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季:一个季旭清华大学生,为什么选择去当兵

清华学子:携笔从戎赴军营  【记者 顾淑霞 摄影 郭海军】穿上军装,带上大红花,接过校党委副书记陈旭亲手颁发的入伍通知书,物理系张弛、水利系谭振文、新闻与传播学院周浩与贾娜、电子系满雪成等5位同学成为2007年携笔从戎走进军营的清华学子。自2005年国家在高校中开展征集新兵工作以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截至目前已有8名学生入伍,其中第一批2005年入伍的肖丁宜和李高杰同学都在所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并且光荣退役重归母校。12月6日,清华大学在近春园会议室举行了“2007年清华大学欢迎老兵光荣退役,欢送新兵应征入伍仪式”,将祝福与掌声送给7位身着军装的清华学子。新兵  到军营去历练,做一名军营清华人  “到了军营,你们既要忘记清华学生的身份,做一名普通的士兵;同时也要牢记清华学生的身份,把清华精神放在心底,当兵不忘学习,忠于党、热爱祖国、奉献人民。”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这样寄语入伍新兵。  “到了部队,在训练和军事技方面,要自强不息;在生活上要厚德载物;在工作上要行胜于言。”作为2007年清华大学入伍新兵的代表,贾娜表示了这样的决心。  在2007年清华大学征兵工作即将结束的那一刻,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贾娜决定报名参军,她也成为清华园里第一个参军的女生。清华女生去参军,贾娜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不过贾娜对自己的决定和大家的看法却很泰然,甚至在别人的提醒下才想起告诉妈妈。有机会到军营去历练,贾娜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身在清华,一直过一种象牙塔式的生活,总感觉缺失了另一方面的锻炼。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跳出清华、再看清华、再看自己,明白自己得到了什么、缺失了什么。”  贾娜更看重军营里别样的锻炼,军队里的纪律性、耐性、强健的身体等这些锻炼是弥足珍贵的。  “男儿何须带吴钩”,和很多男孩子一样,水利系大三的谭振文一直梦想去参军。“每个人只有经历一些苦之后,才能做出成就。军营的锻炼机会是很珍贵的。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自信心、果断的性格、组织能力等等。清华的学子去参军,也一定要在那做得更好。”谭振文说。  “祖国终将选择了那些选择祖国的人。”清华园里这句流行语同样深深影响着在物理系读大三的张驰。一直向往部队生活的他带着热情如愿应征入伍。作为系里的学生会主席,张弛的决定让他的同学感到惊讶,还有无限的敬佩。“清华给了我许多优秀的品质,部队同样有许多优秀的品质需要我去学习和经历。认真服兵役,做一名普通的士兵,做一名军营清华人。”张驰说。  清华学生是部队里的优秀士兵  标准的军礼,铿锵有力的话语,2005年作为首批入伍的清华学生肖丁宜和李高杰用军人的礼仪回报母校清华。肖丁宜在空军某师某场站警卫连,他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先后担任战士、副班长和班长,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了三等功,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高杰同学在驻天津武警某师,先后在防化连、侦察连当战士,他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在同年兵中,专业知识掌握最快,成绩最好。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了三等功,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老兵  2006年入伍的程方毅同学由于表现特别突出,新兵训练结束就被破格评为“优秀士兵”。  清华学生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广泛认同。  两年的军营生活之后,化工系的肖丁宜光荣退役,重新回到母校继续学业。“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去当兵。”问起两年参军的收获,肖丁宜毫不犹豫地说。  在空军某师当兵期间,肖丁宜放弃给领导做公务员的机会,主动申请到机场警卫连工作。机场警卫是最辛苦的工作,战严寒,斗酷暑,确保机场秩序安全稳定。“当兵要是怕艰苦,那他就不是一个好兵,我来部队就是为了吃苦锻炼,这样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他说。警卫连连长称赞肖丁宜在训练和学习中的执着和认真。他说:“作为一名警卫战士,需要具备很多东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过硬的军事技能、敏捷的思维头脑。而小肖的行为真正体现了‘风里来,雨里去,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警卫精神。”   在武警驻天津某部队,李高杰还有幸受到来部队视察的首长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的特别接见,首长并对他矢志从军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在部队期间,李高杰自学了网络知识,并帮助战友们一起学习网页知识。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他所在连队两年间有85人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30人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  “感谢清华给我们输送了这么好的战士。”