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硒含量及与海南省土壤中硒含量硒的关系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广西地方标准《农产品产地土壤硒元素丰缺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国土壤中的溶态硒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中国环境科学》1997年06期
我国土壤中的溶态硒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摘要】:对我国不同地球化学环境,不同生态景观下的48个土壤剖面中的220个土样进行了水溶态硒含量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土壤剖面中水溶态硒含量的范围为2.49~18.10μg/kg,平均值为10.0μg/kg,各土类水溶态硒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铁铝土>富铁土>淋溶土>均腐土>干旱土。各土类中水溶态硒含量的高低顺序是土壤全硒,pH?Eh,质地,有机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X83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乔振芳;彭世彰;徐俊增;高晓丽;宋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孙维侠;赵永存;黄标;廖菁菁;王志刚;王洪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宋书巧,吴欢,黄胜勇;[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李永华,王五一,杨林生,雒昆利,李海蓉;[J];环境化学;2005年03期
章海波,骆永明,吴龙华,张甘霖,赵其国,黄铭洪;[J];土壤学报;2005年03期
童建川;王春苗;石中山;杨剑虹;;[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勇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王成;[D];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远;[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刘一;[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杨西飞;[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童建川;[D];西南大学;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永惠;[J];环境科学;1987年04期
赵成义,任景华,薛澄泽;[J];土壤学报;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芦长明;;[J];安徽地质;2010年02期
吴霖;肖莆;张伟;杨远盛;;[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熊愈辉;;[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王学锋;王磊;师东阳;赵新宁;;[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秦文;郭坤一;刘红樱;陈国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徐云霞;彭培好;陈文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朱书法;张景会;赵战坤;;[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王亚宇;钱翌;朱建雯;王灵;;[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李英杰;杨秋荣;康桂玲;曹积飞;王金芳;冯景志;;[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黄进;魏世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光月;郭熙盛;朱宏斌;何传龙;;[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刘宝庆;陈红路;郑雄;;[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朱洪辉;刘雪华;赵金博;;[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韦炳干;姜逢清;李雪梅;牟书勇;;[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张孝飞;林玉锁;刘鹏;贺静;冯艳红;徐建;;[A];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纪华;沈涛;陆安祥;刘良云;马智宏;;[A];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章现;李连山;郭瑞;黄侃;田好敏;;[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陈超;;[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刘红樱;陈德友;周雪梅;冯小铭;郭坤一;;[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思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赵科理;[D];浙江大学;2010年
曾凡荣;[D];浙江大学;2010年
杨俊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唐建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岑世宏;[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王启尧;[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赵晴;[D];清华大学;2010年
赵勇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蔡海洋;[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成世才;[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路新燕;[D];郑州大学;2010年
李梦红;[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梁爽;[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米艳华;[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梁军;[D];南昌大学;2010年
赵利利;[D];南昌大学;2010年
陈锋;[D];浙江大学;2010年
肖青青;[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武丽花;[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彦,罗盛国,刘元英,陈友,赵久明,姜伯文;[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杨力,刘光栋,宋国菡,泉维洁,卢桂菊,丁光国;[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3期
杨力,刘光栋,宋国菡,泉维洁,卢桂菊,万连部;[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吴长贵,孙祥久,汪庆九,宁磊;[J];安徽地质;1999年03期
王文杰,叶俊英;[J];安徽地质;2000年01期
于群英;[J];安徽农学通报;2002年06期
张敏,王德淑;[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6期
甄燕红;成颜君;潘根兴;李恋卿;;[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苏风清;[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4年04期
杨阳;郭珍;徐福利;;[J];北方园艺;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垠先;[D];南京大学;2011年
何冰;[D];浙江大学;2003年
张鑫;[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曾路生;[D];浙江大学;2006年
邱莉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莫海珍;[D];江南大学;2007年
胡文;[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刘晓文;[D];兰州大学;2009年
史贵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建利;[D];广西大学;2001年
魏立华;[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吴双桃;[D];中南林学院;2003年
吴晓丽;[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孙叶芳;[D];浙江大学;2005年
