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谷粒温的防冶开叉不能灌桨是什么回事

孕穗-灌浆期低温对水稻粒重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孕穗-灌浆期低温对水稻粒重的影响
【摘要】:以千重浪2号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孕穗—灌浆期低温对谷粒和糙米性状的影响及谷粒和糙米性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显著地降低了谷粒和糙米的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体积和重量,强、中势粒降低幅度最大的处理时期是叶龄余数为1.0时,其中千粒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0.84%和12.99%;而弱势粒降低幅度最大的时期是叶龄余数为0即剑叶完全展开时,其中千粒重比对照降低了16.77%。灌浆期低温明显地降低了谷粒充实度,其中抽穗后16~20d的处理,谷粒充实度下降幅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与谷粒充实度相比,谷粒大小与粒重的关系更为密切,随着谷粒长、宽和厚的增加,粒重也明显增加。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511.03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广树;孙忠富;孙蕾;杜克明;王夏;;[J];生态学报;2011年1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广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付景;[D];扬州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国锋,宋平,曹显祖,梁建生,朱庆森;[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高健强;余显权;赵福胜;谭智丹;陈能刚;郑燕飞;;[J];贵州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刘国辉,姚永升,徐龙,洪苑,朱华,林新;[J];广西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张亚洁,王辉斌,许乃霞,苏祖芳,沙爱红,张林青,朱晓彦;[J];耕作与栽培;2001年05期
李国生,苏祖芳,张亚洁;[J];耕作与栽培;1995年05期
杨连新,王余龙,董桂春,黄建晔,姚友礼,单玉华,周晓东;[J];江苏农业研究;2001年02期
马莲菊;李雪梅;王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朱庆森,曹显祖,骆亦其;[J];作物学报;1988年03期
王余龙,姚友礼,李昙云,蔡建中;[J];作物学报;1995年05期
王余龙,山本由德,姚友礼,徐家宽,卞悦,蒋军民,新田洋司,李昙云,蔡建中;[J];作物学报;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元刚;董树亭;贾春兰;杨今胜;柳京国;张明;张吉旺;刘鹏;;[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苏凯;郝玉波;王贵;刘少坤;杨今胜;董树亭;张吉旺;刘鹏;;[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税红霞;汤天泽;;[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
段美洋;钟克友;黎国喜;田华;黄先益;唐湘如;;[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杨联松,白一松,许传万,胡兴明,王伍梅,佘德红,陈桂芝;[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杨联松,白一松,陈多璞,杨剑波,丁超尘;[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叶永印,张时龙;[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闫洁;曹连莆;沈军队;张薇;陈季恂;;[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鲁伟林;祁玉良;余新春;胡建涛;严德远;吴淑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叶永印;谭友斌;A杜春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正平;李军;汤剑平;;[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宏玉;钟平安;刘凯;况慧云;冯利;黄英金;;[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赵全志;殷春渊;宁慧峰;乔江方;王同朝;高致明;;[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钟平安;刘凯;况慧云;冯利;黄英金;;[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张艳霞;刘正辉;李刚华;王强盛;王绍华;丁艳锋;;[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曹云英;;[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李志刚;叶正钱;蒋彬;杨肖娥;V.V.V;[A];2003年广西植物生理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舒时富;叶厚专;沈显华;申琪凤;李艳大;药林桃;古新序;万鹏;;[A];全国丘陵山地农机化技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刘伟昌;张雪芬;余卫东;杜子璇;刘忠阳;黄晚华;;[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杨沈斌;申双和;赵艳霞;许吟隆;赵小艳;王主玉;刘娟;;[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应弘;[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宋广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饶玉春;[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李旭毅;[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杨世民;[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李海霞;[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边建民;[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李艳大;[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李国强;[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董文军;[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雅琴;[D];郑州大学;2010年
杨利;[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朱元刚;[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南铭;[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刘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卢艳;[D];浙江大学;2011年
黄福灯;[D];浙江大学;2010年
王志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李跃娜;[D];吉林大学;2011年
宋春艳;[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德顺;刘芳;张英杰;;[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虞国平;;[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4期
