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经常被锥蝽咬了可以不理吗会马上猝死吗?还是有潜伏期别人说会有锥虫病在心脏繁殖裂心而死

导语小小虫子危害大,特别是在野外游玩的时候,最近出现了多起蜱虫咬人致命的事情,其实除了蜱虫,还有很多虫子会传播致命的疾病,比如锥蝽,被咬可能得“新型艾滋病”——美洲锥虫病。
  7月5日,广州市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刊登了一篇题为《我们需要你帮忙,找虫!
找人!》的文章,呼吁当地民众捕捉一种名为锥蝽的虫子。届时,当地疾控部门将以每只8元的悬赏金,向捕虫者提供奖励。为什么疾控部门会悬赏捉这种虫呢?
  原来,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后者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堪称&新型&。而潜在的美洲锥虫病患者若获得及时的诊断和,可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风险。
  本文图片均来自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
  美洲锥虫病,被称为&新型艾滋病&,潜伏期二三十年
  文章介绍道,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锥蝽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吸食人血,因为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所以也被称为&接吻虫&。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曾在2012年发文介绍,美洲锥虫病在上可引起心脏、消化道及外周系统改变,病死率较高。随着近年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人口流动频率增加。这一疾病也由美洲,开始向亚洲扩散。
  本病的传播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患者或储存宿主&锥蝽&人的方式传播;另一是通过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下发生传播。目前至少有40种已知的吸血锥蝽可能造成本病传播。
  此外,锥虫病的隐匿性极强,隐匿期长达20年至30年;锥虫病确诊率低,没有可以预防,并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因此,有学者甚至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
  而锥蝽在广州被俗称为&木虱王&。经广州市疾控中心了解,该市多个区都有市民见过类似锥蝽的昆虫,有被叮咬的案例。2016年,顺德就发生了首起锥蝽叮咬人事件。
  放大镜就位,抓到锥蝽可领钱
  锥蝽大多藏身于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比如旧木屋、花盆旁以及在农家乐的木堆旁,在夜间会外出活动。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也易于发现它们的踪影。
  如何预防?
  根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给出的建议,锥虫病的主要预防手段如下:
  1、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如在建筑物的墙面涂敷石灰等涂料,修复和更换屋顶等,或室内喷洒杀虫剂,可防止锥蝽在室内孳生和栖息
  2、尽可能消灭动物储存宿主。旅游者应避免在简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帐或杀虫剂。
  3、为避免输血传播,血库应进行血液的克氏锥虫血清学检查,亦可在输血前24小时于血液内加入1:4000的龙胆紫以杀灭锥虫。另外对献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妇应及时行血清学检查。
  4、急性期应及早进行抗锥虫治疗,用于治疗的药品主要有苯硝唑或硝呋莫司。(参考网站:观察者网)(责任编辑:廖露)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
两性热门话题
你好,请问做宫颈糜烂手术治疗大概多少钱?...
