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杀不死我的,我会更强大只能让我更强大--尼采,这句话日文翻译怎么说?

原标题:马云曾批“烂到极点”,今估值700亿美金,秘密照片首次曝光!

电商爆料,最新资讯、小道消息、内幕趣事,一个就够了!

尼采说过,“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加强大”,伟大的困难带来伟大的机遇,同时也会锻造伟大的组织。“骆驼大会”和“裸照风波”是支付宝的两个关键转折点,组织经过两次深刻的反思爆发出强大而持续的执行扭力,是蚂蚁金服成功的真正奥秘。

如今,蚂蚁金服估值已经达到700亿美元,站在互联网和金融的十字路口,蚂蚁金服更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将定位于Techfin,而非Fintech,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

作 者 | 由曦 《蚂蚁金服》作者

蚂蚁金服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随着采访的深入和思考的加深,我渐渐意识到,蚂蚁金服作为一个组织所具备的反思力和执行力,是它基业长青的根基。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想来想去,我想到了一个现在时髦的语汇——“连接”

顿悟到这一点,我开始寻找探讨问题的楔口。踯躅良久,突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由头。在为新书准备最后的彩插时,我收到了蚂蚁金服提供的一张照片,潜意识告诉我,我所要表达的几乎所有东西,都在这种照片上获得了集中的意象化展示。

从上面的照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是疲惫、委屈、郁闷、还是沮丧······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0年的春节过后不久,地点是在杭州莫干山路2349号的良渚酒店。当时支付宝p8级别以上员工在这里召开了这家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反思会,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骆驼大会”,“骆驼大会”连续开了四天,照片上留下的是第一天下午的珍贵影像。

从照片上能看到,当时刚刚出任支付宝CEO的彭蕾正低头席地而坐,在她周围还有井贤栋、樊治铭,倪行军等人。

如今的蚂蚁金服已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金融企业,但我们在八年前的这张照片上,从这些人的脸上,看到的却只有“沉重”两个字。

开骆驼大会的时候,彭蕾刚出任支付宝的CEO。此前,她一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的首席人才官,2009年末、2010年初时,马云提议让彭蕾出任支付宝的CEO。当时,彭蕾还不太懂金融,但是阿里的文化就是要“拥抱变化”,外行领导内行是常有的事情。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让彭蕾觉得,不管公司以后怎么发展,都有必要先将人凝聚起来,办骆驼大会正是她的提议。

在关键时刻召开战略反思会是阿里系企业的传统,与一般企业的反思与总结不同,阿里的战略反思会要求“一竿子戳到底”,换句话说,反思不能只找表面上的原因,要谈就要“打深、打透”,这种战略会通常要持续很长时间,激烈的争吵是家常便饭,很多员工都会因此掉下眼泪。

在拍照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参会的人都在讨论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彭蕾嫌大家讲的还不够深,在会议进行到了一多半的时候,她提议所有人挪开椅子、席地而坐,然后再接着说。

在彭蕾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挪开了会议室里的桌椅,开始坐在地上继续讨论,形式的松弛带来了实质上的效果,席地而坐让很多人产生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人们心里的那堵墙渐渐倒下了,更多的人抛弃了先前的顾虑,纷纷畅所欲言。

这时,深入的反思开始了。

当今天我在电脑前将这张八年前的照片放大时,照片右下角白纸上几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也是当年彭蕾和同事们总结的问题:

“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

“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态度”

“公司整体薪酬竞争力弱”

“公司赏罚不明”······

讲到这,还有一个插曲。这种将问题写下来的方式,彭蕾并不陌生。2001年1月13日,当时阿里巴巴首席运营官关明生就曾建议马云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写下来。当时马云和关明生、彭蕾、金建杭等人在一起,花了一天时间,总结出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独孤九剑”的称谓命了名。“独孤九剑”所代表的九个价值观分别是:激情、创新、教学相长、开放、简易、群策群力、专注、质量、客户第一。

