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好干眼症症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我在中山大学附

如果您在本站未找到您的医院信息您可以点击右侧“提交医院信息”按钮进行提交,我们工作人员会在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医院别名:中山大学眼科中心
医院性质:公立/专科医院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联系电话:020-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家医生出诊时间【黄建林】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风湿免疫科_网上预约挂号_电话/在线咨询_私人医生-好大夫在线
黄建林&&主任医师 教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黄建林大夫本人发表
敬祝各位网友及您家人2018年平安喜乐!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风湿免疫科简介
专科沿革:广东风湿病学科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经过多年的发展,1992年在广东风湿病学创始人余步云教授(中山三院)和尹培达教授(中山一院)等专家的倡导下,...在全国较早地成立了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专科分会,传播风湿病知识和培训专科医师。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广东省风湿病学在专科知识的普及和临床水平的提高方面均走在全国的先进行列。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下称中山六院)风湿免疫科学科带头人、专科主任黄建林教授1993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六年制本科),曾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之一的中山三院风湿免疫科接受培训和工作18年。科室骨干张白玉博士2006年毕业于中山一院,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即中山二院)从事风湿病的临床和康复工作。因工作需要,经中山大学批准,日黄建林教授、张白玉博士、朱尚玲主治医师经校内调动至中山六院工作,组建中山六院风湿免疫科。2016年7月胡载颖博士、许佩君主管护师、冯晓雪医师和张凤医师加盟本专科,至此,科室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住院医师2人,进入稳健发展期。
风湿免疫科主要诊治的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狼疮性肾炎、神经精神狼疮)、脊柱关节炎(含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干燥综合征、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白塞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抗磷脂综合症、痛风(含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即骨质增生或退行性病变)、结节性红斑、风湿热、未分化型关节炎、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成人Still病、原因不明的发热等病患。
中山六院风湿免疫学科主要优势:风湿科学科带头人和主要骨干专注于风湿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有风湿病学相关学科(如消化内科、生殖中心、肾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医学影像专业等相关专科)的强力支持。
科室文化建设:在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按习总书记对青年的要求(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严格治科,秉承中山大学医科的优良传统,践行中山六院院训之“守真”精神,怀赤子之心,保持纯真本性,守护内心清明,愿尽心为病友服务。
门诊设在中山六院员村院本部1号综合大楼3楼内科11号诊室
病区设在中山六院员村院本部1号综合大楼26楼B区(风湿免疫科1组)和26楼A区(风湿免疫科2组)
科室骨干简介
黄建林教授简介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内科及内科教研室主任,风湿专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六年制本科),并留校工作,完成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从1998年起,从事风湿病专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的风湿专科医师工作,不但积累了丰富的风湿性疾病诊治经验,也与经治的风湿病病友建立了真挚的医患情感。于2008年10月起,以践行慈善为目的,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黄建林大夫个人网站www.huangjianlin.haodf.com,传播健康知识、回答病友提问,网站访问量已超过500万多人次,深受患者的欢迎。
主要学术兼职:历任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兼第2-4届委员会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常委(兼第1届委员会秘书)、海峡两岸医药健康交流协会风湿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以及国内外多本杂志的审稿专家。作为负责人曾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学习经历:
1987年9月- 1993年6月 中山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系本科生,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9年9月- 2001年6月 中山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4年9月- 2007年6月 中山大学内科学博士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年7月- 1999年12月 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 住院医师
1999年12月-2006年12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主治医师
2006年12月-2011年12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2012年1月 至2015年5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主任医师
2015年5月至 2016年1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风湿免疫科 主任医师
2016年1月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风湿免疫科 教授、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出诊时间:逢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下午、周六上午
特需门诊(雅和门诊)出诊时间:逢周二上午
张白玉主治医师简介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1999年7月本科毕业于江西医学院,2006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从事风湿病专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的风湿专科医师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风湿性疾病诊治经验。作为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项目1项。
学习经历:
1994年9月- 1999年7月 江西医学院本科生,获医学学士学位
2000年9月- 2003年7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学硕士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3年9月- 2006年7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学博士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年7月- 2013年1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内科 主治医师
2013年2月-2015年5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 主治医师
2015年6月至现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风湿免疫科 主治医师
出诊时间:逢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胡载颖主治医师简介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11年6月完成硕博连读学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历任医师、住院总医师及主治医师。2016年7月校内调动至中山六院工作。主要从事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对常见风湿病,尤其是脊柱关节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
出诊时间:逢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朱尚玲医师简介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20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内科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对常见风湿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
冯晓雪医师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2013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201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内科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2013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201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内科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如何通过互联网+,与我们保持联系?
首选:打开微信→通信录→公众号→查找公众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点击下方的“个人中心”菜单,绑定门诊号。如为家庭成员挂号,则点击“家庭成员”。按需求和提示进行操作,可完成挂号、交费、检查报告的查询。
此外,也可使用支付宝钱包进行上述操作:安装支付宝钱包APP,在支付宝钱包“朋友→服务窗”中关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进入服务窗。选择挂号功能,按操作提示进行预约挂号。
第二:广州市统一预约挂号系统
微信挂号:打开微信→通信录→公众号→查找公众号→查找“广州健康通”并关注→点击下方“挂号”版块→点击预约挂号→选医院,找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选科室,找风湿免疫科→选医生,可找到科室医师,选择就诊时间→挂号。
点评:网上已经通过微信支付/缴费的预约号不需要挂号票,病人信息直接进入医生工作站的就诊队列,病人凭手机信息直接候诊。
1. 可提前15天预约。预约时患者需确保提供正确和有效的联系方式,以便通知预约患者专家停诊事项。
2. 扫描科室医生好大夫网站二维码,享移动医疗方便与快捷
使用微信扫描黄建林大夫、张白玉大夫、胡载颖大夫、朱尚玲大夫、冯晓雪医师、张凤医师个人网站二维码,按好大夫在线微信信息提示进行报到,成功报到后,可与我们保持联系,了解疾病知识,咨询病情。
3. 通过中山六院微信公众服务号、支付宝钱包可进入中山六院的检验信息系统查询检查结果。还可通过智能手机的载屏功能,可将检查结果发至医生好大夫网站/在线工作室,请医生判读结果,并可与医生交流,从而实现了医院信息与互联网、医生与患者的良好对接,从而可减少患者医院候诊时间和往返医院就诊次数。
黄建林大夫的文章
4569人已读
100%好评率
1949人已读
2861人已读
100%好评率
3018人已读
5355人已读
视频文章二维码
请扫二维码,在手机端观看视频文章
黄建林大夫的患友咨询区
(已帮助7291位患者)
大夫上次在线:今天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黄建林大夫提问
黄建林的咨询范围:
{年龄:10岁以上}。符合风湿方向疾病均可咨询,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自身免疫性肝病。
黄建林大夫收到的礼物
感恩蜜粽(1个)
元宵快乐(1个)
大吉大利(1个)
狗年旺旺(1个)
新年礼物(1个)
中秋贺卡(9个)
黄建林大夫的信息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狼疮性肾炎、神经精神狼疮)、脊柱关节炎(含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风湿免疫科专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
黄建林大夫电话咨询
黄建林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黄建林大夫的门诊时间
医生提示:
总是去医院太耗费时间?请黄建林医生做私人医生吧,日常问题线上交流,必要时再去医院。
预约黄建林大夫预约挂号
以下病情患者,可在好大夫网站预约我的预约挂号:
风湿性疾病
已有 1316位患者预约就诊成功;
黄建林大夫的患者投票
黄建林大夫的患友会
(已开通51个小组)
黄建林大夫个人网站统计
总 访 问:8,583,469次
昨日访问:3,626次(18-07-25)
总 文 章:217篇