大家都在看
电话:010-
电话:010-
原创文章精选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783106",
container: s,
size: "265,100",
display: "inlay-fix"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1068503',
container: s,
size: '960,90',
display: 'inlay-fix'奉节生活网手机版,知晓奉节事
点击即可立即体验
这种虫可传播“新型艾滋病”,被咬可致命!请告诉身边的人
本帖最后由 cl123 于
16:38 编辑 原标题:紧急提醒!这种虫传播“新型艾滋病”,被咬可致命!告诉家人和朋友& && &&&近日,广州疾病控制中心紧急发布一条消息:呼吁广州居民一起“找虫、找人”,找到锥蝽(英文triatomine,读音zhuī chūn),找到潜在的美洲锥虫病患者。每捕捉到一只锥蝽,奖励人民币8元。& && &&&原来锥蝽身上携带者一种可传染的病毒,对人体危害很大,甚至有美国学者称之为“新型艾滋病”。一、被锥蝽叮咬,可感染“新型艾滋病”& && &&&达尔文年轻时,曾在跟随“小猎犬”号考察,途中被锥蝽咬过,感染了美洲锥虫病。他回到英国后,就开始频繁出现呕血、心悸,手经常感觉像被火烧一样,全身抽搐。达尔文形容得了美洲锥虫病之后的生活:“像处在地狱火焰中。”& && &&&被锥蝽叮咬后,一种叫“克氏锥虫”的寄生虫就会钻进血液里,最终到心脏去。它们在心脏里生存繁殖,直接影响消化道和神经系统,人体最终会因为器官肥大爆裂,或心脏衰竭而死。当时医疗水平有限,达尔文的状况越来越糟,最终被折磨了大半生后因心脏病死去。& && &&&锥虫病有个特点,潜伏期长,可长达几十年。它平时通过血液传播,孕妇如果感染锥虫病,还会传播给孩子。同时极难确诊,即使在现阶段医疗水平下,也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几乎无法治愈。患者会遭受长年在各种神经、心脏疾病中被折磨,甚至致死。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传播途径的相似之处,较大的危害程度,和艾滋病都有些相似之处。因此,美国学者称它为“新型艾滋病”。锥蝽长这样:它的头部像个锥子 图片来源:广州疾病控制中心& && &&&它喜欢吸人血,尤其喜欢咬那些皮肤薄的地方,比如说脸、嘴唇、眼睑,所以也叫“接吻虫”。被锥蝽叮咬后 图片来源:广州疾病控制中心& && &&&锥蝽白天喜欢躲在墙壁或木质物件的缝隙中,林野、鸡窝、花盆等也都是它们的藏身之所,夜间则出来活动。幸运的是,目前锥蝽病感染确诊的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亚洲的日本也有。中国尚未有确诊病例。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松懈。这才有了广州疾控中心发起的这场全城捕虫运动。白色的是锥蝽的卵& && &&&夏天,是蚊虫活跃的季节。特别是孩子们放暑假,外出玩耍,接触蚊虫的机会增多。和成人相比,孩子细皮嫩肉,更容易成为毒虫们的目标。除了锥蝽这种危害性极大的虫子,生活常见的一些虫害,也不能忽视。二、蜱虫,会要人命的小虫子& && && &&&案例1:今年五月,江苏宋先生的小舅子和岳母先后被蜱虫咬伤,以至于最终都因为多个器官衰竭死亡。而就在为岳母操办丧事时,宋先生的右小臂,也突然被虫子咬了一下。三天后,他开始发烧,头昏、浑身乏力。送到医院时,已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并有咳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危急情况。经检查,医院确诊为蜱虫叮咬产生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好在进行针对性治疗后,宋先生最终逃过一劫。蜱虫& && &&&最恶心的地方是,它咬人的时候,几乎把头埋进肉里,一边吸血一边释放麻醉液,人体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它自己则贪婪吸食人血,直至饱胀成一个球。名副其实的吸血鬼。蜱虫可携带100多种病毒,引起多种疾病,致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因被蜱虫叮咬而致伤治病的报道非常多。最恶劣的一次,是2010年,河南境内集中发生蜱虫害,共有557人被咬伤,其中死亡人数达18人。& && &&&蜱虫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最喜欢寄生的,是小动物和儿童。