这个价值观用了四年。2005年,阿里巴巴又开了一个员工大会,300多人挤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里面,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九大价值观浓缩到六个,将“独孤九剑”变成了“六脉神剑”。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客户第一,团队协作和拥抱变化是支持这个客户第一的公司行为,个人行为上还有激情、诚信、敬业。这些价值观,阿里巴巴从2005年一直沿用到今天。

建立员工的“脑连接”,启动反思力

再回到这次的“骆驼大会”。在“骆驼大会”召开前不久,马云在2010年初的支付宝的公司年会上刚发了一通脾气,说支付宝的用户体验做得还不够好,他甚至用了“烂、烂到极点”这样的词。当时支付宝的支付成功率只有60%,这就意味着淘宝网每营销来100个客户,就有40个因为支付不成功而放弃了购买行为,客服小二每天收到很多的抱怨,淘宝网的意见很大。

支付宝成立于2004年,到2006年,支付宝以服务阿里系的淘宝为主,初步建立了基于担保交易的网上信任支付体系。年,支付宝处在“出淘”的阶段,就是除了淘宝之外,支付宝也开始服务其他电商网站。当时公司把支付规模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为此也做了很多行业上的拓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横向的规模上去了,纵向的用户体验就顾不过来了。特别是在2009年,公司里的每个人都累到筋疲力尽,可最后换来的却是客户的抱怨、淘宝的不满和马云的批评。一种委屈的情绪就郁积了下来。

此刻,公司急需找到一条摆脱困境的办法。

在骆驼大会上,彭蕾和员工们席地而坐,还在第一天晚上和所有人喝了一顿大酒,在酒精的作用下,所有人敞开了心扉。若干年后,当时很多参加过骆驼大会的员工已经记不太清楚会议的内容了,但是所有人都觉得,正是在那次会议上,他们才第一次了解真正了自己的同事。

社会学家约翰·帕吉特和沃尔特·鲍威尔曾指出,“短期看来,行动者创造连接,长期看来,连接创造行动者”,这句话放在彭蕾身上倒是很合适。在骆驼大会上,彭蕾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让员工们真正了解对方,将员工的心真正地连接在了一起。

当所有人产生这样的连接的时候,企业产生了一种类似生物体那样的组织自觉。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公司的员工最了解自己公司的问题,当他们直言不讳的时候,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就显露了出来,组织的战略形成于这种群体智慧。

彭蕾解决了沟通的问题,让组织中的信息可以自由传递的同时,组织也自然地拥有了能动的反思能力。

在骆驼大会之后,彭蕾保持了和员工高频度的沟通,她经常会问下属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提问,彭蕾一方面迅速了解了公司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更进一步和员工建立了连接,在这种绵密的沟通之下,组织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了,发展思路也自然清晰了。

骆驼大会后,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忽视了用户体验。从此之后,支付宝开始回头来看用户的价值,这在组织层面叫做“重回初心”。支付宝的高管和员工意识到,他们可以抓住的唯一东西就是用户体验,公司将提高支付成功率作为最重要的KPI指标,正是在这种方针的指引下。不久就出现了快捷支付这样的划时代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从此以后,用户体验成了一把悬在所有蚂蚁金服员工头上的利剑,公司不管做什么创新和试错,都不能以牺牲产品的用户体验为代价。

现在回过头来看,骆驼大会是蚂蚁金服发展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反思,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让支付宝重新回到了快速塑造差异化的轨道。

在关键时刻让组织进行反思,这是一件看上去容易但实际上很不容易的事,对于个体来说,在适当的时间做人生的反思都很难,更不要说一个组织。首先,组织要知道什么是关键时刻,其次,组织还要尽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怎样才能做到呢?恐怕还是要靠连接。

如果我们把组织想象成一个生物体的话,那么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就好像这个生物体的细胞。组织的活力取决于这些细胞能否通畅的连接,当连接通畅时,组织的活力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就像我们一个人,如果舒筋活络,自然舒服顺畅,也会保持对外界的敏感,这一切取决于连接,这种连接沟通的是员工的心灵和大脑。用流行的话说,就是让人与人之间形成真正的“脑连接”。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业务会总是那样的激烈,总是要把人逼至极限,因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发生真正的连接。这是一种建立在痛苦上的真切,讲究的是打碎你原本坚固的壳,让你具备从别人和组织角度换位思考的能力。