王子崇;杨红丽;;[J];北方园艺;2009年07期
刘同海;高梅秀;王亮;李雪;;[J];北方园艺;2010年02期
王茂良;;[J];北京园林;2006年02期
朱求安,张万昌,余钧辉;[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刘喆惠;游松财;;[J];草地学报;2010年01期
冯昌军,罗新义,沙伟,王凤国;[J];草业科学;2005年06期
程式华,廖西元,闵绍楷;[J];中国稻米;1998年01期
闵绍楷,程式华,朱德峰;[J];中国稻米;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见良;[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蔡一霞;[D];扬州大学;2004年
叶全宝;[D];扬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自常;[D];扬州大学;200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国骄;苗微;陈温福;徐正进;王嘉宇;;[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潘圣刚;孙杜鹏;雷舜;程坤;饶品祥;莫钊文;刘盼;唐湘如;;[J];华北农学报;2013年04期
胡启鹏;郭志华;孙玲玲;王彬;;[J];生态学报;2013年12期
朱海霞;王秋京;闫平;纪仰慧;王萍;姜丽霞;;[J];中国农业气象;2012年02期
马延华;王庆祥;陈绍江;;[J];作物杂志;2012年04期
武琦;邹德堂;赵宏伟;王敬国;刘化龙;兴旺;宋谨同;黄莹莹;马婧;;[J];作物杂志;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景;[D];扬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红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武琦;[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义德,曹流俭,武立权,严平,陈多璞,杨安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郑志广;[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李国锋,宋平,曹显祖,梁建生,朱庆森;[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吴志强;林文雄;梁义元;;[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季清娥,郑恒清,徐珍秀,兰盛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苏祖芳;;[J];耕作与栽培;1991年01期
邓启云;马国辉;;[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卢向阳,匡逢春,李献坤,萧伏娥,罗泽民;[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解平强,龙国炳,李卓吾,徐秋生;[J];湖南农业科学;1989年03期
何寿仁;[J];江西气象科技;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毓珩;;[J];辽宁农业科学;1979年03期
宋孝球;[J];饲料与畜牧;1999年03期
晓岚;[J];世界农药;2001年03期
谢章学,廖文远,蒋义明,鲁本龙,徐友林;[J];湖北畜牧兽医;2002年01期
马艳凤,赵克斌;[J];养猪;2004年05期
健欣;[J];农产品加工;2004年11期
新;;[J];福建农业;2008年07期
;[J];畜禽业;1999年10期
吕子同,陈惠哲,胡更生;[J];中国稻米;2003年02期
程建华,张蓉建,晏书明,徐恺,杨卫民;[J];粮食储藏;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霄凤;陈德西;康晓慧;彭云良;;[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于盛灏;王燕金;曲明明;;[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陈小龙;马捷;高玲玲;余磊;蒋涛;黄琼;;[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姚雄;任万军;杨文钰;;[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正跃;朱有勇;;[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陈桂芬;刘大有;付星魁;于亚娟;杨博;佟宇;彭海燕;于连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金千瑜;欧阳由男;王会民;朱练峰;禹盛苗;张均华;;[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包丽琼;;[A];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省农科院“八百双倍增工程”科技培训暨云南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张法英;周鸿凯;陈雄斌;伍金洪;伍志谦;;[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建粤;吕英海;杨丽君;魏秀丽;刘丽娜;尹中明;周永国;沈忠伟;;[A];长三角现代植物生物学与农业专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力群 彭顺田
唐运华;[N];团结报;2009年
邢茂江;[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郭言 通讯员
马海建;[N];宿迁日报;2011年
本报记者 王文生;[N];马鞍山日报;2011年
刘胜萍 陈屿
王毅;[N];湖北日报;2011年
李召鹏;[N];徐州日报;2008年
王立忠;[N];铁岭日报;2008年
范洪庄;[N];抚顺日报;2009年
周靖典;[N];湛江日报;2010年
简放鹏 实习记者
孔棣;[N];泸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裘波音;[D];浙江大学;2012年
谢晓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王维;[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窦世娟;[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佴军;[D];扬州大学;2013年
辛肇军;[D];浙江大学;2011年
王艳华;[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谢坚;[D];浙江大学;2011年
魏荷;[D];浙江大学;2012年
孙雯;[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慧艳;[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胡文彬;[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曹英萍;[D];复旦大学;2010年
闫瑞红;[D];西南大学;2010年
魏健;[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宁大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文明;[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唐奇财;[D];浙江大学;2011年
任勃;[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邱友生;[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10期
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分析