总 患 者:7291位
昨日诊后报到患者:6位
微信诊后报到患者:3157位
总诊后报到患者:3387位
患者投票:850票
感 谢 信:318封
心意礼物:1793个
上次在线:今天
开通时间: 18:15当前位置: >>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书――眼科
编号:□□□□□□□□□眼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建设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盖章) : 申报专科名称: 主 申 管 报 部 日 门: 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 卫生部 2012 年 1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第一部分专科整体实力情况1 一、基本信息医院第一名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院类别专科医院医院等级三级甲等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南路 54 号邮政编码510060联系电话020-传真电话020-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317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34617.23m2医院在岗人数765 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 536 人, 占总人数的 70.1%;法定代表人葛坚联系电话申报专科负责人葛坚电子邮箱联系电话2 二、专科基础条件 (一)专科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简介(500 字左右) : (专科业务发展方向、具体措施、目标及近 3 年科室获政府、医院专业立项及资金 投入情况等)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系我国第一批眼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唯一的眼科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首批硕博士点、首家眼科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国内首位工程院院士单 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最多(9 项)的眼科单位,眼科第一位“973”首席科学 家单位、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基地及准入试点单位、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起草 单位、2009 年度、2010 年度中国医院最佳眼科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一单位(复旦大学 医院管理研究所资料)等。 中心的发展目标是: 以美国 Bascom Palmer 眼科中心、 John Hopkins 大学 Wilmer 眼科研究所等国际一流眼科机构为标杆,打造区域性国家眼科医疗中心,努力建设 成为国际一流的眼科中心。 一.成为重要的复杂疑难眼病诊疗中心 以珠江新城院区落成为契机,床位增到 500 张。建立眼科疑难疾病会诊平台。 积极凝练中心自身特色,加强与国际联系,成立涉外病房,使境外患者量不断增加, 建成国际性眼病防治中心。 二.主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 依托临床优势,积极培养合格和优秀的临床人才,实行“名医”战略;充分利 用国家、广东省和学校的人才引进计划;借鉴 Bascom Palmer、Wilmer、Doheny 等 一流眼科中心的住院医生培养模式,推进住院医生培养国际化,招收国外进修医生。 三.开放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转化平台 依托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鼓励临床科研工作,使发表临床类文章比例 超过 50%, 建成信息化管理的国际标准眼科学临床研究中心, 包括临床研究平台和转 化医学平台,推动临床资源的公开和共享,解决临床难题。 四.活跃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继续发挥专科及各亚专科的影响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组织及参加相关学科 的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研究机构开展临床相关领域的深度合作。 近 3 年眼科医院业务收入合计近 13 亿元,已投入 11 亿多元,以及获得“973” 等立项科研项目资助共 4 千多万元,投入专科建设,显著提高学科建设水平。3 317 专科实际开放床位数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 (二)相关科室整体实力的说明(500 字左右)23.28 m2(与本科室相关的科室人员、设备、业务开展、围手术期监测或重症监测开展及辅 助科室设置情况)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组建于 1953 年,下设眼科医院、眼科研究所、防盲治盲 办公室、眼科视光学系,是我国第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防盲治盲于一体的眼 科中心。 2011 年门诊量达到 62 万人次, 手术量超过 3.4 万台。 平均住院日降到 4.04 天。 人员队伍:拥有正高 49 人、副高 68 人、中级 115 人、初级职称 304 人的卫生 技术人员。已经形成一支人才梯队较合理,人数和技术力量居国内先进行列的眼科 专业队伍。有首位俄罗斯外籍院士,眼科学界首位“973”首席科学家,各亚专科 有专家承担中华眼科学会副主委、委员或者专业学组的组长、副组长或委员,3 名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特聘(中组部千人计划)了曾任职美国约翰霍金斯大学医 学院眼科的 Nathan Congdon 教授。 设备:拥有先进齐全的眼科专科设备:如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超声乳化仪、玻 璃体切割仪、悬吊式大型手术显微镜、光学干涉断层扫描仪、激光机、超脉冲二氧 化碳美容激光机、多焦点视诱发反应仪、超声生物显微镜等,设备更新与添置与国 际前沿同步,专科仪器设备总值 1.48 亿元。 业务开展: 齐全的 12 个眼科临床亚专科设置,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 眼外伤、眼底外科、眼底内科、眼肌、屈光、眼眶病与眼肿瘤、眼整形、小儿眼科、 中医眼科等。涵盖了眼科所有诊疗业务,不仅为亚专科常见和多发性眼病提供规范 诊治,还为跨亚专科疑难复杂的眼病通过会诊提供专业的诊治方案。 围手术期监测开展:一系列围手术期核心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包括:术前讨论、 危急值报告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特别是临床路径管理的开展规范了疾病的 诊断、治疗,以及医务科、质控科、感染管理科、麻醉科、检验科等部门的设置, 保证了围手术期医疗质量与安全。 辅助科室:开展心电图、临床检验、胸片检查、裂隙灯、验光检查、眼底血管 造影检查、眼压、视野、眼部超声波、UBM、OCT、视觉电生理检查、眼病理检查等 12 个常规检查和眼科特殊检查室提供了术前常规检查和眼科所有的特殊检查项目, 并有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了诊断依据,也保证了医疗安全。4 (三)近 3 年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投入金额(万元) 主要用途 直接人员支出、 购置相 关设备、改善就医、科 研环境, 科研配套及奖 励 直接人员支出、 购置相 关设备、改善就医、科 研环境, 科研配套及奖 励 直接人员支出、 购置相 关设备、改善就医、科 研环境, 科研配套及奖 励 ------2009 年34136.72010 年37680.592011 年 合计609.45(四)专科专用设备(共 4071 套,价值 1.48 亿元,仅列部分专用设备) 仪器设备名 称 数码裂隙灯 间接检眼镜 直接检眼镜 全视网膜镜 非接触眼压 计 压平眼压计 非球面镜 电脑验光仪 新型后段玻 璃体切割系 统 超声乳化仪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购买日期 金额(万 元) 33.6x17 台 2.9x79 台 5.8x13 台 0.2*165 9.5*16 台 运行状 况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SL-D7&D200&IM 日本株式会社拓 2009.4 AGEne 普康 OMEGA 180 伟伦 90D CANON GOLDMAN 20D 佳能 R-50 STORZ Alcon 德国海德堡公司 美国伟伦 美国 VOLK 公司 日本佳能公司 瑞士 HAAG-STREIT 公 司 美国 VOLK 公司 日本佳能公司 美国博士伦公司 美国爱尔康公司 5.10 7.8 5.3 2.2 2010.50.5*5 台 良好 0.24*16 5套 8*37 台 68*9 台 良好 良好 良好100*8 台 良好5 手术显微镜 手术显微镜 眼内光凝仪 双波长激光 一体机 光动力治疗 仪(PDT) 综合检眼台 眼科综合检 查台 准分子激光 机 眼前节分析 系统 数码裂隙灯 照相系统 免散瞳数码 眼底相机 自动角膜板 层刀 双射频机 激光泪道机 眼激光内窥 镜OPMIVISU 200PIUS/S81德国蔡司公司9.2 9.6 2004.488*17 台 良好 74 21 50 40 37 13.9 458 90 39.5 23.8 38 39.8 7 56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OPMI VISU 210 德国蔡司公司 Novus Spectra 美国 LUMENIS TWIN 532nm+810nm Quantle medical iridis 法国光太公司 法国光太公司IS-775/RM-880 日本株式会社拓 /CT-80 普康 AS-T80 含裂隙 灯 SM-4 ALLEGRETTO WAVE EYE-Q ALLEGRO OCULYZER BX900 TRC-NW6S Evo3e 型主机 +CB 马达刀头 系统 Ellman JLER-Y11B URAM E2 日本株式会社拓 2006.1 普康 德国 WaveLight 德国 WaveLight 瑞士 Haag-Streit 日本株式会社拓 普康 法国 Moria 公司 美国 Ellman 武汉市晶利尔激 光设备有限公司 美国 1.7 1.2 1.8 6.2(五)相关科室配套设备 仪器设备名 称 共焦激光眼 底同步造影 系统 眼底照像机 图像系统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德国海德堡 公司 日本株式会 社拓普康 购买日期 金额 (万 元) 90 89 运行状况HRA-2 TRC-50IX+IMAGEne 20001.8良好 良好6 频域光学相 干断层扫描 仪(三维高 清) 眼前段 OCT 激光偏振光 扫描仪(视神 经分析仪) 角膜内皮细 胞计 自动角膜曲 率计 视觉生理仪 多焦点电生 理仪 视野分析仪 自动记录视 野计 眼科高精度 A/B 超诊断仪 声像分析仪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仪 光学生物测 量仪 全景超声生 物显微镜 (UBM) 青光眼早期 诊断随访系 统 同视机 角膜共焦显 微镜 多功能 DR 及 干式激光相 机Cirrus OCT Visante 1000 DGX VCC SP-3000P&IMAGEne t Iol Meste UTAS-3000 VERIS HFA 750 HFA750I CINESCAN A/B-SCAN (2D) AU-4 IOL MASTER SW-3200L德国蔡司公 司 美国蔡司 美国蔡司公 司 日本株式会 社拓普康 蔡司公司 德国 LKC CO 美国 ELCTRO-DIAG NOS INC.9.10 9.4 1.11 1999.590 58 26 40 26 41.4 79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美国 COUNTRY 2001.10 OF ORIGIIN & 美国 HUMPHREY 公 司 法国光太公 司 法国光太公 司 5.6 2001.120.5 良好 31.5 38 23 79 36.6 38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美国 BRIOSOUND 公 2001.12 司 德国蔡司公 司 天津市索维 电子技术有 限公司 德国海德堡 公司 美国 Oculus Vertricbsgc s 2型 日本尼德克 公司 德国西门子 公司 1.8HRT-II2006.1165良好OCULUS CONFOSCAN 西门子1.8 2006.617良好10.2 良好 303.8 良好7 CO2(内皮) 整形激光机 角膜像差仪 眼前节组合 激光系统及 固体多波长 YAG 激光仪 手术无影灯 (大型子母 灯) 麻醉机 灭菌器及清 洗消毒器 全自动高温 高压蒸气灭 菌器 环氧乙烷灭 菌器 全自动微生 物分析仪 全自动生化 分析仪 眼震电图检 查系统 心电图机超脉冲 5000C Keratron Optikon 科医人 *YAG 1 ML701/501 Aesteva/5 7900+S/5CA GE6GD IK HSXL 136 升美国科医人 激光公司 意大利 美国科医人 激光公司 德国蔡司公 司 德国马丁公 司 美国 GE 公司 瑞典洁定公 司 瑞典洁定公 司 美国 V.S.A 公司 法国梅里埃 公司6. 6.12 8.10 8.12 7.05 6.12 2004.6101.9 良好 良好 165 32.8 23 62.5 110 123 19 59 79 28 2.3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VITEK 32Dimension R&L Max 美国西门子 ENG-V60 光电 ECG-8100P 美国 日本光电工 业株式 会社8 三、医疗技术队伍 (一)技术团队整体实力的说明(技术人员总数、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称构成情 况、处理疑难重症能力、各级医师掌握相应技术情况、中青年医师进行核心技术培养 及锻炼情况,人员专业技术获奖情况等,(1000 字左右) : 中山眼科中心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共 536 人,其中 医师 181 人、护士 244 人、技术员 72 人、药师 39 人; 正高职称 49 人、副高职称 68 人、中级 115 人、初级职称 304 人; 博士研究生占 54.7%、硕士研究生占 23.8%; 30 岁~50 岁占 85.1%; 博士导师 31 名,硕士导师 36 名。 专科设置齐全,各亚专科有专家承担中华眼科学会副主委、委员或者专业学组的 组长、副组长或委员,能够熟练开展本专科的疑难、危急疾病诊治。特别是青光眼治 疗模式、角膜病诊治、白内障诊治等相关临床研究共获得了 9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住 院医师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完成住院总工作,能够独立完成常见急诊 手术,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能够完成较复杂眼外伤手术。 