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河西嘉峪关河西商务大厦的汉代的古诗词

不坏规矩,献诗一首,以为小引:
  芳菲零落旧园庭,叩水重游门已扃。
  粉靥吟余还绕栋,金针度罢且藏形。
  墙头纵有相嫌意,马上应无自解铃。
  罗袜轻尘邻冷雾,灵修避雨到飘萍。
  入冬以来,节候转冷,郊坰萧索,昼临乏味。长夜寂寥,消遣为难,书乐而外,惟有网游。近日在菊斋泡驻,网友邓菲尔见余无聊,每将张智深诗帖顶上前排,供余浏览。张在生活中似属有闲阶层(与余同类),于网上笔耕亦甚勤,自言已有吟集问世,每有贴出,观者至有叹为盛唐再现,李白重生者。余翻看之下,见其常识性错乱比比皆是,几乎无一首可幸于逃难,百孔千疮实不足以状其诗之庸之妄。其回帖亦多巧护前短,接龙谎言,三盖五锅,手忙脚乱,着意捂全。而余素来独行其是,无友无仇,发言虽嘲戏万端,讥抨凌厉,实与个人恩怨无涉。今将自家随帖所评及网友有关高论择缀归拢,以粲同仁,兼诫后昆。
  一、菩萨蛮?驿中梦母
  空庭寥落烟花积,秋风暗剪吴山碧。云湿雁声稀,晚来何处飞?潺潺知几许,帘外叮咛雨。梦里织愁凉,银丝千缕长。
  评曰:里面全是闺怨和宫词的意象。用艳词的笔法来写母亲,这是旷古未闻的新鲜事。应该知羞。张僧参考古人习惯了,一旦所写人物身份有变化,就完全不知如何处理。
  二、古鎮客舍秋夜
  月帶清寒過小庭,瑣窗開閉幾陰晴。
  青石街上牛蹄響,疑是先人取火聲。
  风马牛评曰:此诗虽然清雅,但于理不合。承句,到了晚上还开窗关窗,还几阴晴,作甚呢。诗中也不似描写作者烦燥的心情。转句,月亮高挂了,牛才回家,这牛郎也真够辛苦的了。农村放牛一般来说黄昏前就回来了。拂晓前赶牛去吃草,但此诗写的是入夜,而非晨时。不是说上面的情况绝对没有,而是不够贴近生活,入诗也就不显自然了。
  东湖耕耘评曰:可爱的智深对时间也是没有概念的,在他笔下常常会出现两个时间系统。
  久滞江城日影迟,秋寒唯有客先知。这是他在《候船厅》里的句子。所谓“久滞江城”,必是经年累月之意。但后面的时间系统却变了,接一个“日影迟”,说是一天还没过完呢。
  月帶清寒過小庭,瑣窗开閉几阴晴。前面是月过小庭,一日之事也。后面的时间系统却变了,说是“瑣窗开閉”,数不清过了几日阴几日晴。一般说来,只有描写妖怪的作品里才会出现两个时间系统。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此之谓也。正因为这首诗有点妖怪气,若要改成铁扇公主赠给牛魔王的诗也就不难。只动一个字,变成下面这个样子:
  月帶清寒過小庭,瑣窗开閉几阴晴。
  青石街上牛蹄响,疑是良人取火声。
  本侠评曰:驾牛取火,闻所未闻。火当为水吧?而且,牛蹄之响与取火之声有啥关系?先人取火以燧,居落皆具,岂需临炊而从他处传来?妄作古也。
  三、忆儿时狗伴阿黄
  哨令催飞草未凋,银铃细雨故园桥。
  而今多少童年梦,总在阿黄尾上摇。
  本侠评曰:作者本是人乎?狗乎?若非狗,何得称狗为“狗伴”?无知之尤,大可笑乐。这种低级错误,也能犯?自辱也。要知道:“某以狗为伴”和“某的狗伴”是两种不同意义的表达,在人畜之间。前“某”可为人可为狗,后“某”只能是狗。汉语,真是妙趣无穷。张僧的这个回帖,也忒好玩。狗怎么是你童年的象征呢?莫非你小时候的确是一只小狗,长大了才变成人的?俺不乐不行啊。
  东湖耕耘评曰:汉语中虽有词语逆序而语义相同之现象,但也有相当多的不同之义。如风流不同于流风,日月不同于月日,小妻不同于妻小,公主则迥异主公。字画、书与画也;画字则作字或签名矣。尊严,体貌望之俨然也;严尊,则称事为父矣。至于二奶的钱包与钱包的二奶,狗尾巴花与花尾巴狗,伴狗与狗伴,看似硬币之翻复,其值不变;实则明镜之内外,其象必反也。
  四、古粗陶碗
  尧沙禹土塑千年,总为寻常百姓餐。
  若使一朝空豆粟,翻来自可覆江山!
   本侠评曰:禹土还算说得过去,因为有“禹平水土”的典故。这“尧沙”又是什么东东?谅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你以为古代人名也可听你摆布?文盲们都是这么想的。还有碗,你以为加上“粗陶”二字,就是唐虞所造?无知得可爱。如果“粗陶”二字就可以产生年代久远的联想,那么,农村里家家使用的夜壶便都可称为珍贵文物了。如果人们可以随意将无关的“沙”与尧挂上钩,那么,当你写“屁”的时候,为了表示它的历史悠久,便可以再生造一个“尧屁”来了。这么一来,你所写的尧,就与典籍所记载的那个尧没有任何关系了。尧指时期可,“尧沙”组词不可。若可,是“尧莺”、“尧油”之类皆亦可。今于针尖置一命题“尧时无沙”,众人于推测之外,谅难据典反驳。离开了典籍记载,你如何知道尧时有沙?禹时水、土、沙三物,皆见于《禹贡》,非为后人臆想。古物无一可后创,皆从载籍中来,百姓日用而不知,误以为自今物推出,大谬。
  王胡子评曰:尧沙禹土,随意了。这和秦时明月不是一个概念。
  五、登嘉峪关
  嘉峪关上有高楼,大漠烟笼万古愁。
  安得长虹东入海,引来春水满凉州。
  东湖耕耘评曰:智深写诗,好奇思异想,这是要肯定的。如果只是偶尔出点常识硬伤,把东南西北弄错了,谁也不会吹毛求疵的。但是据我所知,在智深的作品里几乎就没有方向这个概念。安得长虹东入海,引来春水满凉州。作者不清楚自然界没有呈东西跨越的彩虹很正常,完全可以回避对方向作判断,写成“安得长虹飞入海”也是可以的。如果既不清楚彩虹的跨越方向,又要明白无误的著一个东字,那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了。
  叫斷西風聲漸遠,暗拖暮色入斜陽。这是作者在《晚雁》里的句子。很奇怪,向南边飞的大雁怎么硬是把暮色拖到西边的夕阳里头去了呢?
  大江东去夕阳多,拍岸惊涛日夜歌。这是作者在《题黄州东坡赤壁》里的句子。同样是匪夷所思的,东去的江水又怎么会涌向西边的夕阳呢?
  “大漠烟笼万古愁”之句,似有商榷的必要。因为“烟笼”一词在诗词中一般不用于荒凉干燥的荒漠。而是多用于描写空气湿润、烟雨迷蒙的江南。请看下面这些: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烟笼瑞阁僧经静,风打虚窗佛幌开。
  云锁乱山横惨淡,烟笼绿树晚溟蒙。
  如果把凉州写成空气湿润、烟雨迷蒙之地,则后面的引海入凉就没有必要了,这显然不是作者的本意。
  本侠评曰:无事翻翻张僧的帖子,真是一种享受。比如这首,读来哑然失笑,一扫办公室之枯索。智深未经朝廷批准,擅将嘉峪关划为凉州治下,也真是太能扯蛋了。大概是听过京剧“一马离了西凉界”,梦中便登嘉峪关。读过古史的,一定知道什么叫“河西四郡”,也应知道嘉峪关古属肃州,在河西的西端,而凉州即是武威,在河西东端。有道是:图上旅行才一寸,河西拓地已三千。
  智深一路东东躲西闪地辩来,凡五变:一,见人说长城不能引水,便狡辩说是指长虹;二、见人说海水是咸的不可灌溉,便狡辩说龙可淡化海水;三、见人说嘉峪关没有千仞高,便狡辩说是以海拔计算;四、见洒家说武威通名即凉州,便狡便说汉代曾有凉州的行政设置管理全甘肃。五、见一代设置不能代替历史通名,于是狡辩说引水工程与题目中的嘉峪关没有关系。今洒家再补一问:既是久旱无水气,何来彩虹?
