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中,“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即更刮目相待”中的“士”解释为什么?这个句子怎么翻译?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5)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1、以“朗读——译度——思度——演度”逐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学生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2、比较阅读。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4、“参与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为文学常识专家组、字词专家组,质疑专家组、名言专家组,分别收集有关本文相关资料,进行交流。

5、创设开心的学习氛围: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文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6、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的环境。

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1、 文学常识专家组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2、 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幻灯片演示)

1、 朗读课文,准确认读。

(1)示范朗读——配乐朗诵(录音)或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字词专家组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并板书。然后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竞赛: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规则:全班分为四大组,底分各为100分,竞赛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翻译课文。各组各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把课文分为四部分,每组代表各翻译一部分,错一处扣5 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轮:认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显示去掉标点符号的课文,由各组各读一遍,错一处扣10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三轮:文言知识大会战。多媒体显示题目,由各组指定对方的同学来回答。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题目见课件)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卿今当涂掌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蒙辞以军务 及鲁肃过寻阳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治、博士)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见、往事)

(3)及鲁肃过寻阳(过)

卿今当涂掌事 蒙乃始就学

但当涉猎 指物作诗立就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3、思读课文,理解内容。请质疑专家组同学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1) 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 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 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1) 学生演出课本剧,同学们共同评议。

2)欣赏动画短片,体会人物的对话的语气和心理。

3)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c、"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1、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

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名言专家组展示讲解自己收集到的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

教师总结:总之:知识能够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1、总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作业:课后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刚比较过《伤仲永》,和本文,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1、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回荆州,终不能如愿。最终,吕蒙巧计从蜀汉夺回了荆州,还致使关云长败走麦城,抱憾而逝;蜀汉由盛而衰。

————可见“学”的重要性。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车胤家贫不能常得油,则夏日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章……甚有乡曲之誉。……时唯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夜以继日,囊萤积雪(集萤映雪)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5、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学业渐积而有成,获其益不觉其劳也;事业积渐而有功,蒙其福而不觉其苦也。

—————褚虎忱《论人格修养》

6、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治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但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以记其事(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

D:虽死犹存(还,仍然)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为:_______________

译为: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1、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五、1、①告诉 ②像 ③好处 ④于是 2、略。 3、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 4、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乃始就学‖及鲁肃…… 孙权劝学,吕蒙赞学。 6、对话(语言)描写。 7、略。

六、1、①背着 ②写 ③更换 ④去世,死 2、C 3、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②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 4、在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勤奋学习 5、行尸走肉。常用来比喻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稀里糊涂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6、略。

}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网络

习题“古文阅读(12分)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_(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8.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____(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2分)____(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2分)____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____(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_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古文阅读(12分)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古文阅读(12分) 【甲】 初,权谓吕蒙...”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古文阅读(12分)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_(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8.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____(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2分)____(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2分)____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____(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古文阅读(12分)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_(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8.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____(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2分)____(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2分)____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____(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____”相似的习题。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