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男的目前干工地收料员好干吗的,干了6年了还是一事无成,想转行,各位指导下

34岁一事无成,该何去何从?能转行干销售吗?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1被浏览38分享邀请回答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写第一个回答“这些年,我只是养大了一个孩子,其余一事无成”
这几年,我不止听过一个妈妈说过这样的话:想想这些年,除了养大了一个孩子,我好像什么都没干。
说这句话时,这些妈妈的脸上多少都会流露出一丝失落,一丝不甘。
听这句话时,我总是心有戚戚,因为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感慨。
我记得,自己怀孕后,身体不如平时那么舒服,顺理成章就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工作上差不多就行了,现在的重心是养育孩子——我这么告诉自己。
及至孩子出生后头两三年,我也不如以前那么有干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做得还不错,但我心里清楚,在工作和个人成长上,自己用了几分劲。
那几年,我试图说服自己:这样岁月静好的日子也不错。
一个女人,有了孩子,照顾孩子、家庭已经焦头烂额、身心疲惫,事业上又没有太大的野心,混个中流偏上就可以了。孩子大一点,好带一些了,就学学古琴,玩玩摄影,陶冶一下性情——这样过日子也挺好。
奋斗来折腾去,不就是为了岁月静好吗?
现在就可以做到啊。
然而那几年,我的焦虑和迷茫一直如影随形。
我骗不了自己。
我想把日子过得有趣,然而这种小情小趣让我觉得越来越无趣,整个人也慢慢变得像白开水一样寡淡乏味。
我意识到自己在缩小舒适圈,缩到家庭那么小,自成一个小天地。
外面的世界已是风起云涌,这样的岁月静好是那么单薄,经不起风吹雨打。
回顾那几年,除了养大一个孩子,好像没有做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每每年终回首,总觉乏善可陈。
朋友相聚,好久不见,问起近况,三个字就足以概括一大段时光:还那样。
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我隐约感到:此平平淡淡非彼平平淡淡。
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当焦虑变得无以复加的时候。
当发觉年纪渐长,再不有所改变,这辈子就不过如此的时候。
曾经和行业里的一位前辈聊天。
他的人生前46年一直过得无知无觉、随波逐流,直到46岁那年,他被现实逼得走投无路,方才惊醒,意识到如果再这么过下去,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就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
他开始转变,改变工作态度,改变孤傲的性格,创造机会,抓住机会。
如今,他已经退休好几年,却过得比上班时还精彩,是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几家公司的顾问。
他对我说,很多人都喜欢待在舒适圈里,不愿意成长,因为那很辛苦,还会痛,但生活会一步步紧逼。
为了逃避生活的逼迫,很多人会把舒适圈缩小,确保自己还能待在里面。
就这样,生活一步步紧逼,舒适圈一点点缩小,人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单薄,最终薄成了一张纸,不堪一击。
几年前的这一席话,我记忆至今,每当自己想偷懒,就会提醒自己,是不是在缩小自己的舒适圈,要不要让生命力单薄成一张纸?
说几件我身边的小事吧。
每周末,我会去一所高校上心理学的在职课程。课堂上,总会看到有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来上课。妈妈在一边听课,孩子就在旁边静静地写作业,玩玩具。
这样的画面沉静无声,却让我很是触动——有这么多不放弃自己的妈妈。
这个课程我上了两年多。这两年多,每个周末,我一天用来陪孩子,另一天用来上课。
有时候孩子没人看,我也带着橙子一起去上课。带上小画书、零食、作业,我听课,橙子就在旁边吃吃喝喝,读读玩玩,或者趴在桌子上睡一觉。
有时老师讲得有趣,橙子也听得入了迷,还有模有样地学我做笔记。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橙子就这么陪我坐一天。
我不觉得这么做委屈了孩子,我相信,这样的耳濡目染,身体力行,也是一种教育。
橙子做的笔记,很有针对性:“玩了手脏可以直接吃饭!不洗澡好!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小孩玩土非常好!”
绿字是橙子爸爸做的“批示”。
在课堂上认识了一位大姐。
她家在山东,四十多岁转行做心理咨询,几年来,每周五下了班直奔火车站,深夜到北京,周六周日上两天课,周日下了课又急忙赶火车回去。
大姐说,她用了五年时间转型成功,这五年里,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因为根本没时间去逛街。
我们班上年龄最大的同学,是一位77岁的大爷,也是我们班出勤率最高的同学之一。他不仅在这里学习心理学的课程,还同时学着另外两门课。
讲课的老师里,有一位79岁的老太太,是全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包里经常装着好几张机票和高铁票,全国各地飞。一天课讲下来,精神依旧充沛。
有一次上课,这位79岁的老师特地鼓励77岁的学生:老了不可怕,你看我就知道了,关键是活得有意义……
我们这一帮20、30、40多岁的人在旁边都看呆了。谁说生了孩子,三四十岁人生就已经尘埃落定?眼前就是活生生的榜样!
