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为老师疲倦最近感到很疲倦( ) A,伤心 B,难过 C,… …

当前位置:
>>>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听不到回声,原因是()A.教室的窗户开着不能反..
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听不到回声,原因是(  )A.教室的窗户开着不能反射回声B.教室的墙壁把声音全部吸收了C.教室的四周墙都较近,将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了一起区分不出来D.教室的墙壁修建得不能反射声音,也就听不到回声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听不到回声,原因是()A.教室的窗户开着不能反..”主要考查你对&&回声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回声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
人耳辨别出回声的条件:人耳辨别出回声的条件:也就是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否则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这就是在屋里说话为什么比在旷野里说话听起来响的原因。回声测距离的例题剖析:例: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使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声速为340m/s,行进途中按一次喇叭,2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司机按喇叭处距山脚距离是多少剖析:发出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走的路程为s1=v1t,而汽车在这段时间走的路程为s2=v2t,鸣笛处到山脚距离s=(s1+s2)=(v1t+v2t)=(10m/s+340m/s)×2s=350m,所以答案为:350m。回声定位:&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传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如图所示)。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如:海底的深度、河宽以及回声定位
发现相似题
与“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听不到回声,原因是()A.教室的窗户开着不能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8871413444413747076122242546135594课堂上,老师给出了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甲同学:_百度知道
课堂上,老师给出了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甲同学:
课堂上,老师给出了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甲同学:C的质子数与核电荷数都是17乙同学:A、D属于同种元素丙同学:A、B、C、D都是原...
课堂上,老师给出了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甲同学:C的质子数与核电荷数都是17
乙同学:A、D属于同种元素丙同学:A、B、C、D都是原子
丁同学:B与C的化学性质相似(1)你认为______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2)上述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填字母).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幻世萌lchp
幻世萌lchp
采纳数:83
获赞数:75
擅长:暂未定制
(1)甲同学:C的核内质子数与核电核数都是17,故说法正确.乙同学:A、D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说法正确.丙同学:由于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丙同学的说法错误.丁同学:由于B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故B与C的化学性质相似,故说法正确.(2)A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而BC最外层电子数均是7,均大于4,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而D已达到稳定结构.故答案为:(1)丙;D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2)A.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选择您想了解的信息~~
教师资格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招教考试从事教育行业的竞争上岗考试
特岗教师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特殊政策
当前位置: >
> 试题下载
发布时间:
文件类型:其他文件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 俗话说“十个手指各有所长”。每个学生各有各的长处与短项,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各具特色、个性纷呈。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
A. 关爱学生,维护学生&B.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D. 承认差异,引导学生
2. 近来,“差生测智商”“差生教室外考试”“收取‘不听话押金’”等一系列教育乱象频出,引起社会热议。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
A. 这些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冷暴力”
B. 这是不尊重学生、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C. 这些做法会给学生留下心灵创伤,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D. 这些做法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教育”
3.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这句话说明教师要(& )
A. 对学生因材施教&B. 对学生严慈相济
C. 尊重和欣赏学生&D. 团结和关心学生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德育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B. 智育为人的发展提供动力
C. 体育以改善身体素质为基本任务
D. 美育努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
5.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 )
A. 不承担安全教育职责&B. 不承担自救教育职责
C. 不承担监护职责&D. 不承担保护职责
6.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 )的方针。
A. 教育、感化、挽救&B. 批评、教育、惩罚
C. 说理、劝服、感化&D. 教育、劝服、挽救
7. 中小学校园周围(& )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A. 200米&B. 300米
C. 400米&D. 100米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属于(& )
A. 教育行政法规&B. 教育基本法
C. 教育单行法律&D. 教育规章
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
A. 某教育局局长&B. 某市市长
C. 某市公安局&D. 某乡镇党委书记