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加强大

2016年底、2017年初,蚂蚁金服经历了支付宝圈子裸照风波和招财宝平台理财产品兑付危机。一时间,公司处在了旋涡之中。与2010年类似的,蚂蚁金服以此为契机又展开了一系列的战略会。

会后明确了两点:第一,“不做社交”,决定将更多的资源放在最擅长的地方,那就是以支付为基础的创新。在此之前支付宝在社交上花费很大精力,但是效果有限。第二,再次强调开放战略,将进一步开放技术、数据、运营能力给金融机构,试图从Fintech向Techfin的转向。这家公司意识到自己的强项不在具体的金融业务,而在服务金融业务的数据和技术能力。

在明确战略的同时,高层的战略会还像“骆驼大会”时一样,把问题写在纸上,他们明确了未来公司发展的两条原则:即“管理层面三不要”和“业务层面三要三不要”。

不要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只决一半(充分讨论);

不贴标签,不轻易划等号;

倾听完全,不随意打断,形成共识而不是只靠说服。

要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和客户(要让用户客户有打勾和打叉的动能,不能反复打扰);

要只做别人不想做、不能做、做不好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不绝人之路,而是共赢共生);

要让数据成为决策的主要依据(不是靠拍脑袋做决定)。

不要以牺牲信任感安全感为条件(信任感安全感是最大的体验);

不要上帝视角(永远要相信别人比我们要聪明);

可以推断的是,刚刚过去的这场反思一定异常艰苦。在这个过程中也一定有各种各样的争吵和辩论,这是一个再次造就连接的过程,从媒体的报道上看,有的老员工说这一次的战略反思会,让他们找到了公司几百名员工时的感觉。

只有几百名员工时,一定是沟通简单而顺畅的,一定是更好连接起来的,一定是骆驼大会时的那种感觉。现在蚂蚁金服有8000名员工,此番同样的情景再次出现,说明了蚂蚁金服依然具有强大的反思力和执行力,依然有能将组织成员心灵连接起来的能力。

尼采说过,“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加强大”,伟大的困难带来伟大的机遇,同时也会锻造伟大的组织。这时,我们再看看文章开头的那张照片,一定会对这家公司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作 者 | 由曦 《蚂蚁金服》作者

}

人类如何从认识自我中成长,如何客观地了解自我?我想只有从他自己的传记中了解。

凡是有骨气的人,必有旁人所未曾经历过的典型体验。

体验与创作——我们所谓的意识是无法让人明白的,或许可以说是不能让人了解的。当我们阅读自认为可以了解的原文时,多少也会加入自己幻想的诠释,我得详细地将自己的意见写下来。……到底我们的体验又是什么呢?与其说是本来已有的内涵,不如说是我们自己所加入的诠释吧!或许我们可以说是自己想明了“这里面还缺少什么?”不是吗?体验不是一种创作吗?

书本往往具有独立的人格——无论是哪一位作者,每当书本脱书之后,书本本身也脱离了他的生活。他常常会为往日的著作感到惊讶。就好比是从一只昆虫上切除了部分的肢体,眼见自己肢体的一部分离自己而去似的,或许他早已将自己的著作给忘得一干二净。他早已遗忘了昔日翱翔于天际的翅膀。

脱离作者后的这本书,将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求读者。自己点燃生命火花,或沉醉于自满的喜悦之中,或深陷于恐惧当中。而作者本人却企图再写出与以前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外表看起来,作者的精神与灵魂依然存在,当他埋头写作时,却已脱离人类的境界了。

——垂老之后,如果他想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注入新的生命力,往更高的境界启蒙无知大众的思想,即使他已步入风烛残年,他仍是一位最幸运的作家。

