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医院哪个医院最好胃肠专科的地址?

最后更新时间: 16:20
  • 医院别名:惠州友和医院胃肠科
  • 医院性质:公立/综合医院
  • 联系地址:惠州市惠城区大道江北段182 快速导航

惠州友和医院医院坐落于广东省惠州市创建于2006年,该医院属于公立医院,现有2个科室,特色科室为男科-胃肠科。

惠州市惠城区大道江北段182
乘车路线: 5路,6路,11路,13路,20路,25路,26路,29路,30路,35路,41路,301路,368路,到林业局路口下车。
}
  • 陈先生 糜烂性胃炎 6分钟前 已挂号
  • 许女士 无痛胃镜 10分钟前 已挂号
  • 刘先生 胃痛胃酸 17分钟前 已挂号
  • 田女士 胃胀 25分钟前 已挂号
  • 从事消化病专业研究10多年

在国内首创“三步胃粘膜修复法”用于急救治疗晚期重胃肠、取得有效缓解病情……

预约限号预约,15名/天
    • 毕业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 从事胃肠研究工作10多年

    在临床上运用中西医治疗各种胃肠病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在消化内科临床……

    预约限号预约,15名/天
    • 现任友和医院胃肠科主任医师
    • 从事胃肠疾病临床治疗10多年

    对胃肠道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胃部疾病及其癌前病变……

    预约限号预约,15名/天

惠州友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级胃肠病专科医院,医院秉承中华千年中医文化结合西医精华的宗旨,汇集国内知名中西医胃肠老专家、国际顶级标准胃肠诊疗设备以及成熟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技术,在实际的诊疗中,从中西医结合、科学用药、规范治疗等多方面着手,做到了“专科专病专治”,全面提高了胃肠疾病的诊治效果。

与友和在线医生详细交流
}

今天8.19是首个“中国医师节”。为了进一步彰显党和政府对广大医师和医务人员的关爱和厚望,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在惠州市卫计局的指导下,首个“惠州医师奖”和“惠州好医生”的获奖、提名奖名单日前已经公示。

在2018年“惠州医师奖”和“惠州好医生”的获奖、提名奖名单中,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有5名医生入选。其中,急诊外科主任李王安,胃肠、甲状腺外科副主任王希入选“惠州医师奖”获奖名单;肿瘤内科主任毕晓霞、心脏重症病区主任高汉华入选“惠州好医生”获奖名单;急诊内科主任张艳玲入选“惠州好医生”提名奖名单。

让我们一起走进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了解医生和患者的日常,揭示对生命的敬畏,弘扬和谐医患关系,展现医生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美好形象。

积极推动创伤急救体系建设

李王安,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现任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创伤中心副主任、“联合创伤研究中心”主任、急诊外科主任,并挂职任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在三甲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在省市级各类相关医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16年7至8月份以访问学者身份到澳大利亚阿尔弗雷德医院急救创伤中心研究学习。擅长群体伤、多发伤和重型颅脑损伤等重症外伤的救治。2017年,荣获惠州市“最美青年医师”。

李王安曾经是神经外科的一把好手,因医院安排,他“半路出家”转到急救创伤中心。在“跨界”发展情况下,李王安克服种种困难,在短短数年时间内成了急救创伤中心的顶梁柱。

积极投身建设惠州市创伤急救体系

作为惠州市急救创伤中心及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所在地,2016年,在惠州市政府及市卫计局支持下,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创伤急救领域全球排名前四的澳大利亚阿尔弗雷德医院正式签约建立创伤合作关系。

2017年底,李王安设计并建设了惠州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创伤复苏单元”,其带头组建的急诊创伤团队已经成功在创伤复苏单元抢救100多个严重创伤患者。

李王安全身心投入急救创伤中心建设中,担任医院联合创伤研究中心主任,并挂职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今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成为广东省的第四家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李王安带领团队开始为期3年的建设工作,走上了建设区域性创伤救治网络系统重要枢纽的新征程。

组建急救技能培训队普及创伤急救知识

为了促进创伤救治知识的普及与社会综合成本的下降,使得创伤治疗前移至创伤预防,在李王安的建议下,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组建了急救技能培训队,其培训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医护人员,还深入罗浮山、巽寮湾和红花湖等著名景区培训工作人员。