在仪式上,肖丁宜和李高杰两位同学所在部队的领导真诚地说。  清华:绵延不断的军营情  2005年以来,国家正式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在校生中征兵。接到北京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和北京卫戍区发出“关于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普遍开展征集新兵的工作的通知,”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以校党副委书记为组长的“清华大学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征兵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并通过征兵工作动员会、学校电视台、清华国防网校园媒体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得到了学生的强烈反响,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咨询报名参军,2005年,2名清华学生应征入伍;2006年1名学生应征入伍;2007年有5名学生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入伍。  本着有利于部队建设、有利于入伍学生安心服役的原则,清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清华大学在校本科生应征入伍优抚待遇暂行规定》,在国家和北京市优抚规定的基础上加大了优抚力度。根据《规定》,学校设立校级专项助学金资助退役复学的学生,本科在校期间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3000元;生活困难的退役学生可优先申请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以上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成绩达到免试推荐研究生基本条件的,可优先给予免试读研资格。退役学生除享受我校优抚政策外,学生还可同时享受国家、北京市和海淀区规定的优抚待遇。  2007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清华大学在校本科学生应征入伍优抚待遇规定”,进一步加大优抚力度,将本科在校期间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5000元,学生因入伍不能参加当学期期末课程考核的,将结课时间适当提前,以便于操作,为清华学生在部队安心服役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学校领导对在部队服役的同学非常关心,校党委副书记陈旭,学生部长兼武装部长杜汇良等先后多次到部队看望服役中的同学,加强和他们所在部队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部队建设作贡献。各院系也与入伍同学加强联系,并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鼓励他们安心服役。  在清华,身着绿军装的不只是这些应征入伍的清华学生。2000年,清华首批国防班学生入校,在清华与军队绵延不断的联系中,招收国防生成为清华大学为国家、为国防事业和为军队输送高级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国防生和定向生的学生数占清华本科学生总数的10%左右。  学校十分重视国防生的培养工作。党委书记陈希多次提到,中央军委决定依托地方院校培养军队后备干部具有战略意义,清华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要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国防定向生的培养工作。  “也许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没有大都市的繁华,更不可能腰缠万贯,但享乐安逸不属于我们,无私奉献才是我们的责任。献身国防,是实现我们报国理想和个人成才的最佳选择。蓬勃发展的国防事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我们要在这个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燃烧自己的青春和激情。”2004年清华大学首届国防定向生班全体同学毕业之际在给时任国家军委主席的江泽民的信中,表达了他们献身国防的决心,并收到了江泽民同志的回信。  同时,清华还加强就业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到军队和国防事业做贡献,越来越多的清华学生响应号召,选择国防,选择军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清华学子:携笔从戎赴军营  【记者 顾淑霞 摄影 郭海军】穿上军装,带上大红花,接过校党委副书记陈旭亲手颁发的入伍通知书,物理系张弛、水利系谭振文、新闻与传播学院周浩与贾娜、电子系满雪成等5位同学成为2007年携笔从戎走进军营的清华学子。自2005年国家在高校中开展征集新兵工作以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截至目前已有8名学生入伍,其中第一批2005年入伍的肖丁宜和李高杰同学都在所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并且光荣退役重归母校。12月6日,清华大学在近春园会议室举行了“2007年清华大学欢迎老兵光荣退役,欢送新兵应征入伍仪式”,将祝福与掌声送给7位身着军装的清华学子。新兵  到军营去历练,做一名军营清华人  “到了军营,你们既要忘记清华学生的身份,做一名普通的士兵;同时也要牢记清华学生的身份,把清华精神放在心底,当兵不忘学习,忠于党、热爱祖国、奉献人民。”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这样寄语入伍新兵。  “到了部队,在训练和军事技方面,要自强不息;在生活上要厚德载物;在工作上要行胜于言。”作为2007年清华大学入伍新兵的代表,贾娜表示了这样的决心。  在2007年清华大学征兵工作即将结束的那一刻,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贾娜决定报名参军,她也成为清华园里第一个参军的女生。清华女生去参军,贾娜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不过贾娜对自己的决定和大家的看法却很泰然,甚至在别人的提醒下才想起告诉妈妈。有机会到军营去历练,贾娜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身在清华,一直过一种象牙塔式的生活,总感觉缺失了另一方面的锻炼。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跳出清华、再看清华、再看自己,明白自己得到了什么、缺失了什么。”  贾娜更看重军营里别样的锻炼,军队里的纪律性、耐性、强健的身体等这些锻炼是弥足珍贵的。  “男儿何须带吴钩”,和很多男孩子一样,水利系大三的谭振文一直梦想去参军。“每个人只有经历一些苦之后,才能做出成就。军营的锻炼机会是很珍贵的。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自信心、果断的性格、组织能力等等。清华的学子去参军,也一定要在那做得更好。”谭振文说。  “祖国终将选择了那些选择祖国的人。”清华园里这句流行语同样深深影响着在物理系读大三的张驰。一直向往部队生活的他带着热情如愿应征入伍。作为系里的学生会主席,张弛的决定让他的同学感到惊讶,还有无限的敬佩。“清华给了我许多优秀的品质,部队同样有许多优秀的品质需要我去学习和经历。认真服兵役,做一名普通的士兵,做一名军营清华人。”张驰说。  清华学生是部队里的优秀士兵  标准的军礼,铿锵有力的话语,2005年作为首批入伍的清华学生肖丁宜和李高杰用军人的礼仪回报母校清华。肖丁宜在空军某师某场站警卫连,他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先后担任战士、副班长和班长,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了三等功,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高杰同学在驻天津武警某师,先后在防化连、侦察连当战士,他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在同年兵中,专业知识掌握最快,成绩最好。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了三等功,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老兵  2006年入伍的程方毅同学由于表现特别突出,新兵训练结束就被破格评为“优秀士兵”。  清华学生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广泛认同。  两年的军营生活之后,化工系的肖丁宜光荣退役,重新回到母校继续学业。“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去当兵。”问起两年参军的收获,肖丁宜毫不犹豫地说。  在空军某师当兵期间,肖丁宜放弃给领导做公务员的机会,主动申请到机场警卫连工作。机场警卫是最辛苦的工作,战严寒,斗酷暑,确保机场秩序安全稳定。“当兵要是怕艰苦,那他就不是一个好兵,我来部队就是为了吃苦锻炼,这样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他说。警卫连连长称赞肖丁宜在训练和学习中的执着和认真。他说:“作为一名警卫战士,需要具备很多东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过硬的军事技能、敏捷的思维头脑。而小肖的行为真正体现了‘风里来,雨里去,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警卫精神。”   在武警驻天津某部队,李高杰还有幸受到来部队视察的首长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的特别接见,首长并对他矢志从军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在部队期间,李高杰自学了网络知识,并帮助战友们一起学习网页知识。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他所在连队两年间有85人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30人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  “感谢清华给我们输送了这么好的战士。”在仪式上,肖丁宜和李高杰两位同学所在部队的领导真诚地说。  清华:绵延不断的军营情  2005年以来,国家正式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在校生中征兵。接到北京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和北京卫戍区发出“关于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普遍开展征集新兵的工作的通知,”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以校党副委书记为组长的“清华大学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征兵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并通过征兵工作动员会、学校电视台、清华国防网校园媒体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得到了学生的强烈反响,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咨询报名参军,2005年,2名清华学生应征入伍;2006年1名学生应征入伍;2007年有5名学生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入伍。  