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应用或成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颈?

国际5G标准出炉 应用或成为5G下一阶段发展瓶颈
02:56:15 &&来源:科技日报
  与标准一同奔跑的,还有5G商用战场的“排头兵”——世界各地的电信运营商。  在独立组网标准发布后,美国移动运营商AT&T公司接入架构和标准副总裁Hank Kafka表示:“这将允许我们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为我们2018年在一些城市的5G商用铺平道路。”  中国电信执行副总裁刘桂清亦表示,随着独立组网标准的冻结,中国电信计划通过扩大现有的多城市外场测试,引领5G的性能验证和网络功能优化工作。  为了做好5G规模商用的技术准备,5G技术试验正在全球各地展开。来自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运营商的5G技术试验进入迅速扩张阶段,声明或已经开始5G技术试验的运营商数量从113家猛增到134家。  这是一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技术卡位战”。根据中信建投研报统计,中国运营商5G主体投资规模将达1.23万亿元,较4G投资规模增长68%。发展5G业务对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和技术研发挑战很大。有业内人士表示,三大运营商在4G时代投入的成本还没有完全收回来,但是面对5G这样的创新革命,“勒紧裤腰带”投入,也是必然要求。  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  应用或成下一阶段发展瓶颈  在推进5G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才是5G发展的关键。否则,再高端的5G,也只是“炫技”而已。  有业内人士分析:“运营商未来能不能赚到钱是个大问题,如果只有云、视频、物联网这些需求的话,那肯定亏,5G还需要探索更多的应用业务落地。”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5G是供给侧推动下的技术革新,应用需求相对匮乏,未来5G将会是供给侧主导下的长期网络演进。  相对于4G支持单一场景,国际电信联盟将5G定义为,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通信)和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三大场景,这使得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度成为业内外对5G最初的展望。  但目前,除移动宽带这个非常明确的市场之外,mMTC、URLLC两大技术方向尚看不到或无法确定清晰可行的应用模式。  或许正因如此,业界关于“谨慎看待5G”的言论一直存在。6月13日,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说:“5G如果找不到‘杀手锏’业务,行业发展将不可持续。”  即使放下这些5G场景不谈,由于5G核心网是基于微服务构架,因此5G必须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在IT业务融合、集成,乃至运营商新业务探索及文化转型上,未来企业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 ( 02:11:06)
& ( 02:05:26)
& ( 01:59:19)
& ( 01:59:06)
& ( 01:58:17)国际5G标准出炉 应用或成为5G下一阶段发展瓶颈_社会新闻_大众网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5G;标准;运营商;网络;技术;业务;应用;组网 国际5G标准出炉 应用或成为5G下一阶段发展瓶颈'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国际5G标准出炉。该版本标准的特点是,系统级的业务控制需依赖4G网络,适用于运营商早期引入5G基站提升网速,但无法充分发挥5G系统低时延的技术特点,也无法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国际5G标准出炉 应用或成为5G下一阶段发展瓶颈' />
新闻>社会新闻' />
国际5G标准出炉 商用化大幕却难拉起本报记者 刘 艳在推进5G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才是5G发展的关键。否则,再高端的5G,也只是“炫技”而已。北京时间6月14日,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新空口(NR)独立组网(SA)功能冻结,加上去年12月完成的非独立组网(NSA)5G NR标准,5G已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这是5G愿景实现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5G NR SA系统不仅显著增加了网络速率和容量,更为其他新行业打开了利用5G变革行业生态系统的大门。”3GPP的一位主席表示。为何将这一事件称为5G标准的里程碑?标准的冻结对电信行业意味着什么?独立组网标准出台为技术试验和商用化铺平道路5G NR,即5G新空口,相当于4G所对应的LTE,指的是新的手机和基站的连接方式,可谓5G网络的“最后一公里”环节。作为5G NR的第一个完整规范,5G R15标准制定工作从2017年3月开始,分为两个子阶段。2017年12月,被看作是5G R15早期版本的5G NR非独立组网标准功能冻结。