中青年医师进行核心技术的培养和锻炼: 我单位为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青年医师均需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要 求进行培训,每年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包括手术、理论、检查、病例分析等;每周二、 四晚安排各亚专科的学术带头人、骨干授课;开展动物眼手术训练,由各专科副高职 称带教手术,并考核;鼓励和支持中青年医师出国培训、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等, 通过这些学习和锻炼机会,各级医师能够熟练掌握处理疑难重症的能力。 人员专业技术获奖情况: 1978 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角膜移植治疗失明 1990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全角膜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移植术 1996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白内障的防治研究 1997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表面角膜镜片术的系列研究 1998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病机制的系列实验研究 1999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系列研究 200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治疗性角膜移植的系列研究 200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角膜形态学及全角膜厚度的系列研究 2006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葡萄膜炎发生及慢性化机制p 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2010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光眼临床诊治模式的转变 2002 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其对眼组织影响研究 2003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脉络膜相关疾病眼底形态学系列研究 2004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干眼的系列研究 2005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 2009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分子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系列研究9 (二)学科带头人 姓 名 葛坚 性别 中山医科大学 博士 职称 眼科学 青光眼防治、近视眼防治 英语 熟练程 度 熟练程 度 四会 电子邮 件 教授 男 出生年月 毕业时间 导师 从事本专业年 限 0 年 博士导师 36毕业学校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专 长外语语种 第二外语 语种 联系电话gejian@mail.sysu.edu.cn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 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世界青光眼协会常务理事,国家 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兼任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青光眼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 广东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 《眼科学报》主编, 《Molecular Vision》共同主编, 《中 华眼科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副总编, 、 《Journal of Glaucoma》《中国实用 、 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杂志》等杂志编委。 、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 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 : (1000 字左右) 葛坚教授从事本专科临床工作 36 年,敏锐把握学科最新技术发展动向,具 备一系列本专业最先进水平的技术及疑难疾病诊治能力, 尤其在复杂性青光眼的 诊断与治疗和视神经保护等眼科临床领域颇有造诣。 葛坚教授率领其团队显著提 高了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水平, 并对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的病因、 发病机理和防治进行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诊断和 鉴别诊断依据, 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针对难治 性青光眼常规治疗方法效果差、 手术并发症多的特点, 葛坚教授带领团队将激光10 治疗、抗代谢药物、房水引流物等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上,提高了难 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率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 发性闭角青光眼, 为该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关研究在 《中华眼科杂志》 发表了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 观察》 ,是国内眼科论文他引次数最多的文章,并应邀为美国住院医师参考教材 Pearls of Glaucoma Management 就该项技术立章编写。在视神经损伤及保护研 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开展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 早开展内窥镜引导的激光内外路睫状体光凝术。 率先提出将青光眼传统诊治模式 转变为根据青光眼类型、病程、严重程度的不同而制定的“个性化”综合诊疗方 案,转变了国内以往单一、传统的诊疗模式,显著提高了青光眼的诊疗效果,降 低了患者致盲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研究成果《青光眼临床诊治模式的 转变》于 2010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葛坚教授对眼科专业疑难重症, 尤其是难治性青光眼, 具有较高的诊治能力。 所诊治的病人中,外地转诊的患者占 50%,大部分为疑难的青光眼病例,是国内 诊治恶性青光眼最多的专家之一,诊疗效果得到眼科同行及眼科患者的很高评 价。主持修订了新版的《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成为我国原 发性青光眼诊治的指南,推进了我国青光眼诊疗规范的进程。 每年组织专科查房,
年这三年内, 在 每年主持专科大查房 30 余次, 指导解决危重、疑难、典型、新入院病人的诊断及治疗问题,结合病人进行现场教 学,提高下级医师尤其是实习与进修医生的临床业务水平。 还获聘担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广东省委保健办和广州市委保健办的眼科保健专 家,并曾应邀到多家国内知名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11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博士研 究生毕业人数等)
年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我国重要神经性致盲眼病的发病 机制及防治(2750 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序贯诱导重编程的自体多潜能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 经细胞(34 万元)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mRNA 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去编程为视网膜前体细 胞及其功能的研究(65 万元) 4、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恒河猴实验性近视眼发病机制与干预研究(50 万元) 授权发明专利 1、一种特异性阻断 PKCa 信号传递的 SIRNA 及其应用(2011 年) 2、眼表生物膜的固定装置(2009) 3、一种体外诱导和培养多潜能干细胞的方法(2010 年) 科技成果奖 1、青光眼临床诊治模式的转变(2010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分子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系列研究(2009 年获广东省 科学技术一等奖) 3、青光眼防治系列研究(2010 年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4、青少年近视机理和防控的系列研究及应用(2011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 奖) SCI 论文情况: 共发表 SCI 论文 42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26 篇。 主编教材 2 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眼科学》第 2 版、 《眼科学精选模拟习题 集》 培养研究生情况 2009 年以来,培养博士研究生 21 名,已毕业 11 名,在读博士生 10 名,硕 士生 1 名。12 (三)学科骨干一览表 姓 名 性别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出生年月 1952 年 12 月 1963 年 9 月 1951 年 12 月 1964 年 10 月 1966 年 8 月 1956 年 7 月 1969 年 5 月 1962 年 7 月 1963 年 9 月 1970 年 7 月 1964 年 2 月 1964 年 8 月 1965 年 3 月 1959 年 3 月 1963 年 4 月 1962 年 6 月 1966 年 3 月 1964 年 9 月 1972 年 9 月 1968 年 1 月 1961 年 4 月 1956 年 11 月 学历学位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学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硕士 医学博士 医学硕士 医学博士 医学硕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研究员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亚专科 方向 青光眼防治 青光眼防治 青光眼防治 青光眼防治 青光眼防治 青光眼防治青光眼流行病学从事本 专业年 限 36 27 40 22 22 38 18 27 23 18 26 26 22 35 25 23 23 25 17 20 28 3813葛坚 * 余敏斌 彭寿雄 张秀兰 卓业鸿 刘杏 何明光 刘奕志 * 陈伟蓉 柳夏林 程冰 吴明星 郑丹莹 王智崇 * 杨斌 王铮 余克明 黄挺 周世有 钟兴武 唐仕波 * 于强白内障防治 白内障防治 白内障防治 白内障防治 白内障防治 白内障防治角膜病与眼表疾 病 角膜病、 准分子激 光 角膜病、 准分子激 光 角膜病、 准分子激 光 角膜病与眼表疾 病 角膜病与眼表疾 病 角膜病与眼表疾 病眼底病防治 眼底病防治 文峰 吕林 张少冲 易长贤 高前应 罗燕 梁小玲 金陈进 刘文 黄时洲 刘泉 颜建华 杨华胜 黄丹平 吴开力 曾骏文 汪振芳 梁丹 林晓峰 唐细兰 张清炯 郭向明 李永平 吴素虹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女1963 年 6 月 1963 年 7 月 1963 年 10 月 1956 年 6 月 1969 年 6 月 1972 年 8 月 1963 年 2 月 1962 年 12 月 1957 年 4 月 1957 年 4 月 1958 年 6 月 1963 年 9 月 1964 年 9 月 1964 年 8 月 1963 年 9 月 1961 年 12 月 1954 年 7 月 1963 年 10 月 1963 年 5 月 1959 年 10 月 1963 年 7 月 1955 年 10 月 1961 年 12 月 1959 年 10 月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硕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硕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学士 医学博士 医学博士 医学学士 医学博士 医学硕士 医学硕士 硕士学位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研究员 研究员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主任医师 主任药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主任护师眼底病防治 眼底病防治 眼底病防治 眼底病防治 眼底病防治 眼底病防治 眼底病防治 眼底病防治 眼底病防治 眼底病防治 屈光、准分子 眼肌病25 25 27 37 23 10 25 22 27 35 35 27眼眶病、 眼肿瘤 24 眼整形 眼生化 屈光 眼外伤 眼外伤 眼外伤 眼药理 眼遗传病 眼遗传病 眼病理 眼科护理 23 27 27 39 27 25 34 24 36 27 3014 (四) (学科主要骨干刘奕志)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委员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学组 3、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会 副主任委员 4、 《Molecular Vision》《Euro Time》《中华眼科杂志英文版》《中华眼科杂志》 、 、 、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 务情况、年度专科疑难病大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 次数)(1000 字左右) : 自 1982 年奥比斯飞机中国首航来穗后, 年开展显微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 84 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系统研究减少并发症(手术源性散光、继发性青光 眼等) ,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并率先推广至门诊开展[1]。