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西江高中中是公立吗?是职业学校还是普通三年制高中:

天和城实验中学青春不散场:三年的六班,六班的三年 西江资讯文章-琪琪女性网
天和城实验中学青春不散场:三年的六班,六班的三年
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
视频:高中老师的寄语
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各奔东西。
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走过400米的操场,一起从起点跑到终点,一起从懵懂走向成熟,一起走过淑女楼,绅士楼,百味楼,乐学楼,善教楼,一起走过三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春夏秋冬。
世界上唯一无刺的玫瑰,就是友情
我们一起在运动场上面对艰苦的征程,我们毫不畏惧跑道就像人生的路,有坦途,也有坎坷;做过的岁月,有欢笑,也有苦涩。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我们既能让自己置身在身体的训练中,也可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办好每一件事。
在天和的三年里,六班的改变可谓日新月异,开始时在年级的各项活动中排不上名次到逐渐的脱颖而出,六班所获得的荣誉都离不开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与对别人的爱与支持以及学校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六班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上线率100%共4 7人
语文110分以上26人,100分以上41人
数学120分以上15人,100分以上40人
英语120分以上13人,100分以上28人
在这个大家庭里,也有几个领头羊的作用,他们有的中招时成绩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和校园老师们的鼓励与谆谆教导,都考取了不错的成绩。
丁浩洋:中考成绩536,高考成绩632
在天和的三年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有了这些帮助与支持让我向我的成功迈向了一大步,与自己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只有自身不懈的努力才可以成功。我的学习方法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充分利用时间做题,多做题成绩自然就会上去。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悉心教导。
杨峥:中考成绩535.5,高考成绩626
三年的时光,伴随着学习的压力,就这样一路走来,在天和的三年高中学习生涯中,我懂得了什么叫艰苦奋斗,什么叫革命友谊,在这里,在不相信,不放弃,充满激情的小日子里,我懂得了什么叫做成长,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追着老师问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们交流有争议的题目,都让我受益匪浅,这些记忆都深存在我的脑海中,在天和的三年是我脑海中永不褪色的回忆,感谢老师!感谢我的同学们!感谢天和这个大家庭!
李佳宁:中考成绩509,高考成绩588
在天和的三年高中生活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高三这一年,在这一年里我认识到了基础的重要性。在平淡的高一高二时期,感谢我的老师们,是她们督促我勤奋学习,鼓励我,使我不放松学习的脚步。而我也在这两年为我高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在他人查漏补缺的时候有充足的时间来练习、来提升。高中三年,感谢您,我的班主任,感谢您在我灰心丧气时的安慰与鼓励,感谢您对我的细心指导。毕业了,不想说再见,不想离开我可爱的同学和老师,这三年的生活我将永远铭记。
陈旭坤:中考成绩497,高考成绩579。
刚上高一,我就感受的了高中生活的快节奏。虽然学习很紧张,但并没意识到高考的重要性,看到老师们上课认真讲课,课下耐心解决难题,班主任每天陪伴我们到很晚才离开。我逐渐意识到高考的重要性。学习上,每天晚上要在宿舍复习当天讲的不会的题,白天上课认真听讲,不要走神,这是最重要的。课下要多锻炼身体,身体健康才是能好好学习的前提。很快,升入了高二,直到高三的学长们离开了校园,我感到高考真的不远了。每科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复习当天的知识也刷一些别的题。没几天,我们搬到了高三的教室中去,到了高三,时间就要加了速一样过得很快,其实高三并没有想的那么可怕,就是比平常忙了些,其实就是日子更充实了。在倒计时的日子里,老师们帮助学生,同学们相互鼓励,一起进步,在紧张的学习下,学校开展了许多活动来为我们减压,每天还有阳光大课间,高三不是黑暗的,而是让你记忆最深刻,让你最怀念的一年。 感谢高中三年生活让我受益匪浅!感谢老师的教导让我再接再厉,直达自己成功的彼岸!
记忆时刻:毕业快乐
阳光大课间活动
大家一起手拉手做游戏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板报
三年,我们经过生活与学习的锤炼,秉着全面发展的态度,在天和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互相帮助,互相爱与支持,互相鼓励,这里载着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回忆,我们的点点滴滴,我们一起成长慢慢的成熟,在这里,我们获得了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既不是挥霍不尽的金钱,也不是万人景仰的地位,而是珍藏在我们心中在天和三年来最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激发着我们无尽的潜能,增加了我们对自己更大的认知,养成了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会了让自己变得更有自信,学会与父母和比人如何更好的额沟通与理解,学会对自己和别人负责任,我们在这里接收到所有的爱和喜乐,信任和勇气。天和就像一个大家长呵护着我们,保护着我们,我管我们将来成功与否,天和一定会趴在我们的耳畔低语:加油,记得,回家。如果说高中三年是人生这座建筑工程的材料,一点一滴,持之以恒的积累,那么天和就是组合成的一个完完整整的大家庭,爱你们,爱六班,爱天和。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西江资讯其它文章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山村,在我刚满月的时候,我爸妈就丢下了我,去大城市打工了。我是跟着瞎了眼的奶奶长大的,算个正儿八经的留守儿童。我爸是个农民工,我妈在饭店当服务员,两人在外虽能赚到点钱,可他们却特别忙,一年到头也只有春节能回趟家。小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
野外生存能力必须有。最简单的,你得会生火啊!既然是古代,打火机、火柴之类便携式现代生火工具就别想了。那么怎么生火呢?首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钻木取火!虽然这个办法看着很笨很原始,但这种生火方式真的很普遍。根据记载,一直到唐代,偏远乡下的人们还在钻木取火。
“举头三尺有神明”,在我的心目中,如雷贯耳的是用粤语念出来的!记得是90年代香港电视包青天里面的包大人常字正腔圆地说的一句。举头三尺到底有没有神明,我也不好说,只是有些人感觉到有。没感觉到有的人,可能就是胆大包天的坏人了。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通常是用
如果你也失眠就让我温暖你的眼怎么开头呢?先从我自己怎么干上这一行的说起好了。接触莆.田鞋却已经有四五年了,刚开始接触,纯粹是由于好奇加委屈,因为我刚花1099买了一双明星上脚款的AF1,一星期后我朋友告诉我他和我一样的莆.田鞋才300多块,我却看不出有什么区别。职业技术高中与职业技术学院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职业技术高中与职业技术学院有什么区别?
