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4 11 amol细胞H₂SO ₄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要理由有过程 有过程 有过程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高一化学题18gH₂O水电解后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1.7g 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多少.含有质子的个数是多少amolH₂SO₄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什么多少克水与0.2molNH₃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摩尔质量表示一摩尔微粒(6.02*10^23个)的质量,这种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g/mol,则一个原子的质量=M/(6.02*10^23)g2.18mL水即18g,1mol,溶液中K+与H2O分子个数之比为1:100,那么K+的物质的量应该是0.01mol,所以KCl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0.01*74.5=0.745g3.由题知,A与B为反应物,C与D为生成物 A + B --> C + D 40-0 40-18 49-40 m1(D) 根据质量守恒,m(D)=40g*3-18g-49g=53g 所以ABCD四种物质的反应质量比为40:22:9:53 所以 A + B --> C + D 40 22 9 53 22g 11g m2(D) 因为22g/40>11g/22,所以A过量,以B为标准计算 所以 22/11g=53/m2(D) 所以m2(D)=26.5g 所以n(D)=m2(D)/M(D)=26.5g/(106g/mol)=0.25mol4.A错误,1个原子的质量ag,那么摩尔质量就是1mol这种原子的质量,应该是a*NAg/mol.A错在单位没有写B正确,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mol,则W克该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n=W/M=W/a NA mol C正确,一个原子的质量是ag,则W克原子应该有W/a个D错误,12是质量数,并不是1mol的12C真正的质量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2H2O 通电 2H2↑+ O2 ↑
18克/18克/mol
0.5mol1.7g OH¯的物质的量是1.7克/17克/mol=0.1mol 4amol
Na=b/4aX/18克/moL
扫描下载二维码关于氧化物的问题_百度知道
关于氧化物的问题
氧化物可不可以理解为,物质与氧发生反应,生成的物质称为氧化物?
恩,可以的,你很聪明,氧化物(oxide)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₂)、氧化钙(CaO)等。[编辑本段]分类
氧化物按照是否与水生成盐,以及生成的盐的类型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假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臭氧化物和类似氧化物九类。(另外还有很多复杂的氧化物。)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当然也一定是纯净物)。其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定义),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编辑本段]酸性氧化物
我们知道,碱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
成盐和水.例如
2NaOH+H₂SO₄=Na₂SO₄+2H₂O
2NaOH+CO₂=Na₂CO₃+H₂O
Ca(OH)₂+SO₃=CaSO₄+H₂O
上述反应表明,二氧化碳,三氧化硫跟酸的性质相似.因此,人们把二
氧化碳,三氧化硫这样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我们熟悉的非金属氧化物中,一氧
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含氧酸.
CO₂+H₂O=H₂CO₃
SO₃+H₂O=H₂SO₄
含氧酸也可以受热分解生成酸性氧化物.例如,将硫酸加热可得到三氧
H₂SO₄=SO₃↑+H₂O
在这里三氧化硫可以看做是硫酸脱水后的生成物,因此也把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可以与碱发生反应
例如:2NaOH + SiO₂ = Na₂SiO₃ + H₂O
实际上可以把这样的反应看做是SiO₂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硅酸又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
因为生成了同量的水
所以在反应物中省去了水
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必须用橡胶塞(硅酸钠有很强的粘性)[编辑本段]碱性氧化物
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 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例如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钡[编辑本段]两性氧化物
因为是临界元素,所以既有一定金属性,也有一定非金属性,同时能与强酸强碱反应,故称之为两性,对应水化物也是两性氢氧化物
如:Al₂O₃ ZnO BeO
2Al₂O₃+6HCl=2AlCl₃+3H₂O
Al₂O₃+2NaOH=2NaAlO₂+H₂O[编辑本段]不成盐氧化物
不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跟碱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例如,H₂O、NO、CO、N₂O、N₂O₄、TeO、ClO₂、I₂O₄、MnO₂ 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一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甲酸的钠盐。但是在生成盐时没有生成水,所以一氧化碳仍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二氧化锰、二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因为锰和氮的含氧酸对应这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是+4 。
高锰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七氧化二锰而不是二氧化锰。
硝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五氧化二氮而不是二氧化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不成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成盐”的。如CO,在工业上制备甲酸,就是利用CO和NaOH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来制取的:
CO + NaOH → HCOONa
在中学阶段,我们将CO划分到不成盐氧化物类,是因为中学化学中还没有涉及象上述的用CO制甲酸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示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将某些概念或定义讲得太死,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注意出现特殊情况。[编辑本段]假氧化物
有些元素和氧的二元化合物,从分子组成上看是氧化物,但实际并不是氧化物且结构比较复杂。我们将这类氧化物称做假氧化物。[编辑本段]过氧化物
氧化物,是由于分子中含有过氧基或过氧离子而得其名。此外具有极弱酸性的过氧化氢与碱作用,也可生成过氧化物。因此,过氧化物也可看作是过氧化氢的盐。能生成过氧化物的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编辑本段]超氧化物
金属性特别活泼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时,可生成比过氧化物含氧量更高的氧化物。例如、等,我们称之为超氧化物。另外,超氧化氢也属于超氧化物。超氧化物中的超氧离子,是分子作为一个整体获得一个电子后形成的,因此稳定性很差,是很强的氧化剂。[编辑本段]臭氧化物
常见的臭氧化物大都是比较活泼的碱金属的氧化物,例如、等。它们是通过臭氧()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制备而得其名的。[编辑本段]类似氧化物
这类化合物从它们的分子组成上看符合氧化物的定义,但是氧元素在分子中的化合价分别为+2和+l价,是电子的提供者而不是获得者,因而只能称作氟化物而不称作氧化物。为了说明符合氧化物定义而又不属于氧化物的现象,我们称这类化合物为类似氧化物。[编辑本段]氧化物分类(不同角度)
①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②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
离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 如Na₂O、CaO等
共价型氧化物:部分金属元素和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如MnO₂、HgO、SO₂、ClO₂ 等
③普通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其它复杂氧化物
1.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含氧酸.
CO₂+H₂O=H₂CO₃
SO₃+H₂O=H₂SO₄
含氧酸也可以受热分解生成酸性氧化物.例如,将硫酸加热可得到三氧化硫与水
2. 同时能与强酸强碱反应,故称之为两性如:Al₂O₃ ZnO BeO
3. 不能跟酸起反应,又不能跟碱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例如,H₂O、NO、CO、N₂O、NO₂、N₂O₄、TeO、ClO₂、I₂O₄、MnO₂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 一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甲酸的钠盐。但是在生成盐时没有生成水,所以一氧化碳仍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2)二氧化锰、二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因为锰和氮的含氧酸对应这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是+4 。
(3) 高锰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七氧化二锰而不是二氧化锰。
(4) 硝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五氧化二氮而不是二氧化氮。[编辑本段]不同类别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都是酸性氧化物
如Mn₂O₇、是酸性氧化物,却是金属氧化物;CO、NO₂、NO等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2)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碱性氧化物。
如 Na₂O₂、Al₂O₃ 都不是碱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都是酸酐,都含有相对应的含氧酸,但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
如 SiO₂是H₂SiO₃ /H₄SiO₄的酸酐,但SiO₂不与水反应
(4)离子型氧化物都是强电解质,共价型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
常见氧化物:
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铬,氧化铝(Al₂O₃)。[编辑本段]常见的氧化物简表
(按元素周期表顺序)
H₂O、H₂O₂、HO₂
Li₂O
B₂O₃、B6O
CO₂、CO、C₃O₂、C₂O、C₂O₃
N₂O、NO、N₂O₃、NO₂、N₂O₄、N₂O₅
OF₂、O₂F₂
Na₂O、Na₂O₂、NaO₂
Al₂O₃
SiO₂
P₄O10、P₄O₆
SO₂、SO₃
Cl₂O、ClO₂、Cl₂O₇
K₂O、K₂O₂、KO₂、KO₃
Sc₂O₃
TiO₂
V₂O₅、VO₂、V₂O₃、VO
CrO₃、CrO₂、Cr₂O₃
Mn₂O₇、MnO₂
Fe₂O₃、Fe₃O₄、FeO
Co₂O₃、Co₃O₄、CoO
Ni₂O₃、NiO
CuO、Cu₂O
Ga₂O₃、GeO₂
As₂O₃、As₂O₅
SeO₂、SeO₃
Br₂O
Rb₂O
Y₂O₃
ZrO₂
Nb₂O₅
MoO₃、MoO₂
Tc₂O₇
RuO₂、RuO₄
Rh₂O₃
Ag₂O、AgO
In₂O₃
SnO₂ SnO
Sb₂O₃、Sb₂O₅
TeO₂、TeO₃
I₂O₅、I4O₉
XeO₃、XeO₄
Cs₂O
HfO₂
Ta₂O₅
WO₃、WO₂、W₂O₃
ReO₃、Re₂O₇
OsO₄
IrO₂
PtO₂
Au₂O₃
Tl₂O₃、Tl₂O
PbO、Pb₃O₄、PbO₂
Bi₂O₃、Bi₂O₅
PoO₂
Fr Ra Rf Db Sg Bh Hs Mt Ds
La₂O₃
Ce₂O₃ CeO₂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ThO₂
U₃O₈ UO₂ UO₃
Np Pu Am Cm Bk Cf Es Fm Md No Lr
(在本表中,没有在元素符号后加O的表示该元素没有对应的氧化物)
采纳率:32%
氧化物(oxide)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₂)、氧化钙(CaO)等。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当然也一定是纯净物)。其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定义),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同学你好。你的这个理解,不好意思,我个人认为,不是很恰当。氧化物的定义是什么?是含两种元素而其中一种为氧的物质。那么你的理解,为什么不是很恰当呢?因为某元素(或说某物质)得到氧不一定是由氧气提供的呀。比如说,H2O2,O3,KMnO4都可以提供氧,这样生成的物质也是氧化物,你说,这是与氧发生反应而得的吗?所以,理解的话,最好还是以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这样的理解为妙,也简单些,当然了,大部分的氧化物都可以用单质来和氧气反应来制得。