  张僧狡辩说汉代有过“凉州”的行政区划。本侠驳曰:古地名能涵盖整个甘肃的,只有一个“雍州”。这是指称呼,不是指设置。若是设置,冀州也可在江南了,因为东晋在扬州晋陵郡(今常州﹑丹阳﹑镇江一带)设置了幽﹑冀﹑青﹑兖﹑并等州,人们不能因此以幽﹑冀﹑青﹑兖﹑并等州来指称江南。
  为什么说只有“雍州”才可称呼西州?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州郡设置名称纷杂,凡是与古九州或古十二州的称呼不合的,都不能作封疆大域的名称而得以通行。凉州之名的不通行,正是如此。别说是汉代的具体设置,就连《淮南子地形训》里的弇州,也不能通行,原因也是它与古九州和十二州不合。俺们的古人,只承认元典里初出的命名为超稳定的有效称谓,初典所未载的,帝王说话才算数。这是指封疆大域,自尧肇十二,禹迹画九,虽后王之专制,亦无能随意命名而通行人间。古州名之超稳定性,并非凭空而来,乃因古代“州”“都”同文,州、都也者,聚者也,九与十二,即为初民种性聚落而居之天然分野,虽百代之后,根脉回溯,犹在地望。暴帝亦难乱其称,凡遽所改易,必不能恒存于人之心与口。
  “凉州”在汉代的行政划分上是有效的(只是当时),但在传至后代的称呼上是绝对无效的。跟东晋设置在江南的“冀州”一样。原因在于,汉代的十三州是对《尧典》十二州和《禹贡》、《职方》九州的临时窜改和拼合,故必遭政息名亡的命运。写诗也一样,薄古自新之徒,其名必不能播远。辽代曾将今天的北京设为“南京”,但由于不是通名,故后人在诗文中就不能以南京来指代北平一带。此理甚浅,只有“很深的”才不能明白。
  今总结曰:行间有巨谬八,小漏二十八。千仞,其谬一;雄关与高楼本为一,今析为二,其谬二;烟笼,其谬三;久旱而有虹,其谬四;黄河甚近而不引,东海遥迢而偏吸,其谬五;春水故是春天之水,而春无虹,其谬六;水满则溢,不仅甘肃淹为鱼鳖之国,宁夏、新疆、陕西、四川且有大灾,其谬七;凉州地在武威,与嘉峪关远不相涉,其谬八。此当为向壁凿空者戒。坐屋环行之人,述事皆不免挂一漏万之弊。设能察其地,亦不能顾其时,而地与时兼周者,亦难与物候相谐矣。何故?虫有体,鸟有命,胜景有人事焉,而事有不可以理推者,非当候亲临者不可摹,摹必有遗。此事非关科学,亦非关技艺,乃天道也,吾谁欺。
  六、游西安碑林赏颜真卿书法有感
  东湖耕耘评曰:魯公碑獨立石林中,这是很明显的逻辑瑕疵。说一块石碑独立于许多石碑之中,等于说方形的圆球,前者独与多相悖,后者方与园相悖。你可以说颜魯公卓然大家,其艺术风格独立于唐代。但此独立非彼独立也。艺术风格之独立是抽象的,是诉诸思维的独立。一块石碑之独立是具象的,是诉诸视觉的独立。两者虚实有别,断乎不可偷换概念而等量齐观也。读者阅读作品,只能从作者的文本中去接收信息,不可能从文本外去接收信息。你说的是一块石碑独立于许多石碑之中,读者不可能必然从中解读出颜魯公艺术风格独立于唐代的意思。这不是读者的理解出了问题,而是作者的表达出了问题。
  一峰独立群峰中,
  一人独立众人中,
  一树独立万树中,
  我们如果在网络上费点力搜索一下,类似上面这样自相矛盾的表达几乎是找不到的。我们的书本、诗词、歌曲、报纸、影片中也找到不类似的自相矛盾的的表达。举凡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小说可谓浩瀚如烟海,但要从中找到类似的表达也是徒劳的。相反的例证却到处都是,这很说明问题:
  晏小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陈与义: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张籍:唯持青玉牒,独立碧鸡峰。
  赵必:安排棋局。独立小桥明月夜。
  柳宗元: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崔涂:并闻燕塞雁,独立楚人村。
  皎然:野外有一人,独立无四邻。
  赵长卿:孤标难细说。独立野塘清浅,谁作伴、空夜月。
  张泌: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
  李商隐: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陆游: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本侠评曰:巨笔摩天处,千秋仰此翁。这句太过了。笔大,人必更大。试想,有把脑袋伸出天外的人么?智深文字基础太差,分寸感、方位感又奇缺,却偏要“以先天代后学”,取法盛唐,结果弄得处处捉襟见肘。
  七、黃河
  登樓極目斷雲煙,歌哭滔滔到耳邊。
  誰解千秋慈母意,一行濁淚下中原。
  若遗评曰:只有一行泪,想像起来甚别扭,另一行呢?
  瓜散人评曰:末句比喻奇,只是伤于小巧。前面三句铺垫,则伤于曲折。修辞立乎诚,诚者,纯心之谓也。心思多了,则伤诚。
  本侠评曰:为问萧郎眇一目,因缘妈是独眸龙:)
  八、荔枝紅了
  繁珠搖曳滿香枝,又是嶺南春好時。
  一片嬌紅滴清淚,遙知妃子正相思。
  秦月明评曰:楼主啊,我觉得你写诗用心机太深,往往损伤自然生机,一“伪”遮百“巧”。
  周郎顾评曰:据知荔枝始红于春尽时,而非春好时。
  本侠评曰:荔枝是害病的红眼?不怕被带菌传染?想象一下红眼病的样子,鄂就要出泪了。
  九、送梦宇之桂西
  清江底事向西流,柳外长亭宿雨收。
  断雁声移千嶂影,浮天云动五湖秋。
  风能入梦水残月,花不由人香满楼。
  渺渺吴山一怅望,夕阳何处送行舟?
  张僧自己解释说“一”字作为状语放在动词前面,都可有独立之意。并谓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此处的“一”,只能解释为“独自”。
  本侠驳之并继之以总评曰:非也,“一”在名词前,有独义,亦有他义,视情而定;若在动词前,则是限定动作,而非形容动作主体之孤独也。例:万里知君一梦刘;一望令人一断魂;未到江南先一笑;嗟我白发,生一何早;朱弦一一声不同。王炎《和沈粹卿登南楼韵》“沈郎怀古一登楼”;祖咏《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都是有人陪行的,也是“独自”么?邵康节《山村咏怀》将十个数字嵌入诗中,其中首句“一去二三里”,也是“独去”么?此一字,皆不可作独自解。最明显的,如“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既相握手,则非独自,明矣。一,骤也,卒也。这是佞人妄解。“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这也是独自么?本来,你那“一怅望”只是不太妥当,并不是不通,而你偏要解释为“独自”以求通诂,也太巧言利口,护短如长了。
  诗中“断雁”,断者,失群之孤翼也,非群雁也。春秋经云“六鹢退飞过宋都”,六非一,可为群,故远见之。若有漫天浮云,日且为蔽,况孤雁乎?是寒潭之中,凄遽之鸿也。
  赠别相关朋友事,夕阳无眼送行舟。古人送远每称夕阳,乃是夕照之下;今人想象横流,乃以夕阳为圆睁之眼目,荒乎傎矣。
  称雨为宿雨,必为次日正午之前,过午不能言前日雨为宿。三联已有“入梦”“残月”,四联乃见“夕阳”,是先夜后午,何其错乱阴阳,神经病哉。句中用词,多剽摘前人,拼凑缝补,焉能不破漏如网。翻开老张以前的贴子,非议者不乏其人,即使洒家噤口不开,众人岂皆是无知可欺之辈?必有能识之者。捂是捂不住的。
  十、一只蜜蜂之死
  飘坠冷风中,黄昏之绝唱。
  满腹春蜜甜,躺在山花上。
  东湖耕耘评曰:这里也涉及到一点常识问题:外勤蜂的身上有个很特别的器官,这个器官的名字叫蜜囊。外勤蜂采到的花蜜先是贮于这个蜜囊中。归巢后,通过蜜囊的收缩,将花蜜返回口腔再吐在巢房,再经过反复酿造而成蜂蜜。蜜囊与肠胃的位置不同,功用也不同。蜜囊是为集体而设的储存之所;腹中的肠胃则是由个体而用的消化之器。公私之别,一如公共汽车的投币箱和司机的口袋,断不可混为一谈。作者以人类之心度蜜蜂之腹,本想写一个为集体而献身的蜜蜂,我们看到的却是个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借外出工作的机会大吃大喝,最后撑死了的蜜蜂。如果改成“囊中蜜未寒,躺在山花上”,虽不太好,但至少不悖常识。
  专用马甲评曰:引诗词贵金属的一个网评:依我看,作者的诗实际上是在歌颂雄蜂。科普如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博士生安妮?加斯科特一直在研究学名“Orchid Dupe”的黄蜂,这种黄蜂容易上当受骗,与澳大利亚本地的5种兰花交配,这些兰花可以模仿雌性黄蜂,诱使雄性“Orchid Dupe”黄蜂与之交配。众所周知,雄蜂交配完一般会立即死去,于是就光荣的“躺在山花上”了。
  本侠评曰:俺老孙只问一句:既是春蜜,如何是在秋冬的冷风中?天意忌巧,巧必伪,此之谓也。反正,俺从诗中只看出:春天的孕妇死在冬天的山上,这才叫胎死腹中。又是冷风,又是黄昏,又是春天,想一想都是扯蛋。张大哥连诱奸都弄错了季节的温度。俺只好说,你太无能了。老张为了写诗,很喜欢“孤独”的事物,如“一行泪”、“一根桥索”、“一条腿”等等。王胡子诸人曾讥之为“屙尿一条线”,可惜智深始终不明其要旨何在。
  十一、望怀故友
  少年臨別計歸舟,約在梨花香滿樓。
  今又登樓獨悵望,梨花開滿少年頭。
  瓜散人评曰:开满少年头。我还真没读出是白发的意思,落满更不可能是白发。
  扪骚客评曰:!“落满”也不太妥,人在楼上,梨花似乎难以着落于头,这是将“少年头”作单一理解,如果说在“少年头”是当年的,而现在诗人将老矣,以梨花之色借喻白发,也说得过去,但总觉隔阂了,白发本生于头上,何须梨花落来?再者前有一个“满”字,这里又一个“满”字,用法相同,重复了,而“开到”二字则可比较确定的理解为诗人登楼倚栏看楼边之梨花,梨花之色与诗人白发相映相融,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诗人白发是为梨花所染,更显出“独看”之惆怅,“花近高楼伤客心”、“当时共我赏花人,检点如今无一半”、“伤心最是近高楼”等意味兼而有之。
  用梨花来形容白发,够碜牙的。啥年代了,还有少年离家,终身未曾归者?一看就是恶心的作伪。说实在的,我见到这个男子头发白似梨花的意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公公”,而且是很妖怪的那种。梨花也只有一点点很淡的香气,根本不可能香“满”楼。为了写一首“诗”,老张什么都想像得出,脑壳都出现裂口了。
  十二、悬索桥
  两山相峙鸟彷徨,云外高悬一索长。
  岁岁春来唯此路,浣花风里荡斜阳。
  东湖耕耘评曰:不想问这个独索桥建于何时何地,因为它本不存在。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再愚蠢的工程师也不会把独索桥建在九霄云外。道理很简单,桥建得越高,跨度越长,难度越大,成本越高。一般的独索桥离水面不过十几米,闻名中外的泸定桥离水面也就十几米而已。那么,云外一词可否理解为很低的云外呢?不行。诗词中的云外就是高空的意思。有杜牧的诗为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十三、孤照
  我自东来月影红,邯郸梦破腹成空。
  沉浮一叶知谁主,孤照相随碧海中。
  本侠评曰:是在西边的海上?海船上?狄卡普里奥也不敢在海船上够着身体在海波上照影啊,海船可高呢。如果把“一叶”理解成扁舟呢,又太象是偷渡者,不似诗人。而且现在索马里的水手都不敢乘坐“扁舟”去抢劫,中国人更没必要去冒险了。“月影红”,是红月亮?行吧,颜料不能够再加深了。黑月亮有木有?诗嘛,可以乱写的。
  十四、江城辞故友
  舟笛催行急,依依更举觞。
  不缘逢故友,何敢醉他乡!