SHOW8088知道合伙人
获赞数:11
擅长:暂未定制
你现在是刚初中毕业吧?
前者就是平常所说的职高...
职业技术学院也就是大专,大专分2种. 一种是五年制,初中毕业就可以读的.
还有一种是3年制的. 高考后就读.不过现在很多大专说3年制,但很多都只读2年,最多2年半就可以出去实习了的.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职业高中都是几年制?_百度知道
职业高中都是几年制?
职业高中都是几年制?...
职业高中都是几年制?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云南新华电脑学院知道合伙人
始建于1988,专注互联网教育
云南新华电脑学院
知道合伙人
云南新华电脑学院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省(部)级重点计算机专业学校,采用三元化管理模式,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雄厚学生毕业即就业,学院引进了电商企业入驻,创建心为电商创业园区,实现在校即创业
职业高级中学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培养目标与中等职业学校类似。职业高中属于初中毕业后考入,毕业后可以参加对口高考继续升学。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自评报告_优秀范文网
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自评报告
  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 学校历史和发展状况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原番禺区市桥第二中学)地处番禺区东环街,1995年动工兴建,1996年9月正式开办,只有7个初中班,学生约350人,教师仅20多位,是一间未达标的初级中学。1997年高中部招收了4个专业8个职中、中专班;1998年招收了6个职中、中专班;1998年9月,学校连同初中11个班,共有教学班25个,处于初中、职中和中专混合办学阶段。1999年9月,停止职中招生,开始招收6个高中班,至2001年,我校已成为拥有12个初中班,22个高中班,共36个班的完全中学。由于学校发展迅速,于2009年停止招收初中部学生。2010年8月进行办学体制改革,成为番禺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作办学、共建共管的普通中学,改制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成为我区规模最大的高级中学之一。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二师附中全校师生团结一心,抓住机遇,正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奋力前行。
  学校占地面积125亩, 建筑面积71211多㎡,现有59个教学班,学生2956人,教职工229人,男教师82人,女教师147人,其中高级教师35人,中学一级教师96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有40人,专任教师的学历全部在本科以上,达标率为100%。
  近年来,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质量逐年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服务社区大众,学风渐浓,教风严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番禺区先进单位”、“番禺区文明学校”、“番禺区文明单位”、“番禺区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并多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 多次获得广州市男子校际篮球赛冠军、连续三年体育、美术、音乐特长学科专业考试上本科线居全区前列等。2010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本专科上线人数大幅增加,超越市、区预测目标,居番禺区同类学校前列。近三年,学校师生共获得广州市级以上奖励324项,其中国家级奖27项,省级奖64项,市级奖233项,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2010年11月我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10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作为省的改革试点学校,我校着力在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将学校打造成在番禺区有一定影响力,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和教师管理上具有示范和辐射效应的名校,在此基础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特色鲜明,在广东省具有一定现代教育管理示范作用的品牌学校。全体师生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正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地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和创建示范性高中的使命而努力拼搏。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立足实际、准确定位、形成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建校之初,与区内众多老牌名校相比,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面对落后的现状,选择有二:一是心安理得,坐等上级支持;二是主动求变,自己闯出一条发展之路。二师附中人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第二种选择,及时抓住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发展机遇,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赶超,逐渐走在了区同类学校的前列。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秉承“知礼博艺、笃志勤行”的良好校训,挖掘文化积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经过广泛酝酿和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最终确立了“尚本、明德、励新、卓越”的办学理念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二师附中精神;在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立品乐学、善思明辨”的学风和“有教无类、乐教善导”的教风,并不断完善“开放民主、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管理,充分注重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资源运用的效益最大化,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以现代化办学条件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托,努力创建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现代化名校,逐步取得显著的办学成效,在社会上赢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番禺教育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现状,为贯彻落实番禺教育强区的整体构想,满足番禺人民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以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契机,更好发挥二师附中对整个地区教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凸显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努力实现“人本和谐、高质创新、示范引领”的办学目标。
  二、全面规划、开拓创新、完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建设
  虽然二师附中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办学历程,但在番禺区政府、区教育局以及东环街道办的重视和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在校园规划与硬件建设中制定了“总体规划,全面改造,分步实施”的原则。校园分为三大功能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布局合理,互不干扰。校园以苍山翠柳为背景,添以古树、草坪、盆景、诗画,清新明快,格调高雅;绿荫丛中,又伴以红色文史浮雕和白色艺术塑像,将人文艺术与自然景物巧妙融合,形成了宁静、和谐的学府氛围。
  学校又从校训、校风、制度、办学章程、校徽、校名字体、学校色调等方面进行视觉改造,充分利用园区广场、楼廊,创建灵秀、惬意、温馨,既现代气派又经典雅致的校园环境,建立学校的整体视觉形象。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为27.9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24.09平方米。有先进的校园网,内部设备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先进,能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基本实现了办学条件的现代化。
  随着多年的配套建设,我校各项设备设施已在不断完善,所有课室配有先进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系统教学平台;有功能齐全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和体育馆;有充足的场室、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宽敞整洁的公寓式宿舍、太阳能供水系统和可容纳60个教学班的师生饭堂等。各类场室面积大,数量足。体育场馆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1条、亚运标准足球场1个、体育馆1座,篮球场9个,排球场3个,羽毛球场8个,乒乓球台12个;艺术场室有合唱室1个,舞蹈室1个,画室6个,钢琴室4个,手工制作室1个。
  对于体育、艺术场室,我校都是给予学生足够的开放时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得以充分发展。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等设施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画室、合唱室、舞蹈室、钢琴室等场室,为学生发展艺术特长提供了条件。
  我校已建成1000兆的校园主干网,有网络主控室、校园电视演播室、多媒体软件制作室、音像资料库,供教学与办公用的电脑327台。与新课程配套的各种功能场室齐全,通用技术室、创新探究室、地理室、历史室、语音实验室、生态标本室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配套齐全,各科实验课开足,在这里,学生探究自然奥秘,发展了科学兴趣。
