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和肠道不适,前几天吃了藿香正气水

你好,我得了慢性浅表性胃炎,肚子每天都饱胀不适,肚...
你好,我得了慢性浅表性胃炎,肚子每天都饱...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你好,我得了慢性浅表性胃炎,肚子每天都饱胀不适,肚腣右侧劳累时痛,上次吃了一个月中药没好,现在在吃四联疗法的药物,今天肚子胀痛的难受,请问有什么好的药物去胀痛的呢,我不打嗝的,大便正常,吃藿香正气丸可以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做过CT说是右侧小结石,医生说疼痛不是小结石引起的,B超没问题,胃镜说是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四联疗法的药可以同藿香正气丸一起吃吗,藿香正气丸治胀痛可以吗?吃过很多治胀痛的药都没用的
便血可能由哪些疾病引起?点击免费在线咨询肛肠科医生》
痔疮反复发作怎么办呢?痔疮、肛肠疾病怎么治?多少钱?
急性痔疮的症状表现,患痔疮平时需注意!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闭经、绝经、更年期
擅长:呼吸疾病、过敏哮喘、肺纤维化、支气管炎等
擅长:过敏哮喘、肺纤维化、支气管炎等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综合、中医保健
&&已帮助用户:238
问题分析:首先四联疗法是为了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并且三联疗法治疗无效。而服药后出现的胃胀可能是四联药物的副作用。为了消除胀痛可以考虑服用香砂养胃丸、连苏颗粒、气滞胃痛冲剂等等,以疏肝和胃、行气止痛为主要作用的中成药。霍香正气丸是治疗暑湿感冒泄泻呕吐的,步态符合你的病情。小结石确实跟胀痛没关系,胀痛要么是慢性胃炎的原发症状,要么是药物的副作用。但四联疗法一般只用7天,坚持一下治疗结束了就会逐渐好转。意见建议:配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中药治疗,如果还不行就只能吃中药汤药了,但是这个也跟大夫的水平有关系,如果一个医生治疗效果欠佳,可以考虑换个中医大夫,但是四联疗法应坚持够7田。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脊柱关节炎,关节脱位,骨盆骨折,肩-手综合征,神经...
&&已帮助用户:3270
问题分析:你的这种情况右侧腹部疼痛,一般胃的位置是在左上腹和中腹部,右边一般是肝胆的位置,所以你的描述有结石坑能是胆囊疼痛,所以建议你到医院肝胆外科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意见建议:所以建议你到医院肝胆外科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好好治疗
问慢性浅表性胃炎
职称:医师
专长:糖尿病
常见皮肤病
&&已帮助用户:169612
病情分析: 你好!慢性浅表性胃炎一定要注意饮食,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意见建议:口服奥美拉唑和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祝早日康复
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炎症状老打嗝
职称:护士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124106
问题分析:一日三餐定时吃,平时不吃辛辣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是不会有事的意见建议:药有:阿莫西林,克拉毒素缓释片,铝碳酸镁片,奥美拉唑,吗丁啉等。
、无意义回复,将会被通报!
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吃什么药好
专长:乳腺外科、肛肠疾病、烧烫伤
&&已帮助用户:219576
你好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属于老胃病范畴你的情况主要是脾胃湿热导致的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引起的打嗝反胃一般药物很难根治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配合治疗可以快速治愈不反弹.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脾胃湿热荡涤胃肠浊气快速修复胃粘膜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问20多天了症状是右上腹肋骨出疼痛胃部胀痛打嗝没力气吃...
职称:护士
专长:妇科炎症,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34620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症状,我建议你可以服用暖胃舒乐片以及庆大霉素治疗。意见建议:建议你平时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多选用一些易消化的优良蛋白质食品,如鱼、蛋、豆制品以及含维生素丰富的嫩绿叶蔬菜、鲜果汁和菜汁等
问胃体隆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总是打嗝,放屁,食欲不振,...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中医科,尤其擅长体寒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45615
问题分析:您好,治疗胃炎,饮食健康是治疗胃病的首要措施。意见建议: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或睡前进食。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少吃刺激性食物、生冷等对胃的损害。保证充足睡眠,放松保持平和心态。药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哌吡氮平等。
问肠胃胀气,疼痛,失眠,打嗝,头晕,已经有4个多月了,...
职称:医师
专长:肺炎,II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29516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病情描述,可能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引起的反复胃胀,失眠,嗳气,头晕症状,需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意见建议:建议口服埃索美拉唑,替普瑞酮,吗丁啉进行治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饮食清淡,不要暴饮暴食,加强锻炼,放松心情,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防止感染。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女人正常绝经年龄在55岁左右,过早绝经带来的后果就是身体进入.
由于每个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特点不同,在饮食上也是有不同之处的
激素六项检测是女性常规的生殖系统常规检查,多囊卵巢、绝经期等女
卧床休息,抬高床头使患儿半卧位以利于呼吸
哮喘疾病患者除了及时的接受治疗以外,科学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引流可以排除积痰,减少继发感染,减轻全身中
绝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反应,有可能会引发头晕、头痛、突破性出血.
百度联盟推广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患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怎么办?_福州医博肛肠医院_福州专业肛肠医院
最新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患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怎么办?
&  患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怎么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的饮食开始不注意,经常暴饮暴食,晚上又喜爱吃宵夜,导致胃部功能紊乱,长期下去会导致胃病的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其中的一种,发作起来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折磨,日常饮食需要十分注意。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应该如何处理慢性浅表性胃炎?
  1、患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日常饮食应该减少进食容易胀气的食物,以为进食易胀气食物后,会加重炎症,可能出现胃痛剧烈情况。鸡蛋、坚果、糕点、面包、红薯、栗子、香芋等食物都容易产气,患病期间要尽量少食用,以有效减缓病情。
  2、不小心进食了产气食物导致胃胀气,可能引发胃痛症状。患者可以松开衣服,尽量避免衣物对胃部的束缚,避免躺着或坐着,站立后可以帮助消化,肠胃消化系统较为通畅。
  3、许多中药成分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引发的胃痛、胃胀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如藿香正气丸、保济丸等,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家中应该常备这些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4、如果是受寒引起的胃病发作,可以饮用适量的姜水驱寒,姜水对胃病的治疗效果极佳,特别是对付胃寒引起的胃痛,饮用姜水后可以有效改善,减轻疼痛感。
  5、经常用热水泡脚,除了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助于胃病的治疗和恢复,特别是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辅助治疗作用大。人的脚部有许多穴位,通过泡脚以及按摩脚底,可以有效缓解多种疾病症状,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
  6、患过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朋友都知道,发作期间不适合乱吃西药,除了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建议用药外,只要注意日常的饮食调节即可。许多食物具有养胃的功效,如米粥、面条、猴头菇等,多进食这些食物,改善胃部环境,有效辅助治疗。
(责任编辑:www.fzgtgcyy.com)
+ 关注热点
+ 疾病导航
福州医博肛肠医院是一所集临床、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治疗肛肠疾病的医院。是福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24小时免费
免除排队困扰
还可享受多项优惠
因为专注所以
专业早诊断早轻松
七大特色疗法
让疾病去无踪
吴和木院长简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
李爱莉:主任医师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全.....
应酬喝酒伤胃怎么办,喝酒后吃那些食物...
有些人在洗澡或者大便的时候,会发现自...
