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能治好吗婴幼儿

婴幼儿期出现哪些症状,就要怀疑有的可能?
婴幼儿遗传代访病如能在新生儿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有些患儿的智力、运动发育不会造成影响,以后能如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学习。
  小儿遗传代谢病又称遗传代谢异常或先天代谢缺陷。本病多为单基因遗传病,包括代谢大分子类疾病,包括溶酶体贮积症(三十几种病)、线粒体病等等。代谢小分子类疾病,氨...
消化系统症状拒食、呕吐、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较常见,常在进食后不久发生。因肝实质受累而造成肝功能衰竭症状,如黄疸、出血、转氨酶增高等常为遗传性代谢病消化系统症状的...
一、什么是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
首先;内囊是上行、下行传导束构成的
 其次;人体是对侧管理的,左大脑右半身,右大脑管左半身
 所以,左侧内囊出血可能会压迫到上行、下行传导路
    会造成右半...
病情分析:
您好您的孩子可能是幼儿急疹。 它的特征是高热3-5天,热退后周身出现红色皮疹,叫做玫瑰疹,主要分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皮疹之间可有3~5mm空隙,在...
答: 茵陈45~100克,放清水里泡两个小时以后放在小火上水开后,煮10分钟,每天两杯,早晚喝,期间一定不要吃辣的东西,他们会有相克作用。这个方法简单但是很实用。茵陈...
答: 辣、烤、炸、油腻食品一律忌口答案补充喝点凉茶
答: 如果髋关节脱位不予治疗,就会导致腿部残疾,走路瘸腿,长大后腿部不能受力,走路时就会感觉酸痛难忍
答: 你好,打鼾症是一种病,打鼾症的危害不容忽视。经常打鼾症,甚至造成夜间呼吸暂停,导致猝死。具体症状有早上起床时有头痛,倦怠,过度嗜睡,记忆力减退,夜间不能够安静入...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卫生部将出台规章促进母乳喂养 保护母亲婴儿健康
当前位置: >> >>
卫生部将出台规章促进母乳喂养 保护母亲婴儿健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日 18时32分   来源:新华社
【E-mail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陈菲)不得促销母乳代用品、全面禁止母乳代用品广告、医疗机构不得代售……为促进母乳喂养,保护母亲和婴儿身心健康,卫生部起草了《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
    明确母乳代用品定义鼓励母乳喂养
    据介绍,卫生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世界卫生大会相关决议,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起草的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根据征求意见稿,母乳代用品是指以6个月以内婴儿为对象,通过市场销售或者以其他形式提供的,部分或者全部代替母乳的乳制品、饮料和其他食品。
    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为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在突发事件应对、公益捐赠等活动中,应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合理评估对母乳代用品的需求,科学管理、储存、分发和使用。
    生产、销售者不得促销母乳代用品
    征求意见稿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促销母乳代用品,包括减价销售、赠送产品、礼品、样品,以及产品展示、积分回馈、发放产品宣传资料等;
    ——以低于市场价向医疗卫生及有关机构销售母乳代用品;
    ——以推销母乳代用品为目的,向医疗卫生及有关机构提供设备、资金和宣传资料等,以及资助培训、会议等;
    ——以推销母乳代用品为目的,与孕产妇、婴儿母亲及其家庭成员保持任何形式的联系,包括电话、短信、信函、邮件、上门推销等。
    全面禁止母乳代用品广告
    征求意见稿规定,禁止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变相发布母乳代用品广告。食品广告中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代替母乳、营养成分接近母乳等类似表述;不得使用妇女哺乳形象;不得使用12个月以内婴儿的名义、声音和形象;不得出现母乳代用品的包装、图片和形象。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禁止以推销产品为目的,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通讯、网络等任何媒介向公众进行母乳代用品的宣传,包括播放、刊登有关母乳代用品的报道、文章和图片等。
    医疗机构不得代售母乳代用品
    根据征求意见稿,医疗卫生及有关机构及其人员不得有以下行为:
    ——向孕产妇、婴儿母亲及其家庭成员宣传、展示、推销或者代售母乳代用品;
    ——接受以推销产品为目的的馈赠和各种形式的赞助;
    ——在本机构内,开展或者允许他人开展有关母乳代用品的宣传活动;
    ——将孕产妇、婴儿母亲及其家庭成员和婴幼儿的个人信息提供给母乳代用品生产者和销售者。
    据介绍,公众可在12月4日前,通过三种方式对征求意见稿发表意见:登录中国法制信息网(网址:http://www.chinalaw.gov.cn),或者发送邮件到:wsbzfsfgc@126.com,或将信函寄至: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卫生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邮政编码:100044。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安涛您的位置:
>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打什么疫苗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打什么疫苗
摘要:麻风病是因为受到了麻风杆菌引起的,这是一种具有传染性质的慢性疾病,而预防这个病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及时注射有效的疫苗,而目前所使用的一种国家规划免疫的麻风疫苗,是一种由麻疹、风疹两种联合减毒活疫苗,这种疫苗也简称麻风疫苗。
  麻风病是世界闻名的疾病,在很久麻风病属于一种不治之症,而且具有传染性,导致很多人受到麻风病的危害。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麻风病的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了。如今,麻风病已经几乎灭绝了,即使患病也能够有效得到治疗。下面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些麻风病防治知识: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
  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了解麻风病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疾病的致病病菌、传播途径以及治疗方式等,远离麻风病的困扰。相关单位也要做好麻风病的宣传,普及麻风病的预防方法。还有,家中有麻风病人的,家属要定期体检,进行早期预防。而且家属要提高免疫力,不要和患者合用器具,以免出现感染。
  随着医疗结束的发展,麻风病疫苗已经能够有效帮助预防麻风病。在婴幼儿时期,家长必须要根据疫苗接种计划按时接种疫苗。尤其是卡介苗,是预防麻风病的最主要疫苗,而且疫苗接种之后,必须要检测疫苗是否起效,如果无效必须再次接种。同时要增强接种儿童的免疫力,巩固疫苗效用。
  了解麻风病的预防措施以及接种卡介苗就是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防止人们患上麻风病。不过即使患上了麻风病,也希望患者不用太过担心,一旦发现患病,立刻治疗就能够控制病情。、利福定等多种,能够有效抑制麻风杆菌和杀死麻风杆菌,帮助患者远离麻风病困扰。
  麻风病的防治知识,上文已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人们要对早期干预的措施引起足够重视,疫苗的接种是必须要进行的,可以让人体产生抗体,避免患病。还有,如果发现有人患上麻风病,必须及时送患者就医,而且要隔离治疗,以免出现大范围患病。
  麻风病主要是因为感染了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而这种疾病因为主要病变在人体的皮肤和周围神经等等。表现为皮肤会出现麻木性损害,神经粗大,如果没有及时控制治疗的话严重的患者甚至就会出现肢端残废。本病的传染性很强,曾经在世界上流行甚广,虽然目前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也应该做好预防,那么麻风病打什么疫苗呢?