本着有利于部队建设、有利于入伍学生安心服役的原则,清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清华大学在校本科生应征入伍优抚待遇暂行规定》,在国家和北京市优抚规定的基础上加大了优抚力度。根据《规定》,学校设立校级专项助学金资助退役复学的学生,本科在校期间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3000元;生活困难的退役学生可优先申请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以上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成绩达到免试推荐研究生基本条件的,可优先给予免试读研资格。退役学生除享受我校优抚政策外,学生还可同时享受国家、北京市和海淀区规定的优抚待遇。  2007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清华大学在校本科学生应征入伍优抚待遇规定”,进一步加大优抚力度,将本科在校期间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5000元,学生因入伍不能参加当学期期末课程考核的,将结课时间适当提前,以便于操作,为清华学生在部队安心服役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学校领导对在部队服役的同学非常关心,校党委副书记陈旭,学生部长兼武装部长杜汇良等先后多次到部队看望服役中的同学,加强和他们所在部队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部队建设作贡献。各院系也与入伍同学加强联系,并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鼓励他们安心服役。  在清华,身着绿军装的不只是这些应征入伍的清华学生。2000年,清华首批国防班学生入校,在清华与军队绵延不断的联系中,招收国防生成为清华大学为国家、为国防事业和为军队输送高级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国防生和定向生的学生数占清华本科学生总数的10%左右。  学校十分重视国防生的培养工作。党委书记陈希多次提到,中央军委决定依托地方院校培养军队后备干部具有战略意义,清华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要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国防定向生的培养工作。  “也许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没有大都市的繁华,更不可能腰缠万贯,但享乐安逸不属于我们,无私奉献才是我们的责任。献身国防,是实现我们报国理想和个人成才的最佳选择。蓬勃发展的国防事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我们要在这个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燃烧自己的青春和激情。”2004年清华大学首届国防定向生班全体同学毕业之际在给时任国家军委主席的江泽民的信中,表达了他们献身国防的决心,并收到了江泽民同志的回信。  同时,清华还加强就业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到军队和国防事业做贡献,越来越多的清华学生响应号召,选择国防,选择军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来源:本页网址:
关于我们 | 十大理由 | 各类合作 | 投诉建议 | 网站地图志天网
沪ICP备号-11沪公网安备72号清华北大骂战忙 《抗战》征兵广告首发招生啦
清华北大骂战忙 《抗战》征兵广告首发招生啦
  北大清华抢生源引起的骂战瞬间火了,选北大还是选清华?《》告诉你,不用纠结,其实参军入伍也是一种选择。《抗战》新资料片“七七事变”7月7日火爆来袭,最强征兵广告出炉,你想要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吗?
大刀机枪任挑选
新兵入伍无门槛 大刀机枪任挑选
新兵初报道,一把趁手的武器十分重要。《抗战》军械库彻底更新换代,古今中外各式轻重武器全部纳入其中。大刀、匕首、大戟、红缨枪属于近战单攻类武器,手榴弹、机枪、地雷、火焰兵喷射器属于远程群攻类武器,手枪、步枪属于远程单攻类武器,根据战术配置合适武器,杀起鬼子必然易如反掌。
知名教官包教学 携手名将战天下
名师出高徒,自古以来皆是。有了众位战绩斐然且实战经验丰富的抗战名将亲自指导,还怕自己的战术战法不够精妙吗?《抗战》名人堂系统将在新资料片中首次曝光,十大抗日名将、众多开国功臣齐聚一堂,与名将一起消灭日本鬼子吧。
经典战役荟萃 实战演练亲自上阵
好男儿志在四方,保家卫国首当其冲。《抗战》“七七事变”承接还原历史的重任,重新模拟刻画从七七事变开始到抗战胜利那一段染血征程,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大捷、决战北大营等系列历史玩法上线,全民族抗日战线大统一。让你化身指挥官统领千军万马,保卫钓鱼岛、保卫全中国!
部队一家亲
部队一家亲 全民抗战矢志不渝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战友身陷鬼子的重围之时,总是有部队兄弟的支援和掩护。近战的大刀手与日军的刺刀展开了生死肉搏;扫射的机枪手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投手的每一次手雷的落点都恰到处给鬼子坐上“土飞机”;隐匿藏身的特种兵对鬼子首领突然的割喉和刺杀;医卫兵熟练的为伤员提供后勤救护;每位玩家都能在《抗战》的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款独特的历史题材游戏中经历着感动。
重回1937,真实历史体验
很多男生都会有一个军人梦,也有不少女孩子心里也是“不爱红装爱武装”,2015年最火爆的军事网游《抗战》让你过把“兵”瘾!
