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破坏大自然的资料

1.查看公共账号:&&洛杉矶华人资讯网2.搜索账号:&&chineseinla_com
地址: 1351 S Grove Ave, Unit 109,
Ontario, CA 91761
电话: 总机:626-657--21:00(西部时间)
竞价:562-275--18:00(西部时间)
(周一到周五, 周六周日休息)
几大古文明的消亡,是人类破坏大自然造成的结果
几大古文明的消亡,是人类破坏大自然造成的结果秋雨一丶沙漠干旱葬送了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的古埃及文明,形成于公元前5000年,消亡于公元641年。也有学者认为,古埃及文明存续于公元前4245年至公元332年。古埃及南北濒临地中海和尼罗河的几处大瀑布,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以尼罗河为中心,其东西为干旱的沙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畔,是尼罗河的赐予,归根结底是古气候的赐予。丰沛的雨水,适宜的冷暖,使得古埃及文明得以发展。埃及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巨大的金字塔丶神秘的木乃伊丶生动的象形文字都给人们留下了回忆,但4500年前,古埃及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神秘地消失了。曾几何时,每到夏季,雨水汇入尼罗河中,上游地区的富含无机物矿物质和有机质淤泥随着河水漫溢到古埃及,给古埃及土地留下一层薄薄的沉积层,以补充从田地中收获作物所吸收的养分,近乎完美地满足了农田对于有机质的需要,从而使这块土地能够生产大量的粮食来养育古埃及的人口。正是这样无比优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造就了古埃及漫长而辉煌的文明。然而由于尼罗河上游地区的森林不断地遭到砍伐,以及过度放牧丶垦荒等,使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尼罗河中的泥沙逐年增加,加之雨水逐渐减少,干旱频繁发生,昔日的地中海粮仓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沙漠干旱葬送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创造者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除了古老的文明外,还有90%完全沙漠化的土地。二丶巴比伦文明消亡于生态恶化  巴比伦文明距今2500年到6000年,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附近一系列城市文明的总称,后人称为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是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但直到近代,辉煌的巴比伦城才由考古学家发掘出来,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两河流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创造了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学校、最早的图书馆,出现了最早的寓言、格言、谚语和爱情诗,甚至还流传下来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第一部农人历书等。古巴比伦盛行星宿崇拜,观测天象丶预测吉凶的习俗促进了占星术的发展。巴比伦文明时期的数学和天文最为发达,那时间已经知道如何区别恒星与行星,能预测日月蚀和行星会冲现象,有了太阴历,为适应地球公转的差数,已经知道设置闰月。生活在那个时期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凭借着智慧和劳动,将这个地区灿烂的文明一步步推向顶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古代的两河流域并不是一片安宁的土地,这块沙漠中的新月形绿洲是各个游牧民族部落觊觎的对象,因此战争此起彼伏,朝代不断更迭,历史便在这刀光剑影中演绎。连年征战,加上巴比伦人在创造灿烂文化丶发展农业的同时无休止地垦耕丶过度放牧丶肆意砍伐森林等,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随着气候变化,雨水减少,干旱加剧,使这片沃土最终沦为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漫漫黄沙使巴比伦王国在地球上销声匿迹,巴比伦文明消亡于生态恶化。三丶人类活动导致印度河文明瓦解大约距今5000年,也就是在华夏的五帝时期,印度河流域就出现了真正的城市,农业后来逐渐扩张到印度河边低地,从而使古印度河流域成为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河文明直到公元年才被人们发现,此前却长期埋藏在地下不为人知。印度河有充沛的雪水,夏季有季风带来的雨水,多条支流从喜马拉雅山区流出,流过旁遮普和干燥的拉贾斯坦低地,进入信德的沙漠后在卡拉奇附近入海。印度河流域的下游是沙漠,低地少雨,因而农业必须依靠灌溉。一年一度的洪水既提供了水,又带来了极肥沃且容易耕种的冲积土壤,再加上长而温暖的生长期,终年不断的日照,构成了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是名符其实的粮仓。印度河流域曾是气候宜人丶农业发达丶物产丰富的肥沃良田,栽培的作物主要有大麦丶小麦丶豆类丶芝麻和蔬菜,在水源好的地方也种稻谷,此外还有果树和棉花,所以印度是棉花的故乡。遗址中还发现了印度河文明中心以外的物品,说明当时的商业也很活跃。距今4000年前后,灌溉的土地和城市占地面积在逐渐缩小,印度河文明开始衰落。距今3900年前,洛塔尔港口被放弃,其他较大居住中心维持的人口也比原先大为减少,且拥挤在衰败城市的某个小区域中。在逐步走向没落的日子里,居民们又遭到了异族入侵或匪帮残忍的烧杀抢掠。任何文明存在很多世纪后,都有可能出现衰退迹象,但古印度河文明却是由沙漠或半干燥环境引起的短期快速衰败。古印度河流域干旱地区长期依靠灌溉,经蒸发后因无雨水有效冲刷而留下了大量的盐碱。灌溉使地下水位提高,甚至作物根部被淹,当积累的盐碱达到对作物有害的水平,农业也就宣告完结。印度河流域古代耕种过的地区中,有大片地块看来就是由于这些原因而被放弃的。由于人类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毫无顾忌地开垦,破坏了生态结构和生态平衡。一再发生的洪水和江河改道,直接威胁城市,温德亚山和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水土大量流失,所携带的淤泥淤塞了河道,堵塞了农田供水的灌溉渠道,灌溉区失去水源,使肥沃的土地变成了不毛之地。印度河文明的瓦解,没有气候变化的证据。印度河文明瓦解后,成就了今天的塔尔沙漠,居民区开始移向孔雀王朝崛起的恒河流域。四丶玛雅文明消亡于干旱也许就在1.3万年前,东亚的人群扩张时期,连接亚洲与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几乎没有水,远古人类得以跨过海峡从亚洲大陆进入美洲大陆,从此古人类开始了在美洲大陆上创造自己的文明。玛雅文明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属于中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人最早分布于南墨西哥丶危地马拉丶巴西丶伯利兹丶洪都拉斯及萨尔瓦多等地。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丶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成就。