  我校特别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我校现有教师阅览室1间,学生阅览室1间,电子阅览室1间;图书馆面积为5010㎡,藏书15万册,生均图书50.74册,电子图书6万多册,生均20.5册,学生图书年借阅量达到15册/生。阅览室共订购各类报刊杂志及教师参考用书674 种,对学生开放不少于每周50小时。
  三、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团结协作、开拓进取
  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合作,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较强的业务知识、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学校班子成员均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其中胡展航校长教龄28年,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数学学科评估专家、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研究员、汕头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有8个省级教改课题,发表论文13篇。彭朝晖书记、梁炳南副校长、张英副校长分别具有26年、15年和14年以上的教学实践经验。四位校级领导均参加过校长专业培训并具备校长任职资格,均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精通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业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治校能力强。
  三年来,学校在番禺区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把班子建设当作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来抓。首先是思想建设。班子成员定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用现代化教育思想武装自己,落实“尚本、明德、励新、卓越”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开放民主、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管理。其次是作风建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随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实行挂钩年级、学科、班级制度,要求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深入实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对教师做到业务上悉心指导,生活上备至关怀,思想上坦诚沟通,和师生融为一体,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再次是组织建设。校长和副校长明确分工,协调合作;同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推进学校中层内设机构设置与聘任改革,成为我校综合改革试点中的一大亮点,开创了番禺区基础教育学校中层机构设置的先河;学校顺利完成了岗位设置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实现了“高票数”和“零投诉”,彰显了“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管理特色;成立了学校党总支,下辖四个党支部,完善了民主监督职能。建立建全学校、部门、级组之间高效、和谐的管理运行机制,落实责权利统一的分管责任制。下大力气抓好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领导力建设,形成强势领导集体。结合我校六年发展规划目标,为了更好地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还具体制定了如下措施:
  (一)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要坚持按职问责
  落实各级管理者的分工与权责,理顺各级管理流程,落实分管工作的目标,完成进度与期限,落实检查监督责任与评价标准,按期、按质问责。
  (二)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要坚持 “真”,凡事要求真
  这是立校之本、发展之本。要说真话、办真事、求真理、用真功。不弄虚作假,不作表面文章、敷衍应付,不只报喜不报忧,不只讲成绩回避问题,不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不只强调客观、怨天尤人、庸庸无为,要敢于正视问题、正视矛盾、面对挑战,要善于正确对待成绩与进步、赞扬与表扬、问题与差距、批评与帮助,要勇于正视、解剖自己的不足与软肋,承认不足与差距,培养强者风范。
  (二)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要体现 “公”
  凡事要处以公心,办事要公平,政务要公开,处事要公正。
  要养成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管理者能够严于律己,方能严于律人。管理者要与部属同甘共苦,凡是要求部属做到的,管理者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注重非权利因素的作用,为师生树立榜样,以良好的行为带动师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师生。树立“管理是服务”的理念,为师生的发展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四)领导班子的业务建设要重视学习、创新,展现领导智慧
  管理者要善于学习,这是保证管理者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努力提高理论水平、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实操能力,定期组织班子参加一些高层次的培训。每一级管理者都要在每学期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出主要学习篇目,学校每月要召开一次领导班子学习会,每人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出发言提纲;每个学期级组长以上管理干部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写出一篇论文,学习的情况与结果纳入考核、评价。
  (五)强化中层领导力建设。塑造具有领袖风采的中层领导团队,增加进修、交流、考察多种形式学习,组织中层领导前往名校,与名校领导进行交流沟通,提高领导管理技巧,借鉴成功经验。
  学校领导班子集体思想水平和决策领导艺术水平的提高,作风的改变,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 落实办学理念、制定发展规划、完善管理机制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发展规划是学校奋斗的目标,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在1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领导班子认识到没有高屋建瓴而又切合实际的办学理念,没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长远学校发展规划,势必“跑也不远,飞也不高”。 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我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等文件精神,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围绕“人本和谐、高质创新、示范引领”的办学目标,结合我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的现实情况,凝聚全校师生的经验、智慧,提炼出“尚本、明德、励新、卓越”的办学理念。
  (一)准确定位、锐意进取,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依据办学理念,我校先后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由于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定位准确,吻合实情又有所开拓创新,故所确定的目标都逐以得到实现。比如:在2003年—2006年的学校发展规划中,办学目标是“三年内必须上广州市一级学校”;学校定位是“在番禺区普通中学中处于领先地位”。年学校发展规划中办学目标“三年内争取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定位是“在番禺区普通中学中处于中上地位,在同类学校中(广州市一级学校)处于领先地位。”
  结果,我校在2005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6年12月晋升广东省一级学校。教学成绩也呈现喜人的现象。2004年高考实现重大突破,各类上线人数均比2003年翻了近一番,并首次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2005年高考再度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排番禺区二等奖第一名;2006年高考成绩喜人,本科上线人数居区第六位,超额完成广州市及番禺区各项指标,实现了在同类学校中(广州市一级学校)处于领先地位的目标。2010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本专科上线人数大幅增加,超越市、区预测目标,居番禺区同类学校前列。
  在2009年—2014年学校六年发展规划中,围绕“尚本、明德、励新、卓越”的办学理念,将分以下三步走:第一,一年一小变——2010年学校面貌有改观,学校达到《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合格学校》的要求;第二,三年一中变——到2012年办学理念基本落实,学校达到《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的要求;第三,五年一中变——到2014年办学理念全面落实,学校达到《广东省普通高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要求。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教职工队伍建设上水平、科学管理出新路、科研教研出效应、教育教学出成果、校园文化焕新貌,争取把我校打造成校园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教育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在番禺区乃至在广州市内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社会肯定、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首善学校,成为番禺区又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办学特色显著的名校。
  (二)完善管理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构建、贯彻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依法治校。根据教育有关政策、法规,从办现代教育的需要修订完善一整套规章制度,以规范教师的思想行为和各项工作要求,学校处处事事有章可循,使学校工作和教师思想行为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在制度建设方面,我校建立了行政会议、行政、年级长、学科组长联席会议制度;党支委、党小组常规工作及学习制度;教代会常务理事和全体代表会议制度;各部门岗位责任制;校务公开和公开招投标制;工作述职和民主评议制;行政领导兼课、听课及参加教研活动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民主决策机制。