郭艳;[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常青山;[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祁轶宏;[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赵斌;[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曹楷;[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昭虹;高玉娟;;[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潘金德;李晓春;毛春国;李春生;徐传云;金培造;吴小熊;王少华;林潮澜;;[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李孝良;陈效民;周炼川;史振侠;;[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金兴钰;王胜华;包雨函;徐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孙维侠;赵永存;黄标;廖菁菁;王志刚;王洪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徐福银;梁晶;方海兰;郝冠军;吕子文;崔晓阳;;[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李俊;陈燕玲;冯诗敏;;[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孙朝;侯青叶;杨忠芳;杨晓燕;黄勇;陈恩科;;[J];中国地质;2010年06期
李会珍;张志军;刘培培;刘西亮;乔绍俊;;[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02期
梅惠;[J];地质科技情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艳华;王加恩;颜铁增;蔡子华;宋明义;康占军;;[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中慧;[D];重庆大学;2010年
李孝良;[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黄昀;[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张鑫;[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王艮梅;[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唐将;[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樊金拴;[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李丽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董霁红;[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耿建梅;[D];海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建明;[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赵利利;[D];南昌大学;2010年
李晓颖;[D];沈阳大学;2010年
耿慧;[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张丽慧;[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夏辉;[D];郑州大学;2011年
方金芝;[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张蕊;[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王少华;[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韩晋仙;[D];河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英植;刘少陵;;[J];分析化学;1982年07期
段群章,谢达,王丹理;[J];环境化学;1985年01期
韩恒斌,王卫东;[J];环境化学;1985年02期
王顺荣,徐福正,周恒福,金秀兰,李从;[J];环境科学;1981年06期
徐宝玲;吴歌新;;[J];环境科学;1982年02期
陶大钧,潘新慰,周祖濂,胡自强,周良;[J];环境科学;1983年02期
李继云,任尚学,陈代中;[J];环境科学学报;198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永华,王五一,杨林生,雒昆利,李海蓉;[J];环境化学;2005年03期
张金霞,陈伟民,王在模,曹勇,师治贤;[J];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唐巧玉,周毅峰,周大寨;[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8期
柴丽红;苗丹;;[J];食品与机械;2005年06期
刘建祥;李英;刘秋萍;卢新宁;;[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10期
孙琦;张吉芬;郭琴;苏秀娟;;[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11期
罗瑞峰;马小宁;;[J];河南化工;2011年10期
李琳;张素纯;;[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3年05期
邱卿如;张景平;蓝永贵;;[J];职业与健康;2006年03期
丁红梅;;[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源;纪庆宪;翟丽屏;;[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程美琦;钱春燕;宋薇;;[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和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丁旭;张克侠;;[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巩闹;;[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冯宇;汪敏;;[A];第七届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和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骆利欢;蒋宗勇;林映才;周桂莲;张罕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吕相甲;;[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杨雪锋;孙秀发;侯晓晖;徐健;郭怀兰;于冬;;[A];湖北省、武汉市营养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刘景英;胡秀丽;卜凤泉;刘忠英;;[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王蔚芳;麦康森;张文兵;姚春凤;;[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辉霞;[N];湖南科技报;2008年
盛利;[N];科技日报;2010年
王代林 实习记者
陈君;[N];四川日报;2010年
陈赟;[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王炳尧?黄维孝;[N];科技日报;2008年
王凯?王炳尧
黄维孝;[N];农民日报;2008年
秦小娟;[N];安康日报;2007年
刘晟昊;[N];山东科技报;2007年
段振离;[N];中国医药报;2006年
朱扬;[N];恩施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天勇;[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余芳;[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杨海澜;[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潘翠玲;[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铁梅;[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姚庆祯;[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徐兵河;[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彭西;[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金明昌;[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童春义;[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少华;[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韩方;[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刘太胜;[D];暨南大学;2006年
苏传福;[D];西南大学;2008年
王丽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王飞飞;[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吴芳;[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袁海波;[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尹小平;[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姚刚;[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钦州市土壤与农产品硒含量调查及富硒农产品开发前景探讨-农业推广专业毕业论文.pdf 4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钦州市土壤与农产品硒含量调查及富硒农产品开发前景探讨-农业推广专业毕业论文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Ull UlI I I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广西大