当时的玛雅人兴建了规模巨大丶功能完备的城市,并有着复杂的宗教体系,有极为先进的数学体系和天文历法。玛雅历法是一套以不同历法与年鉴所组成的系统,其手法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成为中美洲的玛雅古文明标示。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为玛雅文明发展的前古典时期,公元317年到公元889年为古典时期,公元889年到1697年为后古典时期。也有人把它叫做早期阶段丶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玛雅人认为一个月等于20天,一年等于18个月,加上每年之中有5个未列在内的忌日,一年实际的天数为365天,正好与现代人对地球自转时程的认识相吻合。岁差是由于太阳和月球的引力,而使得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岁差周期约为25800年。玛雅人把岁差周期分为五个太阳纪,每个太阳纪为5125年,0年,接近5125年,从而产生出如下的玛雅预言:第一个太阳纪是根达雅文明,是超能力文明时代。根达亚文明毁于大陆沉没。第二个太阳纪是米索不达米亚文明,又被称为饮食文明,米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根达亚文明逃亡者的延续。人们把以前的事忘却了,超能力也渐渐消失。米索不达米亚文明发生在南极大陆,毁于地球磁极转换。第三个太阳纪是穆里亚文明,也称生物能文明,是米索不达米亚文明逃亡者的延续。米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先祖开始注意到植物在发芽时产生的能量,这个能量非常巨大,经过一个世纪的改良发明了利用植物能的机器,这个机器可以放大能量,该文明毁于大陆沉没。第四个太阳纪是亚特兰蒂斯文明,又称光的文明。亚特兰缔斯是来自星系猎户座的殖民者,他们拥有光的能力,在火雨的肆虐下引发大地覆灭。早在穆里亚文明时期亚特兰蒂斯就建立了,后来这两个文明发生了核战争。第五个太阳纪是我们所处的情感文明。2012年12月冬至日是世界末日,此后人类将进入与本次文明毫无关系的一个全新的文明。玛雅文明消亡了,第五个太阳纪的世界末日,已经被事实证明子虚乌有。很少有资料提到过第一个太阳纪的根达亚文明,只有少数资料提到过第二个太阳纪和第三个太阳纪,没有什么现代的理论依据,前四个太阳纪都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得到证实与合理解释。人们认为,汉人是按照历史为传统而活的民族,玛雅人是按照预言为未来而活的民族,西方人能够轻易征服玛雅人,似乎都是出于玛雅人自身对预言的无上遵从,玛雅人等待的既非生,又非死,似乎只是等待。玛雅人有着复杂的宗教体系,所有的城市都是以宏伟巨大的金字塔和神庙为核心,在兴建金字塔和神庙时,玛雅人习惯于用白石灰来粉刷外墙。烧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柴,玛雅人便开始砍伐森林。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各国广泛分布着的玛雅金字塔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对木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大片森林被砍伐殆尽,森林受到无节制破坏,当地的环境也逐渐恶化。国王和贵族所关注的是征战扩充地盘和掠夺,向农民勒索足够的食物,使自己更加富裕,以维持自己为所欲为的活动和糜烂的生活,并且还要建立彰显自己功勋的纪念碑。城市人口超过了可支配资源,森林的砍伐增加了环境破坏的程度,水土流失更减少了可用耕地面积。更多的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被过度利用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庄稼。由于连年发生旱灾,玛雅人又没有打井筑渠的水利知识,在河流湖泊干涸断流之后,农业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终分崩离析,文明高度发达的古玛雅人解体成中美洲丛林中若干支印第安部落。公元750—850年,正是玛雅文明消失的年代,由于连年发生旱灾,摧毁了玛雅文明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干旱成为玛雅文明崩溃的重要原因。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玛雅地区发生的旱灾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大旱灾每隔208年就发生一次,与太阳的周期性活动增强有关,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玛雅文明消失的年代。大的旱涝灾害,全球几乎会同时发生。公元785年,中国关中大旱,春耕无法进行,至八月,河流枯竭,井皆无水;公元790年,中国大旱,关中无法进行春耕,江南丶福建井水和泉水枯竭,疾病横行,死者众多。公元800年,大洋彼岸的玛雅干旱达到了顶峰。锁链就怕打开缺口,一旦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修复却不是容易的事情,造成了恶性循环。连年发生旱灾,河流湖泊干涸断流之后,玛雅人又没有打井筑渠的水利知识,农业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终分崩离析,文明高度发达的古玛雅人解体成中美洲丛林中若干支印第安部落,最终导致玛雅文明的消亡。气候丶环境丶生态直接关系着人类文明的兴衰存亡,地球人类应当以史为鉴,引以为戒。五丶生态破坏导致楼兰古国消亡说到古文明的消亡,需要提到楼兰古国,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与汉朝关系密切,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为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丶尉犁,西南到若羌丶且末,曾经是西域一个强悍部族生息繁衍的乐园,那时的楼兰古国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古城周围建有雄伟城墙,是边境重镇,丝绸之路的南北两条路从楼兰分道,中国内地的丝绸丶茶叶丶西域马丶葡萄丶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许多商队经过时,都要停下休息。楼兰古国遗址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o赫定。楼兰古国毗邻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当年城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丶焉耆丶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此后尽管楼兰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公元630年,楼兰古国延续了800多年最终消亡。楼兰的消亡与人为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密切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丶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丶良好的植物受到严重破坏。公元3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0个人参与评分
Barneys New York
Sale up to 75% OFF