不能完全这样理解。有一些确实是物质与氧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但是也有一些氧化物是通过其它方式间接取得的。
不一定是这样,是物质失去电子了,或电子云偏离了该物质,都可以认为是氧化了,简单的是Fe-&Fe++,FeCl2;再如SO2-&SO3;进一步的H3COH-&HCHO-&HCOOH;还有更复杂的呢,上述物质都发生了氧化,但不一定要用氧气了。
注意,不可以的啊。氧化物是指含有氧元素的并且只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氧化物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足量的浓H₂SO₄与a g铜完全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b L SO₂,则被还原的H₂SO₄?足量的浓H₂SO₄与a g铜完全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b L SO₂,则被还原的H₂SO₄是?①a/64 mol ②32b/22.4 mol ③98b/22.4 g ④98a/32 gA.只有①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B.①和③Cu + 2H2SO4==CuSO4 + SO2 + 2H2O,请注意2mol H2SO4反应,但被还原的只有1mol.Cu——被还原H2SO4——SO21 1 1a/64 mol b/22.4 mol①a/64 mol正确.被还原H2SO4——SO298 198b/22.4g b/22.4 mol③98b/22.4 g正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中 | 化学必修1 物质的量及浓度高考题
我的图书馆
高中 | 化学必修1 物质的量及浓度高考题
按Esc退出全屏模式2 贡献值2.0M 大小&
发表评论:
馆藏&12569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第1讲 物质的量&1.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第1课时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2)物质的量的基准(NA):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A,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2.摩尔质量(M)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的质量为12g。同理可推出1 mol其他物质的质量。3.关系式:n = ;n = &【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0.012 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D.1 mol Ne含有6.02×1024个电子解析: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例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组成(例如NaCl、Ca(OH)2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等),所以A的叙述是错误的。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所以B的叙述是对的。根据规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C中表示水的组成时,却用名称表示,所以也是不正确的。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 mol Ne也应含有10×6.02×1023个电子,所以D的叙述是正确的。答案:AC【例2】(2010福建卷)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18 中含有 个氧原子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 个单质分子C.1 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 D.含 个 的 溶解于1L水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解析:本题考察阿弗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A 18 正好是0.5mol,一个氧分子正好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为1 B 空气是混合物C 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1molCl2 就只转移1 的电子D 所得溶液中含 个 ,可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这时候溶液不是1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答案:A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表示符号:Vm3.单位:L/mol(或L•mol&-1)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5.数学表达式:气体的摩尔体积= , 即 6. 气体摩尔体积的一个特例就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0)。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 L。在理解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时,不能简单地认为“22.4 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因为这个22.4 L是有特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①标准状况,即0℃和101.325 kPa,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 L。因此,22.4 L是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②这里所说的标准状况指的是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不指其他外界条件的状况。例如,“1 mol H2O(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标准状况下,我们是无法得到气态水的。③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若为22.4 L,它所处的状况不一定就是标准状况。根据温度、压强对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影响规律知,温度升高一倍或压强降低一半,分子间距将增大一倍;温度降低一半或压强增大一倍,分子间距将减小一半。由此可知,1 mol任何气体在0℃ 、101 kPa条件下的体积与273℃ 、202kPa条件下的体积应相等,都约为22.4L。&【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2.在25℃,压强为1.01×105 Pa时,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3.