学或其它单位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论文的研
究工作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
属广西大学。本人授权广西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
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口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授权。
蛔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Z。f
指导教师签名:妒
日期:功,6.6。叫
作者联系电话:
钦州市土壤与农产品硒含量调查及富硒农产品开发前景探讨
随着人们对硒的特殊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富硒食品开发不断发展,
硒资源富有地纷纷大力发展这一资源型产业。当前,钦州市富硒食品产业
发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钦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及其他
资源优势,发展富硒食品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采用文献搜集、实地勘察、
试验研究等方法,阐述了国内外富硒土壤的分布状况及对富硒食品开发的
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钦州市富硒土壤分布状况及富硒农产品开发现状进
行了全面的调查,从土壤硒含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植物种类等方
面分析了作物产品天然富硒的影响因素,诠释了通过调节土壤pH值、增加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选择作物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品的硒含量,从而为
农作物产品的天然富硒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以钦州市主要农作物水稻、荔
枝、龙眼、香蕉、马铃薯等为对象,采用人工叶面喷施硒制剂的方法,研
究硒制剂对作物产品硒含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作物叶面喷施硒制
剂溶液能显著提高作物产品硒含量,研究结果为作物产品的人工富硒提供
了依据;同时,在综合分析了钦州市发展富硒食品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
础上,对钦州市富硒农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展望,最后,针对钦州市
发展富硒食品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富硒食品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开发;钦州市;富硒农产品;分析
STUDYONSELENI U_CONTENT0FS0I
LANDCROPP舳DUCTANDSELENI U_—RI CH
PRODUCTSDEVELOPMENTPROSPECT0F I
functionofseleniumcontinuetobe
understood,
selenium-rich
agriculturalproductsindustry
selenium—rich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新疆伊犁土壤硒资源分布及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分析
我的图书馆
新疆伊犁土壤硒资源分布及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分析
王琪, 刘禹含, 杨景娜, 黄青青, 吴文良, 李花粉. 新疆伊犁土壤硒资源分布及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分析[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555-559.
WANG Qi, LIU Yu-han, YANG Jing-na, HUANG Qing-qing, WU Wen-liang, LI Hua-fen.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Resource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Soil Properties of Ili District,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555-559.
新疆伊犁土壤硒资源分布及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分析
王琪, 刘禹含, 杨景娜, 黄青青, 吴文良, 李花粉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193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王琪(1988-),女,博士,主要从事环境化学方面的研究。E-mail: wangxiaoqi.
*通信作者:李花粉 E-mail: lihuafen@cau.edu.cn,lihuafen@cau.edu.cn
摘要:调查研究了伊犁州土壤中硒资源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了新疆伊犁州6 个县158个农田土壤样品的全硒含量,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伊犁州土壤硒资源的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伊犁州6 个县土壤中全硒含量范围为0.14~2.75 mg·kg-1,几何均值为0.33 mg·kg-1,其中昭苏县土壤全硒含量均值最高,巩留县最低。所检测的土壤样品中有2.38%属于少硒土壤,78.57%属于足硒土壤(0.175~0.45 mg·kg-1),19.05%属于高硒土壤(0.45~3.00 mg·kg-1)。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与全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H 值与硒含量成显著负相关(P&0.01)。伊犁州土壤中硒的含量水平偏高,可以优先考虑富硒农业的开发建设。
伊犁州&&&&
理化性质&&&&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Resource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Soil Properties of Ili District,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WANG Qi, LIU Yu-han, YANG Jing-na, HUANG Qing-qing, WU Wen-liang, LI Hua-fen &&&&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mainly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s of selenium(Se)resource in soils to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Se-enrich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Ili District,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data of total Se content from 158 soil samples in six counti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statistic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eometric mean value of Se content in the soils of Ili district was 0.33 mg·kg-1, ranged from 0.14 mg·kg-1 to 2.75 mg·kg-1. The soil in Zhaosu county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and Gongliu county had the lowest. The statis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low Se soil, full Se soil(0.17~0.45 mg·kg-1)and high selenium soil(0.45~3.00 mg·kg-1) was 2.38%, 78.57% and 19.05%,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total S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available nitrogen(P&0.01), while pH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e(P&0.01). High level of Se content in soils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Se-enrich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Ili district.
