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吃海鲜不算不会过,不算不会过,新概念海鲜火锅你吃过吗

吃在成都,你所知道或不知道的十家店
提到成都,除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悠久灿烂的历史,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悠闲惬意的生活,自然也离不开成都的美食。“民以食为天”,天大的事情更值得考究,在成都,美食绝不仅仅限于火锅或是川菜,而是让各大菜系,甚至是各国料理,都能在这里一展所长,正是这种包容性与全面性,也造就了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的美称,比 起耳熟能详的全国大品牌,成都本地自有的“馆子”更得人心,现在,让我们走街串巷,探访成都美食的冰山一角(排名不分先后)。
Part one: 撸串and 撸串,来成都不必可少
第一店:九味芳华麻辣烫
品川渝美食,最有特色,也最能代表“川味”的特色小吃之一的麻辣烫必不可少。麻辣烫,其实是源自嘉州(今”乐山”)三江码头的饮食文化。相传,三江流域为古蜀河运之要道,水流湍急,船人纤夫苦于操持生计,无暇细烹精食。为便于温饱,放舟拉纤之余,船人纤夫常在江边垒石块,支瓦罐,捡树枝,生柴火,舀几瓢江水,食材就地而取,再放入本地海椒、花椒等调料,涮而食之,既可果腹,又可烤火驱寒、袪湿,简便易行,此食法日渐盛行。这便是麻辣烫最初的由来,正是由于这种码头文化,使得麻辣烫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没有固定或者统一的配方,而是来源于各家的独门秘方,又使得各家的味道和吃法不尽相同。正所谓家家味相似,味味却不同,而这关键,就在于独门配方造就的“味儿”上。
听老板娘讲:嘉州其后大佛落成,三江之水渐缓,嘉州鱼米渐丰,百姓得以安生,然而围聚而坐煮一锅麻辣烫的习惯却始终保留,麻辣烫不再是单纯为了便捷或是果腹的目的,渐渐变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于是乎,三江码头上的九爷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便将菜品和炉具精心加以改造,搭配悉心秘制九种调料,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于江边、桥头、渡口……百姓围着担子成了常客,“麻辣烫”慢慢也从江边走到了岸上,得以登堂入室,慢慢享誉嘉州,这便是九味芳华麻辣烫的前身。
时至今日,九味芳华得九爷之秘方传承,不断改良,在港式风格的装潢下,延续了串签麻辣烫即来即食,适合热闹、多人聚会的特点,把精心选配、鲜嫩可口的食材精心调制,然后穿在竹签上,沁入八小时文火熬煮的鸡汤加之寸厚的牛油的锅中,随着锅内的沸腾,诱人的色彩和火候渐入佳境,抓起一把,举著一捋,菜就纷纷掉落香油碟中,沁入舌尖,麻辣鲜香,让人大快朵颐,这便是撸串的快感。
此外,乐山,峨眉,犍为等嘉州境内有故事的特色小吃都在九味芳华如数呈现:特制的蘸碟,香甜的夹饼,还有享誉川渝的乐山甜皮鸭。这就是九味芳华,因有情,而味浓——不止九味,莫负芳华。
推荐特色菜:串串、峨眉山炸土豆、手工三鲜冰粉、甜皮鸭、红糖饼子等。
地址:致民路48号,地铁三号线新南门口B口步行约200米。
第二店:寻欢焖烤羊肉串(九眼桥店)
寻欢寻欢,意为寻找欢乐。这个九眼桥边上一个很小的摊子,没有富丽堂皇的店面,吸引着人们的,自然是他们的美酒与美食。在这里,不必再考虑繁文缛节,而是可以和朋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把酒言欢之间,乐在其中。制作出美食的工具是“两个大炮筒”,在九眼桥的名气打得越来越响,这两个大炮筒,便是焖炉。
提到羊肉串,也许你会想到新疆的烤羊肉串,在“羊肉串,羊肉串,新疆的羊肉串嘞……”吆喝声中,恐怕任谁都会垂涎三尺。但是,羊肉肉质细嫩,稍有不慎容易焦糊,不仅丧失了美感,也破坏了其营养价值。而寻欢的特色羊肉串,就在于一个字——“焖”。与一般的碳烤、电烤不同,寻欢采用了焖炉:两个肚子大眼口小的焖炉挂满了新鲜的肉串,每串足二两重,用热量慢慢的焖烤着,让肉串从生到熟都不会直接和明火接触,不仅非常的健康,还能把羊肉的汁水都锁住,让羊肉串十分的嫩气,一口咬下,满嘴油香,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羊肉串,还有羊排、羊腰、牛肉串、大虾、玉米、蒜等多种焖品可供选择,而其肉厚结实,分量十足,焖炉中肉香四溢,又让人忍不住都想尝试一番,因此,“眼大肚皮小”的食客不在少数,还需量力而行。
