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请做个做负责任的人ppt家长读后感

家长写的读后感全文
家长写的读后感全文
【www.ruiwen.com - 读后感】
  家长写的全文一  本次家长课,使我们全体家长增长了知识,最少对我来说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憾,因为我们家长明白,小学升入初中是孩子一个重要转型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他们渴望成熟,追求个性张扬,彰显表现欲,有叛逆精神,但他们在生活中自理能力不强,现实缺少最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因此,如何教育孩子,成为初中生家长最困惑和迷茫的事,如果凭着自身经历或经验,往往容易产生错误观点,操作上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结果。从这个角度上看,上这样的课,接受这样的教育,显得多么重要! 如果说老师与学生家长是同一战壕战友,那么在孩子—老师—家长的三位一体实践中,无疑老师是其中的总设计师。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教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偏离方向,才不会违背教育的本意。今天的家长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从校长到班主任师都向我们家长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情商培养比智商开发重要。教室的标语“注重每一个细节,养成良好  习惯,做最好的自己!”让我很是振奋。一个小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中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好学生,在最短时间改掉坏毛病,培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当务之急!  班主任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可能每天每个家长都在重复犯着和实践着的错误,家长描述孩子的两个特征和误区,一是“我家孩子聪明就是不干”,言下之意就是他的孩子智商不低,因为每个家长从内心来说也不愿意也不会承认自己的智商低,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的家长自己的经历是曾经学习成绩好,他有理由相信孩子理所当然成绩好;如果自己成绩不好,他也会找出很好诸如生不逢时、遇到不好的老师等理由,为自己过去没有取得好成绩合理化。二是误把“聪明、漂亮说成孩子优点”,其实聪明、漂亮是孩子的特点而不是优点,勤劳、善良、可爱、正义和乐于助人等才是孩子的优点。有的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就是粗心、反应慢、有点笨,粗心其实是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肯定有其盲点,或者说是训练强化不够。反应慢和笨,绝大部分与智商没有关系,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正确,如果家长或老师反复这样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成为一种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反复刺激和强化,就会成为孩子内心的一种自觉,总以为他不如别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失去信心。从我个人经历来说,这些对孩子成长将有终身影响,我以为自卑、自尊、自信,从人性的弱点和优点来说,是生来自有,从教育来说,又是一个学习实践过程,是一个成长和积累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反复得到自信的信息,他就会变得更自信,实现着自己的自信,享受着自己的自信,甚至会传染给他人,与别人快乐地分享着自己的自信和成功,反之亦然。老师按学生段考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秀生、单科状元、进步生进行奖励,特别是让孩子给家长戴上红花,还鼓励没有得奖的同学下次一定能取得进步。更让人意外的是,她  让不同的学生代表发言,用学生去感化学生,用学生去引导学生。我的孩子当时就对我说,“下次,我一定成功!”适当的激励会伴随孩子的成长,成为他们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也印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老师的一句话也许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通过今天的家长课,很庆幸自己的孩子选择了实验中学。