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 尼斯到戛纳的交通遇上了比 利时 以前交手过几次 成绩怎么样

钓鱼城之战。&br&&br&(此文纯历史科普文,不喜勿入)&br&&br&作为一场战役,钓鱼城之战的影响力在史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史学界普遍认为这场战役影响了整个13世纪世界历史的走向,客观上影响了全球文明史。但是在非历史爱好者的普通吃瓜群众之中,钓鱼城之战的知名度相当之低,相比被神话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知道钓鱼城之战的人寥寥无几。&br&&figure&&img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3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e81065ad4eae8d4a12a410b8ca266c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e81065ad4eae8d4a12a410b8ca266ca_r.jpg&&&/figure&&br&&br&这次小约翰帮大家科普一下:发生在中国重庆的,改变了世界历史的上帝折鞭之战。此战之后,重庆合州被世界史学界称为——东方的麦加。&br&&br&记得过去有一个无聊的调查,说谁是人类历史上权势最大的人,结果显示大家认为的人选有成吉思汗,拿破仑,亚历山大,凯撒,秦始皇,希特勒,伊丽莎白女王等等等等。&br&&br&但是就实际权力和统治疆域而言,人类历史上,在最广阔的土地上实现独裁的,毫无疑问是这位大哥:&br&&figure&&im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99&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44f76b6bbb814b108cf8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br&不认识吧。&br&&br&这张图明显是个蒙古人,不过他并不是大家如雷贯耳的成吉思汗铁木真,而是铁木真的孙子,蒙古帝国大汗蒙哥。此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委实不高,相比于他爷爷,他算是个无名小卒。&br&&br&他统治的疆域有多大呢,如图:&figure&&im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2&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8fbced390de9384dfe52c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8fbced390de9384dfe52cd_r.jpg&&&/figure&&br&&br&所有泛棕色的地域,全部归属于当时的蒙古帝国,也就是归属于蒙哥大汗的统治。统治面积达到三千多万平方公里,西抵中欧西亚,东到大海,北抵西伯利亚,南抵南亚,而且此时蒙古帝国正在快速扩张,西路军准备占领伊斯兰教最后的堡垒叙利亚,攻打埃及进入非洲。东面正在进攻南宋,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宋是多么的孤立。北侧,蒙古的势力很快就要填满帝国北部所有的空白,几十年后还会渡海攻打日本。&br&&br&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帝国,从未有如此广大的地域归属于同一个政权,大蒙古帝国后来的势力扩展到了四千万平方公里(不过此时已经不归一个蒙古大汗统治),苏联不过2200万平方公里,大英帝国不过三千万平方公里。蒙古的铁骑几乎征服了大半个已知的人类世界,地球联邦的梦想差一点在13世纪完成。&br&&br&为什么最后差了一点儿呢??&figure&&im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9fe89c44b24a6139f0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br&&br&&br&因为中国有个钓鱼城。&br&&br&在说钓鱼城之战之前,先交代一下背景。&br&&br&&br&上面我说了蒙古帝国有多大,可是它为什么这么大?&br&&br&&br&&br&当地球OL进行到13世纪的时候,系统出现了一个BUG,就是蒙古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部落联盟,突然崛起了,本来从来都是归属于中原王朝的一个松散的落后部落,一跃拥有了人类世界最强大的军队。相比于现在的美军,当时的蒙古军队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想灭谁就灭谁,想打哪就打哪,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帝国从东亚一路A到西亚中欧,所向披靡,战斗力强大到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用了热兵器。&br&&br&作为一个东亚草原上的部落,他们一路攻陷了莫斯科,基辅,华沙,在波兰击败了西欧十三国联军,进攻奥地利围攻维也纳,逼的教皇天天祈祷上帝不要这么惩罚欧洲人。在中亚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灭了不可一世的花拉子模,像西进攻阿拉伯帝国。在老家东亚,他们攻灭了曾经的宗主国大金,将他们的皇帝逼死,吞并了西夏,俘虏了他们所有的王妃和公主。让吐蕃臣服,迂回消灭了大理(就是《天龙八部》里段誉的那个大理),放眼人类世界,他们完全没有对手。&figure&&im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26&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4fa57fbef20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4fa57fbef20f_r.jpg&&&/figure&&br&(西欧骑士大战蒙古铁骑,历史就是这么戏剧化)&br&&br&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术赤(名义上的嫡子),拖雷,窝阔台,察合台。成吉思汗死的时候,蒙古还没有灭金。他死以后由窝阔台继承了大汗的位置,不过蒙古帝国内部有很深的矛盾,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里,按照蒙古人“幼子守产”的规矩,大汗应该是属于幼子拖雷的。不过拖雷高风亮节,在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让窝阔台当大汗。埋下了后来蒙古内讧的伏笔。&br&&br&后来的事儿就是一笔烂账了,拖雷被窝阔台谋杀(一说为拖雷为了帮窝阔台稳固地位自杀),终拖雷死,兄弟俩人没有公开矛盾。可是拖雷派的势力始终是蒙古帝国里最大的,窝阔台和拖雷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他们不会同室操戈,可是他们死了以后,他们的孩子们就没有那么深的感情了。于是在窝阔台大汗死后,蒙古帝国出现了激烈的内讧,经过长达五年的没有大汗的内讧之后,拖雷的长子蒙哥,在自己的好友拔都的支持下,以蒙古帝国里最强大的武力为支撑,成功成为了蒙古大汗。&br&&br&蒙哥自己不会想到,他居然成为了最后一位蒙古人公认的大汗。&br&&br&蒙哥这个人历史如何记载的呢?他和其他的蒙古贵族不一样,此人不好享乐,沉默寡言,好军事,喜武艺,一看就是个大汗的料。于是在他当上蒙古大汗以后,他做了两件事儿,一是派他弟弟旭烈兀攻打西亚,二是由自己亲自指挥,准备攻灭亚洲最后的文明帝国——宋王朝。&br&&br&蒙宋在之前已经多次交手,蒙古早已看出宋军不堪一击。当时是宋理宗执政,此人虽说不能算扶不起来的昏君,但是也属实不算什么明君,属于中等以下的那种皇帝,宋朝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仍然党争不止,文武不和临阵换将都是常事儿,所以蒙哥大汗准备一次性攻灭宋朝。&br&&br&公元1256年,南宋宝祐六年,蒙古正式制订了灭宋计划:&figure&&im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742&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59a3dd11c7d6673bdbc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59a3dd11c7d6673bdbc0_r.jpg&&&/figure&&br&&br&蒙哥大汗本人率领主力进攻四川,准备从重庆顺江而下直捣临安,弟弟忽必烈从江淮进攻鄂州(武汉),还有一路从云南广西进攻湖南,准备三路大军在长江中游汇合,一举灭宋。&br&&br&虽然南宋当时很废,不过鉴于之前已经吃过蒙古人的亏,对于这场战争,南宋并非没有准备。之前南宋曾经派大将余玠经营四川十几年。余玠此人深刻的明白宋军的弱点和蒙军的弱点,他避开了可能得平原战斗,在四川的山区高地修筑了十几座城堡,连成一片,准备在城堡下给予蒙古人最大的杀伤,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非常正确的。&br&不过可惜的是,功高盖主的余玠遭到奸臣陷害和宋理宗猜忌,在这场战争开战之前气的暴病身亡,成为了这场战争最大遗憾。&br&&figure&&img data-rawwidth=&447& data-rawheight=&3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3dd569b90c7eb6ed786af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53dd569b90c7eb6ed786af3_r.jpg&&&/figure&&br&&br&开战之初,余玠建筑的城堡确实给蒙古军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蒙古军队以南宋废弃的成都府为基地逐步进攻,艰难的攻下了南宋在成都地区的防守中心云顶山城。&br&&br&然后,南宋的将领们就开始了成批的投降。&br&&br&很多将领们面临和余玠相同的窘境,外部有强敌入境,内部居然还有奸臣倾轧,走投无路的将领们选择了投降,蒙哥率领的蒙古大军势如破竹的攻下了蜀中大部分的州郡。&br&&br&此时要说一句,蒙古军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军队,甚至其野蛮程度远甚与二战时期的日军,在占领四川的过程中,蒙古军队大肆屠杀四川百姓,其屠杀数量可以排入世界战争史的前三位。&br&&br&公元1258年底,清理了四川各州郡之后,蒙哥亲率的四万蒙古军队,号称十万大军,兵临钓鱼城下,此时钓鱼城已经是宋朝在四川的最后一座城堡,攻下钓鱼城,蒙古大军就可以直捣重庆,顺江而下,一举灭宋。&br&&br&蒙哥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一生的战绩也告诉他他面前也不过是又一座即将被征服的城市。&br&&br&1258年的蒙哥是这么想的。&br&&br&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人类冷兵器战争史上最强堡垒——钓鱼城:&figure&&img data-rawwidth=&699& data-rawheight=&3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823a1e171aeeb0e1372f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823a1e171aeeb0e1372fa_r.jpg&&&/figure&&br&&br&看见江心的半岛了吗??那就是钓鱼城的所在地。&br&&br&再来一张更直观的地图:&figure&&img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3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8cc44f88c8d18312afce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8cc44f88c8d18312afce3_r.jpg&&&/figure&&br&这样看更直观一点,钓鱼城三面环水,一面是山,对于不擅水战的蒙古军队来说,他们的主力只能从陆路进攻。然而钓鱼城城墙均依山而建,巨大的高度落差之下让蒙古军队几乎所有的攻城机械都失去了作用。