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分子数为8NA4.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A5.标准状况下,1L水所含分子数为(1/22.4)NA6.标准状况下,11.2L SO3中含1.5NA个氧原子解析:1、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为0.5mol,其所含原子数为NA。而常温常压(25℃,1.01×105 Pa)下,11.2L氧气物质的量小于0.5mol,其所含原子数必小于NA,故叙述错误。2、本题叙述错误,分析方法同上。3、4、5题中的辛烷、四氯化碳、水在标准状况下均为液体,第6题中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体。故都不正确。&第3课时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 T1=T2;P1=P2 ;V1=V2   n1 = n2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1)三正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V1/V2=n1/n2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p1/p2=n1/n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M1/M2=ρ1/ρ2(2)二反比: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同温同体积时,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它们的摩尔质量的反比.p1/p2=M2/M1。(3)一连比: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m1/m2=M1/M2=ρ1/ρ2(注:以上用到的符号:ρ为密度,p为压强,n为物质的量,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V为体积,T为温度;上述定律及其推论仅适用于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阿佛加德罗常数考点命题陷阱归类分析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进行考查。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此类题型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容易引起学生错误的有以下几点:1、温度和压强:22.4L/mol是在标准状况(0 ℃,1.01×105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命题者有意在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让考生与22.4L/mol进行转换,从而误入陷阱。2、物质状态:22.4L/mol使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把一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作为气体来命题,让考生落入陷阱。如SO3:常温下是固态;水:常温下是液态。戊烷,辛烷常温下是液态等。3、物质变化:一些物质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需要借助方程式分析才能挖掘出隐含的变化情况。考生若不注意挖掘隐含变化往往会误入陷阱。如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4、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Ne:单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如O3)、四原子分子(如P4)等。考生如不注意这点,极容易误入陷阱。 5、粒子数目:粒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1mol微粒的数目即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由此可计算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的数目。命题者往往通过NA与粒子数目的转换,巧设陷阱。。&【例1】(2010上海卷,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B.1.7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AC.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A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微粒中含有的微粒数,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A错;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故其1.7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电子为18个,则其1.7g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9mol,数目为0.9NA,B对;Na2O2固体中,含有的是Na+和O22-两种离子,1mol固体中含有3mol离子,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 NA,C错;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故其2.24L不是0.1mol,D错。易错警示:进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的主要考查点有:①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②物质的组成;③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等,在解题时要抓住其中的易错点,准确解答。【例2】(2010江苏卷,5)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 的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 转移的电子数为6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 键数为4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A项,无论 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项,1mol羟基中有9 个电子;C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 ,转移5 个电子;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 不为22.4L/mol。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项。【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例3】(2010广东理综卷,8)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g& 中含有4 个C-H键B.1mol•& 溶液含有 个 C.1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 个NO分子D.常温常压下,22.4L& 中含有& 个 分子解析:每个 中含有4个C-H键,故16g& (1mol)中含有4 个C-H键,A正确;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知道 的物质的量,故B错;根据关系式,1mol Cu~2mol NO,故C错;常温常压下,22.4L& 不是1mol。答案:A