班主任带教方法很有创意和创新,新学年磨合期,特别关注孩子的坏毛病,赏识孩子的每次改进和进步,反复强调近二个月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我们也为班主任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理解你为什么刚开学就要求学生早上六点50分到校,静下心情早读,晚上5点40分左右放学,为什么要孩子天天写“三个一”,与其说是在给孩子传授知识,不如更准确无误说是在培养教育孩子的好习惯,使他们把学习和用功培训成为一种自觉!老师的起早贪黑与学生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垂范作用,一方面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另一方面也会使他们获得了一种心理平衡,老师岂不比我们更辛苦。再苦和累,当它成为一种自觉时也许就会享受到其中的快乐!周三的家长接待日和每月一次的家长会,也会给“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第一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也看到了欠缺的地方,横向比较之后可  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大家接受的都是同样的教育,而结果出现了差别,除了孩子的勤奋努力以外,家校的及时沟通交流,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和技巧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外因。都说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业余时间的利用,孩子的精力是旺盛的,在学校之外,家长如果没有合理的安排,要么好好学习查漏补缺,要么就是放任自流学业荒废。开会之后,我知道自己的孩子很有上进心,缺点是书写,积极发言方面,在课外识字方面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秉持着牵着蜗牛去散步的精神来教育孩子,不急不躁,就一定可以教育出来优秀的孩子!  家长写的读后感全文二  8月28日,油田六中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初一学生家长会,会后感受很多,试着写一篇初一新生入学家长会感想,以表达我们家长朋友们对老师们的辛勤劳动,道一声,谢谢!本次家长会,使我们全体家长增长了知识,最少对我来说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憾,因为我们家长明白,小学升入初中是孩子一个重要转型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他们渴望成熟,追求个性张扬,彰显表现欲,有叛逆精神,但他们在生活中自理能力不强,现实缺少最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因此,如何教育孩子,成为初中生家长最困惑和迷茫的事,如果凭着自身经历或经验,往往容易产生错误观点,操作上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结果。从这个角度上看,上这样的课,接受这样的教育,显得多么重要! 如果说老师与学生家长是同一战壕的战友,那么在孩子—老师—家长的三位一体实践中,无疑老师是其中的总设计师。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教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偏离方向,才不会违背教育的本意。今天的家长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从校长到班主任老师都向我们家长传达这样一个理念: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情商培养比智商开发重要。一个小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中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好学生,在最短时间改掉坏毛病,培养成一个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当务之急!  会中,油田六中请了成功家长为我们做了教育孩子的经验报告。都是肺腑之言,听出了成功家长的辛苦,也体会到成功家长的喜悦之情。使我们了解到,孩子的成才和家长的付出是成正比的。  语文、英语两位主要任课老师都作了发言,把她们任课的特点及对孩子的要求告诉了我们,希望我们家长与她们及时沟通,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班主任刘老师做了性的发言对新生入学后的注意事项对我们家长做了交代,并要求家长一定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心理暗示,反复刺激和强化,就会成为孩子内心的一种自觉,如果一个人反复得到自信的信息,他就会变得更自信,实现着自己的自信,享受着自己的自信,甚至会传染给他人,与别人快乐地分享着自己的自信和成功,反之亦然。