&br&&br&钓鱼城的守将,叫王坚。&br&&br&如果说蒙哥大汗的知名度不高的话,那王坚就属于完全没有知名度了。没有知名度到我甚至找不到一幅他的画像。&br&&br&如果说有什么实实在在曾经拯救过世界的人,那王坚就是了。&br&&br&王坚少年从军,最早是南宋名将孟珙的部下,随孟珙入川。余玠死后,他负责主持钓鱼城防务。此人从始至终保持着高度的战斗意志,史载,王坚主持修的钓鱼城“日夜不懈”。囤积大量的粮食武器,巩固城墙,除了加固城墙以外,他还把钓鱼城的两道城墙延伸到江里,命名为“一字城”,还沿江修筑水师码头防止蒙古水军偷袭,屏蔽重庆。在蒙哥到达之前,来自川中的难民和残兵退拢到钓鱼城的已经有数十万,王坚将他们全部收编,充实守城力量。&br&&br&本来地形就变态,加上工事修的好,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块骨头相当难啃。&br&&br&然而这些在蒙哥大汗的眼里都是没有意义的,他像对付其他宋朝城堡一样,派过去一名投降的宋朝人叫晋国宝的去劝降,他认为里面很快就会打开大门投降。&br&&br&王坚把劝降的晋国宝拉到了校场,对着自己的部下,咔嚓。&br&&br&蒙哥大汗出离愤怒了,因为杀掉蒙古的使者,表明城里的人已经做好了被屠城的心理准备,从入川以来,他还没有见过这么有种的宋朝人。&br&&br&1259年正月,在寒风凛冽之下,蒙哥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进攻。&br&&br&钓鱼城有八道城门,然而开始攻城的蒙古军队很快觉察出了不对——他们没有工具。&br&&br&看看我开头那张照片,钓鱼城的城门,大概是这种感觉:&figure&&im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ded977a2ea3a503a15f68fa8802572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狭窄陡峭的山路,蒙古军队之前攻城所用的冲车投石机回回炮等等工具,统统运不上去,只能用最原始的云梯往城楼上爬。然而平原上的城墙有的是可以爬上去的地方,钓鱼城的城楼却只有那么宽,无论蒙古军队来多少人,根本无法展开,就像是胡同里打架,你就是有青龙偃月刀也甩不开,钓鱼城守城的人甚至可以倒班,轮番在城楼上防御蒙古的进攻。&br&&br&就这样,战斗从正月打到了二月,从二月打到了三月,哪怕蒙哥大汗亲自督战,蒙古军队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整个灭宋计划,在一座弹丸小城面前已经耽误了两个月。&br&&br&进入四月,大雨连绵,整整二十天双方没有战斗,四月二十二,蒙军再次开始进攻,四月二十四甚至一度攻上了“一字城”,但很快就被王坚亲自带领勇士夺回。&br&&br&转眼进入五月,重庆的夏天大家是知道的,太阳一出来犹如火烤。蒙古军队从北方草原来,先是四月份的大雨,然后是五月份的暴晒,士兵们很快禁受不住了,军队中开始流行瘟疫,就在这个时候——&br&&br&王坚出城了!&br&&br&&br&五月份,王坚开始率队夜袭蒙古大营,本来就严重水土不服的蒙古军队这下连觉都睡不安稳,战斗力大受削弱。&br&&br&这个时候,宋理宗就算是再昏庸也知道钓鱼城的重要性了,严令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援救钓鱼城,宋蒙双方在长江上展开激战,局势对蒙古越来越不利。&br&&br&这个时候,聪明的战略家应该改变战术了,蒙军大将术速忽里建议蒙哥:在坚城之下屯兵是兵家大忌,应该留下小部队看着钓鱼城,让他别出来就行了,咱们亲自率主力绕过去直下江南,何必跟王坚在这死磕呢?&br&&br&可是蒙哥打了一辈子仗,实在没见过这么硬的敌人,他已经愤怒的听不进正确意见,坚持死磕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br&&br&事实证明,死磕到底的结局,往往是磕死,撞了南墙再回头,就晚了。&br&&br&转眼到了六月,战争已经僵持了半年,蒙哥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取得进展,反倒是自己的军队里瘟疫越来越重。这时候,蒙哥想到,城里十几万人守了半年,我再围个半年,饿死渴死他们也够了。&br&&br&然后就在六月的某一天,王坚令人从城墙上扔下了两尾三十斤重的大鱼和一百多张大饼,并写了一封信给蒙哥:&br&“尔再攻十年,城亦不可得”。&br&&br&他并没有吹牛。&br&&br&王坚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为了解决粮食和水源,他在钓鱼城里挖了十三个池塘和九十二眼井,城里和山麓上还有大片的耕地,如果想困死宋军,只怕要困到二十一世纪。&br&&br&在六月份,还发生了一件搞笑的事儿。&br&&br&蒙古前锋元帅叫做汪德臣,是一名蒙古化的汉人,过去家族是金朝臣子,金国灭亡了以后就降了蒙古。汪德臣作为先锋,在钓鱼城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立功心切,居然异想天开,想凭一张嘴劝降宋军。&br&&br&蒙哥曾经评价汪德臣“汝身虽小,胆若山大”,胆若山大的汪德臣骑着一匹马来到钓鱼城下,刚说了开场白,宋军的滚木礌石倾泻而下,当场砸成重伤,运下山就死了。堂堂蒙军元帅居然以这种搞笑的方式被宋军击毙。&br&&br&蒙哥大汗此时又气又怒又恼又羞,进退两难,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命令修建一座高台,他要看看钓鱼城里究竟是什么样子。&br&&br&这是一个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决定。&br&&br&当王坚听说蒙军修筑高台以后,他并没有派人阻挠,而是暗暗做好了准备。&br&&br&七月份,蒙军高台修成。七月二十一,正如王坚所料,蒙哥大汗亲自登上高台瞭望钓鱼城,埋伏好的宋军各种炮石顿时齐发,飞石正中蒙哥大汗,七月二十七,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人伤重不治,死在了重庆的群山里。&br&&br&关于蒙哥大汗的死,说法有很多种。我采信了其中一种,也是可能性最高的一种。蒙古历史为了掩盖这一不光彩的死亡,和汪德臣的死一样,统一记载也染病死亡。但是根据各方面资料分析,蒙哥大汗几乎可以确定是伤重而死。&br&&br&&br&蒙哥大汗的死有多大影响呢??&br&&br&&br&对宋朝而言,蒙哥大汗的死标志着蒙古攻势的彻底瓦解,此时的三路蒙古军队,除了蒙哥自己的这一路以外,另外两路都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忽必烈马上就要攻下鄂州,南路蒙军已经兵临长沙,蒙哥一死,两路军队迅速撤走,南宋的国祚生生被续了二十年。&br&&br&对蒙古而言呢?&br&&figure&&img data-rawwidth=&781& data-rawheight=&641&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adad9db0e2da9a4ace798c50c12398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adad9db0e2da9a4ace798c50c123989_r.jpg&&&/figure&&br&&br&蒙哥大汗的死,立刻导致了蒙古的全面内战,由于蒙哥死的太突然。连继承人都没有确立,蒙哥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始了争夺数年的争夺汗位的战争,导致整个蒙古扩张的脚步彻底停滞。在这场战争中,窝阔台察合台和钦察汗国支持阿里不哥,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内战虽然以忽必烈胜利而告终,但是蒙哥大汗时候那种蒙古大汗的地位却一去不复返了,之后的元朝虽然与四大汗国还有名义上的宗主关系,却再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了。蒙古帝国终于走向了分崩离析。&br&&br&&br&对世界来讲呢?&br&&figure&&img data-rawwidth=&463& data-rawheight=&300&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b182b34c0ff95d07b9b505c026d672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b182b34c0ff95d07b9b505c026d6727_r.jpg&&&/figure&&br&&br&钓鱼城之战拯救了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br&&br&还记得蒙哥的两条扩张路线吗?除了自己的这一路以外,他的弟弟旭烈兀率军攻入了阿拉伯地区,巴格达哈里发是整个伊斯兰世界最后一位哈里发(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统治者),蒙古军队围攻巴格达,哈里发派人传话说蒙古军队如果进攻巴格达就会遭到真主的惩罚。&br&&br&旭烈兀命令掘开幼发拉底河,水淹巴格达,最后活捉了哈里发,他居然玩了个行为艺术,把哈里发放进一间装满金银财宝的房间里活活饿死(一说万马踏死)。&br&&br&占领伊拉克以后,旭烈兀开始进攻叙利亚。闻听蒙哥大汗驾崩的时候正在围攻大马士革,旭烈兀迅速带领主力东返企图争夺汗位,但是由于实在离的太远,走在半路上忽必烈就宣布继任大汗了,于是旭烈兀转为支持忽必烈。&br&&br&伊斯兰文明在旭烈兀走后转危为安,蒙古留下的军队不足以继续进攻叙利亚,最终被埃及的马木路克击败,终于没有进入非洲。&br&&br&&br&对基督教文明来说,蒙古的“黄祸”随着蒙哥的死终于走向了终结,否则基督教文明几乎可以肯定在劫难逃,世界文明史就要改写。在13世纪可能就会出现了一个统一全世界的超级政权,喇嘛教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想想就可怕)。&br&&br&&br&这一切,只因为在遥远的东方,一场伟大的反抗侵略者的战争。&br&&br&民族英雄千古。&br&&br&&figure&&img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3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d74ec176def6ba9c3d2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figure&
钓鱼城之战。 (此文纯历史科普文,不喜勿入) 作为一场战役,钓鱼城之战的影响力在史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史学界普遍认为这场战役影响了整个13世纪世界历史的走向,客观上影响了全球文明史。但是在非历史爱好者的普通吃瓜群众之中,钓鱼城之战的知名度相当…
你永远都打不垮一个有思想的民族 !&br&&br&好问题,好问题都点赞少。&br&&br&1、元首的霸权。&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ab89b5d706cdb0e1061b13_b.jpg& data-rawwidth=&304&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4&&&/figure&&br&任何一届政治家比起希特勒都自惭形秽,因为希特勒是典型的民粹主义政治家,他靠取悦民众上台,他靠取悦民众维持统治,即使是战败的最后一刻,德国人民宁可耻辱的战败,都不愿背叛他们的元首同志。说直白一点,希特勒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王莽。&br&&br&2、关于他的国内政策,我就不讲了,估计体制和知乎都不容许。&br&&br&3、鲁道夫-契伦。&br&&br&他说:国家就像动物,为了生存而猎杀。他还预言:世界最后会形成几个巨大而强盛的国家。(就像今天的多边、多极世界政治。)今天大家都这样说,问题是他出生于1846年,我就晕。&br&&br&他对英国的评述,英国虽然占有世界24%的土地,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海军,但英国国土是分裂的。&br&&br&他对俄罗斯的评述,俄罗斯虽然领土完整,但没有不冻港,导致没有行动自由,然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近代俄罗斯为了中东路和旅顺港投入了那么多。&br&&br&然后你就懂为什么英国要发动克里米亚战争、日俄战争,目的就是为了封锁俄罗斯的行动自由。&br&&br&4、英国的麦金德。&br&&br&他提出谁控制中亚,谁就能打破资源平衡,谁就能发动统一世界的战争。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美国都要找借口干阿富汗。