&第4课时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1.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混)= 2.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M(混)=M1×n1%+M2×n2%+……=M1×V1%+M2×V2%+……3.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M(混)=22.4ρ(混)4.已知同温同压下与单一气体A的相对密度: = &【例】(山东泰安)已知NH4HCO3 NH3+H2O+CO2↑,则150℃时NH4HCO3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倍。A.26.3&&&&& B.13.2&&&&&&&& C.19.8&&&&&&&& D.无法计算&&& [解析]假设NH4HCO3为1 mol,则其质量为79 g ,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为3 mol ,故有:M混合气体=79g/3mol =26.3g/mol;又由“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故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26.3/2 = 13.2倍。[答案]B &第5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1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 molqL-12.表达式:cB= (n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3.难点提示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2.明确溶液中溶质的化学成分。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溶液的溶质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们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CuSO4&#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3.熟悉表示溶液组成的其他物理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除物质的量浓度外,还有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为c=ρg•mL-1×1000mL•L-1×ω/Mg•mol-1。
&【例】(2010四川理综卷,12)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C=1000Vρ/(17V+22400)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熟悉,严格按照基本概念来做,弄清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第6课时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1)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体的体积。(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出所需液体的体积。(3)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震荡。(4)转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6)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试剂瓶并贴好标签。2.误差分析:根据c=n/V =m/MV来判断,看m、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的变化。3. 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按操作顺序来讲,需注意以下几点:1).计算所用溶质的多少时,以下问题要弄清楚:①溶质为固体时,分两种情况:溶质是无水固体时,直接用cB=n(mol)/V(L)=[m(g)/M(g•molC1)]/V(L)公式算m;溶质是含结晶水的固体时,则还需将无水固体的质量转化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②溶质为浓溶液时,也分两种情况: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根据公式c(浓)×V(浓)=c(稀)×V(稀)来求V(稀);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密度(ρ)和溶质的质量分数(ω),则根据c=[ρg•mL-1×V’(mL)×ω/Mg•mol-1]/V(mL)来求V’(mL)。③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量程不符时:算溶质时则取与实际体积最接近的量程数据做溶液的体积来求溶质的多少,不能用实际量。如:实验室需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取固体NaOH的质量应为20.0g,而不是19.2g;因为容量瓶只能配制其规定量程体积的溶液,要配制符合要求的溶液时,选取的容量瓶只能是500 mL量程的容量瓶。故只能先配制500 mL溶液,然后再取出480mL。2)称、量溶质时,一要注意所测数据的有效性(即精度)。二要选择恰当的量器,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应用带盖的称量瓶(或小烧杯)快速称量;量取液体时,量器的量程与实际体积数据相差不能过大,否则易产生较大误差。3)容量瓶使用前要用蒸馏水洗涤2~3次;溶解或稀释溶质后要冷却溶液至室温;定容、摇匀时,不能用手掌贴住瓶体,以免引起体积的变化;摇匀后,如果液面降到刻度线下,不能向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了,因为瓶塞、瓶口是磨口的,有少量溶液残留。4)定容时如果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或摇匀时洒出少量溶液,均须重新配制。&【例1】(2010上海卷,31)白磷(P4)是磷的单质之一,易氧化,与卤素单质反应生成卤化磷。卤化磷通常有三卤化磷或五卤化磷,五卤化磷分子结构(以PCl5为例)如右图所示。该结构中氯原子有两种不同位置。1)6.20g白磷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物,反应所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上述燃烧产物溶于水配成50.0mL磷酸(H3PO4)溶液,该磷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2)含0.300mol H3PO4的水溶液滴加到含0.500mol Ca(OH)2的悬浮液中,反应恰好完全,生成l种难溶盐和16.2g H2O。