我们是母亲,但我们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自己要走的路。我们爱孩子,这毋庸置疑,但孩子不是我们的全部。
这些年,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每一个人,内心都有向上向好的渴望。就像一颗种子千方百计要发芽,一棵小树拼命要长高一样,这是大自然给每个人设定的生命密码。
所以,当一个女人放弃了成长,不管她是出于什么借口,她的内心一定会有焦灼。
为了缓解焦灼,很多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做鸵鸟。
鸵鸟一:假装视而不见,安慰自己说,这就是岁月静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就像我曾经做过的那样。
鸵鸟二:把焦灼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我做不到的,你要做到。
然而,放弃了自己,把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在孩子身上,很容易有牺牲者心态。
“为了你,我付出了那么多,你还不听话。”这些话,即使不说出口,孩子也会感觉到。他会为此自责,觉得自己对不起妈妈的付出。
更何况,谁愿意总是背负着另一个人的希望呢?太累了!
鸵鸟三:用身体的忙碌掩盖头脑的懒惰。
忘了是谁说过,很多人,宁愿做任何事,也不愿意动脑子去思考。
他们会忙给别人看,忙给自己看——你看,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我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哪有时间顾事业,更别提自我成长了。
也许真的确实很忙,谁都有过焦头烂额、一地鸡毛的时候。
这样的时候,也许更该好好想一想: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状况?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怎样才能改变现状?
不抬头看路,只一味赶路,就如闭环里赛跑的老鼠,累到倒下,也无济于事。
你可以找到无数借口来说服自己,但无法逃避内心的焦灼。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行动,让自己成长。
稻盛和夫先生说:放眼自然界,不管什么动物、什么植物,哪个不是拼尽了全力去生存?这是自然界的铁则,只有我们人类才会心怀邪念,贪图享乐,觉得“努力”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
我曾经问一个正在创业的人:“你这样辛辛苦苦,大风大浪,是不是太累了?”
他回答得不假思索:“是很累,但累得开心。”
我有所悟。
真正的成长应该就是这样吧——累,并快乐着。
当你感到自己在成长时,那种内在的喜悦,那种成就感,不断变厚重的生命力,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
当一个母亲由内而外散发着这样的光芒时,她的孩子是会受益的。
母亲的成长,是对孩子更长远的负责。
我也曾想过,是否会为了孩子放弃工作,或者为了工作忽略孩子。答案很明确,这两种我都不会选择。
我会选择两者兼顾,尽量平衡,做不到90分,那就做80分,做到自己能力以内的最好,做到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当然,这肯定会很累,但是值得。
否则,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渐渐老去,茫然四顾,也许会发出更深的感叹:
这一辈子,我除了养大一个孩子,一事无成!
来源: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合肥亲子大本营】致力于亲子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微信号:hfmamaxyt。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这些年,我只是养大了一个孩子,其余一事无成。”
作者:凌想
来源: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我们是母亲,但我们首先是一个人。
这几年,我不止听过一个妈妈说过这样的话:想想这些年,除了养大了一个孩子,我好像什么都没干。
说这句话时,这些妈妈的脸上多少都会流露出一丝失落,一丝不甘。
听这句话时,我总是心有戚戚,因为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感慨。
我记得,自己怀孕后,身体不如平时那么舒服,顺理成章就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工作上差不多就行了,现在的重心是养育孩子——我这么告诉自己。
及至孩子出生后头两三年,我也不如以前那么有干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做得还不错,但我心里清楚,在工作和个人成长上,自己用了几分劲。
那几年,我试图说服自己:这样岁月静好的日子也不错。
一个女人,有了孩子,照顾孩子、家庭已经焦头烂额、身心疲惫,事业上又没有太大的野心,混个中流偏上就可以了。
孩子大一点,好带一些了,就学学古琴,玩玩摄影,陶冶一下性情——这样过日子也挺好。
奋斗来折腾去,不就是为了岁月静好吗?
现在就可以做到啊。
然而那几年,我的焦虑和迷茫一直如影随形。
我骗不了自己。
我想把日子过得有趣,然而这种小情小趣让我觉得越来越无趣,整个人也慢慢变得像白开水一样寡淡乏味。
我意识到自己在缩小舒适圈,缩到家庭那么小,自成一个小天地。
外面的世界已是风起云涌,这样的岁月静好是那么单薄,经不起风吹雨打。
回顾那几年,除了养大一个孩子,好像没有做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每每年终回首,总觉乏善可陈。
朋友相聚,好久不见,问起近况,三个字就足以概括一大段时光:还那样。
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我隐约感到:此平平淡淡非彼平平淡淡。
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当焦虑变得无以复加的时候。
当发觉年纪渐长,再不有所改变,这辈子就不过如此的时候。
曾经和行业里的一位前辈聊天。
他的人生前46年一直过得无知无觉、随波逐流,直到46岁那年,他被现实逼得走投无路,方才惊醒,意识到如果再这么过下去,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就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
他开始转变,改变工作态度,改变孤傲的性格,创造机会,抓住机会。
如今,他已经退休好几年,却过得比上班时还精彩,是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几家公司的顾问。
他对我说,很多人都喜欢待在舒适圈里,不愿意成长,因为那很辛苦,还会痛,但生活会一步步紧逼。
为了逃避生活的逼迫,很多人会把舒适圈缩小,确保自己还能待在里面。
就这样,生活一步步紧逼,舒适圈一点点缩小,人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单薄,最终薄成了一张纸,不堪一击。
几年前的这一席话,我记忆至今,每当自己想偷懒,就会提醒自己,是不是在缩小自己的舒适圈,要不要让生命力单薄成一张纸?