Key words:
Ili district&&&&
total selenium&&&&
distribu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低硒和过度摄取都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在寻求摄取硒元素有效方法的过程中,归纳得出4种补充途径:①食用亚硒酸钠强化食盐;②口服亚硒酸钠药片;③施用硒肥以提高农作物中的含硒量;④探寻病区富硒食物[1]。其中,植物性硒源是对人体最安全有效的来源,而人体所需的植物性硒源最终取决于土壤中硒的含量水平。世界各国土壤中的硒含量大多在0.1~2.0 mg·kg-1之间,均值为0.40 mg·kg-1 [2, 3]。据估计约有5亿~10亿人口的硒摄取量不足[4]。中国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国家,同时也是硒含量分布不均匀的国家之一。我国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03~9.483 mg·kg-1,平均为0.29 mg·kg-1 [5, 6, 7, 8]。从地图上看,我国从东北到西南存在一条低硒带[9],缺硒省份多达22个,约有1亿多人口因膳食结构中硒含量不足,造成人体低硒状态。目前,我国已报道发现多个富硒地区,如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广西南宁、浙江嘉善、新疆石河子等[10, 11, 12, 13, 14],通过对富硒农畜产品的大力开发,实现了“增产、增效、创收益”的经济目标。
伊犁州是我国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重要区域之一[15],近年来,农业增长速度较快,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前景广阔。但是该地区对于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并未得到当地政府和国家的广泛关注,对伊犁州土壤硒含量的评价也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对新疆伊犁州6县的土壤全硒含量进行了取样分析,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伊犁州土壤中硒的含量水平,为该地区地方性疾病的预防或富硒农业的开发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北边境,成立于1954年,辖塔城、阿勒泰2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地理坐标为东经80°9′42″~91°01′45″,北纬40°14′16″~49°10′45″,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伊犁州土壤类型丰富,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伊犁州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灌耕土、草甸土、沼泽土、黑钙土、灌耕黑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等13种,并且土壤呈现“两高”、“一厚”、“微碱性”的特点。“两高”指有机质含量高、速效钾含量高;“一厚”指土层厚,一般&1 m;“微碱性”指土壤pH值中偏微碱,范围为7.3~8.4之间。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为了保证质量性和经济性,本试验均匀布点,共采集168个土壤样品,分别为:伊宁县35个,察县30个,昭苏县29个,特克斯县19个,巩留县30个,新源县25个,具体采样点分布情况如图 1所示。在168个土壤样本中选取33个样品分析其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与硒含量的相关关系,其中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5项指标的数据来自于伊犁州当地的农业局。在一个样区内采用S形(又称蛇形)采样,5~10点混合,采样深度为0~20 cm表土层。
图 1 新疆伊犁州土壤采样点分布示意图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ing sites in Ili district
土壤样品经过风干后,剔除样品中植物根系,然后用研钵研磨过100目尼龙网筛,样品存放于自封袋中待测,整个过程避免其他金属污染。称取0.250 0~0.251 0 g土壤样品,通过王水(HCl∶HNO3=3∶1)浸泡过夜,微波消解(美国CEM公司,MARS5)。消解液加6 mol·L-1盐酸后,经水浴将六价硒还原为四价硒进行测定[16]。再使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北京吉天,AFS-920)测定土壤中全硒含量。样品消解及水浴过程中使用的各种酸均为优级纯,分析过程加入空白及国家土壤标准样品GSBZ 50011—88(ESS-1)进行分析质量控制,分析过程中硒的回收率达到(109±6)%。测定过程中使用的硒标准贮备液(100 mg·L-1)购于国家环保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3计算平均值和标准误差,应用Sigmaplot 10.0软件绘制盒装图,使用SPSS 17.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伊犁州各县土壤的全硒含量分析