该版本标准的特点是,系统级的业务控制需依赖4G网络,适用于运营商早期引入5G基站提升网速,但无法充分发挥5G系统低时延的技术特点,也无法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此次发布并冻结的5G R15独立组网标准,是从5G核心网到5G基站的完整的、端到端的全新5G网络构架。”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3GPP RAN2工作组(无线接入网)副主席胡南介绍,该标准可根据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不仅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业务需求,也为运营商业务向垂直领域扩展、开拓新的商业模式铺平了道路。“这正是此次独立组网标准完成的意义所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说,虽然标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但这一里程碑事件将为5G网络试验和商用化铺平道路,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也将在多个领域同时开展。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独立组网方式是全面支持5G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丰富应用的前提,是5G网络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发挥社会价值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为5G产业的全面启动奠定了基础。”运营商积极响应“火热”背后风险与机遇并存看上去,5G标准似乎已经就绪,实则故事还未讲完。下一步,3GPP将转入制定更加完整、完善的5G标准――R16阶段,计划2019年12月完成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标准。与标准一同奔跑的,还有5G商用战场的“排头兵”――世界各地的电信运营商。在独立组网标准发布后,美国移动运营商AT&T公司接入架构和标准副总裁Hank Kafka表示:“这将允许我们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为我们2018年在一些城市的5G商用铺平道路。”中国电信执行副总裁刘桂清亦表示,随着独立组网标准的冻结,中国电信计划通过扩大现有的多城市外场测试,引领5G的性能验证和网络功能优化工作。为了做好5G规模商用的技术准备,5G技术试验正在全球各地展开。来自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运营商的5G技术试验进入迅速扩张阶段,声明或已经开始5G技术试验的运营商数量从113家猛增到134家。这是一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技术卡位战”。根据中信建投研报统计,中国运营商5G主体投资规模将达1.23万亿元,较4G投资规模增长68%。发展5G业务对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和技术研发挑战很大。有业内人士表示,三大运营商在4G时代投入的成本还没有完全收回来,但是面对5G这样的创新革命,“勒紧裤腰带”投入,也是必然要求。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或成下一阶段发展瓶颈在推进5G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才是5G发展的关键。否则,再高端的5G,也只是“炫技”而已。有业内人士分析:“运营商未来能不能赚到钱是个大问题,如果只有云、视频、物联网这些需求的话,那肯定亏,5G还需要探索更多的应用业务落地。”中金公司认为,目前5G是供给侧推动下的技术革新,应用需求相对匮乏,未来5G将会是供给侧主导下的长期网络演进。相对于4G支持单一场景,国际电信联盟将5G定义为,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通信)和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三大场景,这使得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度成为业内外对5G最初的展望。但目前,除移动宽带这个非常明确的市场之外,mMTC、URLLC两大技术方向尚看不到或无法确定清晰可行的应用模式。或许正因如此,业界关于“谨慎看待5G”的言论一直存在。6月13日,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说:“5G如果找不到‘杀手锏’业务,行业发展将不可持续。”即使放下这些5G场景不谈,由于5G核心网是基于微服务构架,因此5G必须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在IT业务融合、集成,乃至运营商新业务探索及文化转型上,未来企业都将面临巨大挑战。在5G终端设备方面,尽管高通、英特尔、华为等公布的时间表均显示首批5G终端将在2019年下半年问世,但正如陈山枝对科技日报记者所说:“仅把2G、3G、4G、5G的模式全都塞到一个小小的主板里,对终端的结构设计、硬件性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挑战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业内人士表示,不动产登记信息联网,一方面是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也是我国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基础。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持续下降,二线城市有所上涨,三线城市涨幅继续回落。
