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里的领地意识中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受什么影响?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性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遗传。遗传对性格的形成有一......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的方法。观察法有利于......2.问答题 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对遗忘的原因,有三种看法:(1)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3.问答题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4.问答题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都属于想象,都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5.问答题 (1)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一般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组成。(2)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你以为身体受意识控制?这其实是个谎言 - 壹心理
你以为身体受意识控制?这其实是个谎言
发表于 16:55:39
译:王微晓|授权转载自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按掉闹钟,从衣柜挑出一件衣服,从冰箱拿出一瓶啤酒,这样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发生着。在这每件事情中,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自由行为者(agent),能够有意识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但是这些日常经验真正的根源是什么?看看科学怎么解释。近20年前,心理学家丹·韦格纳(Dan Wegner)和塔利亚·惠特利(Thalia Wheatley)发表了一篇经典的文章,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自由支配自身行为的体验,只不过是通过事后归因得出了“思想产生行动”的错误结论罢了。就感知本身而言,它与行为的产生并没有任何因果关系。这样,我们有时会以为自己做出了一个选择,而事实上却没有,又或者是事实上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而我们以为自己做出的是另外一个选择。但这样就有了一个疑问。根据韦格纳和惠特利提出的理论,我们观察到自己(无意识地)执行某个动作,比如从商店挑选一盒麦片,然后才会推断出这个动作是有意为之。如果这是事件发生的真实顺序,那么我们是如何被蒙骗的,以至于相信我们在观察到行为结果之前有意地做出了选择?这种解释我们的“自我支配”感的理论似乎需要超自然的时光倒转因果关系,因为如果这么说的话,我们有意识的体验不仅是行为的产物,也是行为的表面原因。在刚刚发表于《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的一项研究中,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和我一起探究了这个谜题,找出了一个激进但并不魔幻的解释:可能在我们体验到自己做出决策的时刻,大脑正在重写记忆,新的记忆愚弄了我们,让我们以为这个选择是自己先前做出的,而事实上这个选择是在其结果被下意识地感知到之后才完成的。尽管我们尚未完全理解大脑重写记忆的确切方式,但有人记载了一些类似的现象。例如,我们在看到一个点到达目的地之前就看到了这个点的似动现象。又如,挪动胳膊的时候,我们在感知到真实的触碰之前就有了虚幻的触感。人们通常把这类“后见性的”幻觉解释为外界信息从产生到被人有意识地察觉,这之间有时间延迟。因为意识相对现实稍有滞后,所以意识能够“预见”尚未被感知但已经编入潜意识的未来事件,从而产生了一种未来会改变过去的幻觉。在我们的研究中,实验参与者会在计算机显示屏上看到重复出现的五个白色圆圈,圆圈的位置是随机的。然后让他们在其中一个变为红色之前快速在脑中选出一个圆圈。如果一个圆圈变得太快,参与者觉得自己来不及抉择,那么他们可以表示没时间做出选择。否则,他们就要说明自己选到了红色圆圈(在变红之前)还是选出了没有变红的圆圈。我们研究了在人们认为有足够时间做出选择的情况下,他们成功选中红色圆圈的可能性有多大。参与者并不知道,在实验的每次测试中,变红的圆圈都是通过计算机脚本程序完全随机选择的。因此,如果参与者确实像他们声称的一样,是在圆圈变红前做出选择的,那么他们应该只有1/5的概率选中红色圆圈。然而从参与者报告的表现来看,选中红色圆圈的概率远远偏离20%,在圆圈变红特别快的情况下甚至超过了30%。这样的反应模式表明,参与者的思想有时替换了意识中事件发生的次序,从而产生了自己先做出选择,圆圈颜色后发生变化的幻觉。更重要的是,当把圆圈变红的时间延长到一定程度,让潜意识再也无法欺骗意识,而且在有意识的选择完成之前不再能察觉到颜色变化的时候,参与者报告的红色圆圈选中率降到了20%左右。这个结果说明,参与者确实没有在预测能力上向我们(或是他们自己)撒谎,也不是单纯地想要报告他们是对的。事实上,出现了这种幻觉的人,在实验结束后被问到表现情况的时候,通常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表现高于随机水平。此外,在另一项相关实验中,我们发现正确选择概率过高并非源自对选择的困惑或是不确定:即使参与者对自己的选择非常自信,他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还是高得不真实。综合这些发现来看,虽然跟直觉完全不符,但在自己如何做出选择这件事情上,我们的确存在误解。然而我们的思想为什么会以这种看似可笑的方式来愚弄我们呢?难道这种幻觉不会损害我们的精神生活和行为吗?也许不会。这种幻觉或许能够简单地解释为大脑感知过程中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只会在实验的短时间尺度测量中出问题,基本上不可能影响到我们真实世界的生活。还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们的大脑是有意扭曲我们对选择的感知的,这样的扭曲对我们的认知机制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并不只是缺陷)。比方说,如果像韦格纳和惠特利所述,关于选择的体验是一种归因推断,那么在意识中将选择和行为的顺序调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是能够对外界产生影响的实体。更宽泛地讲,这种幻觉让我们相信自由意志,相应地,也相信激励惩罚的效果。然而,让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比实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无论这有没有好处,可以明确的是,这种幻觉可以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尽管经历1/4秒的感知扭曲并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时间更长的扭曲(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遭遇这种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害地歪曲人们基本的世界观。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可能会开始相信他们能够控制天气或是拥有预知他人行为的神奇能力。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会认为自己拥有上帝般的能力。本项实验中观察到的后见性幻觉与日常生活和精神疾病有多大程度的关联尚不明确。这种幻觉可能只适用于我们少数时候不假思索快速做出选择时,也可能遍布在我们或小或大的所有决定中,控制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但真相最有可能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无论事实是哪一种情况,包括我们的研究在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尽管我们坚信自己是能够有意识地做出选择的自由行为者,但这个信念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原文作者:Adam Bear原文链接: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mind-guest-blog/what-neuroscience-says-about-free-will/图片来源:123rf.com.cn
整合取向咨询师
每个人都在成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已咨询 361
