6Clˉ
  这一类定量型有先后次序的离子反应题,解题基本原则为:“先定性后定量”、“字母数值化”。先通过定性分析获得反应先后次序:Cl2先氧化Fe2+后氧化Brˉ,再设a=1,从而就确定了b的两个阶段点,b=0.5时Cl2刚好把Fe2+完全氧化,b=1.5时Cl2刚好把Brˉ完全氧化。阶段点确定后,区间内发生的反应也自然能够分析清楚了。
  二、学考非选择题部分,强调“注重规范”&
  学考非选择题部分四道题分别为:第26题,有机推断:主要以《化学2》中出现的常见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为命题内容。重点考查有机物化学式、有机物结构及官能团、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有机物性质等;第27题,无机推断:利用《化学1》所学元素(不包括N和Al)形成的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重点考查元素推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第28题,化学实验:利用教材中的基础实验或以教材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实验问题进行简单实验方案设计,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现象分析;第29题,化学计算: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简单计算,通过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分析物质间量的关系,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学们回答学考非选择题部分内容时,要仔细严谨、注重规范:
  1、化学用语规范性&
  例如对于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要准确表达。离子方程式要注意化学物质的拆分是否合理(已完全电离的强电解质才能拆成离子);化学方程式不要漏写物质(如酯化反应中的水)、要注意配平、反应条件标注、沉淀气体符号标注、用“=”“→”还是“”。&
  错例:Cu + H2SO4= CuSO4 + SO2 + H2O
  错误分析:未配平,浓硫酸需标注“浓”字,反应条件“△”未写,SO2未标“↑”。
  再比如,表达有机结构时要注意共价键连接位置和基团书写的规范性。
  错例:&
  2、汉字书写规范性&
  每年高考均有考生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等而失分,同学们要对容易写错的词语要有归纳整理。例如通常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等等。答题时文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要求书法美观,但至少做到整洁清晰。
  3、简答叙述规范性&
  实验题中的简答部分看起来似乎不难,但要准确回答确不易,学生多感到有力无处使,造成失分较多。
  学生在简答题中常见错误是:
  ①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不能回答出知识要点;&
  ②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表达不规范,表述口语化,不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回答。&
  例如:【2015.10】28.右图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
  请回答:
  (1) 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从评卷情况看,该问考生失分较多。对于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操作要点:连接好装置,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a,若导管口出现气泡,片刻后松开手,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在实验性简答题回答中,往往可以采用模板:“利用……操作,根据……现象,获得……结论”。&
  例如,如何证明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已变质?
  回答:取少量溶液,先加入足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已变质。
  三、选考加试题部分,强调“积累模型”&
  选考加试部分试题有三道题,试题考查知识及答题策略如下:
  1.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题主要把无机物推断、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比较分散,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答题策略】&
  在复习时同学们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反应热的计算;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
  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2.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学物质制备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
  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3.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有机合成框图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
  从已经考过的两次试题看,有机推断题往往合成目标产物结构已知,因此同学们可以用逆推法将目标产物进行结构拆解。关注步骤中官能团变化和碳原子数目及碳链结构的变化。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
  选考加试部分试题往往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中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题目有一定思维难度。同学们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典型例题或者针对某些情境的特定答题策略,然后在考试时去挖掘题目所给信息,若遇到相似情境,就可以用事先准备例题的模型进行答题。例如:
  与我们理论研究平衡问题时将混合气体置于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不同,在工业生产中的气体一般以一定的流速通过管道系统,在通过催化剂后,未必反应能够达到平衡状态,采用不同催化剂由于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因此对转化率会造成明显影响。如果反应有主副反应的竞争关系,反应速率不同对反应的选择性也会造成影响。
  因此在工业生产中,物质的产率既跟转化率有关,又跟反应速率有关,甚至有时在考虑反应条件选择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优于对转化率影响的考量,例如合成氨反应中温度条件的选择。
  【模型】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平衡转化情境&
  【例题:浙2016.6】28、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2.2,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备注】Cat.1:Cu/ZnO纳米棒;Cat.2:Cu/ZnO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
  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ΔH的影响):
  (2)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A.使用催化剂Cat.1 B.使用催化剂Cat.2
  C.降低反应温度 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2转化成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答案】&
  (2)CD
  (3)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
  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能够自信从容、沉着冷静,不畏难不大意,发挥出自己应有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本文为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高考帮独家约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所有 中国教育在线
CERNET Corporation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浙江教育资讯
浙江高考快讯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改革选化学的多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