ChineseInLA总共有47627条点评, 37896次评分生态破坏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等等。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生态破坏原因
生态破坏乱捕滥猎
过度采挖珍稀动植物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甚至是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对许多动植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野人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国的人参产地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野人参了。我国许多中草药,一旦被证实对某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原料植物就会很快被采挖一空。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物种不可能退化成过去的物种,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现。
据国际捕鲸协会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6万头鲸被杀(平均每小时3头),其中俄罗斯和日本的捕鲸数占总捕鲸数的95%。例如蓝鲸,是从古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在半个世纪前还有30万头之多,今天只剩下了大约2000头;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大幅度上升,甚至比黄金还贵,捕杀犀牛的行为加剧,致使黑犀牛的数量已锐减了90%,处于灭绝的边缘。
据估计,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到2000年,地球物种的15%-20%将会消失,人为因素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近2000年来,已知有139种鸟类、110种哺乳动物绝灭了,其中近1/3的物种是在近几十年中消失的。还有600多种大型动物面临绝灭的危险。在我国,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濒危,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
生态破坏乱砍滥伐
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它的分布最广、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生物生产力也最高。森林和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不但推动了自身的生长、繁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态息息相关。
可是,人类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思想的指引下,对森林进行收割式的采伐。据估计,原来地球上森林面积有76亿hm2,森林覆盖率为60%。世界上共有林地38.26亿hm,占陆地总面积的28.5%。开发较晚的大陆如北荚,当第一批殖民地到达时,美国的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之间约有17亿hm森林,只剩下0.1亿hm。
南美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木材蓄积量占世界总量的45%。然而,自60年代开始,这片森林就被大规模砍伐。仅1966年-1975年,就毁掉森林1100多万hm。这片森林大部分处于巴西境内,大肆毁坏亚马逊林区的后果,使巴西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从80%迅速减少至40%。如果大规模的毁林不加制止,在30年后,亚马逊地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带之一。过度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原生态系统中,草作为生产者,为草原上动物的存活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也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类只顾眼前的利益,只求畜牧业的发展,不管草场的承载力,致使草的利用速度大大超过了更新速度,草原生态系统渐渐地衰弱、瓦解,变成了荒漠、沙地。
我国天然草场约50亿亩,其中,荒漠和荒漠化草原草场为9亿亩,高寒草场20亿亩,这些草场的产草量很低,需要60-70亩,甚至上百亩才能牧养一只羊。剩下的20多亿亩草场,由干放牧不合理,已有1/3退化和沙化,还约有10亿亩草场因缺水而难于利用。森林和草原是初级生产的承担者,森林、草原的破坏,不仅减少了固定太阳辐射的总能量,也使异养生物的栖息地受到损坏,以致它们大量逃亡,生命力弱的物种便会灭绝。
生态破坏毁林造田
过度垦荒,围湖造田
人口的飞速增长,使粮食短缺成为日益显著的难题。因此,人类大规模地毁林、毁草造田。然而,不合理地开荒、耕作,引起大规模的水土流失、荒漠化、风沙肆虐。恩格斯说过:“荚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我国的榆林地区解放前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肥嫩的草场,但是由于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结果没有多长时间,就由沙漠生态系统代替了森林生态系统,沙漠淹没了榆林,榆林只得向南搬迁,榆林已经是第三次南迁了。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引进物种
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选择、淘汰、竞争和适应,形成了与其周围环境及其他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当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侵入另一个生态系统之后,侵入者既有可能夭折,也有可能在没有天敌制约的环境里迅速繁殖,使被侵入的生态系统失去稳态而解体。在自然状态下,由于有沙漠、高山、大海的阻挡,生物很难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去。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迁移比过去要容易得多,由此酿成的生物灾害在地球上也屡见不鲜。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859年,有个好事者从英国带了24只家兔放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动物园中。后来一场大火烧毁了兔笼,幸存的家兔窜入田野。偏巧,澳洲温和干燥的气候和丰富的青草十分适合这些兔子生存,特别是澳洲没有高等食肉动物,家兔基本上没有天敌,于是这些幸存者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澳大利亚有野生兔子40亿只,它们与绵羊争饲料,严重地破坏了草原,给澳大利亚畜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上述生物入侵的例子告诫我们:人类千万不要盲目地破坏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相互作用后形成的生态系统的稳态,因为一个物种无论是灭绝或是过量繁殖,都会危及与它相关的几十个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