说几件我身边的小事吧。
每周末,我会去一所高校上心理学的在职课程。课堂上,总会看到有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来上课。
妈妈在一边听课,孩子就在旁边静静地写作业,玩玩具。
这样的画面沉静无声,却让我很是触动——有这么多不放弃自己的妈妈。
这个课程我上了两年多。这两年多,每个周末,我一天用来陪孩子,另一天用来上课。
有时候孩子没人看,我也带着橙子一起去上课。
带上小画书、零食、作业,我听课,橙子就在旁边吃吃喝喝,读读玩玩,或者趴在桌子上睡一觉。
有时老师讲得有趣,橙子也听得入了迷,还有模有样地学我做笔记。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橙子就这么陪我坐一天。
我不觉得这么做委屈了孩子,我相信,这样的耳濡目染,身体力行,也是一种教育。
橙子做的笔记,很有针对性:“玩了手脏可以直接吃饭!不洗澡好!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小孩玩土非常好!”
绿字是橙子爸爸做的“批示”。
在课堂上认识了一位大姐。
她家在山东,四十多岁转行做心理咨询,几年来,每周五下了班直奔火车站,深夜到北京,周六周日上两天课,周日下了课又急忙赶火车回去。
大姐说,她用了五年时间转型成功,这五年里,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因为根本没时间去逛街。
我们班上年龄最大的同学,是一位77岁的大爷,也是我们班出勤率最高的同学之一。他不仅在这里学习心理学的课程,还同时学着另外两门课。
讲课的老师里,有一位79岁的老太太,是全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包里经常装着好几张机票和高铁票,全国各地飞。一天课讲下来,精神依旧充沛。
有一次上课,这位79岁的老师特地鼓励77岁的学生:老了不可怕,你看我就知道了,关键是活得有意义……
我们这一帮20、30、40多岁的人在旁边都看呆了。
谁说生了孩子,三四十岁人生就已经尘埃落定?眼前就是活生生的榜样!
我们是母亲,但我们首先是一个人。
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自己要走的路。我们爱孩子,这毋庸置疑,但孩子不是我们的全部。
这些年,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每一个人,内心都有向上向好的渴望。就像一颗种子千方百计要发芽,一棵小树拼命要长高一样,这是大自然给每个人设定的生命密码。
所以,当一个女人放弃了成长,不管她是出于什么借口,她的内心一定会有焦灼。
为了缓解焦灼,很多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做鸵鸟。
鸵鸟一:假装视而不见,安慰自己说,这就是岁月静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就像我曾经做过的那样。
鸵鸟二:把焦灼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我做不到的,你要做到。
然而,放弃了自己,把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在孩子身上,很容易有牺牲者心态。
“为了你,我付出了那么多,你还不听话。”这些话,即使不说出口,孩子也会感觉到。他会为此自责,觉得自己对不起妈妈的付出。
更何况,谁愿意总是背负着另一个人的希望呢?太累了!
鸵鸟三:用身体的忙碌掩盖头脑的懒惰。
忘了是谁说过,很多人,宁愿做任何事,也不愿意动脑子去思考。
他们会忙给别人看,忙给自己看——你看,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我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哪有时间顾事业,更别提自我成长了。
也许真的确实很忙,谁都有过焦头烂额、一地鸡毛的时候。
这样的时候,也许更该好好想一想: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状况?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怎样才能改变现状?
不抬头看路,只一味赶路,就如闭环里赛跑的老鼠,累到倒下,也无济于事。
你可以找到无数借口来说服自己,但无法逃避内心的焦灼。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行动,让自己成长。
稻盛和夫先生说:放眼自然界,不管什么动物、什么植物,哪个不是拼尽了全力去生存?这是自然界的铁则,只有我们人类才会心怀邪念,贪图享乐,觉得“努力”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
我曾经问一个正在创业的人:“你这样辛辛苦苦,大风大浪,是不是太累了?”
