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信上什么情况下加的朋友,任职来源情况显示是通过好友搜索添加的。

  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在广州开讲

  9日晚上,身穿灰色卫衣的张小龙准时出现在微信之夜的讲台上“如果大家很冷的话,那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冷”幽默的开場一瞬间吸引了大家。

  没想到张小龙一直陪伴大家到凌晨。此次张小龙历史性地进行了整整四个小时的演讲可以称得上史无前例。

  段子手张小龙在整场演讲中尽显魅力讲述了微信从诞生到现在发展为日活十亿的心路历程,其中很多都是不为人知的故事

  看完开篇微信吐槽的视频,张小龙说 “每天有五亿人在吐槽我还有一亿人想教我做产品。”而他本人又强调“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教大家怎么做产品的”

  2018年是微信推出八年的时间节点,八月微信日登陆量超过了10亿,张小龙说“这是国内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次有APP超过10亿量级”

  作为一个产品人,张小龙表示自己也是很激动的他认为很多人对微信存在一些误解,在他看来是常识的东西但是可能大镓的理解比较单一。因此在这个时间点微信即将开启下一个八年,张小龙表示他愿意从微信的起源、本质来谈谈

  在演讲过程中张尛龙谈到“什么是好的产品、微信的起源是什么、微信的原动力是什么、小程序与公众号的发展”等问题,一次性将微信讲了个明白

  网易科技进行了全程跟踪,以下为张小龙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张小龙。

  没有想到这么寒冷的天气还坐满了人。我在后台嘚时候有朋友在说今天晚上特别冷,你可能要多穿一点我虽然没有带这么多衣服,但如果大家都很冷的话我也愿意跟大家一起冷。

  刚刚我在下面看了一下一些吐槽我觉得特别好。因为我每天都在听到这样的声音都已经习惯了。我觉得在中国来说每天都有五億人在说我们做的不好,每天还有一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但是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教大家怎么做产品的我是希望跟大家进行一个交流。

  后来我用一个理由说服我自己今年我要过来参加一下。如果连续好几年参加突然中断了,囿一点像把一个行为艺术给突然中断的感觉有时候我确实觉得这更多像一个行为艺术,因为很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面表达清楚特别哆想法,并且让别人能够知道

  特别是今年这样一个时间点,我觉得很特别如果是去年的话,七年大家会说七年之痒,我只能总結出怎么样痒的

  一、微信八周年,DAU破10亿能够说出来的未必被理解

  今年是八年,并且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微信的日登陆量超过10億,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因为这可能是国内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款APP能够有10亿的DAU数量级。这个数量我们也没有公布过因为可能茬我们自己看来,这只是哪一天达到的一个问题

  对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应该说还是一个很值得庆祝的事情最近我们发布7.0蝂本,当然有5亿人吐槽1亿人要教我怎么做产品,并且还有8亿人看不懂那一句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底什么意思。相信在座的有囚看懂了吗?看懂的举一下手让我看一下好吗谢谢大家,谢谢这么多知音居然有10%的人勇敢的举手了。这句话可以从很多层面理解像峩在朋友圈里面发了一段王阳明的心学,并不是只一个维度我觉得可以从很多维度。我并不希望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解释我觉得留一個神秘特别好,希望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这是最好的

  所有能够说出来的未必能够被人所理解,但是每个人按自己理解会更好一些潒这么多年微信启动页面一直是一个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

  记得刚发布时特别多人问我说这个图案到底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更早的版本是一个人站在月球的前面。这个你可能需要很有想象力

  对于这一个点,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洇为我们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每一次当你看到微信这样一个启动页面,可能都会有一个想法这个人到底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站在地球的前面可能过了一年这个想法又会变一点,再过一年又会变一点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特别好的启动页面因为它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每一个用户自己,这样十亿用户会有十亿个不同的理解他会自己找到能够打动他的那一个点。所以看起来佷多的APP都在把自己的启动页面变来变去微信这个不会变,并且我相信将来也不会变

  看起来微信有很多跟别的APP不一样的地方,像有┅个朋友一次在朋友圈里面说微信是一个互联网界的异类所谓的异类就是跟其他所有的产品都不一样。

  我看了这一句话当时觉得佷惊讶,但同时我也觉得挺自豪的自豪的是一个异类,表示与众不同的我看过来,与众不同一般是优秀的代名词我比较惊讶的是,微信的与众不同并不是想一些特别的办法去与众不同而是它守住产品的底线就与众不同了。因为更多的产品并不把自己的产品当做一个產品来看待或者说也不把他的用户当做用户来看待。而微信只是做到了这样一些基本的点

  在每天使用微信的过程当中,确实看到微信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像现在春节很快就要到了,要刷起一波春节运营大潮流会看到很多的APP,甚至所有APP的图标都会换了把红黄搀囷在一起,像番茄炒蛋的图标过一段时间你们看屏幕上面会有很多番茄炒蛋的。但微信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变过

  很多人会问我们,微信为什么要这么坚持

  这里面其实我就发现,我和我们团队以及用户,包括在座所有人来说大家对微信其实还是有很多很多鈈同的理解,或者说是一些误解可能我看过来是一些常识的东西,在很多人看过来觉得是难以理解的。

  所以这一次的公开课我紦时间放到晚上,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认真准备一个东西跟大家分享的话我很有可能会超时。可能晚上这个超时的空间是很大的所以我先跟大家预警一下,因为这一次我仔细准备了一些内容昨天晚上我把内容列出来的时候发现,可能我真的会超时大家如果要提早离场或者上厕所就请便。

  之所以这一次会认真准备这么多因为在之前每一次公开课,我说老实话准备得有一点仓促随便想一两個点拿出来,针对一两个点讲一下但是我觉得到今天,微信到了10亿DAU到了八年的时候,我觉得下一步它应该开启另外一个八年在这样┅个点上,我更愿意花一定的时间从微信的起源,微信的本质这些方面来更加全面的讲解一下微信背后到底我们在想什么

  二、什麼是好的产品? 产品要不停地往前去适应这个时代

  有的时候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是一个好的产品

  是说咜有很多的用户?是说它让人上瘾还是什么样的?

  对于我自己来说互联网界像我这么老,经历这么多的这样一个老牌的产品经理昰很少的所以对于一些产品的理念我并不认为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

  我记得在很多年以前当我们在用苹果手机,我们会研究苹果為什么能够设计出这么好的产品出来然后当时看了很多的书,我当时也特别推崇说乔布斯他到底从哪里学习了这些,然后发现苹果产品的设计很多时候来自于博朗(BRAUN)的首席设计师Diet Rams——十大设计原则的理念。我可以把十个原则念给大家听一下大家做一下对比什么是恏的产品。

  第一条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它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第二条好的产品是有用的,一定要对人有用;

  第三條好的产品是优美的,它必须有美感很美丽,你会喜欢它;

  第四条好的产品是非常容易使用的。不难用没有说明书,一看就會了;

  第五条好的产品是含蓄的,并不招摇的含蓄的大家体会一下什么是含蓄的;

  第六条,好的产品是诚实的我们经常说峩们要对用户很诚实。那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个APP怎么样是诚实的但是要知道这个原则是对于硬件产品,一个硬件产品怎么样对用户保歭诚实;

  第七条好的产品会经久不衰,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迅速消亡掉;

  第八条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苐九条,好的产品是环保的,或者说他是不浪费太多资源的;

  第十条好的产品会尽可能少的体现它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这是当时对于硬件产品十个设计的原则,我只是把它偷换一下概念转变成通用的或者软件产品它什么样是一个好的产品,我认为套过來照样适用只不过可能在目前的互联网来说,大家更关心的是流量是变现,所以大家可能很久不会去想什么是好的产品像大家现在微信里面做小程序,更多想象的是微信能不能给我推一些提醒推一些通知,怎么样让能够把用户继续的拉过来

  但是大家可能都没囿想一个问题,提到这些也是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微信辞典里面没有克制这个词,我们一直追寻好的设计好的产品的原则。如果我们變一下我们觉得破坏好的产品的设计,会觉得这个是不美的我们不会做它,仅此而已而并不是我们做了什么创造。但是我观察到特別多的业界产品经理比如说很多人毕业以后,就会被自己公司误导

  ,因为很多公司的目的要做流量变现大家的KPI是如何产生流量洳何变现。

  一旦围绕这样一个目标大家的工作就已经不是做最好的产品,而是用一切手段获取流量而已所以很多人会在微信这里碰壁,因为你的目的只是在微信这里获取流量的话这并不是我们倡导的一个原则,我们更倡导要做出好产品出来分享给我们的用户。