  目前在预防当中所使用的国家规划免疫的麻风疫苗,是一种由麻疹、风疹两种联合减毒活疫苗,这种疫苗也简称麻风疫苗,因此这种疫苗主要是注射之后预防麻疹和风疹发生的。具体的预防免疫措施实行方法是:达到了8月龄儿童就可以去相关的科室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而如果是18-24月龄的幼儿就可以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风疫苗)。对易感人群及时有效的接种麻疹疫苗或麻风疫苗,就可以让平时生活当中感染麻疹的几率变的很小,可有效阻断麻疹在人群中的传播。
  麻风腮疫苗的注射除了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注射,并且接种麻风腮疫苗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总的来说包括了以下几点:
  1、正在患感冒的孩子有发烧的症状或因其他疾病引起发热的孩子,是不应该注射此类疫苗的,如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或诱发和加重疾病。
  2、患其它的传染病后,正在治疗或者是正处于恢复期的孩子也不适合打此类疫苗,若这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3、还有些孩子因为本身是易过敏体质,并且还有、湿疹、荨麻疹之后为了避免发生过敏反应,也不宜注射此类疫苗,而必须指出的是,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的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总之预防麻风病,及时注射麻风腮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注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疫苗注射注意事项,特殊的情况下的接种人群应该请医生决定是否应打预防针。而在平时一旦发生了麻风病人一定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免引起流行传染。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治疗水痘小偏方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婴幼儿常见病及常见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 www.wenku1.com
婴幼儿常见病及常见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日期:
婴幼儿常见病及常见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第1 节婴幼儿常见病及其保健知识一、婴幼儿常见病及其防治1 .佝偻病( l )病因婴幼儿患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索D 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出现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出现障碍,影响婴幼儿骨骼的正常生长所致;缺乏日光照射也是婴幼儿患佝偻病的原因。因为人体中的7 一脱氢胆固醇只有经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才能转化成维生素D ;另外,生长过快的婴幼儿由于身体消耗的钙大量增加,容易患佝偻病,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由于牛奶中的钙、磷比例不适宜,难以吸收,也易患佝偻病。佝偻病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并易引起其他疾病,婴幼儿教育机构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 2 )症状佝偻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患儿一般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严重时可引起骨骼发育畸形,影响身体生长发育,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常见症状主要有多汗、夜惊、烦躁、枕突和各种骨骼变形。1 )多汗。缺钙的婴幼儿往往在夜间睡觉时出汗多,也叫“盗汗”“夜汗”,特别是睡熟以后多汗,即典型的缺钙。但并非所有的多汗都是由身体缺钙引起,婴幼儿在自天吃奶或活动时出汗多属于正常生理情况,不属于缺钙。2 )夜惊。夜惊即婴幼儿在晚上睡觉时突然惊醒、哭闹.甚至尖叫。3 )枕突。一般发生在婴儿阶段,即婴儿后脑勺有一圈光秃秃的“不毛之地”, 幼儿一般很少见。4 )骨骼变形。由身体缺钙引起的骨骼变形主要有肋肋骨外翻、鸡胸、漏斗胸、X 形腿、O形腿等,这些是较为严重的佝偻病症状,随着人们对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视,这些症状现已很少出现。( 3 )预防1 )婴幼儿要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以促使体内维生素D 的形成,促进钙质的吸收。2 )母乳中的钙利于婴儿吸收,因此对于一岁内的婴儿应尽量母乳喂养,在哺乳期间,妈妈要补充适量的钙剂、鱼肝油,多晒太阳。3 )对婴幼儿加强体育锻炼,对已出现骨骼变形症状者可采取主功和被动运动的方法进行矫正。2 .婴幼儿单纯性肥胖症( 1 )病因婴幼儿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的摄人超过人体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体态臃肿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种:1 )能量摄人过多,如长期过多摄入淀粉类、高脂肪类食物,超过体内代谢需要,富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2 )缺乏体育活动,致使能量过剩,从而引起婴幼儿肥胖。3 )遗传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肥胖多与基因遗传有关。父母有肥胖症,其子女患肥胖症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2 )症状患儿主要的症状是体重超标、体态臃肿。体重超过正常体重标准的10%,为超重;超过20% ,为轻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3 )预防1 )注意饮食。控制肥胖婴幼儿食物的摄人量,少吃高淀粉、高脂肪及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2 )加强锻炼。引导婴幼儿多进行有氧体育运动,促使体内能量进行代谢分解,减少脂肪的合成。3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 1 )病因1 )先天储铁不足,如早产、双胞胎或母亲患严重贫血症等。2 )铁元素摄人不足,如婴儿期没有及时添加辅食,或婴幼儿偏食、消化功能紊乱等,都可能引起贫血。3 )生长发育过快,导致体内铁的供应量小于需求量所致。4 )体内铁丢失过多,如用未经加热的鲜牛奶喂养婴儿可因蛋白质过敏而发生小量肠出血,肺炎、支气管炎、钩虫病等也能引起体内铁的流失。5 )铁吸收量少,如长期腹泻、胃肠炎等可降低身体对铁的吸收。( 2 )症状患儿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 )预防l )提倡婴儿母乳喂养,母乳含铁量虽少,但较易吸收,吸收率高达50%。2 )合理安排患儿的体息与活动对于轻度贫血症患儿,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间歇,保证足够的睡眠;对于重度贫血症患儿,应根据其耐力情况确定活动强度、持续时间及体息方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3 )合理安排婴幼儿饮食。纠正婴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多提供含铁丰富易吸收的食物.如动物血、内脏、精肉、鱼类及大豆食品等;避免婴幼儿饮用浓茶,因为浓茶不利于其对铁的吸收。4 .斜视斜视俗称“斜眼”,是眼的视轴发生偏斜,并且不能为双眼的融合机能克服而致。斜视是婴幼儿期易发的五官疾病之一。( 1 )病因1 )视觉系统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斜视的发生。2 )视觉系统先天异常。先天异常可由遗传因素、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3 )眼球发育特点使婴幼儿易患斜视。婴幼儿眼球小,眼轴短,睫状肌收缩力强,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这些因素都使婴幼儿易患斜视。( 2 )症状婴幼儿患斜视时,轻者无症状出现,重者会出现眼痛、视觉模糊、复视及眩晕等症状。 ( 3 )防治1 )在为婴幼儿悬挂玩具时不可挂得太近,并要经常变换玩具的位置。2 )当婴幼儿可以自己把玩玩具时,成人要注意避免其长时间、近距离地注视玩具。 3 )应多带婴幼儿到户外活动,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向远处眺望。4 )夜间开灯睡觉或摇篮内安装照明灯都不利于婴幼儿眼睛的正常发育,应予避免。 5 .弱视弱视是指视觉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在经过矫正后仍达不到正常视力(低于0.9 )的疾病,它属于婴幼儿视觉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l )病因原因之一是受眼睛斜视影响,单眼偏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原因之二是婴幼儿的视觉系统发育较快,在发育过程中,双眼或单眼接受的视觉刺激较少,使视力发育缓慢或受阻而致。( 2 )症状婴幼儿患弱视时,常出现视力减退,重度弱视者的视力为小于或等于0.1,中度者视力为0 . 2 -0 . 5 ,轻度者视力为0 . 6 -0 . 8 ;同时,常常有眼位偏斜。( 3 )防治l )早发现、早治疗。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及固视性质有关,5-6 岁治愈效果较好,8 岁后较差。因此,婴幼儿每年要定时查体,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治疗。2 )多运动,增强身体素质。3 )注意用眼卫生,如在玩玩具、看书或画画时眼睛不要距离物体太近,且光线要充足、适度,发现婴幼儿用不正确的姿势观察物体(如歪着头、使用单侧眼睛或斜着眼睛看物体等)时,要及时给予纠正。4 )注意眼睛的营养供给,鼓励婴幼儿多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不吃或少吃零食。6 .中耳炎中耳炎是鼓室黏膜的炎症,是婴幼儿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常见于8 岁以下儿童。 ( 1 )病因婴幼儿咽鼓管腔宽而平,容易被细菌侵入,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或咽喉部位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2 )症状婴幼儿患中耳炎时一般会出现发热、耳内闷胀感、堵塞感、耳鸣、流脓、听力减退等症状。( 3 )防治l )避免奶汁、洗澡水等经咽鼓管呛人中耳引发中耳炎。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斜抱怀中,使其能够头部竖直吸吮奶汁;给婴幼儿洗澡或洗头发时应注意防止水流人耳道。2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太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3 )积极防治感冒。4 )注意让患儿充分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5 )及时清洁患儿的外耳道,躺卧时耳朵疼痛的一侧朝下,以便让耳内的渗出液排出。 6 )可进行外耳道局部用药,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7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l )病因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因体质较弱且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在气候突变,或身体过于疲倦的情况下易患感冒。