九眼桥是成都著名的酒吧一条街,晚上约上三五好友,来到这个小店“寻欢”,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香嫩的羊肉串,油爆的羊腰,豪气的羊排,汁水满满的牛肉等等,再开一瓶大乌苏,吹着小夜风,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也许,这才是夜宵该有的样子。
推荐特色菜:羊肉串、牛肉串、小羊排、羊腰子、蝴蝶排、拍黄瓜、烤饼等。
地址:致民东路13号,九眼桥旁。
Part two: 吃鸡or 吃鸭,新派川菜随你选
第三店:斗鸡饭场伙(新城市广场店)
如果说你问我,饭场伙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但是,有人说,是“吃好吃的东西的地方”的意思,不管怎么样,这个新颖的名字,就使得客人过目难忘。一家餐厅能从小店开到大店,并且延续十几年生意火爆,肯定不单单取个令人难以忘记的名字就可以办到的,它的味道肯定也不用怀疑。川菜系统博大精深,专攻某一方面,自然会将其发展到极致,斗鸡就是这样一家店。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各种鸡的吃法,辣子鸡、鸡爪、鸡片……,在发展“花式吃鸡”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匠心予以创新,推陈出新,这也是老店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出自市井,回归市井,斗鸡的装潢风格始终让我想到儿时记忆中的成都,那个坐在门口竹椅上摆龙门阵的年代,那个门上窗上贴着窗花红纸的年代,那个家家户户用着搪瓷杯的年代,那个让人怀念又不怀念的年代。
来店必点的菜品,自然是鸡爪,有不耙的泡脚鸡爪、溜耙的辣卤鸡爪和焦耙的麻辣鸡爪,各有各的风味,不妨都尝上一尝。
斗鸡饭场伙还有自己的专业菜品研发团队,每个季度都研发一次新菜品,钻研各种鸡的各种吃法以及创意川菜,先后共研发了100多道菜,全部按照不同的时令与季节推出;同时,店家菜品不仅味道好,在菜名和颜值上也给人眼前一亮:茶杯装的白果鸡汤,原汤原味,味道鲜美;甜软的斗鸡的鱼,芒果布丁加上芒果酱,酸甜可口;还有奇怪的鸡蛋碰石头,包子牛肉等等,这不仅是一场饕餮大餐,也是一场视觉盛宴。
推荐特色菜:三吃鸡爪爪、辣子鸡、白果炖鸡、包子夹牛肉、斗鸡的鱼、菠萝烤肉串等。
地址:同心路27号,新城市广场旁。
第四店:张烤鸭(青石桥总店)
店名顾名思义,就是吃鸭子的地方。同样愿意专攻川菜某一方面,将其发展到极致的,张烤鸭也是其中之一。张静来先生于1988年便创立了枣园烤鸭,后于1993年迁于青石桥,更名为张烤鸭,营业至今,是以成都特色冒烤鸭为主打的川菜店。到店之时,正值饭点,已经看到一楼的烤鸭师傅在收拾东西了,今天的烤鸭,已经售罄了。顺着走廊准备乘电梯上楼,左手边的荣誉墙,展现着店家的辉煌:该店先后荣获了川菜名菜,美食之都处进会理事会等殊荣,就连成都名人车辐老先生也喜爱张烤鸭,并在自己书中有所记载。
提到烤鸭,也许都会想到北京烤鸭,以上好的北京鸭用果木炭火烤制,使之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再用面饼裹以葱、黄瓜等食材,沾以甜酱食之,被誉为“天下美味”。但是,张烤鸭与之截然不同,以一道冒烤鸭传承了两代人,从选鸭胚到最后上桌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将烤鸭置于小锅中,淋以秘制热油,使整个锅达到200度以上,却又不把鸭烤焦,待锅稍冷后使之,鲜香入味,又是另一种风味。当然,如果有喜欢吃北京烤鸭的客人,在店内也可以吃到地道的北京烤鸭,专业北京烤鸭团队打造,还原老北京的那个味儿。
根据《本经逢原》记载:鸭血能补血解毒,劳伤吐血,冲热酒调服。鸭血性寒,自古以来就用于补血、解毒,以新鲜为佳。张烤鸭每天烤鸭销量巨大,自然也保证了源源不断新鲜鸭血的供应,鸭头也做成菜,真可谓是“全鸭宴”。当然,张烤鸭是川菜馆,味道自然偏麻辣,如果不能吃辣的朋友,也可以尝尝蟹黄虾肉、番茄牛腩等菜品,又是不一样的滋味。
推荐特色菜:冒烤鸭、片皮鸭、冒鸭血、干锅鸭唇、番茄牛腩等
地址:大业路古卧龙桥街9号附17号,距离地铁1/2号线天府广场站步行约750米
Part Three : 火锅VS火锅,泰式川味任你挑
第五店:集渔·泰式海鲜火锅
网上有人说过,四川人对于吃火锅的最大让步,就是:“好嘛,好嘛,就点个鸳鸯锅嘛!”,以致很多人认为四川人无辣不欢,不能接受除了红锅以外的其他锅底,其实不然,看着集渔门口长长的队伍就知道了。
