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埋动物尸体的土壤草木灰是酸性还是碱性土壤吗?

有机质、腐殖质、腐殖酸到底有啥区别?99%的人都没搞明白!有机质、腐殖质、腐殖酸到底有啥区别?99%的人都没搞明白!他看生活百家号土壤有机质究竟是什么?如果缺少了怎么补?很多人其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一定要记住啦!一、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其主要功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保肥保水性,是水肥的载体。2、微生物的载体和能源。3、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二、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来自生命体排泄物或尸体的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是一大类结构非常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的“撮合”下,还有另外一个生化过程,就是把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合成为更为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腐殖质。也就是所谓的腐殖化过程。腐殖质,是一大类含碳的大分子有机聚合物,分子量非常大,结构也很复杂。腐殖质是土壤中对植物生长有益的有机质。科学家们利用氢氧化钠和酸性物质浸泡处理腐殖质,分别得到了它的一些分子量稍小一些的产物:腐殖酸、黄腐酸、褐腐酸和胡敏素。腐殖酸是腐殖质中的主要成分。腐殖酸进一步酸化分解以后得到黄腐酸和褐腐酸。腐殖酸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海洋、沼泽、泥炭、土壤和淡水水域中。风化褐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腐殖酸含量最多的一大类资源,可达70%。风化褐煤是植物和动物残体在地壳沉积层中经过几千万年的自然腐殖化后的产物,没有燃料价值,但却是上佳的腐殖酸资源。经测算,有的风化褐煤中所含腐殖酸的生物活性5倍于其它来源的有机腐殖酸类物质。而一升腐殖酸浓缩液相当于7-8吨普通有机肥。一公斤腐殖酸浓缩粉相当于30吨动物粪便。这也就是为什么嘉美金利、红利效果好的原因了。三、黄腐酸、富里酸、腐殖酸、腐殖酸盐和腐殖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腐殖酸是腐殖质的主要成分,且大都是和一些金属离子结合成盐的形式而存在,腐殖酸盐。黄腐酸也叫富里酸,是腐殖酸中分子量很小的一类有机酸。黄腐酸的分子量很小,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或通过气孔被叶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在现今的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叶面肥是否含有黄腐酸似乎成了一个标准。四、有机质是大类概念,其中还有细分的分支。1、原始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2、半转化态,即有异于原始态基本结构的状态。3、腐植质态,即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并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作用生成的具有土壤活性的物质,所谓活性即具有离子交换性、粘结性和粘着性等。五、对植物直接起作用的是腐植质,前2项必须转化成腐植质才能被利用。这种转化需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在矿化和腐植化过程中微生物要消耗掉有机质中50%-70%(按60%计算)的碳元素。碳元素在有机质中所占重量是55%-60%(试验室中检测一般取58%计算)。因此,未经腐植化的有机肥,施到地里被土壤微生物慢慢分解转化为腐植质损失的碳元素重量为58%x60%=34.8%,这里的碳元素可是当前流行的碳肥的核心价值啊。六、所以同样是合格的有机肥中,有机质中腐植质所占比重就成了判定有机肥性价比的核心内容了。民间可用简单的泡水法判断腐植化的程度,如果是豆油色(深棕色)则为腐植化好,颜色越深越好。七、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方法1、秸秆还田2、生草和种植绿肥3、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以上方法最终都是增加土壤的腐植质,相同重量的有机肥其有机质状态不同则决定了向土壤补充腐植质的多少有很大区别。八、怎样使土壤有机质增加1%?其实土壤有机质最原始的来源是光合作用,其他环节都是形态的转化并产生消耗,是绝不可能增加的,因此,不管如何说得天花乱坠有机质不会凭空变出来。自然界生草也好落叶也好,其为土壤有机质的贡献每年不会超过0.1%,算上土壤微生物的消耗和植物的利用,实际增加值更小。考虑到当前普遍增施化肥的模式是在掠夺有机质,实际上有机质在逐年降低的。因此,最直接快速增加有机质的方法就是增施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了。如何做到通过施有机肥让土壤有机质增加1%呢?以腐熟农家肥为例:设定耕作层厚度0.2米,土壤容重1.3,那么一亩(667平方米)耕层的重量为667x0.2x1.3=173.42吨。农家肥中有机质一般标准为≥45%,以50%计算,则每亩土壤要想平均增加1%的有机质需要的施肥量为173.42x1%÷50%=3.47吨由此可知,增加土壤有机质来不得半点忽悠,不存在所谓高科技施个几百斤有机肥就能提高土壤有机质1%的可能!