因为阿富汗是中亚的十字路口,战略位置显赫。&br&&br&他还提出陆权可以迂回海权,最后赢得战胜海权的战争。英国立马就怒了,谁是海权?英国就是海权。所以根据此理论,英国一直致力于削弱法国、德国。比如说:普法战争、一战、二战。大家不要忘了英国才是宣战国。英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企图统一欧洲大陆的人都是死敌。&br&&br&这个麦金德嘴比较欠,又说德国和俄罗斯联合,将会形成战胜英国的势力。结果后来苏德果然就联盟了。&br&&br&现代人把他的思想归纳为三句名言:“谁统治了东欧(巴尔干),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br&&br&麦金德还说,麦金德你有完没完。麦金德终于闭嘴了。&br&&br&5、慕尼黑学派!&br&&br&比起慕尼黑学派,今天统治世界的芝加哥学派完全就是屌丝派对。德国想崛起,想搞一路一带,就的要地缘政治理论啊!于是卡尔-豪斯浩弗浮出水面。他给希特勒这个屌丝教如何打败英国这样的高大上命题,完全的帝师风范。&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efa22e329bc_b.jpg& data-rawwidth=&153&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3&&&/figure&&br&他提出苏联不能征服,只能联合。于是希特勒听他的和苏联瓜分波兰,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国的丘吉尔几乎要哭的节奏,日不落帝国要葬送在自己手里。他提出世界五大国:泛美、泛亚(大东亚共荣)、泛欧、泛穆斯林、苏联。于是希特勒全力军援中华民国,并给蒋介石教如何打现代战争,希望通过长期努力把中国培养成德国现代化的仆从国。&br&&br&于是卡尔-豪斯浩弗提出,等中国崛起,那要等多长时间,不如扶持日本。于是他提出建立德、苏、日之间亚欧同盟的主张。&br&&br&6、苏德反目。&br&&br&结果斯大林那个棒槌提出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人(巴尔干)应该属于苏联治下,按卡尔-豪斯浩弗地缘政治理论也不为过。但是麦金德说:“谁统治了东欧(巴尔干),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br&&br&巴尔干就是一战、二战、苏德战争的策源地,就是下图那块草绿色的地方。&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37f907daa3cbabbf9175_b.jpg& data-rawwidth=&588&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37f907daa3cbabbf9175_r.jpg&&&/figure&&br&7、巴巴罗萨计划。&br&&br&于是希特勒批准执行巴巴罗萨计划。&br&&br&德国《地缘政治学杂志》直接露骨的说:日耳曼人把俄国看做未来的殖民地。&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81e2bce071f0c78eea770_b.jpg& data-rawwidth=&1145& data-rawheight=&15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81e2bce071f0c78eea770_r.jpg&&&/figure&&br&8、战后德国。&br&&br&路德维希·艾哈德,一个德国人,今天我寄希望于他,来帮我讲解世界经济版图。他在希特勒最得意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内容是怎么在德国战败的废墟上重建德国。他有一个男人恐怖的意志、野心和企图心,那就是控制欧洲经济,打造一个以德国马克为主的全球经济秩序。这些都不算什么,德国历届政府的继任者毫不动摇的执行他的意志,那就是钢铁同盟以及今日不断的扩大欧盟的思想基础。最恐怖的是美元、人民币有计划、大规模的贬值来应对经济危机,而欧元或者说马克,坚挺的让人害怕,因为德国人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取代美元的地位,打造一个以欧元为核心的新经济秩序。&br&&br&有一点是事实那就是社会主义起源于德国、热核武器起源于德国、制导飞弹起源于德国,当年哪些国家社会主义者心里都想了些什么?一个让人恐怖的答案。&br&&br&9、有请大神。&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c88dd0f6ba79277a39febff55aa470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2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r&欧元区之父------路德维希o艾哈德&br&&br&福利国家的幻想:西欧和北欧社会民主党所共同奉行的福利国家这种基本经济政策主张,是一种现代的幻想。之所以反对福利国家,理由有二:第一,大规模的福利支出将破坏经济发展的基石——通货稳定。在现代工业国家中,正确的经济政策需要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措施。但有效的社会福利政策必须以不断增长的国民收入为前提。国家预算中的社会支出过大,就将造成财政赤字,从而伏下通货膨胀的祸根,破坏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使社会福利成为无源之水。第二,福利国家与经济自由不相容。如果实行福利国家政策,人一生下来就由国家包下来,则他的智慧才能、创业精神就得不到充分发展。照此办理,经济发展就会愈来愈停滞。结果,人民大众将陷于集体的贫困之中。&br&&br&10、战后苏联。&br&&br&战后苏联再也不敢提要巴尔干地区的主张了。即使如此美国还是继续肢解南联盟,一刻都不放松。
你永远都打不垮一个有思想的民族 ! 好问题,好问题都点赞少。 1、元首的霸权。 任何一届政治家比起希特勒都自惭形秽,因为希特勒是典型的民粹主义政治家,他靠取悦民众上台,他靠取悦民众维持统治,即使是战败的最后一刻,德国人民宁可耻辱的战败,都不愿…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5d08f67a3af97ba7bf793abd9a6a41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5d08f67a3af97ba7bf793abd9a6a414_r.jpg&&&/figure&&p&打开世界地图,在庞大欧亚大陆的最西端,英伦三岛见证了无数强国的崛起,也见证了最强悍军队的毁灭。自诺曼征服以来,伦敦是欧陆强国首都中唯一未曾沦陷于敌手的城市。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原因,既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坚韧不拔,更离不开英伦三岛独特的地理特征庇护。&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0aad54e0debfce25df33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0aad54e0debfce25df33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1e569b54028ffb1e4d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1e569b54028ffb1e4d6_r.jpg&&&/figure&&/p&&h2&英国的地理特征&/h2&&p&内部,众所周知,英国是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涵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组成,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地形特征上,可基本上分为四大部分,北部苏格兰高地,中部奔宁山脉,西部有威尔士高地,东南部为富庶的平原区。这种区分比较明显的地理特征,使得历史上的英国并非铁板一块。英格兰人居住于英国东南部,苏格兰人雄踞苏格兰高地,威尔士也曾经独立于英国,爱尔兰则完全是“化外之地”。&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cab44bdfc455aa89a9e199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cab44bdfc455aa89a9e1995_r.jpg&&&/figure&英国地形——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a5f64ae5aec299d923fe7a9e2719bd3_b.jpg& data-rawwidth=&343& data-rawheight=&4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3&&&/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dc0b8aab3ea0b2f184d840d2db38b0f_b.jpg& data-rawwidth=&319& data-rawheight=&3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9&&&/figure&英国国旗的来历。。&br&&/p&&br&&p&外部,英国孤悬于西欧大陆之外。东南隔英吉利海峡与法国相望,最窄处仅28.8公里。东部隔多佛尔海峡与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隔海相望相望。南部与西班牙隔海,西部紧邻是爱尔兰,大洋彼岸则为美国和加拿大。此外,英国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还有一些零散的海外属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d0f3a203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d0f3a203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fffbc22d41befdb839b19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fffbc22d41befdb839b194_r.jpg&&&/figure&&h2&&b&英国历史&/b&&/h2&&h2&(一)屡遭蹂躏&/h2&&br&&p&公元43年,不列颠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哈德良皇帝修建了著名了哈德良长墙,这也是《冰与火之歌》中绝境长城的原型。&/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9b5af4d23cb4b2fed0ae3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9b5af4d23cb4b2fed0ae31_r.jpg&&&/figure&罗马帝国极盛期&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5ad5e287d2ed80a7063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5ad5e287d2ed80a7063a_r.jpg&&&/figure&伟大属于罗马&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c160bd8213abc97f824bdabae1b655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c160bd8213abc97f824bdabae1b6553_r.jpg&&&/figure&其实在苏格兰,有两道“长城”——哈德良长城和安东尼边墙&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edd44a4dedcca4f81be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edd44a4dedcca4f81bec_r.jpg&&&/figure&哈德良长墙&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141bab633d3ef188091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8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141bab633d3ef188091_r.jpg&&&/figure&&/p&&p&冰与火之歌中的绝境长城&/p&&br&&p&罗马帝国崩溃后,从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人起陆续侵入不列颠。