适当的激励会伴随孩子的成长,成为他们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也印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老师的一句话也许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通过今天的家长课,很庆幸自己的孩子选择了油田六中。班主任带教方法的特点,新学年磨合期,特别关注孩子的坏毛病,赏识孩子的每次改进和进步,反复强调新学期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我们也为班主任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理解你们为什么刚开学就要求学生早上七点十分到校,静下心情早读,晚上6点10分左右放学,为什么要孩子天天写一张字帖,与其说是在给孩子传授知识,不如更准确地说是在培养教育孩子的好习  惯,使他们把学习和用功培训成为一种自觉!老师的起早贪黑与学生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垂范作用,一方面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另一方面也会使他们获得了一种心理平衡,老师岂不比我们更辛苦。再苦再累,如果把当它成是一种自觉时也许就会享受到其中的快乐!  家长会结束了,但留给我们家长的思考和努力将会是深远的。
本文来源:
瑞文网 ruiwen.com 版权所有做负责任的家长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做负责任的家长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小学生家长必读读后感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学生家长必读读后感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家长必读如何做负责任的家长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家长必读如何做负责任的家长
&&家长必读如何做负责任的家长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读《做个没主见的家长》读后感_百度知道
读《做个没主见的家长》读后感
我有更好的答案
想着已经渐渐长大的女儿,杨照知道,在做爸爸这件事上,他得学习新的本事了。他要重新学习怎么延迟表达意见的反应,以便让女儿有时间形成自己的意见。“我所要做的,就是因着女儿的改变,不断地改变自己父亲的角色。”台湾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杨照说。杨照,1963年出生。台湾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2012年3月,他出版《我想遇见你的人生:给女儿爱的书写》,书中描绘了父女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
记者慕名对他进行采访,问及其教育女儿的经验时,杨照摇摇头笑着说:“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我不喜欢将‘教育’或者‘引导’这样的词用在家长对待孩子身上。我觉得,不是教育孩子,而是陪伴孩子;不是引导孩子,而是察觉孩子是个怎样的人,给他提供尽可能广阔的空间,让他自己去摸索,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对家长来说,越早放下自己的主见,对孩子越好。”
开明老爸日,杨照的女儿李其叡出生了。关于这个名字,杨照解释说:“我们为女儿起这样的名字,一方面是希望她与众不同,活出自己的独特;另一方面,这个名字比较中性,是因为我们不愿意用一个女性化的名字来框住女儿,好像她只能做女人做的事。我们所想的,就是希望她能有更大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杨照是位作家,妻子也是学文学批评出身。为了让孩子从小就被文学熏陶,夫妻俩在家里安放了好些“遮天蔽日”的巨型书架,满满当当地摆满了各类精挑细选的书籍。待孩子长大了些,又给她买好多优秀的儿童读物。杨照美美地幻想着,女儿有天会像自己小时候,在家里的书架上发现无穷的乐趣。
可是,让杨照奇怪的是,他没看到女儿主动地翻看过这些书。都是大人让她读,她才会读。一个下午,杨照看见女儿打着呵欠读本童话书时,终于忍不住了,“书好看吗?”“没什么意思。”女儿撅着嘴说。杨照拿过书一看,“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啊,你看……”杨照一边翻着,一边指点着书里的内容给女儿讲起来。可等他绘声绘色地讲了一大通,抬头却发现女儿并没认真听。杨照住了口,可是心里却一个问号接着一个问号涌上来,他开始疑惑,难道女儿跟自己预想的不一样?
“你知道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吗?”杨照笑着对记者说,“就是她完全不是你预期的那个样子。你知道我女儿最不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吗?就是写作!”