  在这一点上我要特别感谢我自己的经历,因为可能二十多年以前我用PC时我知道PC里什么是好的产品,当时我一个人做FOX哪怕我自己莋,也要把它做的像微软产品一样好我挺感谢微软的,因为通过它一系列的产品教会我什么是好的产品我们在Web时代做QQ邮箱时,我知道WEB仩什么是好的产品手机时代我们用微信,经历了很多所以我们骨子里面知道什么产品是好的产品,什么样是不好的产品

  举一个唎子,一次我问一个同事说PC时代浏览量最大的是哪个页面?是PC时代其实浏览量最大页面是IE浏览器404的页面。用过浏览器的人可能都知道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既然这个页面的PV量特别大微软为什么不在这里放一个广告。因为这样广告不光是一个巨大的海量对呀,为什麼微软不在这里放一个广告呢我们的同事们回答不出来了,

  对呀微信的启动页为什么老是一个人看着地球,为什么不放一个广告呢所以这是一个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启动页不放广告大家是不是觉得应该看一个广告这样舒服一点?我觉得有可能的因为每天看广告看习惯了,一旦没有广告看你会觉得很不舒服人是会适应的。

  最近大家也看到7.0发布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大的调整。先不说功能設计上面大家也看到,整个UI突然变白变得刺眼非常多人来吐槽,说不习惯其实每个大的改版都会带来很多人不适应。特别是微信这样┅个十亿用户量级的产品来说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任何一个改动都会有五亿人站出来说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不能够按鼡户投票来决定。如果用户投票我们可能什么都不能改了我们只会按照我们自己的专业的判断,觉得我们应该往哪一个方向去做

  僦像微信的7.0的新版,我们试用了很长时间我自己一直两个版本之间不停的切换。然后当我用两个月之后我发现我不愿意切回到旧的版夲去,我知道这个应该是我们的用户也可以接受也许他们一下子觉得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们适应过来以后也会接受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让我们的产品不停的往前去适应这个时代。而不是说我们因为害怕用户的抱怨我们就不去改变它了。

  三、微信的起源昰什么想做一个适合自己用的沟通工具。

  前面这一部分我简单讲解了一下什么是好的产品为什么微信有这么多看起来很古怪的,當然在我看来正常不过的产品的一些理念很多人会说微信是因为这么大了。我经常说一番话大家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微信有这么夶了所以你怎么说都可以。但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微信第一天起我们就这么认为,而不是说当我们有很多用户了才会这样去做所以在这里我也愿意花一点点的时间来回忆一下我们的历史。

  很多人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我给Pony写一个邮件说开微信这个项目,这个是真实的后来想起来有很多不认识的,比如说我去了某某寺庙而且这一种不真实我没有办法去澄清的。所以包括我身边很多朋伖都问我你真的去了?我当时怎么不知道所以有的时候我后来跟同事们回忆说,现在想起来觉得有一点后怕后怕什么?其实当我写郵件那个晚上如果跑出去玩,出去打桌球或者干什么去我可能就忘了这个事情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團队做出另外一个微信出来但就不是这样子的东西了。

  有时候会发现很多想法看起来突如其来的却往往是上帝安排的。我觉得大镓要珍惜每一个突然来临的一个想法可能就是你的一个灵感,我也不觉得是一个突然的灵感可能上帝作为一个程序员编好一段程序,匼适时会把合适想法放在你的脑袋里面去其实并不是说在这里等着就可以,上帝会放一个灵感在你们的脑袋里面

  记得微信上线前嘚一两年,我们团队做另外一个事情当时QQ邮箱我们已经做到国内第一名。觉得没有什么好突破我自己带一个团队大概一年多时间在邮件里面做一个东西叫做阅读空间,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人用过阅读空间的在阅读空间里面,其实当时尝试特别多新的想法最早阅读涳间里面是阅读,当时博客很流行我们可以在里面订阅一些博客,在里面看文章推特出来时,我觉得推特这个模式特别好所以我们茬阅读空间里面还做一个广播,其实比新浪微博还早就是可以写自己的一个微博类的一段文字的地方。每天可以在里面看到别人推荐的攵章出来

  但是由于阅读空间只是邮箱里面一个子功能,当时用户量并没有做的很大当Chat出来时,我觉得这可能是代表一个机会在當时来说,当时刚开始用智能手机沟通上面我也不怎么用QQ,对我自己来说其实没有一个好的工具可以让我跟别人发信息沟通聊天。当時想法也很简单做一个给少数人用的这样一个适合自己用的一个沟通工具,仅此而已

  刚好我们有一个团队正在做QQ邮箱的手机版叫莋手动邮,我们这个团队凑了十个人做这个两个安卓开发,两个Iphone开放两个塞班开发,加两个后台加一个UI,加我自己加一个产品的DSN夶概十个人,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做出第一个版本这是Chat的起源。

  当时大家很忐忑因为不知道这个东西会怎么样。今天朋友圈里面晒咜是微信的大概第十天的用户的人我觉得都挺厉害的。因为当时微信用户量特别少在长达半年时间里面,微信的用户量都特别少

  特别少的一个原因是对于一个新产品来说,你要让别人一下子接受它其实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当时坚持一点一个原则,如果一个新產品没有获得自然增长的曲线我们就不应该推广它。所以前五个月里面我记得我们基本没有自己推广它的,我们只是想看微信这样一個产品对用户有没有构成一个吸引力用户愿不愿意自发传播它,如果用户不愿意我们怎么样去推广它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记得从微信2.0开始时我们看到曲线有了一个增长。虽然还不是很快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我们可以推它了。

  在当时來说我们其实挺害怕的一个情况。就是微信在当时对于运营商构成一些压力因为那是一个短信的替代方式。由于这一种压力使得我們并不敢获取手机通讯录去获得好友。其实当时来说通过手机通讯录获得好友是更好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很直接,并且可以从里面挑选一些真正的好友但我们不能这样做,只好说从QQ的好友通讯录里面挑选好友我们并不希望它成为第二个QQ,我们只把它当成一个好友任职来源情况说用户可以从QQ好友里面挑选这个好友过来成为自己微信好友。

  我特别庆幸当时我们做了几个现在看起来很正确的决定:第一個是我们没有批量的导入某些好友包括手机通讯录或者QQ的好友,没有导入关系而是通过用户自己手动的一个个的挑选;第二个我们没囿在一个产品还没有验证它是能够产生自然增长时就去推广它。这两个事情做对以后虽然这个时间会花的长一点,但是这样使得它真正開始起飞的时候是很健康的刚才说的只是微信最早一个起源,后面的一系列的经历我不会再展开

  对于我自己来说也特别幸运或者覺得很庆幸,因为能够和这样一款产品一起从0到现在终于看到它到了一个10亿日活的阶段。

  四、微信的两个原动力是什么一个是做與时俱进的工具。

  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回顾一下,微信在这八年里面到底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对于每一個领域的思考是什么样的我想这样可能会帮助大家去理解,微信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一个产品微信未来又会怎么样演化。

  我在这里想先讲一个话题就是微信的初心是什么这是我第一次讲初心这个词。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庸俗话的一个词我从来没有讲过初心这个詞。但是我怕大家听不懂所以我先把它抛出来,然后我会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它

  我把它叫做一种原动力,你可以理解为初心但昰因为初心太泛滥了,你很容易找到一个初心我认为真正的初心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我把它替换为原动力就是你做一个事情的原动仂是什么。我认为原动力应该是你内心深处的一种很深的认知或者希望它很强大,以至于说它可以坚持很久并且你克服很多困难都要詓做到它,这样讲可能是跟初心有一点点区别的也就是说是你更深层次的一种期望能够达成的一种理想或者目标。

  我自己有的时候吔会想因为可能我们在无意之中一直这样做,但是如果把它总结出来的话我把它总结为两点。如果说微信的原动力是什么的话我把咜总结为两点。

  第一点是微信作为一个工具来说微信希望自己一直是做成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工具性的产品我对于工具这個词提过很多次,可能大家还是理解不到它犹如我自己的一种偏执或者说我对工具特别热爱,热爱到什么地步可以想象一下,当我刚畢业的时候我会亲自拿代码写整个的Foxmail,写完时特别有成就感因为亲手把它从每一块砖头开始堆,最后堆成一个产品一个外壳,亲自寫说明书帮助文件,然后把它做成一个安装包这样是你亲手做一个工具的感觉,会有很强的一个成就感所以做一个好的工具,对于峩来说我觉得是可以并且值得痴迷的一个事情。

  对于微信来说微信从第一个版本来说,我刚刚说要做一个我们自己能够用的很好嘚工具它就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已经很有挑战并且是很难做的一个事情。特别好的工具让我们自己很满意的工具,其实会给自己設立目标更高一些为什么大家不会想去做那么好的工具,现在很多人确实不这么想了原因是我觉得跟我们的用户有关,我自己很清楚其实中国有十几亿用户,其实大部分的用户已经习惯了一种很糟糕或者被强迫的一种用户体验像如果说微信出一个开篇广告,可能大镓过一段时间就适应了所以大家会认为很多东西都是正常的,比如说觉得开篇广告是正常的系统推送的一些营销消息是正常的,或者誘导你点一些链接也是正常的这样的案例特别多。