集渔的特色,首先是在于汤底:用小鲫鱼慢满满熬制成的雪白汤底,加上泰国进口的红色香料,放佛唱着冰与火之歌,融合成为一锅完美的冬阴功汤,酸辣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海鲜的关键在于新鲜,虽然干海鲜与冷冻海鲜,能使食物更易保存与运输,但是,与活海鲜相比,却丧失了该有的鲜味。成都是个内陆的城市,就海鲜而言,确实比不上沿海城市的方便。然而,集渔的海鲜,关键就在于这个“鲜”字。鲜虾、鲍鱼都是活物,拿在手里都能感觉得到跳动,然后直接下入锅中,保证了肉质和口感。刺身类也是非常新鲜的。
现在除了讲究味道,服务也不能落下。提供下菜服务的泰式海鲜不少,但是提供剥壳服务的还真不多。服务员小哥问是否提供剥虾、清理鲍鱼的服务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是。小哥带着手套,十分麻利地把虾拨完并摆好,然后清理鲍鱼,直至可以直接食用。虽然周围也有朋友把剥虾开蟹作为一种品尝美食之前的乐趣,但是对我而言,能有人服务至斯,倒也是开心的。
推荐特色菜:涮鲜虾、活鲍鱼、海鲜炒饭、海鲜拼盘、冬阴功锅底、泰式秘制蘸碟等。
地址:下东大街169号晶融汇2期洋展购1号,地铁2/3号线春熙路站B口步行约600米。
第六店:爱妻牛排火锅(银杏店)
如果说,每一家店背后都有故事的话,那么爱妻牛排火锅的故事就相当浪漫了。2012年,爱妻牛排火锅的老板娘,在怀孕期间只想吃牛排火锅,店老板便因此创立了成都首家牛排火锅,取名为“爱妻”。既然是冠以了“爱妻”的名义,自然得拿出品质保证,所以店里不仅食材新鲜,锅底更是无负担无添加,真正做到了适合各种人群都能吃的火锅。
店属于“三无店”,无显眼招牌、无浮夸装修,无招摇广告,不过,就装修来说,店里最得我心的,还是阳光棚的设计:雨天有流水叮咚,冬日有暖阳铺照,烈日当空时则可以拉上帷幕,成荫纳凉,不仅节能环保,还使得在不同的天气都别有一番情调。
凭借真材实料和好味道,口口相传吸引了大批的忠实顾客,爱妻牛排火锅六年来生意越来越好,常常一位难求。店家有着定点的屠宰场,选用上好牦牛肉,每天凌晨拉货回来,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店家会根据顾客到店时间提前煨煮,用大锅慢慢熬煮牛排直至软糯,牛排都十分大块,搭配原汤碟子大口吃肉十分畅快。
与其他家火锅店不同的是,爱妻牛排火锅并未提供鹅肠鸭肠一类的食物,而是专注与牛肉牛杂,锅底较为清淡,辣油上浮,下层原汤,整体辣度适中,因此,烫着素菜吃也不会因为吸油而无法下咽,也满足了不太能吃辣的外地人。
推荐特色菜:爱妻牛排、定制午餐肉、蹄筋、牛肚丝、豆皮等
地址:十二南街2号附2号。
Part Four : 创意PK 创意,谁能撩动你的心
第七店:成都吃客
成都吃客,吃在成都。除了味道和服务,要说什么还可以撩动人心的话,必然就是创新了。成都是一个慵懒的城市,懒到有些人吃东西都嫌麻烦,而能让“懒人们”排着长队,每天下午7点前号就排光了的店家,自然有它独到的地方。作为创意菜,毕竟是川菜,同样也延续了川菜“辣”的特点,如果不能吃辣的朋友,还是建议提前跟老板说一下辣度。
都说成都吃客是为“懒人”设计的,其一便是“懒人吃鱼”。懒人吃鱼”指的是成都吃客的碳烤鱼,店家选用周身只有一根大刺的黔鱼,切片后穿以竹签烧烤,全国独创的烤鱼片结合烤鱼、烧烤、串串三合为一,剔骨后的鱼骨头再熬成酸菜鱼汤,一鱼两吃,烤鱼香辣爽口,鱼汤浓郁美味,在不用剔骨吐刺的情况下纵享两种口味与营养,不得不说是一种“懒人”的享受。
其二则是“懒人吃虾”。“懒人吃虾”指的是成都吃客的裸奔坨坨虾。裸奔坨坨虾基本是每桌必点之菜,虾肉穿在了竹签上,早已脱虾衣,去虾线,只待入口。入口后,满口虾肉,Q弹紧实,既入味,又不老,还省去了剥壳去线的“举手之劳“,汤底更是有粉润芋圆,自然又是一种惊喜与创新。
当然,成都吃客有很多“懒人菜单”,比如“一泯就化了”的鸡脚、外脆里糯的酸爽猪手等等,正符合成都悠闲的氛围。店家还在不断创新,不仅挑战着你的味蕾,也挑战着你的视线。
推荐特色菜:裸奔坨坨虾、碳烤五花肉、捞汁花甲、蒜香排骨、碳烤鱼等。
地址:奎星楼街8号,距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8出口步行约850米。
第八店:烹火(小通巷店)
烹火,是一种创意生活,这是店家的宣传词。而这份创意,从踏足店家开始就以展露。从窄窄的门进入,还以为误入了某家酒吧,穿过前厅,又豁然开朗:柔光、红墙、偏复古欧式的风格,营造了一种简单又优雅的氛围,使得店内虽座无虚席,食客依旧轻言细语,享受眼前的美食,和一个人或是几个人的静谧时光。
有人告诉我,烹火的披萨不错,也有人告诉我,烹火的冒菜不好吃,弄得我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有两家店?拿起菜单一看,抬头几个大字:专注一个人的披萨与冒菜,这家店有着西餐,也有着中餐,一切真相大白,中西美食的碰撞,正是烹火的创意所在。