(电影《亚瑟王》中,克里夫·欧文扮演的亚瑟王对抗的就是这群盎格鲁萨克逊人)。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史称“七国时代”,也成为了后来的英吉利王国的雏形(冰火中的七国原型)。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横跨英吉利海峡,建立诺曼王朝。&/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90a4593f76fac01e4feb8c9d4d920d4_b.jpg&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figure&冰与火之歌中的七国&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bc62ecf509eb7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bc62ecf509eb7_r.jpg&&&/figure&真实历史上的七国时代&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cac3e1f99_b.png& data-rawwidth=&417& data-rawheight=&3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7&&&/figure&诺曼底王朝及其在1066年所征服的英格兰&br&&/p&&br&&p&总结起来,这一时期的英伦三岛被四次入侵,罗马人入侵、盎格鲁萨克逊人入侵、丹麦人入侵和诺曼人入侵。四次入侵来自今天的法国西北部、德国西北部、丹麦。&/p&&p&之所以入侵屡次成功,一是因为英国沿海平坦无险可守的地形为入侵者长驱直入提供了便利。二是岛内没有一个统一的强大的王权国家组织起有效抵抗,导致入侵屡屡成功。三是英伦三岛此时相对于欧洲大陆属于“蛮荒之地”,入侵者如罗马人和维京人无论是组织上还是战斗力上都胜过岛内一筹。四是岛内无法组织一支海军去阻拦入侵者。&br&&/p&&h2&(二)反攻大陆&/h2&&p&王权时期的英国最大的特征就是与大陆纠缠不清。自诺曼王朝1066年建立直到1558年丢失加莱,英国深陷大陆事务500多年,英格兰向大陆方向三进三退,在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之间犹豫徘徊。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时期,除了英格兰本土,王国还拥有诺曼底公爵领、埃莉诺带来的的嫁妆阿基坦公国和从父亲继承的安茹伯爵领,在英吉利海峡两岸都有大片土地,英格兰成为横跨英吉利海峡,西欧最强大的王国。&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e719bdcb5edeb783e0b5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8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e719bdcb5edeb783e0b5_r.jpg&&&/figure&&/p&&p&1155年极盛时期&br&&/p&&br&&p&百年战争中,英国两度占领了大半个法国,但是法国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圣女贞德挺身而出,在奥尔良城下力挫英军。随后法国开启总反攻,收复了全部失地,英国彻底失去法国大陆的全部领土。随着百年战争的结束,统一的法国无论是在面积上、物产上还是人口上都远远超过英国,英国已无力与法国进行大的战争。&/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d34fce8c7c073be4d07fb_b.jpg& data-rawwidth=&282& data-rawheight=&3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c00c67fff5ed550cbe4a_b.jpg& data-rawwidth=&282& data-rawheight=&3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bf82eb1fe4afa800ce9_b.jpg& data-rawwidth=&282& data-rawheight=&2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4d362dbc2c9f4dc9d6494_b.jpg& data-rawwidth=&282& data-rawheight=&2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figure&1453年,法兰西王室最终反败为胜!&br&&/p&&br&&p&都铎王朝稳固统治后,此时的欧洲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法国和中欧哈布斯堡帝国相互争霸,英国先是与西班牙联合对抗法国,但是在伊丽莎白时期,与西班牙关系迅速恶化。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初步获得海上霸权。&/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24b6f4b64aab_b.jp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24b6f4b64aa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0b7fab9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0b7fab9b_r.jpg&&&/figure&幸好西班牙王室经常破产。。&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b88a69ad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b88a69ad0_r.jpg&&&/figure&无敌舰队被一顿熊揍&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eff687db66_b.jpg& data-rawwidth=&287& data-rawheight=&3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7&&&/figure&英国皇家海军&br&&/p&&br&&p&经历无数的战争,英国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地缘战略。一是以海军立国,通过强大的海军保护本土被侵略。二是明智的使用自身的力量,巧妙结盟,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力量。三是确立王权在教权之上的地位,避免内部动荡分裂。四是大力发展工商业,建立了沿欧洲大陆的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商业航线。对外向北美建立殖民地。这四点造就了一个稳定并且富庶的英国,为称霸打下坚实基础。&/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fd4cd0f2a31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fd4cd0f2a31f_r.jpg&&&/figure&&h2&(三)走向巅峰&/h2&&br&&p&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以后,英国继续迅速发展,国王和议会经历将近一个世纪的斗争,议会最终胜出,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对外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击败了海上马车夫。从此,英国北面完全控制了北海,必要时候为了打击荷兰和法国等主要竞争对手,可以封锁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出海口。&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a7a58b5e482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a7a58b5e482b_r.jpg&&&/figure&&/p&&p&电影《海军上将》中的英荷战争&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9ed8a2b4afbaaafd9f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9ed8a2b4afbaaafd9fc_r.jpg&&&/figure&同时控制英吉利海峡和北海,荷兰还怎么进入大西洋?&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3eeacf3ad91f5cdad93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3eeacf3ad91f5cdad93d_r.jpg&&&/figure&荷兰身处西欧核心区,太容易被外围封堵&br&&/p&&br&&p&此外,英国通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占领了地中海之角直布罗陀要塞,得以遏制地中海通向大西洋出口。整个欧洲沿海再无海军可以威胁英国,从而保证英国在欧陆争霸过程中充分发挥离岸平衡手的作用,看着欧陆强国相互厮杀,消耗力量。必要时加入弱势一方,打击强势一方。&/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bcc99fd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bcc99fdd_r.jpg&&&/figure&欧洲海运通道,控制直布罗陀是多么重要!&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8_r.jpg&&&/figure&为摩洛哥人民鸣一声不平&br&&/p&&br&&p&此间,英国陆续参与了大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频繁参与欧陆征战,削弱了法国、西班牙等主要对手。终于英法爆发正面冲突七年战争,英国及其盟友取胜。历览数次波及整个欧洲范围的战争,英国成为最大赢家。1758年,英国已有156艘外洋军舰,而法国只有77艘。同时剥夺了法国在密西西比河以东以及加拿大的殖民地,亚洲则把法国挤出了印度。至此,大英帝国已经成型。&/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9f8ab3bbd_b.pn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9f8ab3bbd_r.jpg&&&/figure&大同盟战争&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6007bde1e64c924bdfc3d0f76a890a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6007bde1e64c924bdfc3d0f76a890a4_r.jpg&&&/figure&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c4bc678d37cff1a29bdfb91f3dc862b_b.jpg& data-rawwidth=&403& data-rawheight=&4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3&&&/figure&普鲁士这个强大的队友,为英国牵制住了一大波欧陆强国&br&&/p&&br&&p&两大陆上强国中的法国向南丧失了与西班牙合并的机会,向北吞并荷兰的愿望落空。