除此以外,李王安还深入机关单位和学校幼儿园等普及急救知识及技能。日前,在惠州市“中国医师节”宣传活动月暨健康知识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上,李王安带领急救创伤中心团队成员在市区滨江公园为广大市民开展急救知识宣教,现场教学心肺复苏术等急救知识,不少市民表示受益匪浅。

用责任与善心托起生命之重

胃肠、甲状腺外科副主任王希

王希,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甲状腺外科副主任。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参加惠州市组建的第25批中国援助赤道几内亚医疗队远赴非洲开展援非医疗工作。2013年2月调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工作,在胃肠、甲状腺、腹壁疝和肛门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消化道肿瘤的规范化综合治疗及微创手术。先后获得“2015年医院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医院创三甲先进个人”等荣誉。

大医精于业,被选派医疗援非

因为擅长胃肠、甲状腺、腹壁疝等疾病的诊治与手术,熟练掌握消化道肿瘤的规范化综合治疗,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王希被选派前往赤道几内亚,远赴非洲开展援非医疗工作。

在援非期间,他克服了种种在国内无法想象的艰难与困苦,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为非洲人民送去了代表中国人民的爱和温暖,创造条件开展各项医疗工作,为当地人民的健康全心全意服务,无私奉献,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得到了当地政府官员、平民百姓的高度认可,荣获赤道几内亚奥比昂总统亲自颁发的赤道几内亚“国家独立勋章”。

医乃仁术,积极开展科研教学

回国后,王希回到胃肠外科临床一线,继续致力于临床工作,在胃肠、甲状腺、腹壁疝和肛门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道肿瘤的规范化综合治疗及微创手术领域专业成果明显,专业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目前其任担任多项省、市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积极与省、市专家交流、分享临床经验、成果,学习专业新技术、新理论,新动向,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工作,承担惠州市科学技术局科研项目两项,参与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一项;担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外科专业导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州第一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师和同学,并用自己对医疗事业的执着和职业精神感染他们,携手同行,共同为惠州人民的医疗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筹建省内首个临终关怀科

毕晓霞,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筹建了省内首家临终关怀科并获得惠州市重点学科称号;成立惠州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创建癌痛示范病房;联合创建广东省首家肿瘤与临床药学联合门诊;首次创建惠州市肿瘤筛查与康复门诊;创建肿瘤科特别查房模式。首次在惠州地区开展肿瘤调强放疗和肝癌、胃癌的放疗;首次在惠州地区开展伯基特淋巴瘤的化疗;首次在惠州地区开展胃肠肿瘤及肝肿瘤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三项,市级科研课题七项,获得惠州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获得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员工奖励3次,优秀党员1次。

沉甸甸的履历与殊荣,代表着毕晓霞始终坚持的 “面对患者,问心无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我要求。

改进查房模式,成为肿瘤患者的“战友”

“虽然得了肿瘤很不幸,但是遇到毕主任和她的团队是我们的幸运。她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医生。”林先生是一名肿瘤患者的家属,她告诉记者,毕晓霞每次查房都问得很仔细,一直笑着听我们讲话,让人内心很安慰。

事实上,这正是毕晓霞为了保护患者情绪,而创建的肿瘤内科查房模式。毕晓霞介绍,通过这种模式,查房时不仅仅是医生询问患者的病情,而是多去倾听患者和其家属的声音,甚至不在病床前讨论病情,从而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让欢声笑语替代病房里的“愁云密布”。

在她看来,人的心理是可以逐渐变得强大的,尤其是患者更需要医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影响带动他们的对病魔的认知。特别是通过跟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能让家属积极参与到肿瘤治疗中来,真正让家属成为“战友”,与医生、患者携手共同战胜病魔。

致力防癌宣教,“临终关怀”填补惠州医疗空白

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最先进的医疗服务;善待每一位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更要对他们呵护有加”,毕晓霞说,这是她始终坚持的基本从医要求。

除了日常的临床工作之外,为了学科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毕晓霞参与筹建了省内首家临终关怀科并获得惠州市重点学科称号,目前已服务患者200余人为肿瘤晚期患者及家属提供最具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为惠州市医疗填补空白,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誉。