( 2 )症状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涕等,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 一3 天后变稠,并可伴有咽痛或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一般经5 -7 天痊愈。( 3 )防治1 )一般感冒需要多喝水、多休息,减少活动或不活动。2 )有咳嗽、有痰、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时可依不同情况给于药物治疗。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当有炎症出现或怀疑细菌感染时,方可选择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3 )在感冒流行时尽量减少婴幼儿出入公共场所的机会。4 )注意营养合理搭配,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防止营养不良;幼儿要提供合理的膳食,以保证所需营养的全面供给。5 )加强婴幼儿体育锻炼,常用冷水洗脸,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8 .支气管肺炎肺炎有多种类型,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的常患病类型。( l )病因支气管炎主要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肺部发炎,多见于3 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我国北方春、冬季较多见,南方夏季较多见。( 2 )症状支气管肺炎一般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向下蔓延所致,伴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肺部在听诊中有中小水泡音,X 射线检查有片状阴影。重症患者有可能引发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 3 )防治l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温度在18 一22℃ ,同时湿度保持在55%一60%。2 )患儿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衣着宽松舒适.被褥不宜盖得过厚,以免影响呼吸,加重气喘;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3 )要给患儿提供营养充足且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足够营养,但应少食多餐,避免油炸食品及易产气的食物,以免造成腹胀,妨碍呼吸;同时,要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发热导致的脱水。4 )根据患儿病症和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物。5 )顶防以注意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为主,避免在感冒流行时频繁出人公共场所。 9 .扁桃体炎( 1 )病因扁桃体炎大都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而感染细菌或病毒所致,婴幼儿在疲劳和着凉时易得此病。( 2 )症状扁桃体发炎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咽痛,严重时高热不退,患儿吞咽疼痛、困难。 ( 3 )防治l )应用抗生素消炎是主要治疗原则,同时要注意解热镇痛,多喝开水,饮食以流食为宜。2 )由于扁桃体属于身体的免疫器官,对于反复发作或慢性患儿要慎用切除法;对于扁桃体肥大的婴幼儿, 如无临床症状,可不予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免疫力的增强,扁桃体大小会逐渐转为正常。10 .龋齿( 1 )病因龋齿是指牙齿因为牙釉质被酸性物质腐蚀所致的腐烂或蛀牙,一般是由于口腔内细菌侵蚀了牙齿组织中的有机物质所致。婴幼儿的乳牙因为牙釉质和牙本质较薄弱,而更容易被细菌破坏而患龋齿。( 2 )症状早期龋齿无明显症状,仅牙齿表面的釉质层被零星破坏;随着病情的发展,牙齿会形成龋洞,对甜、酸或冷、热食品敏感,甚至引发牙痛。( 3 )防治1 )注意婴幼儿的口腔卫生,培养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减少口腔内的牙渍和细菌数量,以预防蛀牙。2 )氟化物可以巩固牙齿,预防龋齿发生,幼儿可选用含氟牙膏。3 )婴幼儿患龋齿后要及时治疗,基本治疗方法是通过牙科医生进行规范补牙。 11 .痱子( 1 )病因婴幼儿皮肤娇嫩,汗腺发育和通过汗液蒸发调节体温的功能较成人差,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夏季,汗液不易排出,渗透到毛孔的周围组织,就会刺激皮肤出现疹子,这是婴幼儿容易长痱子的主要原因。( 2 )症状痱子多出现在前额、颈部、前胸、腋窝、后背和大腿根等处,皮肤开始会出红色斑点,继而出现针尖大小的疹子或水疤,伴有痒痛感。( 3 )防治l )保持室内通风。2 )婴幼儿衣服要宽大、于燥,避免穿化纤内衣,并勤换洗。3 )天气炎热时婴幼儿应常用温水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浴后敷用痱子粉或爽身粉。 4 )夏季应多给婴幼儿喝绿豆汤、金银花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浓茶、咖啡等。 5 )婴幼儿生了痱子,不要涂抹软膏或油类制剂,避免用手挤弄、搔抓患处,以免引起细菌感染;一旦出现大面积痱毒,应及时到医院治疗。12 .疱疹性口腔炎( 1 )病因疱疹性口腔炎俗称口疮、口腔溃疡,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常见口腔黏膜疾病。 ( 2 )症状口腔内、唇、舌、颊黏膜、齿龈等处出现淡黄色或白色的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边沿有红晕,表面局部有疼痛感。( 3 )防治1 )增强婴幼儿身体素质,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清理肠胃,提高免疫能力。2 )注意口腔卫生,要经常用温开水漱口。3 )不要给患儿吃过热、过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应以流食为主。4 )重症口疮患儿可有发热、烦躁等症状,家长应遵医嘱,采用局部用药,或给患儿吃药、打针;对于高热患儿,要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或口服解热止痛药等。二、婴幼儿常见病一般检查及预防1 .一般检查由于婴幼儿年龄小,一般情况下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述自己的身体不适.成人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病情,作出诊断,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1 )观察精神状态正常情况下,婴幼儿活泼好动,情绪饱满,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与人交流,若出现精神委靡、表情呆滞、疲倦、烦躁、嗜睡、哭声异常等症状,则表明可能出现病症。 ( 2 )观测皮肤与体温婴幼儿的皮肤和体温是判断其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健康的婴幼儿面色红润,富有光泽,而患高热时则会出现红中带微紫,营养不良时可能会面色苍白或发黄,患黄疽性肝炎时皮肤和巩膜(即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同时呈黄色,患结核病或佝偻病在熟睡时皮肤出汗过多,而皮下脂肪的厚薄程度则显示婴幼儿营养状况的好坏。一般来说,正常婴幼儿的腋下体温是36 -37 ℃ ,体温变动的幅度为1℃,当体温升至37 . 1 -38℃ 时为低热,在38 . 1 -39 ℃ 时为中度发热,在39 ℃ 以上时为高度发热。 ( 3 )检查颈部与淋巴结婴幼儿时期其淋巴结发育较快,正常婴幼儿在颈旁、枕部、腹股沟处可摸到单个软软的淋巴结,大小不等,但颊下、锁骨及肘部淋巴结不应该摸到。婴幼儿在患病时颈部的淋巴结会出现肿大,尤其是颊下的淋巴结,在按压时会有疼痛感;另外,颈部可能会出现后倒、强直现象。对于婴幼儿的胸部和四肢也要经常检查,看一看是否有佝偻病,四肢发育是否对称等,以随时发现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治疗。( 4 )检查五官对眼睛的检查为:检查婴幼儿的眼睑是否肿胀、下垂或出血,眼球是否突出,两个瞳孔大小是否相等,眼结膜是否充血,眼角膜有无溃疡、浑浊或不透明点等。对耳朵的检查为:拉动外耳时是否有疼痛感,耳道有无异常、脓液,如婴幼儿哭闹、发热,应该考虑是不是患了中耳炎。对口鼻的检查为:检查口和鼻时,要察看有无口臭、口腔炎,扁桃体是否肿大,舌苔是否正常,是否龋齿;鼻涕是否有黏性分泌物,以判断是否患鼻窦炎,等等。2 .一般预防( l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婴幼儿体质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婴幼儿机体神经、体液等的平衡调节能力,以及肌肉、骨骼、关节等运动系统的相互协调能力,这对增强婴幼儿免疫力,促进其体格、智力发育具有直接作用。适合婴幼儿的各项体育活动主要有体育游戏,如跳绳、玩球、集体游戏;在户外玩大型玩具,如滑梯、跷跷板、平衡木;带领婴幼儿定时跑步、散步,以及适当的旅行等。( 2 )进行“三浴”,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三浴”指日光浴、温水浴、空气浴。日光照射可加速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 的合成与转化,促进其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增进婴幼儿骨骼的生长发育,有效防治佝偻病。在夏季,由于紫外线强烈,要避免强烈日光的直接照射,上午可安排在7 : 30-10 : 00,下午在3 : 30-5 : 00 为宜;日光强烈时宜在树荫下活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为3 小时左右。冬季进行日光浴可选择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中午时段,尽量将婴幼儿的皮肤与阳光直接接触,摘掉帽子和手套,或直接将其臀部暴露在日光下,注意上午10 : 00 以前和下午3 : 00 以后不宜进行。 温水浴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婴幼儿皮肤的新陈代谢,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在伴有按摩及辅助运动时效果更佳。夏季每日可进行1-2 次,冬季进行时要保持室温在25 ℃ 以上,学龄前后儿童也可进行游泳锻炼。大自然新鲜空气中的氧气充足,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并可增强婴幼儿对气温变化的适应力。满月后的婴儿可开始到户外(冬季不宜)接受新鲜空气的沐浴,大些的孩子可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环境中散步和玩耍,平时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保证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3 )平衡营养婴幼儿时期是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对碳水化合物、蛋自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求较多,当这些营养供应不足或摄人不平衡时,婴幼儿机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影响生长的速度,甚至引发各种疾病。因此,要提高婴幼儿的自身抗病能力就必须注意其膳食与营养的均衡。婴儿时期,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基础上,要及时添加各种辅食,如蔬菜、鱼类、肉类、奶类,各种饼干、米粉等食物,并加工成婴儿能够和喜欢食用的食品,以保证其营养的全面和均衡。