他回答得不假思索:“是很累,但累得开心。”
我有所悟。
真正的成长应该就是这样吧——累,并快乐着。
当你感到自己在成长时,那种内在的喜悦,那种成就感,不断变厚重的生命力,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
当一个母亲由内而外散发着这样的光芒时,她的孩子是会受益的。
母亲的成长,是对孩子更长远的负责。
我也曾想过,是否会为了孩子放弃工作,或者为了工作忽略孩子。答案很明确,这两种我都不会选择。
我会选择两者兼顾,尽量平衡,做不到90分,那就做80分,做到自己能力以内的最好,做到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当然,这肯定会很累,但是值得。
否则,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渐渐老去,茫然四顾,也许会发出更深的感叹:
“这一辈子,我除了养大一个孩子,一事无成。”
来源: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凌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
9岁孩子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致力于自身成长。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人物:黄家驹离开的第25年,我终于不再怀念他了 | 听19个人讲述他们的光辉岁月
多少人,因为黄家驹才学习了粤语,因为这首歌而伤心了25年?
文章源自:摇滚客
25年,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似乎看起来,说它有扭转乾坤的力量也不为过。它能改变多少事呢?
譬如改变一个人的身份,从咿呀学步的孩子变成老谋深算的职场人;譬如改变一个人的住所,从斑驳的旧屋搬到明亮的新家;譬如改变了你身边的许多人,爱人亲戚和朋友;它甚至能改变你的性取向。
可冷静想想,25年又是何其渺小。它没让我忘掉离开我纵使很久的姥姥,它没让我忘掉年幼时在小卖铺吃下的那第一口光明奶糕。
更没让我忘记25年前,那颗陨落的巨星。
他叫黄家驹。
1993年在日本录制娱乐节目时掉落高台后身亡,至今已整整25年。
这25年里,每个6月30日。明明并非任何节日,人们却自发的将念向汇聚成了海洋。
这一天有了个新名字,我们管这天叫:“怀念家驹”。
昨天是家驹的忌日,秉着对他的怀念,摇滚客在后台发起了征集。就在刚刚我还在想,看到收集到的素材时,我一定要忍住不流下眼泪,虽然我知道,这或许很难。
可当我开始整理大家的留言,我竟然为每一个人开心。因为我发现,这25年来,我们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去怀念家驹了。
他的精神,已经让这世间如此渺小的我们,活成了一个个黄家驹。
于是,我打下了这行字:
“黄家驹离开的第25年,我终于不再怀念他了。”
今天,我以职业为名,将大家的心声化为文字。为家驹,为坚持到底的我们自己点赞!
征集主题:黄家驹离世25年,他的光辉岁月永存。说说你人生中的光辉时刻,让你坚持到底的那件事儿。
作者:摇滚客全体粉丝
华语乐坛的希望:
独立音乐人们
我一直坚持的就是音乐。
默默的做着,默默的唱着,偶然会在评论区出现支持的声音,让我特别的欣慰。也希望有天能红起来,也可能终究平凡,但是我觉得人生至少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何况坚持这么久,做音乐就是自己的日常。一面应付于挣钱用的工作,一面做自己的独立音乐,也许有天我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唱,也许等七老八十了还是会把词曲写好,做好编曲录音,这就是一辈子的事儿吧。
另外大学时我们乐队第一首歌就是《真的爱你》哦。可能,Beyond是很多音乐人的起点吧,至于我,一定没有终点!
2012年的1月份,我选择了成为一名鼓手。
从此我开始废寝忘食的练习,我自认为我没有过人的天分,也没有突出的乐感,所以我只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别人练四个小时,我就要练八个小时一天!
除了吃饭睡觉,唯有练鼓才能激励我,我的生活中多了一项很重要的运动就是练鼓。记得当时南方的冬天格外阴冷,我的手全是冻疮!握都握不下去...
但是我竟然坚持了一年!从一个小白到一个基本功全能型初级鼓手!
时至今日,我很感谢我当时的选择,感谢当时陪伴我的老师,还有我的哥们!因为我现在很坚定地继续在成为一名优秀的鼓手的道路走着,音乐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家驹的精神指引我!家驹影响了几代人,影响了所有拥有梦想的和坚定信念的人!向家驹致敬!
1998年我念高中,春游的时候,班长在山顶上吉他弹唱了一首《海阔天空》,我被这首歌深深吸引。
回家找到读警校的哥哥,拿了他那把买来丢一边一直没弹过的红棉吉他回到学校。班长成了我的吉他启蒙老师,我也因此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成了两个孩子的爸爸。这些年经历了很多,学鼓、进国企、辞职、开琴行、组乐队,乐队解散又组乐队......开酒吧、开洗车行甚至去做伙食团。
20年后又回到家乡,做一份早九晚五的工作,可依然放不下吉他、音乐,于是几个老友又重组了乐队“Black Orange Band”昨天第一次排练,再次走进排练房的感觉依然那么熟悉,那么爽!
加油吧,80后!