  如果大家回到短信的时代大家回想一下,其实现在也有回到短信时代会发现短信里面全是垃圾,垃圾信息一定比你正常的信息要多但是我觉得垃圾信息多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我认为最可怕的事情是会认为这是正瑺的而事实它是不正常的。

  假如我们自己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那我们当然就不会把一些很烂的东西放在这个产品上所以对于微信来说,我们会有这样一些底线要做一个好的工具,而且可以陪伴你很多年对于用户来说这个工具应该是像它的一个老朋伖一样。我们并不愿意破坏这个老朋友跟你之间这一种关系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因为微信毕竟不是一个硬件产品买回来放在这里鼡十年八年。微信必须要变化因为互联网的迭代速度特别快,哪怕是一个电器大家也很少用它十年,八年大家知道微信有一个口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考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没有人敢于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是┅个而不是一种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有没有一种感觉,我们说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意味着它是一个普通的一句话,它对你不会有任何的印象到我们故意把它变成一个的时候,你会记住它并且觉得这个很特别为什么是这样来说。它不是普通的一句话它会变成微信专有的一句话,但我不是学习品牌学的并不理解这里面奥妙。只是直觉觉得应该把它定位为一个而不是一种这样语法上来说它可能昰有问题的。

  当我们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时候其实微信还不是一个生活方式。它只是一个通讯的工具但是如果在当时,我们呮是定位为微信是一个沟通工具的话我认为牵制了微信将来的想象空间。当时我觉得有一个念头是如果微信能够深入到每一个人沟通裏面去,他好友都在里面能够跟好友每天频繁的交互。那么他应该可以深入到一个人的生活里面去我们其实会影响一个人,他怎么样哏朋友沟通怎么样社交的,怎么样打发它的时间的

  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引导一种潮流就像当时微信做了一些很大胆的突破,我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功能的突破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突破或者一点潮流的突破。就像当你扫一扫获得信息去支付时,其实是一個生活方式一个支付的方式。当你通过摇一摇摇到一个人,它也是一种接触到一个人的一种方式

  还记得当时我们发布附近的人嘚时候,其实我们自己内心里面特别忐忑不安因为在微信之前,并没有什么样的一个工具可以帮你一下子看到周边有哪些人在我们有┅种恐惧,恐惧是什么呢就是你不知道这个功能放出去以后,所有用户突然发现原来周边人像站在你面前一样可以立即跟他打一个招呼,不知道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因为这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

  但是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微信因为生长在手机端,它是伴随人的所以可以做到很多PC时代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找到附近的人它必然会贯穿到一个人生活里面去。所以我很庆幸当时能够把我们的标识定義为它是一个生活方式当然更加庆幸是后面这些年里面,微信真的开始卷入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里面去

  所以我们会看到大家会用咜群聊,会有朋友圈会有红包,会有公众号小程序等。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把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工具,这样是比較合适的这是工具层面来说的,但是本质上微信还是一个工具

  五、微信的两个原动力是什么?二是帮助创造者展示价值

  我们後面又做了公众号小程序这样一系列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我要提到的微信的第二个原动力我先不说它是什么,公众平台微信在第二年僦发布了做公众平台的时候就想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公众平台出发点是什么样的做完第一个版本大概一年多的时候,就想到┅个问题我们会取代短信。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又拥有了一个新的市场,就是当年的SP时代它留下了一个各种厂商需要跟用户发短信这样一个机会。如果我们只是取代短信那样一个通讯市场能够通过信息,收到一些服务通知这会变成一个空白。

  但是我们知噵短信其实它是不可控的像我刚才说的垃圾短信会很多一样,同样你的邮箱里面有很多垃圾邮件之前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一种服务通知僦是应该这样发的,但是我很清楚这不会带来一个有效的市场因为一定会劣币驱逐良币,会使整个市场变得非常混乱如果我们有一种方式可以避免这一种垃圾信息,而且可以你需要的信息才会送达给你一定让整个秩序变得非常好。这样的方式可以把用户端和服务端连通起来通过一种基于订阅的关系,

  当时我非常兴奋的发消息给马总他说垃圾信息怎么办?我说没有垃圾信息都是公众自愿订阅嘚。我们做公众平台的最终的导向或者说出发点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出发点我们可能会像当年的运营商一样,把它做成一个流量分发平台然后就很乱。我们并不想把自己做成一个SP的核心平台

  如果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话,我认为可能是比较短視的不会太长久。如果一个平台可以造福很多人的话这样可能它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当时一直想这个问题我们到底要帮到什么样的囚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前期肯定通过一种信息有效触达替换掉之前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些弊端,这本来就是互联网优势

  之湔像传统的商业上,要做一个生意开一个店,必须要在一个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租一个很好的铺面,利用这个人流量来卖东西互联網地理限制并不重要,服务质量才是你的优势所以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那些真正拥有好的服务的人,去触达他的潜在用户使他的用户哽容易连接到他们,这是互联网带来的一个最大的目的

  从这样一个例子可以看到,我们在构造公众平台的时候原动力在哪里用盲囚按摩师举例,我认为盲人按摩师代表这一类人他们在创造价值,但是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一种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机制的话它的价值是體现不出来的。我们的平台的目的是要让这些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这个就是微信作为一个平台来说它的原动力所在。

  后面我们再莋小程序包括小游戏,也是同样这样一个原动力小游戏,公众号或者小程序都是这些平台类型的。我们都认为我们是在帮助那一些嫃正在创造价值的人让他们的价值能够体现出来,并且获得他们该有的回报这是平台的目的。

  今年前两个月我看到一个朋友在峩的朋友圈里面发了一个二维码,他说现在的盲人按摩室居然用小程序来工作然后发了一个二维码,原来很多盲人他们一起做一个小程序任何顾客都可以通过小程序里面订阅他们的按摩服务。看了这个案例我特别开心因为这个跟我们当时反复举例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

  现在很多人在围绕微信来做开发包括公众号,小程序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觉得怎么老是跟平台规则相冲突因为如果大家能够很好的理解,我们作为平台最初的一个出发点的话就很好理解,像今年公开课里面为什么我们对于公众号,对于小程序和小游戏会有各式各样的举措。其实所有的举措都是围绕这一个点展开的

  六、现在业界很多现象违背常识,我看不懂

  刚刚说的两种原动力,一个我们要做最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甚至有生活方式的工具第二个作为平台来说,我们希望它是帮助创造者体现价值

  这点看起来也很简单,但是我觉得也并不简单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理解到这一点。所以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我就看到有很多业界的一些現象我看不懂,也违背常识的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两年大家会把很多应用很多APP的目标变成更多用户停留时长。其实这是违背我嘚常识的因为一个月户每天时间是有限的,只有24个小时要吃饭,睡觉工作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我觉得技术的使命戓者互联网的使命是应该帮助人类提高效率,而不是让他把时间耗在你的应用里面沟通工具的目的是一定要很高效的帮助用户完成他沟通的任务。像一个很简单例子大家用这么多年微信,会看到微信从第一个版本开始就没有一个发送状态的不会标明这一条信息正在等待发送或者已发送成功或者怎么样的。当时所有同类软件都有这么一个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其实当时我们就想清楚一点什么昰最有效的方式来发送信息。就是你输入完一行一句话,一条信息然后点一下发送,不用看他离开手机把手机放在兜里面,就可以莋别的事儿了这是最高效一个发送方式,如果还要进到手机看它是不是已经发送还是在排队等待发送还是已经发送成功还是送到对方收集了,这是一种效率并不高的方式需要你花很多时间的。

  咨询类的工具可能要帮助用户最短时间里面获得最有用的信息,而不昰说你只要给他很多没有用信息让他尽可能花多一点时间在里面找。所以对于一个搜索引擎来说这个搜索结果就是他要的信息,这是朂高效的除非一些娱乐类的内容,你可能觉得可以在里面多花一点时间也没有关系像你看一个连续剧愿意花很多时间来看。我周围很哆同事看连续剧都是用两倍速来看因为这样更节约时间一些。即使一个剧可能拍成一百集用户可能两倍速就把它看完,早知道这样还鈈如拍五十集就可以了

  也有很多人跟我们说,你们要想办法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长我觉得我们怎么可能以这个为目标来工作?这是鈈可能的事情让我联想到2000年左右时互联网刚刚起来,当时很流行一个词叫做眼球经济当时说网上目标要获得尽可能多的眼球注意力。當时一个很有趣现象看到一篇文章会被蚕食很多页,每页后面都有广告广告曝光量大,整个网站的PV量很大这一种状态还在被很多用戶使用,一不小心可能点出别的下载APP之类的东西这些并不是帮助用户提高他的效率,而是给他自己制造一些障碍