伊犁州6个县的海拔、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都有各自的特点,土壤的性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土壤中的硒元素的含量分布也有所不同。表 1为伊犁州6县农田土壤全硒含量统计结果,总体来说,伊犁州土壤硒含量变幅在0.14~2.75 mg·kg-1,呈现偏态分布,几何均值为0.33 mg·kg-1,高于全国土壤全硒含量的均值0.29 mg·kg-1。其中,6县的农田土壤全硒含量的几何均值的高低顺序为:昭苏&新源&特克斯&巩留&察县&伊宁。其中,土壤全硒含量均值的最高值(昭苏县)是最低值(伊宁县)的1.61倍。巩留县土壤硒含量均值的变化范围最大,为0.17~2.75 mg·kg-1,同时从变异系数来看,该县的变异系数也比其他各县高。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巩留县土壤全硒含量呈不均匀分布状,其土壤全硒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
表 1 伊犁州6县土壤全硒含量统计表(mg·kg-1)
Table 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otal Se content in soils of six counties(mg·kg-1)
对伊犁州土壤全硒的含量进行分析,用Sigmaplot作图软件绘制Se含量分布图,如图 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县土壤全硒含量的集中分布范围。除个别土壤样品的硒含量偏低(&0.15 mg·kg-1)或偏高(&0.5 mg·kg-1)外,6个县土壤全硒含量约有86%的样品集中在0.1~0.5 mg·kg-1之间。图 2与表 1的结果均表明,巩留的土壤硒含量的变幅最大,最高值为2.75 mg·kg-1,最低值仅为0.17 mg·kg-1。昭苏县的土壤全硒含量的整体水平比其他5县略高。巩留县土壤硒含量的分布呈明显的地带性,高硒地区也存在低硒的土壤。从表 1和图 2中看出,巩留县个别土壤样品中全硒含量高,最高达2.75 mg·kg-1,但同时该县也存在着低硒含量地区(0.17 mg·kg-1)。这种分布情况与林年丰[17]的观点一致,其指出缺硒带存在“安全岛”、硒毒区有“低硒区”。
盒状图中盒的下线为25 %的含量线,中间线为中位值,
上线为75 %的含量值;误差线分别代表 10%、90%含量;点图代表位于10%和90%含量值以外的点
Lower,middle and upper lines in the box represent 25%,50%and
75%value, error lines represent 10% and 90%
dots represent the values out of 10%and 90%value图 2 伊犁州土壤Se 含量分布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Se content in soils of Ili district
2.2 对伊犁州土壤全硒含量的评价
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土壤硒含量已经作了很多研究报道,但对富硒土壤含量的界定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谭见安[18]从我国克山病带和低硒环境的研究划分出我国硒元素生态景观的界限值,即&0.125 mg·kg-1为缺硒土壤,0.125~0.175 mg·kg-1为少硒土壤,0.175~0.450 mg·kg-1为足硒土壤,0.450~3.000 mg·kg-1为高硒土壤。对所调查的伊犁州6县的农田土壤进行了硒全量分布的频度分析,如图 3所示,其结果表明,所采集的168个土壤样品中没有检测出缺硒土壤,2.38 %属于少硒土壤,78.57 %属于足硒土壤(0.175~0.45 mg·kg-1),19.05%属于高硒土壤(0.45~3.00 mg·kg-1)。从各个县的检测分析结果来看,伊犁州6县约98%土壤样本中硒的含量为足硒或富硒水平,且均没有超过我国硒元素生态景观的界限值中规定硒毒土壤的限值,可以考虑富硒农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图 3 伊犁州6 县土壤的全硒含量频率图
Figure 3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otal Se content
in soils of Ili district
2.3 土壤理化性质与全硒量相关性分析
土壤中硒元素的全量值不仅代表土壤中硒的储量,而且还是土壤有效硒的基础和来源[19],而土壤理化性状是影响硒的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表 2为土壤全硒量与其他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土壤样品的硒全量与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pH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速效磷含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 2中数据显示,所测样品的有机质含量较高(17.15~56.30 g·kg-1),算术均值为29.05 g·kg-1。