06-19 09-06中国新闻网
外汇局指出,本次发布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3个方面:一是取消QFII资金汇出20%比例要求,QFII可委托托管人办理相关资金汇出。疏通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通道之外,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的渠道也在得到拓宽。
06-19 09-06中国新闻网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紧邻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地处地铁4号线和9号线交会处,总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不仅可用于专业冰球、花滑、冰壶、短道速滑等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也可对外开放服务于市民冰上运动需求。
06-19 09-06北京青年报
人社部曾在2016年提出,要在2016年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到2017年能够基本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张丽云告诉记者,关于老漂族不能享受异地社保的问题,目前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解决。
06-20 07-06法制日报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8日下令国防部组建独立于空军之外的第六军种“航天军”,确保美国在太空拥有“优势”,而非仅仅“存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委员、民主党人亚当?史密斯告诉法新社,“任何这类改变须经过国会立法”,特朗普“应与我们讨论想法”。
06-20 07-06新华网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定于本月22日在总部维也纳开会讨论下一阶段产油政策。路透社报道,美国近期私下施压沙特以及其他欧佩克成员国,要求他们增加石油产量,以便抵消美国封杀伊朗石油出口造成的冲击。
06-20 07-06新华网
Copyright (C)
&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国际5G标准出炉 应用或成为5G下一阶段发展瓶颈
  原标题:国际5G标准出炉 应用或成为5G下一阶段发展瓶颈
国际5G标准出炉 商用化大幕却难拉起
本报记者 刘 艳
在推进5G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才是5G发展的关键。否则,再高端的5G,也只是“炫技”而已。
北京时间6月14日,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新空口(NR)独立组网(SA)功能冻结,加上去年12月完成的非独立组网(NSA)5G NR标准,5G已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
“这是5G愿景实现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5G NR SA系统不仅显著增加了网络速率和容量,更为其他新行业打开了利用5G变革行业生态系统的大门。”3GPP的一位主席表示。
为何将这一事件称为5G标准的里程碑?标准的冻结对电信行业意味着什么?
独立组网标准出台
为技术试验和商用化铺平道路
5G NR,即5G新空口,相当于4G所对应的LTE,指的是新的手机和基站的连接方式,可谓5G网络的“最后一公里”环节。
作为5G NR的第一个完整规范,5G R15标准制定工作从2017年3月开始,分为两个子阶段。
2017年12月,被看作是5G R15早期版本的5G NR非独立组网标准功能冻结。该版本标准的特点是,系统级的业务控制需依赖4G网络,适用于运营商早期引入5G基站提升网速,但无法充分发挥5G系统低时延的技术特点,也无法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
“此次发布并冻结的5G R15独立组网标准,是从5G核心网到5G基站的完整的、端到端的全新5G网络构架。”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3GPP RAN2工作组(无线接入网)副主席胡南介绍,该标准可根据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不仅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业务需求,也为运营商业务向垂直领域扩展、开拓新的商业模式铺平了道路。
“这正是此次独立组网标准完成的意义所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说,虽然标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但这一里程碑事件将为5G网络试验和商用化铺平道路,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也将在多个领域同时开展。