你可曾想过一口冒菜一口披萨的感觉?你可曾想过一口意面一口火锅粉的滋味?你可曾想过一口鸡翅一口酥肉的特别?在烹火,都可以做到:冒菜有日式酱汤味、印式咖喱味、韩式辣酱味、四川火锅味、泰式酸辣味、广式粥底味六种可以选择,披萨可选择的范围更是多达几十种,基本各个胃口的朋友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而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店家的招牌麻辣披萨了。
“我们家的披萨有点辣”,如果你觉得上述仅仅是中西美食的碰撞的话,那麻辣披萨就算是中西美食的完美融合了:用金针菇、辣椒、香菇、炸蒜等十多种食材秘制而成的辣椒酱铺满了披萨整整一层,然后再在披萨角里填满了芝士奶酪,辣椒的辣味和芝士的甜味相互融合,辣而不齁,甜而不腻,两者形成了奇妙的搭配与互补,经过纯手工制作,造型更方便拿取,这是烹火独一无二的匠心之作。
既然是吃情调的地方,店家自然考虑周到,冒菜全部更新成了碳火冒菜,从上桌开始就持续加热,披萨盘也同样换成碳烤盘,保证你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都是热乎的。一些不便于用炭火盆装盛的菜品,店家都会提醒尽快享用,以保证菜品的味道,餐厅的用心,见微知著。
推荐特色菜:麻辣披萨、摇摇酥肉、冒菜、黑胡椒意面等。
地址:小通巷2号
Part Five : 热闹&宁静,各有各的趣味
第九店:豪虾传龙虾馆(春熙路总店)
在热情的夏日,啤酒除了能配上烧烤,配上小龙虾也是绝佳的选择。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体内蛋白质及含镁、锌、碘、硒等元素含量丰富,且肉质较为松软,容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同样适合,因其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小龙虾体内含有的“虾青素”,有助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喜爱上了小龙虾。
店家本来也就在繁华的春熙路,再约上三五好友,来一盆小龙虾,干一杯啤酒,热闹的氛围自然爆棚。店里的招牌是卤煮的,其将秘制川味的卤制方法与烹调小龙虾的方式结合,锅底配以卤蛋和黄瓜,形成了豪虾传特有的卤煮极品小龙虾,不仅满足了四川人对于辣椒的喜爱,更能享受到不一样的小龙虾的美味,不得不说是一绝。小龙虾提供了整虾和去虾线两种选择,去虾线使之食用更加方便,整虾则适合朋友相聚,慢慢剥,慢慢吃,慢慢聊。
除了卤煮小龙虾,还有蒜蓉虾球、扇贝、土豆片、花菜等多种选择,不饮酒的朋友也可以尝尝店内自制的饮品,也可以清凉一夏。总之,为小龙虾干杯!
推荐特色菜:卤煮极品小龙虾、卤煮小龙虾、蒜蓉龙虾球、土豆饼、虾汤藕片等。
地址:下东大街36号郁金香广场2楼,距地铁2/3号线春熙路B口步行约500米。
第十店:牛灯影麻辣冒菜馆(新城市广场店)
走进牛灯影,第一感觉是安静,手写的店牌,竹制的桌椅,暖意的灯光,偶有食客窃语,却无漫天喧哗,正如它的名字,牛灯影,带着文艺的气息,放佛置身于书香门第。“远来有诗酒之气,近看是百姓人家”,这是牛灯影的理念,和这实景,倒也颇为贴合。
与一些其他的冒菜不同,牛灯影并非先称取菜品,再一锅混煮,然后辅以佐料,而是每一种都荤菜都配以素菜,单独售卖。虽然对店家来说,可能会增加不少麻烦,但是,这样既可以保证菜品不相互串味儿,又能针对不同菜品添加不同佐料,使之更为特色,这也是牛灯影匠心所在之一。
既然店名取名叫牛灯影,牛肉自然是特色。点了一份牛腩冒菜,夹起一片牛肉,未切断的牛筋牵起另外一块牛肉,灯光下,在墙上投上了影子,牛灯影,也算是迎合了店名了。
推荐特色菜:招牌牛杂冒菜、牛腩冒菜、冒毛肚、花椒冰淇淋等。
地址:同心路171号附7号,距百盛购物中心步行约800米。
成都是一座爱吃的城市,也是一座对吃很考究的城市,这种考究,不再一昧追求高大上的环境,而是将重心转移到了味道、服务与创意。朋友曾说,在成都,好像每一家店生意都火爆,一位难求。其实不然,那些座无虚席的老店,都是大浪淘沙后胜出的佼佼者,凭借自己的特色与特点立于成都美食林的一端。当然,还有更多的餐厅与故事,等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也许,那又是一段不一样的美食之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电影里的吃饭——吃的不是饭,是心情!