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
让我坚持到底的,有一件事很难忘。
有一次,学校里组织红色晚会,社联指定我们乐队唱一首红色歌曲,当时大家都不想排,因为不喜欢那首歌。
到后来,各种批评和质疑,甚至上届乐队的学长们拉着我们在楼道喝了一顿酒,张口闭口就是应该听社联的话,乐团不能输给其他社团,乐团应该有曝光率,不要让乐团毁在我们手里云云…
我们乐队的大家都妥协了,但是我拒绝,从头到尾都拒绝,原因就六个字,不喜欢不想排!
因为我觉得这特么是在玩乐队啊,为什么要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你们真不摇滚。
所以,到最后我都没排那首红色歌曲,最后逼的我差点退出乐队。再后来,我一个人去找了社联的主席和老师,在我的好说歹说软磨硬泡旁敲侧击下,他们竟然同意我们上《光辉岁月》!
这给我高兴坏了。现在回想起来啊那时候,还蛮刚蛮摇滚的嘿。
不多说,大一开始玩摇滚。自己赚钱、存钱买设备,排练。
喜欢很多国内乐队,比如万青,痛仰...只要有机会就去音乐界给他们助阵。大学五年也因此充实了不少,乐队的五个小伙伴是我此生的挚友!
我不后悔付出这些青春。还是那句话,生命不息,摇滚不止!生活再忙,也会坚持练琴排练,
因为,这是信仰。
从小我妈就让我参加各种兴趣班,最后只坚持下来一样:钢琴。
学了7年钢琴,后来考完了英皇8级,也拿了很多奖项。现在在国外写着这篇文章脑海闪过一幕幕。
虽然说很多兴趣没能坚持下来,但每个兴趣给让我受益匪浅。学校的大小节目都会安排我去唱歌助兴,也有很多同学要演出的时候请我去钢琴伴奏。
我真挺感激的, 现在我又重新拾起了各种爱好,因为我明白了枯燥是一时的,但收益是一辈子的。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个“life long”的爱好。无关收益,只是能在深夜一人时,有个忠诚有趣的灵魂倾听你的醪糟。
某年的一天,我给自己写了一封信,给三年后的自己。三年前我拆开那封信,那些文字让我泪湿了双眼。
那时的自己对三年后的自己说:你可以学习不好,但你必须有一样能拿出手的东西,还记得那个时候,成天的听汪峰的歌,发誓自己要做和他一样的人。
三年过去了,没人知道,多少个深夜我都辗转反侧,为那个可人的理想发愁。
今年是拆开信的第三年了。从拥有理想的那天起,这六年来,我唯一没有放弃的事就是音乐。
现在高中毕业了,利用假期我在一家超市上班,用赚来的钱在琴行学习吉他和唱歌,剩余的时间就去书店看书。
我还小,不能说一件事我坚持了多久,而我拥有的是把它坚持下去的决心和热情。音乐我一定会坚持,唯有理想不可辜负!
坚持到底的一件事儿,那就是喜欢beyond。
不记得多少年以前,偶然间听过,某法和修该的鸭嘴兽(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从此和beyond间埋下了不解之缘。
记不清听了多少年,习惯了多少年,梦里梦见了多少次。beyond应该是我的摇滚启蒙了吧。
在学校抱着笤帚当吉他,后来拿着吉他在马路边卖场,陪着我多少年,都有beyond的声音。
我93年一月出生,家驹六月去世。和他在同一个世界里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是他的音乐却能陪我一辈子。
大学的寝室里,夏天的路边摊,烈日下的海边,古老的长城上,闹市区的街道,酒吧的夜场,无数次唱响他的歌曲。
更荣幸,2016年6月,有幸和原beyond鼓手叶世荣一起唱过歌,一段《不再犹豫》。
也有幸今年的冲动效应演唱会见过贯中和世荣。家驹远去25年,你的音乐还流传人间,永远怀念,祝你愉快。
身为公务员,哪怕再苦再累也要保持本心,绝不做低头哈腰、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去巴结领导谋求职位上升的事。
因为我已放弃理想,绝不再放弃人格和底线。
时至今日,26有余,工作三年,银行狗一个。
曾经的hiphop梦也早已经没了那股劲,想想这辈子最坚持到底的一件事 ,应该是坚持要跟我老婆结婚吧。
家里因为觉得我老婆条件不好,一直很反对。在跟我老婆恋爱三周年的时候,我们俩都偷了户口本自己去领了结婚证,到现在领证大半年了,双方家里也已经在我们俩的努力下基本接受了我们俩先斩后奏的行为。
现在刚咬牙买了房,老婆刚查出有孕一个月,一面觉得开心不已,一面开始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但我相信,我会坚持下去!
一直坚持的就是做财务工作。
这份工作的男孩子很少,当初一个班也就几个男的学财务,现在只剩下三个,其他都转行了。
做财务刚开始那几年工资真的很低,能成长的也就是眼镜的度数跟日积月累的经验,我从毕业就在一个公司待了8年,别人很惊讶,只是我自己觉得是因为我一直感觉自己在成长不愿意轻易离开吧。
毕业后就没找家里要过钱,对80后来说算不算个可以说道的事情,我并不只是因为钱才坚持着,而是我真的喜欢这份工作。
我是法律专业的,就业渠道很窄。就算是清华北大的博士毕业,也得考过司法考试才能当律师、检察官、法官...