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独立组网方式是全面支持5G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丰富应用的前提,是5G网络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发挥社会价值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为5G产业的全面启动奠定了基础。”
运营商积极响应
“火热”背后风险与机遇并存
看上去,5G标准似乎已经就绪,实则故事还未讲完。下一步,3GPP将转入制定更加完整、完善的5G标准——R16阶段,计划2019年12月完成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标准。
与标准一同奔跑的,还有5G商用战场的“排头兵”——世界各地的电信运营商。
在独立组网标准发布后,美国移动运营商AT&T公司接入架构和标准副总裁Hank Kafka表示:“这将允许我们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为我们2018年在一些城市的5G商用铺平道路。”
中国电信执行副总裁刘桂清亦表示,随着独立组网标准的冻结,中国电信计划通过扩大现有的多城市外场测试,引领5G的性能验证和网络功能优化工作。
为了做好5G规模商用的技术准备,5G技术试验正在全球各地展开。来自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运营商的5G技术试验进入迅速扩张阶段,声明或已经开始5G技术试验的运营商数量从113家猛增到134家。
这是一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技术卡位战”。根据中信建投研报统计,中国运营商5G主体投资规模将达1.23万亿元,较4G投资规模增长68%。发展5G业务对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和技术研发挑战很大。有业内人士表示,三大运营商在4G时代投入的成本还没有完全收回来,但是面对5G这样的创新革命,“勒紧裤腰带”投入,也是必然要求。
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
应用或成下一阶段发展瓶颈
在推进5G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才是5G发展的关键。否则,再高端的5G,也只是“炫技”而已。
有业内人士分析:“运营商未来能不能赚到钱是个大问题,如果只有云、视频、物联网这些需求的话,那肯定亏,5G还需要探索更多的应用业务落地。”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5G是供给侧推动下的技术革新,应用需求相对匮乏,未来5G将会是供给侧主导下的长期网络演进。
相对于4G支持单一场景,国际电信联盟将5G定义为,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通信)和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三大场景,这使得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度成为业内外对5G最初的展望。
但目前,除移动宽带这个非常明确的市场之外,mMTC、URLLC两大技术方向尚看不到或无法确定清晰可行的应用模式。
或许正因如此,业界关于“谨慎看待5G”的言论一直存在。6月13日,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说:“5G如果找不到"杀手锏"业务,行业发展将不可持续。”
即使放下这些5G场景不谈,由于5G核心网是基于微服务构架,因此5G必须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在IT业务融合、集成,乃至运营商新业务探索及文化转型上,未来企业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在5G终端设备方面,尽管高通、英特尔、华为等公布的时间表均显示首批5G终端将在2019年下半年问世,但正如陈山枝对科技日报记者所说:“仅把2G、3G、4G、5G的模式全都塞到一个小小的主板里,对终端的结构设计、硬件性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挑战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查看文章
消息:据科技日报消息,在推进5G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才是5G发展的关键。否则,再高端的5G,也只是“炫技”而已。
北京时间6月14日,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新空口(NR)独立组网(SA)功能冻结,加上去年12月完成的非独立组网(NSA)5G&NR标准,5G已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
“这是5G愿景实现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5G&NR&SA系统不仅显著增加了网络速率和容量,更为其他新行业打开了利用5G变革行业生态系统的大门。”3GPP的一位主席表示。
为何将这一事件称为5G标准的里程碑?标准的冻结对电信行业意味着什么?
独立组网标准出台
为技术试验和商用化铺平道路
5G&NR,即5G新空口,相当于4G所对应的LTE,指的是新的手机和基站的连接方式,可谓5G网络的“最后一公里”环节。
作为5G&NR的第一个完整规范,5G&R15标准制定工作从2017年3月开始,分为两个子阶段。
2017年12月,被看作是5G&R15早期版本的5G&NR非独立组网标准功能冻结。该版本标准的特点是,系统级的业务控制需依赖4G网络,适用于运营商早期引入5G基站提升网速,但无法充分发挥5G系统低时延的技术特点,也无法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