向意大利的扩张完全失败。奥地利两败于普鲁士,丧失了西里西亚。普鲁士在英国的金援帮助下,迅速崛起,帮助英国在陆上牵制了法国。俄国作为新兴力量成为欧洲主要棋手之列。&/p&&p&后来俾斯麦所指出的:“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此句话将英国离岸平衡手的作用表达的淋漓尽致。&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cff4c0e6d64e8b2d8335a_b.png&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cff4c0e6d64e8b2d8335a_r.jpg&&&/figure&参与七年战争的国家,蓝色为英国阵营,绿色为法国阵营,结果法国丧失了大量海外殖民地&br&&/p&&h2&(四)世界霸主&/h2&&p&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格兰中部丰富的煤带为英国提供了丰富的燃料,英国获得了傲视欧陆群雄的物质基础。尽管拿破仑一世率领他精锐的法兰西军团攻克了欧洲所有强国的都城,但是1804年特拉法加海战英国彻底击败了法国舰队,断送了拿破仑入侵英国策马伦敦的梦想。&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4b1611d5ebd0f829dc86f26b46a1a85_b.jpg&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4b1611d5ebd0f829dc86f26b46a1a85_r.jpg&&&/figure&&/p&&p&工业革命极大地带动了英国经济发展&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6174afce8dcc9eea86cd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6174afce8dcc9eea86cd0_r.jpg&&&/figure&特拉法加海战&br&&/p&&br&&p&随后英国参与了数次反法同盟,派兵进入西班牙牵制法军,以一己之力力抗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拿破仑最终被整个欧洲联合起来送到了圣赫勒拿岛,法国沦为二流强国。&/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716a0d8dc4b1a947bb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716a0d8dc4b1a947bb1_r.jpg&&&/figure&可惜鄙人功败垂成&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6fb4dcb76c90c93cca47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6fb4dcb76c90c93cca47_r.jpg&&&/figure&&br&&/p&&p&蓝色部分为反法同盟,这法国树敌可真多。。&br&&/p&&br&&p&随后俄国成为欧洲均势的有力敌人,年,英国联合法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挫败了俄国占领君士坦丁堡获得地中海出海口的梦想,保护了英国在埃及的利益。随后与俄国沿着伊朗和阿富汗直到中国西藏乃至中国,与日本建立英日同盟,英国对俄国展开了一系列封锁。&/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f8cbabc11da5c4d38d436ee5c1e476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f8cbabc11da5c4d38d436ee5c1e476c_r.jpg&&&/figure&俄国不断追求的暖水港&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5ef57bd519a7af9b0ecefcdc81f866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5ef57bd519a7af9b0ecefcdc81f8667_r.jpg&&&/figure&异常惨烈的克里米亚战争&br&&/p&&br&&p&300年来,威胁英国的欧陆霸权西班牙、法国、俄国先后臣服,1850年前后,英国达到了世界的顶峰。“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大英帝国也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纪初达到鼎盛,领土约3367万平方千米。&/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cb28c0e87dc05bd253e_b.png& data-rawwidth=&999& data-rawheight=&5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cb28c0e87dc05bd253e_r.jpg&&&/figure&&br&&p&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疆域,日不落帝国!&br&&/p&&h2&(五)巅峰滑落&/h2&&br&&p&月盈则亏,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分水岭,英国从顶峰逐渐滑落。一是最致命的,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英国在经济领域一枝独秀的风光不再。相对实力的下滑导致英国难以超然于欧陆争霸之外。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俾斯麦纵横捭阖的三皇同盟最终失败,欧洲不可避免的陷入法俄与德奥两大集团的对立之中。&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811e4c9c72bd9974719ecc9aeb59c8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811e4c9c72bd9974719ecc9aeb59c89_r.jpg&&&/figure&&/p&&p&普法战争&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c47bc31b72ff0b6b03ed3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c47bc31b72ff0b6b03ed37_r.jpg&&&/figure&德国外交的核心在于,阻止法国与俄国结盟&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59dc1eccbaa16e38777aefc7ebcc63f_b.jp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59dc1eccbaa16e38777aefc7ebcc63f_r.jpg&&&/figure&1880年开始英国增速明显下降,直至1914年左右被美国超越&br&&/p&&br&&p&三是美国和俄国在传统欧洲之外,成为民族相对单一、结构更加稳固的洲际大国,资源上远胜过欧陆这些传统小国。四是过于庞大的大英帝国与承担的维护全球秩序稳定的任务消耗了英国日益薄弱的力量。为了避免明显占有优势的德国独霸欧洲,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加入法俄协约国集团。一战尽管战胜德国,但是英国的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83ef89f5cbc8_b.jpg& data-rawwidth=&1284& data-rawheight=&9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83ef89f5cbc8_r.jpg&&&/figure&&br&&p&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自治领基本上独立。二战英国英勇的抵抗了希特勒德国,但是一己之力再难以击败德国,最终依靠美国和苏联,艰难战胜德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日不落帝国已经没落。&/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b1da58dcffb2fe1dc7799dff550db49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b1da58dcffb2fe1dc7799dff550db49_r.jpg&&&/figure&1959年大英帝国剩这么点了&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89620dfe9e6a12c824c80fb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89620dfe9e6a12c824c80fb_r.jpg&&&/figure&高中历史课本上的一页&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e3eb3e2dbed7abcc2d5a559ed195f4a_b.jp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e3eb3e2dbed7abcc2d5a559ed195f4a_r.jpg&&&/figure&&/p&&p&丘吉尔,你说的没错(⊙v⊙)&/p&&h2&(六)跌落现实&/h2&&br&&p&战后,英国丘吉尔抛出了著名的“三环外交”理论。即英国充当英帝国与英联邦、英国与美国、英国与欧洲之间联系的纽带。这其实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大国迷思。此外,英国对法国和德国发起的欧洲一体化嗤之以鼻,认为英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应该将自己的利益捆绑在小小的西欧诸国。&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fbbc5ecc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9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fbbc5ecc0_r.jpg&&&/figure&&/p&&p&熬过了二战的丘吉尔没能熬过英国的衰落&br&&/p&&br&&p&英国还一厢情愿的认为与自己同种同族的美国有特殊的关系,但是被无情的现实很快打脸。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迫使英法撤军。另一方面欧共体获得巨大成功,英国联合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等小国成立的欧洲自由贸易同盟与之相形见绌。以至于英国后来两次申请加入欧共体被戴高乐拒绝,直到1973年才加入欧共体。&/p&&p&不过英国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甘当美国小弟。1982年马岛战争,美国违背了门罗宣言,默许英国击败阿根廷。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英国将自己紧紧的捆绑在美国战车之上,通过美国发挥自身影响力。&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8f8b830df9cbbe263aa38_b.pn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8f8b830df9cbbe263aa38_r.jpg&&&/figure&欧共体——德法意是核心&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2e387ea20fe2f049daad754eef194ce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些边缘队友显然不能和德法意联盟相比&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d729edf7de476c68bd472_b.jpg& data-rawwidth=&475&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d729edf7de476c68bd472_r.jpg&&&/figure&&/p&&p&坚决不能把英国人放进来!