本文由国泰嘉美技术团队编辑整理转载请务必按以下格式注明文章来源:天宝农业技术服务平台(ID:zhxdnyjs)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他看生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他看生活,他看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488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m.wenda.so.com/q/137407赞同 6311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土壤有机质究竟是什么?如果缺少了怎么补?很多人其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其主要功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保肥保水性,是水肥的载体。2、微生物的载体和能源。3、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二、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来自生命体排泄物或尸体的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是一大类结构非常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的“撮合”下,还有另外一个生化过程,就是把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合成为更为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腐殖质,也就是所谓的腐殖化过程。腐殖质,是一大类含碳的大分子有机聚合物,分子量非常大,结构也很复杂。腐殖质是土壤中对植物生长有益的有机质。科学家们利用氢氧化钠和酸性物质浸泡处理腐殖质,分别得到了它的一些分子量稍小一些的产物:腐植酸、黄腐酸、褐腐酸和胡敏素。腐植酸是腐殖质中的主要成分。腐植酸进一步酸化分解以后得到黄腐酸和褐腐酸。腐植酸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海洋、沼泽、泥炭、土壤和淡水水域中。风化褐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腐植酸含量最多的一大类资源,可达70%。风化褐煤是植物和动物残体在地壳沉积层中经过几千万年的自然腐殖化后的产物,没有燃料价值,但却是上佳的腐植酸资源。经测算,有的风化褐煤中所含腐植酸的生物活性5倍于其它来源的有机腐植酸类物质。三、黄腐酸、富里酸、腐植酸、腐植酸盐和腐殖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腐植酸是腐殖质的主要成分,且大都是和一些金属离子结合成盐的形式而存在,腐植酸盐。黄腐酸也叫富里酸,是腐植酸中分子量很小的一类有机酸。黄腐酸的分子量很小,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或通过气孔被叶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在现今的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叶面肥是否含有黄腐酸似乎成了一个标准。
四、有机质是大类概念,其中还有细分的分支。1、原始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2、半转化态,即有异于原始态基本结构的状态。3、腐殖质态,即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并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作用生成的具有土壤活性的物质,所谓活性即具有离子交换性、粘结性和粘着性等。五、对植物直接起作用的是腐殖质,前2项必须转化成腐殖质才能被利用。这种转化需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在矿化和腐殖化过程中微生物要消耗掉有机质中50%-70%(按60%计算)的碳元素。碳元素在有机质中所占重量是55%-60%(试验室中检测一般取58%计算)。因此,未经腐殖化的有机肥,施到地里被土壤微生物慢慢分解转化为腐殖质损失的碳元素重量为58%x60%=34.8%,这里的碳元素可是当前流行的碳肥的核心价值啊。六、所以同样是合格的有机肥中,有机质中腐殖质所占比重就成了判定有机肥性价比的核心内容了。民间可用简单的泡水法判断腐殖化的程度,如果是豆油色(深棕色)则为腐殖化好,颜色越深越好。七、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方法1、秸秆还田2、生草和种植绿肥3、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以上方法最终都是增加土壤的腐殖质,相同重量的有机肥其有机质状态不同则决定了向土壤补充腐植质的多少有很大区别。
八、怎样使土壤有机质增加1%?其实土壤有机质最原始的来源是光合作用,其他环节都是形态的转化并产生消耗,是绝不可能增加的,因此,不管如何说得天花乱坠有机质不会凭空变出来。自然界生草也好落叶也好,其为土壤有机质的贡献每年不会超过0.1%,算上土壤微生物的消耗和植物的利用,实际增加值更小。考虑到当前普遍增施化肥的模式是在掠夺有机质,实际上有机质在逐年降低的。因此,最直接快速增加有机质的方法就是增施农家肥了。如何做到通过施用农家肥让土壤的有机质增加1%呢?设定耕作层厚度0.2米,土壤容重1.3,那么一亩(667平方米)耕层的重量为667x0.2x1.3=173.42吨。农家肥中有机质一般标准为&45%,以50%计算,则每亩土壤要想平均增加1%的有机质需要的施肥量为173.42x1%&50%=3.47吨上述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欢迎拍砖、交流。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img/b9b15c0ce648bb40ed778b37b5935d78.jpg养殖屠宰动物尸体的有效处理办法养殖屠宰动物尸体的有效处理办法巨润投资百家号一、技术背景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高,动物组织、病死猪以及非正常死亡的畜禽动物尸体增多,已成为影响当前食品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处置不当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传染疾病,直接威胁着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如何有效处理病死动物已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遇到的新难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已迫在眉睫。