7×24小时坚守打赢救心战役

心脏重症病区主任高汉华

高汉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心脏重症病区(CCU)主任。技术精湛,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在同行及患者中获得较高评价,在多个省、市学术协会担任常委或委员职务。获2018年度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党员。从医15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显著成绩。

风雨无阻7×24小时为患者救心

据了解,高汉华自2012年加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后,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由于该类疾病患者发病急、病情重,需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且多于夜间发病,因此放弃正常休息时间便是常事,节假日经常值班,多年春节期间参加值班、干部保健等任务未能回家陪伴亲人已经成为高汉华的职业常态现象。

连夜为心肌梗死患者手术,避免生离死别

记者了解到,曾经有一名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脏主要血管堵死的患者,半夜11点多被家属紧急送往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患者被送达医院急诊室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据患者家属描述,晚上10点睡觉时患者已经感觉胸闷、难受,持续超过1个小时没有缓解。

经过了解家族病史,发现患者家族中曾有亲属在晚上因突发心肌梗死而离世,因此我们当机立断,组织急诊医生和心内科医生立刻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心脏的一根主要血管即将堵死了,需要马上进行手术。”高汉华回忆,他当即带头组织连同心内科的医生们连夜为患者进行手术。一个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患者堵塞的血管恢复畅通。术后第二天,患者已经能与家属聊天。

以病人为本,以技术为先导

2016年,高汉华担任惠州市援疆医疗队队长,带领惠州各大医院挑选的援疆队员对新疆建设兵团第三师伽师总场医院进行对口支援。在新疆期间,带领惠州市援疆医疗队队员参加当地医院的日常医疗工作,因为当地技术力量薄弱,尚未开展手术,高汉华在充分评估技术条件后,开展了第一台妇科及外科手术,新开展中医科病区,为当地群众提供中医住院服务。

在高汉华看来,作为一名心脏重症病区的医生,不仅要救“心”,更要有一颗“大心脏”,始终坚持以病人为本,以技术为先导,把病人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把病人的身心健康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

提升科室急诊急救能力广获好评

张艳玲,副主任医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一直在惠州工作,从医12年,爱岗敬业,获得了同事以及病人、家属的一致好评,多次获赠锦旗。2012年开始兼任大内科教学秘书,任职期间尽职尽责,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教学医院评审、广东医学院(现广东医科大学)教学医院评审等工作中表现突出。荣获201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优秀进修生”;2015年获惠州市第一届急救技能大赛、个人全能第八名;2017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等级医院“优秀个人”;2018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党员。

爱岗敬业,急病人之所急

2006年7月,出生并成长于黑龙江的东北妹子张艳玲只身前来惠州工作。面对她的是酷热的天气和完全不懂的方言。在张艳玲的坚持努力下,不到3个月,她已经能独立接诊患者,并能和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获得同事、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认真对待每一位病患,“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2009年初,按照排班,刚好是大年三十值班,科室同事提议为身怀六甲的她换班,张艳玲笑笑说,“你们都是本地人,全家人都在等你们团圆呢”,婉拒了同事的好意。当年春节期间,她更是为不同患者进行了多次抢救,“有一次是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没有任何犹豫为患者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术”,张艳玲回忆,有着心系病患爱岗敬业的坚定。

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查填补科室空白

2010年,为了开展教学工作,她出任内科教研室秘书一职。在认真完成日常的诊疗工作以外,她不断积极学习取经,积累教学管理经验,在医院科教部及内科教研室主任的指导下迅速开展内科教学工作。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教学医院,广东医科大学(原广东医学院)教学医院等工作中,保质保量完成了大量的教学资料的完善及整理工作。她认真工作的热情感染了周围的同事,带动整个内科教研室积极行动起来,在医院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临危受命参与国际合作学习先进技术

2016年,由惠州市政府牵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澳大利亚阿尔弗雷德医院合作建立联合创伤研究中心项目启动。如何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医院合作,快速学习先进的经验并投入医院的医疗实践中是摆在医院面前的实际问题。

带着“搞合作”的任务,张艳玲接受了医院的任命来到了急诊科任职。任职后,张艳玲仔细调研,发现科室的不足及短板,并和同事一起研究解决方案及对策。在前往澳洲学习的1个月中,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澳洲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同事的积极配合下,从院前出诊、急诊预检分诊、急诊抢救及院内留观等各个方面都逐渐改进、提高和完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州医院哪个医院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