生态破坏恶化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惟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在一次性中,煤炭占75%以上 。各种预测都认为,这种至少将维持60年左右,原因是我国油气贮量有限,而水电 核电价格相对较昂贵。
能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仅仅如此。它也已经和正在给人类带来 许多麻烦。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主要是占总量80%的)的利用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 境污染。
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初期,能源的使用量及范围有限,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不发达,对环 境的损害较小。又由于环境的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察觉到它的明显 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类的特别注意,因此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然而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由于能源的不合理开 发和利用,致使也日趋严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几十亿吨甚至几百亿吨 的CO2粉尘及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排放物都主要与能源的利用有关。它给人类 带来的后果是:由于CO?2等所产生的“”使地球变暖,全球性,海平面 上升,自然灾害增多;随着SO2等排放量增加,酸雨越来越严重,使生态遭破坏,农业减 产;类化合物的排放使遭破坏,加之大量粉尘的排放,使癌症发病率增加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必须指出,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利用当时世 界上廉价的资源(包括能源),不顾后果地向环境疯狂索取,并排放大量积累的结果。 直到现在,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上的主要消费者和CO?2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排放者 ,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4,他们对世界环境的恶化应负主要责任。
以煤炭为主的,使我国面临以下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是以煤为主的意味着 比较低的;另一个所面临的就是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技术工艺落 后,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排入大气 的烟尘90%的SO2和85%的CO2均来自燃煤。因此,煤炭直接燃烧是我国的主要原 因。
能源的利用,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却逐渐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在谋 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这一矛盾。
生态破坏人类
在自然界,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客体都被称为环境(这里指自然环境,不包括社会环境)。人类 是环境的产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环境,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改造环境, 以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环境的演化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能盲 目的用人的主观意志改造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 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反之,环境的任何改变也直接影响到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与环境是和谐共处的关系。有人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通俗而形象 地喻为“兄弟”关系,人类有事应多和环境“兄弟”商量。
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上,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盛行过。人类中心论把人 捧到中至高无上的位置,说人是大自然的主人,可以支配一切,自然界只不过是一 个消极的客体。甚至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可以为所欲为,而自然在人类面前只有逆来顺受。 这种以老大自居的观点,导致人类向大自然任意索取,任意排放。
正如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 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和第 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取消了。”现实正是如此。人 类在不断地遭到环境的报复,今天我们正在吞食着人类盲目行为的恶果。
日益恶化的,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人类应当不断更 新自己的观念,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共处。也就是保护人 类生存的基础和条件。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的口号 ,提醒人们保护自己的环境。大会发表的《》宣告:“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 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利用知识在与自然合 作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需要几倍的时间乃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恢复,甚至永远不能复原。 人类为恢复和改善已经恶化的环境,必须做长期不懈的努力,其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环境已经向人类亮出了“黄牌”,如再不清醒,就将会被罚出“场”外。到那时,尽管人类为 子孙后代留下数以亿计的财富,但由于前人“愚蠢”的行为,毁掉了他们的生存条件,再多 的财富又有什么意义!