  日月伴君短,江河送我长。
  遥看帆影尽,烟雨正苍茫。
  (后改为:
  舟笛催行急,依依更举觞。
  不缘逢故友,何敢醉他乡!
  梦寐留君短,江河送我长。
  回看山影尽,烟雨正苍茫。)
  本侠评曰:“日月伴君短”,是咒友之语。“江河送我长”,是水漂棺材语,大不祥。最大的问题是尾联:既已乘船离岸,又如何能再到岸上观看自己的舟帆?
  改稿中“梦寐留君短”这句亦有大病:此白日,何来“梦寐”?“君”是送客之友,抑或乘舟之客(我)?若是友,则已留岸上,不需客言;若是客,则下句之“我”即是,岂可自留?既在舟,又焉留?是皆龃龉不可通者。
  十五、中秋二首之无题
  隱隱江東無數山,難憑猶是舊欄杆。
  那堪遍照金甌影,不似當空秋月圓。
  山为上平十五,杆为上平十四,圆为下平一。格律不能守,好在何处?见鬼也。那堪遍照金甌影,不似當空秋月圓,这是病句。金甌影在这里是指啥?与圆月有何关系?胡扯嘛。
  十六、卢沟桥感怀
  他年有客此淹留,晚树石狮风雨秋。
  海上瀛洲春似梦,云中禹甸血如仇。
  西京地远夕阳麓,北岳天高烽火楼。
  独立宛平城上望,月华流影满卢沟
  东湖耕耘评曰:西京地远夕阳麓,麓字用得不对。麓字由林和鹿组成,是山下平地之象,故麓有下面之意,但只能指山脚下。寄人篱下不能说寄人篱麓,统一天下不能说统一天麓,夕阳下当然也不能说夕阳麓。他年有客此淹留,他年也用错了,错得不可思议。
  本侠评曰:典型的提辖智障体。首联“石狮”既指人在卢沟桥头,尾联却又到了“宛平城上”;首联既明“风雨秋”,二联却又“春似梦”;三联既言有“夕阳”,尾联却又“月华流”。三联还扯上了“西京”和“北岳”,幸亏七律有字数的限制,否则可能就会出现“雅加达”和“仰光”、“中途岛”了。
  请教一下张大师:“月华流影”这四个字连在一起是什么意希?月华俺懂,流影俺也懂,但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因为我知道,古诗中的“月影”并不是指月亮的在天上的俏模样,而是指月光所造成的大地万物的朦胧影像。而月华是指月晕,它作为月轮的最外围部分,是不可能流影下来的。
  菊斋里的智障诗人不止一个,张僧是渠们所推崇者,洒家今略费闲功,馘其蠢酋而犁其庭穴,以儆效尤,捍卫俺中华之健全脑子。
  写旧体诗的人,应有一个基本常识:诗中的时、空、事、典及诸意象,不是统一于作者的心灵和主观角度,而是统一于文字本身所激活的客观的传统信息,因而在读者那里才可造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意义系列和整体。在涉及外物的诗中,除非作者是事件的见证者,是自写经历,否则抒情主人公皆是虚拟的,没有任何客观性,不能以自我的形象来组织各信息要素。实景实事之上若添外景外事,则必有相关字词交待,否则,作者就是把脑壳揭开让读者看里面的乱烘烘的一锅粥。
  所谓律,不止是格律之义,还有约束和凝炼思维之意,只有五十六字,岂容作者在里面胡思乱想,不给出转换的文字线索,强迫读者跟着笨汉满世界游走?作者一念三千,尤其是没受过训练的人,见什么都能想到“一切”,但一首诗里不允许有“一切”,不允许有天外飞来的赘物。否则,不如去读“山海经”,那里面比老张的脑子里稀奇古怪的东西要丰富一千倍。
  十七、荷
  斜倚清波不染埃,秋風搖颭滿湖開。
  夕陽才下青青葉,一串蛙聲跳上來。
  秦月明评曰:斜倚清波不染埃。大多数荷站姿端正,绝不作斜倚托腮状。
  东湖耕耘评曰:智深勤奋多产是值得我等学习的。但他对季节的变化似乎知之甚少。他笔下的意象、物候几乎永远都是混乱的,请看他的下面的几首诗:
  《荔枝》
  繁珠搖曳滿香枝,又是嶺南春好時。一片嬌紅滴清淚,遙知妃子正相思。
  荔枝多熟于夏季,作者强行把它奉献给春天。
  《梁祝墓》
  梦逐苍山远,烟笼暮草稀。
  年年春到处,怕见蝶双飞。
  春到之时,作者偏偏要逼迫草木,只许稀疏,不许茂盛。
  《遙贈星洲吟友》
  郁歌台上断虹收,青鸟衔来海外秋。吟罢瑶章清夜里,起看河汉灿星洲。
  夏天常见的彩虹被挪到了秋天,真是多事之秋啊。
  本侠评曰:秋荷满湖,非洲一景也,我国所无。你那温室池中的睡莲,生育功能都没,底下无一节藕,也算“满湖”?瞎扯你淡。赶明儿,洒家学习智深张达,也网上旅游一番,不用买票,看尽盛夏的迎春花,深秋的莲花和麦苗,冬天的油菜花,美不胜收,还有王洋在冰山上撒网,鱼儿直往上窜。前年李大白在诗中扯啥江淮流域九月麦苗儿青青,被老夫揪破了耳朵。你这要诗不要日月的室内混球,还不快快跪下认错,小心打烂你的蠢屁股。百孔千疮,秋荷满湖只是其一。偷机取巧之风不改,三坛两盖乱晃当,你只能写出一些假“唐诗”。古人的浑然,你岂有能力割为己用?一看就是扮戏的空心铜锤,一听就是受苦憋出的假嗓音。
  一串蛙聲跳上來。忽然记起,青蛙在深秋也是不叫的。诗中物候,不是作者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的。张僧可直接说这是海南的荷花,岂不更容易?却倒行逆施,说是东北的。殊不知,荷花并不是遇热而凋的,北方冬早,荷花凋得更早。南方的“夏”和荷花一起是从节候上消逝了,并不是往北方移动了。这个常识,你们却一点也不知道。
  十八、与诸友登黄鹤楼斗诗
  堪笑折腰崔颢前,名楼高唱气轩然。
  江山舍我无颜色,燕雀得时皆圣贤。
  彩笔能挥香雨灿,擂台须借大江宽。
  金杯用罢还李杜,醉卧芳洲秋月圆。
  东湖耕耘评曰:鼓腹但愁庸句少,这句诗的意思是:真伤脑筋啊,我的平庸无奇的句子太少了啊。这也是匪夷所思的错误,读罢教人啼笑皆非。智深志向远大,在诗中表示要伯仲青莲、颉颃崔颢,这是殊堪嘉尚的。但是,偏偏要担心自己平庸无奇的句子太少,这远大的志向如何能实现呢?
  本侠评曰:前、然、贤、圆属先韵,宽属寒韵,怎敢登我鄂中名楼斗诗?芳洲在水底,笨僧何能卧焉?实际上,张僧之流,只是意淫,何曾真的来过黄鹤楼?来亦不能有诗。
  十九、初春聞房簷冰溜滴水有感
  日高無所事,閑臥曉寒輕。
  忽聽冰簷下,悠悠春漏聲。
  水心一叶评曰:诗写的好坏暂不说它,神马妙想的非要见仁见智也只好这么说,但春漏一词显系误用,跟日高、晓寒完全是矛盾的,当然,你非要说这是张智深的创意用法,我也没办法。
  本侠评曰:日高之时,不得称晓,其病一;檐冰尚结,不得状寒为轻,其病二;倘在拂晓,不得称为闲卧,其病三。今同意水心之说,春漏与晓寒、日高相矛盾,其病四。结论:四句四绝症,此为诗。体无完肤矣,万舌莫能辩。
  二十、乞橘童
  乞橘東門下,寒風吹敝衣。
  橘心猶自苦,何故早離枝?
  咿呀评曰:我猜作者是先有了后两句,然后才安排的一个乞儿去讨橘子。
  许小夔评曰:能在光明顶、诗三百、菊斋乃至诗词总汇、诗词网等诸多风格不一甚至是相互有矛盾的地方,都遭到质疑乃至猛打的,唯有张先生一人。
  本侠评曰:这四句,自以为暗设机关,转合无隙。可惜,作者是城中闲人,根本不明白四句之间矛盾何在。
  张僧若是知道橘乡的橘子何时当季下树,便不敢将“寒风”与“早离枝”扯在一起了。我告诉你吧:上个月橘子就开始下树了,而直到现在,风依然不寒。
  秋有三分,桔子开始下树正是在阳历九月,此时一点也不寒,桔子呆在树上与被采摘下来都是一样的“不寒”。
  关键是僧人设计了一个“儿童”,所以必须有一个“早”字来表示他“少小失怙”,所以接着必须强奸大自然,让它适应僧人按配方设计的机巧。如果天气不寒,又无“过早失家”的儿童,你就凑不出这四句了。僧人是个一门心思弄巧的笨蛋。
  万事在僧人看来都可按配方编造,如同玩魔方,每转动一下,就屙一首新颜色的诗。管它何时挖藕,只要光头想到了荷花,它敢在冬天不开花?开出的说不准还是“雪莲”呢,把天山移往南方,天难道就塌了么?张大师的价值,比得上整个乌鲁木齐。
  气可诗,才可诗,情可诗,理可诗,学问可诗,因其挟真性也。唯有庸夫之机巧不可诗,因其性失大全,小智难弥后天之隙也。
  二十一、候船廳檢票口偶感
  久滯江城日影遲,秋寒唯有客先知。
  潯陽港外聞舟笛,一片鄉心欲剪時。
  本侠评曰:候船厅估计你今天下午是去过的,手上拿着苏轼的诗集,比划着写,自己都忘了这不是宋朝。张智深何必要挖空心思另外谋篇呢?只运用第一条“照搬法”,你就可以当诗人了,作品举例如下:
  竹外桃花无一枝,龙江水冷鸭先知。
  蒌蒿委地河豚没,正是北归检票时。
  紫陌花开评曰:张兄图新精神可贵,赞!但技巧不是诗歌最主要的因素,不然杂技师都是诗人了。
  昊子评曰:智深甚爱自己的文字,于批评者多有推诿敷衍甚至固执己见,妙子不傻,偏偏以偏方刺挠他,于此得十分快乐,根本木有吵架的烦恼和热闹。
  ==============
  全文完。有《满江红.答真上人》一首为证:
  何地生蕃,将正教,比观狐噪。光头剃,自烧戒疤,秃颅伸灶。未识真言须计较,驴叫参作华严妙。饰巧机、百辩所难能,装逼(作平声)鸟。
  唐人句,愁剽少。稍变化,欺梨枣。每腆颜弥缝,怕天知晓。吾儒漆雕提义剑,誓歼僧癞恢王道。指幽燕、兵火毁坛巢,妖氛扫。
  (弱斋记于日)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沙发慢慢看。
  很好很强大。
  这是草稿,因多为旧帖拼缀,转承之间尚有赘语,行文欠简洁,字式、行距亦未统一。定稿请见菊斋诗词版块及本人博客。  天涯这边发言有一个很大的欠缺,就是没有设置自我编辑功能。也许是我没找到?