2 岁半时,20 颗乳牙基本出齐,对食物的选择更加厂泛.这时,为幼儿选择利于消化吸收、营养全面、安全卫生的食尤为重要。总之,在婴幼儿时期.既要提供丰富充足的营养,又要注意防止偏食导致的营养素失调;既要提供多样化的食品,又要适量增加容易被忽视的膳食纤维.以保持婴幼儿肠胃功能的健康,从而达到营养的均衡。三、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方法掌握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和急救技术对于减轻疾病对婴幼儿健康的危害,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婴幼儿身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体温测量法体温是婴幼儿健康状况重要的显示器,测量婴幼儿体温主要有腋下测温、直肠测温以及口腔测温三种,其中腋下测温是最常用的方法。对于同一个体来说,不同的测量方法所测得体温的数值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健康儿腋下体温在:36 -37 ℃ 之间,当小儿体温高于这个温度时,则意味着身体出现了病变。腋下测温法的具体要领如下:先把体温汁上的水银柱甩到35 ℃ 以下,用棉花蘸酒精擦拭体温计消毒;再擦干腋窝的汗水,把体温计有水银的一头放入腋部中央,把婴幼儿胳膊弯曲并放置胸前,以利于把体温计夹紧,10 分钟后取出查看。若怀疑婴幼儿发热,而温度计数值上升幅度偏小或没有变化时,可重新测量,以准确了解婴幼儿的体内温度。注意事项:在读取体温计数字时,应把体温计放平,缓慢转动,观察水银柱所示温度刻度;测量的体温要及时进行记录,以便向医生提供,利于医务人员正确诊断和治疗;体温计用完之后及时用酒精进行消毒,传染性疾病病人用过的体温计应严格消毒。婴幼儿如果是午后开始发热,傍晚和夜间以及第二天早晨一定要再次测量,以观测婴幼儿体温的变化,以便于及时采取或变换相应治疗方案。2 .冷敷法冷敷法是指使用冰(冷水)袋或冷毛巾(湿布)敷在婴幼儿患处,以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血管出血,具有消炎、止血、止痛、皮肤散热、降低体温的作用。使用冰袋或冷水袋冷敷时,要在冰袋里装入半袋或1 / 3 袋碎冰或冷水,挤出袋内的空气,把袋口用夹子或其他用具固定结实,置于婴幼儿患病部位;使用毛巾或湿布时,先把毛巾或湿布在冷水内浸湿,拧干后敷在婴幼儿患处,最好交替使用两块毛巾或湿布,反复进行。当婴幼儿发烧需要降低体温时,可把冷水袋或冷毛巾敷在婴幼儿额头、四肢、背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敷后用毛巾擦干。注意事项:对婴幼儿进行冷敷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当出现颜色发组或皮肤麻木时要立即停止。不宜作全身冷敷。3 .热敷法热敷法是指将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湿布)敷在小儿患处,以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具有消炎、消肿、减轻疼痛及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热敷法通常有三种:一是使用热水袋,将热水袋装人2 / 3 热水,水温以60 一8 0℃ 为宜;排出袋内气体,拧紧螺旋盖;用毛巾裹好或装进布套内,手背试温以不太热为度,置于婴幼儿患病部位。二是把毛巾或布在热水中浸湿,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并在热毛巾外面加盖一层布或毛巾,以保持热度;一般每5 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最好交替使用两块毛巾;每次热敷时间以15 -20 分钟为宜,每天可进行3 -4 次。三是可把盐、米或砂子炒热后装入布袋内,代替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每次热敷20 -30 分钟,每天进行3 -4 次。盐、米和砂子能够长时间保持温度,但应注意防止烫伤。注意事项:在使用热敷法的同时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提出调整药物用量或考虑更换药物的建议。4 .给药法药物在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给药法是预防和治疗婴幼儿常见病的基本常用方法,作为保育员必须熟悉常用药物的性能、作用及不良反应,掌握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方法,以做到合理使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给药法的基本原则如下: 第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给药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小儿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等,以杜绝差错,防止意外发生。第二,应根据医嘱给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病情变化。第三,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备好的药品应及时分发或使用,避免放置过久而降低药效或被污染。第四,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对于某些易引起过敏反应或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应加强观察,做好记录,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或停止使用。第五,安抚小儿心理。给药时要根据患儿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解释、鼓励、劝慰,以消除其对药物治疗的怀疑、恐惧及抗药心理;另外,保育员要态度和蔼、动作轻柔、技术熟练,使婴幼儿对治疗产生信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四、常用婴幼儿急救方法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体内的组织与器官发育不完善,容易被各种细菌和病毒所侵袭,感染突发性疾病。因此,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教人员应了解和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以便在疾病突然来临时能够沉着镇静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采取应急处理,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一般急症处理如下:1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是指婴幼儿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突生障碍、停止,面临死亡的威胁。此时如果采取积极正确的抢救措施,就能够挽回婴幼儿的生命,如婴幼儿心脏病或癫痫发作,发生中毒或触电、溺水,以及药物中毒、过敏等引起心脏呼吸骤停,这时如果及时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中断的心肺功能就有可能恢复,从而挽回婴幼儿生命。( 1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即人为地帮助患儿进行被动呼吸的活动,达到气体交换,促使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人工呼吸的常用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其操作要领具体如下:把患儿置于仰卧位,急救者跪于患儿身旁(或取合适姿势),先用一手捏住患儿的下巴,把下巴提起,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不使其漏气。进行人工呼吸时,救助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嘴贴紧患儿的嘴,吹气人口,观察患儿胸部是否高起;吹完气后嘴即离开,让患儿把肺内的气“呼”出,若看到患儿高起的胸部下落,则表示肺内的气体已排出。每次吹气用力要适中,过大易使患儿肺泡破裂,过小易造成进气不足,达不到救治的目的。最初吹的5 -10 口气要快些,以后则不必过快,当患儿胸部落下时接着吹下一口气即可。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患儿恢复自主呼吸或确诊死亡为止。做人工呼吸需注意以下六点:l )清除患儿口、鼻内的泥、痰、呕吐物等,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以利于空气出入。 2 )解开患儿衣领、内衣、裤带,保证患儿衣衫宽松,防止胸部受压,以使其肺部伸缩自如。3 )检查患儿胸、背部有无外伤和骨折,如有骨折,应选择适当姿势,动作要适度,操作要适当,以防造成肋骨损伤。4 )除房屋倒塌等危险环境或处于有毒气体等环境外,一般应就地对患儿做人工呼吸,尽量减少搬动。5 )每次吹气时,气体交换量不能少于正常交换量的1 / 2 。6 )必须保持足够时间,只要患儿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能轻易放弃人工呼吸。( 2 )胸外心脏按压心脏位于胸腔偏左,前面为胸骨与左侧肋软骨,后面为胸椎与肋骨。如果按压胸骨,使之下陷3 -4 Cm ,就能挤压心脏,使心脏被动收缩;而当停止按压时,弹性较大的肋软骨会恢复原位.使胸腔扩大,负压增加,血液因此回流到心脏,从而激发心脏自然收缩,推动血液循环,也就是起到人工心跳的作用。患儿如果属于假死状态的心脏骤停,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就可恢复心脏正常跳动,使患儿得救。具体操作步骤如下:l )患儿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以保证按压有效),救助者紧靠患儿胸部一侧,采用跪式或其他体位,按压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2 )确定按压部位。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在胸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的交界点下移一横指。3 )救助者将双肩位于患儿胸骨正上方,手臂垂直,用中指和无名指向下按压,按压深度为2 Cm ,动作要平稳,不可用力过猛。2 .急性中毒急救急性中毒是指大量有毒物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破坏机体组织和器官,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快、危害大。对于急性中毒患儿若能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时抢救,能够有效减少毒物对其造成的危害,保护患儿的生命和身体安全。急性中毒的急救一般包括吸入性中毒、接触性中毒、食人性中毒的急救,具体急救措施分别如下:( l )吸入性中毒的急救吸人性中毒在生活中常见的是一氧化碳中毒。煤、煤气或其他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当人体吸人过量一氧化碳时,大量的一氧化碳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人产生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四肢无力,甚至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严重者会丧失意识,出现昏迷状态。若患儿持续处于一氧化碳浓度过大的环境中,会造成机体的严重缺氧而死亡。吸人性中毒急救首先应立即把患儿移到通风好的房间或院内,吸入新鲜空气,有条件的尽可能吸人氧气,同时注意保暖;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患儿,应立即清理呕吐物,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畅通;对心跳停止的患儿,可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院救助,及早送高压氧舱进行治疗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效疗法。