目前对动物组织及非正常死亡的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焚烧、深埋、高温高压处理法。1、焚烧处理:焚烧不但设备成本高,一台焚烧设备一般在30万以上,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灰尘、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焚烧的运行成本较高,例如焚烧一头100公斤重死猪消耗能源成本约50元左右,且还不包括人工费。2、深埋处理:此法对于规模养殖场根本不适用。按照规定,死猪至少埋入2米以下的坑中,撒上生石灰后覆盖。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1).规模养殖场由于几乎每天有病死动物,没有那么多地方挖来埋掉,按照要求挖2米深的坑,一次操作至少需要人工费100元以上;2).实际操作中挖坑的深度很少超过1米,对防疫要求不合格。3).灭菌不彻底,易产生二次污染和病菌再次传播,且对地下水、土壤等自然环境都会造成污染。因此,现在演变成了化解池,将死猪置于污水或化学药剂中自然分解;耗时长,效率低,环境恶劣。3、高温高压法:以台湾生产的整套系统生产有机肥料为例,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投入成本很大,每套至少40万以上;2.)规模养殖场无法满足处理的数量,而设备无论多少都需要相同的加温与发酵成本,处理成本很高;3).处理一次需要3天左右,无法将每天随时的病死动物随时处理,还需要建设配套冷库。本公司开发的处理方法利用堆肥技术和菌种的强力分解作用,同时结合机械破碎,以扩大接触面,从而高效低成本分解处理动物尸体。本技术彻底解决上述常用三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年产万头猪场或年出栏50万羽家禽为例对比:1.占地面积小:30-50平方米全封闭碾碎处理区,加上500平方米的分解区,总面积600平方米左右,与其他技术比较减少60%;2.建设成本低:全部投资只需25-30万,比采用高温方法节约70%;3.处理成本低:处理一头100公斤的病死猪或100只1公斤重的家禽成本仅5-10元左右(包括人工、电费、垫料费和少量菌种费用,各地有差异。);4.全天候随时处理:碾碎处理一头100公斤死猪只需几分钟,可以连续处理;分解区一般堆肥分解处理10-15天。5.环保无二次污染:本技术运行只需要多纤维垫料,少量的电和微生物制剂产品,无有害气体和臭味产生,全封闭系统无蝇蛆产生。6.安全可靠:本技术的处理系统是成套生物处理系统,处理环境在一个微酸性、且连续高温的环境中分解动物尸体,动物体内的病毒、致病细菌、寄生虫等一般7天内完全被杀灭;用过的垫料还要经过密封高温发酵堆沤才做农家肥,因此无生物安全问题。7.全程电子自动录像:由于中央或地方政府一般对主动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有补贴,本发明全自动进行如实记录,不需要防疫员到现场,相关人员只需将录像资料交给防疫员即可双方确认数量、时间和地点,保证了政策的实施和养殖业主的权益。8.废物再次利用:处理后的动物尸体和垫料再次经过微生物堆沤发酵,即成为优质有机农家肥,可循环利用。二、技术内容本强效生物处理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碾碎机、升降斗、搅拌罐、喷雾清洗系统(含室外益生菌容器)、双紫外线杀菌灯、排气扇、定位录像装置、电控操作装置、室内垫料桶、室内温度与湿度显示仪、发酵处理池显示仪、封闭处理房屋。碾碎处理区+堆肥分解区占地面积共约600平米,约1亩左右。本强效生物处理实施步骤为:1).全封闭的处理室,碾碎机将动物尸体粉碎成浆状;2).经输送机输送到搅拌罐中;3).搅拌罐中添加已混合好的复合产热微生物发酵菌的垫料,并搅拌均匀。4).输送到发酵池中进行高温发酵,发酵温度维持在40℃以上,平均维持温度在45-55℃,最高达70℃,发酵时间在10-15天左右。5.)堆区发酵完之后的垫料成为农用有机肥。6).每次启动处理机器电源,同步的监控双镜头录像机自动录像,记录处理过程的一切信息,录像机有GPS定位功能,记录下处理的地理位置,记录处理动物尸体的具体时间和数量等。三、安全评估病死畜禽动物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大家所关注的重点,本技术在生物安全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确保生物安全。1.本套装置全封闭室内碾碎处理区域是在一个益生菌环境控制的区域内,使用的微生物品种符合我国GB标准,处理池每克垫料中含有符合益生菌》1亿cfu/g;其他区域经常不定时的喷雾益生菌群。空气中的益生菌的数量是正常环境中的1000倍以上,整个环境处于一种微酸性环境(pH在5.0以下),病毒类的如口蹄疫病毒、蓝耳病毒、禽流感等,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微生物都容易杀死。2.发酵池中的微酸环境不适合病毒和有害微生物生存,同时发酵时产生的60℃以上高温可杀死这些病毒,即使是耐热性的大肠杆菌也很难在这种温度和酸性环境中存活6小时以上。3.进入室内与排气扇出口出都安装了较强的紫外线杀菌灯,确保更加安全四、成果案例现场相片:处理设备设置全景碾碎机发酵堆放区碾碎机内部结构碾碎机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巨润投资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巨润投资,给你不一样的投资感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碱性土壤的改良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