“此次发布并冻结的5G&R15独立组网标准,是从5G核心网到5G基站的完整的、端到端的全新5G网络构架。”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3GPP&RAN2工作组(无线接入网)副主席胡南介绍,该标准可根据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不仅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业务需求,也为运营商业务向垂直领域扩展、开拓新的商业模式铺平了道路。
“这正是此次独立组网标准完成的意义所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说,虽然标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但这一里程碑事件将为5G网络试验和商用化铺平道路,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也将在多个领域同时开展。
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独立组网方式是全面支持5G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丰富应用的前提,是5G网络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发挥社会价值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为5G产业的全面启动奠定了基础。”
运营商积极响应
“火热”背后风险与机遇并存
看上去,5G标准似乎已经就绪,实则故事还未讲完。下一步,3GPP将转入制定更加完整、完善的5G标准——R16阶段,计划2019年12月完成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标准。
与标准一同奔跑的,还有5G商用战场的“排头兵”——世界各地的电信运营商。
在独立组网标准发布后,美国移动运营商AT&T公司接入架构和标准副总裁Hank&Kafka表示:“这将允许我们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为我们2018年在一些城市的5G商用铺平道路。”
中国电信执行副总裁刘桂清亦表示,随着独立组网标准的冻结,中国电信计划通过扩大现有的多城市外场测试,引领5G的性能验证和网络功能优化工作。
为了做好5G规模商用的技术准备,5G技术试验正在全球各地展开。来自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运营商的5G技术试验进入迅速扩张阶段,声明或已经开始5G技术试验的运营商数量从113家猛增到134家。
这是一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技术卡位战”。根据中信建投研报统计,中国运营商5G主体投资规模将达1.23万亿元,较4G投资规模增长68%。发展5G业务对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和技术研发挑战很大。有业内人士表示,三大运营商在4G时代投入的成本还没有完全收回来,但是面对5G这样的创新革命,“勒紧裤腰带”投入,也是必然要求。
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
应用或成下一阶段发展瓶颈
在推进5G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才是5G发展的关键。否则,再高端的5G,也只是“炫技”而已。
有业内人士分析:“运营商未来能不能赚到钱是个大问题,如果只有云、视频、物联网这些需求的话,那肯定亏,5G还需要探索更多的应用业务落地。”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5G是供给侧推动下的技术革新,应用需求相对匮乏,未来5G将会是供给侧主导下的长期网络演进。
相对于4G支持单一场景,国际电信联盟将5G定义为,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通信)和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三大场景,这使得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度成为业内外对5G最初的展望。
但目前,除移动宽带这个非常明确的市场之外,mMTC、URLLC两大技术方向尚看不到或无法确定清晰可行的应用模式。
或许正因如此,业界关于“谨慎看待5G”的言论一直存在。6月13日,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说:“5G如果找不到‘杀手锏’业务,行业发展将不可持续。”
即使放下这些5G场景不谈,由于5G核心网是基于微服务构架,因此5G必须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在IT业务融合、集成,乃至运营商新业务探索及文化转型上,未来企业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在5G终端设备方面,尽管高通、英特尔、华为等公布的时间表均显示首批5G终端将在2019年下半年问世,但正如陈山枝对科技日报记者所说:“仅把2G、3G、4G、5G的模式全都塞到一个小小的主板里,对终端的结构设计、硬件性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挑战了。”
没有了已经是最新文章
你可能也喜欢
珠三角城市将在2020年全面启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
5G独立组网标准,就这么来了!