200.00元/50分钟
xinli_9625
我看懂了一点
科普专栏·壹心理
科普专栏:你照顾你的身体,我照顾你的心理。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_百度知道
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
要详细哦。
我有更好的答案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 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性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这段时期,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以及18世纪末法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都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
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
19世纪中叶,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的威信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这时,作为心理学孪生科学的生理学也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讨论而转向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这种时代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
至今现代心理学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有过几次大的反复。最初,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些心理元素。例如,对一本书的知觉是由长方的形状、一定的大小、绿色的书皮等感觉成分相加而成的。
这种看法无疑受到当时化学发展的影响。化学采取了分析的方法,化学元素才不断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后人才把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称作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冯特晚年还开展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这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先导。冯特在莱比锡招收了欧美各国大批进修生,他们学成归国后,分别建立心理学系和心理学实验室,使这门新兴的科学得到迅速推广。
冯特所创立的心理学只兴盛了三、四十年就遇到困难。问题出现在“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个定义上。因为要承认这个定义,首先就要求承认意识的存在,但是,这不是心理学界所有的人都能同意的。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首先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
华生指出,心理学如果要成为一门科学,能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处于平等地位,就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革命,就要放弃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华生说意识是主观的东西,谁也看不见、摸不到,更不能放到试管里去化验,这样虚渺的东西决不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他认为科学的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上面。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因而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它要探讨一个使有机体发生了什么,在什么环境下产生了什么行为。至于头脑内部发生的过程,由于只能推测,不能肯定,所以不必给予理会。华生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 主义运动。
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新行为主义,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最大胆的尝试是把行为主义原理用于改造社会。他写过一本小说《沃尔登第二》,是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斯金纳把这种社会设计称作“行为工程”,并把这样一个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中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社会危机四起,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的社会制度,向往一个理想社会,于是这本书便不胫而走。
行为主义在美国影响很大,从20年代到50年代。行为主义一直统治着美国心理学。现在看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太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不能因为头脑的活动看不见,就否认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存在。同样,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电子也不能被肉眼见到,但仍可以用仪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研究。人的思维等心理活动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毕竟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内部过程。再者,人的社会活动极为复杂,不是简单的行为工程所能阐明的。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在欧洲又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派别,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它反对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整体、完形。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当时,物理学中正流行着“场”的理论,格式塔学派则认为人的大脑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物理规律可以同样适用于人脑的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对猿猴的智力进行了研究。克勒观察了猿猴如何把几只木箱叠起来,爬到木箱顶上拿到悬挂在屋顶上的香蕉。猿猴还能把棍棒连起来取得被栏杆挡住的食物。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和动物解决问题是靠突然发生的“顿悟”。
格式塔学派反对冯特学派只强调分析的做法,而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这种强调整体和综合的观点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科学研究不应只从分析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中的相互关系是更重要的一面。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它给予心理学以巨大的冲击,以致在讨论心理学对 象的时候不能不提到它。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利用催眠术和自由联想法让精神病患者回忆往事,以找出致病的原因。他发现患者的幼年经验,特别是儿童与父母的情感关系非常重要。他还发现做梦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矛盾,所以分析病人的梦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一方面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情欲是最基本的冲动;另 一方面人的社会习俗、礼教和道德又约束着这种原始冲动的发泄,将其压抑到无意识中去。意识的内容是理智的、自觉的;无意识的内容多是与理智、道德相违背的。当理智与无意识的矛盾激化,就造成神经症。为了治病就需要对病人的无意识进行心理分析。这就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根本作用。至于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则只是显露在表面的一些孤立的片断。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在心理学的发展上,苏联心理学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谢切诺夫以大脑的反射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稍后的别赫捷列夫写了《反射学》一书。接着,巴甫洛夫专门研究了条件反射。他的条件反射学说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巴甫洛夫学说对苏联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理论基础之一,也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心理学。