咨询热线:99
医院地址:福州仓山区则徐大道318号(无假日医院) 福州医博肛肠医院 版权所有
YEBO福建福州肛肠专科医院福州医博肛肠医院国家新农合定点肛肠医院、中国肛肠病研究院福州科研临床基地、中华医学基金会中国肛肠疾病防治普查工程福州站指定单位、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项目单位。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
(www.fzgtgcyy.com)福州医博肛肠医院有限公司 Copyright 08
YiBo Hospital FuZhou. All rights reserved.羊奶可治浅表性胃炎吗.有哪些治疗胃炎的食疗方法呢.我有胃炎可是我发决一吃奥美拉唑等药肚子更难受.所以想用食疗的方式来治疗不知羊奶管用吗.此外还有哪些食了方法可治胃炎呢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谈谈慢性胃炎及若干相关问题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性病变,目前引发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弄清,就已知的病因简述如下:1.1.胃粘膜损伤因子:外源性诸因子,如机械性、温度、化学性、放射线和生物性因子长期反复损伤胃粘膜,造成炎症持续不愈,例如摄入粗糙食物、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口咽部慢性感染灶等。内科某些疾病,如右心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胃粘膜瘀血缺氧,尿毒症时血中尿素氮升高都可引起胃粘膜对刺激物耐受性降低,使其易于损伤。1.2.幽门螺旋菌感染:近些年研究发现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旋菌感染有很大的关系。根据其流行病学研究,成人感染率为50%以上,胃窦炎患者阳性率为70-90%。如何根治幽门螺旋菌,防止复发,是慢性胃炎治疗的关键。1.3.十二指肠液返流: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有胆汁、肠液和胰液,他们能减弱胃粘膜屏障功能,使H+反弥散入胃粘膜内,从而发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而慢性炎症又使屏障功能进一步降低,造成恶性循环,这是慢性胃炎难治的原因之一。1.4.年龄因素和胃粘膜营养因子缺乏: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肠化和萎缩性改变及幽门肠化生也随年龄增加而程度加重并范围扩大,胃粘膜营养因子缺乏可引起胃粘膜萎缩,这些都是老年人发生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因素。1.5.遗传因素:据有关专家调查验证,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萎缩性胃炎、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低酸的患者和壁细胞(PCA)、内因子抗体(IF)的阳性率均很高,提示有遗传因素的影响。1.6.免疫因素:免疫因素与萎缩性胃炎关系最为密切。以胃体萎缩为主的慢性胃炎,壁细胞显著减少,粘膜固有层可发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在患者血清中可检出PCA和IFA,提示其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有关,此病发展的严重后果是胃萎缩伴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胃炎的病理特点: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是由于胃粘膜的损伤和修复这对矛盾所引起的,主要组织学特点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胃粘膜层的病变,很少影响到粘膜下层。如炎症长期不能控制,则可引起腺体破坏和肠化,由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到萎缩性胃炎。病程长短不一,有报告浅表性胃炎可持续15~20年。相当多的患者是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并存的,二者无严格的区分界限。当胃底腺完全萎缩,全部为化生性腺体代替,而胃窦尚属正常者,称为胃萎缩,见于慢性胃炎发展为恶性贫血者。慢性胃炎的组织学变化,开始时总是灶性的。且不同部位其严重程度可以很不一致,甚至同一块活检标本中也不是均一的,此特点是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有时不一致的问题所在。随着病情发展,灶性病变扩大联合成片,逐渐向口侧发展。以上几种病理变化胃窦重于胃体,小弯侧重于大弯侧。当萎缩和肠化严重时,炎症细胞浸润有所减少,提示疾病趋于静止,从治疗角度看,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和活动性要比萎缩而无炎症的萎缩性重要得多。2.糜烂性胃炎在临床上常可见到胃镜报告描述在胃腔的某个部位发现有糜烂,也有些医生习惯于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实际上胃糜烂是指局限于胃粘膜的浅溃疡,它是一个胃镜学诊断术语,因其深度不超过粘膜肌层,也有人把它看作是胃溃疡的早期阶段或前期阶段。但应当指出,并非所有的胃糜烂都发展成为胃溃疡。自从胃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来,发现胃糜烂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生率仅低于溃疡病。目前一般称胃糜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为急性糜烂性胃炎,亦有人称之为出血性胃炎或急性胃粘膜病变。有时十二指肠亦可出现糜烂,引起出血。引起胃糜烂的原因:胃糜烂为胃粘膜的非特异性病变,可发生于正常胃粘膜,但更继发于浅表性胃炎。特别是在其它一些疾病的情况下,常出现胃粘膜糜烂性病变。如常见的有烧伤、全身性创伤、颅内病变、肝硬化、尿毒症、严重感染、休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右心衰竭、各类较大手术以后、晚期肿瘤以及服用某些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引起胃糜烂的因素均是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来实现的。保泰松和酒精能使胃表层上皮细胞脱落丢失,应激状态、尿毒症和可的松则使上皮细胞更新减弱,如果上皮细胞的丢失超过更新,则产生胃糜烂。低血容量休克时,血管收缩和血液浓缩也是破坏胃粘膜屏障的重要因素。氢离子平时只能少量缓慢地反弥散入正常胃粘膜,一旦迅速地反弥散入损伤的胃粘膜,则是粘膜中的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后者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和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并扩张粘膜毛细血管,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其结果导致胃粘膜水肿和胃间质液渗漏至胃腔。氢离子还破坏粘膜毛细血管,引起胃出血。因此胃粘膜屏障遭到破坏,常伴有酸性胃液的大量分泌,加上粘膜成分的改变和分泌率的减少,上皮细胞更新率减少、粘膜血管的损害和通透性增加等变化,使胃粘膜发生糜烂和出血。3.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相关,故很受医学界的重视。慢性萎缩性胃炎随年龄而发生率增高,六十岁左右达到高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基础是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3.1.1.上腹部饱胀不适:多在饭后出现,定位不明确的上腹部不适感,查体时上腹有广泛轻度压痛。3.1.2.食欲减退及消瘦:胃腺体萎缩,使分泌功能减退而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吸收,渐有消瘦,有时易被误诊为胃癌。3.1.3.贫血:贫血是其常见症状之一。一是由于食欲减退,摄入量不足,吸收欠佳。二是由于胃腺体萎缩,盐酸、内因子等分泌减少、缺乏,结果造成缺铁性贫血或恶性贫血。3.1.4.其它:如萎缩性舌炎、便秘、腹痛、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病程长的患者指甲脆性增加或出现反甲,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3.2.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恶变的有关因素:据国内、外大量报道,萎缩性胃炎胃癌发生率与此病病史长短及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胃粘膜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存在,产生了不完全性再生,萎缩的腺体被肠腺所代替,故肠化多见于萎缩性胃炎。由于胃高分化腺癌常发生在肠化黏膜的背景上,因此认为肠化与胃癌有一定关系。又因长期慢性炎症存在,细胞再生过程中出现异型增生。年世界卫生组织胃癌专家会议上指出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根据异型程度分轻、中、重3级。应定期检诊、随访,若不能排除癌变之可能,应早期手术治疗。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功能和结构异常,胃液游离酸减少,pH值升高,胃内细菌量增加,特别是为合成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提供了必要条件。总之,萎缩性胃炎发生恶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早期尽量控制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并定期检诊,防止癌变。3.3.萎缩性胃炎患者防癌变措施: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以往被认为是胃癌前奏(癌前病变),尤其合并肠化增生时。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但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确有一定的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萎缩性胃炎虽是癌前病变,但任其发展,确有部分病例发展成胃癌。故此当采取措施认真对待,使病情保持稳定,争取彻底治愈,避免癌症的发生。3.4.萎缩性胃炎镜下表现:3.4.1.粘膜变色:这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特征之一。粘膜失去正常的桔红色而代之以灰色、灰红色、或灰黄色,严重的可呈灰白色,且失去光泽。可局限于粘膜的一部分,也可呈弥漫性分布。萎缩性病变范围内也可能残留红色小斑,形成红白相间,白色为主的外观。3.4.2.粘膜皱壁改变:粘膜变薄,邹壁细小,在变薄的粘膜上常有斑点状或块状凹陷,周围界限不清。3.4.3.血管显露:正常粘膜因主细胞存在,是不透明的。在粘膜萎缩后,则见粘膜下层血管呈鲜红网状,可见到明显的静脉丛,色蓝,成树枝状分布。3.4.4.粘膜粗糙:镜下可见到颗粒状增生或粗糙不平,有时可形成较大的结节,形似息肉。3.5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因临床上无特征性表现,故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一系列的辅助检查,特别是具有诊断价值的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下面简要地介绍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些依据:3.5.1.症状与体征:有上腹部隐痛不适,食欲下降、饱胀、体重减轻、全身乏力等,且伴有贫血、萎缩性舌炎、反甲等。3.5.2.胃液分析:胃酸明显降低或缺如。3.5.3.X线检查:常规钡餐造影无任何诊断价值,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以显示胃粘膜的细微结构,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3.5.4.免疫学诊断:内因子抗体、壁细胞抗体、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血清胃泌素等检测,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分型的辅助诊断。3.5.5.