  能评诗的人这文字功底都不一般啊
  仔细读一遍,以批评为鉴~~
  @傻子比亚
1:14:00   不坏规矩,献诗一首,以为小引:        芳菲零落旧园庭,叩水重游门已扃。    粉靥吟余还绕栋,金针度罢且藏形。    墙头纵有相嫌意,马上应无自解铃。......  -----------------------------  可以看到妒忌之心和文辞巧技
  昨晚看到两点来,这帖……
  哈哈,楼上应知:强者对于弱者,感情很复杂,但永远不会有嫉妒。  引言中的诗和结尾的词,本来就不是专门为这篇文字而作的,偷懒了。
  不坏规矩,献诗一首,以为小引:    芳菲零落旧园庭,叩水重游门已扃。  粉靥吟余还绕栋,金针度罢且藏形。  墙头纵有相嫌意,马上应无自解铃。  罗袜轻尘邻冷雾,灵修避雨到飘萍。  入冬以来,节候转冷,郊坰萧索,昼临乏味。长夜寂寥,消遣为难,书乐而外,惟有网游。近日在菊斋泡驻,网友邓菲尔见余无聊,每将张智深诗帖顶上前排,供余浏览。张在生活中似属有闲阶层(与余同类),于网上笔耕亦甚勤,自言已有吟集问世,凡一贴出,观者至有叹为盛唐再现,李白重生者。余翻看之下,见其常识性错乱比比皆是,几乎无一首可幸于逃难,百孔千疮实不足以状其诗之庸之妄。其回帖亦多巧护前短,接龙谎言,三盖五锅,手忙脚乱,着意捂全。而余素来独行其是,弃名藐利,无友无仇,发言虽嘲戏万端,讥抨凌厉,实与个人恩怨无涉。今将自家随帖所评及网友有关高论择缀归拢,以粲同仁,兼诫后昆。     一、菩萨蛮•驿中梦母  空庭寥落烟花积,秋风暗剪吴山碧。云湿雁声稀,晚来何处飞?潺潺知几许,帘外叮咛雨。梦里织愁凉,银丝千缕长。  本侠评曰:里面全是闺怨和宫词的意象。用艳词的笔法来写母亲,这是旷古未闻的新鲜事。应该知羞。张僧参考古人习惯了,一旦所写人物身份有变化,就完全不知如何处理。  二、古鎮客舍秋夜  月帶清寒過小庭,瑣窗開閉幾陰晴。  青石街上牛蹄響,疑是先人取火聲。  风马牛评曰:此诗虽然清雅,但于理不合。承句,到了晚上还开窗关窗,还几阴晴,作甚呢。诗中也不似描写作者烦燥的心情。转句,月亮高挂了,牛才回家,这牛郎也真够辛苦的了。农村放牛一般来说黄昏前就回来了。拂晓前赶牛去吃草,但此诗写的是入夜,而非晨时。不是说上面的情况绝对没有,而是不够贴近生活,入诗也就不显自然了。  东湖耕耘评曰:可爱的智深对时间也是没有概念的,在他笔下常常会出现两个时间系统。  久滞江城日影迟,秋寒唯有客先知。这是他在《候船厅》里的句子。所谓“久滞江城”,必是经年累月之意。但后面的时间系统却变了,接一个“日影迟”,说是一天还没过完呢。  月帶清寒過小庭,瑣窗开閉几阴晴。前面是月过小庭,一日之事也。后面的时间系统却变了,说是“瑣窗开閉”,数不清过了几日阴几日晴。一般说来,只有描写妖怪的作品里才会出现两个时间系统。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此之谓也。正因为这首诗有点妖怪气,若要改成铁扇公主赠给牛魔王的诗也就不难。只动一个字,变成下面这个样子:  月帶清寒過小庭,瑣窗开閉几阴晴。  青石街上牛蹄响,疑是良人取火声。  本侠评曰:驾牛取火,闻所未闻。火当为水吧?而且,牛蹄之响与取火之声有啥关系?先人取火以燧,居落皆具,岂需临炊而从他处传来?妄作古也。  三、忆儿时狗伴阿黄  哨令催飞草未凋,银铃细雨故园桥。  而今多少童年梦,总在阿黄尾上摇。  本侠评曰:作者本是人乎?狗乎?若非狗,何得称狗为“狗伴”?无知之尤,大可笑乐。这种低级错误,也能犯?自辱也。要知道:“某以狗为伴”和“某的狗伴”是两种不同意义的表达,在人畜之间。前“某”可为人可为狗,后“某”只能是狗。汉语,真是妙趣无穷。张僧的这个回帖,也忒好玩。狗怎么是你童年的象征呢?莫非你小时候的确是一只小狗,长大了才变成人的?俺不乐不行啊。  东湖耕耘评曰:汉语中虽有词语逆序而语义相同之现象,但也有相当多的不同之义。如风流不同于流风,日月不同于月日,小妻不同于妻小,公主则迥异主公。字画、书与画也;画字则作字或签名矣。尊严,体貌望之俨然也;严尊,则称事为父矣。至于二奶的钱包与钱包的二奶,狗尾巴花与花尾巴狗,伴狗与狗伴,看似硬币之翻复,其值不变;实则明镜之内外,其象必反也。  四、古粗陶碗  尧沙禹土塑千年,总为寻常百姓餐。  若使一朝空豆粟,翻来自可覆江山!  本侠评曰:禹土还算说得过去,因为有“禹平水土”的典故。这“尧沙”又是什么东东?谅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你以为古代人名也可听你摆布?文盲们都是这么想的。还有碗,你以为加上“粗陶”二字,就是唐虞所造?无知得可爱。如果“粗陶”二字就可以产生年代久远的联想,那么,农村里家家使用的夜壶便都可称为珍贵文物了。如果人们可以随意将无关的“沙”与尧挂上钩,那么,当你写“屁”的时候,为了表示它的历史悠久,便可以再生造一个“尧屁”来了。这么一来,你所写的尧,就与典籍所记载的那个尧没有任何关系了。尧指时期可,“尧沙”组词不可。若可,是“尧莺”、“尧油”之类皆亦可。今于针尖置一命题“尧时无沙”,众人于推测之外,谅难据典反驳。离开了典籍记载,你如何知道尧时有沙?禹时水、土、沙三物,皆见于《禹贡》,非为后人臆想。古物无一可后创,皆从载籍中来,百姓日用而不知,误以为自今物推出,大谬。  王胡子评曰:尧沙禹土,随意了。这和秦时明月不是一个概念。  五、登嘉峪关  嘉峪关上有高楼,大漠烟笼万古愁。  安得长虹东入海,引来春水满凉州。  东湖耕耘评曰:智深写诗,好奇思异想,这是要肯定的。如果只是偶尔出点常识硬伤,把东南西北弄错了,谁也不会吹毛求疵的。但是据我所知,在智深的作品里几乎就没有方向这个概念。安得长虹东入海,引来春水满凉州。作者不清楚自然界没有呈东西跨越的彩虹很正常,完全可以回避对方向作判断,写成“安得长虹飞入海”也是可以的。如果既不清楚彩虹的跨越方向,又要明白无误的著一个东字,那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了。  叫斷西風聲漸遠,暗拖暮色入斜陽。这是作者在《晚雁》里的句子。很奇怪,向南边飞的大雁怎么硬是把暮色拖到西边的夕阳里头去了呢?  大江东去夕阳多,拍岸惊涛日夜歌。这是作者在《题黄州东坡赤壁》里的句子。同样是匪夷所思的,东去的江水又怎么会涌向西边的夕阳呢?    “大漠烟笼万古愁”之句,似有商榷的必要。因为“烟笼”一词在诗词中一般不用于荒凉干燥的荒漠。而是多用于描写空气湿润、烟雨迷蒙的江南。请看下面这些: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烟笼瑞阁僧经静,风打虚窗佛幌开。  云锁乱山横惨淡,烟笼绿树晚溟蒙。  如果把凉州写成空气湿润、烟雨迷蒙之地,则后面的引海入凉就没有必要了,这显然不是作者的本意。  本侠评曰:无事翻翻张僧的帖子,真是一种享受。比如这首,读来哑然失笑,一扫办公室之枯索。智深未经朝廷批准,擅将嘉峪关划为凉州治下,也真是太能扯蛋了。大概是听过京剧“一马离了西凉界”,梦中便登嘉峪关。读过古史的,一定知道什么叫“河西四郡”,也应知道嘉峪关古属肃州,在河西的西端,而凉州即是武威,在河西东端。有道是:图上旅行才一寸,河西拓地已三千。  智深一路东东躲西闪地辩来,凡五变:一,见人说长城不能引水,便狡辩说是指长虹;二、见人说海水是咸的不可灌溉,便狡辩说龙可淡化海水;三、见人说嘉峪关没有千仞高,便狡辩说是以海拔计算;四、见洒家说武威通名即凉州,便狡便说汉代曾有凉州的行政设置管理全甘肃。五、见一代设置不能代替历史通名,于是狡辩说引水工程与题目中的嘉峪关没有关系。今洒家再补一问:既是久旱无水气,何来彩虹?  张僧狡辩说汉代有过“凉州”的行政区划。本侠驳曰:古地名能涵盖整个甘肃的,只有一个“雍州”。这是指称呼,不是指设置。若是设置,冀州也可在江南了,因为东晋在扬州晋陵郡(今常州﹑丹阳﹑镇江一带)设置了幽﹑冀﹑青﹑兖﹑并等州,人们不能因此以幽﹑冀﹑青﹑兖﹑并等州来指称江南。  为什么说只有“雍州”才可称呼西州?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州郡设置名称纷杂,凡是与古九州或古十二州的称呼不合的,都不能作封疆大域的名称而得以通行。凉州之名的不通行,正是如此。别说是汉代的具体设置,就连《淮南子地形训》里的弇州,也不能通行,原因也是它与古九州和十二州不合。俺们的古人,只承认元典里初出的命名为超稳定的有效称谓,初典所未载的,帝王说话才算数。这是指封疆大域,自尧肇十二,禹迹画九,虽后王之专制,亦无能随意命名而通行人间。古州名之超稳定性,并非凭空而来,乃因古代“州”“都”同文,州、都也者,聚者也,九与十二,即为初民种性聚落而居之天然分野,虽百代之后,根脉回溯,犹在地望。暴帝亦难乱其称,凡遽所改易,必不能恒存于人之心与口。  “凉州”在汉代的行政划分上是有效的(只是当时),但在传至后代的称呼上是绝对无效的。跟东晋设置在江南的“冀州”一样。原因在于,汉代的十三州是对《尧典》十二州和《禹贡》、《职方》九州的临时窜改和拼合,故必遭政息名亡的命运。