10.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若干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其中不包括(& )
A.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 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C.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D.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11.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 特殊岗位补助&B. 生活补助
C. 艰苦贫困地区补助&D. 特殊奉献补助
12.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 ),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 寄宿制学校&B. 全日制学校
C. 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D. 特殊教育学校
1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学生观的范畴(& )
A.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B.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C. 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要平等相处
D. 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管辖的对象、装知识的容器
14. 师表美不包括(& )
A. “表美”&B. “道美”
C. 形体美&D. 风格美
15. 邱老师是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名老师。他所管理的班级班风严明、学习成绩突出。他的学生送给他一个响当当的昵称——“邱爸爸”。有新老师向他咨询怎样管理班级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只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罢了。”据此推断,邱老师的教育理念是(& )
A. 以教学为本&B. 以教材为本
C. 以人为本&D. 以教师为本
16. 万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学校有名的严厉教师。一天,由于小夏上课捣乱,而且拒绝认错并与万老师发生冲突,万老师情急之下打了小夏同学一巴掌。小夏的母亲第二天来学校找万老师。万老师最合适的做法是(& )
A. 跟家长说自己是为了教育小夏同学,拒绝道歉
B. 与家长辩论,同时建议家长把小夏同学领回家
C. 对家长不予理睬,认为家长不理解教师的辛苦
D. 首先道歉,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教育小夏同学
17. 同宿舍四个人规定,谁回来最晚谁关灯。有一天宿舍没有关灯。管理员盘问谁回来最晚。小杨说:“我回来时,小林刚要睡。”小袁说:“我回来时,小夏睡着了。”小林说:“我回来时,小袁正好上床睡觉。”小夏说:“我上床就睡,什么也不知道。”
假设他们四人说的都是实话,请你推测一下谁回来最晚(& )
A. 小杨&B. 小袁
C. 小林&D. 小夏
18. 书法作品《兰亭序》是(& )的作品。
A. 王羲之&B. 颜真卿
C. 柳公权&D. 顾恺之
19. 下列作品不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是(& )
A. 《哈姆莱特》&B. 《奥赛罗》
C. 《麦克白》&D. 《罗密欧与朱丽叶》
20. 下列术语涉及戏曲职业范畴的是(& )
A. 杏林春早&B. 杏坛佳话
C. 梨园弟子&D. 桃园结义
2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人轿车进入家庭,对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然而,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将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因此,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上述观点(& )
A. 应先发展交通,再发展轿车工业
B. 私人轿车的增多不是交通紧张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
C.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必将带动中国交通的大发展,从来就是先有车,然后才有路
D. 在人口众多、交通不发达的中国,发展私人轿车是不切实际的
22. 早年散文受过佛教思想影响的散文作家是(& )
A. 杨绛&B. 丰子恺
C. 孙犁&D. 秦牧
23. 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 )
A. 佛教&B. 印度教
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
24. 能把声音和图像转化为电流的装置分别是(& )
A. 耳机和摄像机&B. 话筒和摄像机
C. 话筒和显像管&D. 耳机和显像管
25. 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创立“新文体”的是(& )
A. 龚自珍&B. 梁启超
C. 康有为&D. 谭嗣同
26. 温室效应是造成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下列气体中不是温室气体的是(& )
A. 甲烷&B. 氮气
C. 二氧化碳&D. 臭氧
27.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下列属于信息的是(& )
A. 微型计算机&B. 天然气
C. 神舟九号&D. 新闻联播
28. 在Word的编辑状态,打开文档“ABC”,修改后另存为“ABD”,则文档“ABC”(& )
A. 被文档ABD覆盖&B. 未修改被关闭
C. 被修改未关闭&D. 被修改并关闭
29.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对学生(& )的培养。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 ①②③&B. ③④&C. ②④&D. 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 材料:
某日上午,没有完成数学作业的张津津被黄老师叫到讲桌前,然后黄老师向全班同学下达任务:“每个人去打张津津十棍,谁打得不狠就打谁。”结果,全班有36名学生,除了另外3名没有做完作业的学生外,其余32名学生全部动了手,共打了张津津320棍,黄老师也亲自动手打了两棍。挨打后,张津津疼痛难忍,还被要求坐着听课直到放学。回家时,她走到家门口就瘫倒了。张母送她就医时发现其臀部大面积红肿,部分已经成了紫红色。几天后,张津津仍然只能趴在病床上。张母说,女儿现在每天晚上只能趴着睡觉。“不趴着不中啊,屁股疼。晚上稍微碰着一点,都疼得喊‘妈啊,我屁股疼’。”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
31. 材料: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32.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返身跑出屋子。
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1)题目中的“门”,可以理解成哪些门?联系全文,分别简要说明。(4分)
(2)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10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50分)
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要求: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解析】学生各有特色,各有长短,这就需要教师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2. D【解析】题干中的教育乱象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种做法变相地给学生分了等级,不仅不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反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 C【解析】略。