踩着5G肩膀 这些技术变得不一样
华为获得全球首张5G产品CE-TEC认证证书
中文科讯网—报道有价值的科技讯息
商务合作:
咨询反馈:国际5G标准出炉 应用或成为5G下一阶段发展瓶颈国际5G标准出炉 应用或成为5G下一阶段发展瓶颈光明网百家号国际5G标准出炉 商用化大幕却难拉起本报记者 刘 艳在推进5G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才是5G发展的关键。否则,再高端的5G,也只是“炫技”而已。北京时间6月14日,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新空口(NR)独立组网(SA)功能冻结,加上去年12月完成的非独立组网(NSA)5G NR标准,5G已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这是5G愿景实现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5G NR SA系统不仅显著增加了网络速率和容量,更为其他新行业打开了利用5G变革行业生态系统的大门。”3GPP的一位主席表示。为何将这一事件称为5G标准的里程碑?标准的冻结对电信行业意味着什么?独立组网标准出台为技术试验和商用化铺平道路5G NR,即5G新空口,相当于4G所对应的LTE,指的是新的手机和基站的连接方式,可谓5G网络的“最后一公里”环节。作为5G NR的第一个完整规范,5G R15标准制定工作从2017年3月开始,分为两个子阶段。2017年12月,被看作是5G R15早期版本的5G NR非独立组网标准功能冻结。该版本标准的特点是,系统级的业务控制需依赖4G网络,适用于运营商早期引入5G基站提升网速,但无法充分发挥5G系统低时延的技术特点,也无法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此次发布并冻结的5G R15独立组网标准,是从5G核心网到5G基站的完整的、端到端的全新5G网络构架。”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3GPP RAN2工作组(无线接入网)副主席胡南介绍,该标准可根据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不仅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业务需求,也为运营商业务向垂直领域扩展、开拓新的商业模式铺平了道路。“这正是此次独立组网标准完成的意义所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说,虽然标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但这一里程碑事件将为5G网络试验和商用化铺平道路,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也将在多个领域同时开展。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独立组网方式是全面支持5G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丰富应用的前提,是5G网络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发挥社会价值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为5G产业的全面启动奠定了基础。”运营商积极响应“火热”背后风险与机遇并存看上去,5G标准似乎已经就绪,实则故事还未讲完。下一步,3GPP将转入制定更加完整、完善的5G标准——R16阶段,计划2019年12月完成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标准。与标准一同奔跑的,还有5G商用战场的“排头兵”——世界各地的电信运营商。在独立组网标准发布后,美国移动运营商AT&T公司接入架构和标准副总裁Hank Kafka表示:“这将允许我们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为我们2018年在一些城市的5G商用铺平道路。”中国电信执行副总裁刘桂清亦表示,随着独立组网标准的冻结,中国电信计划通过扩大现有的多城市外场测试,引领5G的性能验证和网络功能优化工作。为了做好5G规模商用的技术准备,5G技术试验正在全球各地展开。来自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运营商的5G技术试验进入迅速扩张阶段,声明或已经开始5G技术试验的运营商数量从113家猛增到134家。这是一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技术卡位战”。根据中信建投研报统计,中国运营商5G主体投资规模将达1.23万亿元,较4G投资规模增长68%。发展5G业务对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和技术研发挑战很大。有业内人士表示,三大运营商在4G时代投入的成本还没有完全收回来,但是面对5G这样的创新革命,“勒紧裤腰带”投入,也是必然要求。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或成下一阶段发展瓶颈在推进5G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上可行只是基础,应用才是5G发展的关键。否则,再高端的5G,也只是“炫技”而已。有业内人士分析:“运营商未来能不能赚到钱是个大问题,如果只有云、视频、物联网这些需求的话,那肯定亏,5G还需要探索更多的应用业务落地。”中金公司认为,目前5G是供给侧推动下的技术革新,应用需求相对匮乏,未来5G将会是供给侧主导下的长期网络演进。相对于4G支持单一场景,国际电信联盟将5G定义为,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通信)和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三大场景,这使得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度成为业内外对5G最初的展望。但目前,除移动宽带这个非常明确的市场之外,mMTC、URLLC两大技术方向尚看不到或无法确定清晰可行的应用模式。或许正因如此,业界关于“谨慎看待5G”的言论一直存在。6月13日,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说:“5G如果找不到‘杀手锏’业务,行业发展将不可持续。”即使放下这些5G场景不谈,由于5G核心网是基于微服务构架,因此5G必须通过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特性,实现对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灵活支持。在IT业务融合、集成,乃至运营商新业务探索及文化转型上,未来企业都将面临巨大挑战。在5G终端设备方面,尽管高通、英特尔、华为等公布的时间表均显示首批5G终端将在2019年下半年问世,但正如陈山枝对科技日报记者所说:“仅把2G、3G、4G、5G的模式全都塞到一个小小的主板里,对终端的结构设计、硬件性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挑战了。”来源:科技日报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发展遇到瓶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