——不只是书本,就是人类的任何行为,都和世界脱离不了关系。世界上的一切,都将影响这本书的现存价值。这个世界事实上是“不死”、“永恒”的,而且是“恒动”的。在恒动的世界中,书本就像注入琥珀石中的昆虫,将被永远给保存下来。

我们是否能满足于现有的自己,并非今天所要追求的主题。我们为什么事感到自满,是生存于世界的重点所在。

当我们在某一瞬间脱口说出“善哉”时,我们不是对自己,而是对所有事物都感到“满意”。无论是我们或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

有一天,我们对于能唤醒灵魂的思想感到满意,并脱口说出“好”时——在这一瞬间,我们将得救。如果我们能够永远地感到“满意”,那和圣者又有何区别呢?

最沉重的负荷——如有个恶魔在你十分孤独寂寞时闯入,并对你说:“人生是你目前或往日所过的生活,未来仍将不断重演,绝无任何新鲜之处。每种痛苦、欢乐、念头、叹息,以及生活中许多大大小小无法言传的事情,都会再度重现。所有的结局也都一样——同样的月夜、枯树和蜘蛛,同样这个时刻的你我,也是未来那个时刻的你我。存在的沙漏将不断地反复转动,而你在沙漏的眼中,只不过是一粒灰尘!”

那个恶魔竟敢如此胡言乱话,难道你不会忿忿不平地诅咒他?还是,好在以前的话,你会回答:“你是一个神,我从未听过如此神圣的道理!”假如这种想法好,那么你就已经被改造,甚至被辗得粉碎。一切的问题在于:“你是否想就这样一成不变地生存下去?”这个问题对你是一个负担!

你是否宁愿安于自己的现状,放弃追求比最后之求永恒所认定更强烈的东西呢?

勇气——攻击性的勇气是最佳的杀手,在每次攻击中,都必须有胜利的乐声。

就因为人是最勇敢的动物,所以他能征服其他所有的动物。他在胜利的乐声中,克制了一切的痛苦。然而,人类本身的痛苦才是最大的痛苦。

勇气同时也为我克服面临深渊的晕眩。人生为何没有深渊呢?他只要随便放眼一望,满目所及全是深渊!

勇气是最佳的杀手——它能翦除同情,而同情又是最深的渊谷。一个人对生命本身的体验有多深,则对痛苦的了解就有多深。

勇气是最佳的杀手——攻击性的勇气能翦除死亡,它说:“那曾是生命吗?好吧L让我们重新再来一次吧!”

在这番话当中,洋溢着胜利的乐声,让有耳朵的人聆听吧!

万物去了又来,存在之轮永远运转;花谢了又开,存在的时光总是在走。

万物分了又合,同一存在之屋不停地在自建;一切离开了又聚,存在之环始终对自己忠实无欺。

存在始于每一刹那,每回“那里”之球都绕着每个“这里”旋转,其中心无所不在。永恒之路是蜿蜒的。

这条往后之路没有尽头,而那朝前之路却在向无垠伸展。

这个门的名字称之“刹那”。

万物之中,凡能发生的不都已经发生,而且成为过去了吗?

这门、人和蜘蛛岂不应该早已存在?

我们将再跑完这漫长的路,一直到永远。

两条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路,都是刹那之间的交会,

我是个流浪者及登山者——他对自己说:“我不喜欢平原。”看起来我似乎不能静坐太久。

无论我们遭遇什么样的命运——流浪与登山是不可少的,一个人到最后所要面对的,仍是自己而已。

众多属于我自己体验的命运,早已过去。还有什么未曾属于我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呢?