4. B【解析】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
5. C【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6. 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7. A【解析】《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8. 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规定义务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所以属于教育单行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9. C【解析】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必须明确,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选项中只有某市公安局符合这一特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
10. 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11. C【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12. 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
13. D【解析】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14. C【解析】师表美主要包括:(1)“表美”;(2)“道美”;(3)风格美。
15. C【解析】学生送的昵称“邱爸爸”和“我只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罢了”,都说明了邱老师尊重和关爱学生,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6. D【解析】万老师打小夏同学是体罚学生,是错误的行为,需要道歉。
17. A【解析】一般推理题。根据这四个人的陈述可知,小林比小杨早,小袁比小林早,小夏又比小袁早,从而可得小杨回来最晚。
18. A【解析】《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9. D【解析】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别为:《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20. C【解析】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弟子,这是来自唐代的典故。
21. C【解析】题干的结论是“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A项对题干观点有支持作用;B项驳斥了题干的论据;C项与题干结论因果倒置,反驳了题干的结论;D项是无关选项。削弱结论力度要大于削弱论据,所以答案选C项。
22. B【解析】受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影响,丰子恺早年创作的散文有佛教思想的印记。
23. C【解析】略。
24. B【解析】话筒能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耳机是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显像管把放大的图像信号还原成图像,所以B项正确。
25. B【解析】19世纪末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保障体”。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句法多变、笔调自由,开“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河。
26. B【解析】大气中某些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热),使之不能散射到宇宙中,具有很强的温室作用,这些气体称为温室气体。氮气不能吸收也不能发射红外辐射,不是温室气体。CO能吸收红外辐射,但其在大气中难以长时间稳定存在,也不表现出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有水汽、二氧化碳、甲烷和臭氧。
27. D【解析】微型计算机和神舟九号都属于物质,天然气属于能源,新闻联播属于信息。
28. B【解析】在Word编辑状态,打开文档“ABC”,修改后另存为“ABD”,当前文件为“ABD”,原来的文档“ABC”没有修改被关闭。
29. C【解析】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30. (1)材料中该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爱国守法”这一职业道德规范。学生被打300多棍是严重体罚学生、侵害学生人身健康的行为,黄老师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健康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规定。
(2)材料中的该老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的教师打学生就是一种体罚学生的行为。
(3)黄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书育人”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该对学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1. (1)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他们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动作和语言是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少年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2)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改变课堂的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作适当而必要的引导。
32. (1)实指的“门”:①少年的家门:少年把自己关在家里的门;②老人的家门:老人有意为少年未锁的那扇门。
虚指的门:①少年的心门:少年因为自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与别人交往。或者:少年在老人的引导激励下,终于重启心门,恢复了生活的信心。②人们的信任之门:别人厌恶他、防范他,不再信任他,对他关起一扇门。或者:老人主动接近他,与他交往,巧妙地为他打开的一扇信任之门、自信之门。
(2)①主人公是“少年”。小说以“少年”的心路历程为线索,叙写了他痛改前非,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所以主人公是“少年”。
②主人公是“老人”。因为在别人远离、防范少年时,老人却主动接近他并给他信任;老人用智慧保护了少年的尊严,巧妙地重塑少年的自信。老人对少年的教育体现了他的智慧,所以“老人”是主人公。
③“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没有少年的改过自新,没有老人的巧妙引导,就没有这个故事,“那扇门”是老人和少年合力打开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俩。
三、写作题(参考范文)
33.&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看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而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发布人:donghui)
关键词阅读:
关注官方微信,送内部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上课讲错了要跟老师说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