  2、坚持民主办学的作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和全体教职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使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各项改革措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实行校务公开制度,促使教职员工对学校各项决策的认同感,激发参与热情,不断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
  3、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注重激励作用,充分体现合理、公正、公平的原则,实施以“四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岗位责任制。定编定岗,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二是检查考评制。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对全体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三是结构津贴制。以基本津贴、工作津贴和奖励津贴三部分构成校内结构津贴,向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倾斜,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四是人员聘任制。实行个人参聘、小组初聘、处室平衡、领导审定,通过聘任上岗,实现人员优化组合。
  在行政工作中,继续完善日常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学生工作规章;在教师进修方面,完善《青年教师培训方案》、班主任工作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教师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大块,给不同情况的教师提供进修机会,使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化;构建教师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教师主体性;制定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后续资源,凝聚和谐校园文化。
  4、重修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岗位职责》、《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毕业班工作奖励方案》等,进一步明确了科任教师、班主任、科组长、级长、主任、校长等各级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教学行为。建立学科考核制度,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考评,提倡教师自评,注重发挥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作用,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反思,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5、注重氛围建设、激发教师内在活力。我们追求一种宽松和谐、温馨平等、团结向上的校园环境,树立正气,积极倡导舆论健康,在工作中以学校的大局为重,不讲大话空话,不相互拆台,加强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相互理解,把尊重教师作为管理工作的最根本出发点,注重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上、工作上、人格上、情感上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注意角色互换,凡事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尽量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多做实事好事,创造条件协助解决住房、子女入园入学、夫妻分居、外出开会听课用车等实际问题,经常了解在岗及离退休教师家庭情况,对有实际困难及病休教师尽可能提供帮助。
  6、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建成了双向闭路电视控制系统、校园网络、校园自动监控系统,各处室配备电脑并全部上网,购置现代化办公设备,研发电脑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教育管理和教务管理,实现各处室、各科组的资源共享,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科学地建立规章制度,让制度为新课程的实施保驾护航,这体现了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追求目标和办学理念。新的制度既体现约束功能,也体现塑造功能,既体现严肃性,也彰显人文性。通过积极营造自觉、自律的制度文化环境,我校教学活动走上了“有章可循、有序高效”的管理轨道。
  五、创新课堂、特色先行,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有了好的规章制度,还需要有健全的机制,才能让规划落到实处,才能让制度发挥实效。因此,在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大力争取区、市、省以及学院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的同时,我校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规范,重建秩序,实施过程监控、精细化管理和目标分解,静悄悄地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提升改革和发展的内驱力,夯实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根基。学校制定了“学校课程管理小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新型的新课程改革管理机制,使学校课程改革呈现“上下联动,全校一体”和“百花齐放”的新格局。实践证明,我校课程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每年举行的对外教学开放日活动就得到了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高度称赞。
  (一)构建多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针对新时期高中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性和心理需求,我校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开足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开发了多元的课程体系,更有力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如针对德育形式单一,落后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现状,开发了“成长目标篇”、“成长过程篇”等德育课程;针对国家课程分科性强,忽视边缘学科的实际,开发了包含各科知识内容的“学科整合”课程;针对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自理能力差的实际,开发了 “生活导航”课程。这些课程以其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学生自主选择的需求。我校还开设了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社会实践类等四大类综合活动课程。我校的英语园地,通过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开拓学习新思路,为在校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生活增添一份乐趣,让英语学习成为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课程,开放、多元的授课方式,充分激发了我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阵地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校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改革以往单向的课堂教学方式,构建了“小组合作、先学后导”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六个务必”:
  一是学习问题务必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其余时间由学生去自我把握,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二是知识务必由学生自己去探索。二师附中的课堂,是自主而开放的,教师的作用只是适当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真知。三是规律务必由学生自己去掌握。我校的课堂,是开放而有针对性的。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对课堂进行适当的控制,让学生在自我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中总结规律,进而掌握规律。四是收获务必由学生自己去运用。每一节课,学生都得到属于自己的收获,教师也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检验自己的收获。五是学法务必由学生自己去创造。学习方法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法,多元互动,最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六是能力务必由学生自己去发展,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正符合新课程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创造优异的条件
  学校并非工厂流水线,不能以一个模子教育不同的学生。因此,我校一贯主张因材施教,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特长。
  一是做好动机教育,帮助后进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注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使学生认清学习活动与他们的人生目标的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获得长期的学习动力。