& && & 案例2:杭州曾有一个妈妈,发现自己2岁的小孩脚趾上长了一颗“黑痣”,走近仔细一看,竟是一只蜱虫!发现的时候,虫子身子已经嵌入到脚趾中。医生用酒精杀都杀不死,最后上了麻药,才把它拔出来。& && &&&案例3:大连四岁男童嘉嘉,和爸妈从野外回家后,后脑勺上就吸附了一只蜱虫。虫子已经钻进头皮里,怎么摇它都纹丝不动。最后,辗转了两个医院,医生折腾了一个晚上,才把它完整取出。对付蜱虫,有这么几个要点:1、外出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驱蚊液、罗浮山百草油等,衣服则最好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2、家里有养宠物的人,也要定期为宠物做好清洁与驱虫。尤其皮肤有褶皱的地方。3、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了,一定不要生拉硬拽。这样容易把蜱虫的口器扯断在皮肤里,持续释放毒素,加重病情。4、取出蜱虫,可用酒精、煤油等点它的头部,让它先松口,再用镊子垂直向上取出。取时不要左摇右晃,避免撕裂口器。5、最后,如果出现发热、发炎、红斑,要马上去医院。去的时候一定要跟医生说自己被蜱虫咬过,针对性检查才能及时治疗。三、隐翅虫,咬一口会毁容& && &&&案例1:近日,浙江海宁有一个才十几个月的宝宝,妈妈带他去逛了一趟公园,被隐翅虫咬伤,感染。以致于整个眼部周围,像被硫酸烧过一样,都溃烂了。& && &&&因为痒,孩子用手挠,结果手上也感染了。宝宝得的,是典型的隐翅虫皮炎。隐翅虫长这样,有点像蚂蚁:& && &&&案例2:厦门有一女生,晚上睡觉的时候,觉得脸上有点痒,揉了一下,第二天起来脸上就长了一大片水泡,奇痒难忍。到医院诊断,医生告诉她,咬它的就是隐翅虫。隐翅虫最大的危害在于,一旦揉破,它的强酸性体液就会灼烧皮肤。严重时会导致皮肤坏死、全身中毒。即使治愈,护理不当的皮肤也容易有色素沉淀,所以,惹到它,有毁容的风险。& && &&&它们喜欢灯光,所以,蚊虫多的地方,走在路上最好离路灯远一点。如果出去野营,一定要做好防虫措施,选择条件较好的住处或带上蚊帐,是很有必要的。遇上隐翅虫,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别拍死它!把它吹走就好。要是真的中招了,那还是赶紧先用水冲洗,再上医院皮肤科处理吧!四、红火蚁,千万不能小瞧的小蚂蚁& && &&&案例1:今年5月,广东东莞一个钓鱼发烧友,去钓鱼的时候被蚂蚁咬了一口,一个一两百斤的壮汉,仅过了几分钟,就出现呼吸困难,口齿不清,意识模糊的症状,最后直接住进了ICU。咬他的,就是这种常见的蚂蚁:& && &&&它叫红火蚁,其实是一种入侵物种。它源自南美洲,是通过洋垃圾传入广东吴川,然后蔓延到全国的。红火蚁在拉丁语中被称为“无敌的蚂蚁”。生性好斗,攻击性强,爱咬人,爱蜇动物,爱吃菜种,甚至爱钻电箱。它的毒液主要集中在尾部,人被咬伤后,会持续灼热性疼痛。& && &&&案例2:贺州黄女士,因为在菜地里被三四只红火蚁咬了几口,几分钟后就开始手脚冰凉,面色发黄,眼睛完全睁不开的情况,最后出现休克。据医生介绍:过敏性体质的人,对蚁酸的反应会更强烈。她们被咬后会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随时发生心脏骤停。无敌的蚂蚁惹不起,但躲得起:1、 在野外走时,看到凸起的土包,看到有蚂蚁爬行,请绕道。2、 万一被咬到,要先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如果持续感到热痛,千万别大意,还是要及时就医。被红火蚁咬伤的手五、毛毛虫,防不胜防的毒毛& && &&&蝴蝶很美,但变蝴蝶之前的毛毛虫很危险。夏季,毛毛虫也进入了繁衍的旺季。毛毛虫不会咬人,但它身上的毛会让皮肤起红疹,处理不当会感染、发炎。毛毛虫& && &&&一旦被毛毛虫体表的毒毛蛰到,皮肤随即会出现热痛感,轻则红肿,重则溃烂,引发荨麻疹、关节炎等。如果身上有毛毛虫掉落,记得要用胶布粘一粘,先把毒毛粘干净。包括衣服,如果有接触过毛毛虫,一定要用洗衣粉认真洗。把毒毛彻底洗干净。& && &&&▲最后,小编还要以亲身经历为大家补充说明一下,要注意防止小蜜蜂、黄蜂、黑蜂蜇伤,那滋味也不好受,被蛰部位火辣辣的,又痒又痛,还肿得老高,情况严重还得进医院进行医治!夏季出游,家长与小朋友都要格外注意:1、对那些带刺、带毛、带针、颜色鲜艳的虫子,都不要轻易接触。2、遇到虫子,不要拍死,保险的做法是吹走或弹走,虫子的体液大多是危险的。3、孩子皮肤稚嫩,是很多蚊虫的首选对象。防虫别大意,驱蚊水是必要的,野营的话蚊帐也是必要的,尽量减少皮肤裸露。(来源:国馆&&家教智慧)主办方:奉节生活网主编:杨洪江丨编审:朱海兰 丨编辑:叶闵本文由奉节生活网整理自网络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是不是真的哦
7-25 10:09
真的假的?