写诗也一样,薄古自新之徒,其名必不能播远。辽代曾将今天的北京设为“南京”,但由于不是通名,故后人在诗文中就不能以南京来指代北平一带。此理甚浅,只有“很深的弱智”才不能明白。  今总结曰:行间有巨谬八。千仞,其谬一;雄关与高楼本为一,今析为二,其谬二;烟笼,其谬三;久旱而有虹,其谬四;黄河甚近而不引,东海遥迢而偏吸,其谬五;春水故是春天之水,而春无虹,其谬六;水满则溢,不仅甘肃淹为鱼鳖之国,宁夏、新疆、陕西、四川且有大灾,其谬七;凉州地在武威,与嘉峪关远不相涉,其谬八。此当为向壁凿空者戒。坐屋环行之人,述事皆不免挂一漏万之弊。设能察其地,亦不能顾其时,而地与时兼周者,亦难与物候相谐矣。何故?虫有体,鸟有命,胜景有人事焉,而事有不可以理推者,非当候亲临者不可摹,摹必有遗。此事非关科学,亦非关技艺,乃天道也,吾谁欺。  六、游西安碑林赏颜真卿书法有感  东湖耕耘评曰:魯公碑獨立石林中,这是很明显的逻辑瑕疵。说一块石碑独立于许多石碑之中,等于说方形的圆球,前者独与多相悖,后者方与园相悖。你可以说颜魯公卓然大家,其艺术风格独立于唐代。但此独立非彼独立也。艺术风格之独立是抽象的,是诉诸思维的独立。一块石碑之独立是具象的,是诉诸视觉的独立。两者虚实有别,断乎不可偷换概念而等量齐观也。读者阅读作品,只能从作者的文本中去接收信息,不可能从文本外去接收信息。你说的是一块石碑独立于许多石碑之中,读者不可能必然从中解读出颜魯公艺术风格独立于唐代的意思。这不是读者的理解出了问题,而是作者的表达出了问题。  一峰独立群峰中,  一人独立众人中,  一树独立万树中,  我们如果在网络上费点力搜索一下,类似上面这样自相矛盾的表达几乎是找不到的。我们的书本、诗词、歌曲、报纸、影片中也找到不类似的自相矛盾的的表达。举凡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小说可谓浩瀚如烟海,但要从中找到类似的表达也是徒劳的。相反的例证却到处都是,这很说明问题:  晏小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陈与义: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张籍:唯持青玉牒,独立碧鸡峰。  赵必:安排棋局。独立小桥明月夜。  柳宗元: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崔涂:并闻燕塞雁,独立楚人村。  皎然:野外有一人,独立无四邻。  赵长卿:孤标难细说。独立野塘清浅,谁作伴、空夜月。  张泌: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  李商隐: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陆游: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本侠评曰:巨笔摩天处,千秋仰此翁。这句太过了。笔大,人必更大。试想,有把脑袋伸出天外的人么?智深文字基础太差,分寸感、方位感又奇缺,却偏要“以先天代后学”,取法盛唐,结果弄得处处捉襟见肘。  七、黃河  登樓極目斷雲煙,歌哭滔滔到耳邊。  誰解千秋慈母意,一行濁淚下中原。  若遗评曰:只有一行泪,想像起来甚别扭,另一行呢?  瓜散人评曰:末句比喻奇,只是伤于小巧。前面三句铺垫,则伤于曲折。修辞立乎诚,诚者,纯心之谓也。心思多了,则伤诚。  本侠评曰:为问萧郎眇一目,因缘妈是独眸龙:)  八、荔枝紅了  繁珠搖曳滿香枝,又是嶺南春好時。  一片嬌紅滴清淚,遙知妃子正相思。  秦月明评曰:楼主啊,我觉得你写诗用心机太深,往往损伤自然生机,一“伪”遮百“巧”。  周郎顾评曰:据知荔枝始红于春尽时,而非春好时。  本侠评曰:荔枝是害病的红眼?不怕被带菌传染?想象一下红眼病的样子,鄂就要出泪了。  九、送梦宇之桂西  清江底事向西流,柳外长亭宿雨收。  断雁声移千嶂影,浮天云动五湖秋。  风能入梦水残月,花不由人香满楼。  渺渺吴山一怅望,夕阳何处送行舟?  张僧自己解释说“一”字作为状语放在动词前面,都可有独立之意。并谓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此处的“一”,只能解释为“独自”。  本侠驳之并继之以总评曰:非也,“一”在名词前,有独义,亦有他义,视情而定;若在动词前,则是限定动作,而非形容动作主体之孤独也。例:万里知君一梦刘;一望令人一断魂;未到江南先一笑;嗟我白发,生一何早;朱弦一一声不同。王炎《和沈粹卿登南楼韵》“沈郎怀古一登楼”;祖咏《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都是有人陪行的,也是“独自”么?邵康节《山村咏怀》将十个数字嵌入诗中,其中首句“一去二三里”,也是“独去”么?此一字,皆不可作独自解。最明显的,如“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既相握手,则非独自,明矣。一,骤也,卒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这也是独自么?本来,你那“一怅望”只是不太妥当,并不是不通,而你偏要解释为“独自”以求通诂,也太巧言利口,护短如长了。  诗中“断雁”,断者,失群之孤翼也,非群雁也。春秋经云“六鹢退飞过宋都”,六非一,可为群,故远见之。若有漫天浮云,日且为蔽,况孤雁乎?是寒潭之中,凄遽之鸿也。  赠别相关朋友事,夕阳无眼送行舟。古人送远每称夕阳,乃是夕照之下;今人想象横流,乃以夕阳为圆睁之眼目,荒乎傎矣。  称雨为宿雨,必为次日正午之前,过午不能言前日雨为宿。三联已有“入梦”“残月”,四联乃见“夕阳”,是先夜后午,何其错乱阴阳,神经病哉。句中用词,多剽摘前人,拼凑缝补,焉能不破漏如网。翻开老张以前的贴子,非议者不乏其人,即使洒家噤口不开,众人岂皆是无知可欺之辈?必有能识之者。捂是捂不住的。  十、一只蜜蜂之死  飘坠冷风中,黄昏之绝唱。  满腹春蜜甜,躺在山花上。  东湖耕耘评曰:这里也涉及到一点常识问题:外勤蜂的身上有个很特别的器官,这个器官的名字叫蜜囊。外勤蜂采到的花蜜先是贮于这个蜜囊中。归巢后,通过蜜囊的收缩,将花蜜返回口腔再吐在巢房,再经过反复酿造而成蜂蜜。蜜囊与肠胃的位置不同,功用也不同。蜜囊是为集体而设的储存之所;腹中的肠胃则是由个体而用的消化之器。公私之别,一如公共汽车的投币箱和司机的口袋,断不可混为一谈。作者以人类之心度蜜蜂之腹,本想写一个为集体而献身的蜜蜂,我们看到的却是个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借外出工作的机会大吃大喝,最后撑死了的蜜蜂。如果改成“囊中蜜未寒,躺在山花上”,虽不太好,但至少不悖常识。  专用马甲评曰:引诗词贵金属的一个网评:依我看,作者的诗实际上是在歌颂雄蜂。科普如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博士生安妮•加斯科特一直在研究学名“Orchid Dupe”的黄蜂,这种黄蜂容易上当受骗,与澳大利亚本地的5种兰花交配,这些兰花可以模仿雌性黄蜂,诱使雄性“Orchid Dupe”黄蜂与之交配。众所周知,雄蜂交配完一般会立即死去,于是就光荣的“躺在山花上”了。  本侠评曰:俺老孙只问一句:既是春蜜,如何是在秋冬的冷风中?天意忌巧,巧必伪,此之谓也。反正,俺从诗中只看出:春天的孕妇死在冬天的山上,这才叫胎死腹中。又是冷风,又是黄昏,又是春天,想一想都是扯蛋。张大哥连诱奸都弄错了季节的温度。俺只好说,你太无能了。老张为了写诗,很喜欢“孤独”的事物,如“一行泪”、“一根桥索”、“一条腿”等等。王胡子诸人曾讥之为“屙尿一条线”,可惜智深始终不明其要旨何在。  十一、望怀故友  少年臨別計歸舟,約在梨花香滿樓。  今又登樓獨悵望,梨花開滿少年頭。  瓜散人评曰:开满少年头。我还真没读出是白发的意思,落满更不可能是白发。  扪骚客评曰:“落满”也不太妥,人在楼上,梨花似乎难以着落于头,这是将“少年头”作单一理解,如果说在“少年头”是当年的,而现在诗人将老矣,以梨花之色借喻白发,也说得过去,但总觉隔阂了,白发本生于头上,何须梨花落来?再者前有一个“满”字,这里又一个“满”字,用法相同,重复了,而“开到”二字则可比较确定的理解为诗人登楼倚栏看楼边之梨花,梨花之色与诗人白发相映相融,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诗人白发是为梨花所染,更显出“独看”之惆怅,“花近高楼伤客心”、“当时共我赏花人,检点如今无一半”、“伤心最是近高楼”等意味兼而有之。  本侠评曰:用梨花来形容白发,够碜牙的。啥年代了,还有少年离家,终身未曾归者?一看就是恶心的作伪。说实在的,我见到这个男子头发白似梨花的意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公公”,而且是很妖怪的那种。