我考司法考试考了六年,前几年确实是玩的,后来认真考了三年,第一次认真准备了一年,夏天热的时候别人在啤酒撸串我在看书,冬天冷的时候别人在火锅碳锅我在看书,不敢参加任何的场,唯恐就差那一个知识点那一分。
然而我还是差了七分。
第二年又循环一年,这次差了三分。没过的时候非常痛苦,差几分就要再循环一年的感觉,是高考没法比的。
当时真的很想放弃了,但是就在那一刻我又听到了海阔天空。那天我当着多人的面哭的象个傻X,是这首歌让我坚持了下来。
第三次认真备考,又是一年寒暑,这次终于过了,市里成绩第二。所有的坚持,都会有回报的!
从小一直读的私立学校,高中有一天觉悟了说攒钱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学开始出去旅行,变得有一丢丢文艺,出去旅行也接触到独立音乐。
喜欢赵雷6年了,也大学时期走了大半个中国,学会了摄影;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在坚持的就是篮球和摄影,还有每年一定要和朋友约一场音乐节。
摄影现在也是自己的副业,不求以后多么有钱有地位,只想更能感知到生活和有时间可以继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自从今年年初生病切走了甲状腺,过了恢复期我就开始坚持每周三到四次健身了,它是让你咬牙觉得酸痛,但也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生病之后才知道一副好身体是拼搏的本钱,之前加班,熬夜,承受着压力大的销售性工作,过万的年终奖对我来说都好像成了过眼云烟,感谢老天让我现在恢复健康。
就像偶像greg plitt说的那样,在精神崩溃前,你的身体就先受不了。感到酸痛,是因为我们在运用之前不曾用过的肌肉,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之后,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成功!
说,不如去做。健身这件事我会坚持到底。
足球爱好者
我热爱足球爱摇滚爱钓鱼,从小在足球学校练守门员。
17岁十字韧带断裂因伤退役,后身体严重发胖,成为一个活跃在业余球场的摇滚小胖。
29岁时发现肥胖已经阻碍了我继续踢球的想法,3个月减了50斤,跑步机上听黑豹是我最喜欢的事。
尽管我事业上一事无成,却也没有放弃努力,我说是踢球的,没人信!我说我能瘦,没人信!
但是我一直记得鲁迅说过的话:“Qtmd”。我信我自己!我信我能坚持!我信我是挺牛逼的!
我坚持的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做自己,有主张。
高考完没考上二本,三本又没钱念,爸妈就不让我念了吧,自己勤工俭学,各种奖学金撑完我整个大学。
大学谈恋爱,找了一个跟自己三观都合得来的,可惜不是家里那边的,家里也反对,我也一直坚持着,现在快结婚了。
年轻人还是需要自己的主张的,做自己,挺快乐的!
这群假Beyond粉骂了别人20年,只为毁掉自己的偶像
源自:摇滚客
这几天枪花巡演香港站开票了,三哥我作为一名十几年琴龄的吉他手,我是定然不能不关注这个事儿。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吃饭时聊起来这个事儿,席间有这么一个人,听说也是“摇滚乐手”,可他和其他人不一样,对这个事儿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致。
过了许久,那哥们终于,发话了:
“枪花?没劲!”
顿时,我对他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这哥们肯定是个非常牛逼的乐手!
那大哥看起来三十出头的样子,短短的小平头,身穿一件灰色西服,一条黑色西服裤子……这是个玩儿爵士的大佬吧?
大概这个样子
他的下一句话真惊了我:
“有去香港的钱不如去看看纪念家驹演唱会。不光演唱会,听说北京还有蜡像展呢,我一定得去和家驹的蜡像合影……”
“Beyond比枪花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世界四大乐队有Beyond,可没有枪花!”