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代末年改革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校的时候。在当时的师范学校里首先开设了心理学课程,用的教材多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 1907年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霍夫丁所著《心理学概论》。1918年陈大齐著《心理学大纲》出版,这是中国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这时,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便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几所大学和各师范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和教研室。心理学的近况
几十年来,心理科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种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心理学各派之间的争论已经不再激烈,而是趋向求同存异,各家的合理思想被保留下来,使它们之间的区别缩小了。这种在心理学对象、方法问题上争论的减弱,表明心理学逐渐走上成熟的道路。
当代心理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跨学科和多学科性质。心理学和一些邻近学科的重叠,已使它们的某些部分难于区别。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分支众 多、边界模糊的科 学。
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一方面,它与生物科学结合,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它伸展到技术科学领域,与计算机科学相联系,促进了认知科学的发展。心理学还研究人类个体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关于人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社会化的发展观。
另一方面,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心理现象。时至今日,心理学发展得更加宽广庞杂,这就要求从哲学的高度对它进行理论概括。理论心理学就是从宏观上探讨心理学的思想体系。
由于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阔,不同复杂程度的心理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手段,因而当代心理学是把人和动物的复杂心理活动分成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水平上加以研究的。心理学问题概略地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生理心理学 是从生理学的水平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学科。在早期,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动物的学习活动,提出人的心理活动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现代的生理心理学用神经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来研究感知、学习、记忆、思维、情绪等过程,目的是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由于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休伯尔和维厄瑟的感受野研究,斯佩里的割裂脑的研究最为著名。
在记忆方面,人们相信既然经验可以在头脑中长久地保存下来,那么大脑的生理结构必定发生了某种物质变化,或遗留下某种痕迹。人们设想,核糖核酸就是要寻找的记忆物质。研究还发现,能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可以加速学习过程,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则阻止长时记忆的发展。这些关于记忆的脑化学研究增进了对心理过程的了解。
生理心理学主要用动物做实验,有时也结合医疗实践进行临床研究。它采用生物科学的通用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控制条件下实施手术或使用药物的实验法。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不只有心理学家,还有神经生理学家、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家等。生理心理学有时也被列为神经科学的一个分支。
认知心理学 这是20世纪60年代新兴起的心理学方向。认知心理学是从反对行为主义发端的,同时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认知心理学以研究高级心理活动,特别是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为主要目标。这一点正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主张。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以外的其他科学对心理学发生影响的典型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起来的通信技术,特别是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出现,使心理学家看到人类认识过程与通信系统有一定的相似性,于是借用通信工程师描述信息通道的概念来描述人的认识过程。人的认知过程被看成是信息通道的输入、编码、译码、存储、提取、输出等处理信息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50~60年代,纽厄尔和西蒙把人类所具有的概念、观念、表征等脑的内部过程看作是物理符号过程,这就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这一假设在人脑的思维活动和计算机的信息操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产生了人工智能这一新学科。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老年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人的身体和心理在时间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人的发展在量的方面的变化是明显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身高体重会增加词汇量不断扩大,知识范围越加广阔,这些都是可以计量的。
发展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由于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和仪器设备,特别是录音和录像记录的使用,使得这个领域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
今天许多心理学家认识到,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受前一时期的影响,同时又影响到以后的发展。