患儿清醒后,可适当饮用热糖茶水。( 2 )接触性中毒的急救接触性中毒急救时应立即把患儿放置于安全的环境中,离开中毒场地;如果是身体接触了有毒物,应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温水反复冲洗被有毒物污染的部位;如果是眼睛接触了有毒物,可用微温清水反复冲洗:如果是接触硫酸、强碱等腐蚀性较强的有毒物,应禁止使用化学中和剂,以免产生化学反应损伤身体。( 3 )食入性中毒的急救食入性中毒是患儿食用了腐烂变质或有毒的食物,或误服农药、有毒化学品,错用药物等,导致身体中毒。一般夏秋季节气温偏高, 食物容易被细菌污染,食物中毒较为多见,小儿多在食用有毒食物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可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休克等。轻症者可采用催吐法进行治疗,让有毒物质尽快从体内排出,重症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处理食人性中毒的基本方法是催吐、洗胃、导泻或洗肠,以清除体内的有毒物,并鼓励患儿多饮水,尤其是含盐饮料或糖盐水,及时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具体救治方法如下:1 )催吐用手指、羽毛或筷子,伸人患儿口中,或用压舌板触其咽部,诱发患儿呕吐,将有毒物呕吐出来。对神志不清的患儿应禁用此法。2 )洗胃。对于重症患儿,应及时送往医院,由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胃部清洗,及时清除胃内的有毒物,时间以越早越好,但昏迷、休克或有惊厥抽动症状的患儿应禁用此法。 3 )洗肠。洗肠能够有效清除肠内毒物,防止吸收,减轻有毒物对身体的损害。洗肠液可用1%的温盐水或1%肥皂水,也可使用清水,一般由医务人员进行。4)导泻。为使进人体内的有毒物尽快排出,可让患儿服用适量的对胃肠道黏膜无刺激的利泻药物,若患儿已经出现由中毒引起的严重腹泻,则不必使用此法。急救时要特别注意患儿神志、呼吸和循环状态,以判别中毒的程度,对重症患儿要边检查边抢救,及时送往医院抢救。3 .出血的急救出血是婴幼儿受到创伤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包括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以及动脉出血。如果失血过多,就会影响婴幼儿身体健康:失血量超过人体总血量的1 / 3 ,婴幼儿生命就会有危险。当婴幼儿出血时,应根据出血状况迅速判断属于何种出血,继而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及时止血,这对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尤为重要。( 1 )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主要有以下特点:少量呈点状的红色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过一段时间后常能自动停止,无明显的血管出血。这种出血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用消毒纱布和棉垫包扎伤口,即可止血。( 2 )静脉出血静脉出血时,流出的血液为暗红色,出血迅速,并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若是不太严重的静脉出血,可采用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方法,但需要把绷带缠紧,以增加对伤日处血管的压力,一般可达到止血目的。( 3 )动脉出血动脉出血是最严重的出血类型,来势凶猛,随心脏搏动而喷射涌出,颜色鲜红。大动脉出血可因在数分钟内大量失血而导致死亡,需要立即按压住伤口部位止血,并迅速送医院抢救。按压止血的方法有:1 )指压止血法。用拇指按压出血部位血管的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在紧急情况下,身边没有可用器材或无法使用止血带时,可暂用指压止血法。2 )加压包扎法。在伤口处先覆盖一层无菌敷料,再把纱布、棉花、毛巾等折叠并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用绷带等材料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为度。此法一般适用于小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处骨骼损伤时应禁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血伤口被污染,应先用消毒水或冷开水进行冲洗和消毒,忌用肥皂水;如果伤口处有玻璃片、小刀等物品,应马上送医院救治,禁止强行拔出,以防引起意外大出血。4 .惊厥的急救惊厥俗称抽风,可由多种疾病引发,医学上称为惊厥,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发作时,患儿眼球上翻、凝视或紧闭,口吐自沫,四肢强自或抽动,每次发作时间在数秒和数分钟之内,继而早现昏迷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导致脑细胞缺氧,甚至导致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因此,婴幼儿发生惊厥时,应及时进行抢救。当发现婴幼儿惊厥时.首先应立即把压舌板或木筷、牙刷柄等物裹以布类置于上下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然后.使其平卧,用针刺或用拇指重压人中穴;有条件者可进行吸氧等救助措施;同时,应注意让患儿头偏一侧,松解患儿衣裤,清除口和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然后要查找引发惊厥的原因,对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是山高热引发惊厥,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若症状仍末缓解或反复出现,应立即送医院治疗。第2 节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一、传染病基础知识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学前教育机构中,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与成人相比更易患传染病。另外,学前教育机构儿童数量较多,婴幼儿与同伴接触密切而频繁,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因此,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1. 传染病的特性( 1 )由病原体引发。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癣的病原体)、原虫(疟原虫)、蠕虫(蠕虫病的病原体)等儿种.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其特异的病原体经一定的传播渠道进人易感者体内所致。( 2 )具有一定传染性。传染病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 )具有免疫性大多数患者在传染病痊愈后,机体能自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对该传染病的免疫力。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如水痘、麻疹等,有的可再度感染。( 4 )病程具有一定规律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恢复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病原体自侵人人体后至首次出现症状有一段潜伏的时间,短则数小时,长则数月乃至数年,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在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患者会出现某些临床不适症状,如乏力、头痛、微热、食欲不振等.即为发病的前驱期,但时间较短,一般1 一2 天,往往易被忽视和误诊;传染病的发病症状由轻到重、由少到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并逐渐或迅速达到高峰,即为发病期;当病原体在患者体内完全或基木消灭,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病变修复,免疫力提高时,即为恢复期。2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传播的过程包括3 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 )传染源传染源是指有病原体在体内发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经传染源排出,倾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饮食传播以及媒介昆虫传播等( 3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感染的人群。易感人群暴露于传染病的传染源,就能引起该病的流行。3 .传染病的主要类型我国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在1989 年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于2004 年进行了修订。根据法津规定,把传染病依据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分别为:甲类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共2 种,分别为鼠疫、霍乱,乙类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共25种,分别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口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 丙类为检测管理的传染病,共10种,分别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 .传染病的预防学前教育机构预防传染病应根据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环节,围绕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以及保护易感儿,采取迅速而科学合理的措施。( 1 )有效控制传染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要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早发现、早上报、早隔离,才能防止在易感婴幼儿中传播和蔓延。1 )早发现。发病者携带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在毫无防备的学前教育机构中极易感染婴幼儿,许多传染病在发病早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因此,及早发现感染病人可以有效控制传染源向外扩散病原体,防止传染病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流行。2 )早上报。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应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3 )早隔离。对于发现的传染病儿,要及早进行隔离,以防止其与周围健康婴幼儿接触,扩大传播范围;已经被传染的婴幼儿要进人专门的隔离室,隔离室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并使用专门的用具,禁止与一般婴幼儿用具混用;对于动物传染源,根据需要可予以隔离、捕杀、焚烧、深埋等,如在禽流感流行季节,学前教育机构应对饲养的鸽子等小动物进行隔离,要禁止幼儿接触;若这些动物已感染疾病,应及时捕杀并深埋,以切断传染源。