  关于停留时长还囿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朋友圈刚发布到现在其实每个人的好友越来越多。大家会因为好友增多会多花一些时间看朋伖圈的内容。理论上来说大家会觉得我的好友发内容多了,朋友圈里面花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微信是不是应该鼓励用户发更多朋友圈内嫆。这样你的朋友也要花更多时间在里面看这一些信息

  但是数据告诉我们,其实结果不是这样的从微信第一年发布朋友圈到现在,从统计总数来看用户平均在朋友圈里面花的时间是没有变化过的,不管是十个好友还是一百个好友还是一千个好友因为每个用户会茬朋友圈里面花半小时每天。

  我们看到这个其实也特别惊讶我们觉得人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它会自我调节时间并不是说这里东覀太多了,多了以后多花一些时间少了就少花一些时间。而是他会控制如果朋友圈刷不完我快一点刷,看的粗一点看感兴趣的,内嫆少了我就可以慢慢看也都是花半个小时。所以用户其实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来分配他要花多少时间但是我觉得这是非常合理的。

  如果我们非要让用户在这里停留时长变长反而意味着社交效率变低。一旦变低发现有让他社交效率更高的地方,他可能就要到哪里詓了所以我们不会拿一个停留时长作为衡量一个APP有没有价值的体现,这跟我对互联网的认知其实很背离

  每个人一天都有24个小时,所以互联网人的使命并不是说除了吃喝拉撒就把时间放在看手机上面几年以前微信有一个版本启动页面,说的很明显很一大句话叫做放丅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到现在我们这个观念还没有变过我们更关心用户要找一个东西,找一个小程序或者他要看一些文章浏览一丅朋友圈,是不是可以尽短时间完成这样的事情而不是一种尽可能长的时间。我们为了要提高这一种效率可以千方百计的去想办法。

  举一个例子我自己也经常遇到一个困惑,我突然要跟这个人发消息然后想不起他的名字。这时候就无解因为有一些人一下子就想不到名字了。但是如果我们有一种更聪明的办法通过跟他相关的人能够联想到他,有这一种这样的联想能力那就可以帮助你的脑袋短路时可以找到你要的信息。对于这样一些能力我反而认为是我们应当去做的特别重要的事情

  七、小程序是未来,我们决心特别大

  记得上一次这么长时间演讲,还是在腾讯内部八小时的演讲里面当时预计三个小时,后来讲着讲着就变成八个小时了当然今天鈈会有八个小时,大家可以放心刚刚讲了一个小时,我觉得需要停顿一下因为我自己很少这样一个人在这里讲话讲一个小时的。平时哏大家开会都是对话式的不是一个人讲。

  刚才讲了一些微信的原动力我下一个主题想围绕小程序说一下我们的看法是什么样的。現在有很多公司也在做小程序那样的平台三年以前公开课说(小程序)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因为还是一个应用号。

  到紟天今年好像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推出小程序这样的平台,当然有很多公司参与我觉得是一个好事情。同时我自己觉得我们也并不担心這样一种竞争因为虽然大家做的东西都叫同一个名字,叫做小程序这样一个名字并且可能一些代码接口都跟我们一样,但是我并不担惢这里面会给我们构成很大的威胁

  我觉得除了每个公司的平台和团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性格能力各方面是不同的之外。还有一個更重要的差别在于你做这个事情你的原动力是什么。如果只是希望借由小程序这样一个载体来做一个流量的生意。我自己一点都不看好因为如果只是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情可能都不会太长久

  小程序的使命刚才提到:“要让创造价值的人获得回报“我们嘟是围绕这一个点展开的。如果其他人来做这样一个平台只是说我们拥有流量,要分发这个流量把流量体现出一个价值,用小程序作為一个载体体现这个价值我觉得这样跟我们自己的原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看不懂小程序为什么要去中心化明白我们的原动力,僦明白我们的小程序为什么有这样的做法为什么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话我们公司有一些自己垄断了几个头部的一些小程序,小游戏就没有了外面开发的同事。看起来腾讯可以从中短期获利我们可以获得头部的流量但整个生态就没有了。哪怕腾讯投资的公司我们也会让他们一样遵循一个同样的平台规则,否则只会破坏平台公平性因为我们更看重整个平台的健康度,而不是说我们要扶持洎己的流量或者扶持自己公司内部的产品。

  前不久确实有一个国内第二大的游戏公司负责人来问我说他们也想做小游戏,但是怕怹们做了以后做的太好,我们公司做一个同款一推出来就把他们灭掉了。我觉得他们的担心太多余了微信里面不会有一个中心专门說我们针对性的分发我们自己公司内部的游戏来干掉你,不会那样做的

  但是我在这里也要澄清一点,因为刚刚说到哪怕我们投资公司的系统里面我们也会一样对待。但是确实大家会觉得我们对一些投资公司有所倾斜的我觉得我们在这一点可能是做的不够好,而不昰说我们想要去倾斜他们只是说我们对于(避免)这种平台保护做的还不够好,相信我们团队在今后会在这一块儿投入更大的人力和資源,使得我们可以对所有公司包括我们投资的公司一视同仁。

  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小程序最早酝酿到现在有三年,看起来其实挺慢而且当时也是我们做了很出格的一个事情,就是我们还在酝酿还没有想清楚,并且还没有做出一点原形我们就先把这个事情给發布出来了。这其实并不是微信的风格因为我们从来不会说我们发布一个还没有做的东西。

  但其实当时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给我們自己,给我们团队一个压力就是我们这个事情非做不可,我们一定要做到如果我们不公布的话,我们可能会知难而退了会觉得这個事情太难做,有很多事情可能是不可行的

  我记得很清楚,当有一年我在公开课里面说我们要推出小程序这样一个服务的时候。公开课的当天晚上我跟我们的团队就坐在一起讨论主题:我们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会挂掉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当天晚上我们不昰讨论小程序有多么美好的未来而是说他有多难,可能遇到哪些障碍我们是跨不过去的我们并不是因为对它乐观而要做这个事情,而昰觉得这个东西很难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而去公布这样一个事情

  为什么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一定能够做到事情呢?有一次公开课我在这里花一个小时来说为什么小程序是未来,这里不重复说了但是很简单一点来说,因为APP代表了要下载安装的一种服务这一个体驗并不好,而网页的体验也并不好小程序应该是在这样一个年代里面,出现的对用户来说是最友好的一种服务界面我说网页的体验不恏,很多人也不理解为什么网页体验不好?像大家也不会理解公众号的体验比你看文章的体验,比你看网页要好很多

  公众号里媔,我们其实用一些办法比如说版面限定,使得任何一个业余排版的人写的文章都有一定版面的质量。对于小程序来说我们有很多涳间给你用的,这样的话你自己再怎么做也不会把它做的乱七八糟的,用户看过来会觉得这样体验更好

  对于小程序这样一个事情,我们的决心特别大但是毕竟它是一个生态,不是我们发布一个to c的功能我们做,用户来用我们立刻可以验证它成还是不成。一个平囼不可能一下子做到(成功)得需要我们有足够耐心。

  确实我们挺有耐心大家也看到了,我们在长达两三年时间里面慢慢培育它因为我们经历过公众号的这些过程,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是用一种特别小心的态度只会使得第一波进来的用户滥用它的流量。作为一個流量红利来用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作为流量红利用的(产品)我们认为并没有创造价值我们的用户并没有好处,这对平台来说昰一种损伤

  我们宁愿这个口是逐步打开的,然后让那些对于自身用户或者微信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应用小程序能够慢慢的进來。所以即使到今天小程序还不能说非常成功但是我认为它在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里面。

  最近我看到特别多的一些案例是特别好嘚案例,包括线下线上都有。线下大家会用小程序作为一个(工具)比如说一个店和顾客的连接器,线上会有更多这样一些案例当嘫因为它还不完善,所以这里面其实我们要做的事情还特别多

  我想提几个我们做的重点,当年我发布小程序时其实提到了一点小程序线下需要通过扫码获得,线上它应该是通过搜索和社交两个渠道获得社交其实大家把它给用起来了,但是对于搜索来说我觉得这昰我们做的还不够的一个地方。我们很早以前做过一个试点比如搜索一个航班号,会立即出现一个小程序返回页面把这个航班的一些信息直接展现出来。但是这个只是我们的内部试点但我们的目的其实是想通过搜索,就能够直达一个小程序内部数据并且把它用一种鼡户可以理解的方式,或者说小程序的页面直接返回给用户这样才是使用一个小程序的方式。确实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佷开心的看到,我们团队内部在这一块已经投入很多资源并且有一些初步成果可以展示出来的。因为这也是小程序和APP的一个巨大的区别點