表 2 土壤全硒量与其他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e content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硒在土壤中按价态可划分为元素态硒、硒化物、亚硒酸盐、硒酸盐、有机态硒及挥发态硒。其中,亚硒酸盐、硒酸盐及部分有机态硒被统称为有效态硒。土壤中的有效态硒是植物体的主要硒源。土壤中有效态硒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壤pH值、成土母质、氧化还原状况、有机质含量等,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土母质的组成和性质,发育程度低的土壤尤为如此[20]。从表 1和图 2中数据分析得出,伊犁州6县中昭苏县的土壤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5县的含量,该结果可以从成土母质的形成过程来解释其原因。张军民[21]指出昭苏盆地属冷偏干半湿润区,土壤多为黑钙土类型。黑钙土的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腐殖质积累,其土壤母质多为黄土状物质,富含硫酸钙。成土过程常常改变成土母质中硒的最初含量、结合特性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由于硫与硒为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可以推测土壤发育过程中形成硫酸钙的同时可能也产生了硒酸盐,从而形成高硒土壤。
土壤pH值也是影响土壤中硒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pH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中硒的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前人的研究表明,中性和酸性土壤(pH=3~7)中硒的有效度明显低于碱性土壤(pH=8~12),认为在中性和酸性土壤中硒和铁形成了溶解性极低的氧化物或水合氧化物,而在碱性土壤中硒主要是以溶解性高的硒酸盐形式存在的[19, 22]。表 2中数据表明,所检测土壤样品的pH值偏高,算术均值为8.17。因此,伊犁州6县的土壤普遍为碱性土壤,在这种碱性环境中硒酸盐为主要的存在形态。所取样本土壤的硒全量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硒元素的含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随着土壤pH值的增加,被土壤颗粒吸附的亚硒酸盐逐渐向硒酸盐形态转化,提高土壤中硒元素的有效性,而硒酸盐极易被植物吸收,加速了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最终导致土壤中全硒含量的降低。
有机质也是影响土壤硒全量及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但是研究学者们就有机质与土壤硒全量的相关关系的观点未达到统一认识。王莹[9]指出土壤硒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反映到土壤中硒的含量上,即为富有机质土&细质土&粗质土。有机质对硒的生态效应的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有机质矿化过程会释放出硒而增加其有效性,另一方面有机质对土壤溶液中硒有较强的固定能力,从而影响硒的传输[23]。Johnsona等[24]对张家口克山病发病地区的土壤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硒含量为正相关关系,且与硒的有效性成负相关关系。本文的观点与Johnsona等的研究结果相同。由于伊犁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因此有机质积累丰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25]。温暖湿润的气候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矿化,大大降低有机质对有效态硒的固定作用,使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大于固定作用。加之伊犁州关于克山病的报道较少,这说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硒元素的循环,但此推论仍需相关的研究来进行验证。
(1)伊犁州土壤中硒含量较充足,高于全国平均值,大多数地区的土壤硒含量在0.175~0.45 mg·kg-1范围内,属于足硒土壤。
(2)昭苏县土壤全硒含量均值最高,伊宁县最低,巩留县个别地区的硒含量较高,可以考虑充分合理地运用当地的硒资源,使硒资源作为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3)伊犁州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与全硒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成显著负相关关系。
杨光圻, 殷太安, 刘胜杰, 等. 补充硒预防克山病的途径和方法[J]. 营养学报, ): 1-8. YANG Guang-qi, YIN Tai-an, LIU Sheng-jie, et al. Approaches to the supplementation of selenium in the prevention of Keshan disease[J]. Acta Nutriments Sinica, ): 1-8.(in Chinese)
Fordyce F. Selenium deficiency and toxicity in the environment[M]. Essentials of Medical Geology Netherlands: Springer, 6.
Lisk D J. Trace metals in soils, plants and animals[J]..
Combs G F. Selenium in global food systems[J]..