梨花也只有一点点很淡的香气,根本不可能香“满”楼。为了写一首“诗”,老张什么都想像得出,脑壳都出现裂口了。  十二、悬索桥  两山相峙鸟彷徨,云外高悬一索长。  岁岁春来唯此路,浣花风里荡斜阳。  东湖耕耘评曰:不想问这个独索桥建于何时何地,因为它本不存在。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再愚蠢的工程师也不会把独索桥建在九霄云外。道理很简单,桥建得越高,跨度越长,难度越大,成本越高。一般的独索桥离水面不过十几米,闻名中外的泸定桥离水面也就十几米而已。那么,云外一词可否理解为很低的云外呢?不行。诗词中的云外就是高空的意思。有杜牧的诗为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十三、孤照  我自东来月影红,邯郸梦破腹成空。  沉浮一叶知谁主,孤照相随碧海中。  本侠评曰:是在西边的海上?海船上?狄卡普里奥也不敢在海船上够着身体在海波上照影啊,海船可高呢。如果把“一叶”理解成扁舟呢,又太象是偷渡者,不似诗人。而且现在索马里的水手都不敢乘坐“扁舟”去抢劫,中国人更没必要去冒险了。“月影红”,是红月亮?行吧,颜料不能够再加深了。黑月亮有木有?诗嘛,可以乱写的。  十四、江城辞故友  舟笛催行急,依依更举觞。  不缘逢故友,何敢醉他乡!  日月伴君短,江河送我长。  遥看帆影尽,烟雨正苍茫。  (后改为:  舟笛催行急,依依更举觞。  不缘逢故友,何敢醉他乡!  梦寐留君短,江河送我长。  回看山影尽,烟雨正苍茫。)  本侠评曰:“日月伴君短”,是咒友之语。“江河送我长”,是水漂棺材语,大不祥。最大的问题是尾联:既已乘船离岸,又如何能再到岸上观看自己的舟帆?  改稿中“梦寐留君短”这句亦有大病:此白日,何来“梦寐”?“君”是送客之友,抑或乘舟之客(我)?若是友,则已留岸上,不需客言;若是客,则下句之“我”即是,岂可自留?既在舟,又焉留?是皆龃龉不可通者。  十五、中秋二首之无题  隱隱江東無數山,難憑猶是舊欄杆。  那堪遍照金甌影,不似當空秋月圓。  本侠评曰:山为上平十五,杆为上平十四,圆为下平一。格律不能守,好在何处?见鬼也。那堪遍照金甌影,不似當空秋月圓,这是病句。金甌影在这里是指啥?与圆月有何关系?胡扯嘛。张僧说说,你写的时候,国土是破碎的么?金瓯有缺么?你装啥子古人嘛。  十六、卢沟桥感怀  他年有客此淹留,晚树石狮风雨秋。  海上瀛洲春似梦,云中禹甸血如仇。  西京地远夕阳麓,北岳天高烽火楼。  独立宛平城上望,月华流影满卢沟  东湖耕耘评曰:西京地远夕阳麓,麓字用得不对。麓字由林和鹿组成,是山下平地之象,故麓有下面之意,但只能指山脚下。寄人篱下不能说寄人篱麓,统一天下不能说统一天麓,夕阳下当然也不能说夕阳麓。他年有客此淹留,他年也用错了,错得不可思议。  本侠评曰:典型的提辖智障体。首联“石狮”既指人在卢沟桥头,尾联却又到了“宛平城上”;首联既明“风雨秋”,二联却又“春似梦”;三联既言有“夕阳”,尾联却又“月华流”。三联还扯上了“西京”和“北岳”,幸亏七律有字数的限制,否则可能就会出现“雅加达”和“仰光”、“中途岛”了。  请教一下张大师:“月华流影”这四个字连在一起是什么意希?月华俺懂,流影俺也懂,但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因为我知道,古诗中的“月影”并不是指月亮的在天上的俏模样,而是指月光所造成的大地万物的朦胧影像。而月华是指月晕,它作为月轮的最外围部分,是不可能流影下来的。  菊斋里的智障诗人不止一个,张僧是渠们所推崇者,洒家今略费闲功,馘其蠢酋而犁其庭穴,以儆效尤,捍卫俺中华之健全脑子。  写旧体诗的人,应有一个基本常识:诗中的时、空、事、典及诸意象,不是统一于作者的心灵和主观角度,而是统一于文字本身所激活的客观的传统信息,因而在读者那里才可造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意义系列和整体。在涉及外物的诗中,除非作者是事件的见证者,是自写经历,否则抒情主人公皆是虚拟的,没有任何客观性,不能以自我的形象来组织各信息要素。实景实事之上若添外景外事,则必有相关字词交待,否则,作者就是把脑壳揭开让读者看里面的乱烘烘的一锅粥。  所谓律,不止是格律之义,还有约束和凝炼思维之意,只有五十六字,岂容作者在里面胡思乱想,不给出转换的文字线索,强迫读者跟着笨汉满世界游走?作者一念三千,尤其是没受过训练的人,见什么都能想到“一切”,但一首诗里不允许有“一切”,不允许有天外飞来的赘物。否则,不如去读“山海经”,那里面比老张的脑子里稀奇古怪的东西要丰富一千倍。  十七、荷  斜倚清波不染埃,秋風搖颭滿湖開。  夕陽才下青青葉,一串蛙聲跳上來。  秦月明评曰:斜倚清波不染埃。大多数荷站姿端正,绝不作斜倚托腮状。  东湖耕耘评曰:智深勤奋多产是值得我等学习的。但他对季节的变化似乎知之甚少。他笔下的意象、物候几乎永远都是混乱的,请看他的下面的几首诗:  《荔枝》  繁珠搖曳滿香枝,又是嶺南春好時。一片嬌紅滴清淚,遙知妃子正相思。  荔枝多熟于夏季,作者强行把它奉献给春天。  《梁祝墓》  梦逐苍山远,烟笼暮草稀。  年年春到处,怕见蝶双飞。  春到之时,作者偏偏要逼迫草木,只许稀疏,不许茂盛。  《遙贈星洲吟友》  郁歌台上断虹收,青鸟衔来海外秋。吟罢瑶章清夜里,起看河汉灿星洲。  夏天常见的彩虹被挪到了秋天,真是多事之秋啊。  本侠评曰:秋荷满湖,非洲一景也,我国所无。你那温室池中的睡莲,生育功能都没,底下无一节藕,也算“满湖”?瞎扯你淡。赶明儿,洒家学习智深张达,也网上旅游一番,不用买票,看尽盛夏的迎春花,深秋的莲花和麦苗,冬天的油菜花,美不胜收,还有王洋在冰山上撒网,鱼儿直往上窜。前年李大白在诗中扯啥江淮流域九月麦苗儿青青,被老夫揪破了耳朵。你这要诗不要日月的室内混球,还不快快跪下认错,小心打烂你的蠢屁股。百孔千疮,秋荷满湖只是其一。偷机取巧之风不改,三坛两盖乱晃当,你只能写出一些假“唐诗”。古人的浑然,你岂有能力割为己用?一看就是扮戏的空心铜锤,一听就是受苦憋出的假嗓音。  一串蛙聲跳上來。忽然记起,青蛙在深秋也是不叫的。诗中物候,不是作者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的。张僧可直接说这是海南的荷花,岂不更容易?却倒行逆施,说是东北的。殊不知,荷花并不是遇热而凋的,北方冬早,荷花凋得更早。南方的“夏”和荷花一起是从节候上消逝了,并不是往北方移动了。这个常识,你们却一点也不知道。  十八、与诸友登黄鹤楼斗诗  堪笑折腰崔颢前,名楼高唱气轩然。  江山舍我无颜色,燕雀得时皆圣贤。  彩笔能挥香雨灿,擂台须借大江宽。  金杯用罢还李杜,醉卧芳洲秋月圆。  东湖耕耘评曰:鼓腹但愁庸句少,这句诗的意思是:真伤脑筋啊,我的平庸无奇的句子太少了啊。这也是匪夷所思的错误,读罢教人啼笑皆非。智深志向远大,在诗中表示要伯仲青莲、颉颃崔颢,这是殊堪嘉尚的。但是,偏偏要担心自己平庸无奇的句子太少,这远大的志向如何能实现呢?  本侠评曰:前、然、贤、圆属先韵,宽属寒韵,怎敢登我鄂中名楼斗诗?芳洲在水底,笨僧何能卧焉?实际上,张僧之流,只是意淫,何曾真的来过黄鹤楼?来亦不能有诗。  十九、初春聞房簷冰溜滴水有感  日高無所事,閑臥曉寒輕。  忽聽冰簷下,悠悠春漏聲。  水心一叶评曰:诗写的好坏暂不说它,神马妙想的非要见仁见智也只好这么说,但春漏一词显系误用,跟日高、晓寒完全是矛盾的,当然,你非要说这是张智深的创意用法,我也没办法。  本侠评曰:日高之时,不得称晓,其病一;檐冰尚结,不得状寒为轻,其病二;倘在拂晓,不得称为闲卧,其病三。今同意水心之说,春漏与晓寒、日高相矛盾,其病四。结论:四句四绝症,此为弱智诗。体无完肤矣,万舌莫能辩。  二十、乞橘童  乞橘東門下,寒風吹敝衣。  橘心猶自苦,何故早離枝?  咿呀评曰:我猜作者是先有了后两句,然后才安排的一个乞儿去讨橘子。  许小夔评曰:能在光明顶、诗三百、菊斋乃至诗词总汇、诗词网等诸多风格不一甚至是相互有矛盾的地方,都遭到质疑乃至猛打的,唯有张先生一人。  本侠评曰:这四句,自以为暗设机关,转合无隙。可惜,作者是城中闲人,根本不明白四句之间矛盾何在。  张僧若是知道橘乡的橘子何时当季下树,便不敢将“寒风”与“早离枝”扯在一起了。我告诉你吧:上个月橘子就开始下树了,而直到现在,风依然不寒。  秋有三分,桔子开始下树正是在阳历九月,此时一点也不寒,桔子呆在树上与被采摘下来都是一样的“不寒”。   关键是僧人设计了一个“儿童”,所以必须有一个“早”字来表示他“少小失怙”,所以接着必须强奸大自然,让它适应僧人按配方设计的机巧。如果天气不寒,又无“过早失家”的儿童,就凑不出这四句了。僧人是个一门心思弄巧的笨蛋。  万事在僧人看来都可按配方编造,如同玩魔方,每转动一下,就屙一首新颜色的诗。管它何时挖藕,只要光头想到了荷花,它敢在冬天不开花?开出的说不准还是“雪莲”呢,把天山移往南方,天难道就塌了么?张大师的价值,比得上整个乌鲁木齐。  气可诗,才可诗,情可诗,理可诗,学问可诗,因其挟真性也。唯有庸夫之机巧不可诗,因其性失大全,小智难弥后天之隙也。  二十一、候船廳檢票口偶感  久滯江城日影遲,秋寒唯有客先知。  潯陽港外聞舟笛,一片鄉心欲剪時。  本侠评曰:候船厅估计你今天下午是去过的,手上拿着苏轼的诗集,比划着写,自己都忘了这不是宋朝。张智深何必要挖空心思另外谋篇呢?只运用第一条“照搬法”,你就可以当诗人了,作品举例如下:  竹外桃花无一枝,龙江水冷鸭先知。  蒌蒿委地河豚没,正是北归检票时。  紫陌花开评曰:张兄图新精神可贵,赞!但技巧不是诗歌最主要的因素,不然杂技师都是诗人了。  昊子评曰:智深甚爱自己的文字,于批评者多有推诿敷衍甚至固执己见,傻子不傻,偏偏以偏方刺挠他,于此得十分快乐,根本木有吵架的烦恼和热闹。    ==============  全文完。有《满江红.答弱智真上人》一首为证:  何地生蕃,将正教,比观狐噪。光头剃,自烧戒疤,秃颅伸灶。未识真言须计较,驴叫参作华严妙。饰巧机、百辩所难能,装逼(作平声)鸟。  唐人句,愁剽少。稍变化,欺梨枣。每腆颜弥缝,怕天知晓。吾儒漆雕提义剑,誓歼僧癞恢王道。指幽燕、兵火毁坛巢,妖氛扫。  (弱斋记于日)  