  二是做好个别辅导,对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我校的个别化辅导,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程序:定时—定人—定内容。定时,就是每天集中答疑,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定人,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或采用预约方式,对学生进行答疑和指导。定时和定人,大大增强了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定内容,主要是督促检查、订正练习卷、作业以及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在辅导中,教师针对后进生学习依赖性较大的特点,让学生先做过关题,再通过阅读教材及对照例题和不会的题目,找出相似的地方,提出想法,口述出来,再形成文字,教师则从旁指导。这种方法既传授了知识,又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三是做好学习课程的优化。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实施“个性教学”,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与特长。在课堂中合理扩展教学范围,科学选择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尽领风骚,全面提高。针对新时期高中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性和心理需求,我校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开足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开发了多元的课程体系,更有力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如针对德育形式单一,落后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现状,开发了“成长目标篇”、“成长过程篇”等德育课程;针对国家课程分科性强,忽视边缘学科的实际,开发了包含各科知识内容的“学科整合”课程;针对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自理能力差的实际,开发了 “生活导航”课程。这些课程以其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学生自主选择的需求。我校还开设了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社会实践类等四大类综合活动课程。我校的英语园地,通过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开拓学习新思路,为在校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生活增添一份乐趣,让英语学习成为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课程,开放、多元的授课方式,充分激发了我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四)抓好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我校相当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程,制定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使研究性学习真正成为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课程,并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改突破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以生活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发展为根本”的研究性学习特色。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不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例如,有的学生利用假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用详实的材料写出许多优秀的论文,如《蔡边市场改造的可行性研究》等;又有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展示自己制作的创新小发明,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五)拓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增添活力
  学生人格的正确发展,是培育健康型社会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一直致力于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比赛来正确发展学生的人格。于是,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增长见识,陶冶性情。
  定期安排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这已经成为了我校的传统。通过到华南橡胶轮胎厂、历奇山庄、颐养院等地进行社会实践,不但放飞学生的身心,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经济建设、民俗风情和岭南文化的了解,增加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这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增添了不少活力。
  (六)注重情感体验培养,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培养独立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培养这种人才,我校相当注重对学生的信任、激励和引导。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尤其是借助科技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演讲比赛、手工制作大赛、水仙雕刻大赛等具体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引导、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建设。鼓励学生组建社团,建立服务意识,培养创新意识,自觉锻炼组织策划能力,开展有益、有意义的社团活动,拓宽知识面,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制定组织规程,承担工作责任。增加、丰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进一步扩大学生主体活动的途径和平台。例如开展有益于乡镇、社区的募捐、修葺、环卫、知识宣传公益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谏言纳策活动等,履行公民义务。改造校园广播站设施,筹建校园电视台,定期举行学生广泛参与的科技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个人才艺展示、辩论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氛围,展示我校学子的风采,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文娱、体育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关注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大、中、小型的现代学生拓展培训项目,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意识,培养良好学习生活心态。这些形式包括春秋游、冬夏令营拓展训练、心态辅导技巧工作坊、各类群体性拓展训练、学习动力体验式训练、学生心态教育培训、学习技巧讲座、应考心态讲座等。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体验中学会人际交往、换位思考;学会互相支持、共同进退;学会自我行为、情绪控制、增进自我认识;学会适应学习生活、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会通过恰当方式调整心态、应对学习压力、培养自信。最终达到加强班级团队建设的目的,让学生在自我个性发展的同时融入团队,让师生一起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
  (七)改革评价方式,实行动态管理,综合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具有检测、甄别、选拔功能,而且还有重要的诊断、激励、发展功能,通过课程评价,可以了解课程的得失,调整前进方向,激励学习干劲,获得新的发展。改革教学不能不改革评价,实施新课程,不能不建立和实施与新课程要求相符的评价体系。我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建立了如下评价体系。
  1、评价学生的方式:目标多元、关注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校制订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手册》,评价目标不仅有知识和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手段除了考试,增加了学科评语、成长记录、综合实践活动手册,观察、口头交流、实际操作、学习成果展演,如小论文、小制作、手抄报、电子课件、网页、音像制品、艺术作品、实验设计等等。如课堂表现、每月文明之星,每年才艺新星大赛,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前景评价。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发展性评价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在操作上,我们借助于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即时跟踪,多元性评价。在评价的结果运用上,以激励为主,以促进发展为本,多一种尺度,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爱。
  2、评价教师的方式:面向全体、全面评价
  通过制订《基础年级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毕业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我校的评价覆盖了全体教师。废除一考定性的静止性评价,实行结合起点,关注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从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开发能力、开课能力、对学生选课的指导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主要是学生发展、学业提高幅度)、课题研究成果、专业水平、职业道德水平等八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在操作上,采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参评的形式。充分体现“教师要发展”的理念。
  (八)减轻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