胃镜和胃粘膜组织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萎缩性胃炎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胃粘膜组织活检可检测到固有腺体萎缩、腺体减少,它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方法。4.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仅累及胃粘膜的表层上皮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病变主要限于粘膜表层,即粘膜层的上1/3处。病变粘膜充血、水肿或渗出,主要见于胃窦,但亦可发生在胃体,有时见少量糜烂和出血。某些患者在胃窦部有较多糜烂灶,或伴有数目不等的隆起性糜烂,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或疣胃。镜下见粘膜浅层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胃腺体正常。4.1.浅表性胃炎内镜下的4种特点:4.1.1.充血性红斑:充血性红斑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表现,是由于胃粘膜表层毛细血管充血所致。轻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仅表现为充血性红斑,无其它的征象。充血性红斑呈片状或线条状,边缘不十分清楚,呈暗红色,易于和正常桔红色的胃粘膜区别,其分布可为局限性,也可为弥漫性。4.1.2.胃粘膜水肿:在胃镜下观察表现胃粘膜浮肿,如水浸样,色泽较正常粘膜淡,粘膜皱壁增厚且柔软,粘膜水肿与充血性红斑相互交叉存在,使病区表现为红色充血面上有淡红色或灰白色区域,称之为红白相间。此病变特性可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4.1.3.附着性粘液:胃粘膜表面附着白色或灰白色粘液斑,较粘稠,称为附着性粘液。该粘液紧附在病变的粘膜上,用水不易冲去,如用水冲去后,其下可见粘膜糜烂面。附着性粘液也是浅表性胃炎胃镜下的主要特点之一。4.1.4.粘膜脆弱、糜烂、易出血:浅表性胃炎的胃粘膜脆弱、严重炎症时可出现粘膜糜烂、出血。如果仅有粘膜糜烂,称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型);如果糜烂伴出血,则称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出血型)。出血可表现为红色的新鲜出血,也可为暗红色的陈旧性出血。4.2.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特点:慢性浅表性胃炎以上腹部疼痛为最常见症状,也有些患者可无任何症状,现将其临床表现分述如下。4.2.1.上腹痛:上腹疼痛多不规律,大多与饮食无关,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因进冷、硬或辛辣食物引起症状或使之加重。少数患者与天气寒冷有关。极少数病人可出现明显的上腹部绞痛并向后背放射,甚至可误诊为心绞痛。4.2.2.嗳气:由于唾液不断被吞入胃内,另有空气吞入,以及胃酸缺乏,胃内发酵产气等因素,使胃内气体积存,导致嗳气发生。经食管嗳出大量气体,可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4.2.3.腹胀:腹胀发生与食物滞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尤其是在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后,约50%以上患者出现腹胀。4.2.4.食欲不振: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有食欲不振或食欲时好时坏。4.2.5.恶心与呕吐:炎性胃粘膜受到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的刺激,以及胃动力学障碍、胃逆蠕动发生等,常引起恶心、呕吐。4.2.6.便秘与腹泻:大多数患者有便秘症状,腹泻相对较少。4.2.7.出血:较严重病例可出现黑便,但呕血较少见。4.2.8.幽门梗阻表现:如果是胃窦胃炎,则易造成粘膜脱垂而致幽门狭窄,进一步出现腹痛加重、恶心、呕吐等症状。4.3.浅表性胃炎的诊断:在我国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年龄为31-35岁,笼统地讲,本病是一种慢性胃粘膜的浅表性炎症。以其常见如下症状为诊断依据:疼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泛酸、烧心、食欲下降、出血、乏力等。有些慢性浅表医院的诊断却经常不一致,这须从胃炎的分类谈起。慢性浅表性胃炎按病因分类。如:药物性胃炎、酒精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按病变形态分类,如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有按病变部位分类分胃窦部胃炎、胃体部胃炎等。目前临床上把慢性胃炎分为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3种比较多见。5.胃窦炎与胃炎胃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急、慢性炎症。胃窦炎实际上是X线及胃镜的诊断,而非临床诊断。胃窦炎很少单独存在,常与消化性溃疡或胃癌同时存在,或为慢性胃炎的一部分。胃窦炎病变多局限于粘膜层,亦可延伸至肌层和浆膜层。胃窦粘膜表现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侵润和纤维细胞增生,以粘膜下层最为明显,此外尚有粘膜面糜烂,腺体萎缩与肠化。病变侵及肌层,可使肌层增厚,以致幽门前区狭窄。病变虽弥漫于整个胃窦,但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皱壁增粗可在局部特别明显,粘膜层可出现炎性增生息肉、肌层增厚可局限幽门隆突。胃窦炎好发于30岁以上的男性,多为一般胃炎的表现,无特殊的症状及体征。多数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隐隐作痛或剧痛,呈周期性发作,伴有反酸、嗳气、呕吐、纳差、消瘦等,亦可无症状。本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情绪波动,恐惧紧张心理可使症状加剧。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也易发作。有少数胃窦炎患者,上腹症状表现非常规律,症状酷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钡餐检查诊断胃窦炎有一定限度,有时可漏诊,而胃镜检查则能直观地发现病变形态学改变,很好地明确诊断,以利治疗。胃窦炎的诊断:胃窦炎是X线及胃镜的诊断用词,所以胃窦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用X线钡餐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窦炎容易漏诊。胃窦炎镜下表现为病变多局限于粘膜层,亦可蔓延至肌层和浆膜层。胃窦粘膜水肿、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并可见粘膜面糜烂,腺体萎缩与肠腺化生。病变侵及肌层,可使肌层增厚以至幽门前区胃腔狭窄、粘膜固定皱壁增厚而不规则。病变随弥漫整个胃窦,但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邹壁增粗可在局限区域特别明显,粘膜层可出现炎性息肉,肌层增厚可限于幽门隆突。6.药物性胃炎临床上有很多药物都对胃粘膜有刺激、损伤作用。如解热镇痛抗炎类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及洋地黄类,氯化钾、铁剂、碘剂、抗肿瘤化疗药等。特别对于一些年老体衰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若发生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甚至胃肠道出血等,应及时停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影响较重的药物有以下两类:6.1.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止痛片就是上述几种药的混合物,在临床上多用于神经性头痛、肌肉关节酸痛、风湿病等。止痛片在胃内可直接损伤胃粘膜,破坏胃粘膜屏障,产生急性胃炎或胃出血。当胃粘膜本身有病变(胃炎、溃疡)时,则很容易加重病情。那么,胃病患者究竟能否服用止痛药?一般认为,在胃炎、胃溃疡活动起应禁服用止痛药;在非活动期,应尽量少服止痛药,并在进食后服,以减少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特别要注意的是,临床上较常用的速效感冒胶囊中含有解热镇痛药物,在胃炎或溃疡活动期应禁止服用速效感冒胶囊,以免引起胃病加重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6.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该药短期大量应用能引起应激性溃疡、急性胃炎等。胃病患者应避免服用,如病情需要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应用时服用抗酸药及保护胃粘膜的药物。7.胃出血人们往往把呕血称之为“胃出血”,日常生活中,“胃出血”不仅可见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还可见于大量饮酒,大量吞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之后。实际在临床上,“胃出血”不是一个科学的规范名词,而应称之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呕新鲜血,呕吐咖啡色物及排黑便或暗红色便。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比较多见,病死率高达8-13%。一般可分为3类:7.1.1.慢性隐性出血: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又无明显临床症状,仅用化验方法证实大便潜血阳性。7.1.2.慢性显性出血:肉眼可观察到鲜红、咖啡色呕吐物或黑便,临床上常有循环障碍史。7.1.3.急性大量出血:出现呕大量新鲜血液,黑便或暗红色血便,常伴随循环障碍和重度贫血,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症状,常需紧急处理,如延误治疗可导致死亡。7.2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按照发病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5类:7.2.1.炎症溃疡性疾病: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应激性病变。7.2.2.机械性疾病:食道裂孔疝、食道贲门粘膜撕裂征及胆道出血。7.2.3.血管性疾病:胃食管底静脉曲张、肠系膜血管栓塞、血管瘤、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及Dieulafoy病。7.2.4.新生物:息肉、平滑肌瘤及肿瘤等。7.2.5.全身疾病:血液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烧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上消化道出血即是上述各种因子侵及上消化道及其周围支持组织的血管、致其破裂而出血。8.急性胃炎由于引发急性胃炎的病因不同及其多样性,故每种类型的急性胃炎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也不尽相同。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是各型急性胃炎所常见的临床症状。由药物和应激素因素引起的胃炎,常仅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出血量大时,可引起低血压、休克、循环衰竭。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胃炎,常与急性肠炎并存,有呕吐、腹泻、腹痛等,腹泻常呈水样泻,可出现脱水,甚至失液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而腐蚀性胃炎和化脓性胃炎,常引起上腹部剧痛,频繁呕吐、寒战、发热,此时需要与其它急腹症相鉴别。急性胃炎患者大多数仅有中、上腹部压痛及肠鸣亢进的体征。而一些特殊类型的急性胃炎患者,可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和板状腹等体征,严重者休克,还可见低血压、四肢发凉、皮肤苍白等微循环障碍的一些体征。但并非所有急性胃炎患者均出现症状,约有30%的患者仅有胃镜下急性胃炎的表现而无任何临床症状。9.