由于传染病具有潜伏期,而且有的潜伏期较长,如乙型肝炎、狂犬病等,与传染病人接触者可能受感染,因此,应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经医生确诊为非感染者时,方可解除隔离;若在隔离期间出现发病症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无论是病后携带者、慢性携带者或健康携带者,都有可能感染周围人群,引起传染病传播和蔓延,因此,应进行严格管理和治疗。除此之外,对学前教育机构内饲养的小动物,如兔子、鸽子等,也应做好检疫和预防接种。( 2 )切断传染途径切断传染途径主要是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病原体的传播。 l )针对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学前教育机构要注意婴幼儿的活动室、盥洗室、休息室等处经常开窗通风,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以消灭空气中的病原体,防止传染病的传播。2 )针对通过生活接触传染的疾病,如手足口病等,保育员要经常清洗婴幼儿的日常用品,如毛巾、衣被、桌椅、玩具、学习用品、餐具等,可根据不同的物品分别采用曝晒、拆洗、用消毒液擦拭等方法,及时消灭附着在物品上的病原体,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同时,由于手接触物品的频率较大,因此婴幼儿及保教人员都应常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卫生。3 )针对通过饮食传染的疾病,如细菌性痢疾,应搞好食品卫生,生吃的瓜果最好削皮;保护好水源,饮用水严格消毒;保持厨房环境的卫生等,防止病从口入。4 )针对通过昆虫等动物传播的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要通过灭虫、清除饲养的动物等措施,阻止其与婴幼儿直接接触,从而预防感染。( 3 )保护易感儿保护易感儿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手段,对学前教育机构来说,主要是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易感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l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尽量减少或避免带婴幼儿去公共场所;合理安排婴幼儿营养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婴幼儿机体的免疫力。 2 )通过采取预防接种提高易感儿免疫能力。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人工制备的生物制品,使易感儿身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易感儿个体和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在对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时,应严格遵守医学界所规定的不同疫苗的接种时间,做好婴幼儿接种前后的护理工作,需要加强的疫苗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强化接种,以保持体内的免疫力。二、婴幼儿常见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及其防治1 .麻疹( l )病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婴幼儿患麻疹过程中,可能引发肺炎、中耳炎、气管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 2 )症状麻疹潜伏期一般为6 -18 天,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 -4 天,主要表现为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常出现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处出现红色细小内疹;第2 -3 天可于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粘膜,偶见于上腭,一般在出疹后1 -2 天消失。出疹期一般为2 -5 天,开始时于耳后、颈部出现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逐渐向面部、上肢、躯干等部位扩散,严重者会出现皮疹融合症状,皮肤水肿,体温突然升高至40 ℃ ,淋巴结、脾有肿大现象,时间可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出疹期患儿常伴有烦躁、嗜睡等症状。恢复期一般为3-5 天,出疹3 -4 天之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患儿食欲、精神状态等随之逐渐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麦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 -10 天后消失。( 3 )防治第一,对患儿应严格隔离,对接触者要隔离检疫3 周;流行期间学前教育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园;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 分钟后方可接触易感者。第二,患儿居室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中,并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患儿应多卧床休息,防止受凉;经常监测患儿体温,当出现高温时,应避免使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以免因体温骤降使皮疹隐退,可在医生诊断下,服用小剂量退热剂,使体温稍降;保持患儿口、眼、耳、鼻部位的清洁;患儿应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而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第三,保护易感儿。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婴幼儿出人公共场所;学前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婴幼儿的身体检查,发现感染者及早采取措施;对未患过麻疹的8 个月以上婴幼儿或易感儿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并按医学说明按时进行复种;易感儿接触麻疹患者后,可及时进行人工被动免疫,注射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来说,在接触后5 天内注射可防止发病,6 -9 天内注射可减轻发病症状。2 .风疹( 1 )病因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 -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一般出疹2 天后不易找到。本病多见于1 -5 岁幼儿,6 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较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 2 )症状风疹潜伏期一般为2-3 周。前驱期时间较短,症状不明显,可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有轻微咳嗽、乏力、咽痛、食欲不振、眼睛发红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出疹期通常出现在发热1 -2 天后,先从面部开始,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24 小时内迅速蔓延到全身;自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 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患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皮疹一般在3 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 3 )防治第一, 发现风疹患儿,应立即隔离,隔离5 天后病毒即失去传染性;风疹流行期间,不宜带易感儿去公共场所。第二,患儿宜卧床休息,避免伤风而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食物。第三,对患儿一般进行抗病毒治疗;防止患儿抓痒搔破皮肤,引起感染。3 .幼儿急疹( l )病因幼儿急疹也叫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婴幼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多见于6 -18 个月婴幼儿,6 个月以内和2 岁以上婴幼儿少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较多,病愈后有终身免疫力。( 2 )症状幼儿急疹潜伏期为1 -2周,起病急,发病时体温迅速上升至39 ℃ 以上,患儿伴有烦躁、咳嗽、呕吐、腹泻及咽红等症状,高热时可出现惊厥;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轻度肿大。 发热3- 4 天后,体温迅速下降并出现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由颈部和躯干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面部及四肢末端较少。( 3 )防治第一,婴幼儿身体抗疾病能力差,在此病流行期间,不宜串门或去公共场所;饮食要有规律,注意营养搭配,培养不偏食、不挑食的饮食习惯。第二,在患儿发热期间,多喝温开水,不宜喝甜水。第三,患儿在患病期间身体虚弱,应注意避免风寒,加强饮食与营养,以免导致病情反复。第四,易感儿可接种风疹疫苗。4 .水痘( l )病因水痘是传染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主要发生于婴幼儿中。一次患病,可终身免疫。( 2 )症状水痘潜伏期为2 -3 周,一般为14-15天。前驱期略有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在发病24 小时内出现皮疹。出疹期约为1 -6 日,在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由面部、头皮逐渐蔓延至全身。最初为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约一天,变为水疱;水疱经l -3 天后开始干缩,结痂,脱落。干痂在脱落之后不留斑痕,但在出疹期间,水疱痛痒明显,若因抓挠继发感染,可在皮肤上留下轻度凹痕。( 3 )防治第一,患儿应进行隔离至全部水疱干缩、结痴为止,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曝晒法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进行3 周左右的检疫。第二,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儿可在3 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疤疹免疫球蛋白,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第三,患儿应多喝水,饮食应清淡,防止抓挠水疤,以免皮肤留下疤痕。第四,正常易感儿可以通过接种水痘病毒活疫苗进行预防。三、婴幼儿其他病毒性传染病及其防治1 .流行性感冒( l )病因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春季暴发,婴幼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 2 )症状流行性感冒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至2 天。小儿因年龄不同而患流感时表现的症状也不同,新生儿表现为突然高烧或体温不升,拒乳、不安,尔后鼻塞、流涕;婴幼儿流感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相似,不易区分,常有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病情比较严重。