1994 年在国内最早开展推 广原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2] ,目前仍是超声乳化技术的主流碎核技术。首先 在国内推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技术,是现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3] 植入术的常规切口技术 。同时,在国内最早研究进一步缩短手术切口的技术,如副组长bimanual,同轴微切口技术[4-6] 。在全球参与研究和开展目前最先进流行的扭动模 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技术,并在全球第一篇正式发表关于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 内障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论著[7],该论文已被其他 SCI 论文引用 68 次,成为开展 扭动模式标志性论文。此外,最早采用超声乳化和相关技术(囊袋张力环,软壳 技术,染色技术,襻固定技术等)治疗各种白内障疑难病例,如硬核白内障,小 瞳孔,晶状体脱位,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等。目前为国内外白内 障患者手术近 20 万例。连续多届担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多次为国家、省市级领 导进行疑难病例会诊及手术治疗。 上述一系列临床新技术的开展及推广,为国内外同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 考。一直在国内外学术界通过举办全国继续教育学习课程,在国内外眼科大会演 讲,以及手术演示等广泛而频繁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广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对提高和发展我国白内障手术总体水平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年度查房及会诊次数: 年度专科疑难病例查房 37 次;指导解决各种疑难病例、危重病例的处理。参15 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27 次。 1、 刘奕志等. 门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眼科学报,) :70-73. 2、 刘奕志等. 原位碎核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华眼科杂志, -94 3、 刘奕志等.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 入术.中华眼科杂志, -431. 4、 刘 奕 志 等 . 双 手 微 切 口 超 声 乳 化 手 术 的 初 步 临 床 研 究 . 中 华 眼 科 杂 志,) ,302-305. 5、 Liu Y, et al. Bimanual micro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in treating hard cataracts using different power modes. Clinical and Exerimental ophthalmology, -430; 6、 Liu Y,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ree incision-size-dependent phacoemulsification systems. AJO, accepted. 7 、 Liu Y, et al. Torsional mode versus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mode phacoemulsification Randomized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 Journal of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 ):287-92.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硕博 研究生毕业人数等) (1000 字左右)
年承担的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 1.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对远期疗效的影 响。 (2010 年 应用。 (2010 年 (2009 年 在研,200 万元) 在研, 80 万元) 2. 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可折叠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材料的仿生性与开发及临床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串珠纤维有序降解对维持晶状体透明性重要作用的研究。 在研,30 万元) 4. 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和新兴、 交叉学科项目: 可折叠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 材 料的仿生改性与功能化 (2010 年 在研,20 万元) 5.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胚胎干细胞打靶条件性敲除 PEDF 基因调控晶状体发育 (2010 年,8 万元)
年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Jiang S, Liu X, Liu Y, et al. Serum levels of Th17-related cytokines in Behcet disease patients after catara ct surgery. Molecular Vision 5-1430 (IF=2.464) (通讯作者)16 2.Lin Y, Liu X, Liang X, Li B, Jiang S, Ye S, Yang H, Lou B, Liu Y. PAX6 analysis of one family and one sporadic patient from southern China with classic aniridia. Mol Vis. 6-20. Epub 2011 Nov 26. (IF=2.464) (通讯作者) 3.Lin Y, Liu X, Luo L, Qu B, Jiang S, Yang H, Liang X, Ye S, Liu Y.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choroideremia gene related clinical findings in two families with choroideremia. Mol Vis. 4-9. (IF=2.464) 作者) 4.Zheng D, Wan P, Liang J, Song T, Liu Y.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iris fixated an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es and scleral fixate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es in Marfan's syndrome with lens subluxation. Clin Experiment Ophthalmol. 2011 Jun 13. (IF=1.766) (通讯 作者) 5.Cheng B, Liu Y, Liu Y, Xie BB, Xi L, Yang Y. Early changes in morphology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by size of clear corneal incision. Cornea. ):634-40. (IF=1.762) (通讯作者) 6.Lin Y, Liang X, Liu X, Qu B, Ni Y, Jiang S, Liu Y. Prognostic Factors and Visual Outcome for Fireworks-Related Burns During Spring Festival in South China. J Burn Care Res. 2011 Sep 28. (IF=1.563) (通讯作者) 7.Yang J, Luo L, Liu X, liu Y, et al. Down regulation of the PEDF g ene in human lens epithelium cells changed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s vimentin and αB-crystallin. Molecular Vision. -112. 讯作者) 8.Jiang S, Liu X, Luo L, Liu Y, et al.Elevated serum IL-23 correlates with intraocular inflammation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 Br J Ophthalmol. 2009 Nov 11. (IF=2.859) (通 讯作者) 9.Wang Y, Xia Y, Liu X, Zheng D, Luo L, Liu Y. Comparison of bimanual and micro-coaxial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torsional ultrasound. Acta Ophthalmol.2010,Feb(IF=1.848)(通讯作者) 10.Liu X, Cheng B, Zheng D, liu Y, et al. Role of anterior capsule polishing in residual lens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8-14. ( IF=2.508) (通讯作者) (IF=2.464) (通 (通讯17 11.Wang Y, Xia Y, Zeng M, Liu X, Luo L, Chen B, Liu Y, Liu Y. Torsional ultrasound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vacuum levels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nuclear cataract.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41-5. (IF= 2.508) (通讯作者) 12.Zeng M, Liu X, Zhang X, Xia Y, Liu Y, Yuan Z, Liu 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on-chopping rotation and axial rotation versus quick chop phacoemulsification techniques. Ophthalmic Surg Lasers Imaging. 2009 May-J40(3):222-31.(0.743) (通讯作者) 13.Xia Y, Liu X, Luo L, Zeng Y, Cai X, Zeng M, Liu Y. Early changes in clear cornea incision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an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tudy. Acta Ophthalmol. 2009 Jun 22. 讯作者) 14.Chen W, Meng Q, Ye H, Liu Y. Reading ability and stereoacuity with combined implantation of refractive and diffractiv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es. Acta Ophthalmol. 2009,30. (IF=1.848) (通讯作者) 15.Zeng Y, Liu Y, Liu X, Chen C, Xia Y, Lu M, He M. Comparison of lens thickness measurements using the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A-scan ultrasonography.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9 J 50(1): 290-4. (IF=3.582) (通讯作者) 16.刘奕志等.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的精确性.中华眼科杂志 -763. (通讯作者) 17.刘奕志等.OCCI 与 TCCI 手术切口植入 Acrysof Toric 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对比研 究. 中华眼科杂志 3-248. (通讯作者) 18.刘奕志等.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测量下方泪河高度及其在干眼症诊断中的应 用. 中华眼科杂志 6-620. (通讯作者) 近三年培养博士生 12 名。 (IF= 1.848) (通18 (主要学科骨干唐仕波)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1、 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 副组长 2、美国视网膜专家学会 成员 3、美国黄斑学会 会员 4、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协会 理事 5、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常委 6、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 主任委员 7、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8、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 副会长 9、中华医学会 专家会员 国家级杂志任职情况: 1、 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almology》 编委 《 2、 《中华眼科杂志》 编委 3、 《眼科》 编委 4、 《眼科研究》 编委 5、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编委 6、 《中华眼底病杂志》 副主编 7、 《眼科学报》 副主编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 况、年度专科疑难病大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 : (1000 字左右) 掌握 1、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黄斑裂孔、黄斑前膜;2、玻璃体手术治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 变;4、光动力联合抗 VEGF、光动力联合抗炎治疗 AMD/PCV 等;5、Pascal 新型激光 机进行全视网膜光凝;6、间接镜下激光光凝治疗 ROP 患者;7、玻璃体腔注药术(TA) 治疗 RVO 导致的黄斑水肿等技术。 解决疑难病症的能力: 眼底科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疑难疾病诊治中心之一, 不仅诊治来 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眼底疑难杂症患者,而且吸引来自东南亚各国的患者来诊。主持开 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1、国内最早应用 Constellation(玻璃体切割+超声乳化一体 机) 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医生和单位之一; 2、 国内最早开展 PDT 联合 lucentis 治疗 AMD 和 PCV 的医生和单位之一; 3、积极开展微创(23G/25G)玻璃体手术。 每周一次三年共进行专科疑难病大查房,组织病例讨论 152 余次。曾参加三级医 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 34 次,具有较高的指导诊疗能力。19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硕博研究 生毕业人数等) (1000 字左右)
年承担的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周期调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 展关系的研究(58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TF2 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30 万元)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 5010 计划项目―黄斑水肿临床治疗的系列研究(20 万元) 代表性作品:专著《Diagnosing Macular Diseases》《眼科药物治疗学》 、 , 发表论著: 1. Ma P, Luo Y, Zhu X,Ma H, Hu J, Tang S;Phosphomannopentaose sulfate (PI-88) inhibits retinal leukostasis in diabetic rat。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402-406(IF: 2.85) 2. Li B, Zhang HQ, Shi Y, Min YB, Lin SF, Wu KL, Hu J, Tang S;Overexpression of nuclear transport factor 2 may protect against diabetic retinopathy。 Mol Vis1-869(IF: 2.329) 3. Wan T, Liu T, Zhang H, Tang S, Min W; AIP1 functions as Arf6-GAP to negatively regulate TLR4 signaling。J Biol Chem(6). Ma P, Luo Y,Zhu X, Li T, Hu J,Tang S;Retinal heparanase expression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Can J Ophthalmol) 46-51 5. Jianqiao Li,Xiaoyun Chen,Wei Xiao,Wei Ma,Tao Li,Juan Huang,Xialin Liu , Xiaoling Liang , Shibo Tang* , Yan Luo* ; Mitochondria-targeted antioxidant peptide SS31 attebuates high glucose-induced injury on human retinal endothelial cells 。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349-356 6. Ding X,Li J,Hu X,Yu S,Pan J,Tang S;Prospective study of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versus bevacizumab for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2011;7. Tao,Li,Andina Hu,Shiqing Li,Yan Luo,Juan Huang,Honghua Yu,Wei Ma,Jianying Pan,Qi Zhong,Jin Yang,Jianming Wu,Shibo Tang*;KH906,a recombinant human 17;797-803 指导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11 人 VEGF receptor fusion protein ,is a new effective topical treatment for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Molecular Vision2011;20 (主要学科骨干王智崇)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委员, 卫生部眼科内窥镜专业委员会专家, 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广东省人体组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委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情况、年度专科疑难病大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 数)(500 字左右) : 王智崇教授从事角膜、眼表疾病以及泪器病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近三十年, 在角膜病、干眼症等眼表疾病的诊治,特别是泪器病的手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开 展多项临床诊治新技术,于 1998 年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泪器病专科门诊,并使用其自 主发明 WZC-III 型泪道治疗仪及高频泪道浚通术为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等地的 近 10 万例泪道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解除了广大患者的病痛。其发明的泪道治疗 仪和五官科综合治疗仪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并被批准为“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 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项目(04-19-01)” ,现已推广至国内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近千家医疗机构。该研究成果在 AJO 及 BJO 上发表之后,吸引了美国、英国、 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罗马尼亚、希腊、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地区 的医生的兴趣,并通过邮件、电话咨询或者来我中山眼科中心实地考察学习该技术。 其中,来自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的 Eduardo Garcia 医生在经其所在医院的伦理委员 会审批后,已经开始在巴西进行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同时,其在巴西以及南美 举行的学术会议上做了关于该技术的精彩的学术报告和手术演示,反响良好,计划 与我中心合作开展更多的学术联系。王智崇教授长期从事角膜免疫原性、角膜移植 免疫、异种角膜应用的研究,并参与研讨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 药行业标准” 。其自主发明的“脱细胞异种角膜基质”已通过国家生物技术检测中心 检测,并已进入探索性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在近期通过 SFDA 批准,进入多中心临床 试验阶段。21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硕博研 究生毕业人数等) (1000 字左右) 承担项目:现主持“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 、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省课题等,计经费 1000 万元。 曾主持“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 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 计划)、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省市课题近 30 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细胞微环境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眼表重建中的 ES 应用,10.7-2012.6) ,30 万,主持人。 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社会发展) :脱细胞角膜基质生物材料的关键技术研 究及产业化,04(2.6) ,40 万,主持人。 3 . 国 家 高 技 术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863) : 组 织 工 程 化 板 层 生 物 角 膜 的 研 发 , (0.12) ,450 万,主持人。 4.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临床试验与产品注册, 53,4.6,30 万,主持人。 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五官科和锁骨疾病治疗仪研制, 2007BAI07A26, 2007 年-2009 年,77 万,主持人。 6.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项目(1.12)负责人:王智崇,150 万 7.高校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科研助手资助计划 (863 配套) (0.12) , 7.5 万,负责人:王智崇 8. 联合研究开发组织工程化板层生物角膜, 由广州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 到位资金 250 万元。 获奖成果 培养的博士生武征的博士论文获 2010 年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 2011 年全 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专利: 1.一种人工组织工程化生物角膜 发明专利号:,第一发明人。 2.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发明专利号:ZL .5,第一发明人。 3.一种支撑义管,发明专利,申请号:.2,第一发明人。 4.一种脱细胞角膜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 .6,第一发 明人。 5.一种脱细胞角膜基质及其制备方法,PCT/CN,国际公布号: WO,国际公布日:2008 年 11 月 6 日。22 6.一种泪道栓子,发明专利,专利号:.2,第一发明人。 7.一种制备脱细胞基质的方法,发明专利号:.2,第一发明人。 8.一种制备脱细胞基质的方法,PCT/CN,2009 年 10 月 1 日公布, 第一发明人。 9.组织工程产品的构建系统与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5,第一 发明人。 10.一种促进体细胞增殖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0.4,第一 发明人。 11. 一种促进体细胞增殖的方法, PCT/CN,第一发明人。 12.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decellularized matrix,美国专利申请号 ,第一发明人 13.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decellularized matrix,欧盟专利申请号 ,第一发明人 产品转化: 1. 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去细胞异种角膜基质(YZB/粤 ) 起草 》 人:王智崇 武征 杨越雄 李静 授权单位:广东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 2. 医疗器械生产注册检验-去细胞异种角膜基质(检品编号:QZFA) , 检测报告(编号 QZ) 授权单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3. 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五官科高频治疗仪(YZB/粤 ) ,起草人: 王智崇,杨越雄 李静 授权单位:广东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 4.医疗器械生产注册检验:五官科高频治疗仪,报告编号:ZC094011,授权单 位:广东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 5.医疗器械生产注册证: 五官科高频治疗仪 (粤食药监械 (准) 2011 第 2250191 字 号)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主要文章和论著: 1、Wang Z C. New technique for lacrimal system intubation,Am J Ophthalmol, ):252~258 2、Liu J B --- Wang Z C (通讯作者). Establishment of a corneal epithelial cell line spontaneously derived from human limbal cells. Exp eye research ):599-609. 3、Xiong C J---Wang Z C (通讯作者). A rabbit dry eye model induced by topical medication of a preservative benzalkonium chloride.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