碱性返流性胃炎9.1.由于幽门关闭不全,或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胆碱,碱性十二指肠液和胰液返流入胃,引起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成为碱性返流性胃炎。该病多见于胃大部分切术后及反复恶心、呕吐的患者,此病在临床上主要以胆汁返流为主,故临床有时也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其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9.1.1.上腹部疼痛和呕吐出胆汁。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呈烧灼样痛,常伴有反复恶心、呕吐、吐出淡黄色的胆汁混合液。9.1.2.禁食后上腹部疼痛加剧。9.1.3.常伴有贫血。碱性返流性胃炎的诊断,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确定是否有胆汁等的返流,常用的方法为胃液分析法:1观察抽出的胃内容物呈胆汁颜色;2测定胃内Na+的含量。另外胃镜观察及粘膜活检有炎症改变也有助于诊断。9.2.碱性返流性胃炎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9.2.1.一般治疗:因卧床时胆汁等返流较立位时轻,故卧床休息;因吸烟可加重胆汁返流,故宜戒烟,同时禁用抗酸剂。9.2.2.药物治疗:选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要注意其椎外系副作用,停药后,症状能自行缓解。吗丁啉,作用较胃复安强,副作用少,是目前临床应用很广泛的药物。氢氧化铝凝胶有吸收胆盐的作用。另外还可给予维生素B6。9.2.3.手术治疗:严重的碱性返流性胃炎或出现其它症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其适应症如下:A.症状严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B.伴有消化道出血者;C.胃镜检查有重度胃炎并有溃疡者,D.重度萎缩性胃炎者。10.疣状胃炎疣状胃炎又称糜烂性胃炎或窦创性胃炎。特点是再发性或持续性,为多发性糜烂,糜烂呈特征性的疣状,病因不明,且常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10.1.疣状胃炎临床表现主要如下几点。10.1.1.上腹部疼痛性质多为空腹时疼痛,而呈现季节性发作。10.1.2.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上腹不适等,严重者还可以出现体重下降,全身无力等。10.1.3.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本病可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其出血方式多为呕血。10.2.疣状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等作出诊断,其临床表现已如前述,下面介绍一下X检查,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10.2.1.X线胃钡餐检查:其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X线诊断较为困难,目前临床上依据X线钡餐检查来诊断疣状胃炎应用较少。10.2.2.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在胃镜下可见单个或多数圆或椭圆形隆起,多分布于幽门腺区和移行区,常沿皱壁脊呈链状排列,直径多小于10mm,高度约2mm,多数隆起的中央有凹陷糜烂,色淡红或覆有黄色薄膜。胃镜下见到多数同质性疣状病损的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可当遇到单个或超过2个呈不规则隆起病损时,需和Ⅱ型早期胃癌、息肉和胃假性淋巴瘤相鉴别,此时就需要胃粘膜活检协助诊断。11.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有关消化功能障碍的征候群,无十分明确的定义,对于他的诊断标准国内较公认的有以下几条:11.1.具有典型的上腹胀饱、疼痛不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持续或间断发作,时间超过4周。11.2.经详细问诊、查体、钡餐胃肠造影、消化内镜、消化系B超检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改变存在,此外,也要注意内分泌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低下,因这些代谢性疾病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11.3.消化道运动功能检查提示有食道、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存在。对于初步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还应随诊观察。因有报告一些最初诊断为本病的患者在随诊过程中出现个别的病症。换言之,这些患者的最初诊断是不对的。12.胃息肉胃息肉是指隆起于胃粘膜表面,并向胃腔内突出的局限性病变。是一种上皮良性胃肿瘤,实质上是胃粘膜的腺瘤,呈息肉样隆起。胃息肉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通过X线或胃镜检查即可发现并确诊。上消化道造影可见:胃内有单个或多个小充盈缺损,界限清楚,粘膜完整。而胃镜检查则更为直观,镜下可见单个或多个的有蒂或无蒂的粘膜突起,多呈圆柱状,直径一般小于2cm。胃息肉的诊断关键在于鉴别良性与恶性,以免误诊为导致不良后果。12.1.良性息肉与恶性息肉有如下几项鉴别要点。12.1.1.良性大多体积较小,瘤体直径不超过2cm,恶性多为多发性或弥漫性生长,个体较大,瘤体直径超过2cm。12.1.2.良性息肉粘膜表面光滑,色泽正常;恶性息肉表面凸凹不平,有糜烂及溃疡、充血不均匀,瘤体组织脆、易出血、基底较僵硬。12.1.3.光凭以上外观形态不能判断良性、恶性,还必须依靠瘤体组织活检才能真正鉴别,若是恶性,必须手术切除。12.2.胃息肉合并胃炎时内科治疗:胃息肉常与伴有萎缩性病变有关,其治疗方法如下:12.2.1积极治疗慢性胃炎:因胃酸缺乏,应补充胃蛋白酶合剂,同时保护胃粘膜。12.2.2.对于球形的息肉,若无溃疡,形体小,一般不会转变为癌,故无需切除,可按慢性胃炎积极治疗,但应定期复诊、随访。12.2.3.恶性变的息肉,大多数为多发性或弥漫性息肉,体积较大,常伴有出血或贫血症状,此时应手术治疗。12.2.4.对单个息肉,特别是有蒂息肉,可行高频电烧灼切割或激光切割,对单个无蒂息肉可行激光或微波烧灼治疗,以上均在胃镜下操作,术后应注意病灶部位有无出血,同时给予相应处理。胃息肉是否一定要切除,要具体对待,形体较小,直径小于2cm,非溃疡性有蒂圆形息肉,同时胃息肉组织学检查排除恶性可能,则不是手术指征。但这一类病人,应定期复诊,胃镜随访观察病灶的变化。但对个体较大,有溃疡性变,多发性息肉,并伴有出血及贫血症状,经活检组织学检查有恶变者,则一定要手术切除。12.3.在临床工作中,掌握手术治疗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2.3.1.瘤体直径超过2cm。12.3.2.息肉瘤体虽小,但有恶变可能者。12.3.3.有出血及梗阻者。13.残胃炎残胃炎可发生在胃手术后的近期或远期,呈慢性过程,主要表现有上腹疼痛、饱胀、常于进食后加剧,重时恶心、呕吐、甚至吐出胆汁。有的病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由于炎症渗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或由于糜烂损害毛细血管可致呕血、黑便,但大量出血少见。体检时部分病人有消瘦、贫血、上腹部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胃液分析示低酸或无酸。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炎发生相当普通,但只有部分病人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而与胃粘膜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故诊断残胃炎要注意下列情况:13.1.首先必须有胃部分切除术病史。13.2.有上腹部疼痛、进食后加剧,恶心、呕吐、饱胀等,严重者可呕吐胆汁。13.3.有时亦可无任何消化道症状。13.4.最主要的是依靠胃镜检查,可发现残胃粘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并可见胆汁返流。14.巨大粘膜肥厚症本病常见于50岁以后,男性多见,一般说有上腹疼痛不适,体重减轻,水肿、腹泻及低蛋白血症者,因考虑巨大粘膜肥厚症的可能性,此时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及镜下粘膜活检,以明确诊断。巨大粘膜肥厚症镜下可观察到胃底粘膜皱壁巨大、曲折迂回呈脑回状,皱壁脊上可有多发性糜烂或溃疡。胃底腺主细胞和壁细胞相对减少,代之以粘液细胞化生。此外,实验室检查,血清蛋白量低至60%以下,其中白蛋白大量降低,有胃出血者可出现失血性贫血,胃液分泌功能实验常示低酸。15.嗜酸细胞性胃炎15.1.嗜酸细胞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痛、恶心、呕吐为最常见,但随病变部位、程度的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多见于20-50岁,常是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有过敏史,按胃受累情况可分为3种:15.1.1.以粘膜病变为主的嗜酸细胞性胃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尤以餐后为主;病程长者有体重下降、乏力,偶可出现脂肪泻及小肠吸收不良,肠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等。体检时可发现皮肤湿疹、鼻炎、贫血、足踝部水肿等。15.1.2.以肌层病变为主的嗜酸细胞性胃炎:多侵犯及胃窦部,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后症状加剧等幽门梗阻症状。X线检查见胃窦部粘膜粗大,或有多发性颗粒状充盈缺损,也可呈边缘较为光滑的向心性狭窄。内镜检查见胃窦粘膜发红,并有颗粒状。对于腹痛等症状应用制酸剂和抗胆碱能药难以缓解。15.1.3.以浆膜层病变为主的嗜酸细胞性胃炎:以腹膜炎及腹水为黄色渗出液为主要特点,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如作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可见肠壁浆膜面有充血及增厚,有时见多个灰白色结节。综上所述,嗜酸细胞性胃炎呈良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且起病隐匿。嗜酸细胞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我国与国外有所不同。15.2.我国的诊断标准:15.2.1.凡是具有下列4点者可作出可疑诊断:A.患者无法解释得胃肠道症状;B.周围血管中嗜酸细胞增高;C.往往伴有其它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或支气管炎哮喘等;D.病程中可出现发作与缓解相交替。15.2.2.凡是具有以上中的3项,同时具有下列3项之一者,可考虑确诊:A.内窥镜活检发现多块标本有较多的嗜酸性细胞浸润;B.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C.去除致敏食物后会缓解。15.3.国外提出的诊断标准:15.3.1.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临床症状和相应体征。15.3.2.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加。15.3.3.胃镜下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病变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此诊断标准临床采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国临床医生均采用我国的诊断标准。总之,胃壁内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本病诊断的最主要依据。16.胃手术后合并胃炎因各种原因行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和吻合口粘膜发生慢性炎症,临床上又称为残胃炎。是胃切除术后最常见的病变。残胃萎缩性胃炎发生较快,最快在术后2年即可发生,行BillrothⅡ式手术者比Ⅰ式更易发生.国内报道作BillrothⅡ式手术的10年后残胃炎发生率达98%,活检萎缩性胃炎发生率76-85%。手术后胃炎如此高的发病率与下列因素有关:16.1.