该难溶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3)白磷和氯、溴反应,生成混合卤化磷 ( ,且x为整数)。如果某混合卤化磷共有3种不同结构(分子中溴原子位置不完全相同的结构),该混合卤化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磷腈化合物含有3种元素,且分子中原子总数小于20。0.10mol PCl5和0.10mol NH4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和0.030mol磷腈化合物。推算磷腈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提示:M&300)。答案:1)5.6;4.00;2)Ca5(PO4)3(OH);3)297.5或342;4)348或464。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知识。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其6.20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完全燃烧消耗氧气0.25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L;将这些白磷和水反应生成磷酸0.20mol,溶液体积为50mL,也就是0.05L,则磷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00mol/L;2)根据该水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氢氧化钙悬浊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该物质中含有5个钙离子和3个磷酸根离子,结合电荷守恒,必还含有1个氢氧根离子,写作:Ca5(PO4)3(OH);3)根据题意x为整数,其可能为:PCl4Br、PCl3Br2、PCl2Br3、PClBr4四种,要是有三种不同结构的话,结合PCl5的结构,其可能为:PCl3Br2或PCl2Br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297.5或342;4)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化合物提供的Cl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5+0.1mol×1=0.6mol;由于磷腈化合物中只含有三种元素,故必须将其中的氢原子全部除去;两物质提供的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4=0.4mol,则生成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1mol×4=0.4mol;则磷腈化合物中含有的Cl原子为:0.2mol、P原子为:0.1mol、N原子为:0.1mol,则该化合物的最简式为:PNCl2;假设其分子式为(PNCl2)x,由其含有的碳原子总数小于20,则知:4x&20,故x&5;假设x=4,其分子式为: P4N4Cl8,相对分子质量为464;假设x=3,其分子式为: P3N3Cl6,相对分子质量为:348;假设x=2,其分子式为:P2N2Cl4,相对分子质量&300 舍去。故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348或464。
【例2】(2008广州七区联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D.重新配制(3)乙学生:用100 mL 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解析](1)假设取用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V×18mol/L = 100mL 3.6mol/L&& V=20.0mL (2)①②③见答案,④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如不慎损失了溶质或最后定容时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都是无法补救的,得重新配制。 (3)见答案。[答案](1)20.0mL& (2)①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②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③ 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 D;(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物质的量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的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相同条件下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原来的8/9,则此时混合气体中的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0&&&&&& B.3:4:0.5&&&&&& C.1.5:2:0.5&&&& D.3:3:22.某碳酸钾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硝酸钾和硝酸钡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3.8 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的判断是(&&&& )&&& A.肯定没有硝酸钾&&&&&&&&&&&&&&&&&& B.肯定有硝酸钾,可能还有碳酸钠C.肯定没有硝酸钡,可能有硝酸钾&&&& D.肯定没有碳酸钠和硝酸钡3.中和滴定是利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若用A代表酸,用B代表碱,可以利用下式来计算未知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ν为化学计量数)(&& )A.cB=&&&&&&& B.cB= &&C.cB=&&&&& D.cB=&& 4.氯化铵晶体与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90.5g,在150℃下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残渣40.5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物质的量之比(& )A.等于2:1&&&& B.大于2:1&&&& C.小于2:1&&&& D.等于1:15.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则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 B.1:3&&&&&& C.3:4&&&&&& D.4:56.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是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设反应中HNO3被还原成NO)&&&&&&&&&&&&&&&&&&&&&& (&&& )A、0.448L&&&& B、0.672L&&&& C、0.896L&&&&& D、0.224L7.