&/p&&br&&p&不过英国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甘当美国小弟。1982年马岛战争,美国违背了门罗宣言,默许英国击败阿根廷。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英国将自己紧紧的捆绑在美国战车之上,通过美国发挥自身影响力。&/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83b70fc17c6e9a1fda0e39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0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83b70fc17c6e9a1fda0e39c_r.jpg&&&/figure&&p&马岛战争&br&&/p&&h2&英国的地缘政治目标&/h2&&p&一、确保英伦三岛的稳定。尽管苏格兰叫嚷独立,但是一个统一的英国始终是英国政府的最低目标。自诺曼王朝开始,英伦三岛命运就休戚相关。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分裂有可能让英国跌落为欧洲二流国家。&br&&/p&&p&二、确保低地国家的独立。荷兰与比利时与英国本岛相隔咫尺。19世纪英国力保比利时免于德法侵略。一战中德军进入荷兰和比利时成为英国参战的理由。不论是法国还是德国获得低地国家,对英国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br&&/p&&p&三、确保对英吉利海峡的控制。历史上英国皇家海军通过历次战争,确保了对英吉利海峡的绝对控制。失去了英吉利海峡,英伦三岛就像失去了盔甲的皮肤,只能任外人宰割。&br&&/p&&p&四、确保法国没有侵略意图。英法在历史上交恶的历史远远长过交好的历史。1814年之前英国依靠海军舰队遏制法国。二战之后,由于法德和解,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美苏崛起,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使得法国威胁大大减小。但是从历史长河来看,无论何时何地这都是英国的绝对目标。&br&&/p&&p&五、确保欧洲不出现一个超级大国。这在历史上是英国的终极目标。但是二战结束,苏联崛起为超级大国,英国这一目标自然而然破产。冷战后,苏联解体,让英国的安全紧张困境得到极大缓和。如今的欧洲俄罗斯退到罗曼诺夫王朝时代,法德在欧盟和北约框架内,欧洲一体化跳出了传统的欧洲内陆争斗,欧洲归于和平,间接实现了英国的目标。&br&&/p&&p&六、与美国结盟。确保免于侧翼的威胁,同时保证能够在整个大西洋的航行自由。紧跟美国身后,还可以在世界各地中分一杯羹。&br&&/p&&p&七、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特性。历史上与德国、法国、俄国、西班牙等欧洲诸国频繁结盟开战,有利时则结盟,无利时则毁盟甚至开战,这是英国人的拿手好戏。最近的退出欧盟也是一个明例。迪斯雷利那句“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不仅成为英国的外交信条,也成为国际政治界的圭皋。&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4f77ddbe52e6ac114de23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4f77ddbe52e6ac114de235_r.jpg&&&/figure&&b&欢迎关注我局微信公号:diqiuzhishiju(地球知识局)&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fb42c0b25f4bbaf35342_b.jp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8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fb42c0b25f4bbaf35342_r.jpg&&&/figure&&/b&&/p&
打开世界地图,在庞大欧亚大陆的最西端,英伦三岛见证了无数强国的崛起,也见证了最强悍军队的毁灭。自诺曼征服以来,伦敦是欧陆强国首都中唯一未曾沦陷于敌手的城市。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原因,既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坚韧不拔,更离不开英伦三岛独特的地理特…
秦汉时代使中国历史上极为强盛恢弘的时代,无论是始皇帝的一统寰宇还是汉武帝北征匈奴,直至昭宣之治达到极盛,秦汉时代以其特有的粗粝、恢弘的特质,成为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然而自元帝即位以来,西汉的国势逐步走向了下坡路,在外戚政治不断的欺凌之下,最终为王莽所篡,后人论及西汉的衰落,最喜引用的便是宣帝与元帝的这段对话。&p&【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p&&p&试图以此将西汉的衰落悉数归罪于元帝的软弱和俗儒的迂腐,然而西汉的衰落在本质上是一种根源于秦汉帝国体制的顽疾,&b&在经历了武帝到宣帝近百年的鼎盛之后,秦汉帝国终于在元成时代走向了衰落,与其说元帝是西汉衰落的罪魁祸首,不如说他也只是被这股历史大潮裹挟着的可怜人,真正摧毁秦汉帝国的,是编户齐民体制的崩溃和豪族的野蛮生长。&/b&&/p&&p&诚如上言,&b&秦汉帝国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其强盛的基础则在于其编户齐民体制,这一制度的全民推广,意味着国家可以有力的掌握户籍,有效的组织、动员、利用民间的财富和兵源,为富国强兵、开疆扩土奠定了基础。&/b&在汉武帝时期,通过打击游侠、巨富,西汉消灭了战国以来残存的社会势力,编户齐民得到了彻底的落实,国家力量臻于极致,从而开启了长达百年的武宣盛世。&/p&&p&然而国力达到顶峰也就意味着国力即将开始下降,这里的问题在于,&b&编户齐民制度本身就不是牢不可破的&/b&,本身平民依据财富、地位的不同有强弱之分、贫富之别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有比自耕农更强大的豪族存在才是正常现象,但是国家希望通过编户齐民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形成“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加强社会的稳固,然而这种结构的维系极其依赖于皇权及其官僚系统的调控,&b&然而到了宣元之际,高效运转将近百余年的汉家制度开始老化,加之民间财富的分化,编户齐民制度下的一部分人强大起来,突破了编户制度的桎梏,成为一股影响国家统治的新势力——豪族。&/b&&/p&&p&豪族在本质上同游侠一样也是一种社会势力,但是&b&与游侠、巨富不同,豪族本身就是植根于编户齐民制度之中。&/b&游侠和巨富是战国时代的遗存,他们生长于巨变社会的夹缝处,他们本身就是旧时代的遗老,终将成为先秦时代的葬歌,但是豪族不同,在豪族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武断乡曲】的豪族之前,他们的先辈和其他的编户民没有区别,他们本身是编户齐民制度的一部分,但是他们一步步突破了编户的桎梏,成为了纵横一方的地方势力。&/p&&p&豪族对国家力量的影响在《史记·平准书》里有明确的记载:【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b&豪族通过武断乡曲、隐匿户口,与国家争夺户籍。随着官僚机构的腐化,行政效率降低,国家能够得到的财富被官僚侵夺,为了增加税源苛捐杂税大量增多,这更加加大的自耕农的压力,&/b&&b&编户民为了躲避国家的苛捐杂税往往依附于地方豪族,这使得国家能够征收到的税源和兵源进一步减少,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腐朽的官僚系统和豪族的野蛮生长一步步榨干了帝国的财富和命脉,豪族的不断强大加剧了土地的集中,自耕农不断破产,社会矛盾层层恶化,最终导致了西汉的终结。&/b&&/p&&p&其实豪族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帝时期,但是武帝、宣帝通过强硬的徙陵政策不断打击豪族的势力,因而维系了国家的稳定,但是到了元帝时期,豪族的强盛已经难以抑制,强硬的徙陵政策在之后鲜有出现,与其认为自元帝开始的诸位汉家天子全都生性软弱(事实上至少哀帝可绝不是个软弱之人),倒不如说是豪族已经强大到国家无法对其实施强硬政策,非不为也,实不能也。&/p&&p&西汉后期以来儒学的兴起,与其说是元帝的个人偏好,不如说是面对豪族兼并土地的严重问题而产生应对措施,早在王莽改制之前,师丹、孔光已经开始试图进行井田制改革,重新恢复土地秩序,然而这样的改革只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最终一片混乱之中西汉走向了灭亡。&/p&&p&&b&光武帝重建了帝国,但是却未能解决秦汉帝国的顽疾,全新的官僚机构使得行政更加有效,但是豪族问题却依然无法根除&/b&,度田事件更是又一次展现了豪族不可忽视的力量。&b&到了东汉中期,豪族问题进一步恶化,豪族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以察举制为上升渠道,形成了一种新的形态——士族&/b&。士族是三种身份的结合:豪强、儒生、官僚,这使得他们在朝堂之上舞动权柄,退到地方又是一方豪强。因为前者,他们的权力进一步上升到国家层面,因为后者,他们无需仰人鼻息,&b&到了东汉末年,上层的腐朽和地方势力的泛滥,最终彻底摧毁了秦汉帝国,东汉诸州从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不仅意味着地方军阀的兴起,更是意味着整个秦汉帝国体制的崩溃。&/b&&/p&&p&&b&秦汉帝国立足于他的编户齐民制度,然而社会势力的自然生长却在其中造就了豪族这一地方力量,国家试图打击豪族却无法抑制其野蛮生长,豪族的存在导致了土地集中、税源减少,最终导致了西汉的灭亡,而东汉时代,豪族进一步转变为士族,加上皇权的衰弱,秦汉帝国彻底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力,帝国彻底瓦解,董卓东进的号角不仅意味着东汉的衰亡,更代表着整个秦汉时代的终结,异族在北方蠢蠢欲动,动荡的魏晋时代即将到来。&/b&&/p&&p&后论:&/p&&p&中国传统社会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国家如何处理与社会势力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体制。秦汉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强大的皇权,绝对的编户齐民制度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国力,也使得秦汉帝国对于皇权的强盛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无论是武帝还是宣帝,他们都不允许豪族成为一个合法存在,他们打击豪族以求重新回到一君万民的理想状态,即使到了皇权衰微的时期,皇权与豪族之间更多的也只有妥协,而没有合作,二者在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提防、敌对的状态,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皇权想要彻底控制社会,但是社会势力却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可以说秦汉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便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国家试图全面的控制、压制社会。&/p&&p&魏晋时代同样试图控制地方士族、豪族,但是这个时候地方势力更加强化,皇权根本无法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经历了长达三百年的漫长探索,一种以府兵制为核心的新型国家-社会关系诞生。关陇政权通过府兵制将豪族吸收进入政权,国家给予豪族权力,豪族为国家提供兵源,与秦汉后期相比,二者的关系从消极的妥协转向积极的合作。科举制的完善更是强化了这种合作关系,与秦汉时代的士族相比,宋代的文官在地方的独立性减弱,官僚性质增强,这使得他们对于国家的威胁进一步减弱,不会成为地方的分裂势力。&/p&&p&经历了唐宋时代的转型,明清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最终定型,其突出典型就是士绅,士绅在朝为官僚,在地方又成了地方领袖,他们不同于秦汉时代的士族,他们与官方是一种积极的合作关系,国家给予其特权,而他们在帮助国家将统治延续到基层,由此实现了国家和社会的紧密结合。可以说从秦汉时代的士族到明清时代的士绅,代表着中央皇权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一步步从对立走向合作,最终奠定了传统社会的统治基础。&/p&&br&&p&最后照例是硬广:&/p&&p&知乎历史群,涉及各种历史话题,有兴趣的知友可以进群讨论相关问题,QQ群号:,么么哒&/p&