【摘要】: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谷粒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2季资料,估算水稻谷粒重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间段(t-1→t)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早季谷粒发育动态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在谷粒充实的第9~12天显性效应基因急剧增加,加性效应在谷粒充实的前期几乎不表达,后期虽有表达,但作用微小;晚季谷粒充实过程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交替影响,谷粒充实早期(第3~6天)以加性效应为主,中期(第9~15天)以显性效应为主,后期(第18~30天)以加性效应为主。早季谷粒充实的全过程,显性效应基因强烈表达,且发育全过程变化幅度较大;晚季加性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各粒充实,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总遗传效应变化幅度较早季小。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的交替作用有利于谷粒的灌浆结实。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51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文雄;郭玉春;梁义元;梁康迳;沈荔花;吴志强;;[J];福建农业学报;2006年01期
李红宇;刘梦红;陈英华;侯昱铭;权成哲;闫平;武洪涛;陈温福;徐正进;;[J];华北农学报;2009年03期
肖炳光,朱军,卢秀萍,白永富,李永平;[J];遗传学报;2005年10期
卢秀萍;肖炳光;;[J];中国烟草学报;2006年04期
武翠;邵国军;吕文彦;马莲菊;崔鑫福;曹萍;侯秀英;;[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厉建梅;秦智伟;周秀艳;辛明;武涛;;[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林文雄;李忠;陈军;张志兴;陈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炳光;[D];浙江大学;2005年
张胜;[D];浙江大学;2008年
许旭明;[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李红宇;[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胡宁;[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邵国军;[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周蓉;[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英杰;[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姚小兰;[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张瑛英;[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李兆伟;[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王洪飞;[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赵建亚;[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张启武;[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王小明;[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吴志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符福鸿,王丰,黄文剑,彭惠普,伍应运,黄德娟;[J];作物学报;1994年01期
段俊,田长恩,梁承邺;[J];作物学报;2000年01期
林文雄;吴志强;梁义元;;[J];中国农业气象;1992年02期
张洪程,王夫玉;[J];中国水稻科学;2001年01期
朱军;[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年01期
石春海,申宗坦;[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杨建昌,苏宝林,王志琴,郎有忠,朱庆森;[J];中国农业科学;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艳梅;郎德山;祝海燕;孙智英;;[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杨联松,白一松,许传万,胡兴明,王伍梅,佘德红,陈桂芝;[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杨联松,白一松,许传万,胡兴明,王伍梅;[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杨加付,饶立兵,陈海鹏,朱剑桥,姜周铎;[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杨加付,饶立兵,朱剑桥;[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杨加付,饶立兵,金素静;[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吕建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陆国权;唐忠厚;;[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安颖蔚;高西宁;葛维德;;[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黄婷;柴元爱;;[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亚东;张洪根;汤述翥;顾铭洪;;[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丁艳锋;赵长华;王强盛;王绍华;黄丕生;;[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赵松义;高春阳;胡日生;朱列书;;[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赵全志;殷春渊;宁慧峰;;[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张亚东;赵庆勇;陈涛;朱镇;赵凌;王才林;;[A];第五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喻树迅;宋美珍;范术丽;原日红;黄祯茂;;[A];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宋美珍;喻树迅;范术丽;原日红;黄祯茂;;[A];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张超;毛正轩;牟方生;杨泽湖;龚一耘;;[A];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郭宝德;黄穗兰;冀丽霞;杨芬;;[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戴耀虹;肖扬;卢颖颖;边银丙;;[A];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荔辉;[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陈国林;[D];浙江大学;2010年
余应弘;[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仲崇禄;[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王连敏;[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邓启云;[D];湖南农业大学;2000年
姚洪渭;[D];浙江大学;2001年
谢建坤;[D];浙江大学;2001年