生态破坏未来
1986年12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征询16位世界著名思想家关于21世纪议事日程的看法 时,被采访的大多数人指出:世界环境退化的严重性仅次于核毁灭的威胁。?
1987年初欧洲环境年活动发表了《关于欧洲环境状况的报告》,把生态变坏和称为 “人类缓慢的死亡”。
1988年初到1989年5月,对中国、印度、日本、阿根廷、西德等15个国家 进行了的民意测验。每个国家有400~1200多各部、机构不同层次的人接受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国家对都表现出深切的关注。他们认为,“当前没有什么比 环境现状更令人触目惊心的了”。
我国的被调查者对国内目前的环境状况的评价是15个国家中最差的,其中最为突出的环境问 题是饮用水源的污染以及大量农田被侵蚀。
印度被调查者在“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较大的健康危险与较低的生活水平和较小的健康危险” 之间,77%的印度人选择后者,20%的人选择前者。
日本被调查者认为,必须提高对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它比温饱问题重要得多。如 果整个世界不立即控制环境恶化,土地将变成沙漠,海洋将会淹没陆地,人类无法在这个地 球上生存下去。
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公布结果。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 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据1992年11月份《》载:全世界1525位专家(其中9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呼吁全人类 要救救地球,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世界各国许多环境学家和伦理学家都发出了“我们自己不要灭自己的种”的警告。 正如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托尔巴博士所说:冷战已经结束,环境问题一跃而成为世 界问题的榜首。
生态破坏危害
如果说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日益严重则是人类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使用量几乎增加了30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约210亿吨,使大气中CO2的浓度由19世纪上半叶的270×10-6增加到1980年的344×10-6。预计 到2030年大气中CO2的浓度还要增加一倍达到680×10-6。
由于CO2等引起的“”,使全球气候明显变暖。科学家预测,到下世纪中叶,地 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从而导致南北极冰雪部分融化。加上海水本身热膨胀, 就会使世界25~100厘米,一些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将葬入海底。地球上的许多 平地,如北京、上海、伦敦、纽约等城市全部被淹没掉。数亿沿海居民将被迫迁居。同时地 球变暖将使不少国家和地区干旱少雨,虫害增多,农业减产。 此外,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SO2、等有害气体也在急剧增加。当大气中的SO2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与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降雨的pH值低到 5. 6以下(正常为5.6),这种雨称为酸雨。如果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浓度很高时,可以使降 雨的pH值低到3左右。
1987年美国大气保护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美国直接受到酸雨危害的居民达3000万以上 。由此,美国每年直接损失费用达150亿美元之多。欧洲国家被酸雨损害的森林已超过50%。 由于森林的破坏,到2000年世界残存的物种将下降到现存总数的1/5~1/4,这是一种不可恢 复的。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酸度也在不断增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其中包括我国在内,酸雨都将日益严重。
在我国,SO2等主要来自煤炭的燃烧。据23个省市测定表明,其中21个均发现酸雨,占90% 以上。我国降雨酸度由北向南呈逐渐加重趋势。长江以南酸雨已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最严重 的是西南和华南。在我国的华北、东北和西北过去很少出现酸雨,而今酸雨也在困扰某些地 区。
酸雨使土壤、湖泊、河流水质酸化,使水生生态恶化,危害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生长。据统计 ,我国每年有近26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酸雨污染,使粮食作物减产10%左右。仅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四省区,因酸雨危害每年24.5亿元,间接生态效益损失更大。 同时,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严重损害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以及其他重要文化设施 ,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亿立方米的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亿立方米 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专家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通过和工业 管道排放的将达到1亿立方米。由于导致发病率上升,水生物死 亡。导致的引用水危机正席卷着全球。估计,1980年发展中国家约有3/ 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引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引用污染的水受到疾病的威胁。每天约有2.5万 人死亡与饮用受污染的水有密切关系,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4/5归因于和水有关的疾病。 据 有关专家预测,仅我国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150亿元,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我 国年15年间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2735亿元。