一个称作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新的研究方向正在形成,它从人的生命的全程发展着眼,研究从产前到死亡的全部心理和行为变化。由于许多国家的人口都趋向老年化,老年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而这方面的研究受到重视。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发生和变化规律 的学科。社会心理学在两个水平上对人际关系进行分析,即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水平。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社会化过程,包括儿童的交往,言语的发展,伙伴、家庭、居住环境以及学校对人的影响,这些影响以什么规律起作用等;在成人个体的交往中,又有那些社会心理规律起作用。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就是说明在人际交往中,人是如何为某种行为找出解释原因的。归因问题是当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几十年以来心理学一直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它以物理学、生物科学以致技术科学为榜样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程度的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倾向。正在这个时期,西方文化中流行的人道主义社会思潮渗入心理学,出现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反对心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认为传统的走自然科学道路的心理学不足以解决更复杂的人类心理学问题,特别是涉及价值观和信仰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所研究的是同一社会现象的不同方面。社会学从比较宏观、概括的水平上研究社会问题,社会心理学则是从比较具体的、微观的水平上研究人际交往活动。由于人的社会生活的极端复杂性,虽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从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出发,必定能总结出人的社会心理学规律。
理论心理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探讨心理学的方法论的学科,包括讨论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意识的起源和发展,身与心的关系,以及评述心理学的思想体系等。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它对人类生活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心理学家能参加解决教育、医疗、工业、商业、军事及各种社会问题。下面列举的就是心理学在一些应用领域中所形成的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等。
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语文、算术等课程的内容和教法,也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围。德育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动机、道德判断的形成过程,探讨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正确信念和理想的有效途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人材培养的重大任务。
医学心理学 是关于疾病和健康的心理学研究,探讨心理因素在维护健康和致病方面的作用,并研究在医疗中医护人员与病人的行为特点。医学心理学家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特别是在精神病医院中发挥作用,他们用心理测验诊断病人,找出心理障碍的原因。
医学心理学还研究精神药物的作用,需探讨心理治疗的方法。病人的康复过程也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目的是调动病人的心理因素,使他尽快恢复健康。医学心理学家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工作,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指导与帮助。
工业心理学 主要包括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研究现代工业中人与机器的关系,又称人机系统,这是在工程设计中使设备适应人体的活动特点,从而使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厂的温度、照明和工作条件,航空工业中飞机座舱的仪表显示,车船驾驶系统的合理性都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它还研究工业劳动中,职工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职工的选拔训练、评价、使用等人事组织问题,还研究工作动机、鼓励手段、意见沟通、组织结构、领导行为等心理学问题。这些研究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形成和谐的工作气氛和提高工作效率。
商业心理学 研究商业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商品流通过程中有关的行为问题。它包括市场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
市场心理学研究市场供求关系中心理因素的作用,消费者心理学研究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以及服务行业中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包括购买动机的分析、购买行为的特点等。广告心理学研究商标、包装、广告的设计,其心理效果的评价等。商业心理学的研究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里很受重视,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这方面的工作尚待开展。
法律心理学 研究人们在司法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法律心理学根据不同的方面,又可分为犯罪心理学、侦察心理学、审判心理学等。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的动机及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等问题;侦察心理学研究在侦破案件过程中所应依循的心理规律;审判心理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分析犯人供词及证人证词的可靠程度;法律心理学的另一重要分支是司法鉴定心理学,这是运用临床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对被怀疑有精神障碍的被告或其他诉讼当事人进行心理鉴定,为确定其法律责任提供科学依据。
军事心理学 研究人在军事活动条件下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军事人员的选拔和分类;掌握军事技术和武器的学习过程;军事活动所要求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战术,宣传与反宣传等。军事心理学把军事组织看成是一个小的社会整体,研究其中的社会过程,如指挥员和士兵的关系,战争条件下群体内部情绪的相互影响,军队士气的作用等。
根据兵种的特点,军事心理学又可分为航天与航空心理学和航海心理学。航空与航天心理学除研究一般军事活动的心理规律外,还研究宇航员的意志和品德的培训,在失重、超重条件下的心理变化及适应能力等;航海心理学则要研究在长期离开陆地情况下的心理变化,海上战斗和舰艇操纵中的特有心理学问题。世界各国的军事心理学研究都属于保密的范围,只有在失去军事价值的时候,才能够公开发表。
现在,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基础科学,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应用范围广泛的应用科学。它与许多实践部门有着广泛的横向联系,并且广泛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采纳率:49%
心理学产生于哲学,独立的话一般科学心理学的独立标志多数被认为是冯特进行试验心理学作为开始。发展则是从综合想细化分支的方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里的领地意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