电影通常是有主题的,所以如果出现吃饭镜头,一般也不是为了勾引你的食欲,而是服务于主题需要。当然,主观目的并不等同于客观效果,所以看到吃饭的镜头,你也想过去吃两口也不是没可能。下面,我就聊几部电影,跟大家分享一下,哪些电影刺激了我的食欲,哪些没有!1.《》《无间道》这部戏里,有多次吃饭镜头,比如《》开头里,黄秋生在警察局请曾志伟吃盒饭,目的呢,让他杀黑社会头子尼坤。虽说吃的盒饭,但是吃的其实是友谊,曾志伟吃的很香,但没有答应黄秋生,因为尼坤是他老大,他要讲义气。黄秋生很生气,让他从侧门走,曾志伟没同意,大摇大摆地从正门走了,并说了一句,”条例没有规定和不能和警察做朋友吧!”从这句话说明,曾志伟还很享受这份友谊。等在《无间道1》的时候,在警察局,黄秋生再请曾志伟吃盒饭,已经是斗智斗勇了,当黄说让曾损失了几千万后,曾志伟筷子掉地,并将盒饭扫到地上,吃饭心情一扫而光,预示着二人关系决裂。另外两个吃饭镜头是《无间道2》里,尼坤手下的五个老大吃火锅,和结尾的时候,吴镇宇在大排档请曾志伟喝啤酒。吃火锅,看着哥几个吃的很香,其实各怀心腹事,至于在大排档喝啤酒,和已经是势同水火,吃饭根本就是虚与委蛇。———这个电影勾引人们食欲的饮食系列主要有三种:盒饭;火锅;啤酒!盒饭我待会再说,先说其它两种吃食。啤酒,虽说是我最能喝的一种酒,但是并没有多少食欲。据说,能喝酒的人身体内都有一种消化酶,没有的话,很难对酒产生感情。我想我就是那种缺少消化酶的人,所以对酒精含量高的饮品一概没有兴趣——比如白酒。红酒也能喝点,但很容易上头,虽说啤酒最能喝,但也就两瓶的量,多了肯定吐。火锅,应该是东方人的伟大发明,很招人喜欢。说实话,看电影中五位老大吃的那么香确实很来食欲。我最早吃火锅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鸭脯和彤德莱这些连锁店,都是个人小店,涮菜主要是牛羊肉。当时,已经有了仿制蟹棒和鱼丸,但还没有虾滑,有的是那种干瘪的白虾——不太好吃。2.《》《枪火》是用19天拍出来的一个金马奖电影,可谓水平非常之高。杜琪峰的电影有个特点,就是非常爱拍吃饭镜头,至于为什么这样,他的解释是“吃饭最能表现一个人的心性!”《枪火》里就有这么一段,饰演的黑社会元老,密谋夺权篡位,失败后要被处决,当时他在吃饭——吃面,明知道马上要死,吃的不紧不慢,有条不紊,甚至连中数枪,还在往嘴里送面条。我不知道杜sir借这个举动想表明什么意思——是表现王天林贪吃,隐喻对权力的渴望,还是对自己的失败不甘心,到死也要坚持下去?———说到电影里的吃食——面条,想必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每个人都经常吃,但像王天林那样到死都恨不得往嘴里多送一口的恐怕不多。问题是到底什么样的面条,才能让你有那么大的食欲呀?我最早吃的是西红柿打卤面,小时候妈妈经常做,但这种面很容易坨,我现在觉得一来是,煮的时间比较长,二来是面里没加硅胶,你看现在市场卖的手擀面都非常筋道,怎么回事,肯定加东西了。后来,我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吃到了炸酱面,感觉太好吃了,说实话上学期间没少次,当然那时是当奢侈品吃的。(我当时最爱去的一个饭馆是望京地区一个叫高家园小区的饭馆,现在已经多年没去,不知道还有没有!)再后来,我又迷上吃拉面,特别的马兰的牛肉拉面,但吃了半年也就没再坚持,关键是西北的风味,感觉还是不太习惯。真正让我喜欢的是山西面,无论刀削还是手感,都非常棒,另外山西的焖面也是一绝,再配上精心调制的醋,简直是让人吃了一次就再也难忘的美食。(在这里,我隆重的推荐九毛九这一餐饮品牌,绝对是做山西面最好的!)另外,还有一种面很受追捧,就是西贝莜面,这个我去坝上草原的时候吃过一次,感觉和马兰拉面的意思差多,关键还是吃不惯西北风味的食物。3.《》《非常突然》是银河旗下导演拍的一部片子,非常的好。其中里面就有一部吃饭的镜头,里面饰演的警察,请抢劫犯林雪吃饭。林雪是大陆人,由于98年大洪水,吃不饱饭,去香港打劫金店。其中说到赈灾,我印象特深刻,说只发了几包方便面。———方便面、火腿肠、啤酒是屌丝三大宝,要说打交道最多的还是方便面,因为那是食物,而且不分男女老幼,均可食用。我吃方便面最多的时期是上大学,那时经常吃,当然品牌无外乎统一和康师傅。虽说现在觉得很没营养,但当时觉得是美味,特别是跟学校的食堂比起来。后来,又接触了一些韩国品牌的方便面,感觉大同小异,香港的品牌也吃过,也没感觉多好吃,最难吃是马拉西亚还是菲律宾的,咖喱味,话说还真是吃不习惯。