【来源:】
类型:ARPG
特征:奇幻
类型:射击
特征:蒸汽朋克
类型:大型RPG
特征:魔幻
Wan网页游戏免费玩北京市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举行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
发布时间: 19:28&&
绿色新闻网报道& 5月11日下午,在北京市学生军训基地(怀柔),举办了2018年北京市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组织协调组组长田俊杰,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协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武装部部长熊剑平,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张庆春,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刘广超,北京市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团成员宋玺(北京大学)、赵金龙(清华大学)、邵左U(北京林业大学)及北京林业大学军训团全体师生参加本次报告会。
  启动仪式上,熊剑平秘书长详细介绍了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评选活动,15名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通过严格选拔、全面考核最终组成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团。北京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组织协调组组长田俊杰为宣讲团授团旗,宣告北京市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正式启动。
  宣讲团随即为北京林业大学军训团全体参训师生进行了首场报告会。会上,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曾服役于北京卫戍区司令部机关单位的邵左U同学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详细叙述了自己从一名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在部队成为一名一分钟之内完成电话接转,数千个号码熟记于心的优秀话务员,到退伍后继续学习、顺利保研的心路历程,强调了参军经历对自身影响以及对自己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作用。
  来自清华大学,2018年北京市征兵形象大使清华大学赵金龙同学,讲述了自己参加哈萨克斯坦“狙击边界”集训时,为了更好的练习,两个胳膊肘和右腿膝盖都磨出厚厚的一层老茧,右脚练跪姿整个脚都肿了,最终通过刻苦训练,慢慢的成为一名优秀狙击手的故事,鼓励大家做自己喜欢的和有意义的事,做一个有益国家和民族的人。
  来自北京大学,2018年北京市征兵形象大使,曾服役于海军陆战队某旅的宋玺,分享了她作为中国海军第25批护航编队成员中唯一女子特战队员,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经历,她呼吁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集体,脚踏实地办实事,让理想贴近现实,最终顺利实现。
  宣讲会的最后,田俊杰副处长就今年的大学生征兵工作做了简要介绍,并号召大家积极参军,投身国防建设,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报告会结束后,在军训基地立即召开了北京林业大学征兵工作座谈会,刚刚参加完北京市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团首场报告会的领导和宣讲团三位同学,与百余名北京林业大学有参军意向的学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并对他们给予了动员鼓励。
  参加座谈会的同学纷纷表示将以宋玺为代表的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为榜样,投身军营,施展才华,报效祖国,丰富人生、成为优秀的追梦者、圆梦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据悉,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报名参军人数多达102人,入伍学生达34名,实现了报名人数与参军人数的成倍增长。2018年学校借助新媒体平台、橱窗海报、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大学生征兵宣传工作,鼓励同学们响应祖国号召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将热血挥洒在强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目前同学们的参军热情空前高涨,在全国征兵网报名登记的学生人数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网版权所有,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网”