7-25 10:18
看起多黑人的
7-25 15:39
最热生活圈
#记录自己的一天#
我 睡 醒 了 ?
睡的不想起床了
爱、已陌生
#每天一条生活圈#
有那个愿意保护我的他吗?
<span class="zan" data-id="236680" data-uid="
哪个来接哈我,给你买冰糕
#有一种心情叫做______##每天一条生活圈#
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掐灭你手中的烟,让你忘记和别人的以前
不想上班只想在家,??
无论谁离开了你,别忘了他没来之前,你本就一个人生活
她妈妈是你娘
<span class="zan" data-id="236718" data-uid="
咨询一下,三角坝农家乐带游泳池的地方在哪里?
那一句等我一年
哎!生活?不文明的些人越来越多!广告也遍地都是!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注意】这种虫子被悬赏8元一只!被它咬过,会得“新型艾滋病”
7月5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刊登了一篇题为《我们需要你帮忙,找虫! 找人!》的文章,呼吁当地民众捕捉一种名为锥蝽的虫子。届时,当地疾控部门将以每只8元的悬赏金,向捕虫者提供奖励。
▲截图来源 广州疾控i健康
本文图片均来自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
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后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堪称“新型艾滋病”。而潜在的美洲锥虫病患者若获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风险。
这也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找虫又找人”的原因。
“新型艾滋病”,潜伏期二三十年
文章介绍道,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锥蝽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吸食人血,因为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所以也被称为“接吻虫”。
头部呈锥形
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须对美洲锥虫病在全球的扩散引起重视。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曾在2012年发文介绍,美洲锥虫病在临床上可引起心脏、消化道及外周神经系统改变,病死率较高。随着近年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人口流动频率增加。这一疾病也由美洲,开始向亚洲扩散。
2011年开始向全球扩散
本病的传播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患者或储存宿主→锥蝽→人的方式传播;另一是通过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下发生传播。目前至少有40种已知的吸血锥蝽可能造成本病传播。
不同种类的锥蝽
此外,锥虫病的隐匿性极强,隐匿期长达20年至30年;锥虫病确诊率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并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因此,有学者甚至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
再看一眼,见过它们吗?
而锥蝽在广州被俗称为“木虱王”。经广州市疾控中心了解,该市多个区都有市民见过类似锥蝽的昆虫,有被叮咬的案例。2016年,顺德就发生了首起锥蝽叮咬人事件。
放大镜就位,抓到锥蝽可领钱
锥蝽大多藏身于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比如旧木屋、花盆旁以及在农家乐的木堆旁,在夜间会外出活动。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也易于发现它们的踪影。
白色为锥蝽的卵
广州市疾控中心表示,通过此次调查,希望清晰了解锥蝽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配合相应的措施,争取将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居民们看到锥蝽,请拍照后用矿泉水瓶或其他带盖容器装好,记好采集时间和地点(如:00,海珠区海幢街30号608房),联系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
如若确定为锥蝽,疾控部门将提供每只8元的奖励金和健康咨询服务。
如何预防?