秦汉时代使中国历史上极为强盛恢弘的时代,无论是始皇帝的一统寰宇还是汉武帝北征匈奴,直至昭宣之治达到极盛,秦汉时代以其特有的粗粝、恢弘的特质,成为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然而自元帝即位以来,西汉的国势逐步走向了下坡路,在外戚政治不断的欺…
&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秦夭——早产的中央集权及其连锁反应 -
- 知乎专栏&/a&&/p&&p&&br&&/p&&p&其实这是同一篇文章,因为技术问题,无法投稿,故重帖,望谅解&/p&&p&秦帝国及它的创始人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帝国及第一个皇帝被载入史册。而它宛如昙花,在后人眼中辉煌绽放而转瞬即逝,令人叹惋。而它的早夭在我看来就是中央集权制早产的牺牲品。&br&&/p&&p&战国末年群雄并立,七国争霸。各国为了富强,为了消灭他国或者自保,纷纷变祖宗之法只为求国势之强盛。因此广纳贤达,各市人才各尽其用,可谓数风流人物还看战国。到了战国末年他们的改革成果主要集中在郡县制的普及与废井田开阡陌。这些都是&u&为了实施中央集权制,为了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人力物力去为国家统治而服务&/u&。秦国通过编户齐名的措施,集中了人力,鼓励杀敌,提高了士气,鼓励耕田,提高粮产量,提高物力的集聚水平,整一个国家就成了“士兵国”,成了军国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国家。就这样,使得在七雄中经济文化水平最低的秦国一统天下。&/p&&p&可是打天下不容易,坐天下也不容易。在经历“奋六世之余烈”及国民300余年的奋斗之后,秦国开始进行国家战略的安排。但是帝国疆域如此之硕大。它北达河套平原,南达越南北部,西达西陲,东达大同江,东西两千公里,南北三千公里,还有两千万人口。这对于秦始皇来说,简直是手足无措。因为没有任何人告诉他在这么庞大的帝国如何进行&u&有效地统治&/u&。在一番激烈的争执之中,秦始皇采纳了御史李斯的建议行郡县制,并且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伟大的中央集权制帝国。此时大秦首都咸阳城灯火通明,帝国统治蒸蒸日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的成果使始皇&u&忘乎所以然&/u&,但是在辉煌过后秦帝国已然走向末路。&/p&&p&量 变引起质变。秦帝国实在是太大了。在战国时候因为国土相对较小,未被察觉的问题逐一暴露出来。首先是从首都到边疆时间太久了(来回至少一年)导致的行政效率极其低下。如果直接开始郡县制,这个秦帝国就只是一个实际上的分封制国家,每个郡县都是自己管辖,一旦叛乱与蛮夷入侵也难以镇压。对比战国时期,国土最大的楚国来回两个月,还勉强可以忍受。于是秦始皇开修驰道。征发民数十万。为了防止六国的复辟,秦始皇在征服六国之后,废除了六国贵族的政治权利,掠夺了他们大部分的经济利益。再加上他们又往往有家人死于秦军手下,这都使六国贵族怨恨秦国。把秦国把秦始皇不除不快。张良博浪沙击秦皇就是一个典例。原本六国政府所积累的经验与良政被废弃与优秀官僚被罢官,而各地郡守县令都由秦人所任。秦人不了解当地,行政效率大打折扣,这既破坏了政治系统又加大了政府控制的成本。这还不重要,如果国力雄厚财大气粗也无妨。最关键的是秦人在六国遗民心中本就形象不佳,当年六国因为战争失败及秦军的多次坑杀,尤其是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导致了秦人在六国被妖魔化,这极其不利于秦采取统治。&/p&&p&&u&帝国的统一并不代表人心的真正一体。伟大的君主不惜以累积民怨为代价而追求宏大功业,是极为常见的。但是由此带来的社会高负荷运转是帝国无法忍受的。&/u&如果说秦帝国最初还能依靠秦始皇的威力震慑全国,那他百年以后呢?他在沙丘猝死时,秦帝国一统天下尚只有短短的12年!无论以哪个变化标尺衡量,12年,都是个太短太短的时段。其时,秦统一天下战争中生死拼杀的原六国军人,全部都还对往事记忆犹新;家国兴亡所导致的巨大精神鸿沟,尚深深植根于六国遗民之间,尚有&u&很远的时间才可能弥合&/u&。就民众层面说,秦国军民的主宰感、荣誉感与尊严感,以及获取巨大的战胜利益的愉悦感,都倍加强烈。反之,作为战败国,被吞并方的六国遗民心中浓烈的失落感与自卑感,以及在社会利益分割中的不公平感,随着时间积累会被鲜明地放大。此间鸿沟,既不可能没有,也不可能不深。如果秦人统一之后的统治是德政,是一个能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权,这些矛盾会逐渐消散。但是秦国的暴政使人民不满不仅不消散还更加浓烈!&/p&&p&为了国家的建设与自己的享乐,需要继续维持高强度建设。由此,秦国以前坚持的所有制度:义务兵役制与连坐制等被秦帝国一样不落的保留。秦军在建国之后不但不裁军还因为多线作战而扩军。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令蒙恬以北部军统帅兼内史之职率领三十万秦军征匈奴,后来北部军长期镇守长城防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又命赵佗率近五十万军队南伐百越诸族,镇守南疆。各地又有小单位秦军驻守,三十六郡不下二十万,总已破百万。而修骊山,阿房,皇陵,总计征发民工不下百万,共计两百万。一个两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要养两百万劳动力!一个劳动力背后是一个三口之家,就相当于国家三分之一的人口投入到“国家建设”的苦役之中!秦朝的法律制度有两大特点:(一)法自君出,君主独断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始皇不容得别人抢走属于他的权利。而他独断专行性情使他听不见别人的进言,更何况如今作为皇帝的他也没有人敢于去逆“龙鳞”。连长子扶苏一句劝谏都因而贬谪出京,还有谁阻止得了他。最关键的是一个细节:秦国古法规定&u&服役者自行走到服役地点&/u&,这在秦国时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国土面积小,环境可预测。所以时间比较合理,制度一般不会因为自然原因而伤害个人,它只是国家机器督促人民行使义务的工具。但是秦帝国时代,劳役主要是咸阳附近与长城一线,在北方,而南方尤其是原楚民到达涿郡这样的地方&u&遇到的插曲是不可以预料的&/u&,这就是这个僵化的组织系统的弊病。这就是经验主义的一个明显后果。&u&经验,真理是有范围的,没有一个政策是包治百病的&/u&。这个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理应被淘汰!这直接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与刘邦斩蛇起兵。而在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制度是符合于部分情况却不符合全国。如王安石青苗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大受欢迎,江北等十分反对。(二)以法为本,严刑峻罚。因为秦国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要以军纪要求国民,才能高效率的完成准军事化任务。&u&才能维持这个大的不可思议的帝国。&/u&这对于已经接受秦国三百年的规定之后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六国遗民来说就是秦国的暴政。&u&&赭衣(罪人,穿有罪衣的人)塞路,囹圄(监狱,牢房)成市。&&/u&人民怨声载道。其实&u&怨恨秦国不是因为人民生理上的不适与辛苦导致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秦国的失望&/u&。这种失望再对比从前国家的生活,高下立判!秦始皇在世的时候,还可以期望贤德的扶苏继位,还有期望。可当胡亥上台之后,不仅不休民养国,还变本加厉。六国遗民彻底失望了。当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民都不认同国家时,它已经摇摇欲坠了,当民心一失去,国家就无可挽回了。在这个背景下,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爆发。&/p&&p&陈胜义军势如破竹,在攻占楚国末都陈之后称王,与秦帝国对峙,引发了各地起义的浪潮,但他称王的举措直接导致他的覆灭。当时起义的首领分为两种,一种是旧贵族,他们以复兴六国为愿望,各自拥立了各国君主后代,如项梁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称楚怀王。另一种是像陈胜吴广刘邦这样的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u&他们的骨子里还是中央集权制的&/u&。但是显然前者的势力与战略水平更高。而他们在陈胜称王之后选择作壁上观,甚至以诡计涣散了农民起义队伍。这直接导致陈胜”张楚“政权在秦二世二年末的覆灭。&/p&&p&秦二世二年,在重整骊山60万民工之后,原税官章邯被二世命为将军,消灭了大部分刚刚复国的起义军。其余的乌合之众被逼到巨鹿。接下来就是巨鹿之战,60万大军被击溃,项羽一举成名。之后章邯在汇集20万残兵之后向项羽投降,项羽坑杀了这二十万秦军降卒,惹秦人恨意。另一边,秦将李由率部分北部军与刘邦作战,战死沙场,刘邦沿汉中一线进入关中。&/p&&p&此时秦子婴继位,废帝号,称秦王,向刘邦投降。秦王朝覆灭。&/p&&p&项羽杀了子婴之后,自号西楚霸王,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大肆分封诸侯,妄图建立起&u&以项羽自己为仲裁者身份领导的以分封为主的一个郡国并行制体系&/u&。但是他犯了几个错误,导致这个体系的功亏一篑。&/p&&p&首先,他作为一个军事家是十分够格的,但是他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他自以为是众望所归的领袖,给大家带来希望,带来王位,实际上各政权只是向他表示出礼节上的高位,他的权势稍稍高于其他人罢了。这只是&u&对于西楚作为军事强国的敬畏及对当年经历的一个尊重。而不是作为权威的象征。&/u&而且他的利益分配使所有人不满。有部分王族希望恢复到战国时代,这个要求显然没有被满足,而其他大部分人则要求论功行赏,这也做不到。项羽是依照关系亲疏来决定分封位置的,这又使得大家不满,抵消了对他灭秦功劳的一个认可。&/p&&p&其次,他反了很多低级错误。鸿门宴就不说了。他诛杀了义帝。义帝虽然是在项梁和项羽的扶持下才成为灭秦各派系的精神领袖的,但是他作为惟一一个帝王嫡系后代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向心力。再加上复国战争主要是站在原楚国国土上进行的,没有义帝作为楚怀王孙的地位,恐怕项梁——项羽江东兵团是无法壮大的。(后来这成为刘邦一个旗号)当时各诸侯王大都出身于楚地,他作为项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是很合适的。最后,他出于私因杀死了刚分封的韩王。这给各国君产生极大的心理阴影。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怎么值得信赖?&/p&&p&&br&&/p&&p&最后是他命三秦降将为王压制刘邦。秦人作为“士兵国家”,战斗民族,最鄙夷的就是降将。他们更恨之入骨的是项羽坑杀二十万降卒,自然也就不配合项羽带来的三王。项羽在推翻了秦王朝之后又走上了它的老路·。而对比刘邦,广受秦人尊重,这一看,高下立判。至此,他的王朝覆灭在所难免。