  实施新课程,如果一味增加学生负担,就会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事实上,我校的新课程改革不但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而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勤学好问在附中校园蔚然成风。我校主要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严格调控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我校严格控制每周学生在校时间,非毕业班不超过5天,毕业班不超过6天,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9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8小时。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保障课间活动。学校规定当天有课的科目布置课外作业量每科每天不超过20分钟,一般作业在课内完成当天没课的科目不准布置课外作业。我校坚决反对机械重复的作业,严禁惩罚性作业。作业与练习题采用分层形式,各科作业精挑细选,既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又不拘泥于教材,适当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基础题为主,难度适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不允许教师拖堂,保障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保证上午一次课间操,下午一次眼保健操。
  控制考试次数也是保障课程学习不受考试冲击的措施。我校规定按照模块教学的要求,每学期大型考试不超过两次,考试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难度以中等题为主,占80%。保证课程科目开齐,课时开足。
  我校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时间、有空间、有机会自主发展。我校有10个社团,各学科组建了兴趣小组,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总人数占全校学生的65 %以上。参加体艺类社团或兴趣小组的达到58%,一年举办一次科技艺术节和体育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校园歌手大赛,在学生中开展演讲、朗诵、辩论、艺术设计、机器人制作等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赛事,
  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学生学业焦虑的疏导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不公开按分数排队,不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教师不给学生施加过大压力,不挤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和体育场所,学生作息有序,张弛有度,学业焦虑控制在合理范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多元课程体系的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性学习的落实,社会实践活动的拓展,情感体验的培养,评价方式的改变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等措施,无不为我校教学、教育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既有综合素质又有特长的合格人才尊定了基础。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成效是显著的。近年来,我校六次获得广州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高考升学率每年均保持较大的增幅。
  六、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立足课改教研、促进专业发展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中坚力量。建校伊始,我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目标共识、决策民主,建立核心、依靠全体,尊重信任、关心福利”的管理方针,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注重“尊重、培养、使用”,做到在“思想上帮助,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培养,生活上照顾”,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成长和发展环境,为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条件。一方面,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利用高中扩招的大好时机,引进了一批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另一方面,积极内部挖潜,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引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树立专业发展目标,不断提升专业发展自觉和教育教学能力。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升精神修养
  高尚的师德风范,是教育成功的保证,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多年来,我校一直切实加强教职工的师德教育,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标准,树立“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教风,制订了《师德建设方案》,倡导教师敬德修业,为人师表,争做师德的表率和育人的模范,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投入爱心,讲求奉献,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
  加强师德建设,具体表现在:一是在教学岗位上践行师德规范,倡导“德育无小事,事事都关已”,开展“争当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活动,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学工作全过程;二是在学校开展的师德活动中体验探究。举办校园师德讲座,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师德规范教育。积极开展师德演讲、师德征文、师德标兵评选、“先进德育工作者”评比等活动,寓师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近年来,我校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的模范教师,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黄志伟、张英、蔡泳珊先后获得“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何月好、艾静、何春凤、温春福、阮少芳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优秀班主任”。
  (二)立足校本教研,促进专业发展
  要将学校打造成现代化的名校,教育科研是必不可少的指南针和助推器。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下,我校从深化课程改革出发,筑造校本科研平台,立足学校实际,实行学校、科组、个人“三层互动”的教学研究,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首先,我校着力完善学校科研制度。我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出台了《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完善校本研修规章制度;修订了《科研奖励方案》,加大校本科研的激励力度。
  第二,我校着力建构科学的校本科研机制。以校本课程为课改实验研究突破口,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逐步建立“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机制。依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教育专家专业引领的三种力量,我校形成了“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校本科研的基本思路,总结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育故事。
  近三年,我校专任教师共参与了63个各级课题的研究,研究的课题有过程记录、阶段总结或论文、课件等成果。语文、地理、生物、政治等科组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部分成果已在省级以上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或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奖励。何东凤老师主持的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高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 获得广州市二等奖。关山远老师出版了个人专著《一步登天——高考英语写作速成宝典》,关山远、刘东明、何东凤等教师还与国家级、省级名师一起主编、参编多部高考备考丛书、工具书,多位教师的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第三,我校着力开发优质的校本课程。我校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出发,确定了构建以人文课程为主流选题的校本课程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开发优质的校本课程。我校首先开发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系列校本课程;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26种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规范化、多样化、系列化,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还与中山实验高级中学、汕头聿怀中学、江门培英高级中学、郁南西江中学等学校结成“五地十校联合体”,以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视野探究跨地域校际之间优势互补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引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以整体优化队伍为目标,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主渠道,制订并实施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课程改革-专业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积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构建“全员通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网络。近三年来,我校每年为全体教师订一本教学杂志,每年暑假均组织全体教师赴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参与全员通识培训,和教育专家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了解学科教学发展动态,在学习与交流中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十分重视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从而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水平和技能水平。我校规定,学校所有专任教师,必须接受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实验研究,在教学手段上实现信息化、现代化。如今,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我校已经得到普及运用,各学科专任教师均能制作并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有多位教师在市区的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邢增强老师获得广州市中学地理教师技能竞赛二等奖;何东凤老师主持的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高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 获得广州市二等奖。