程伯容. 环境中若干元素的自然背景值及研究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 CHENG Bo-rong. Natural background value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certain elements in the environment[M]. Beijing: Sciences Press, 4.(in Chinese)
郑达贤, 李日邦, 王五一. 初论世界低硒带[J]. 环境科学学报, 1982(3): 241-250. ZHENG Da-xian, LI Ri-bang, WANG Wu-yi. The early study on low selenium area[J].
廖自基. 微量元素的环境化学及生物效应[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 LIAO Zi-ji.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trace elements[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6.(in Chinese)
何振立, 周启星, 谢正苗. 污染及有益元素的土壤化学平衡[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HE Zhen-li, ZHOU Qi-xing, XIE Zheng-miao. Soil-chemical balance of pollution and beneficial elements[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in Chinese)
王 莹. 硒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7): 233-236. WANG Ying. Soil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selenium[J].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17): 233-236.(in Chinese)
朱建明, 郑宝山, 毛大均, 等. 鱼塘坝微地域硒分布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J]. 地球化学, ): 43-49. ZHU Jian-ming, ZHENG Bao-shan, MAO Da-jun, et al. Landscape geochemical study of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in Yutangba mini-landscape, Enshi, Hubei Province, China[J].
赵成义, 任景华, 薛澄泽. 紫阳富硒区土壤中的硒[J]. 土壤学报, ): 253-259. ZHAO Cheng-yi, REN Jing-hua, XUE Cheng-ze. Selenium in soils of selenium-rich areas in Ziyang county[J].
李 杰, 杨志强, 刘枝刚, 等. 南宁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 土壤学报, ): . LI Jie, YANG Zhi-qiang, LIU Zhi-gang, et al.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in soils of Nann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
胡艳华, 王加恩, 蔡子华, 等. 浙北嘉善地区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 地质科技情报, 2010(6): 84-88. HU Yan-hua, WANG Jia-en, CAI Zi-hua, et al.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enium in soil of Jiashan Area,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J].
新疆石河子北部地区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公示[EB/OL]. http://www.mlr.gov.cn/kczygl/kckc/8790.htm
李花粉, 罗新湖, 孟凡乔, 等.伊犁地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J]. 新疆农业科学, 2008(S3): 77-82. LI Hua-fen, LUO Xin-hu, MENG Fan-qiao, et al. Th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green and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Ili area[J].
Fujii R, Deverel S J, Hatfield D B.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in soils of agricultural fields, western San Joaquin Valley, California[J]..
林年丰. 医学环境地球化学[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LIN Nian-feng.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of medicine[M]. Changchun: Ji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1.(in Chinese)
谭见安. 环境生命元素与克山病[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 TAN Jian-an. Chronic Keshan disease and environmental elements of life[M]. Beijing: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6.(in Chinese)
赵 妍, 宗良纲, 曹 丹, 等.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分布特性及其有效性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12): . ZHAO Yan, ZONG Liang-gang, CAO Dan, et al. Distribution and availability of selenium in typical tea garden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J].
王美珠, 章明奎. 我国部分高硒低硒土壤的成因初探[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6(1): 89-93. WANG Mei-zhu, ZHANG Ming-kui. A discussion on the cause of high-Se and low-Se soil formation[J].
张军民. 伊犁河流域土壤发育规律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5): 583-586. ZHANG Jun-min. Study on the soil development rule in Yili River basin[J].
Elrashidi M A, Adriano D C, Workman S M, et al. Chemical equilibria of selenium in soils: a theoretical development[J]..
Charak V S, Tripathi B R. Sdudies on selenium and iodine and iodine distribution in some soils of Kangra Valley Himachal Pradesh India[J]. Journal of the Indian Society of Soil Science, ): 167-170.
Johnsona C C, Geb X, Greena K A, et al. Selenium distribution in the local environment of selected villages of the Keshan disease belt, Zhangjiakou District, Hebei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张 丹, 罗格平, 许文强, 等. 新疆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J]. 干旱区地理, 2008(2): 254-263. ZHANG Dan, LUO Ge-ping, XU Wen-qiang, et al. Spatial temporal change of soil nutrients of cultivated land in Xinjiang[J].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硒含量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