根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给出的建议,锥虫病的主要预防手段如下:
1、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如在建筑物的墙面涂敷石灰等涂料,修复和更换屋顶等,或室内喷洒杀虫剂,可防止锥蝽在室内孳生和栖息。
2、尽可能消灭动物储存宿主。旅游者应避免在简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帐或杀虫剂。
3、为避免输血传播,血库应进行血液的克氏锥虫血清学检查,亦可在输血前24小时于血液内加入1:4000的龙胆紫以杀灭锥虫。另外对献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妇应及时行血清学检查。
4、急性期应及早进行抗锥虫治疗,用于治疗的药品主要有苯硝唑或硝呋莫司。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悬赏捉虫!!这种虫传播“新型艾滋病”!务必赶尽杀绝
你没看错!
什么虫子这么“值钱”?
7月5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呼吁广州居民齐齐“找虫、找人”——找到锥蝽,找到潜在的美洲锥虫病患者。
锥蝽能传播一种名为
“锥虫病”的疾病
隐匿期可达20-30年不说
急性期可引发脑栓塞甚至猝死
图片来自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后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堪称“新型艾滋病”!而潜在的美洲锥虫病患者若获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风险。
这也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找虫又找人”的原因。
“新型艾滋病”
潜伏期二三十年
文章介绍道,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锥蝽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吸食人血,因为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所以也被称为“接吻虫”。
头部呈锥形
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须对美洲锥虫病在全球的扩散引起重视。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曾在2012年发文介绍,美洲锥虫病在临床上可引起心脏、消化道及外周神经系统改变,病死率较高。随着近年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人口流动频率增加。这一疾病也由美洲,开始向亚洲扩散。
2011年开始向全球扩散
本病的传播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患者或储存宿主→锥蝽→人的方式传播;另一是通过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下发生传播。目前至少有40种已知的吸血锥蝽可能造成本病传播。
不同种类的锥蝽
此外,锥虫病的隐匿性极强,隐匿期长达20年至30年;锥虫病确诊率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并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因此,有学者甚至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
再看一眼,见过它们吗?
而锥蝽在广州被俗称为“木虱王”。经广州市疾控中心了解,该市多个区都有市民见过类似锥蝽的昆虫,有被叮咬的案例。2016年,顺德就发生了首起锥蝽叮咬人事件。
放大镜就位
抓到锥蝽可领钱
锥蝽大多藏身于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比如旧木屋、花盆旁以及在农家乐的木堆旁,在夜间会外出活动。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也易于发现它们的踪影。
白色为锥蝽的卵
广州市疾控中心表示,通过此次调查,希望清晰了解锥蝽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配合相应的措施,争取将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居民们看到锥蝽,请拍照后用矿泉水瓶或其他带盖容器装好,记好采集时间和地点(如:00,海珠区海幢街30号608房),联系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
如若确定为锥蝽,疾控部门将提供每只8元的奖励金和健康咨询服务。
如何预防?
根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给出的建议,锥虫病的主要预防手段如下:
1、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如在建筑物的墙面涂敷石灰等涂料,修复和更换屋顶等,或室内喷洒杀虫剂,可防止锥蝽在室内孳生和栖息。
2、尽可能消灭动物储存宿主。旅游者应避免在简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帐或杀虫剂。
3、为避免输血传播,血库应进行血液的克氏锥虫血清学检查,亦可在输血前24小时于血液内加入1:4000的龙胆紫以杀灭锥虫。另外对献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妇应及时行血清学检查。
4、急性期应及早进行抗锥虫治疗,用于治疗的药品主要有苯硝唑或硝呋莫司。
本期编辑:荚妤
来源:观察者网、广州疾控i健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锥蝽咬过的皮肤照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