将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小于3X,则A可能是&&&&&&&&&&&&&&&&&&&&&&&&&&&&&&&&&&&&&&&&&&& (&&& )①H2SO4&& ②C2H5OH&&& ③NH3&&& ④CH3COOH&&& ⑤NaOH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③&&& D、②③④8.某温度下,W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固体反应,固体质量增加Wg。在①H2& ②CO& ③CO和H2混合物& ④HCHO& ⑤CH3COOH⑥HOCH2CH2OH中,符合题意的是&&&&&&& (&&& )A、均不符合&&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④⑤& D、全部符合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9、把氯气和氮气混合气1.12L(90%Cl2和10%N2)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的气体(除NH3)体积为0.672L(50%Cl2和50%N2),问反应后被氧化的氨的质量是(体积已换算成标况)(& )  A. 3.4g&&&&&& B. 0.34g&&&&&& C. 1.36g&&&&&&& D. 13.6g10、盛有 80 mL NO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向试管中通入一定体积的O2,结果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是原有 NO 体积的一半,则通入 O2 的体积是&&&&&&&&&&&&&&&&&&&&&&&&&&&&&&&& (&&& )A.20mL&&&&&&&&&&& B.30mL&&&&&&&&&&& C.60mL&&&&&&&&&&&& D.100mL11.在4 mol•L-1 的硫酸和2 mol•L-1的硝酸混合溶液10 mL中,加入0.96 g铜粉,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收集到标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 )A.89.6 mL&&&&&&&&& B.112 mL&&&&&&&&&& C.168 mL&&&&&&&&&&& D.224 mL12.镁铝合金5.1 g溶于300 mL2 mol/L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为5.6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 A.5.1g&&&&&&&&&&&& B.10.2g&&&&&&&&&&&& C.13.6g&&&&&&&&&&&&& D.15.3g13.在天平两盘中各放一只大小和质量相同的烧杯,两烧杯中都盛有1 mol/L的稀硫酸100 mL,然后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与Al,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Mg、Al的质量分别是(&&&& )A.2.4 g Mg& 1.8 g Al&&&&& B.5 g Mg& 5 g Al&&& C.2 g Mg& 2 g Al&&& D.0.9697 g Mg& 1 g Al14.5 mL Ag+浓度为0.1 mol•L-1的某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某种碱金属盐,待卤化物完全沉淀后,经过滤、干燥,称得质量为0.013 g,则此沉淀是(&&&& )A.LiF&&&&&&&&&&&&& B.LiCl&&&&&&&&&&&&&& C.AgF&&&&&&&&&&&&&&& D.AgCl15.有 Na2CO3、NaHCO3、CaO 和 NaOH的混合物27.2 g, 把它们溶于足量水并充分反应后,HCO3-、CO32-、Ca2+均转化为沉淀,将容器内水分蒸干后得到固体物质共29 g,则原混合物中含Na2CO3 (&&& )A.0.1 mol&&&&&&&&&& B.0.2 mol&&&&&&&&&&& C.0.3mol&&&&&&&&&&&&& D.无法确定16.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的混合物投入100 mL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若不考虑金属和盐酸反应时HCl的挥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C.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三.(本题共有5小题)17.地球化学中,通常用热重分析研究矿物在受热时的质量变化以确定其组成。取66.6mg由高岭石[Al4Si4O10(OH)8]和方解石(CaCO3)组成的矿物,加热,在673K~1123K区间内分解为氧化物,样品总失重13.8mg。⑴方解石的失重百分比为&&&&&&&&& 。⑵计算矿物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18.钴(Co)化合物对化学键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测定某钴化合物[Co(NH3)xCly]Clz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样品0.5010g,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煮沸,蒸出所有的氨,冷却,得到A。产生的氨用50.00mL0.5000mol•L-1的盐酸完全吸收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得溶液B。取B溶液20.00mL, 用0.1000mol•L-1NaOH滴定,消耗NaOH溶液30.00mL。②向A中加入过量KI固体,振荡,盐酸酸化后置于暗处,发生反应:Com++I-→Co2++I2&& (未配平)&反应完成后,蒸馏水稀释,用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的I2,消耗0.1000mol•L-1Na2S2O3溶液20.00mL。反应方程式为:I2+2Na2S2O3==2NaI+Na2S4O6&③另称取该物质样品0.2505g,溶于水,以0.1000mol•L-1AgNO3溶液滴定至恰好反应完全,消耗AgNO3溶液20.00mL。相应反应式为:[Co(NH3)xCly]Clz+zAgNO3==[Co(NH3)xCly](NO3)z+zAgCl↓&通过计算求:⑴[Co(NH3)xCly]Clz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⑵该钴化合物的化学式。19.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1)某FeO、Fe2O3混合物中,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U5,其中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2)当催化剂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U2时,其催化活性最高,此时铁的氧化物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3)以Fe2O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炭粉,发生如下反应:2 Fe2O3十C&&&&& 4FeO十CO2↑。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480g Fe2O3粉末中加入炭粉的质量为_________g。