李卓夫;[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方平平;[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萌;[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蔡旭;[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卢翔;[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张悦;[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刘贺梅;[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刘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董娜;[D];河南科技学院;2010年
毛传澡;[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程旺大;[D];浙江大学;2001年
郑华;[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延吉;李晴祺;尹承佾;陈振德;;[J];山东农业科学;1990年05期
马铮;霍二伟;卢兆成;徐士库;;[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张培江,才宏伟,李焕朝,杨联松,张德泉,白一松,胡兴明,许传万;[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杨联松,白一松,许传万,胡兴明,王伍梅,佘德红,陈桂芝;[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封功能,张雪梅,仇明,骆爱兰;[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唐亮;徐正进;;[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万骏南;吴建富;邓强辉;张东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姚国新;卢磊;;[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程新奇;严钦泉;周清明;赵东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梁国斌;[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莉娜;[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郑景生;[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何华勤;[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黄光文;[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锦文;[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吴杏春;[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陈冬梅;[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石秋梅;[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姜照伟;[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欧海龙;[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蔡英杰;[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姚小兰;[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陈仁财;[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邹晓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盛富;叶想青;冯发忠;;[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2期
唐红生;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4期
刘谷端;陈月娥;孟正军;符世明;;[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0期
韦新宇;许旭明;张受刚;卓伟;马彬林;梁康迳;;[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0年03期
吴建梅;林荔辉;吴为人;周元昌;陈志伟;;[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程国辉;秦智伟;冯卓;王春华;;[J];北方园艺;2012年15期
陈小荣;陈志彬;贺浩华;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戴忠民;;[J];河南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李海彬;李训士;杨培新;王长龙;罗集丰;苏楚芝;;[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邵国军;程海涛;刘涛;吕文彦;张鉴;武翠;;[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文雄;熊君;王经源;林瑞余;李兆伟;李振方;沈荔花;陈婷;;[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荔辉;[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李媛媛;[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张胜;[D];浙江大学;2008年
陈凤真;[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杨文平;[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王日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陈鸿飞;[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胡宁;[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邵国军;[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闫素辉;[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涛;[D];西南大学;2007年
嵇怡;[D];扬州大学;2008年
陈萍;[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林红梅;[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汪义龙;[D];扬州大学;2009年
席玲玲;[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杨海霞;[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吕淑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詹莜国;[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张启武;[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永萍,聂凡,陈静娴;[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魏凤珍,黄仲青,蒋之埙;[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李荣改,孟祥祯,王玉珍,冯瑞光,孟令启,宁文书;[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朱德峰,庞乾林,何秀梅;[J];中国稻米;1997年01期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J];中国稻米;1999年01期