&/p&&p&&br&&/p&&p&&br&&/p&&h2&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u&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u&,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u&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u&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h2&&p&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元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江东,死后被汉军五骑士分尸,为时两年的项羽式反中央集权的郡国并行制随着西楚多元邦联式帝国的毁灭而土崩瓦解。&/p&&p&刘邦在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帝国。在吸取了项羽,周朝,秦朝的前车之鉴之后,刘邦开启了一个新的郡国并行制。开启了西汉联合帝国的新篇章。西汉帝国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刘邦将功臣们打下来江山给他们(一般在边疆),又在内圈分封刘姓诸侯,稳固了边疆发展,有利于中央采取&u&修生养息政策&/u&。各王国通过独立的政策茁壮成长,稳固了江山社稷,成为文景之治的基石。&/p&&p&高祖末年,在完成了巩固边疆的任务之后杀害了绝大部分异姓王,并立《白马誓约》,非刘姓者不可为王。文景两帝通过暴力削藩引爆了”七王之乱“,汉武帝通过推恩令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问题。除形式外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毫无不同。在花了近百年时间之后中央集权制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建立起来。&/p&&p&回顾这段历史,思绪良多。一般中国改朝换代成功之后他们总是会被笼罩上神的光环,以表示这是天意。其实这个与欧洲的”君权神授“没有本质区别,&u&都是为了说明自己是得民心的统治者。这无非是说明了民心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u&但是实际上,任何政权更迭都是以下三种:1顺天逆民,这个制度是顺应了&u&历史发展&/u&的趋势,体现了历史的潮流是向前进的,但是这个要么&u&步子跨的太大&/u&,如苏联曾经直接从战时共产主义打算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道路。要么&u&举措太过激进&/u&,如中国从1958年八大确定的正确的生产力理论,却因为领导人和全国人民因为脑子热血沸腾所以开始”大跃进“,开始”文革“,整整耽误了&u&二十年&/u&,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才重提这个话题,并直接引导了改革开放。这就是我们这次所说的《早产的中央集权及其连锁反应》,它不好使啊!2.逆天顺民,就是因为人民需要,先进制度无法和落后社会实际适应,所以要一步步来,这看似&u&开了历史的倒车&/u&,可是这个退一步就是为了能进两步啊!实际上秦皇汉武是一个东西!3.逆天逆民。必定为时代所抛弃!比如项羽的”四不像“”西楚多元邦联式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参见本人前文《大德意志兰之鉴 ——由其千年历程想到的》 &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大德意志兰之鉴——由其千年历程想到的 - 舒集的文章 - 知乎专栏&/a&)&/p&&p&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历史总是那么令人激动,令人叹惋。其实,历史不一是大家眼中那个样子,要多层次去看它,也许你也可以有独到的看法。&/p&
其实这是同一篇文章,因为技术问题,无法投稿,故重帖,望谅解秦帝国及它的创始人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帝国及第一个皇帝被载入史册。而它宛如昙花,在后人眼中辉煌绽放而转瞬即逝,令人叹惋…
(一)序文&/b&&/h2&
现在在中欧有一个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在中国人心中,对德国有着太多看法与记忆,想起“德国”这个词,你可能会想到Nazi和第三帝国,可能会想到俾斯麦,那个铁血宰相,也可能会回想起德意志(第二)帝国 【1】,可能会想起了希特勒给蒋介石培训的那些德械师在沪淞会战的英勇杀敌,可能会想到普鲁士,甚至还有他们20年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的飞速发展。。。。不可穷举
,如果问起德意志呢?除了相关研究者,最多想到三大帝国【2】,最最多回忆起一句话 :查理大帝【3】去世之后,帝国就出现了分裂。843年他的三个孙子各自为王,东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德国的雏形,西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法国的雏形,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则成了以后的意大利。【4】&b&&u&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人对于德意志的了解是很浅薄的。&/u&&/b&&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473b4cdecb_b.jpg& data-rawwidth=&371&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1&&&/figure&&br&&br&【1】 德意志(第二) 帝国即主要版本中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在部分说法中叫做“德意志第二帝国”,尤其是纳粹德国把自己自诩为“第三帝国”之后,这个说法广为流传。 正式国号是&&i&德意志国&/i&&&i&(Deutsches Reich&/i&),&br&【2】 “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第二帝国”: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Nazi&br&&p&【3】 查理曼大帝原名查理,曼是尊称.意义相当于 the great 和奥古斯都是一个逻辑。他的帝国叫“查理(曼)帝国”,这也是历史爱好者和相关研究者的一个&b&习惯性称呼,不是官方称号&/b&,官方称号是加洛林王朝,最多也是法兰克帝国,例如亚历山大帝国之类的说法也是不妥当的,特此指出,下文如有类似,不再赘述。&/p&【4】 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但是学术界的相关表述太过于技术化了,不做表述,但不代表我认同此观点。如有兴趣同志,可参见&i&丁健弘著作《德国通史》&/i&22页的表述。&br&&br&&br&&br&&br&&br&&h2&&b&
(二)德意志兰在哪里&/b&&b&?&/b&&/h2&&br&&h2&&blockquote&&b&我们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可以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就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
——————
歌德&/b&&/blockquote&&/h2&&i&《莫扎特的德意志兰》&/i&也许是第一次使用德意志兰这个字眼。“兰”直译就是国土,引申开去就包括国家、民族、人民、文化等含义,现在德国人称他们自己国土是&i&Deutschland(德意志兰) &/i&,法语的音比较像:Allemagne,而German与Germany只是英语“日耳曼”与日耳曼人的领土之意罢了,这个不同称谓,虽各有因缘,但足以说明德意志兰问题的独特性与复杂性。&br&我们(中国大陆)将德意志兰简称“德国”,算不上错,却容易把土地领土这些具体内涵与国家意志这些意识形态混为一谈,在中国连最基本的”国族“与”民族”都分不清的现状下,它加剧了我们对西方,对德意志兰的不理解。(在此文之后我会写一篇关于国族与民族关系的分析)德意志兰主要是指代土地,即&b&地理概念&/b&,及在此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观念,是民族融合,民族认同,更深入人心,这相当于“中华”。而“德国”是&b&政治概念&/b&,是国家意志的象征,显得有些冷冰冰的,相当于PRC。&br&&b&在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中,“国土”和“国家”基本是相一致的,甚至可以相互互换。在我们的观念中,中国理所当然代表中华民族的国土和国家,“德国”也理所当然的代表德意志民族的国土和国家,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b&。
对一个长期处于民族融合过程和长期政治分裂过程的大德意志兰来说,“国土”和“国家”是不一致的,而且是&b&相互分离&/b&的。这才有了大文豪歌德痛苦地说:“&i&我们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可以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就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i&!”同时代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也说有一个德意志民族的说法,&i&“纯系一个神话”&/i&,&b&“德意志兰”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b&。
&br&只有到了&b&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意志&/b&后,德意志兰才能真正包含了国土与国家之间有一致的含义,把德意志兰翻译成“德国”才名实相符。当然,由于德意志【1】的统一是&b&自上而下&/b&的一种统一,它其中也一定有它的缺陷,这也是历史所无法弥补的,那当然个时候的统一也只是小德意志兰的统一,这是后话。&br&
“大德意志兰”其范围指向是大致包括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波希米亚(现捷克)、西里西亚(现属波兰)、东普鲁士(现属波兰还有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卢森堡和阿尔萨斯(现属法国)。【可以参考德意志邦联的疆域】&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090b7d880c6dde36a142dc_b.jpg& data-rawwidth=&368&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8&&&/figure&&br&&br&&p&&b&&u&在历史学与政治学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建立在严谨上的真实&/u&&/b&,真实是基石,没有了它,你无法研究真正的历史,你的水平还停留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以&b&&u&“战争欲望”&/u&&/b&等为乐的低级趣味上,没有了严谨,上文已经很清晰了,&b&仅仅是一个德意志兰与德意志,与德国的差别,就萦绕了中国相关研究者百年之久&/b&。你必须对你要了解的东西要通透,多一分了解,你的理解就可能上一个层次,笼罩在你面前的历史的迷雾才可能散去。&/p&【1】 “德意志”一词的来历补遗:“德意志”一词来源于古德语“diot”一词,意为“人民”,最早史见于公元8世纪,是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日尔曼部落所讲的方言。德意志”这个词并非从某一个部族或某一个国家的名称派生过来,而是逆向发展的:德意志-&德意志人-&德意志国家。也是完全正确的。这也是从国家和民族的诞生的角度来考虑的,而单从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门尼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