其叡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她就把书包往椅子上一丢,对着杨照喊道:“老爸,我们今天写作文了,题目是《生活中最快乐的三件事》,你知道我想到了什么吗?”还没等杨照开口,其叡就迫不及待地控诉起来:“我一下就想到生活中最痛苦的三件事了!其中一件就是,”女儿将声音提高了八度,“我最讨厌人家一看到我就问:‘你爸不是杨照吗?为什么你不会写作?’”杨照和妻子对望片刻,不禁捧腹大笑。
对于杨照来说,写作和阅读是表达自己和感受世界的重要方式,文字能带给他无与伦比的快乐和成就感。可女儿却感受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女儿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啊!她是那么独特的生命,这不正是我们一开始希望的样子吗?希望她特别、与众不同。杨照突然释然了。
他开始调整自己父亲的角色,放下曾经对女儿的种种构想,只是单纯地陪伴在她身边。杨照喜欢看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样子,虽然他们常常玩些在大人看来很没趣的游戏,还经常玩着玩着就吵起架来。但是,杨照却能清楚地从中感受到女儿的快乐。杨照书中写道:“我经常惊讶,你那么容易快乐。我在你的快乐里,得到了本来不属于我的快乐。”这样的快乐,让杨照心生感激。原来,不是他在引导女儿生活,而是他通过女儿的眼睛、女儿的身体,发现了与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快乐,是女儿在教他快乐呢!更多选择其叡六岁那年一个傍晚,杨照开车载她回家。车里正放着古典音乐,女儿安静地靠在后排座椅的中间。路上车水马龙,杨照专心开车。突然女儿坐直了身子,趴着前排的椅背说:“这个曲子为什么没有完?”杨照本能地说,“不会吧。”“可是,我就是觉得它没有结束啊!”女儿坚持地说。
杨照从后视镜里看着女儿认真的表情,心里有些疑惑。他伸手按了重听键,CD里放的是舒曼的《儿时情景》钢琴曲中的一支,杨照留意地听了一下,到了最后一小节,音乐果真没有回到主音,而是在空中飘忽了一下就突然结束了。原来作曲家谱写这支曲子的用意就是表达一种未完成的感受。可是,这仅仅是少了一个音符这样非常细微的差别,一般人根本就听不出来。杨照非常惊讶,他没有想到六岁的女儿对音乐竟然有这样敏锐的洞察力。
在这件让杨照记忆犹新的事情发生的一年之前,五岁的女儿开始学习钢琴。之所以让她学琴,杨照说,并不是希望她成为什么音乐家,只是尽自己所能给她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可是,让杨照没想到的是,女儿接触音乐后,表现出越来越大的热情。有时,女儿正在和小伙伴们打闹,突然一阵美妙的音乐传来,她会立刻安静且专注地聆听。她能敏锐地捕捉到音乐的快乐和悲伤,小小年纪的她也会跟着音乐的变化情绪起伏。
有一次,音响里正在放着柴可夫斯基g小调第一交响曲,女儿满脸向往地听完,跑到杨照身边,趴着他的肩膀想考考他:“老爸,你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吗?”杨照回答:“是不是也能弹一手好琴?”“不对!”女儿狡黠地眨了眨眼睛,“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不用练琴也会弹!”说完大笑着跑开了。杨照突然明白女儿了,刚开始学琴时,每个人都会经过长时间很无聊的基础练习。这对于从小学过小提琴的杨照来说毫不陌生。可是,他更清楚的是,过了这段时间,学习者会尝到不可言说的快乐和成就感。
女儿学钢琴的第一年,除了刚开始学习时有股新鲜劲以外,大多数练琴的时间对于五岁的女儿都是相当无趣的。为了让女儿能坐得住,杨照每天都陪伴在她身边,想着法子哄她。有一次,女儿又不想练琴了,嘟囔着:“爸爸、今天就不练了吧。”
那时,有一部日本动画片《哈姆太郎》在台湾很红,女儿特别喜欢看。杨照想出了个主意,对女儿说:“其叡,如果你能把这支练习曲弹完,爸爸就画只哈姆太郎送给你。”女儿的眼睛突然闪烁起了光芒:“哈姆太郎!好!”说着就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兴冲冲地开始弹琴。等女儿弹完了曲子,哈姆太郎也画完了。从此,女儿弹琴爸爸画画就成了家里一道固定的风景线。
等到女儿过了这段无聊枯燥的基础期,开始品尝到弹琴的快乐时,杨照心里也乐开了花。一天晚上快11点了,女儿才刚刚上床,可还是兴奋地拉着杨照说话。她连珠炮似的一口气问出好多问题:“老爸,你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谁?最讨厌的是谁?是现在喜欢还是小时候喜欢?在像我这么大的时候,你拉小提琴是拉什么曲子?是巴赫吗?……”
杨照担心着女儿睡这么晚明天还怎么起床,可是看着她好奇的大眼睛,心软了。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最爱的音乐家是贝多芬。我现在都记得好清楚,那天我第一次听贝多芬的《春之奏鸣曲》,开头第一句就把我迷住了。整整一个礼拜那个音乐都在我脑海里回荡。你知道当时教我小提琴的老师很严厉,可那次我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勇气,我竟然跑去问他,我什么时候才能拉《春之奏鸣曲》。本来很严肃的老师听到我的问话,脸上竟然出现了温柔的神色,他对我说:‘快了,如果你够认真的话。’我从来没见过老师这个样子!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学琴还蛮幸福的……”杨照说着,女儿笑着。