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台湾的方便面,有人说,你刚才不是说了嘛!我现在说的是台湾本土的方便面,不是卖给大陆的。有一次,去台湾,导游给我们推荐台湾的方便面,台湾的方便面好大,怀着好奇心,买了一碗(纸盒子那种碗),一吃确实不错,关键是确实有肉,是真的肉块。但不习惯的是,他们的料包太淡,在饮食上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南甜北咸。话说,我真吃不惯南方的食物,不是太甜,就是太淡。所以,北方人去南方都得让厨师多放盐!4.《》《神探》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因为它把电影中常常描写的多重性格,用多人的形式给观众呈现出来了。图片里的这7个人,分别代表剧中一个人的7重性格,其中林雪扮演的是一个贪吃(贪婪)的性格,里面就有一场镜头,林雪在饭馆吃饭——吃鱼翅!———一说华人圈的奢侈品美食,一般都说这三大件:鲍鱼、燕窝、鱼翅!香港人,尤其好这个,再经过影视传播,就是不知道的大陆人,也都个个觊觎这三大奢侈品美食。鲍鱼我老早就吃过,根本没什么,就是贝类,其实只要是谁家乡有条小河,经常吃河贝,绝对不会太把鲍鱼当回事。燕窝我一直没吃过,很向往,以后找机会吧。鱼翅也很羡慕,特别是看林雪,那个吃的叫香呀。后来终于有一次也吃了一次,感觉没什么嘛,都是软骨,没感觉有什么特别——真可惜那么多鲨鱼了!还有一个特受国人追捧的是龙虾,但说实话吃了跟海蜇皮差不多,还没吃大闸蟹来劲呢!5.《》《低俗喜剧》是香港导演的一个片子,提起彭浩翔可能广为人知的是《》,其实跟《》比起来差多了,更不用提《低俗喜剧》了。《低俗喜剧》是一个R级的粗口片子,写的是杜汶泽扮演的电影监制为了融资,不得已找一个很低俗的人——整天就爱看《》的——融资的故事。这个电影有个吃饭的镜头,即庸俗、可笑,又非常恶心,勾起我很多回忆,所以有必要说一下。郑中基饰演的这个俗人是个广西人,还是个黑社会老大。读过历史的都知道,广西自古出悍匪(比如震惊香港的张子强),在吃上也一样彪悍。所以在宴请郑中基的晚宴上竟是些新奇玩意,其中就有一个号称是“牛欢喜”的菜。先说一下,看这个片子,你必须看粤语的,国语的翻译没法看。这个“牛欢喜”是什么呢,就是牛的外阴生殖器,杜汶泽不知道呀,觉得滑滑的很好吃,兴致高昂之时就问郑中基“这是什么食材做成的”?郑中基实话实说,我去,杜汶泽险些没吐了。———说实话看到这段,我就想起自己的这方面经历。也是朋友请客,也是吃特色菜,而且不吃不给面子。一次是在山东,有朋友请我吃蝎子。我从小最怕蝎子了,因为我小时爱捅马蜂窝,被马蜂蛰过,但据被蝎子蛰过的人说,蝎子比马蜂蛰的还疼。你说让我吃这玩意,我哪受得了呀,但是盛情难却,咬着牙吃了两个,嘴里跟朋友一个劲地说好吃,心里却难受的恨不得都哭出来。但这跟去武汉那次饭局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到武汉了自然是吃湖北菜,武昌鱼我吃的很带劲,但是朋友坚持让我吃另一道菜,我问他是什么菜,他也不说,让我自己猜。这是一盘什么菜呢,白白的像肥肉,但吃起来一点也不腻,你说是鱼片吧,又有淡淡的肉香。这到底是什么呢,我猜半天也没猜对,但是却是很好吃,连吃很多块。最后,朋友告诉我那是蛇肉,我听了,胃里一阵翻腾,险些没吐出来!有人也许会说,在南方吃蛇很普遍,至于那么反应强烈吗?我只能说,因人而异吧,因为我跟蛇这种动物交集比较多,而且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我从小就不喜欢蛇,觉得它们是邪恶的化身,因为经常见它们干这种事!所以,在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捕蛇,当然捕到就处死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去稻田,在一个很长,很浅,而且很窄(也就20厘米左右)的一个小水渠,遇见一条水蛇。我当然不会放过它了,水蛇知道我来者不善,就在水里拼了命往前游,我趟着水追它,追了半天,水渠到头了,没地方可游了,我正得意之时,没想到它突然往回游,照我腿上就是一口。我都被咬傻了,半饷才明白它这是狗急跳墙,跟我玩命了。不过,从体量上,它根本不是和我一个量级的,所以很快就被我弄死了。不过这件事后,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事不要做太绝,对人是这样,对动物也是这样,否则一定会遭到疯狂报复。