胆汁、肠液返流:胃大部分切除后,破坏了胃的正常生理解剖功能,特别是失去了幽门括约肌的作用,导致胆汁、肠液返流的发生率增高,胃炎亦随之增多。16.2.血清胃泌素减少:胃泌素可刺激胃粘膜细胞增值,加强胃粘膜屏障,抵抗H+反弥散作用。胃部分切除术时含有G细胞的胃窦被切除,胃泌素减少、缺乏,故残胃粘膜受损。16.3.残胃粘膜缺乏营养因子:胃泌素对胃粘膜具有营养作用,其分泌减少致其营养作用减弱。16.4.手术损伤:缝合技术欠佳,缝合口不平整,胃粘膜集成较大皱壁,其间易积存胃内容物,刺激引发炎症。16.5.残胃内环境适合细菌的生长,细菌也可损伤胃粘膜。17.根治胃炎的可能性胃炎临床分类较多。每一种类型均有其不同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故能否根治不能一概而论,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及特殊性胃炎三种。急性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其病变可以仅限于胃底、胃窦、胃体的任何部分,病变深度大多局限于粘膜层,严重时则可累计粘膜下层、肌层,甚至达浆膜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有上腹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呕血、便血和黑便等症状。急性胃炎一般是一种可逆性疾病,虽然病因是多样化,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其病变可以长期存在并转化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由于胃粘膜的组织学改变持续、长期地存在,因此在治疗上要比急性胃炎困难,且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对于有的病例,若治疗不当、不及时可发展成胃癌。慢性胃炎的治疗应施行综合性疗法,从饮食习惯、生活习性、精神卫生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入手,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乐观、耐心、积极地治疗,病情会逐步缓解以致痊愈。总之,及时、准确的诊断,合理、彻底地治疗是治愈慢性胃炎的关键。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胃炎,如腐蚀性胃炎、嗜酸细胞性胃炎、巨大粘膜肥厚症等,已在有关问题中逐一详细地作了介绍。18.检测胃病的手段胃病的种类繁多,具体到每种病的检测方法各不一样,下面只谈谈常用的检测胃病的方法:18.1.实验室检查:A.血常规:各种胃病都可能引起贫血,故血常规是最基础化验之一;B.大便常规+潜血:出血性胃病时,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C.胃液分析: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即一般形状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虽然近年来广泛地开展了X线影像、内镜和胃的病理学检查,但胃液分析作为一种胃分泌功能的检查手段,仍有实用价值。18.2.X线检查:对疑有消化道梗阻、出血及有无穿孔等情况的病患,均适于钡餐检查,且目前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也提高了诊断率。18.3.脱落细胞检查:冲洗或洗刷胃壁粘膜,收集脱落细胞做病理检查,有助于胃癌的诊断。18.4.胃镜检查:纤维胃镜的临床应用,是胃病诊断的一个里程碑,是目前对胃病最有诊断价值和最常用的方法。胃镜检查时,还可取活组织进行病检,从而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检出率。目前认为,只要疑有胃部疾病,应劝告患者接受胃镜检查。18.5.胃肠超声检查:胃肠超声检查与胃镜不同。胃超是在体外检查,但它可看透胃里外共五层,对粘膜下层、肌层等的观察效果更好,较适宜检测胃部肿瘤及溃疡,免除了患者纤维镜及钡餐检查的痛苦和不便,胃肠超声能准确诊断胃肠疾病,如肿瘤、炎症、溃疡等,无需插管、无疼痛、避免了漏诊和误诊。18.6.幽门螺旋菌的检查:可以通过对血液、粪便、及尿素等方法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有没有被感染。消除致病因素。19.目前检测胃病的新方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手段应用临床,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新技术:19.1.电子内窥镜的应用:电子内窥镜与普通显微镜比较,具有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高的优点,同时电子胃镜还具有录像、储蓄功能,便于查看及连续对照观察。19.2.胃动力学检查:消化道的正常运动主要在于调节食物及残渣在管腔内的运行速率,使人体由外界摄入的营养物质获得最佳消化和吸收。胃的运动功能如果出现障碍,则会影响整个消化功能。临床常用的胃动力学检查有:核素法、胃肠动力检测仪、胃电图等。19.3.胃肠超声检查:胃肠超声,只要让患者喝下一碗特殊的造影剂,再做个胃部B超即可。业内专家表示,与胃镜不同,“胃超”是体外检查,但它可“看透”胃里外共五层,对粘膜下层、肌层等观察效果则更好,较适宜检测胃部肿瘤及溃疡,将来有望成为理想的胃镜补充检测手段。彩色胃肠超声诊断系统全套设备,免除了患者纤维胃镜及钡餐检查的痛苦和不便,该系统可清晰显示胃肠壁的结构,准确诊断胃肠疾病,如肿瘤、炎症、溃疡、结肠炎。该诊断系统检查胃肠疾病时,免除了患者进行纤维胃镜及钡餐的痛苦,无损伤,并对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及准确诊断。且检查无痛苦,无损伤,并对肝、胆、胰、脾、泌尿、生殖系统进行检查,收费低廉,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可得到良好体现。该仪器的彩色图象显示,可以弥补黑白图象中的许多不足,丰富了图像层次,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信息。特别是在肠胃恶性肿瘤表现出来的假肾症和靶环征,肠解剖部位,大小,形态作出明确判断,可对肿瘤套叠的同心圆症及套筒等情况作出准确诊断。结合胃肠超声显像液,可清晰的显示胃壁肿瘤,胃粘膜层及肌层病变的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还可了解胃恶性肿瘤有无周围器官转移。在胃肠疾病的研究与治疗方面均起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19.4.超声胃镜检查:在胃镜的前端装置超声探头,检查时可以紧贴在胃壁上行超声波检查。该检查最大的优点在于对胃占位性病变可以测量浸润范围及对周围脏器的浸润情况,对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有较大帮助。20.幽门螺旋菌与胃病20.1.幽门螺旋菌与胃病关系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经过近些年大量的研究,现已确认幽门螺旋菌(Hp)与各种慢性胃病密切相关。HP感染与B型胃炎关系密切。80-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60-80%胃溃疡、胃窦部粘膜活检HP阳性,可能与消化性溃疡患者都合并有胃窦炎有关。HP根除与溃疡病是否复发有密切联系,HP根除后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为23%,而HP残留者复发高达73%。无活动性炎症者的十二指肠粘膜中HP阴性;有活动性炎症的十二指肠粘膜中HP的阳性率90%以上,而且大量研究证明HP感染的地方都有胃上皮化生区。目前多数人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感染率低,其原因有三:A.一定浓度的胆汁可以直接杀灭HP的生长;B.胆盐作为一种表面活性物质,损害细菌的结构而直接杀死HP;C.由于胆汁返流可破坏胃粘膜屏障,胃腔内H+反弥散到浆膜层,破坏了胃粘膜层下的中性环境,不利于HP的生长。此外,近年来研究表明HP感染可能诱发胃癌,原因尚不了解,需进一步观察以验证。HP感染遍及全世界,目前认为粪―口传播是其主要途径,另外人―人传染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尤为明显。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低收入阶层人群感染率较发达国家、高收入阶层感染率高;发达国家儿童感染不多见,而发展中国家儿童感染率可达40%以上,而且HP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同一个国家中,这一结果不受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这提示HP感染可能有遗传易感性的因素。20.2.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近年来,通过HP的生物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研究,对HP致病机理的认识有了较大进展。根据胃粘膜组织的超微观察,HP粘附的细胞微绒毛断裂。此外,还发现HP可以破坏胃粘膜上皮细胞间的联系。由此可见,HP在胃粘膜的寄居是引起胃粘膜损害的原因之一。HP生存的最适为Ph为6.5,而正常人胃处于酸性状态pH约为2,提示体内存在着保护HP不被胃酸破坏的因素。Tomphins认为HP释放尿素酶迅速水解尿素,产生大量NH3。NH3一方面可中和胃酸从而保护HP生存,另一方面NH3对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加重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HP感染后,胃粘膜首先呈现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多形核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从固有膜层向上皮内移行,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巨嗜细胞释放的水解酶、溶菌酶、补体系统等可能参与对胃粘膜上皮的破坏。20.3.检测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五种。20.3.1.快速尿素酶实验:HP含有丰富的尿素酶,而且是胃内尿素酶的主要来源,尿素酶的尿素分解成氨,在反应液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感染HP,其特异性为98-%,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一种检验方法。20.3.2.粘膜组织染色:HP定居于上皮细胞的表面,粘膜组织加以恰当的染色后,在光镜下根据其形态特征可辨认是否有HP感染,是一种较可靠的方法。20.3.3.培养:HP的生长缓慢,需营养丰富的培养基,适合的温度、湿度、和pH值、微氧环境,一旦有该菌生长即可确诊有HP感染,是一种可靠的方法。20.3.4.呼气试验:将13C或14C标记的尿素摄入胃内,若胃内有HP,则此尿素被分解为氨13COCO2有同位素标记的CO2被肠道吸收后,经肺呼出体外。因此通过分析呼气中的13COCO2量,既可判断胃内是否存在HP,此方法需用质谱仪、费用高,广泛使用受到限制。20.3.5.幽门螺旋菌抗体的测定:目前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引起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HP如经根治,血清中的抗幽门螺旋菌杆菌抗体水平不会降低,所以,检测血清中的抗幽门螺旋菌抗体的意义,除了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外,也用于判断治疗的效果。21.气候的变化对胃炎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或加重胃病主要是指天气寒冷对胃的影响。胃炎的病人常在寒冷的冬天或天气突然转冷时,腹痛、腹胀、上腹不适等症状加重,而在天气暖和的夏季上述症状减轻。中医认为,外感寒邪,侵犯胃腑,以致胃失和降,水谷随气上逆,发生呕吐;寒气客于胃,寒主收引,使胃气不和而胃痛。现代医学认为,人的胃有一部分紧靠腹壁,寒冷空气若直接侵及上腹部,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及血管收缩,胃运动功能发生紊乱,从而产生痉挛性疼痛、胃饱胀感、纳差,甚至呕吐。可见,天气变化与胃炎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要在天气变冷时,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胃炎病人,在冬春季使用肚兜,对防止胃病有一定帮助。22.饮食因素与胃炎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但是,饮食不规律、饮食不洁、或饮食偏嗜,则又常常成为导致胃炎的原因。