我自己——在经过一番漫长的四处漂泊与磨炼之后,又回到我的故乡。长久的异乡生活,所有经历和事物都出于众多的偶然中。

与“比青铜更久远”的罗马帝国相比,所有在这之前或之后的历史,都显得拙劣,像是东拼西凑而成的。神圣的无政府主义者及基督徒,执意要去破坏“世界”——这个即使在困境下,仍是伟大的组织形式的罗马帝国——直到日尔曼人和其他野蛮民族能够成为它的主人为止。而这些人却声称自己的行为是“虔诚”的。

基督徒和无政府主义者,都是颓废的,两者除了分化、戕害、衰败外,不可能再产生其他的结果。两者均死命地反对一切存在,包括一切光荣、永恒的存在、一切会为生活带来希望的东西。

基督徒是罗马帝国的吸血鬼——他们一夜之间破坏了罗马人历经千年所建立起来的高度文明和伟大功业——这一点到现在还没有被了解吗?

罗马的历史使我们对罗马帝国有很清楚地认识,这最值得赞叹的大艺术品就是一个开始,它的造成经过数千年证明,是最具有价值的!一直到今天,没有人能再造出第二个罗马帝国,甚至没有人能够梦想去建造这种组织!

这个组织,坚固得足以承受那些荒诞帝王的蹂躏。人为地偶发事件,丝毫不能破坏它——这是一切伟大组织的先决条件。

然而,如此坚固的组织,却终究对抗不了那一切堕落中最堕落的基督徒……

这种隐密的蟊虫,在夜间、在迷茫中,会暗暗地爬到每个人的身上,从中吸取追求真实的严肃性和寻求实在的本能。这种犹如女性般懦怯、柔弱、外表甜美、分裂的“灵魂”,势必一步步地离开那巨人的结构。那些有价值的、男性的、高贵的人,他们在罗马人身上发现自己的面目,发现自己的严肃性,发现自己的光荣。

那些伪善者卑劣、秘密性的集会,在幽暗的概念中,如地狱般的饮血仪式和无罪者的牺牲。尤其是那慢慢煽起的复仇之火——那贱民的复仇之水——这一切都将成为罗马的主人。

于是,保罗出现了……。

他没有想到的是,人们如何利用犹太教以外的基督教运动,去燃起“世界之火”;如何运用“十字架上的上帝”的象征以结合所有下等社会的人们,结合一切秘密反抗的人,结合帝国内由无政府主义者煽动的一切遗产,以成为巨大的势力。

他了解,他需要相信那个不朽的信心,以剥夺这“世界”的价值;他了解“地狱”的概念将成为罗马的主人;他了解,用“来生”的概念,可使人们扼杀生命。

虚无主义和基督教主互相唱和着,而且不只是唱和而已。

古代世界所有的努力都徒劳无功。对如此巨大的事情,我无法表达我的情感。

由于认为它的努力是基本的,因此只有数千年来努力的基础,才被赋予坚定的自信。古代世界的一切意义都将徒然!

——产生高雅文化的一切条件与科学方法都早已在那里了;伟大而无与伦比的技术也早被建设起来了——那文化传统的预设、科学统一的预设。

自然科学在一种最好的形式下,与数学和工艺学的结合——对事实的判断力,即一切判断力中最实在最有价值的判断力,有它各种试验项目和世纪的传统。这一点是否被了解了呢?

一切重要的东西都被发现了,这个工作便可以开始着手。我们必须不断地强调,方法是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更是长时期中受阻于习惯和懒散的东西。

今天,我们以最大的自制再次获取的东西——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体内仍旧具有坏的本能,也有基督教的本能——面对自由的眼光、谨慎的手。在最微小的事务中的忍耐和严肃、在知识中的整个完整性——曾经早已有过,两千年以前就有过了!

然而,一切都徒劳无益!一夜之间,除了留下记忆,便一无所有。——希腊人!罗马人!