( 3 )防治第一发现流感患儿要早隔离,早治疗,一般隔离1 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第二,流感流行期间,学前教育机构应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尽量避免带婴幼儿去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必要时对活动室进行消毒。第二,患儿应多卧床休息,多喝水,多吃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第四,加强婴幼儿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秋冬季节气候多变,易感婴幼儿要注意加减衣服,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清淡食物;每年10 -11 月中旬,易感儿可接种一次流感灭活疫苗,以预防流感。2 .流行性腮腺炎( l )病因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入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病易发于冬春季节,病人是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2 岁以上儿童,患儿在接触病入后2-3 周发病,感染后可终身免疫。( 2 )症状发病初期可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1 -2 天后,腮腺双侧或单侧局部红、肿、痛、热;腮腺肿胀在发病1 -3 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 周肿胀完全退尽。 ( 3 )防治第一,学前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婴幼儿的晨、午检,及早发现感染者,并及早采取隔离措施,直到腮腺肿胀消退后3 天;对接触患儿的易感者应密切观察3 周。第二,患儿应多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饮食要富有营养、利于吸收和消化,避免食用过于酸、辣刺激及干硬食物;多喝水,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第三,可服用板蓝根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针对头痛和睾丸疼痛的患儿,可在医生的诊断下酌情用药,也可用中草药敷于患处(如青黛散)。第四,对于易感儿,可注射腮腺炎疫苗以预防感染;腮腺炎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带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3 .流行性乙型脑炎( 1 )病因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于感染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简称乙脑。此病易经蚊虫叮咬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儿童多见。( 2 )症状乙脑潜伏期为10 -15天,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 -40℃ ,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 -3 天。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但因此病发生于脑部,患儿容易留有后遗症,如智力减退、身体瘫痪等。( 3 )防治第一,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即预防接种和灭蚊防蚊,可在流行期1 -2 个月前接种乙脑疫苗,在流行季节应搞好灭蚊工作,如使用蚊帐、驱蚊器、灭蚊剂等。第二,对于患儿应进行对症治疗,重点处理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如高温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惊厥的处理可使用镇静止痉剂。第三,对于患儿的护理应注意饮食、营养和供应足够水分,并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 第四,康复治疗的重点在于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等的锻炼,可采用理疗、体疗、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方法,以促进患儿全面恢复。4 .病毒性肝炎( 1 )病因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按照其病毒系列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几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儿童发病率较高,其中以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最为常见,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HAV )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所引起。( 2 )症状病毒性肝炎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恶油腻、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部分病例出现发热、黄疽。婴幼儿患甲型病毒性肝炎相对成人较多,多有黄疽出现,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一般能够彻底痊愈。甲型肝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能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引发流行,如1988 年的上海甲肝大流行。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新生儿因为抵抗力弱也可以通过乳汁感染。大多数患者能够痊愈,部分患儿可转为慢性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3 )防治第一,对于肝炎患儿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第二,托幼机构要搞好饮食卫生与消毒工作,提倡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餐具。第三,积极创造条件,让学前儿童普遍接种肝炎疫苗,提高免疫能力。5 .带状疱疹( 1 )病因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 2 )症状婴幼儿被感染后,发生水痘,主要特点为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下降或劳累、感冒发烧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重复发生炎症。( 3 )防治第一,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幼儿在春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第二,患儿要注意休息,按时服药、擦药。未生过水痘的婴幼儿可能会受到传染,因而要注意隔离患者,以免波及易感儿童。第三,平衡婴幼儿膳食,合理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同时,要保证婴幼儿足够的运动,增强其体质,提高其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6 .手足口病( l )病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的苍蝇污染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婴幼儿,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2 )症状患儿起病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落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掌或脚掌部出现同样疱疹,臀部或膝盖有时也能见到;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患儿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有可能导致死亡。( 3 )防治第一,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要加强对婴幼儿的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第二,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第三,在夏季得病,患儿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补充营养。 第四,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婴幼儿所用衣被;居室经常通风,以预防传染。四、婴幼儿细菌性传染病及其防治1 .百日咳( l )病因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 岁以万的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 2 )症状患儿经历1 -3 周的潜伏期(一般7 -10 天)后出现症状。开始时类似感冒,3 天左右症状减轻,但咳嗽加重,并渐渐转变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痉挛性咳嗽发生时,一般先是短促地咳嗽十多声以至数十声,患儿处于呼气状态,随之是一次较长吸气,发出一种高调的吼声,如鸡鸣或犬吠样。这是由于喉部处于痉挛状态,气流通过紧张狭窄的声门而致。患儿痉挛性咳嗽期的长短与治疗的迟早、病情轻重有关,短者数天,长者可达2 个月,一般为2-6 周。此后,痉挛性咳嗽减轻、停止,鸡鸣样吸气声消失,病愈,一般愈后良好,无不良后遗症。( 3 )防治第一,应及时发现和隔离患儿,一般自发病时隔离4 0天,自痉挛性咳嗽开始时为30 天。 第二,新生儿及婴幼儿患者易发生窒息危及生命,应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以红霉素类药物为主,除此之外,患儿应多喝水,以弥补呕吐中失去的体液;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切勿在患儿身边吸烟,以免咳嗽加剧。第三,患儿的痰、口鼻分泌物要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接触病人的易感者,可注射百日咳多价免疫球蛋白,还可用红霉素作药物预防。第四,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已列入常规预防接种计划之中,婴幼儿要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2 .猩红热( 1 )病因猩红热是由B(乙)型A 群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发病严重,多见于婴幼儿,以2-8 岁居多。( 2 )症状猩红热潜伏期一般2 -4 天,短至l 天,长至7 天。起病急骤,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舌质红,乳头红肿如草毒,称杨梅舌;颈部及领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体温升高,一般为38 -39 ℃ ,严重者可达40 ℃ 以上,有可能产生惊厥。皮疹于24 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 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1 周左右皮疹自面部开始脱屑,逐渐到达躯干、肢体与手足掌。