吴志强;林菲;吴天送;李玉凯;梁仪元;;[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吴志强;林菲;梁义元;;[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黄琪玉;吴志强;;[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林齐民;吕滨;陈永柳;;[J];福建农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洪植蕃;林菲;庄宝华;朱朝枝;杨居钿;;[J];福建农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康迳,林文雄,陈志雄,李亚娟,梁义元,郭玉春,何华勤,陈芳育;[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杨梯丰;曾瑞珍;朱海涛;陈岚;张泽民;丁效华;李文涛;张桂权;;[J];分子植物育种;2010年01期
陈体强;[J];福建稻麦科技;1994年01期
张小明,叶胜海,鲍根良,俞法明,严文潮,石春海;[J];浙江农业学报;2003年04期
杨平;;[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张所兵;秦根基;林静;方先文;;[J];分子植物育种;2011年05期
张琳琳;叶清青;许佳斌;吴贻嘉;;[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J];生物学通报;1956年07期
唐锡华;刘日新;;[J];植物生理学通讯;1956年05期
;[J];中国农垦;195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俊;张伟;刘夏;张美;符稳群;吴克强;;[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张瑛;宣红;佘德红;吴跃进;;[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刘华林;吕亮;张舒;丁振华;董金梅;文佳;牛林;;[A];华中昆虫研究(第6卷)[C];2010年
徐志平;潘云枫;王国金;侯建坤;;[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宋平;曹显祖;梁建生;吴永宏;;[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杨文钰;马均;杨世民;袁继超;;[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苗琛;陈放;;[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金龙石;王海涌;郭振军;;[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肖本泽;张志良;熊立仲;;[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廖金凤;;[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和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罗昌爱;[N];人民日报;2008年
王兰;[N];粮油市场报;2004年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严恒元;[N];经济日报;2004年
记者 范建;[N];科技日报;2003年
宋逊风;[N];农民日报;2003年
毛国强;[N];楚雄日报(汉);2007年
苏丽菊;[N];大理日报(汉);2007年
胡春龙;[N];金华日报;2007年
王森;[N];盘锦日报;2006年
邹渠;[N];四川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郎有忠;[D];扬州大学;2004年
祁碧菽;[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刘洪家;[D];浙江大学;2005年
程玉祥;[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姚凤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李永夫;[D];浙江大学;2006年
刘红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刘学群;[D];武汉大学;2004年
陈学峰;[D];武汉大学;2004年
段远霖;[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志雄;[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吴志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赵建亚;[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孟宪梅;[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方军;[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俞伟伟;[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吴桂成;[D];扬州大学;2007年
熊敏;[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陆江锋;[D];扬州大学;2002年
郝文媛;[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植物所等发现新水稻谷粒大小调控开关|谷粒|水稻|植物所_新浪新闻
植物所等发现新水稻谷粒大小调控开关
植物所等发现新水稻谷粒大小调控开关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其谷粒大小和形状(粒型)决定稻米的产量和外观品质。近十年来,水稻粒型调控机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许多重要粒型基因被克隆和研究。但目前已知的多数粒型基因难以归类到已知调控途径,报道的信号通路信息也呈现片断化的特点,极大限制了对粒型调控分子机理的认识,制约了其在作物高产优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宋献军研究组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庄杰云研究组合作,借助现代高通量SLAF测序技术,在水稻中鉴定到超过40个粒型和产量QTL位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定位并克隆了一个控制谷粒长度和产量的基因TGW3,该基因编码一个类似于GSK3/SHAGGY的激酶TGW3。研究发现,TGW3是谷粒大小的负向调节因子,能够通过增加颖壳细胞大小、减少细胞数目,从而使颖壳变长,谷粒变大、变重;TGW3的大粒等位基因的第三内含子核苷酸碱基发生转变,改变其mRNA的剪切方式,导致其第三和第四外显子的丢失,其编码蛋白丧失形成二聚体的功能。通过水稻种质资源序列测定分析,研究人员找到了其他两个具有长粒表型的遗传材料,其编码序列与本次发现的大粒亲本相同,显示了该基因位点的稀缺性。进一步研究表明,TGW3位点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并没有受到人工的选择,将其大粒等位基因TGW3JZ导入主栽品种“黄华占”中可以提高产量10%以上,显示了该位点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潜力。  该研究深入揭示了水稻超大粒的遗传构成,并找到一个新的谷粒大小调控开关,为深入研究作物粒型调控的分子机制和遗传调控网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对高产、优质作物的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Plant上。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应杰政、植物所宋献军组博士研究生马铭和硕士研究生白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宋献军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水稻超大粒材料JZ1560和小粒品种“黄华占”(HHZ)的谷粒表型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谷粒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