本能的高贵风格、方法的研究、组织与行政的天才、对于人类前途的信念、对于一切事物最大的肯定……。这一切在罗马,都是显而易见的,都可以为一切感官所知觉。这个伟大的格调不再只是艺术,而是成为实在、真理和生命了。

这并不是由于天灾在一夜之间被埋葬,被日尔曼人和其他野蛮人所蹂躏;而是被那狡猾、隐藏、看不见、贫血的吸血鬼所毁。

潜伏的仇恨、卑微的忌妒成为了主人,一切的不幸都来自自己,只因为我们让感情在灵魂中升到顶点。灵魂中的所有犹太成分,瞬间达到了顶点。

我们必须回忆,这对德国人而言,十分困难的日记。德国人骗取欧洲最伟大的文化收获,欧洲仍然可能获得。

人们是否知道,是否愿意知道文艺复兴的真相呢?那是一切对基督教价值的重新估价——高贵价值,带人胜利之境。

时至今日,只有这个伟大的战争;时定性问题——也从未有过一个更为基本、更为直接的攻击方式去攻击要害,攻击基督教的中心所在,把高贵的价值置于宝座之上。这一切是意指把它们直接带入本能之中,带入那些人的最低等欲望之中。

我看见一个可能性,一个全然世俗的可能性;我认识到一种艺术在其中形成,这种艺术如此地神圣,以致于我们竭尽千年来的努力,也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可能性;我看见一个真实、奇妙又矛盾的远景,以致于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得以有机会永久微笑。

那是今天我胜利的惟一希望:以这种胜利,基督教可望被废弃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个德国和尚马丁·路德到过罗马。

这个和尚,在他体内充满着一种落魄教士本能的怨恨,他在罗马被迫害——反对文艺复兴。他不了解此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意义,就在基督教中心所在地征服基督教。他的怨恨只知道如何从此情境中,汲取自己的养料。

路德目睹罗马教廷的堕落、原罪观念、基督教不再位居天主教的宝座之上。相反的只有生命!只有生命的胜利!只有对一切高尚的、美好的、事物的伟大肯定!

文艺复兴——一个毫无意义、徒劳无功的事件。这些德国人,他们花费了多大的力量!徒劳无功——那是德国人常做的事情。宗教改革、莱布尼兹、康德以及所谓德国哲学、“解放”战争、德国政府——每一次对于某些早已得到的东西,对于某些不能回复的东西,都是徒劳无益。

我认为,这些德国人都是我的敌人,我瞧不起他们心中每一种思想和言论。我瞧不起他们在面对每一个诚恳的肯定和否定时的懦弱。

欧洲人发现自身处在一片辽阔的废墟中,其间某些东西仍高踞不下,有些则逐渐转为腐败,大部分均已倒塌。这情景犹如一幅四处生长着野草的画——我到哪里去找比这些断坦残壁更美的景物呢?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坚固的宗教建筑——也是硕果仅存的罗马建筑!——它当然不是毁于一旦,而是历经长久以来地震的摇撼、各种精神力量的贯穿、挖凿、噬啮和腐蚀,才造成整体的毁灭。

最令人不解的是:当初以最大心力保存维护这一教堂的人,竟然也是摧毁它的德国人。

看来德国人并不了解一座教堂的本质和精神所在。难道他们的精神力量不够?还是因信仰不坚才导致如此的结果呢?

不论在何种情况之下,教堂的结构一概都是基于南欧特有的自由慷慨精神,同时也基于南欧人对自然、人类和灵魂的怀疑,也是对于人类经验的认知——这一点恰好与北欧人的看法不同。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不论时间长久,或所牵涉范围,都是出于以“单纯”对抗“复杂”的义愤。说得谨慎一点,这是一种粗鄙厚道的误解,值得原谅——人们并不明白一个胜利的教会的表面模式,而只见到它腐败的一面;他们误解了怀疑主义的高贵本质,错怪了每一个成功自信的教会极限之下,所能允许的怀疑论调和力量。

我将要谈到的是,今后两个世纪的人类。我想今后所要的,将是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存在形式,这就是“虚无主义的兴起”了。

今天,我可以讲述往后的历史,因为历史本身都有必然性。对于未来的世界,我们已有探讨;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已被告知;对于未来的乐章,我们无法充耳不闻。

从前,欧洲文化,每十年就出现令其社会紧张的批评,因而进入一个新的里程。人们不再冷静,而变得暴躁不安;人们不再看见自己,更恐惧于见到自己,大家随波逐流不再作任何抗拒。