copyright @www.bj.cuep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北京市高等学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承办:北京林业大学&&&(建议使用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服务提供:
技术支持:走出校园,历练青春的另一种方式——大学生征兵季听清华园里的退伍老兵讲述他们“当兵那些事”5月26日晚7点,清华大学第五教学楼一间容纳近200人的大教室坐得满满当当,门口还站着好几位同学。2018年清华大学征兵工作宣讲会即将开始。从2005年的仅仅两名到2017年的22名,13年间清华大学共有156名学生应征入伍。“再不去当兵就来不及了,大学可能是你们参军入伍的最后机会!”校党委武装部熊老师的动员很是恳切。其实,到场的同学大都有参军意向,之前通过学校的各种宣传对北京市和学校关于大学生入伍的相关政策也都有所了解。显然,这不是本场宣讲会的主要内容,很多同学来到这里,是想为内心萌动的那个想法寻找答案:一个清华生,为什么要去当兵?这个问题,抛给了现场的十几名清华退伍老兵。说他们“老”,其实他们大多去年才刚刚退役,不少人返校后接着读大二、大三的课程;说他们“年轻”,却因为那两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们一生中再也抛不掉“老兵”的称呼。两年前,他们入伍的原因大相径庭,有的人出于一腔报国情怀,有的人希望磨砺自我,有的人受父辈影响,有的人被影视作品吸引&&两年间,他们的从军经历不尽相同,李涛曾在朱日和接受沙场检阅,李欣阳驻守在西藏边防一线,赵金龙参加过国际侦察兵比武集训,伍廉荣在大山深处守护“倚天长剑”&&两年后,他们却有了相同的收获:除了考上清华,当兵是另一件让他们人生骄傲的事。做一名合格的军人,并不比成为优秀的学子简单,而强健的体魄与军人的优秀品质,会让他们受益终身。而那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他们的娓娓讲述中&&山沟里,我守护着“国家宝藏”那一年初冬,运兵车来到山沟里时已是深夜,我心中的那腔热血却比朦胧的夜雾还要冰凉。这绝不是我的入伍初衷。我梦想的,是一段如影视剧中演绎的那般传奇军旅生涯,从没想过自己这个有志报国的清华生,会成为一名驻扎在山沟里的火箭军阵管兵。下连的那晚,我抬头望了一眼清澈明亮的夜空,心里一声哀叹:“这样的地方怎么能实现我的价值和梦想?”直到第一次进入坑道,看到如此真实的“倚天长剑”,我的“哀叹”突然间就变成了“感叹”。不久后,我就有了为它守卫站岗的机会。那是一次夜岗,哨位就在坑道口。我的全身装备有几十斤重,没多久汗水就把衣服浸湿,我也有些摇摇晃晃。在头脑昏沉的一刻,一股凉风突至,脑子清醒的一刹那,我扭头看了眼身边的班长,他虽额头见汗却纹丝不动,眼神炯炯。那一刻我突然被感动,一股豪气瞬间满怀,腰杆不由得挺直了些——大山里的哨兵,也不赖嘛!不过,即使有这种使命感做支撑,我依旧陷入了心有不甘的迷茫苦恼里,并在工作训练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但直到我申请入党未获通过时,我才发现清华生的身份反而被我演变成入伍后进步的障碍。好在指导员引导我重新认识自己,把身为大学生的眼界、学历作为为连队作贡献的财富。之后,我利用专业知识将阵管兵的风采通过图片、文字展示出来,辅导战友进行远程教育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终于明白自己的发光点在哪。山沟无言,岗位平凡,只要能发出自己的光亮,就不会愧对入伍的初心。(伍廉荣,2014年考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15年入伍,服役于火箭军某部)打破旧壳,重塑自我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复读一年考上清华所吃的苦,足够让我成长为一个成熟自律的人,但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还是会熬夜玩游戏,翘课睡懒觉,渐渐变成了一个体重200斤的宅男。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折磨着我,大一快结束时,我下决心拨通了学校武装部的电话,坐上了去往武警某部的列车。来到部队的第一天,我就决心以最高标准完成每一件事。可下决心很容易,现实却很骨感,我不想承认自己的无力,又要坚守清华人的骄傲,唯一的希望只能是把旧壳打碎,重塑自我。我开始改掉暴饮暴食的习惯,体能训练量几乎是战友的两倍。3个月后,我瘦了50斤,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但“脱胎换骨”的不仅是我的身形,还有我的认知。2016年,我参加了“卫士-16”演习,高温下捂得严严实实的防毒衣让我几近虚脱,但我想起了参加天津爆炸事故的那些战友,我能做到像他们一样吗?最终我们圆满完成任务,也让我真切体会到军人的责任感:当兵固然是改变自我的过程,但随着时间推移,选择这条路的人不会仅着眼于个人成长,而是会对我是谁、为了谁这些看似深奥的问题作出最本能的回答。回到学校后,偶尔我还会拿着以前的照片思考:如果当初没有作出参军的决定,那个胖子现在是在打游戏还是睡懒觉?在与学弟学妹的交流中,我在不少人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这是青春的迷惘吗?我不知道,但我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张洵荣,2014年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15年入伍,服役于武警某部)大学生当兵,需要理由吗?