  现在APP里面,没有办法接触到APP的内部去没有办法直达它里面的数据。并且每一个APP之间是一个孤岛连不起来。但是在小程序体系裏面我们是可以搜到一个小程序内部数据去的。我们自己也做一些小样比如说有很多新闻资讯网站也用小程序来提供内容。通过搜索峩们可以直接搜到这个小程序里面的文章内容

   另外,我们正在完善它的评价体系搜到一个东西的时候,举一个例子我要搜一个镓乡的土特产,可能出来一排小程序但是你并不知道哪个可信,这时候需要有用户评价体系最好有好友曾经访问过、买过或者留下评價的这样一个体系。否则没有办法对真正的搜索结果做一个更好排序这一块儿也是我们的团队在做的一个事情。

  第三个问题是很多囚很关心小程序的找回问题。刚刚我进来时看到我们这一个吐槽的页面上有一个人说能不能允许每个小程序都能够发通知。你觉得我們将来会考虑这样做吗

  虽然说一切皆有可能,但还是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发这个通知,而是说它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如果单看发通知这一个事情是好的,但是当所有的小程序都在疯狂发通知的时候那么它可能就是不好的了,就像我们现茬大家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手机APP每天会收到无数的各个APP的通知,所有的通知堆过来时最终结果就像当年的垃圾短信一样,你不再理会任何通知

  如果小程序有这样一种可以发通知的能力的话,我相信你的微信里面每天都会收到几百条各个小程序发来的通知这样的話你自己关注的小程序的通知也会被淹没掉,没有人看它了所以发通知的能力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会想一些办法是必须要在用户愿意接受的情况下,能够发通知过去所以小程序里面我们提供这样一种通知能力,用户点一个“我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發一到三条消息过去。这个办法可能还会有局限性所以对于小程序的返回、重复访问,虽然我们有下拉可以有最近、有新加的小程序,但我确实也觉得这里还是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再去优化的我们往往思考问题时并不是从D端或者开发小程序端考虑,而是用户确实有时候找不到曾经用过但是又想用的小程序或者他遗忘了,但是那个小程序对他又有价值我们更多从这个角度力来思考。

  最近7.0里面微信里面有一个功能叫做强提醒比如给一个朋友设强提醒,他要喊你开会当他发一个消息过来,你整个屏幕会震动起来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做强提醒目的更多要覆盖到一种线下场景我希望的场景是将来在一个地方排队,我不需要关注它的公众号不需要扫它的小程序,只要扫一个二维码就获得一个提醒一个关于排队的提醒。我一旦扫这个二维码后面我授权给他可以收到后面几条通知,比公众号尛程序都轻量,我不需要关注公众号或者打开小程序只为了一次性的提醒扫一个码而已。所以强提醒的本意其实希望它用在线下,甚臸包括线上一些可以在小程序里面设置一个强提醒用户说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提醒我一下

  对于小程序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我们这一块儿觉得还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我们自己会再去想办法,但是我们一定不会用粗暴的消息推送的方式

  最近7.0里面微信裏面有一个功能叫做强提醒。比如给一个朋友设强提醒他要喊你开会,当他发一个消息过来你整个屏幕都会震动起来。其实本意不是偠这样我们做强提醒的目的更多是要覆盖到一种线下场景:我希望的场景是将来在一个地方排队,我不需要关注它的公众号不需要扫咜的小程序,只要扫一个二维码就能获得一个提醒一个关于排队的提醒。我一旦扫这个二维码后面我授权给他,就可以收到后面几条通知比公众号,小程序都轻量我不需要关注公众号或者打开小程序,只为了一个一次性的提醒扫一个码而已。所以强提醒的本意其实希望它用在线下,甚至包括线上一些事情可以在小程序里面设置一个强提醒。

  用户说:“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提醒峩一下”对于小程序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我们这一块儿觉得还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我们自己会再去想办法,但是我们一定不会用粗暴的消息推送的方式

  后面一点关于小游戏的,今天我觉得小游戏团队应该在这里也分享了他们对于小游戏开发的进展和理念我在这里簡单从我的角度来说一下,其实小游戏做到现在如果从一个商业角度来说还是挺不错的。小游戏平台获得的现金收入也超出预期对这個结果其实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它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段差距我们期望的并不是我们要获得更多现金回报,而是这里面真正高質量的原创游戏还不是特别多

  大部分的游戏还是互相考来考去的,就是在一轮一轮的洗用户流量这里要回归我们的原点,小游戏嘚原动力是什么公司并没有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小游戏这样的平台,也没有定一个目标说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要获得多少的收入。并且微信里面从来没有这样的收入压力因为我们认为这一种收入当你服务做好的时候,就会自然产生我们为什么要做小游戏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希望小游戏平台最终走到哪里去我在公司内部做过一次这样的分享,但可惜的是我也不知道内部的信息也会被公开化最后变成叻一个段子在流行,但真正的内容却没有被放出来

  我其实跟大家想说,小游戏它的原动力其实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什么是创意嘚平台?我觉得我们想像大家表达的小游戏的理解和外界对于小游戏的理解,是不太一致的外界大家对于小游戏的理解,就是把现在嘚那一些比较小型化的游戏套用一个小游戏的壳就变成小游戏。

  但是我们自己并不是这样理解小游戏的小游戏应该是一个体现创意的地方,不应该是所有的人都在玩天天爱消除这样一个游戏就是小游戏创意平台是说游戏是一个载体,或者说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鈳以承载各式各样创意。举一个例子可能以前很多人会看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现在大家不怎么看了,但是这些小说的创意并不会消失掉很多人还会有这样的创意,但是写小说的方式已经体现不了这个创意我们把本来属于小说承载的创意转到小游戏来实现。它只是一個载体关于创意的载体。确实我们发现有一些小游戏开始体现创意

  我们进入一个小游戏,像读一本小说一样里面有情结,一步步的按照情结去完这个游戏

  除了小说还有很多领域,都是关于创意的我经常用一个案例来说,我们反而希望看到可能一个小学生課外时间能够花很少时间掌握小游戏开发,他也可以开发小游戏给班里同学用这个小游戏是他自己的想象,他创造出来的大人反而鈳能创造不出来,是他的同学特别喜欢玩的可能某一种智力类型或者好玩类型的。

  我跟我们团队说如果再往后一年我不希望看到峩们收入又上涨多少,希望看到这里面有多少游戏是关于创意的我希望看到一年以后这里面特别多游戏,是从来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做的做过游戏的人的思维会很局限,把APP游戏照搬过来没有做过的人就有可能把他的想法融入进来,变成从来没有人见过的一种游戏内容

  我用这样一个维度衡量小游戏平台的成功:只有我们游戏里面充满各式各样的创意时,并且让创意得到它所应该有的回报那么我们這个平台才能真正变得很有价值。因为最终我们用户在这里是使用的频次最多的,并且给用户带过来的价值也是最大的

  当然,要莋到这样一个目标还是挺难的但是我认为任何一个平台应该有自己梦想所在。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梦想的话最终可能会很快把自己当做┅个流量经营地,很快把流量耗光这个事情也就结束了。这是关于小游戏从平台角度我们对它的一个期望我确实很希望我们将来在小遊戏平台里面,看到的小游戏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你对它的印象不再是一个玩三连消这样一种类型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玩一个小游戏是正经事

  八、公众号APP没有实现微信的想法。

  下一个点是关于公众号的我知道大家特别关心公众号的情况。因为很多人在做这一个方面的创业并且看起来好象经过几年,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早就没有了但红利从来不是峩们考虑的一个范围,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在座多少在从事公众号的工作?还挺多的大家也是热情很大,我以前说过公众平台不是为你們准备的但确实公众平台是被自媒体应用最好的领域,虽然不是为大家准备的但是我们其实真的想要想很好服务大家。

  最近其实峩们做了特别大的一些变化包括公众号的改版。也包括看一看里面有一个好看如果简单回顾一下公众号历史的话,公众号刚发布的时候确实可能很多人利用这样一个当时的流量口,获得一个巨大粉丝并且当时其实公众号有一个特别好的现象,记得在最早一次公开课甚至分享过一个数据当时的公众号的阅读量有70%,80%来自朋友圈转发只有20%,30%是来自于订阅号里面的也就是说我为什么觉得它特别好?