能够引起胃炎的不良习惯有以下几种情况:22.1.暴饮暴食:胃肠的活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形成昼夜节律,人们的一日三餐必须定时才能维持消化系统的昼夜节律不破坏。当饮食不规律时,胃的运动和分泌便会出现不协调,日久就会导致胃炎。22.2.狼吞虎咽:食物咀嚼越细,越有利于消化,同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胰腺分泌,有助于消化。所以我们应该养成吃饭细嚼慢咽的习惯,避免粗嚼急咽,尤其对过硬、过于粗糙的食物应细细咀嚼,若狼吞虎咽,则会损伤粘膜而发生炎症。22.3.刺激性食物:如烈酒、浓茶、浓咖啡、辣椒、葱、姜、蒜等。长期饮酒或一次大量饮酒,可发生急性胃粘膜炎症。这是因为酒精破坏了胃粘膜的保护层,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而弥散进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长期饮酒者,多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浓茶与咖啡中含咖啡因较多。咖啡因类物质刺激胃的腺体,使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分泌增加,直接引起或加重溃疡。辣椒、葱、姜、蒜可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所以胃炎病人因少吃或不吃为佳。22.4.过冷过热:多食生冷饮食,可引起胃及血管收缩或痉挛,胃的蠕动和分泌发生紊乱,日久就会导致胃炎发生。仅是过热的饮食,亦可引起胃粘膜充血、甚至糜烂成为胃炎。22.5.过食脂肪食物:脂肪及其产物进入十二指肠,能显著地抑制胃液分泌,这样就造成消化不良,日久则会发生胃炎。22.6.进食不洁食物:进食不洁食物,如不新鲜或变质食物、常吃腌制的蔬菜、咸鱼、熏烤的肉类、油炸食品等可直接使胃粘膜呈炎症改变,出现充血、水肿,甚至癌变。23.情志因素与胃炎我们或许经历过各种精神紧张、压抑、愤怒、悲伤的时候,这时食欲很差,甚至出现胸闷、胁痛、脘腹胀满、疼痛的表现。这就说明了情志因素与胃肠功能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认为,当人们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状态时,大脑皮层对周围神经的反射不敏感,对周围神经的控制、调节能力下降,使胃肠的分泌、、运动功能紊乱,产生胃肠道疾病。24.胃炎病人的生活调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体从饮食中吸取养分,以供生长发育之需。因此,没有一个健康的胃是不行的。得了胃炎,胃粘膜受损,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出现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嗳气吞酸,乏力等一系列症状,所以,胃炎病人应积极诊治,以求从速治愈,永绝后患。孰不知“三分治七分养”,患病后生活调养也十分重要。无论什么类型的胃炎,只要注意生活调养,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理健康,适当体育锻炼,就可能不吃药也能治好胃炎,从而受到“不似药物,胜似药物”的良好效果。那么,胃炎患者如何进行生活调理呢?24.1应注意饮食卫生:急性单纯性胃炎大多数发生在夏秋季节,据统计,与生吃瓜果蔬菜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这个季节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凉拌蔬菜,带皮瓜果,一定要反复清洗方能入口,防止“病从口入”。慢性胃炎患者还要注意不吃过冷过热的饮料、食物,少用刺激性的调味品,并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否则就会加重病情;在饮食习惯方面,胃炎病人要养成细嚼慢咽、定时定量的习惯,应戒饮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使胃形成自然规律,这样有助于胃的机能恢复。同时,也可减少对胃的刺激。有些人长期不吃早点,这是不好的习惯。不仅容易患胆结石,而且胃炎的发病率也显着增加。因为不吃早点,胃液对空虚的胃粘膜有消化作用。24.2.胃炎病人应吃的食物:一般认为,应以新鲜的、营养丰富的、好消化、容易吸收的、对胃没有刺激的食物。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铁等。如豆腐、蛋类、鱼、瘦肉等含蛋白的食品。新鲜蔬菜水果以柑桔、苹果、萝卜、白菜等含维生素的果类为宜。牛奶、豆浆因其营养丰富而且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但是动物脂肪,糖类食物因易碍胃,不宜消化,所以胃炎病人应尽量少食。24.3.应保持精神愉快、乐观:长期紧张,精神抑郁或愤怒,恐惧或心情苦闷,忧思郁结,往往会加重胃炎。情绪影响食欲,人们已有体会,如与人争吵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往往吃饭没有胃口,这是因为当处于上述情况下,人们往往专心那类事情,对食物的兴趣下降,其消化功能下降(胃蠕动减慢,分泌减少)。此时,若进食不宜消化的食物,故而产生胃脘不适等症状。所以吃饭时尽量避免谈论不愉快的事情,另一方面尽量保持精神愉快,使饮食物不因心情变化,而减慢消化。有些人在饭桌上谈论工作中不愉快的事情,或在吃饭时训斥孩子,制造不愉快氛围,这些都是不可取的。24.4.戒烟、戒酒:烟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供应以及胃粘膜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大量饮酒,能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使胃腔内氢离子反弥散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加重病情。所以,胃炎病人应戒烟、戒酒。24.5.要劳逸结合:生活不规律,起居不定时或者过于劳累、睡眠不足也是慢性胃炎发作的原因之一,而气候骤变、受凉引起或加重胃病主要是指天气寒冷对胃的影响。胃炎的病人常在寒冷的冬天或天气突然转冷时,腹痛、腹胀、上腹不适等症状加重,而在天气暖和的夏季上述症状减轻。25.中医对胃炎发病机理的认识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所说后天,是指人出生后的整个生命过程,包括生、长、壮、老、已几个阶段。之所以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其根源在于脾胃具有运化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气血凭其生化,人体凭其营养。人在出生以后,全赖于脾胃的功能健全才能不断地生化和输布营养物质,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古称脾胃为后天之本。25.1.中医认为胃炎的病因较多,病机较为复杂,主要病因病机有以下几种:25.1.1饮食伤胃:饥饱无常,饮食失节,过食辛辣,长期饮酒均可使胃气受伤,脾胃运化功能受损,食滞胃脘,出现胃痛、胀满、呕吐等症。饮食不节或饥饱失常,皆可致胃失和降。《素问.痹论篇》指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医学正传.胃脘痛》亦有:“致病之由,多由恣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的说法。25.1.2.六淫客胃:六淫即:风、寒、暑、湿、躁、火。六淫之邪都能内犯脾胃,令其功能紊乱而发病,尤其以寒、燥、湿邪为甚。寒主收引、燥易伤津、湿阻气机均可致胃气不和,升降失常而发病。25.1.3.情志失调:祖国医学所讲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在七情中,和脾胃关系密切的是忧、思、怒。郁怒伤肝,肝气郁滞,使胃气呆滞,可出现纳呆、胃痛等症。忧、思伤脾,运化无力,可出现胸脘痞满,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症。中医学把精神情志致病因素归纳为七情内伤,并且十分重视其在致病中的作用。认为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七情引起胃病主要是因思虑伤脾、大怒伤肝所致。思虑过度,情绪抑郁则伤脾,脾伤则出现不思饮食、食滞难消、胃脘饱胀等胃肠道症状。勃然大怒则伤肝,而肝气横逆,乘克脾胃,出现胸脘胀满、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导致胃炎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事情可能会引起精神紧张和情绪压抑。这时应该头脑冷静,正确处理。否则事与愿违,损伤身体。25.1.4.脾胃虚弱:因劳倦太过,耗伤中气,或久病中阳不振,中焦虚寒,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而发生疼痛、呕吐等症。25.2.中医对胃炎胃脘痛的辨证:当胃炎病人表现为以胃脘部疼痛为其主要症状时,中医根据主症定名的原则,就可把该病定为胃脘痛。然后把望、闻、闻、切四诊收集到的症状、体征,通过医生的辨证分析,将其确定为某一个证型。胃脘痛目前一般分为七型:肝郁气滞、寒邪犯胃、胃热炽盛、食滞胃肠、瘀血阻络、胃阴亏虚、脾胃虚寒。中医就是根据这七型对胃炎病人的胃脘痛进行辨证的。25.2.1.肝郁气滞型胃炎的主要表现: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作、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作痛,苔白,脉沉弦。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胁乃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脘胀嗳气;气滞肠道,传导失常,故大便不畅;如情志不和,则肝郁更甚,气结复加,故每因情志因素而作痛,病在气分而湿浊不甚,故苔多白。病在里而肝主痛,故脉沉弦。临症时要祥问是否有情志不遂,或精神刺激的病史。辨证以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为特点。25.2.2.寒邪犯胃型胃炎的主要表现: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暖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邪内客于胃,则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以致气机阻滞,故胃痛暴作;寒邪得阳则散,遇阴则凝,所以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胃无热邪,故口和不渴;热能胜寒,故喜热饮;苔薄白属寒,脉弦主痛,紧主寒。在辨证时,既要询问过去是否有胃痛史,又要了解近日是否有感寒或偶食生冷史。辨证以胃痛暴作,恶寒喜暖为特点。25.2.3.胃热炽盛型胃炎的主要表现: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肝为刚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肝气郁滞,日久化热,邪热犯胃,故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烦躁易怒,泛酸嘈杂;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故口苦口干;舌红苔黄为里热之象;肝胃郁热故脉见弦数。辨证以胃脘灼热,痛势急,烦怒、口干为特点。25.2.4.食滞胃肠型胃炎的临床表现: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暴食多饮,饮食停滞,致胃中气机阻塞,故胃痛脘腹胀满;健运失司,腐熟无权,故谷浊之气不得下行而上逆,所以嗳腐吞酸,吐不消化食物;吐则宿食上越,矢气则腐浊下行,故吐食或矢气痛减;胃中饮食停滞,导致肠道传导受阻,故大便不爽;苔厚腻为食滞之象,脉滑为宿食之征。本型多数患者有暴饮暴食史。辨证以脘胀腹满不食,嗳腐吞酸或吐食为其要点。25.2.5.瘀血阻络型胃炎的主要表现: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有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黑,舌质紫黯,脉涩。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滞日久,则导致血瘀内停,由于瘀血有形,故痛有定处而拒按;瘀停之处,脉络壅而不通,故痛如针刺;进食则触动其瘀,故食谷痛甚;若瘀停于胃肠者,则呕血与便血同见;血瘀则舌少滋荣,故舌色紫黯;血瘀则血行不通,故脉来艰滞而涩。辨证以痛有定处,或有针刺感为其特点。25.2.6.胃阴亏虚型胃炎的主要表现: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中医认为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故见胃痛隐隐;阴虚津少,无以上承,则口燥咽干,阴虚液耗,无以下灌,肠道失润而大便结;舌红少津,为阴虚液耗;脉象细数,乃阴虚内热之征。