“为什么要去当兵?”这个问题其实我很不愿意回答,原因无他,自2015年我从清华大学参军入伍一直到现在,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被问了多少遍,多到我都开始怀疑,似乎去当兵必须得列出十条八条理由才行。当兵需要理由吗?义务兵之所以被叫做“义务兵”,不就是因为这是义务,是应尽的责任吗?几年前曾有个热帖,一个名校大学生和军人网友交流,言语间对军人满是偏见:你讲你的事业,我有我的创业;你讲你的牺牲奉献,我有我的人生实现。我认为,这些话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套用那句“俗话”,没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哪来你的岁月静好、价值实现?我入伍的原因很简单,家中算上我是三代从军,我对部队感情很深,加之一直以来都忙于读书求学,我想走出“象牙塔”锻炼一下自己。然而,即使从小在军队大院长大,入伍时第一次穿上迷彩,我仍觉得自己看上去不像个军人。直到退伍时的卸衔仪式后脱下军装,我却发现自己已褪不去军人的样子。变化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在那些流过的汗水泪水里吗?是在刻在脑海里的3000多个电话号码中吗?还是在战友的鼓励中,在每一个无眠的深夜里?因为下连后被分到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机关单位,工作经历也相对单一,我一直为没能去一线部队锤炼自我而遗憾。可于我而言,纵使离开军营,部队也从未远去,与军旅有关的事将长久地存在于我的生活中。重返清华园后,我还在为与部队有关的工作奔走,组织过大合唱退伍兵方阵,参与校武装部征兵工作等。永远,我心中会有这份军旅情怀的位置。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要去当兵?我还是那句话,当兵不需要理由,在参军入伍尽义务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因为你是清华人或是其他大学学生而与普通青年有别。对大学生来说,部队更是人生中的另一所大学,在这里锤炼的“温度”更高,火花更亮,能锻造不一样的品质,打造更强大的内心。军营不会是人生的全部,就像大学也不会是人生的全部一样,但走出部队这所大学,你所养成的努力和坚持、你对使命和责任的认知会贯穿你的一生。未来的我们,一定会感谢自己当初做出的这个选择。(赵一玮,2013年考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入伍,服役于空军某部)穿上迷彩,还你一个彩虹般的人生我很幸运,真真切切当了两年自己梦想中的“兵”——特种兵;但不知道算不算“不幸”,在部队那两年我可以说把这辈子甚至下辈子能吃的苦都吃了。像大多数男青年一样,当兵是我的一个夙愿;我的父母也像不少大学生家长一样,在我做出参军决定时表示了反对,特别是那时我还有一年就将毕业,大好前程摆在眼前,为什么要去吃那份苦?但我知道,过了24岁或离开大学,我就再没有这个机会了。经过多次“谈判”,我和父母达成了一个协议:我去当兵,还他们一个不一样的儿子。我又何尝不想还自己一个全新的我?实不相瞒,原本我的性格有些过于倔强和自我,我期待经过军营的淬炼能有所改观。没成想,到了部队后不久,“清华光环”很快就成了一把“磨刀石”。在战友们眼里我这个清华生应是“无所不能”,大家碰到不认识的字、不会做的事时都会最先想到我。最初大家让我做这做那时,我就实话实说自己不会,但他们会立刻反问一句:“你不是清华的吗?”我只能硬着头皮去做。渐渐地,我练就了写材料、铺砖、砌墙等各种本领技能,甚至在电话里帮战友解决家庭纠纷,成了大家的“知心大哥”。当然,军营对我的“颠覆”不止于此,更多的是在训练场上,在意志品质的锻造上。很多人觉得特种兵非常酷,但成为特种兵后,才知道是非常苦。2016年3月全旅选拔人员参加赴俄罗斯国际侦察兵比武集训,我虽然是一年兵,但有幸入选。我只记得头一天就跑了50个全副武装400米,之后又进行了4个小时力量训练,晚上头沾枕头不到3秒就睡着了。这样高强度的集训一直持续了4个月,其中的艰辛现在想来都“不堪回首”。第二年我又参加了赴哈萨克斯坦狙击手大赛比武集训,为了研究狙击我心急之下得了斑秃,食指一层又一层掉皮。但最终,我成了一名优秀狙击手。回到校园后,有时我会很恍惚,那两年就像发生在昨天,好像什么都没改变。但我知道,有些变化或许看不到,但已经深深烙在我的身体和心里。我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真切的战友情,更明白没什么是通过努力得不到的。