从此,我就很少再招惹蛇了,直到另一次不经意间再与他们相遇,简直太恶心了,成了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梦魇!那是一年秋天入冬时节,我跟一个小伙伴去田里挖老鼠洞。抓老鼠不是目的,主要是获取老鼠洞里的粮食。老鼠洞有粮食?没错,人家也要过冬的,你以为人家大冬天还出来找食吃。人家大冬天最爱干的事是——做爱生孩子!你就看去吧,只要挖开一个老鼠洞,通常都有一公一母两个肥肥的大老鼠,然后都是一窝窝没扒眼的小老鼠。最让人震惊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它们存储的粮食超级惊人,它们的洞里有多个粮仓,每个粮仓都有大量粮食——主要是黄豆。一般来说,挖两三个老鼠洞就能弄一小麻袋黄豆,当时黄豆可以换豆腐和豆油,所以大家都很爱干这事。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天挖老鼠洞居然挖出蛇来了!其实,最初挖这个洞的时候,我和小伙伴就觉得有些不对劲,通常的老鼠洞洞口都比较大,而且洞的路径也都崎岖环绕。这个洞则完全不同,洞口很小,没有拐弯,直上直下,而且越挖,下面越开阔,等全部挖开后,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成百条蛇密密麻麻地缠在一起,好像一条线团,其中两条大青蛇,其余都是小蛇。蛇是冬眠动物,也许是嫌冷,活动力较差,但两条大青蛇见自己的家被毁了,很生气,凶狠地朝我俩吐信子,伙伴见状疯狂用铁锨猛戳下去,顿时线团被切的支离破碎,到处是蛇的残肢断臂。危险来临,蛇开始不顾寒冷,四散奔逃,伙伴见我傻愣着,呵斥道,“傻站着什么,赶紧戳呀!”,我条件反射似的,也跟着猛戳起来,结果大部分被我俩报销干净。这件事我觉得很恶心,不仅仅对那血淋淋的场面恶心,也对自己恶心,因为按照我自己的逻辑也解释不清了。蛇杀生邪恶,我杀蛇不也一样邪恶嘛,何况蛇是为了生存,而我生存根本不需要非得杀他。坦白地讲,我不是素食主义者,也不是为了保护动物,就反对人们吃肉的那种人,但也肯定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以前杀蛇是觉得正义,但那次以后,正义感没有了,有的只是恶心,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都是蛇的那些残肢断臂的血淋淋场面。你说,有这种经历再吃蛇肉是什么感觉?6.《》《喜剧之王》是星爷的一部比较另类的片子,表面上是喜剧,其实更是一部屌丝励志片——虽然地位低下、卑微,但胸怀理想,努力奋斗!那什么样的吃饭镜头才能体现底层人的生存艰难呢?——盒饭!在电影里,像星爷这种跑龙套的,自然没有一大帮助理给准备大餐了,所以只能吃盒饭,可就是这种小要求也时常不能实现。应该说,电影中盒饭镜头的出现,很好地刻画了底层人为了生存,挣扎痛苦的现状!———说到盒饭,一般单位没食堂的都吃过,通常是公司给订,或者自己在网上订,而且现在网上订盒饭很流行。可问题是,你见过盒饭的厨房嘛?我见过,具体细节我就不说了,我担保你见过以后,绝对不想再订盒饭了。说实话,我对盒饭没什么兴趣,我吃盒饭最多的时候,是有一年闹非典(SARS),当时由于学校宿舍不够用,我和同学住在校外的公寓楼。为了避免感染疾病,学校封楼,并派专人给送盒饭。盒饭有什么呢,最有名的就是米饭鸡腿豆芽菜,——真是吃腻了,再也不想吃了!7.《》《暗花》是银河的一部早期作品,讲的是宿命,其中有一个叫洪先生的牛逼老头,跟上帝似的,能操控一切。就日常生活而言,这个电影有两个镜头给我留了深刻印象。一个是扮演的杀手住酒店,女老板问“要不要小姐?” 这个设计简直太生活化了,因为我每次住酒店总有女性给我打电话,“要不要按摩?”当然,我的回答和刘青云一样:不要。但我发现,只要我和家人一起住酒店的时候,就绝对没有这种电话。(话说这些性工作者好神呢,不过我还有一个好奇之处是,单身女性住酒店有没有这种电话,因为性工作者肯定不止女性,男性也有。这个别抬杠,你看公交站牌处,经常有这种小广告,招聘男女公关,按日子结算,月入过万,见过没有?}另一个印象深刻的镜头就是吃了,吃什么呢,“罗宋汤!”———罗宋汤是发源于俄罗斯的一种浓菜汤,据说十月革命的时候传过来的。没喝过,也没兴趣,话说西餐我就没吃过多好吃的,更别提汤了。要说西餐里面也有美食三大件:鹅肝、鱼子酱和法国波尔多红酒!这三大件我都品尝过,当然都不是太高档的那种。就口感而言,就鱼子酱还行,鹅肝是死活吃不了,太腥了!