现在大发议论的,是一位敢面对自己而不随波逐流的人。他远离人群,站在局外,从人类看到自身权益的眼光观看,从人类应该前进的方向出发,这些人便是哲学家或是隐居者。

他们涉足未来,具有冒险性、诱惑性的灵魂,如同“回顾往昔”的鸟儿,说出预言未来的话,讲出人类灵魂对未来的憧憬。

欧洲人最早的虚无主义,也是最完全的。它已逼近到你我左右——在你的背后、在你的下方,乃至与你无关的事物。

虚无主义已敲响了人类的大门,这位不速之客将从何处进入人类的心扉呢?——据我考证,“社会的贫乏”、“生理的退化”或人类所有颓废堕落的行为,都与虚与主义的到来无关。不论是肉体或精神上,穷乏本身,并无法拥有产生虚无主义的能力。事实上,对于“穷乏本身”并无特定的解释,基督教本身对于道德的诠释,却是虚无主义最佳的避难所。

虚无主义应作怎样的诠释呢?——是指人类现存最高价值的事物,都将失去其存在价值而言。人类失去其活下去的目标,对于“为何而活”失去一个肯定的答复。

虚无主义本身有两种定义:

——精神力高扬的虚无主义,

——代表精神力衰退与退化的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

它是“强者”的象征,它是一种精神力的延伸,完全否定过去的事物,服从具繁荣性、生长性、权力性的权威。

另一方面,虚无主义也是创造自主性的,它否定人类对某一事物“为何”的信念,从中显出其强劲的力量。

动能性的虚无主义最具破坏性与暴力性,它的力量将达到最大的极限。

与它对立的便是失去攻击性、已经疲乏的虚无主义,其最有名的形式便是佛教了。它是一种被动的虚无主义、一种懦弱的象征。其精神力已消耗殆尽,对于未来的目标已与现存的价值观念脱节,失去其继续存在的价值了。——宗教现今只能粉饰活力,治愈人们个体的价值观亦相互交战而濒临崩溃的边缘。——宗教现今只能粉饰活力,治愈人们心灵上的创伤,麻痹人类上进的灵魂,在道德与政治上达到一个最低的要求。

我希望能唤回人类所拥有过一切至美的崇高事物。不论其是现实的还是空想的,这些都是人类过去曾有过、人类所创造的。我希望他们都回到我的身边,这些人类曾有过的最完美的事物。

人类本身对于诗人、思想家、爱情或权势都给予崇高的敌意!其结果会使自己更加贫乏、一无所有!

人类——被释之为人类的这种动物,除了禁欲主义的理想之外一无所有,我们看不到他们之所以生活在世上的目标。“人类为什么活?”——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人类对于肩负大地使命的意志,早已消磨殆尽了。不论是那些伟大的人,当他们进入风烛残年之时,无不抱怨说自己“白活了一世”!

人类开始钻进禁欲主义理想的巨大“空间”当中,并试图在里头解放自己——人是一群“生病的动物”。

但这种苦恼,并非是他们惟一存在的问题,“为何苦恼?”这个问题,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们。

人类,这个最勇敢、最贯于被苦恼所困的动物,一直在为自己找寻更多的困扰,陶醉在苦恼之中。

如果你说某个人毫无苦恼,那将是对他最严厉的诅咒。

——而禁欲主义的理想,却为人类提供了活下去的意义!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活下去的惟一意义。除此之外,我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意义。

禁欲主义的理想,让人类的苦恼得到一个最适当的“解释”!当他们发现这一巨大空隙,已为自己封了所有自杀之门。

这个解释,将是新的苦恼,是更深入、更恶毒的苦恼,并且把一切的苦恼都以罪恶的观点来加以诠释。

人类因此而获得解放,获得一个活下去的意义。人类不再是那飘泊的树叶,也不是一个“无意义”的球到处滚动。

}

完善句子的作者、出处、完整全文或修改错误的作者、出处、内容,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采杀不死我的,我会更强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