  上面,可以看作是定稿了,格式、文字都有一点变化。
  楼主完全是在免费帮张智深炒作嘛,果然对得起身披的马甲。
  有《满江红.答弱智真上人》一首为证:    何地生蕃,将正教,比观狐噪。光头剃,自烧戒疤,秃颅伸灶。未识真言须计较,驴叫参作华严妙。饰巧机、百辩所难能,装逼(作平声)鸟。    唐人句,愁剽少。稍变化,欺梨枣。每腆颜弥缝,怕天知晓。吾儒漆雕提义剑,誓歼僧癞恢王道。指幽燕、兵火毁坛巢,妖氛扫。    ===靠,早上居然漏读这手妙词。形象生动逼真呀:)
  @浪迹江湖何处家  15:57:32    楼主完全是在免费帮张智深炒作嘛,果然对得起身披的马甲。  -----------------------------  张僧跟你想的可不一样,痛不欲生:)  要把这个打击变为商机,是太难了,几乎是不能办到。能者,就不用搞文字了。
  月全食时有红月亮.
  月全食时有红月亮.
  月全食时有红月亮的.
  @傻子比亚  10:57:01    这是草稿,因多为旧帖拼缀,转承之间尚有赘语,行文欠简洁,字式、行距亦未统一。定稿请见菊斋诗词版块及本人博客。    天涯这边发言有一个很大的欠缺,就是没有设置自我编辑功能。也许是我没找到?  -----------------------------  这确是天涯急需改进的地方
  落叶从不怨秋风。
  一、菩萨蛮•驿中梦母     空庭寥落烟花积,秋风暗剪吴山碧。云湿雁声稀,晚来何处飞?潺潺知几许,帘外叮咛雨。梦里织愁凉,银丝千缕长。     评曰:里面全是闺怨和宫词的意象。用艳词的笔法来写母亲,这是旷古未闻的新鲜事。应该知羞。张僧参考古人习惯了,一旦所写人物身份有变化,就完全不知如何处理。   ——————————————————————————————  此评不确。    本人觉得自“云湿”句后,写得都不错。  不足处实为“梦”字。
  七、黃河     登樓極目斷雲煙,歌哭滔滔到耳邊。    誰解千秋慈母意,一行濁淚下中原。    一行濁淚 乃喻 黃河,与 慈母 确有不协之处。  然“歌哭滔滔”是个什么用法?
  另,菩萨蛮 驿中梦母 中,宜改首句秋令之气,不然,二句喻己思归,则应飞往南方。  
  傻子傻评。。。。。。。黑脸相向!
  看过,好累。  唱个短喏。
  顺回去慢慢看……
  果然见识高深,佩服。
  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未免太苛。楼主写了这么多,我这里只体会到一个稳字,等下看看有没有别的。不管怎么说,受教吧。雁过留影,先留个爪印。
  诗是一种比较抽象.矇胧.多重性.的特点同一首诗.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解读.我以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一首诗写出来.众口一味.我以为可能不是什么好诗了.这议题也太大了.吾自觉才浅.搁笔
  吹毛求疵,哗众取宠罢了。  依此来看李白的诗是千疮百孔了。简单一例:“日照香炉”是早晨或白天景象,“银河落地”则只能出现在晚间,你白天能见到银河么?  你总不能让我们的长老思想稍作驰骋也不行吧?
  银河虽然白天看不见,但白天还是存在的,把瀑布比喻成银河,当然恰当
  很热闹,来学习一下
  天涯上面有一位殊途同道的诗词很好,马甲张抹油。
  芳菲零落旧园庭,叩水重游门已扃。   粉靥吟余还绕栋,金针度罢且藏形。   墙头纵有相嫌意,马上应无自解铃。   罗袜轻尘邻冷雾,灵修避雨到飘萍。  ——比亚兄得空不妨把这首的3、7、8三句重构。三联有意思:)
  看了此文,笑死!尤其看到狗伴、蜜蜂等,一扫今天收到不称心网购东西的郁闷。张僧真是一宝!
  简化一下标题:  张智深的错乱
  吹毛求疵...不知道LZ对姓张有多大的怨恨能对其诗作乱评一通,亦或是自大自恋到无法包容他人?!字里行间的讥笑不该是作诗之人所为,LZ品行有待考鉴
  直如扯淡之谈!实在不通之论。
  楼主真真有心了。。。看下来获益不少。。。但也不能尽信。。。  比如:所谓“久滞江城”,必是经年累月之意。为何???作者已经说了是候船厅,楼主觉得作者会在候船厅里经年累月么?我们去银行、医院、车站排队,排个两三小时,都会说:等了好久啊。。。何必要将其用意进行主观夸大呢???
  先顶一下。本人以为诗也好词也好,还是要讲些空阔。比好虚实相生,两相映衬,不必硬拘于一个固定的时、事、物,只要意脉不断。最界前人用的比兴,如关雎河洲一类以虚起兴,而实在的是淑女君子逑。再比如杜老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单看只一景句,放篇中才知是友情怀念。问好  
  看后有一个感觉,楼主的诗词素养太浅薄了。文里所列举那些张智深的诗作,多数都是佳作。  菩萨蛮?驿中梦母   空庭寥落烟花积,秋风暗剪吴山碧。云湿雁声稀,晚来何处飞?潺潺知几许,帘外叮咛雨。梦里织愁凉,银丝千缕长。   古鎮客舍秋夜   月帶清寒過小庭,瑣窗開閉幾陰晴。   青石街上牛蹄響,疑是先人取火聲。   忆儿时狗伴阿黄   哨令催飞草未凋,银铃细雨故园桥。   而今多少童年梦,总在阿黄尾上摇。   古粗陶碗   尧沙禹土塑千年,总为寻常百姓餐。  若使一朝空豆粟,翻来自可覆江山!  登嘉峪关   嘉峪关上有高楼,大漠烟笼万古愁。   安得长虹东入海,引来春水满凉州。   荔枝紅了   繁珠搖曳滿香枝,又是嶺南春好時。   一片嬌紅滴清淚,遙知妃子正相思。  望怀故友   少年臨別計歸舟,約在梨花香滿樓。   今又登樓獨悵望,梨花開滿少年頭。  孤照   我自东来月影红,邯郸梦破腹成空。   沉浮一叶知谁主,孤照相随碧海中。  江城辞故友   舟笛催行急,依依更举觞。   不缘逢故友,何敢醉他乡!   梦寐留君短,江河送我长。   回看山影尽,烟雨正苍茫。  卢沟桥感怀   他年有客此淹留,晚树石狮风雨秋。   海上瀛洲春似梦,云中禹甸血如仇。   西京地远夕阳麓,北岳天高烽火楼。   独立宛平城上望,月华流影满卢沟   荷   斜倚清波不染埃,秋風搖颭滿湖開。   夕陽才下青青葉,一串蛙聲跳上來。   《遙贈星洲吟友》  郁歌台上断虹收,青鸟衔来海外秋。  吟罢瑶章清夜里,起看河汉灿星洲。  与诸友登黄鹤楼斗诗   堪笑折腰崔颢前,名楼高唱气轩然。  江山舍我无颜色,燕雀得时皆圣贤。  彩笔能挥香雨灿,擂台须借大江宽。  金杯用罢还李杜,醉卧芳洲秋月圆。   乞橘童  乞橘東門下,寒風吹敝衣。  橘心猶自苦,何故早離枝?   都可谓佳作。我最喜忆儿时狗伴阿黄 、古粗陶碗 、望怀故友、乞橘童等几首,可谓精品。其他的诗,楼主也是乱评一气,多不在理,小儿科之处太多了,楼主的诗词修养还是需要加强的。
  作者:吴宫月 回复日期: 23:41:45  回复
  吹毛求疵,哗众取宠罢了。  依此来看李白的诗是千疮百孔了。简单一例:“日照香炉”是早晨或白天景象,“银河落地”则只能出现在晚间,你白天能见到银河么?  你总不能让我们的长老思想稍作驰骋也不行吧?   ~~~~~~~~~~~~~~~~~~~~~~~~~~~~~~~~~~~~~~  作者:tpa2006 回复日期: 00:23:01  回复
  银河虽然白天看不见,但白天还是存在的,把瀑布比喻成银河,当然恰当  ~~~~~~~~~~~~~~~~~~~~~~~~~~~~~~~~~~~~~~~~~~~~  既然如此,那么请看本文中一段:  (十九、初春聞房簷冰溜滴水有感   日高無所事,閑臥曉寒輕。   忽聽冰簷下,悠悠春漏聲。   水心一叶评曰:春漏一词显系误用,跟日高、晓寒完全是矛盾的)  ————漏代表是时间计器,不光晚间,白天也在走时,白天它也存在。所以在日高、早晨之时用漏也是恰当的,也没有矛盾。不对吗?