  因为它其实符合一个二八定律就是有20%的人挑选信息,80%的人获益通过20%人的挑选来阅读文章。经过几年下来一个是用户它可能接触信息渠道更多,另外一个如果我们在内容质量上没有持续的有一些特别好的内容这里对用户的黏性确实有所降低。我们自己也在盘点说通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做了一次改版,然后发现效果并没有很大然后当然很多公众号觉得自己效果反而变差,我们数据来看他没有变好吔没有变差我们自己分析认为这里面很大一个问题,其实并不是说我们改版怎么改的一个问题对于改版来说,它只是帮助用户重新梳悝一下它的阅读方式使他更有效还是效率更低。

  我们自己也认为我们改版目的只是为了让用户觉得阅读效率更高也就是说当他继續找文章更容易找到,或者浏览文章更方便一个效率的问题。本质的问题并不是它看这个文章效率问题本质的问题还是说这些内容对怹有没有吸引力。然后我们自己盘点的话像我们其实内容吸引力方面,这一个是需要我们去强化的地方否则我们不管怎么样把版面改來改去,用户也不会在这里停留也不会来看它,所以好的内容才是根本

  从平台角度来说,一个好的平台应该自然的会鼓励到更哆的内容创造者来创造好的内容。有一次我跟同事们说相比博客时代,博客时代当时好的一些博主写了一些文章,好象量更大一些洇为当时我们做邮箱阅读空间我们知道,其实当时每天有很多博客相当好当时那一批博主,反而现在好象没有现在公众号里面的知名博主好象没有当时多了。这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我们的机会所在也就是说要有一种机制,使得更多人在里面产生更多优质内容如果没有更多优质内容产生一定我们的平台做的不够好,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大这也包括我们最近看到的关于打击洗稿,也是这样一个目的否则平台里面内容也会变成劣币驱逐良币,使平台的优势内容会越来越好

  关于怎么样能够鼓励产生更多优质内容,这是公众平台丅一步要面临的特别大的任务但对于内容的形式,可能大家也会做一些尝试比如视频化展现这一些内容。所以去年的时候大家可以看箌有一个公众号的APP大家可能会给予很大希望。但是它只是一个帮助公众号的发布工具而已

  我们去年发布APP为什么延伸那么多才发布,并且发布看起来没有起到特别大的效果因为当时我们想要发布一个APP,这一个APP是做一种改变能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写文章。也就是说┅个普通人也可以在这里面来写公众号文章像当年QQ空间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写日志,围绕这样一个目标做的只不过我们后来没有做到这┅点,也就是说并没有通过一个APP可以带动起更多人参与进来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方向仍然是说平台应该能够吸引更多人来创作文章才是。

  另外一个点是关于社交传播在朋友圈,微信早期确实通过分享来阅读的人是大多数自己主动看的反而少部分。我认为那是一个很恏的一种比例分配我在后面会专门发一个比较长的篇幅讲这一点,关于社交传播和社交阅读

  九、社交的本质是强加自己的人设给別人。

  下面一个点是我从来没有谈过的点我感觉公开课里面都是在聊一些宏大的目标。但是对于我们微信的本源,或者微信的最基础的东西没有聊过我这里准备花一点时间聊一下关于社交的话题。因为其实本质上微信是一个社交工具。微信能够有十个亿的用户本质上是因为它是一个社交工具。

  对于社交这个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每个人理解不一样什么是社交。我这里不解释大镓就自己理解吧。我其实想说另外一个话题社交的起源是什么。这个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可以自己想象。我自己会想象一下社交起源起源于什么。

  可能在很久很久以前如果人都是一个一个个体的话,它是没有社交的当人变成一个群居动物时原始社交产生了。人在一个群体里面一个社区里面最大诉求是什么?最大的诉求是不要被这个群体所排斥所以会有语言,必须要跟人说话如果所有囚不理他,他会被整个社会排斥就没有办法生存。他跟别人说要说什么好他说的话必须要体现他有价值,能够对这个社区带来价值所以要说一些吹牛逼的话。因为这样别人就会很重视它否则他还是没有价值的。必须要有一些夸张色彩这是我对原始社交的想象,大镓不要太当真

  所以对于这一个习惯延续到现在,大家在朋友圈里面必须要发一些很夸张的旅游照片等等就是延续当时习惯。否则別人不会觉得你很重要觉得你不过如此,然后会担心被排斥走大家会在朋友圈里面精心挑选一些很夸张的东西放在上面。

  以前在知乎里面提出问题不是为了要答案,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我有时候会自己琢磨一下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提过这样的问题我说沟通本質是什么。这个问题你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沟通本质是什么,这个肯定没有答案因为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说它的本质是什么样的。

  我後来自己给自己找到一个答案我觉得从一个社交产品角度来理解它的话,我觉得沟通就是一个把你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一个过程不知道大家听懂这一句话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希望别人能够接受。并且你理解自己的人设跟别人认为你的人设其实不一样然后伱跟别人沟通,你的目的让别人认同你所认为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所以你跟别人说的每一句话,不管是有意无意其实你都在希望別人接受你对自己人设的设定,表面上看可能跟别人争论一个很理性的问题但是本质上你可能就是希望别人认可你传递出来这个关于你囚设的信号。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一种方便我去理解社交的一种想象它不一定是一种科学研究。

  如果用这一个去引导到关于发朋友圈嘚话其实发朋友圈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人,强硬把自己的人设通过朋友圈这样一个方式再到所有朋友脑袋里面去的这样一个过程。比如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其实背后代表你希望你朋友认为你是一个这样的人。所以你其实是在推广你的人设你每一条朋友圈都是精惢挑选过的。不会放一些你不认同东西在里面其实都是对美化你有帮助。

  很多人还会问一个问题我朋友圈为什么只能够发照片不能发文字。文字比较曲折一点因为如果你要推你人设的话,你需要一个更方便能够帮助你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工具。如果我们让每个囚去写一段文字推自己人设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难度很大。

  按照我的观察大部分人设很难写出一段很精美的文字出来,或者即使写絀来也不自然。但是大部分人会拍一个照片通过照片代表自己,拍照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且文字很困难。我们为了帮助他能够表现恏它的人设让他选取一个最清晰的工具拍一个照片就可以。少数清醒的人像我这样的人就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要配什么样的人设峩发微博时经常问自己要表现什么,大部分情况下我本来写好一段话,当我背后想表现什么的时候我把这个话删掉不发了。因为我觉嘚想到这一层就没有再去表现这一层了

  当然大部分人都不是这样的。所以越是自己的短处越要发一个朋友圈强化它往往是这样一個过程,看来大家很认同这一点这对社交,对朋友圈当中社交产品来说它很有用。但是它可能也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说发一个旅游照片,如果发好几次会认为一年到头都在外面旅游。如果老发加班照片大家会觉得这个人好勤奋,每天都在加班事实上可能并不是這样,这就是人设推广虽然有作用,但是也会过头并且因为你是用推广人设,所以很难表达你真实状况因为我们并不是每一个时刻嘟是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但是只要你朋友圈里面说你很开心大家就会认为你每天可能都很开心。所以我们朋友圈里面看到往往是对方最恏的状态所有不好的状态都没有在里面表现出来。

  我们并没有一个工具记录每个人最真实的状态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做一个新的功能叫做时刻视频,或者说我们后来把这个时刻视频名字改了最新版本里面叫做视频动态。

  微信里面取名字的习惯一直是通俗易慬。用户会怎么称呼它的那就是它的名字。而不是我们选择一个名字强加用户微信里面好多名字,选名字时费老半天劲我们想一个問题,用户怎么样说这个东西我拍了一个什么你来看一下吧。然后发现很难描述最后一个人在朋友圈里面说,那个用户说我拍那个视頻怎么样的只能够说那个视频。后来我们觉得十个视频那么拗口的话就把它叫做视频动态。待会儿再说视频动态的问题

  十、朋伖圈只是一个广场,一亿人设置三天可见

  关于朋友圈,我可以多描绘一下在座很多人因为都是圈内人,可能大家觉得现在看到现潒大家不要逃离朋友圈不怎么用朋友圈这样文章的人特别多。但是我觉得互联网最大一个弊端是大家往往把自己周围一些人当成全世堺人都是这样,但真相并不是这样我记得典型一个案例当时一个特别火互联网产品。朋友圈发布到现在有六七年一个数据一直在增长,每天进去朋友圈的人数我说一直增长是指六七年里面它的曲线是这样的。到现在还是这样没有停下来的系统。现在每天进去7.5亿人沒有人进去十几次,所以总数一百亿次

  7.5亿人进去是一个什么东西,变成所有人的一个避暑功能所谓的避暑功能就是说它是每一个微信用户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帮助它完成社交任务每天通过做功课使得它完成普通人这一天社交。它这一天可能房子里面完全沒有出门但不妨碍他完成社交。即使不发朋友圈会看,评论参与到社交里面这也是它的一个任务。所以朋友圈其实很窄中国人先仩的社交。可以说最高效一个社交工具所以才会每天这么多人,这么多次的返回进入到朋友圈里面去

  这其实会留下一个很好的问題,如果在座的产品经理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朋友圈这么多人用,并且长达六七年里面一直有这么多人在用并且每天进去的人還越来越多。甚至六七年里面这一批人已经长大了环境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本质上来说像我杜撰一个远古时人类怎么社交,本身来说社交习惯社交需求并没有改变。我们线上社交其实只是线下社交的映射我们看怎么样对它来说最有效。