全场震惊,呆若木鸡,带他来的那哥们满脸尴尬,仿佛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看到那个西服大哥,我不禁想起了这么一个神奇的群体——
他们自称是黄家驹和Beyond的死忠粉丝,虽然听的歌不多,但是战斗力极强,完全不输于那些流量明星的脑残粉。
在他们心里,家驹就是神,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神。如果谁敢说家驹或者Beyond半句不好,甚至只是没有往死里捧,他们都会愤然而起,用各种极度粗鄙的语言来问候对方全家。
这个群体,就像是守护Beyond神殿的圣斗士一般,因而有前辈给他们起了个名字——
“B斗士”这个称谓由来已久,基本上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的贴吧论坛年代。
截图来自百度Beyond吧
那个时代,虽有网络,但关于Beyond的一些真实信息并没有太多人知道。而各大贴吧、论坛,自然成为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所。
那个时代,欧美的一些摇滚乐受众面并没有现在这么广,很多所谓的“摇滚乐迷”可能只是知道一句“生如枪花、死如涅槃”,能知道个玛丽莲曼森,基本上就是某个小圈子里的大佬了。
那个时代,国内摇滚乐还没有正八经的走到台面之上,各大音乐节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更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音乐app,摇滚乐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是CD。
所以,Beyond因其比较高的知名度,当之无愧成为了很多人的摇滚启蒙。
那时候很多人聊起华语摇滚,基本上都是Beyond,最多不过是黑豹、崔健、唐朝、魔岩三杰这些。毕竟没有现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人们接触摇滚的渠道太少了,人们所能了解的知识也比较有限。
Beyond作为在华语摇滚圈知名度最高的乐队,自然就成为当时“摇滚乐迷”茶余饭后最好的谈资。
毕竟,在年轻人看来,穿着皮裤、甩着大长头发、挂着吉他的摇滚乐,逼格似乎是比大流行要高。
一种属于摇滚乐的小众优越感油然而生,人们扎进了各种小圈子,去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Beyond那些被人们广为熟知的“代表作”,因旋律比较流行化,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自然就收获了更多的粉丝。
粉丝越多,也就意味着越良莠不齐。其中很多“Beyond粉丝”其实并不是真粉,只是想借助摇滚的幌子,来显示自己的小众优越感而已。
他们开始满世界吹牛逼,以各大贴吧、论坛为主要阵地,说自己听摇滚如何如何,然后把那些道听途说来关于Beyond的故事,润色加工,再讲给其他人听。
可是有些故事太假了,别人不信。
那时候曾有人说,曼德拉在监狱里的时候,听了《光辉岁月》听哭了。
可是没有人相信。《光辉岁月》发行于1990年9月,而曼德拉在1990年2月就从监狱里放出来了。
他们继续争辩,说自己记错了,是出狱以后听的。可是人们又问道,曼德拉一个南非人,怎么听懂的粤语……
这些人恼羞成怒,开始用“喷”的方式去回应,各种辱骂和诅咒轮番攻击,以求能挽回他那点卑微的面子……
这就是第一代“B斗士”,一群混迹在贴吧论坛中的假乐迷。
那个时候的乐迷其实都很纯粹,尽管消息来源比较少,但跟风瞎听的也比较少,所以整体还都是因为喜欢Beyond的音乐,才去关注他们。
B斗士的出现,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于是B斗士们被真乐迷排除出圈。
被排斥,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圈内更多的信息来源。但这些人贼心不死,依旧想打着摇滚乐的幌子继续装逼,于是只能把自己知道的——也就是Beyond,给神化,给往死里捧,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高贵”来。
而英年早逝的黄家驹,更是被这群人消费到了极致。毕竟,人已经死了,随便他们瞎编点啥也都无从求证。而且在他们看来,死人比活人更适合当英雄。
他们开始疯狂的制造谣言,去神化、去吹捧Beyond,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优越感。
大概是这一时间段,臭名昭著的“四大乐队”理论被提出。借由一个他们虚构的“世界音乐先锋组织”的名字,把黄家驹和Beyond,给捧上了神坛,与披头士、滚石、老鹰乐队共列一席。
截图来自百度知道
尽管这些谣言在我们现在看来,幼稚的近乎可笑,但在那个时代,很多人信以为真。
毕竟,消息闭塞、圈子又太窄,人们很少能了解到关于国外一些摇滚乐队的信息。人们也许只是听说过类似“甲壳虫”、“猫王”之类的名字,可能连他们唱过什么歌都不知道。
人们只知道这些人是摇滚英雄,是前辈,并不知道这些名字对摇滚乐有多么大的意义。而把Beyond和他们相提并论,似乎也没有太多人去质疑——
明白的人不屑去争辩,不明白的人迷迷糊糊的当做真相。
the Beatles
第一代B斗士,为了满足自己的小众优越感,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成功的缔造了无数关于黄家驹、关于Beyond的谎言……
又或者,他们之中一些见识短浅者,真的就这么认为——
“Beyond是世界四大乐队之一,黄贯中世界第二吉他手,叶世荣亚洲鼓王。”
“黄家驹于1991年入驻摇滚名人堂,Slash为他颁奖。”
“他们在日本时,黄贯中提拔了一个吉他手,叫Steve Vai。”
“曼德拉听了《光辉岁月》当场失声痛哭。”
“《冷雨夜》是世界上第一首电贝司独奏。”
这都是我年少时曾经听过的一些传言,当时我一度信以为真,直到我逐渐深入了解摇滚乐之后,才知道这些虚假的传言是多么可笑……
但很不幸,并不是所有人都深入的去了解了摇滚乐。
所以,听着这些传言成长起来的那些人,成为了第二代B斗士。
这时候,网络信息已经逐渐发达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真实的Beyond,加入了正统Beyond粉丝的阵营……可是B斗士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第一代老斗士继续散播着谣言,发展更新一代的斗士,第二代有些步了第一代的后尘,有些则是用一种新的方式去维护者自己的“尊严”——
他们才不会去管真相是什么,他们只想维护自己的“脸面”,打死不认怂。战斗力超强的B斗士们,逮谁骂谁,比如你头像是周杰伦,你说家驹不是天下第一,那么不光你,周杰伦都跟着挨骂。
当时在贴吧中,经常会有一些B斗士到处惹事儿。不管你是罗大佑还是李宗盛,又或者周杰伦还是王力宏,他们会主动去聊别人音乐的帖子底下,贬低别人,猛吹家驹。
如果你反击的话,恭喜,您的偶像要被骂了!