据1991年统计,我国废气年排放量为11.3亿标准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为1615万吨,SO ? 2排放量为1844万吨,其他有害气体100万吨左右。许多城市均超标准数倍。在全球41个城市 参加的大气总飘浮颗粒物浓度的监测中,我国的北京、上海、沈阳、广州、西安五个市全部进入前10名的行列。由于污染,城市上空烟雾弥漫,能见度降低,晴天减少,烟雾日 增多。污染严重的本溪市被列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严重的,直接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1991年我国人口总死亡率为670/10万,比 上年增加0.5%。国内外研究表明,癌病与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尤以肺癌与大气污染最为明 显。癌症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大城市癌症死亡率为129.9/10万,中小 城市为104/10万。而在癌症中以肺癌死亡率最高。肺癌高发区大多集中在工业发展较早、 经济密度较高、大气污染较重的地区。其中,大城市为35.2/10万,中小城市为23.7/10万 ,分别占癌症死亡的27.1%和22.1%,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农村,癌症死亡率占总死 亡率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是农村地区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则是 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的主要诱因之一。全世界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主要由于造成的癌病。
氟里昂的使用量不断增加,是导致减少并出现空洞的原因,臭氧可以吸收200~300纳米 的紫外线,从而减少了紫外线对生物(人体)的伤害。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到 2075年全世界将有1.54亿人患,将有1800万人患白内障,农作物减产7.5%,水产 品将减产25%,材料的损失达47亿美元。
全世界由于环境问题造成的难民人数有1300万人,接近由于政治动乱和战争造成的政治难民的人数。
据1982年调查,由于环境污染,我国每年造成的损失近500亿元,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3 00多亿元,两项加在一起共800多亿元。保守估计,到2000年我国因造成的经济损 失每年将达2000亿元,约占当年国民收入的1.2%左右。
生态破坏环境保护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认真执行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要增强全民族的,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
1979年9月第五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以后又发布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法规;1997年11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通过了《》。这两部法律的实施,使我国的环保和节能工作开始 走向法制的轨道。上至国务院,下到各省(市)、地、市、县都设置了专门机构。许多城市都 把环保和节能列入市长任期目标,全国从事环保和节能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为了解决环保 和节能问题,我国逐年增加用于环保和节能的资金投入。各种宣传机构也都加强了对节能与 环保的宣传,节能与环保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以解决温饱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全民族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的节 能 意识与环保意识比较薄弱。节能与环保问题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往往是“说起来 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特别是环境保护。因为环境保护需要个人和局部的劳动 力 和资金的投入,而所得效益却具有全球性和公共社会性。另外,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认识到我 们的生活、生存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甚至发生了危机,当然也就很难理解节约能源与保护 环境多么重要、多么迫切。往往只去追求自身的物质满足,个人和局部的致富,而对节能与环 保缺乏紧迫感和起码的责任心。
据测算,节能与开发新能源相比,可节省投资1/3。从建设周期上看节能比开发可缩短周期1/3 ~2/3。因此,不仅见效快,同时还可带来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环境等多方面的效益 。而对于环境,如不注意保护,等污染以后再去治理,那就要增加成倍的资金投入。所以说节 能与环保“利在当代,功荫后世”。我们必须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这两项工作。那 种有水快流,的观点,势必导致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
。在对待节能与环保这个问题上,必须摆正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 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关系。199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只有一个地球--一起关心,共同分享”。这是整个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的各级领导者,在谋划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发展时,同时也应考虑到会给环境 带来什么, 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着手自己的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把环境放在什么位置,每位公民都 应顾及到自己的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后果。我们不能不考虑未来,去谋求利益的 盲目的发展。发展不仅仅是为当代人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满足精神心理的要求,同时也应 当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没有污染、景观优美、生态健全、有多种多样资源(包括能源)可 供利用的高质量的生存环境。这就是准备走向21世纪的应具有的和发展观。
.生态破坏及其原因[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