  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为将我校建设成为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示范高中,我校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多年来,我校采取普遍发展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精心培养学校的教学骨干。我校先后选派了一批学科优秀教师参加了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及番禺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先后选派了3位英语骨干教师远赴加拿大、澳大利亚学习考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此外,我校每年都选派各学科的优秀教师奔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的名校参观学习,考察交流,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积极倡导“向科研要质量”,大力提倡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和学术论文。为给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与园地,在学校教导处的牵头下,我校陆续编印了自己的教研刊物《二中教研》及教师随笔集《思路花语》,这些刊物,既反映了我校教师所具有的较高学术素养,也体现了二师附中每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认识与思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实践意义。
  通过长期不懈的建设,我校的教学骨干队伍已经逐渐形成。目前,我校有广东省名校长1 人,广州市教研中心组成员1人,番禺区特约教研员2人,番禺区新课程实施学科中心组成员11人,番禺区教育学会学科分会副理事长和秘书长3人,广东省骨干教师3人,广州市骨干教师4人,番禺区骨干教师7人,番禺区名校长名教师研修人员4人。
  (三)实施“青蓝工程”,激励青年教师成长
  我校的教师队伍中,教龄在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约占五分之一。青年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提高他们的素质是优化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我校一直致力于开展骨干教师传帮带行动,落实“师徒结对”的制度,实施“青蓝工程”。“青蓝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新老教师结对,规范青年教师的常规教学。新学年伊始,学校教导处都会安排骨干教师和三年内教龄的青年教师签署师徒结对协议,开展师徒结对工作,认真完成《青蓝工程手册》规定的“五个一”、“六个必须”的任务:
  五个一:一份“三年规划”;每两周写一点反思(感受);每月参加一次广州教研;每月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六个必须:每堂课要有详细教学设计;每周必须听他人两节课以上;每月必须学习一篇文章;每学期必须推出一节汇报课;每年必须参加当年的广东省高考一模解题比赛,做近三年高考题;第三年出师时必须上一节“出师汇报验收课”。每学年结束时,教导处对青蓝工程进行考核、鉴定,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优秀师徒并进行表彰奖励。
  通过师徒结对,共同钻研教材,认真备课,青年教师教学时真正做到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很多青年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站稳讲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第二,重视培训交流,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台建场。我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让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成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每学年均邀请校内骨干教师、大学教授、兄弟学校名师为青年教师们开展专题讲座,更新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每学期均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法规、政策、新课程理念以及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并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校内交流、展示的平台。同时,教导处还组织青年教师赴省内市内的兄弟学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开阔眼界、取长补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他们最大的感受。
  第三,精心委以重任、激励青年教师成长。
  大胆使用,委以重任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又一举措。高三毕业班工作向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高地”,担任过高三毕业班工作的青年教师,往往能快速成长。每年的高三,我校都会认真考察,挑选专业扎实、教育教学成绩优秀的青年教师来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给他们压担子,激励他们成长。事实证明,学校的信任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动力。彭艳亮、吴继缘、崔荻、陈庆安、周佩霞、梁文辉、陈雪珍、李仕勇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都在毕业班教学中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
  通过实施“青蓝工程”,我校的青年教师入门快,提高快,成长快。几年来,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一直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好评,很多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并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崭露头角,何春凤、王小燕、陈雪珍、黄湘元、陈庆安、王健新等一批青年教师成为了市桥城区的“教坛新秀”。
  七、育人为本,重在养成;德智并举、追求卓越
  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为德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贯彻落实“一个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三个纲要(爱国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和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一个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以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为着眼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原则,推行德育管理改革,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逐渐形成二师附中的德育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师德育生德
  我校坚持以师德育生德的德育理念,强化学校全员育人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通过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育人团队建设机制。我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肩负起学生精神导师的责任,以自身正直睿智、多才爱生的形象,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生动的德育教科书。
  与此同时,我校积极抓好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认真制定了班主任的培训方案,定期开展对班主任教育理念、工作能力、工作艺术及心理健康指导方法的培训,努力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鼓励教师用奉献精神和教育智慧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一大批年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番禺区乃至广州市的优秀班主任。
  (二)建立“主体性”、“渐进式”、“生活化”的德育工作机制
  “主体性”:思想德育工作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主体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
  “渐进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年级、分学期制定德育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的德育工作形式。
  “生活化”:德育工作贴近生活,不搞空洞的说教,努力在近、小、实三方面上下工夫。
  (三)构建“一个中心、十八个块面”的德育体系
  一个中心:培养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现代人。