辨证以胃痛隐隐,口燥咽干,舌红为特点。25.2.7.脾胃虚寒型胃炎的主要表现: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酸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病人脾胃虚寒,故胃痛隐隐;寒得温而散,气得按而行,所以喜暖喜按,脾虚中寒,水不运化而上逆,故泛吐清水;脾胃虚寒,则受纳运化失常,故食纳较差;胃虚得食,则产热助正以抗邪,所以进食痛止;脾主肌肉而健运四肢,中阳不振,则健运无权,肌肉筋脉皆失其温养,所以疲倦、手足不温;脾虚生湿下渗肠间,故大便溏薄;舌淡脉虚弱或迟缓,皆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象。辨证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为其特点。25.3.胃炎呕吐时的辨证:胃炎病人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时,中医定为呕吐。呕吐当辨虚实,实证多为外邪、饮食所伤,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虚症多为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景岳全书?呕吐》曰:“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则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所谓邪实者,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内逆,或以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所谓虚者,或其本无内伤,有无外感,而常为呕吐者,总胃虚也”。论述较为详细。25.3.1.呕吐实证分为四型:25.3.1.1.外邪犯胃:突然呕吐,可伴有发热,头身痛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外受风寒之邪,或夏令暑湿秽浊之气,内扰胃府,浊气上逆,故突然呕吐;邪束肌表,营卫失和,故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湿浊中阻,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系湿浊壅阻。本病以突然呕吐,头身疼痛或有寒热为临床特征。25.3.1.2.饮食停滞: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秽臭或溏薄或秘结,苔厚腻,脉滑实。食滞内阻,浊气上逆,故呕吐酸腐;升降失常,传导失司,则大便失常;食滞中焦,气机不利,故脘腹胀满,嗳气厌食;苔厚腻,脉滑实,为食滞内停之候。25.3.1.3.痰饮内阻: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脾不运化,痰饮内停,胃气不降,则脘闷不食,呕吐清水痰涎;水饮上犯,清阳之气不展,故头弦;水气凌心则心悸;苔白腻,脉滑,为痰饮内停之征。本证以呕吐清水痰涎与头眩心悸为特点。25.3.1.4.肝气犯胃: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因而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舌边红,脉弦,为气滞肝旺之征。25.3.2.呕吐虚证分为两型:25.3.2.1.脾胃虚寒:饮食稍有不慎,即呕吐,时止时作,面色黄白,倦怠乏力,口干而不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水谷熟腐运化不及,故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时作时止。阳虚不能温布,则面色黄白,四肢不温,倦怠乏力;中焦虚寒,气不化津,故口干不欲饮;脾虚则运化失常,故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乃脾阳不足之象。本证以饮食稍有不慎即吐,肢冷便溏为临床特点。25.3.2.2.胃阴不足: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舌红津少,脉多弦数。胃热不清,耗伤胃阴,以致胃失濡养,气失和降,故呕吐反复发作,时有干呕,似饥而不欲食,津液不能上承,因而口燥咽干,舌红津少,脉弦数。多为津液耗伤,虚中有热之象,本证以干呕,口燥咽干,舌红少津为临床特点。25.4.胃炎病人吐酸的辨证:中医把吐酸分为两型:25.4.1.热证:吐酸而并见心下烦,咽干,口苦,苔黄,脉多弦数。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胜,故为酸也;肝气横逆伐胃,胃失和降,故吐酸、心下烦;肝胆互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故咽干、口苦、苔黄;脉弦数为肝胃郁热之征。25.4.2.寒证:吐酸而并见胸闷,嗳气臭腐,苔白,脉多弦缓。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腐熟无权,谷浊之气不能下行而上逆,故见吐酸、嗳气;饮停食滞则胃中气机阻塞,故胸脘胀闷。25.5.胃炎病人嘈杂时的辨证:嘈杂是脘中饥嘈,或作或止。《景岳全书?嘈杂》说:“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恼,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之,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中医把嘈杂分为三型:25.5.1.胃热:嘈杂而兼见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苔黄,或见脉数。25.5.2.胃虚:嘈杂而兼见口淡无味,食后脘胀,舌淡脉虚。25.5.3.血虚:嘈杂而兼见面萎唇淡,心悸头弦,舌淡红,脉细。25.6.糜烂性胃炎出现出血时的辨证:中医认为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呕血,亦称吐血。因吐血与咳血二者均可经口而出。应注意鉴别。一般来说,咳血之血色鲜红,常混有泡沫痰涎。咳血之前多有咳嗽、咽痒、胸闷等症状。较大量的咳血之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而吐血之血色则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根据辨证,中医把吐血分为三型:25.6.1.胃热壅盛: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大便秘结或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征候分析: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和,故脘腹胀闷,甚则作痛;热伤胃络,故吐血色红或紫黯;胃为水谷之海,主纳谷,其性主降,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胃气上逆,胃热耗津,故大便秘结;血随糟粕而下,则使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内有积热之象。25.6.2.肝火犯胃: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降,脉弦数。征候分析:肝火横逆犯胃,胃络损伤则吐血;肝火上炎,则口苦、胁痛、易怒;热扰心神则心烦、寐少梦多,舌红降、脉弦数为肝火亢盛,耗伤胃阴之象。25.6.3.气虚血溢;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暗淡;脾气本已虚衰,加之反复出血,气随血去,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气短;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证。25.7.中医对胃炎的治疗原则: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神指导下制订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律。祖国医学认为胃炎发病与外感六淫、饮食失调、情志所伤、劳倦过度等有关,临床表现有以胃痛为主、有以呕吐为主、有以嘈杂为主等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有寒邪犯胃、有食滞胃肠、有瘀血阻络等极为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差别,不同的时间、地点与个体发病,对胃炎的病情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胃炎病的本质,治病求本;根据邪正斗争所产生的虚实变化,扶正祛邪;按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以调正阴阳;按脏腑、气血失调的病理变化,以调整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按发病的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的人群,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就是中医治疗胃病的总的原则。25.7.1.肝郁气滞型胃脘痛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胃脘痛以疏肝理气为主,方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方中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理气止痛之功。根据病情可选加郁金、青皮、木香等以加强理气解郁之效。若疼痛较甚,可加川楝子、元胡索以加强理气止痛。嗳气较频,可加沉香、旋复花以顺气降逆,也可用沉香降气散。其中沉香、香附降气;砂仁、甘草和胃;再加白蒺藜、广郁金、降香增强泄肝理气之功。前方疏肝理气,此方降气散郁。25.7.2.寒邪犯胃型胃脘痛的治疗:寒邪犯胃型胃脘痛治以散寒止痛。轻症者可用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止痛。较重者可用良附丸加味。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疏肝行气,取其气行寒散,胃气调和,其痛自止之义。寒甚者可加吴茱萸、陈皮等加强散寒理气之力。兼见形寒、身热等风寒表证者,可加苏香散(香附、紫苏叶、炙甘草、陈皮)以疏散风寒,或内服生姜、胡椒汤以散寒止痛。若兼见胸脘痞满、不食、嗳气或呕吐者,是为寒夹食滞,可加枳实、神曲、鸡内金、半夏、生姜等以消食导滞,温胃降逆。25.7.3食滞胃肠型胃脘痛的治疗:食滞胃肠型胃脘痛病人治以消食导滞,方以保和丸加减。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消导食积;半夏、陈皮、茯苓、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和胃之功。若脘腹气多胀甚者,可加枳实、砂仁、槟榔等以行气消滞。如服上药不效,胃脘胀痛而便闭者,可用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加木香、香附等以通腑行气,或胃痛急剧而拒按,伴有苔黄燥便秘者,为食滞化热成燥,则合用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以泄热解燥、通腑荡积。25.7.4.瘀血阻络型胃脘痛的治疗:实证用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合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加大黄、甘草。前方行血散瘀止痛;后方理气和胃止痛,加入大黄逐瘀止痛,甘草缓急和中。虚证可用调营敛肝饮。方中当归、川芎、阿胶、养血止血;枸杞、五味子、枣仁、茯神柔肝敛肝。如血出不止,可加三七、白芨、以化瘀止血。若呕血黑便,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弱无力者,属于脾胃虚寒,脾不统血,可用黄土汤(灶心土、甘草、干地黄、炮附子、阿胶、黄芩、白术)以温脾摄血。如出血兼见舌质红,口咽干燥,脉细数者,为阴虚血热,加沙参、生地、麦冬、丹皮、阿胶等以滋阴凉血止血。若失血日久,心悸少气、多梦少寐,倦怠纳差,唇白舌淡,脉虚弱者,可用归脾汤(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25.7.5.胃阴亏虚型胃脘痛的治疗:方以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前方用沙参、麦冬和胃养阴;生地、枸杞子滋养肝阴胃液;当归养肝活血,且有流通之性;川楝子舒肝理气。后方芍药、甘草和营缓急止痛。可选加香橼、佛手等。如见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仍可斟酌配用左金丸。