截图来自百度贴吧
尽管这时候人们已经对摇滚有了更多的了解,国外的一些大牌乐队也都开始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一切并不能影响到B斗士们的发挥。
通过老中青三代斗士不断发奋努力,终于把B斗士的名声打响了——虽然他们犹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Beyond的名字再次响彻整个摇滚圈,所有爱听不爱听Beyond的人都对这六个字母无比熟悉。因为人们知道,Beyond这个单词,敏感,不能乱提。
一个字说得让B斗士不满意,那么全家祖宗十八辈都要受到脏话攻击,甚至还会威胁要砍死你。
截图来自百度贴吧
人们对Beyond谈之色变,一个本来非常有朝气、有理想、有冲劲的乐队,成了人们心中的噩梦。
Beyond多年来积攒下的名望,在B斗士的胡搅蛮缠之下,开始逐渐倒塌。倒不是因为人们讨厌这个乐队,只是这帮粉丝太吓人。
某网友遭到B斗士威胁,截图来自百度贴吧
可是B斗士们的脚步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开始宣扬他们的歪门邪道。
因为Beyond歌曲中经常会谈及“理想”,当身经百战的B斗士们发现这一点之时,可以说是欢呼雀跃,比中了500万彩票都开心。
《再见理想》磁带封面
毕竟以前只顾着喷,没专心听歌,这一听歌真是大有收获。
他们把“理想”摘取出来,进行着又一波的大肆宣传。这一波宣传针对性很强,基本上就是两路人:
其一是中学生群体,青春叛逆期的小孩子,比较容易被“理想”这个词儿忽悠了;二是一些社会地位比较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群,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理想”所煽动。
这两路人都好骗,于是源源不断的加入B斗士大军。这两路人中,说话办事儿不过脑子的非常多,于是B斗士的战斗力越来越强,终于成了一支钢铁大军。
现在的B斗士,大家也看到了——
前两天,二手玫瑰因为改编翻唱了Beyond的《不可一世》与《大地》,遭到了B斗士的疯狂攻击。
他们义正言辞的说,黄家驹的歌不能改,改了就是亵渎经典!各种谩骂和诅咒扑面而来,把二手直接就顶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二手玫瑰敢改编他们心中的经典?喷!黄家强敢说我们不懂家驹?喷!
又如当初邓紫棋翻唱《喜欢你》,也遭到了强烈谴责,说邓紫棋把这首经典“据为己有”,靠着家驹的名气去炒作自己。
“唱《喜欢你》之前,根本就是个没人知道的三流歌手。”
可是,他们真的知道所谓的“经典”是什么吗?依稀记得,当初有一次演出,我唱了一个3/4拍版本的《真的爱你》,差点被台下一个B斗士扔酒瓶子给我开了。
再被保安揪出去之前,他还抄着酒瓶子在台下大骂,说我这是糟蹋经典,要砍死我……殊不知,这版本是黄家驹自己改变的。
至于他们能比黄家强——Beyond乐队贝斯手、黄家驹的亲弟弟,更了解家驹和Beyond?
打死我都不信!
这帮人或许并不蠢,而是一群投机取巧的装逼犯。
前几天写二手那篇文章,看了后台留言,有朋友这样说道:
“每年怀念家驹、怀念李小龙、怀念张国荣、怀念迈克尔杰克逊、怀念这个怀念那个的,似乎都是同一群人……”
每年4月1日,挨个歌手明星的微博底下留言,质问别人为啥不发怀念张国荣的微博,也成为了坊间一大笑谈。
这是给他们的“哥哥”招了多少黑?
“他们才不是为了听歌,只是想装逼而已!”
“如果家驹还活着,就他那么喜欢改编,说不定也要被骂呢!”
嗯,挺有道理的,甚至说不仅仅是被骂的问题了。
脑残粉们的势力可是太大了,比如PG One老师的粉丝团,公然怒怼紫光阁“使用地沟油”,成功把他们的万老师给封杀了;
又如一些韩国“小鲜肉”的脑残粉,公然袭击武警官兵,甚至声称“长白山就应该给韩国欧巴”……
也许B斗士和他们不太一样,但实际上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他们叫嚣了二十年了,真的就不知道自己干的什么事儿吗?
大概只有B斗士自己才知道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地安全员好干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