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 -4 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3 )防治第一,患儿及带菌者应隔离6-7 天,托幼机构发现患儿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 周为止。第二,治疗以青霉素类药物为主;患儿应多卧床休息,可用温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饮食易以流质、半流质为宜;保持患儿皮肤清洁。第三,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l )病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借咳嗽、喷嚏等由飞沫从空气中传播,在体外生活力极弱,但密切接触,如怀抱、喂乳、接吻等容易传染。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以幼儿和青少年患者为主。( 2 )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 -3 日,起病时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淤点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淤斑是发病初期的主要特征。该病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表现为三个临床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严重者会出现高热寒战、精神恍惚以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3 )防治第一,早发现病人,早确诊、早报告、早隔离,及时采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第二,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等表现症状,昏迷患儿要勤翻身、拍背、吸痰。第三,保持患儿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给子易消化及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第四,后遗症期要注意患儿肢体的康复锻炼,对失语、痴呆者应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第五,婴幼儿要及时接种流脑疫苗,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冬春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4 .小儿结核病( 1 )病因小儿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小儿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排菌的成人,如家庭成员、保育员、教师等。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2 )症状幼儿患者主要表现为低热和结核中毒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多不明显,如出现咳嗽、多痰、咯血或呼吸困难等,多为病情严重的表现。大多数患儿表现为不规则低热,每日体温波动常超过1 ℃ 。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睡眠不安以及盗汗、颜面潮红、食欲不振、消瘦疲乏等。( 3 )防治第一,早发现病人,早确诊、早报告,就地隔离、治疗。第二,要在婴幼儿中大力推广卡介苗接种。第三,要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如多吃鸡蛋、瘦肉、鱼、豆腐、新鲜果蔬等,以增强抵抗力。第四,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同时患儿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抵抗力。5 .细菌性痢疾( 1 )病因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或带菌者污染的日常用具、餐具、儿童玩具、饮料、食品等传播。本病全年都可发生,多发生在夏秋两季。 本病采用抗菌药治疗有效,治愈率高。( 2 )症状患儿一般出现发热、腹痛、腹泻、便后有下坠感等症状,伴有黏液便或脓血便,重症者可突发高热、昏迷、抽筋、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呼吸不畅等症状,如不及时送医院抢救,会有生命危险。( 3 )防治第一,托幼机构一旦发现感染者应尽快送医院检查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早治疗,妥善处理患儿的大便,以免流失造成传染。第二,患儿治疗应选用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药物。 第三,患儿应注意休息,饮食选用富有营养、利于消化的食物。第四,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从口人”,做好饮食卫生、水源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切断传播途径,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五、婴幼儿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1 .蛔虫病( l )病因蛔虫病是由于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而引发的肠道寄生虫性疾病。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虫卵常存在于土壤及蔬菜和水果表面,若儿童食用带有虫卵的果蔬或吃饭前不洗手都容易感染此病。婴幼儿患此病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病症。 ( 2 )症状幼虫期致病可导致患儿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症状;成虫期致病,患儿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症状,并有可能出现荨麻疹、皮肤痰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突发性症状有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 )防治第一,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不喝生水,防止虫卵从口人,减少感染机会。第二,患儿可服用驱虫剂,采用驱虫治疗。2 .绕虫病( 1 )病因绕虫病是因绕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和直肠而引发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可以引起肛门、会阴部痰痒。绕虫病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可以通过接触、吸人等感染,儿童感染率极高。 ( 2 )症状患儿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疹痒,哭闹不安,影响睡眠。( 3 )防治第一,对患儿可选用驱虫剂进行治疗,勤洗肛门,勤换衣服被褥,保持手指清洁。 第二,对患儿家庭成员应同时治疗,以预防反复感染。第三,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吸吮手指,勤清洗臀部,减少感染虫卵的机会。3 .钩虫病( l )病因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钩虫成虫寄由于人体小肠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若粪便未经处理而施入田中,虫卵可进人泥土,孵出幼虫。当幼儿赤足或裸体坐于具有感染幼虫的泥土时,幼虫即可侵入皮肤而感染。( 2 )症状幼虫钻入皮肤可能发生局部痰痒性小红疹,还会引起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成虫会引起患儿慢性失血性贫血、食欲不振、腹胀、腹部不适、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甚至导致异食癖,病情严重者可影响体格和智力的发育。( 3 )防治第一,在流行地区进行普查、普治.发现患儿及时治疗。第二,不喝生水,不吃生菜,以防止钩虫幼虫经口传染。第三,加强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4 .绦虫病( 1 )病因绦虫病是因各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人们吃了未经适当烹煮的带绦虫的猪肉、牛肉或鱼肉,绦虫就进人人体肠道寄生,将头端嵌入肠壁,在肠壁上吸取食物,影响人体健康。儿童感染率较成人低。( 2 )症状绦虫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损害,但却可能引发人体的体重减轻、偶有腹痛、食欲亢奋及肛门四周刺痒、疲乏、头痛、便秘、头晕、神经过敏等症状。( 3 )防治第一,纠正吃生肉的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第二,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类便污染草地、水源,以杜绝人畜感染。第三,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5 .血吸虫病( 1 )病因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受传染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成虫宿主或终宿主。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如粪便进入河水,虫卵便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不感染人,钻进钉螺体内寄生,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成上万条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后在浅表的水面下活动,遇到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便钻人体内,进人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疫区中人、牛和不圈养的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不经药物治疗,该病不能痊愈,治愈后的人如接触疫水,还可以再次发病。( 2 )症状尾蚴侵人皮肤后,部分患者局部出现丘疹或荨麻疹,称尾蚴性皮炎。在接触疫水后1 一2 月后,出现发热,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称急性血吸虫病。 慢性期的血吸虫病人会出现腹泻、粪中带有粘液及脓血、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症状。 一般在感染后5 年左右,部分重症感染患者开始发生晚期病变。晚期病人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儿童和青少年如感染严重,会使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致侏儒症。( 3 )防治第一,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病人、病牛,做到不漏诊。一般慢性患者采用单剂吡喹酮疗法,可使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灭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第二.保护易感儿。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尤其应严禁婴幼儿在疫水中游泳、洗澡、嬉水、捕捉鱼虾等。第四,患病后,饮食宜以富有营养为原则,凡生冷、油炸、酸辣、烟酒、油腻之物,皆不宜食用,有腹水者还应忌盐。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风病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