(当然,红酒不错,可惜之前我说过,我对酒没有什么太大的喜好。)不过,就《暗花》这个电影而言,就必须得聊聊吃食里的汤。在北方,汤在吃饭里的地位很低,通常最后上,也就是当水喝,意思意思。但我发现,在南方可不一样,南方人很注重汤,动不动就煲汤,显然是当很重要的一道食品来对待的。这个我一直搞不懂是为什么?当然,我更搞不懂的是,南方人喝茶,居然里面还放肉!这事,我绝对不敢跟家乡人说,因为一旦说了,他们会更加加深以前对南方人的偏见——南蛮!(其实,要论文化程度,南方人比北方人高!)8.《》憨豆是个搞笑天才,但跟周星驰不同,他的搞笑是以一个成年人做小孩的事,发生身份错位,从而产生笑料。就拿《憨豆先生在426房间》这个片子来说吧,你住酒店就住酒店吧,他跟一个一同跟他住酒店的哥们较上劲了,而且处处要比别人强。当然在吃上也不例外,人家吃一根香肠,他得吃两根,人家吃一根芹菜,他得吃一颗。(话说,英国芹菜当水果生吃,我也是开了眼了)人家拿起生蚝刚想吃,他已经好几个塞嘴里了,没想到生蚝坏了,人家没吃,憨豆遭殃了!———不过,就这个片子所涉及的饮食方面的话题是——吃自助餐!通常来说,我比较喜欢吃自助,因为与自助相对应的是吃桌餐。吃桌餐通常是跟同事吃,这个吃得一般不随意。举例来说,如果桌上有比你高的领导,你得敬酒捧着人家说话,还得帮着转桌夹菜。如果桌上,你是老大,你也得跟下属一起喝酒,夹菜,虚与委蛇。自助餐就不必了,各吃各的。但自助餐也不是没有烦心事,就是抢。你看像三文鱼片什么的,没人跟你争,因为量大,但是如果遇到需要加工的就不一样了。比如吃烤生蚝和烤扇贝,你就得排队,这排队可要命,你得排好久,就是排第二,也一样。因为排第一的,经常把一盘子都给你端走,就这种事,我遇见好几次了。9.《》食神也是一部周星驰喜剧片,题材以厨艺为主题。说到吃饭,最引人注目的是星爷用“黯然销魂掌”炒出来的叉烧饭!在片子里,这叉烧饭简直太好吃了,好吃的直让评委打滚——那意思当然是烘托星爷的厨艺高超!———叉烧饭是一种粤菜,在茶餐厅中比较多见。北方没有这种菜品,不过呢,如果有鸡蛋的话,跟北方的蛋炒饭很像。说实话,看这个片子就是让我想起了蛋炒饭。蛋炒饭是一个北方人很怀旧的菜品,小时候的美食,事实上,上大学的时候也很爱吃这口。但是学校食堂还真没有这“高级货”,要吃这口得上学校旁的小店,我记得当时是三块钱一份。(这是我当时的物价,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蛋炒饭有多个变种,最有名的是扬州炒饭,相传是隋朝时由隋炀帝传入扬州,有的说是扬州民间自己的发明。不管怎么说吧,很有名,我没吃过正宗的,所以不瞎评价了。另外,还有一个日渐流行的是酱油炒饭,但众所周知酱油不健康,另外看着黑乎乎的,也没食欲。我觉得蛋炒饭最高级的变种叫黄金炒饭,我在一间做海鲜的高级餐厅吃过,那个炒饭特别好吃,里面还有螃蟹肉。真是金黄色,也不知道用的什么油。但米我问了,是泰国香米,这种米不黏,但颗粒感很好,咬在嘴里很筋道!10.《》唐伯虎点秋香也是星爷的一部片子,描写的是唐伯虎泡妞的喜剧故事。历史中的唐伯虎命运多桀,很不得志的人,但我这里谈的不是历史,也就不多说了。我就说说这部电影里吃饭的场景——星爷烤鸡翅膀!明代烤鸡翅膀,这当然太搞笑了,因为我读明代小说,那时吃鸡都是煮着吃,从没听说烤着吃。但看着那一排排鸡翅膀,确实很有食欲。———没错,烧烤跟火锅一样,也是国人一大饮食爱好之一。吃烧烤有两个层次,一是街边吃烤串,另一个是去餐厅。当然自己烤也没问题,就食材而言,好像没什么品牌,唯一打出名牌来的是大成鸡系列,话说确实不错。如果去餐厅,当然要首推韩国餐厅了。韩国在饮食上,最有名的是两样——泡菜和烤肉。哎呦,这泡菜我怎么也吃不惯,但东北的朋友很爱吃,真是一个地方人一个口味。烤肉则是全国人爱吃的一项美食。我最早吃韩国烤肉是在北京,那时正在读研究生,老师带着拜见师爷,师爷见一大帮弟子徒孙来拜见,非常高兴,就带着我们去一家韩国餐厅吃烤肉。话说,真是好吃,特别是那配料很有味道。但是名字我忘了,所以不能推荐给你们。现在天津也有很多韩国烧烤,比如韩罗苑,很有名。日本料理也有烧烤,主要是铁板烧,比如“大渔铁板烧”,但我感觉跟韩国烧烤还是有差距。(话说,韩国人挺有钻研精神的,我在北京还吃过韩国人做的豆腐脑和烧饼呢,我感觉比中国人做的还好吃!我唯一的担心是,他们把这俩样东西做好后,会不会说他们才是这两样东西的发明者!)
&&版权属于作者&&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朴田泰式海鲜火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