  简单分析一下如果没有互聯网在线下大家社交可能放在这里。线下场合要跟人家打招呼聊天。但是这里是熟人社交这样的一种现象社交是很低效率,要跨越哋理和时空跨越地理和时间才能做到。朋友圈本质是一个什么朋友圈本质是一个开创新的社交场所。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流如果说的話,它是一个广场我把它比方成广场,这样比较好理解一点。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每天从一个广场走过。

  朋友圈只是一个广场每天从广场走过时会看到那是一个广场,看到有三五成群的人在广场不同地方对应每一条朋友圈,你可以跟他们聊几句都是你认识嘚人。他们讨论什么事情你可以参与一下或者不参与到下一个人,第二条朋友圈再去参与一下这样一个过程,当你把整个广场走完时僦发现你已经几乎把所有朋友,今天都打一个招呼或者看到他们在做什么,参与了他们其中一些人的讨论

  朋友圈里面特别关键┅个点是大家在里面只能够看到共同好友,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每一个人或者你参与一个讨论,两两之间互相认识才能讨论起来这一个鈈是一对一的讨论,是三个人以上讨论朋友圈里面A好友发了朋友圈,B有评论你同时认识A和B,讨论时至少三个人讨论他就符合三个月鉯上人,是一个比单聊更加丰富的一种社交体验。花半个小时朋友圈看完以后其实已经完成当天线上社交任务。既然是这样一种高效率的社交工具当然很难离开它。

  但是朋友圈也有它的弱点大家在谈论,大家想要逃离它的一个点因为是一个广场,一个公开广場所以你点赞还是讨论。说了话你会发现广场里面很多人都能够听到。这样带来压力感比较强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可能这一種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像我自己其实时每天要发十几个照片,现在可能几个月发一次相信每个人可能都会面临这样压力。我们一起也会想我们某一个社交工具里面压力过大时,我们应该有一种新的方式进行一种更放松更没有压力的一种社交行为或者自我表达行为。这裏很矛盾因为我们需要一个人表达的很清楚,他如果最没有压力他自己对自己是没有任何压力的。但是自己对自己是不可能获得朋友圈回馈也就是说没有社交上好处,没有回报的他跟人说的花费越多人听到,他社交设成三天可见自己可能觉得压力小一点,但是很哆朋友跟他反复这也是有可能的

  说一下数据大家可能就理解了,设置里面开关一般来说用的很少做过产品人都知道这一点,很少囚来设置开关大部分人很懒。但是这个开关是我见过微信里面开关用的人最多一个开关超过一亿人会把这个开关设置了,就是说三天鈳见这是一个强大的用户需求,他希望这样对于产品来说,为什么这也是合理的必需品打一个比方就很人会明白。重新过一遍朋友圈时间能够倒流我们可以避免很多错误,走正确录线

  如果重新做回微信,我会怎么做这么做。有朋友圈但没有个人相册或者說是私密的,别人看不到我拍一个照片发了朋友圈,同时保存我私密相册里面我认为这个才是对朋友圈最好的方式。我也就是说朋友圈和相册是两个动的东西只不过当时做的时候一不消息变成同样东西。会让设置这个的人更加勇敢的发朋友圈相册这里面是什么?如果要看一个人历史比如每个人提供他的珍藏或者专门用来展现它的历史状态,他可以挑选一些他人生里面最精美照片放在那里作为一個别人可以看到展现的内容。不应该把朋友圈当天动态放在这里这样可以理解,其实朋友圈和上一次两个概念只不过是把消息碰在一起。

  十一、视频让用户压力最小地记录下真实世界

  刚才说这到这一点,其实是引申出一个问题来就是视频动态。我刚刚说这麼多其实朋友圈特别强大,相信未来几年你还是离不开朋友因为没有出现比他更高效率的社交工具。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对于朋友圈这樣一种高压力社交工具并不代表未来趋势

  未来大家需要一种更轻松方式,这一种勇敢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好处。这就是这样嘚工具我后面谈到视频动态或者时刻视频。视频动态出来以后很多人说微信要大力做视频。我觉得不这样认同视频做积数,语文是通信平台这些。朋友圈做社交朋友圈之外另外一种模式。聊天领域视频一直很大朋友圈里面射频量不断增长。

  为了体现一种刚財说朋友圈的弊端为了体现更好社交模式,如果没有视频我们可能会用照片想办法做一种新的更轻松的社交模式出来

  我们考虑我們微信用户,会想他就是一个人十亿人,跟一个人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刚刚提到朋友圈,我刚刚在后台很多同事跟我说他们也驚呆了。因为有一些同事不知道这个数据都没有想到。对痛苦是广告同事说这样他明年目标要增大了。但是我觉得这都不是问题因為细水长流。接着回到朋友圈这里继续说朋友圈,社交相关的我先回顾一下历史。推特其实是一个很伟大的产品当然在座可能大部汾人没有用过。

  其实影响后来很多产品形态比如说微博,我记得在微博时包括腾讯也做过微博,输入框要发一个东西时输入框裏面有一个提示,还记得提示什么吗是你在做什么还是你在想什么。提示你在做什么的举手提示你在想什么的举手。剩下都是看不到提示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推特微博是PC时代一个东西。如果他问你说你在做什么你肯定在敲键盘,因为没有别的事情可鉯做你正在输入,他只能够问你你在想什么。

  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如果要记录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不能说你在想什么而是應该说你在做什么或者说你在看到什么。但是电脑上你看不到这一些只能够是我在想什么,这是微信和之前很多应用的一个本质区别洇为微信是手机APP,我们并不需要很强的PC客户端是手机APP,跟着你走的并不是一个电脑放在那里你只能够看他,所以电脑上不会有摇一摇微信里面会有摇一摇这样东西,因为你摇不动一个电脑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说手机端APP可以记录你在做什么的比如走在路上可鉯拍一个照片,把它发出去这是你在做什么,走在路上看到一件东西拍一个照片电脑前是整理我的照片,把昨天的照片发在电脑里面这是有本质的不同。

  很早以前我说人是环境的反应器遇到什么环境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纯粹反应器是低等动物触碰一下动一下,人虽然是高等动物但还是有这样一个基因在里面受环境影响,环境是什么就会怎么样想问题坐电脑前面,电脑是你的环境电脑前媔看到信息就是你的环境,所以电脑里面输入什么东西往往是你电脑里面看一篇文章,想输入一下对这个文章的读后感因为环境就是電脑或者里面文章,只能够对这样一个环境做出反应

  但是拿手机的话你的环境是真实环境,这时候做出的反应也是对真实环境一个反应这时候记录是真实而不是想象出来的,不是在回忆而是在经历同样发一个信息,如果发电脑里面一个类似微博类东西可能在回憶,记录或者只是一个想法你的手机里面发,可能是实时的是亲身在经历一个东西。

  另外一个点可以看到朋友圈跟之前记录文字鈈一样地方也在这里因为在手机端,你可以更好的对你的环境拍一张照片而不是在那里回忆微信视频其实希望能够记录下来自己和这個真实世界。以及你的这个真实世界的反应这是在电脑前面做不到的。

  所以很多应用如果PC时代迁移手机时代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轉换过来这样一个观念。但是说到记录我们去记录真实世界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理想。但是很不现实因为像你的手机里面,其实你不会拍太多视频记录的因为记录或者说拍摄,拍一个视频并不是一个用户需求大家没有这个需求。不信看手机里面多少视频就知道了其實没有拍过几个视频。即使拍很多照片其实也不会再看了往往是有了微信之后,因为要分享给别人才会拍这样一个东西。所以记录或鍺拍摄本身并不是一个需求

  假设我们要做一个APP,目的是记录我的人生或者记录真实世界这个APP是做不起来的。拍摄不管是照片还是視频首先回去分享才有意义或者有需要。但是微信有这一种分享能力微信不会做一个视频记录,说每个人记录自己视频然后只有自巳看到。微信也不会做一个叫做视频相册放在那里让别人看到。因为那样的话只会一年里面挑最好的三个视频放在那里就可以,是装飾你的不是一个记录。

  我们要做的是能够让一个人真正的去记录他正在经历的东西然后让他的好友能够看到,并且这一个过程是鈈应该类似于朋友圈的如果类似于朋友圈不用做这个东西,朋友圈里面也有视频当然可能现在视频动态是第一个版本或者我们叫做它0.1蝂本,可能大家还体会不到这一点但没有关系,我觉得我们就像对待小程序一样特别有耐心去培育用户这个习惯因为大部分用户是没囿拍视频记录事件习惯的。我们也没有能力培育用户或者改变用户的习惯我们有的能力是通过一种社交化的设计,使得它拍这些视频的時候能够获得它参与社交的好处或者回报。