、 Wang L H---Wang Z C ( 通 讯 作 者 ). New technique for lacrimal system incubation. Am J Ophthalmol, 2006 ; 142 (2) : 252-25823 5、Wu Z--- Wang Z C (通讯作者). The use of phospholipase A(2) to prepare acellular porcine corneal stroma as a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Biomaterials. ):、Liu Y--- Wang Z C (通讯作者). Enhancement of long-term proliferative capacity of rabbit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by embryonic stem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Tissue Engineering Part C: Methods. ):793-802 7、 Q C --- Wang Z C (通讯作者). Carrier-free epithelial cell sheets prepared Ke by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collagen gel. J Tissue Eng Regen Med. 2011, (2):138-45 8、Zhan W J --- Wang Z C (通讯作者). Modulation of rabbit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fate using embryonic stem cell extract. Mol Vis. 4-61. 9、Lu X Y --- Wang Z C (通讯作者). Enhanced survival in vitro of huma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using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Mol Vis. -22 10、Zhou Y --- Wang Z C (通讯作者).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ellular porcine cornea matrix using sodium ) :73-82 11、Ma P, Wang Z C (通讯作者). Toll-like receptors mediate induction of 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 in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Exp eye research, ):130-6. 12、Chen D --- Wang Z C (通讯作者). A simple and evolutional approach proven to be recanalise the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Br J Ophthalmol, 38-1443 13、Wan P X --- Wang Z C (通讯作者). Cell Delivery with Fixed Amniotic Membrane Reconstructs Corneal Epithelium in Rabbits with 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52(2):724-30. 14、Zhang W --- Wang Z C (通讯作者). Rapidly constructed scaffold-free cornea epithelial sheets for ocular surface reconstruction. Tissue Eng Part C Methods. ):569-77. 15、 Zhou J --- Wang Z C (通讯作者). Enhance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by coculture with embryonic stem cells via the integrin β1-FAK-PI3K/Akt pathway.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Xiao J H --- Wang Z C (通讯作者). Construction of the recellularized 2011, dodecylsulphate. Cornea,24 corneal stroma using porous acellular corneal scaffold. Biomaterials, 62-6971 17、Huang M H, --- Wang Z C (通讯作者) . Using acellular porcine limbal stroma for rabbit limbal stem cell micro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Biomaterials, doi: 10.1016/j.biomaterials.(IF=7.882) 18、Li N Y--- Wang Z C. (通讯作者). Tectonic lamellar keratoplasty with acellular corneal stroma in high-risk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Mol Vis, 9-1917 19、Liu BQ, --- Wang Z C. (通讯作者). Sutureless fixation of amniotic membrane patch as a therapeutic contrct lens by using 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ring and fibrin sealant in a rabbit modal. Cornea ):74~79. 20、梁轩伟,王智崇(通讯作者),陈家祺,等:一种新型全结膜囊羊膜遮盖术. 中国 实用眼科杂志,):888-892. 21、梁轩伟,王智崇(通讯作者). 眼表生物膜的固定装置在穹隆重建手术中的初 步应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780 22、 万鹏霞, 王智崇 (通讯作者) .羊膜接触镜输送人表皮干细胞重建兔角膜上皮. 中 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14-19 23、李乃洋,王智崇(通讯作者) 。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的对比研究 中华 实验眼科杂志,已接收 人才培养:培养博士后 3 人,已出站 2 人, 年毕业博士生 12 人、硕士生 4 人,目前在站博士后 1 人,在读博士生(含直博、转博)10 人。25 (五)年龄结构 总 人 计 数 年龄结构(%) 30 岁以下 10 88 7 30-50 岁 154 152 55 33 (六)职称结构 总 人 计 数 职称结构(%) 正高级 46 1 1 1 (七)学历学位结构 总 人 计 数 学历学位分类 博士 研究生 99 硕士 研究生 43 本科 学士 39 105 2 3 22 27 140 47 9 大专以下 学历 副高级 46 11 8 3 中 级 初 级 50-60 岁 17 5 9 6 60 岁以上人员类别医 护 技 药师 士 师 师181 245 71 39人员类别医 护 技 药师 士 师 师181 245 71 3929 55 16 1560 178 46 20人员类别医 护 技 药师 士 师 师181 245 71 3926 (八)护理专科业务培训情况 培训名称 主要内容 1.低视力患者的人文关怀、 2.低视力患者家居安全管 理 3.玻璃体视网膜专科护士 的培养 4.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礼 仪、眼科护理工作礼仪 5.眼科患者的沟通礼仪 6.眼科病房的分层级管理 1.眼科技术操作规范 2.眼科消毒隔离新技术 3.眼科护士护理伦理与职 业素养 4.眼科护患沟通技巧 5.输液岗在眼肿瘤患者的 应用等 1.高品质沟通在化解眼科 护患矛盾中的作用 2.优质护理在眼科病房的 实施 3.眼科技术操作的难点与 技巧 4.角膜新技术护理 5.泪器病的治疗与护理新 技术 6.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患者的护理 7.眼科显微精细器械的现 代化管理 8.低视力患儿的护理等 现代医院管理 广东省护理干部培养 举办时 间 参加人员数量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项目 &&眼科护理进展学习 班&&2009 年 12 月 12 日-12 月 13 日184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项目 《眼科护理新进展学 习班》2010 年 12 月 18 日205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项目 《眼科护理新技术学 习班》2011 年 11 月 11 日―11 月 13 日268国立眼科中心学习医 院管理 2011 年度广东省护理 管理干部培训班 广东省消毒供应室知 识与技能培训班消毒供应室知识与技能培2011 年 4 月 2011 年 3 月 22 日 -24 日 2011 年 4 月 7 日-9 日1 4127 广东省护理文书书写与 管理规范暨广东省护理 护理文书规范 2009 年 2 月 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 与书写 培训班 卫生部“临床路径培训 临床路径 2009 年 4 月 班” 广东省手术室护理变革 手术室护理变 2009 年 7 月 与实践学习班 革与实践 第十四届全国眼科学术 眼科新进展 2009 年 8 月 大会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提高 消毒供应中心 2009 年 11 月 10 日 班 的管理 -13 日 医院感染控 全国医院感染控制、 医院 制、医院消毒 消毒供应中心等六个规 2009 年 12 月 12 日 供应中心等六 范贯彻与实施、 学术研讨 -14 日 个规范贯彻与 会 实施 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 2010 年 3 月 23 日 临床护理 研讨班 -25 日 护理质量建设与持续改 护理质量管理 2010 年 6 月 进研习班 手术室安全管 2010 年 6 月 24 日 手术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理 -26 日 广东省医院消毒供应中 医院消毒供应 2010 年 7 月 7 日 心质量管理培训班 中心质量管理 -10 日 卫生部郭燕处长讲座: 夯 创建优质护理 2010 年 7 月 30 日 实基础,发展专科 过程 第十四届全国眼科学术 眼科新进展 2010 年 9 月 大会 广东省医院等级评审护 广东省医院等 2010 年 9 月 26 日 理标准及实施细则培训 级评审护理标 -27 日 班 准及实施细则 五官科护理新进展学习 五官科护理新 班 进展 美 国 护 理 专 家 karenMartin 女士来穗讲 学 护理交流 2010 年 9 月 26 日 -28 日 2010 年 10 月 27 日152 4 13 527 1 1 20 16 4315广东省三级医院 “优质护 “优质护理服 2010 年 12 月 19 日 理服务示范工程” 培训班 务示范工程” -21 日328 第七次全国医院洁净手 医院洁净手术 术部规范建设与管理新 部规范建设与 进展高级研讨班 管理新进展 2011 年两岸四地 《岭南护 护理交流 理讲坛》 华西医院参观学习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 国眼科学术大会 绩效管理 眼科新进展2011 年 4 月 15 日 -18 日 2011 年 5 月 9 日 -11 日 2011 年 8 月 2011 年 9 月 7 日 -11 日2 3 8 1529 整体护理业务能力情况 1、按照卫生部的要求,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目前医院优质 护理示范病房覆盖率达到 100%。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全院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制大 包干,根据护士年资、学历、能力,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护士人人参与基础 护理,人人分管病床。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确保基础护理和各项治 疗、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2、公开护理服务项目,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住院患者基础 、 护理服务项目》 ,结合眼科病房特点,制定眼科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并公示。 制定眼科基础护理执行单,并挂在每个住院患者的床尾,护士执行后签名,让患者 及家属监督,确保护理措施的落实。 3、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明星活动, 在每个病区的走廊设优质护理明星评选专栏、 投票箱并公示评选结果,明显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争先创优,患者满意度从 原来的 91%提高到 98%。 4、实施了整体护理,制定了各种疾病的护理指引、护理工作流程、服务标准, 从病人入院到出院有详细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护理指引,使病房医疗、护理工作 安排科学、有序,保证了医疗安全,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住院费用。