  七、黃河   登樓極目斷雲煙,歌哭滔滔到耳邊。  誰解千秋慈母意,一行濁淚下中原。  一行濁淚 乃喻 黃河,与 慈母 确有不协之处。  然“歌哭滔滔”是个什么用法?  ------------------------------  歌哭在中国部份地区死人时有歌哭一事,比如云南部份地区。众人边歌边哭,说是歌哭滔滔也说得过去。只是这可是哭死人的。用在诗中实有不妥。
  作者:落英袖裁 回复日期: 15:53:54  回复
  七、黃河   登樓極目斷雲煙,歌哭滔滔到耳邊。  誰解千秋慈母意,一行濁淚下中原。  一行濁淚 乃喻 黃河,与 慈母 确有不协之处。  然“歌哭滔滔”是个什么用法?  ------------------------------  歌哭在中国部份地区死人时有歌哭一事,比如云南部份地区。众人边歌边哭,说是歌哭滔滔也说得过去。只是这可是哭死人的。用在诗中实有不妥。  ------------------------------  我不觉得此作好,但歌哭滔滔却无问题,而且用的很好。歌哭一词,是诗词里的具有固定涵义的词汇。歌哭即人歌人哭,即人类的悲欢苦乐各种情绪的总称。歌哭滔滔——河水滔滔,似乎听到了人民的悲欢苦乐之声。手法很形象、有情感。
  余以为,若是悼念诗则极佳!否则便为不妥!!!但此诗写景加感叹,搞得像是悼亡诗!确实不太好!
  若是乱世也可理解为喻世,但显然不是
  十、一只蜜蜂之死  飘坠冷风中,黄昏之绝唱。  满腹春蜜甜,躺在山花上。  东湖耕耘评曰:这里也涉及到一点常识问题:外勤蜂的身上有个很特别的器官,这个器官的名字叫蜜囊。外勤蜂采到的花蜜先是贮于这个蜜囊中。归巢后,通过蜜囊的收缩,将花蜜返回口腔再吐在巢房,再经过反复酿造而成蜂蜜。蜜囊与肠胃的位置不同,功用也不同。蜜囊是为集体而设的储存之所;腹中的肠胃则是由个体而用的消化之器。公私之别,一如公共汽车的投币箱和司机的口袋,断不可混为一谈。作者以人类之心度蜜蜂之腹,本想写一个为集体而献身的蜜蜂,我们看到的却是个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借外出工作的机会大吃大喝,最后撑死了的蜜蜂。如果改成“囊中蜜未寒,躺在山花上”,虽不太好,但至少不悖常识。  本侠评曰:俺老孙只问一句:既是春蜜,如何是在秋冬的冷风中?天意忌巧,巧必伪,此之谓也。反正,俺从诗中只看出:春天的孕妇死在冬天的山上,这才叫胎死腹中。又是冷风,又是黄昏,又是春天,想一想都是扯蛋。  ~~~~~~~~~~~~~~~~~~~~~~~~~~~~~  上边东湖耕耘和傻子的评论可谓最无知的外行语。  要是连蜜蜂酿的蜜在囊不再腹的知识也必须知道才可以写诗的话,作者可以当动物学家去了,还写什么诗。  既是春蜜,如何是在秋冬的冷风中?——老张说“秋天”了么?蜜蜂酿蜜的春季在东北深山里早晚是很凉的,老张诗中所言没错。傻子最爱挑这种毛病,往往连他自己都稀里糊涂。什么是无知,这就是。
  二十、乞橘童  乞橘東門下,寒風吹敝衣。  橘心猶自苦,何故早離枝?  本侠评曰:张僧若是知道橘乡的橘子何时当季下树,便不敢将“寒风”与“早离枝”扯在一起了。我告诉你吧:上个月橘子就开始下树了,而直到现在,风依然不寒。秋有三分,桔子开始下树正是在阳历九月,此时一点也不寒,桔子呆在树上与被采摘下来都是一样的“不寒”。  ~~~~~~~~~~~~~~~~~~~~~~~~~~~~~~~~~  这就是最典型的无知加扯淡。傻子认为橘子成熟的季节都是不冷的,岂不知9、10、11、12月,甚至第二年1月份都有不同品种的橘子成熟,而且这些橘子运到全国各地去贩。  其实,问题不在于你知不知道橘子生长的常识,而在于,对诗,死扣这些常识,本身就是愚蠢的。
  本侠评曰:俺老孙只问一句:既是春蜜,如何是在秋冬的冷风中?  --------------------------------------  君不知有“倒春寒”么!且这个冷可以理解为意识上的“冷”看见蜂死觉得“冷”而不是感官上的“冷”
  作者:落英袖裁 回复日期: 17:26:45  回复
  本侠评曰:俺老孙只问一句:既是春蜜,如何是在秋冬的冷风中?  --------------------------------------  君不知有“倒春寒”么!且这个冷可以理解为意识上的“冷”看见蜂死觉得“冷”而不是感官上的“冷”  ------------------------------  这种感觉对头。诗人就该有诗人的感觉。
  @终极大奖
17:30:52  作者:落英袖裁 回复日期: 17:26:45  回复  本侠评曰:俺老孙只问一句:既是春蜜,如何是在秋冬的冷风中?  --------------------------------------  君不知有“倒春寒”么!且这个冷可以理解为意识上的“冷”看见蜂死觉得“冷”而不是感官上的“冷”  ------------------------------......  -----------------------------  对!!!!!写诗多是写意识层面的东西,顺带写物。所以很多不能以实际来计量方式来说。比如“长风几万里”一句。风怎么会是长的呢!为可不言大风、台风、龙卷风而单言“长”呢!
  诗是不能用常识来理解的
  诗要让人产生出一种情感的境界,才能算是佳作。
  五、登嘉峪关  嘉峪关上有高楼,大漠烟笼万古愁。  安得长虹东入海,引来春水满凉州。  东湖耕耘评曰:安得长虹东入海,引来春水满凉州。作者不清楚自然界没有呈东西跨越的彩虹很正常,完全可以回避对方向作判断,写成“安得长虹飞入海”也是可以的。如果既不清楚彩虹的跨越方向,又要明白无误的著一个东字,那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了。  ~~~~~~~~~~~~~~~~~~~~~~~~~~~~~~~~~~~~~~~~~  这段话很是好玩,可供人发大笑之用。老张说安得长虹东入海,显然是一种幻想,人家根本也不是说这是真的。这个叫东湖耕耘的老兄却是这般认真,和老张讲什么“自然界没有这样的虹”,并煞有介事地说“要负责任”,哈哈,哈哈哈,居然还有蠢到这个份上的人,我的肚皮!
  五、东湖耕耘评曰:  大江东去夕阳多,拍岸惊涛日夜歌。这是作者在《题黄州东坡赤壁》里的句子。同样是匪夷所思的,东去的江水又怎么会涌向西边的夕阳呢?   ~~~~~~~~~~~~~~~~~~~~~~~~~~~~~~~  大江东去夕阳多,是“东去的江水涌向西边的夕阳”?哀,除了傻子之外,我还没见过东湖耕耘这么可发笑的人儿。理解错了不怕,可怜的是他是非常严肃地、煞有介事地提出来的,这就是白痴的标准特征。
  这张得罪的人可真多啊!楼主更甚矣!  
  我也觉是好诗啊!鸡蛋里挑的骨头它不是骨头。  
  东湖耕耘评曰:可爱的智深对时间也是没有概念的,在他笔下常常会出现两个时间系统。  久滞江城日影迟,秋寒唯有客先知。这是他在《候船厅》里的句子。所谓“久滞江城”,必是经年累月之意。但后面的时间系统却变了,接一个“日影迟”,说是一天还没过完呢。  ~~~~~~~~~~~~~~~~~~~~~~~~~~~~  典型白痴。“久滞江城日影迟”正常理解就是“长期呆在江城,都感到日头走得慢了(也即时间放慢了)”,很正常的句子。这个东湖耕耘却硬整个“一天还没过完”。我发现楼主在这里推举的某些人都够白痴的,和他一套号。
  二、古鎮客舍秋夜  月帶清寒過小庭,瑣窗開閉幾陰晴。  青石街上牛蹄響,疑是先人取火聲。  老张这首绝句是我最喜爱的几首绝句之一。看见楼主文章里的几个弱智把此诗歪曲得不成样子,很令人悲哀。我试解之,以正视听。  古鎮客舍秋夜  月帶清寒過小庭,瑣窗開閉幾陰晴。  青石街上牛蹄響,疑是先人取火聲。  ————寒凉的月亮照着小庭院的窗子。这窗子晴开阴合,不知有多少个春秋了。忽然听到古老的青石街上传来牛蹄得得之声,让我感觉像是远祖们击石取火的声音。  看看我的译文,傻文里的弱智们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弱智的了。
  诗有百解,只要不过分曲解,我看是不必要言辞激烈的。
  MARK.
  一家人,老手法,鉴定完毕。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峪关德邦河西运作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