20.已知:&&& 4NH3十5O2&&& →& 4NO+6H2O&&&&&&&&&&&&&&&&&&&&&&&&& 4NO十3O2十2H2O→4HNO3&&& 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请完成下列填空及计算(1)amolNO完全转化为HNO3需要氧气_______ mol(2)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一氧化氮,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保留2位小数)。(3)20.0moL的NH3用空气氧化,产生混合物的组成为:NO18.0mol、O212.0 mol、N2150.0 mol和一定量的硝酸,以及其它成分。(高温下NO和O2不反应) 计算氨转化为NO和HNO3的转化率。(4) 20.0moL 的NH3和一定量空气充分反应后,再转化为HNO3& ①在下图中画出HNO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B)关系的理论曲线。& ②写出当125≤n(B) ≤ 200时,n(A)和n(B)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96.50%。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⑴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配置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4溶液,试计算配置该溶液所需的CuSO4&#O与H2O的质量之比。⑵准确称取所配置的0.2500g CuCl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mol•L-1 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mL,用0.1000mol•L-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mLCe(SO4)2溶液。有关反化学反应为Fe3++CuCl===Fe2++Cu2++Cl―Ce4++Fe2+===Fe3++Ce3+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参考答案一、1.C。2.B。定性角度分析,样品能全部溶解于水,说明不存在硝酸钡。定量角度分析,13.8g若全是碳酸钾,恰好为0.1mol,与足量的氯化钙反应后能生成10g碳酸钙。现生成沉淀不足10g,肯定有硝酸钾,碳酸钠是否存在不能确定。3.A。由于几元酸、几元碱没有确定,所应考虑酸、碱的化学计量数。不要错选成C,C中式中只能用于计算一元酸跟一元碱的中和反应。4.B。氯化铵跟消石灰能反应,若氯化铵过量的话也会单独分解,计算时要注意这个特征。可以先根据氯化铵跟消石灰恰好完全反应的情况进行计算,看看这时的质量差是多少,再进行比较分析。5.B。注意“二价金属”这一特征,所以其碳酸盐的化学式可写成MCO3,碳酸氢盐的化学式可写成M(HCO3)2,有的学生不注意这一点而造成错解。6、B。运用整体思维技巧&& 7、C,估算法&&& 8、D,差量法二、9.B& 10.BD& 11.D& 12.C& 13.BD& 14.A& 15.A& 16.AC 三.17、答案:⑴CaCO3&& ===== CaO+CO2↑& 方解石的失重百分比为:
⑵解:设66.6mg矿物中高岭石[Al4Si4O10(OH)8]的质量为xmg, 方解石(CaCO3) 的质量为ymg.Al4Si4O10(OH)8& =====2 Al2O3+4SiO2+4H2O&& CaCO3&& ===== CaO+CO2↑516mg&&&&&&&&&&&&&&&&&&&&&&&& 72mg&& 100mg&&&&&&&&& 44mgxmg&&&&&&&&&&&&&&&&&&&&&&&&& ?&&&&&&& ymg&&&&&&&&&& ?依题意:&&& x+y=66.6&&&&&&&&& 72x/516 + 44y/100 =13.8解得:x=51.6& y=15.0& 矿物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w=答:⑴方解石的失重百分比为44%。⑵矿物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为77.5%18、答案:解:⑴NaOH+HCl=NaCl+H2O&& NH3+HCl=NH4Cl20.00mLB溶液消耗0.1000mol•L-1NaOH 30.00mL。20.00mLB溶液中过量的HCl:n(HCl)=0.003000mol ,100mLB溶液中过量的HCl:n(HCl)=0.01500mol那么与NH3反应的n(HCl)=0.01000mol故0.5010g样品中 n(NH3)=0.01000mol&& n(N)=0.01000mol[Co(NH3)xCly]Clz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⑵ I2+2Na2S2O3==2NaI+Na2S4O6&&& 因反应用去0.1000mol•L-1Na2S2O3溶液20.00mL,推算出:n(I2)=0.001000molCo与Fe同一族,Com+具有强氧化性,故设m=3则有:2Co3++2I-==2Co2++I2&&&&& n(Co3+)=0.002000mol& 0.5010g样品中Cl的总质量为:m(Cl)=0.000molx59g•mol -1-0.01000molx17g •mol -1=0.2130gn(Cl)=0.006000mol又有:[Co(NH3)xCly]Clz+zAgNO3==[Co(NH3)xCly](NO3)z+zAgCl↓0.2505g样品扩大一倍来算(即用0.5010g)推算出:反应消耗AgNO3:n(AgNO3)=0.1000mol•L-1x40.00mL=0.004000mol即发生上述反应的Cl-为:n(Cl-) =0.004000mol则有& y:z=(0.006000mol-0.004000 mol): 0.004000mol=1:2同时还有:1:x:(y+z)= 0..0000=1:5: 3解得:x=5& y=1& z=2带入[Co(NH3)xCly]Clz中,求得Co化合价为:+3&& 假设成立该钴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o(NH3)5Cl]Cl2答:⑴[Co(NH3)xCly]Clz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94%⑵该钴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o(NH3)5Cl]Cl219、(1)2:1&& (2)0.71 (3)3.6克20、(1)0.&75a mol& (2)0.14(3)氨转化为NO的转化率为90%;氨转化为HNO3的转化率为6%&& ②3n(A)=0.8{n(B)-125}
21、答案:(1)设需要CuSO4&#O的质量为x,H2O的质量为y&&& CuSO4&#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16x=5(x+y)X ∶y = 5∶11答:所需CuSO4&#O与H2O的质量之比为5∶11&(2)设样品中CuCl的质量为x&&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uCl ~ Fe2+& ~& Ce4+&&&& x=0.1000mol•L-1×24.60×10-3L×99.5g•mol-1=0.2448g&& 97.92%&96.50%&答: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符合标准。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mol pmol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