  十八个块面:民主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校训教育、理想教育、国防教育、竞争与合作教育、健康卫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感恩教育、环境教育、挫折教育、责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春期教育。
  (四)完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促进德育内化
  我校德育工作注重健全班级民主机制,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在我校,班主任不仅是管理型,而且是研究指导型,在班级的目标制定、班规制定、班干选拔、各种活动组织、纪律和生活的管理、班干的评议等充分体现学生的民主管理,把学生推上舞台,班主任做好指导帮助工作。不断扩大学生自主管理范围,加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
  (五)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我校注重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建设,实践、文娱、体育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不断扩大学生主体活动的途径和平台。改造校园广播站设施,定期举行学生广泛参与的科技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个人才艺展示、辩论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展示二师附中学子的风采。
  我校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校园德育工作的补充和延伸。例如:每年的春游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互相支持,共同进退;恰当地自我认识,学会觉察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学会适应高中的规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懂得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调整自己的心态,应对各种学习压力;加强班级团队建设,在自我个性发展的同时融入团队,让学生能一起建立良好的班风,从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在挑战各项任务中,树立信心,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个人潜能。
  (六)实施“双全”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十分重视面向学生开展全面、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建设中积极落实了“七个一”和“四个适时”。“七个一“包括:建立一个心理辅导室;一个心理咨询室;一个心理放松室;一个心理测试室;一个心理档案室;一条心声热线;一个心声信箱。“四个适时”指的是:适时开展全校性大型心理现场活动;适时针对各个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多姿多彩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如高三年级的“一切皆有可能”系列特色心态调整辅导活动,高二年级的“团结就是力量”心理活动;适时出版校园心理刊物《向日葵》,全面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适时对外学习交流,积累心育经验,不断提高学校心理老师的业务素质及心理教育效果。
  我校心理教育虽然构建的时间不长,却受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效。2006年5月,我校被评为“全国首届心理辅导特色学校”,我校心理老师区桂兰被评为“全国辅导之星”。 迄今为止,我校共有专职心理教师2人。拥有A、B、C证的兼职辅导教师20多人。雄厚的师资力量,保证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
  (七)深化家长工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实践证明,缺乏家长的支持和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必将大打折扣。我校建立了各年级的家长委员会并有序运作,积极探索与社区、家庭的互动对话机制,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健全家校联系制度,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争取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形成了密切的家校关系,为学校拓展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有力地支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八、凸显特色、彰显品牌,高质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校园书香浓郁,师生读书蔚然成风
  着力营造大语文环境,让学生通过灵活生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处于文化沙漠之中的农村学校,对于这些知识贫乏、思想幼稚的学生而言,怎样的比赛或活动,才能够在根源上改变学生的现状,增强学生的底蕴,看来解决问题的根本应该是着眼于“大阅读”。只有博览群书,才会知识丰富,才会思维开拓,才会眼光高远,才会心胸宽广。正如庄子所说“其积水也不厚,则其浮大舟也无力。”没有“大阅读”的积累,大语文教学这只大舟也无法启动。于是书香校园建设应运而生。首先在阅读条件上予以物质保证,学校根据新课标必读和推荐阅读书目迅速购买了大量图书,达到人均50本以上,并且给予足够的资金对读书积极分子进行奖励。其次在操作上区别对待,如选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循序渐进,由薄到厚,由浅入深;运用多媒体,使学生不再害怕读名著;进行适当的文学欣赏讲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读《三国演义》时,可以播放《百家讲坛》的《品三国》,读中国古代人物传记,可以播放《百家讲坛》的“汉代风云人物”,读外国人物传记,就播放中央电视台或凤凰台的世界名人访谈节目等,减低他们阅读的难度,同时又增加阅读的兴趣;以“同读一本书”为切入点,师生共同阅读,共同品味,同喜同悲,达到心灵的默契,情感的交流。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人人爱好阅读”的良好氛围,校园书香浓郁,师生读书蔚然成风,是全国首批“书香校园”之一。在我校,每个班都有读书小组,每个教室都有图书角,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图书馆借阅率不断提高。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培养了兴趣,发展了能力。
  我校的“二月风”文学社自创办以来,就将推动校园阅读当作首要任务,大力倡导课外阅读,培养出许多乐于阅读、长于写作的人才。近年来,我校师生在《中学生报》、《现代中小学生报》、《番禺日报》等报刊发表的文章近百篇,吴继缘老师参加全国中学语文教师阅读大赛,获得一等奖。2009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园报刊”评选中,我校的校刊《二月风》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及丰富多彩的内容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一等奖。
  (二)强生健体、美育启智,体育、艺术学科成绩斐然
  我校构建了以“健康体魄”为指导思想,以“运动实践”为主要手段,以“增进整体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体育健康课程,从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入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按学生自选项目分班上课,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文理兼容的体育活动,并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各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有机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指导思想,围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体育必修课开齐,打好锻炼基础。选修课结合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开设模块,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性与选择性结合,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让自己受益一生的健身项目。坚持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体生活。学校所有体育场馆、器材面对全体学生开放,保证学生平均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长期的群众性学生体育锻炼,使我校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达到98%,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9%,体能素质合格率达到97%以上,输送了凌铭祺等一批体育特长生到广州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我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番禺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我校体育科组在各项体育赛事中不断摘金夺银、所向披靡。在番禺区优秀科组评选中连续三届获得二等奖,还获得番禺区中小学校广播体操、大课间评比一等奖、公开课一等奖,广州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冠军等多项奖励。丘辉庆、李刚、曾明等体育教师获得广州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在艺术教育方面,我校也是硕果累累,美术、音乐人才培养成就卓著,艺术教育特色品牌深入人心。学生参加各级艺术表演和写作、书画竞赛,成绩斐然:参加广州市合唱比赛获得一等奖。学生在全区中学生音乐、舞蹈、演讲等比赛中名列前茅。
  (三)上级重视、专业支撑,齐抓共管、前景美好
  我校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与番禺区教育局精诚合作的结晶。学校在体制改革方面进行探索实验,初步成为体制创新的示范。更名改制后,公办普通高中的性质不变,但在办学体制方面,实行合作办学、委托
[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自评报告]相关文章:
链接:http://www.yxtvg.com/haowen/263988.htm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链接)
猜你感兴趣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港市西江高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