25.7.6.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方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方中黄芪益气补中;小建中汤温脾散寒,缓急止痛。若有泛酸者,可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加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可加椒目、防己则化饮之功更大。如寒胜而痛甚,呕吐肢冷,可用大建中汤(川椒、干姜、人参、饴糖)建立中气,或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以温中散寒,中阳得运,则寒邪自散,诸症悉除。止痛之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25.7.7.胃炎吐酸的治疗:胃炎吐酸有寒热之分。热证用左金丸(黄连、吴茱萸)为主方,泄肝清火,或加瓦楞子等以制酸和胃。寒证用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主方以温养脾胃,可加吴茱萸以温散肝郁。尚发于食后,纳少苔厚,则加神曲、谷芽、麦芽、等以消滞和胃。如食浊留恋,苔白腻不化者,可加砂仁、苍术、藿香、佩兰之属,以化湿醒脾。25.7.8.胃内嘈杂的治疗:胃热:治以和中清热,用温胆汤(半夏、云苓、枳实、竹茹、陈皮、生姜、甘草)为主方,热盛者可加黄连、山栀之类。胃虚:治以健脾和胃,用四君子汤(党参、白术、云苓、甘草)为主方,加山药、扁豆之类。血虚:方以归脾汤为主,补益心脾。25.8.治疗胃炎的中成药:25.8.1.健胃颗粒:主要成分:红参、黄芪、白术、枳实等。功效:活血化瘀、健脾强胃。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窦炎、返流性胃炎。脾胃功能低下,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所致的疾病。适用于消化道水肿充血、胃内嘈杂疼痛不适;饭后胃胀;大便溏泄或干燥;小儿厌食;老年食欲不振及体质虚弱。25.8.2.温胃舒:主要成分有党参、白术、肉苁蓉、砂仁、山楂、肉桂等。功效: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凉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25.8.3.养胃舒:主要成分有党参、黄精、菟丝子、玄参、乌梅、白术、山楂等。功效: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等症。25.8.4.三九胃泰:主要成分有三桠苦、白芍、九里香、生地、木香等。功效:消炎止痛、理气健胃,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25.8.5.香砂养胃丸:主要成分木香、砂仁、党参、云苓、白术、炙甘草等。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用于纳呆、嗳气、脘腹胀满、或疼痛、呕吐等症。25.8.6.保和丸:主要成分: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等。功效为消食导滞,用于胃脘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饮食,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多见于暴饮暴食之后。还有藿香正气丸、沉香化滞丸、逍遥丸、快胃片、理中丸等中成药,可对症选用,但在使用时一定要先看说明对症下药,且勿乱用,以免误治,变生他病。25.9.单方、偏方治疗胃炎:偏方,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不是正宗或正式的药方。这类方药味简单,经济实惠,故而广泛流传于民间,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对胃炎患者来讲,只要我们正确选择、合理使用单方、偏方、同样可以治疗胃炎,俗称“偏方治大病”。慢性胃炎表现为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较多,但是在疼痛性质、发病原因及伴随症状上有区别。25.9.1.一般胃病,可选用以下方剂:28.9.1.1.白芍15g炙甘草10g,水煎服。25.9.1.2.白芍15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4枚饴糖50g,前5味水煎服去渣,加入饴糖融化温服。25.9.2.寒邪犯胃胃痛,可选用以下方剂:25.9.2.1.桂花籽3g玫瑰花0.5g,桂花籽研末,和玫瑰花一起开水冲服。25.9.2.2.丁香3g木香3g厚朴3g水煎服,一日一剂。25.9.3.脾胃虚寒胃痛,可选用以下方剂:25.9.3.1.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3g寇仁3g水煎服。25.9.3.2.生姜(新鲜老姜)g,大红枣(无虫蚀者)g红糖g菜油g。将姜枣洗净,生姜切成薄片,再将干净铁锅烧食油至热,倒入生姜炒之,油炒干后,加入红枣并加水煮沸,至枣熟后,过滤取汁,在加红糖用文火收膏。服用时,一日2次,一次2勺,白开水调服。25.9.3.3.活鲫鱼(g)一尾,花椒1g,白胡椒1g,肉桂2g吴茱萸2g广木香3g陈皮9g生姜3片葱3茎,食盐适量。黄酒50g。现将鲫鱼去鳞及肚杂后洗净,将花椒、胡椒、肉桂、吴茱萸纱布包后入鱼腹中,将陈皮、木香加水1碗煎汁半碗,兑入黄酒,然后将鱼放入碗中,放入葱、姜、盐,隔水炖之,约30分钟后,食鱼,饮汤,1日内食完,连食数日。25.9.3.4.向日葵盘一个,猪肚一具。先将猪肚洗净,切成片,再将向日葵盘洗净掰碎,两者同入砂锅加水炖,至猪肚炖烂后,捞去葵花盘,加食盐适量,生姜五片,葱花少许,煮沸即可。食猪肚并饮汤。治疗虚寒性胃痛兼便秘者。25.9.4.瘀血阻络胃痛,可选用以下方剂:25.9.4.1.元胡索10g、制没药10g、川楝子10g、白蔻仁3g,水煎服。25.9.4.2.五灵脂10g、延胡索9g、丁香3g,水煎服。25.9.4.3.五灵脂3g蒲黄2g乌贼骨2g研细粉口服,每次饮前服用。25.9.4.4.丹参15g,桃仁10g,清香藤10g,水煎服,一日一剂。25.9.5.胃阴亏虚胃痛,可选用沙参12g、麦冬12g、枸杞子10g、乌梅6g、白芍12g、甘草3g,水煎服。25.9.6.胃热炽盛胃痛,可选用以下方剂:25.9.6.1.黄连15g、甘草3g,水煎服。25.9.6.2.生山栀12g,生姜1块;先将生山栀铁锅内文火炒焦,加水煮沸后文火煮熬15分后取汁。再将生姜切碎取汁。两者搅匀,一日2剂,早晚分服,可在药液中冲陈醋1小杯,饮之。25.9.7.治疗胃炎反酸的小偏方:25.9.7.1.乌贼骨10g鸡蛋壳6g瓦楞子15g清香藤10g白芨10g水煎服。25.9.7.2.核桃仁适量,干姜适量,姜片煎汤,嚼核桃仁,以姜汤送服。25.9.7.3.高粱米10g黑豆10g红枣5枚神曲9g大枣煮熟去核,其它3药研细面,用枣汤调和,捏成饼,蒸熟,与枣共焙干,蜂蜜为丸,晚饭后服30g,开水送服。25.9.8.常用抑制胃酸的中药:25.9.8.1.乌贼骨:又名海螵蛸。性味咸、涩、微温、归肝、胃经。本品配合白芨、贝母、甘草等为粉冲服,抑制胃酸,用于胃炎、溃疡。作散剂吞服时,可用0.3-2g。近代研究发现乌贼骨含有钙质和胶质,是良好的制酸剂。25.9.8.2.瓦楞子:性味咸、平。归肺胃肝经。煅瓦楞子、甘草各等分,共研细末,1次服2-4g,1日3次,温开水冲服,对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效。25.9.8.3.海蛤壳:性味苦、咸、寒。归肺、胃经。本品含碳酸钙、角壳质等。煅用可制酸止痛,用于胃痛泛酸,研末冲服,一日2g。25.10.中药外治治疗胃炎:中药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们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包括所有中草药制剂除口服外,施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的各种治疗方法。中药外治,作用迅速、简、便、廉、验易学易用,容易推广,使用安全,毒性作用少,乐为患者接受,故能千载不衰。中药外治治疗胃炎同内治法一样,均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与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中药外治对于胃炎病人,尤其是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得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与内服法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更有内服法不及的诸多优点。一般常用治疗胃脘痛的外治法有热熨法、药包热熨法、敷脐法、蒸脐法、艾灸法、温和灸法、兜肚法、灌肠法、穴位注射法、耳穴压豆法、沐浴法等多种方法。外敷法治疗胃炎:外敷法是把药物外敷患部治疗疾病的方法,经常用以治疗胃炎的外敷疗法有:热熨法、药物兜肚法、药包热敷法。25.10.1.热熨法:连须葱头30g,生姜15g共捣烂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药袋冷却更换,1日2次,1次30分,或以疼痛缓解为度。主治寒性胃痛。25.10.2.药包热敷法:肉桂50g干姜50g香附80g良姜80g荜拨40g丁香15g肉蔻30g茯苓50g附子30g。上药风干研粉,另将铁粉、木粉置容器中,加入催化剂,配成溶液。再将药物加入,搅拌均匀,装入布袋。将药包摩擦发热后敷在胃脘部。一日一换,七日为一个疗程。一般需1-2个疗程,重者2-4个疗程。主治:寒凝气滞和脾胃虚寒型胃病。25.10.3.药物兜肚法:处方一:三棱、莪术各15g艾叶45g肉桂、木香、草果、丁香各10g水仙子、红花各15g良姜12g砂仁6g。处方二:荜拨、干姜各15g甘松、山奈、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10g小茴香6g艾叶30g。上方诸药研细末,用柔软的棉布,根据腹部的大小,能包住腹部为宜。纱布内铺上棉花,把药末均匀的撒到棉花上,用针线密密缝好,要防止药末撒出。日夜兜在胃脘部,一般胃痛发生的季节,立冬开始,至第二年春分除去。药末1-2个月换一次,处方一适用于瘀血型胃痛。处方二用于脾胃虚寒型胃痛。使用时药兜内层必须紧贴皮肤,治疗期间禁食生冷、瓜果、油腻之品。26.慢性胃炎的现代治疗:从科学角度看,对慢性胃炎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症状,所谓“根治”多属宣传。当然,已患慢性胃炎者,首先要努力戒除或尽量避免上述有关发病因素。药物治疗开始是试探性的,要根据治疗反应进行调整。目前用于治疗的中西药物甚多,按其功能分,主要有以下几类:26.1.改善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消除或减轻中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等症状,常用药物为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作用较优,副作用很少,且能促进肠蠕动以利排便。26.2.有胃幽门胆汁返流时,上述药物可减少返流,并可同时应用消胆胺、硫糖铝,也可服用熊去氧胆酸,这些药物能减轻胆汁对胃粘膜的损害。26.3.胃粘膜保护剂,常应用硫糖铝、铋剂(目前多用胶质铋,国产商品为“得乐冲剂”,也可用老药次碳酸铋),合欢香叶酯(日本商品名“胃加强─G”)等。此外,抗消化性溃疡药丙谷胺也有较好的粘膜保护作用。26.4.幽门螺旋杆菌杀灭剂。可选的抗菌药物甚多,以羟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最常用,得乐冲剂也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也可应用小剂量痢特灵治疗(此药尚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26.5.有时可短期试用氢氧化铝、氧化镁或胃必治、乐得胃等制酸剂,也可试用泰胃美、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抑酸剂,虽然在理论上依据不足,因为慢性胃炎胃酸不一定增高,而且以胃酸偏低者居多,但实践中却往往有较好效果。26.6.经测试证实为低酸或无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也可应用五肽胃泌素,或考虑试用短程小剂量的强的松。26.7.很多病人因久病未愈或其它因素,出现紧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障碍,需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或服用适当的抗精神药物,如小剂量的多虑平或阿米替林等,可能会取得较佳效果。段光复赞赏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
------分隔线----------------------------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浅表性胃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