实 施了整体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复杂手术患者的观察,能及时地发现并发症 并及时得到处理,保证了手术效果,大大提高了眼科专科护理水平。 5、整体护理的实施,全院医务人员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更密 切了医护、护患关系,使医疗、护理工作更为有序,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水平。 病房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将整体护理的理念落实到每项护理工作的 细节上,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为了真正落实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根据以往有些患者记不住责任护士的 名字,设计并印刷了全院病房护士的名片,护士将名片发给分管的患者,真正落实 责任到人,也方便患者与护士联络,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使护理措施、健康 教育更落实到位。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真正落实到专人负责, 从入院评估到术前安排 检查、术前准备、手术前后护理、出院的延续性护理都严格按照《临床眼科护理指 引》及眼科临床路径进行,既保证了护理质量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 负担。根据眼科患者的特点,眼手术后眼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等不适,患者不敢清 洗脸部,我们把眼周清洁列为基础护理的项目并挂在床尾,护士每天执行后签名, 及时为患者清洁眼周分泌物、眼膏,使患者舒适。为了解决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面 向下体位带来的痛苦, 研究并制作了各种俯卧位垫并在临床使用, 有效地减轻了病30 人的痛苦。并把这项特殊体位护理列入基础护理内容,每天护士指导、督促患者坚 持,明显降低了手术后的并发症。 为了节省护理人力,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护理部购买了多功能 洗头车,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做健康宣教。护士掌握各种疾病的健康 教育内容、 方法, 能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 为患者提供针对性、 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例如:视网膜脱离行眼内注气的患者,在出院指导中会指导患者交通工具的选择: 避免乘坐飞机,以免引起眼压升高。还编写了眼科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小册子,摆 放在病区走廊,方便患者取阅,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及自我保健能力。 重视低视力患者的护理,确保医疗安全,为患者提高安全的住院环境。从病房 的装修到家具的选择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家具的边角、 柱子都为钝角或者 圆形,避免患者碰伤。同时提高病房的颜色对比度,床头柜选择颜色鲜艳的蓝色, 走廊的柱子采用圆形、橙红色,防止患者眼部碰伤、跌倒。针对眼科患者手术后怕 光、流泪的特点,选用了美观、遮光、不透光、不反光的窗帘,使患者感受到住院 环境的美观、安全、舒适。 人获取外界信息约 90%是靠视觉获得, 当眼部患病, 视力受损影响患者的生活、 学习、工作时,特别是急性视力下降,如眼科急症、眼外伤、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 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家庭、社会承担重要角色的患者。有些患者 出现轻生的念头, 眼科患者的整体护理尤为重要。 护理部重视全院护士的心理护理、 沟通、人文关怀能力等培训,大大提高护士开展心理护理的能力与技巧,能细微的 观察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的心理护 理能力得到教授、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6、门诊实行整体护理,优化门诊的诊病流程,加强咨询、导诊、分诊服务, 缩短患者的诊病时间。 门诊护士实行弹性排班, 保证在繁忙时段有足够的护理人力, 确保护理质量。寒暑假高峰期、高考期开通绿色通道,方便患者就诊。同时设立了 门诊便民服务中心,及时为就诊患者提高各种服务,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门诊治疗室制定了各种治疗的整体护理指引, 从患者进治疗室到治疗后回家实 行了全过程的管理及延续性的护理。例如:角膜异物剔除术、泪道探通术、麦粒肿 切开排脓术等患者, 执行治疗的护士不但要做好患者的治疗护理, 还要提供连续性 的居家护理。 7、白内障专科采用病房-门诊垂直性管理,白内障患者多为老年患者的特点, 给病房、门诊增加了人力。在白内障门诊诊病的高峰时段,增加测视力的人力,减 少患者候诊时间。白内障病房开展整体护理,重视了老年病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的 特点, 制定了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指引, 患者从门诊到出院按照护理指引做了祥细的 安排,在住院日 1 天的情况下,工作安排有序,护理工作零投诉、零差错,无出现 患者跌倒等意外。31 8、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加强对手术患者的人文关怀,做好手术患者的接待 工作,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尽量缩短 患者在手术室的等候时间(眼科手术大部分为局部麻醉病人) 。手术室根据护士的 能力、资历、学历实行了分层级管理,护理组长根据手术配合的难易程度和护士的 业务能力进行合理安排。根据手术量实行弹性排班,保证在中午、手术高峰时段有 足够的护理人力,使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室制定了各项工作流程与工作标准,如人 工晶体、 手术部位、 手术物品准备等双人核对流程, 确保了手术安全。 实行手术室、 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保证了手术物品的及时供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手术室 -供应室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 9、为了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对全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晓率的调查, 根据知晓率不达标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整改, 大大提高了健康教 育的知晓率。 10、为了使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每个月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并 在全院护长会上公布调查结果, 护理部强调: 整体护理的质量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只有质量的持续改进才能保证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 我们不满足于护理质量 的达标,更要追求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感动、惊奇!32 (九)护士长情况 姓 名 吴素虹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毕业时间 导师 从事本专业年 限 30 年 1959 年 10 月 毕业学校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专 长英国温布罗大学、湘南学院管理硕士、护理本科职称主任护师护理、管理眼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 英语 熟练程度 熟练程度 听、读、讲 电子 邮件外语语种 第二外语 语种 联系电话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2004 年始担任《现代临床护理》 《岭南护理管理》《岭南护理》杂志编委; 、 2007 年至今担任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2008 年始担任《南方护理学报》杂志常务编委; 2009 年至今担任广东省护理学会五官科委员会眼科组组长; 2009 年至今担任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 2011 年任中山大学眼科护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1 年担任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护理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护理工作情况(掌握先进护理技术、解决疑难重症护理的能力、年度护理查房次数、 管理能力、符合科室工作要求情况等)(500 字左右) : 吴素虹(护理部主任)热爱护理工作,刻苦钻研护理业务,潜心致力于玻璃 体视网膜疾病护理的系列研究,研制的俯卧位垫获得国家专利。不断探索眼科疑 难重症病人的护理,如难治性青光眼、眶肿瘤、重症眼外伤、眼表重建、复杂性 视网膜脱离、眼科急症病人的护理,有独特的见解与护理方法,解决了临床上一 个又一个的护理难题。在眼科专科治疗操作技术方面,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技 术难度大的操作,都会亲临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的眼科护 理人才。经广东省科学情报研究所查新结论,多项眼科护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定期深入各护理单元指导护理工作, 每年主持、 指导全院性护理查房 15 次以上。33 建立了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制定了门诊诊病流程,成立了门诊便民服务中 心,缩短了病人的诊病时间;加强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制定了手术室各项工作 流程与工作标准,如人工晶体、手术部位、手术物品准备双人核对流程、实行手 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日手术量(238 台)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工作安排 科学、有序,管理效果显著。积极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活动,全院优质护理覆 盖率 100%,加强了病房的质量管理,经常性的督导、指导,全院护理管理工作达 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连续 3 年护理工作零差错、零投诉。患者满意度从 91%提高到 98%。 2011 年眼科中心被评为广东省优质护理重点联系医院,眼底外 二区荣获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称号。2011 年吴素虹主任被评为中山 大学“巾帼标兵” (中山大学有 10 位获此殊荣) 。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 究生毕业等) (500 字左右) 吴素虹主任在临床眼科护理上不断进取, 潜心致力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护理的 系列研究,为了解决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带来的痛苦,研究并制作了 各种俯卧位垫,有效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明显降低了手术后的并发症, 2008 年“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护理的系列研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排名第一;获中山大学医疗成果奖三等奖二项;以设计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二 项(额颌伏台、医用床笠) ;同时将多年的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整理成书,主编护 理专著 2 部: 《临床眼科护理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临床眼科护理指引》 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两本书的出版,已成为全国眼科护理的工具书,也作为 全国眼科护理的工作指南,带动全国眼科护理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促进眼科专 科护理的发展;以第一作者在中华护理杂志发表论文 6 篇,在国家级和省级核心 期刊共发表论文 40 多篇。 “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强术患者的护理研究”被美国出版 只读光盘(CD-ROM)数据库 Medline《医学文摘》摘录收藏。 主持第十五届、十六届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护理专 场学术研讨;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眼科护理新技术学习班》 、省级继续 教育《广东省五官科护理新技术学习班》 ,并亲自授课,获得来自全国各地学员的 好评。为中山眼科中心研究生、新医生岗前培训授课,指导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实 习生的临床实践。34 (十)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说明(人才培养规划、培养方向及落实情况)(1000 : 字左右) 为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充满活力,能够满足学校建设与 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适应中山眼科中心的远景规划,我们把人才工作纳入中心 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 从而为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人力方面的保证。 