杨照刚回答完一个问题,女儿就有新的问题冒出来,那晚,两人一直讲到快1点钟才睡觉。虽然知道第二天女儿一定会没精打采,可是杨照说他当时就是没办法强迫自己、强迫女儿停止,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父女俩那么温暖美好的交换共同兴趣的宝贵时光。
没有主见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她的钢琴也越弹越好。她不再需要大人的督促,会自己主动地练琴。因为一个细节的不完美,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练习。她痴迷地聆听大师的作品,对于喜爱的音乐她会反复地聆听,然后反复地练习。
“其实还是会有不想练的时候,”杨照说,“有一阵子她甚至厌倦到不想碰钢琴的地步。我会鼓励她,但也会对她说,音乐必须由她自己选择,如果不快乐,就放弃。”
“其叡是个倔强的孩子,她知道自己想要的。过了那段抵触的时间,她自己又会主动地坐回到钢琴前,比以前更为努力地练习。”杨照说起女儿时眼神里满是温柔和怜惜。
2011年,13岁的其叡和另外两个同学举办了合奏音乐会。接下来,其叡又举办了个人的独奏音乐会。2012年3月,其叡参加了台湾音乐大赛,在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她获得了全台湾第二名的佳绩。8月,她参加了美国的泛美音乐营,在协奏曲比赛中又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跟孩子相处久了,身为作家的杨照很自然地想要用文字记录下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为了帮她留住儿时的记忆,女儿小学三年级时,杨照开始提笔为女儿记下童年时光,还有自己在陪伴女儿成长中的心灵感悟。到了2011年女儿小学毕业的时候,这些文字已经有了一本书的分量了,这便是后来出版的《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写作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每写完一篇,杨照都会拿给女儿“审阅”,他对女儿说:“这是写你的,有些事情你不喜欢或者觉得不对,你可以说,我就不发表。”女儿也会很认真地看,然后说自己的想法。果真有几篇女儿不满意就给“毙”了!常常在这样跟女儿的互动中,下一篇文章的灵感就产生了。杨照乐呵呵地说:“这本书是我跟女儿共同完成的,再加上书名是她妈妈想的,书里的很多照片也是她妈妈挑选的,所以这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家庭合作的成果呀!”
看着这么其乐融融的一家,记者忍不住问道:“经过这么多年,您现在对于怎么做父亲应该很有自信了吧?”杨照哈哈一笑:“正好相反,我还记得去年的那场考试……”
2011年5月,小学即将毕业的女儿要去参加初中音乐班的考试。考试定在周末,要用两天的时间。那两天一直淅淅沥沥下着雨。杨照每天开车送女儿进考场,然后在外面等她考完,和她去吃饭或者载她回家,再准备下个考试科目。
对于杨照来说,那是无所事事最为悠闲的两天,然而,却也是他最忙碌最疲累的两天。在外面等待的时候,他一直心神不宁。“我这是怎么啦?”杨照自忖着,“我是紧张吗?怕女儿考不好吗?不是的,女儿一切正常,我很信任她。像以前一样,她也会全力以赴。而且,不管她考得怎么样,我都不会在意的。可我现在这样,是怎么啦?”
杨照离开考场为家长安排的休息区,一个人回到车里。他安静地听着雨滴打在车顶上的声音,忽然明白了。“你知道吗?其实我不安的不是这场考试,”杨照努力地向记者解释道,“而是我在那一刻发觉,女儿将会越来越多地独自面对考验,而我不再能帮上忙了。过去,我可以照顾她,帮助她。可是未来,我的帮忙将不再是帮忙,甚至会变成干扰,我必须将手一点一点从她身上拿开。”
想着已经渐渐长大的女儿,杨照知道,在做爸爸这件事上,他得学习新的本事了。他要重新学习怎么延迟表达意见的反应,以便让女儿有时间形成自己的意见。他得重新学习怎么忍耐女儿的困惑、为难、彷徨、犹豫,忍耐她的摸索,甚至她的错误,让她自己去找到自己的答案、自己的做法。
“我所要做的,就是因着女儿的改变,不断地改变自己父亲的角色。你知道,做一个青少年的爸爸比做一个小女孩的爸爸更难、更有挑战性啊。我仍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女儿会不会遇见更有趣更值得她追求的事。即使她因此离开音乐,我也觉得没关系。我所知道的只有一点,”杨照眯起眼睛,仿佛看到了女儿那无法言述的美妙的未来,“在她的世界里,我没有主见,她说了算。”
育儿中,谁也不是圣人,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父母一方面尊重孩子个体的成长差异,但如果有所失责,给孩子造成伤害,也不能一味指责,要互相理解和安慰。525心理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