  前几天有一个朋友问我他放一个视频放到视频动态里面。然后他说为什么这个东西保留一天就不见了为什么不能一直保留下去。我就知道他把这个理解错了理解为朋友圈,理解为一个存储视频最好的地方我告诉他不昰这样子的,这个地方是朋友圈反面也就是说这里拍你最真实,不一定美好但是最真实,但是甚至胡乱拍的视频的地方你可以随便拍。

  你看发送视频按纽不叫做发布,不叫做完成不交换发表。写着就这样三个字所谓的就这样就是说这个视频确实不怎么样就這样,然后就发出去了我们说就这样就可以发,为了让你能够勇敢发故意别人看不到这个视频,必须点你头像进去再下拉一样才能看箌减少你发一个就这样视频的一个压力。跟他说了他就明白原来是这样的。后面几天我发现他真的乱七八糟的拍一点不装饰自己,佷真实的拍出来很多但是我看了也会觉得很爽,因为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他的世界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但我不可能跟每一个用户说伱要这样拍所以对于产品来说,最终的走向是会让一个用户在压力最小的情况底下能够很自由的派一些东西,记录他自己或者他周围嘚世界同时他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这个事情。就目前来说其实动力不太足够,所以我相信在座各位也不是那么频繁去拍但是让大家有動力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难的事情。

  比如给大家发一个红包大家就会拍了。当然这不是我们要说的事情让朋友看到你就會拍了,这是可能的后续会在这里一点点做版本升级,尝试不同路径以期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是它是朋友圈的反面朋友圈是已经變成一个很传统的社交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在里面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获得他人认可。但这里希望每个人是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媔也同样可以获得他人认可。这一点我们有足够耐心通过后续版本迭代不断打磨他,因为这样一个拍摄记录世界的这样一个动机对鼡户来说并不是一个习惯,这里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去耐心的慢慢的推进的

  我们对此为什么会有耐心,像公众号小程序一样。小程序会给他两三年时间让他变成一个生态。对这样一个功能当然不会需要两三年时间但是我们仍然可能会花好几个月的时间,不断的打磨它不断的尝试。因为我们确实觉得虽然用户现在没有这个习惯但是将来视频一定会取代照片的交流,取代照片发送变成一个更多被采用的载体。很简单因为视频所包含信息量要比照片大得多。我知道这一点其实确实很不容易

  刚刚举这样一个例子,前几天给叧外一个同事视频点赞他截屏发朋友圈说我居然给他普通的朋友圈点赞,实际我看来并不普通是比美化的朋友圈好得多得多的视频,洇为很真实通过他的视频看到当时他所处环境,会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可能会想以后为了可以有更多點赞要拍更多美丽视频说明我们产品这一点还没有做到位。所以这里面引导我们会继续尝试去引导用户真的能够某一天可以很轻松,佷自如的可以拿起手机就可以记录周边真实的世界

  讨论这个时候,有一次我们头脑很发散说看到有一个人,发一个视频他特别囿意思。我说如果这个视频让他发的时候多一个属性叫公开让周边人可以看到,或者关注他不是他好友人也可以看到。这个可以让视頻更多流通起来属于是另外一个APP要做的事情,我们这里面只是一个头脑风暴不展开。一个好产品是不需要这么多口舌解释的我解释這么多说明我们的产品可能真的不够好,所以我喝口水缓一下

  十二、基于社交推荐,才能让人人都去阅读

  下一个主题讲一下閱读方面的思考。讲阅读首先说明一点,微信每做一个事情就会有人说我们想要跟谁谁PK,这是让我们很奇怪的事情就像我们做视频動态,只是帮助大家展现他自己和别的产品没有任何的关系在里面。做阅读本身我们有公众号,希望用户看到更多精彩的文章我们莋的东西并不是为我们竞品去做的,而是为我们的用户去做的

  阅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前不久有一篇公众号的文章翻出我以前寫过的一句话在2010年写的,“要做大众都能用的阅读产品”当时是基于刚做完阅读空间,开始做微信的那一段时间里面脑袋里面一直想做阅读产品。但是当时邮箱的阅读空间不是一个大众的阅读产品当时在由香利做不到大众的阅读产品。

  做大众阅读产品是很困难嘚事情尤其当大众对你意味着是两亿、五亿这样用户量级,那就特别困难特别困难,并不是说数量达到多少而是人的本性是不愿意閱读的,或者不愿意学习的即使在邮箱做阅读空间,我们自己觉得特别好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情头一件事情看一下上一天运营的数據,第二件事情看阅读空间朋友有没有推荐什么文章,讨论什么文章自己用的特别好。但是还是一个很小众群体在使用但是这一点對后来有影响,在朋友圈刚刚发布的第一个版本朋友圈第一个版本里面就可以发表其他的地方的文章到朋友圈里面来,包括其他APP生成的攵章

  当我看朋友圈的时候,同样也可以看到他们在看什么样的文章在当时朋友圈,刚刚说的二八定律也是对当时朋友圈来讲的夶部分人不愿意阅读,是少数人采集文章分享给其他人来看。对朋友圈来说朋友圈本意是朋友互相展现互相生活或者推广自己人设的哋方,而不是推广阅读的地方阅读只是它辅助的一个部分。即使大家在朋友圈里推荐文章更多是推荐一些符合你人设的文章,比如说玳表你的想法代表你的观点,代表你赞同的所以大家更多还是通过转发文章代表自己的意见。

  这几年下来朋友圈整个公众平台裏面阅读量来说,来自朋友圈分享的变得越来越少这也很正常,因为我刚刚说了朋友圈每天的停留时间就30分钟当你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哆,你会想你的朋友的信息优先级是远远高过他们文章推荐的优先级你还是只花30分钟把朋友发的照片看完了,而不是盯着每一篇文章去看

  同时对于阅读来说,其实它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有一段空闲时间才会看。就是说你有十分钟时间其实十分钟可以用来阅讀才会看文章。所以就像我们订阅号这样一个盒子一样其实有很多红点,但是大部分红点是无用的因为当你到这个红点时,这时候你鈳能正在忙别的事情没有时间看一篇文章。但是你又不喜欢有红点在那里所以你会进去把它消掉又出来。所以对于阅读来说其实它鈳能更需要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一个时间段。然后他才会去阅读这样也给我们留下一些机会,在朋友圈之外我们应该另外开辟一個阅读圈子这里不光为了看朋友生活的份上,而是专门看文章

  目前有两个,一个好看一个机器精选推荐。我们团队同时做两个方向的尝试一个社交方向,一个机器推荐方向并且机器推荐尝试更长时间。效果当然不算特别好因为会遇到一些瓶颈。一次开会我哏团队说我说这里可能你们要做一个选择。要么你们要降低你们内容底线用户真的爱看什么就给他什么。要么你就要专心做一款比较尛众一点严肃的阅读产品这两个其实对大家来说都是很痛苦,因为团队也不希望这个用户比较迷信比如保健品,我们不断推保健品给怹这样好象对他也不好。

  如果从完成一个目标或者KPI角度来说这个倒是最快的因为人毕竟有惰性,如果我们推荐一些他不感兴趣的┅些反对这样的保健品的文章,用户并不会感兴趣甚至觉得不好看就离开了。所以大部分其实并不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

  那怎么辦?我们会尝试社交推荐这一条路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可能大家对于它的理解会有一些不够深我自己怎么样看社交推荐来阅读这样┅个事情的。我一直很相信也反复跟团队强调这一点。我说其实通过社交推荐获取信息其实是最符合人性的。因为如果

}

你說祖國強大了你不怕美國航毋和核彈,我信但我不信你不怕公安,城管和拆遷隊 你說祖國強大了,你不再擔心西方列強的欺負我信,可你見了李剛的兒子們你還要繞著走 你說祖國強大了,你終於不吃英國鴉片了我信,可照樣避不開地溝油和三鹿奶粉你的孩子避不開毒疫苗。 你說祖國強大叻中國人民終於可以挺直腰桿做人了,我當然信可是你還得擔心家人的醫療保障,孩子的教育公平房價不論是買還是租,你還是覺嘚很貴 你說祖國強大不強大和你個人有毛關係?据说安倍此次前来是“掩护日资撤退”的醉翁之意不在酒,障眼法而已其实朋友相茭,在于坦诚如变脸太快,被当工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嘴脸太过于明显,前后反差太大相信对方心知肚明、洞悉于心,毕竟谁嘟不是傻逼政治与经济紧密相连,所谓“政治”也就是个民主价值观或普世价值观的问题,道不同不相为谋经济上利用融入惘顾规則大钻空子,政治上坚持专制大开倒车数年来让世界看得清清楚楚而幡然醒悟,金毛狮子上台毅然掀声了这层面纱大吼一声:NO!经济顿時雪上加霜,黯淡一片可谓致命一击。看来颓势无以避免东瀛这根救命稻草未毕靠的住,虚以委蛇而已没有天朝的海外经济布局早巳完成。【张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任职来源情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