我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做 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我中心从 2006 年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目的是从专 科上使年轻医师更加系统化接受专科培训,达到全面掌握眼科基本诊疗技术。按 照学历的高低分三年和四年的培训期。每年进行考核,考核分理论和专业技能两 部分。每年的考核成绩在培训结束后汇总为最后考核总成绩。根据考核结果,我 们从中选拔优秀的人才留下作为后备力量。 二、有完善的人才引进渠道。根据学校整体部署,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人 才计划,比如中组部的“千人计划”“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 、学校的“百 人计划” 等引进符合中心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中心 2010 年上报百人计划 2 名, 2011 年上报“千人计划”长期项目 1 名、短期项目 2 名、百人计划 1 名,经过 学校的审核, 均获得通过, 现已通过千人计划引进曾任美国约翰霍金斯大学医学 院眼科外籍教授。 有些人才尽管没有通过以上途径,也以聘任教授的名义在相关 的科室承担重要的工作。 三、 全国招聘眼科青年人才。我们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培养造就优 秀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队伍,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 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我们通过面向全国重点医学院校招聘,通过层层选拔, 招聘了 5 名青年人才作为正式工留中心工作。 四、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中心制定科研优秀人才的培养、管理、评 优办法及奖励制度, 同时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极大的调动了科研人员 对科研工作的热情。 五、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各项政 策, 共同抓好落实; 对贡献突出者, 推荐作为中国长江学者,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优秀中青年教师基金等国家级青年学者奖励计划的候选人。 六、为更新知识,更好和国际接轨,我们鼓励青年学者以访问学者、合作研 究、攻读学位等方式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进修学习,他们也非常珍惜 学习机会,在国外认真学习做研究,学完回来都感觉收获颇丰,而且不少人都在35 国外核心医学杂志上发表了 SCI 论文。中心还支持青年学者参加各种国际会议, 如每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眼科年会,中心都有许多年青学者前往参加,并在会上 发言和做论文展示;中心还积极举办各种国际性的眼科会议,如:国际眼科研究 大会、第四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国际论坛等,通过这些 国际性会议提升了青年学者的国际视野。36 人员姓名 练 苹培训内容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培训时间 03.7-09.6 07.12-10.6 07.12-10.6 06.7-11.6 07.9-09.6 07.9-11.6 07.9-09.6 08.7-10.6 08.7-10.6 10.6 至今 08.7-10.6 08.7-10.6 10.6 至今 08.7-10.6 10.6 至今 08.7-10.6 10.6 至今 08.7-10.6 08.7-10.6 08.7-10.6 10.6 至今 09.7-10.6 09.7-10.6 09.7-10.6 09.7-11.6 09.7-10.6 09.7-10.6 10.6 至今主要方向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魏雁涛 李春梅 李石毅 高 迟 艺 玮徐建刚 毛 真李星仪 张 曲 婷 博袁敏而李凡林羡钗 周 胜房绍华 梁轩伟 林浩添 娄秉盛 万鹏霞 肖 辉叶慧菁37 钟刘学颖 左成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09.7 至今 09.7-10.6 10.6 至今 10.7-11.6 11.6 至今 10.7 至今 10.7 至今 10.7-11.6 11.6 至今 10.7 至今 10.7-11.6 10.7-11.6 11.6 至今 10.7-11.6 11.6 至今 10.7-11.6 11.6 至今 11.6 至今 11.6 至今 11.6 至今 11.6 至今 11.6 至今 11.6 至今 11.6 至今 11.6 至今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 眼科学刘炳乾 徐晓宇 肖 李 张 张 马 伟 猛 研 波 伟杨 李静 媚杨扬帆 林妙丽 邱 林 何 段 璇 英 宏 芳胡安娣娜 倪 瑶李晓柠38 2009 年-2011 年国外及香港进修人次数表格 姓名 黎仕强 林明楷 林明楷 卢蓉 钟毅敏 郑颖丰 张平 王攀峰 杨斌 吴君舒 罗莉霞 钟毅敏 肖惠明 李永浩 钟兴武 王攀峰 申煌煊 申煌煊 钟秀风 钟秀风 郑颖丰 进修国家地区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新加坡 美国 美国 加拿大 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 美国 美国 美国 加拿大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新加坡 进修起止时间 -9.7.1- - - - - - - 1.7 - - - - 1.2 -5.31 - -0.1.-8.12.1- 1.3 - 进修内容 眼遗传 青光眼 青光眼 眼整形 青光眼 预防眼科 眼病理 小儿眼科角膜病及屈光手术眼科临床 眼科临床 青光眼 眼科护理 眼底病 屈光手术进展 小儿眼科 眼遗传 眼遗传 眼病理 眼病理 预防眼科39 四、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总体水平 临床技术名称 小梁切除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小梁切开术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近 3 年开展例数 2009 年
139 164 12 20 29 7 127 772
4 86 383 6 328 86 14 87 221 354 1 14 2010 年
146 167 10 15 41 2 116 882
3 63 244 5 443 91 26 137 317 480 0 8 2011 年
158 149 15 25 27 4 114 915
7 82 227 5 674 135 16 249 393 547 2 8技术先进性 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 √ √ √ √ √ √ √ √ √ √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青光眼滤过泡修补术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形成 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恶青)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段 玻璃体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 √ √ √ √ √ √ √ √ √ √ √ √ √ √ √40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角膜内皮移植术 人工角膜移植术 板层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缘移植术 羊膜移植术 睑球粘连分离 口腔黏膜移植术 眼睑原位重建术高频泪道重建加义管植入术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灌洗术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药术 H 型巩膜表面标记眼内异物定 位技术 玻璃体切除联合闭合式眼内异 物取出术 应用眼内稀土磁棒眼内异物取 出术 Artisan 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 在外伤性无囊膜支撑无晶体眼 组织粘合剂翼状胬肉切除联合 羊膜移植术 组织粘合剂联合羊膜移植术83 66 49 16 121 206 216 72 210 107 97 49 86 38 13 97 98 90 67 3287 73 9√√ √ √ √192 251 217 73 209 107 98 57 98 43 10 95 61 323 340 266 63 179 141 104 55 116 91 32 125 104
√ √ √ √ √ √√ √额肌瓣悬吊术 提上睑肌缩短术改良眼内容剜除联合义眼座植 入术 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术√√ √Ⅱ期义眼座植入术眼睑分裂痣切除联合睑成形术结膜囊成形术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矫正术√ √ √ √ √ √眼睑缺损修复术 眼睑内翻矫正术 泪道激光成形术准 分 子 激 光 原位 角 膜 磨 镶 术 (LASIK)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 术(LASEK) 斜视矫正术(包括水平直肌手 术,垂直直肌手术,旋转斜手 术,分离性斜视手术,上下斜肌 手术,眼肌转位,倾斜,联结 术,眼眶骨膜固定术等) 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手 术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2112211507√40 44
193 26 114646 47
237 37 98750 56
351 48 993√ √ √ √ √ √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多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囊袋张力环植入术 虹膜拉钩技术巩膜扣带术41 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术32 230 00 60 8054 396 400 60 5099 492 350 200 80√√ √ √ √ √ √ √ √ √ √ √PDT 治疗技术 眼底荧光造影技术 脉络膜造影技术 OCT 检查技术 角膜内皮检查 视网膜电流图检查 ERG 超声波检查技术 视野检查技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视诱发电位 VEP42 相关指标数据 指标名称 年出院人数 年门诊人次 平均住院日 年均手术量 2009 年
4.04 34227 平均值
4.32 31539近 3 年疑难危重病例比例情况 疾病名称 青光眼 角膜病 白内障 眼底外科 眼肌科 眼整形 眼眶病与眼肿瘤 眼外伤 眼底内科 小儿眼科 2009 年 43.6 58.7 10.2 74.6 1.3 48.4 82.6 22.3 66.0 7.3 2010 年 42.5 72.9 9.5 77.2 1.6 46.7 81.5 22.5 87.7 6.8 2011 年 36.4 72.3 8.4 83.3 1.8 47.3 75.1 18.1 50.9 5.4 平均值 40.8 68.0 9.4 78.4 1.6 47.5 79.7 21.0 68.2 6.5合计25.143 (二)亚专科建设及亚专科技术应用 近 3 年医疗工作情况 亚专科/业名称 患者例数 青光眼 角膜病 白内障 眼底外科 眼肌科 眼整形 眼眶病与眼肿瘤 眼外伤 眼底内科 小儿眼科 准分子激光(手术) 屈光(门诊) 中医眼科(门诊) 922 48 49
急危重症 比例 18.9 28.2 2.0 0.2 0.4 18.6 42.6 18.5 35.8 6.1 疑难症 比例 22.9 39.4 7.3 78.0 1.2 28.8 36.9 2.2 30.2 0.4 治愈 好转率 97.14 99.65 99.40 99.02 99.75 99.56 81.66 84.8 82.23 68.1 100 平均 住院日 7.8 9.2 1.7 6.0 5.4 11.9 8 11.5 6.2 6.544 各亚专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说明(包括技术应用和疑难病种诊治等) (1000 字左右) 青光眼科:在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 任、国家 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青光眼 学组组长葛坚教授的带领下,本专科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分期靶点干预的个性化治疗、 复杂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等方 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处理、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各种复 杂性继发性青光眼的处理确立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并成为广东省医学重点专 科。是全国青光眼复杂疑难病例诊疗基地,每年接受来自广东省、全国各地、港 澳台及国外的青光眼门诊病人约 31000 人次, 住院患者约 2000 人次, 手术约 2500 台。 白内障科: 本专科具备国内一流的人才和技术, 拥有雄厚的技术优势和全球 最好的仪器设备, 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白内障治疗中心之一。 对各种类型白内障的 诊治水平, 尤其是晶体脱位的处理、 合并有并发症的白内障手术等疑难病例白内 障的诊治, 超声乳化新技术的应用和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提高已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本专科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全面的白内障手术治疗体系。 年,白 内障专科年门诊量已超过 45,000 人次,年白内障手术治疗量达 1 万多例。本专 科学术带头人刘奕志教授作为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多次为国家领导人, 将军, 科学院士等完成白内障治疗, 出色完成保健任务。 同时, 本专科坚持开展下乡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怎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