两年后,我还给父母一个不一样的儿子,也铸就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赵金龙,2011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年入伍,服役于原第40集团军某旅)人生中只有一次机会的事,一定要勇于尝试回顾两年的军旅生涯,一个信条我恪守始终,那就是入伍前学校老师对我们的嘱托,在部队“要忘记自己是一个清华人,也要时刻记得自己是一个清华人”。如今回想起来,套用这句话,“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大学生,也要时刻记得自己是一个大学生”,对所有有志于献身国防的大学生来说,这既是一句忠告,也是一种激励。入伍之初,我是一名清华人,但我更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刚刚入伍的军人,和其他战友处于同一起跑线。我的军营生活不算波澜壮阔,更不像大学生活那般丰富多彩,但我一直相信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道理,军人也正是在这种平淡中才能磨砺和提升自己。所以,我很快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和新角色,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做一些普通但并不简单的事,甚至去垦荒、种菜、垒墙,但收获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我是一名军人,但从没忘记自己是一名清华人,可这一点我用了足足半年的时间才得以证明。因为我看上去没什么书生气,很多战友知道我来自清华后都一脸惊讶。其实他们不知道,我这个清华人又是多么有幸能在这里锻炼,获得宝贵的经验。体能和动手能力是我的“软肋”,体能训练没有进步,说明锻炼不够,我就利用休息时间加练;事情做得不好,说明经验不足,我就多找老班长请教。一点一点的积累终于让我逐渐在连队站稳脚跟,也展现出清华人的“行胜于言”。年轻就该多一些经历,对于当兵这种人生中可能只有一次机会的事,一定要勇于尝试。清华带给我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改变,军队提升的是我的能力和社会认知。虽然大学生士兵这个群体如今还很小,但保家卫国永远是每个青年应该履行的义务。我们在走“少有人走的路”,期待未来这条路能成为所有同龄人都想走上的道路,一条光荣的坦坦大路。(王昊,2012年考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15年入伍,服役于原第38集团军某师)天上的士兵虽然考入了清华,但我自认为做不了科学家,也当不了大国工匠,对我这个有着浓浓爱国情结的人来说,能想到的让爱国不沦为一句空话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军营为祖国站岗。所以,我选择了去西藏,在祖国的边防一线守卫国门。那里的环境艰苦自不必说,但也有别样的乐趣。每天出早操我们都要在营区的后山跑10公里,又累又缺氧,但跑到半山腰,很多时候能看到茫茫云海,宛如置身仙境。文工团来慰问演出时,就说我们是“天上的士兵”。这种形容真贴切,算是戍守边疆的我们得到的一份自然馈赠,也只有抱着这种信念,才能在雪山之巅坚守下去。在西藏两年艰苦的军旅生活并不如雪域高原的景色那般美好,但回到清华园后,当生活逐渐恢复多彩又忙碌的状态时,我会更加珍惜,也越发感受到,能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祖国的边防线,必定是我人生中最骄傲的一段经历。(李欣阳,2011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年入伍,服役于西藏军区某旅)一朝受阅 终身光荣
阅兵那天早上,我们4点起床,6点列队。经过无数次彩排,心里其实已经很淡定。周围万籁俱寂,耳边只有戈壁滩刮起的风沙声。9点,当听到“开始”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感受到什么是血液沸腾。我站在坦克方队第一排第五名,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从检阅车驶入到离开视线,我几乎没有眨眼,努力想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却又有很多思绪飞过,几个月来魔鬼训练中的笑与泪像风沙般冲进我的眼眶,令我鼻头酸涩。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能身披戎装、手持钢枪,以一名战士的姿态站在第一排,接受国家元首的检阅。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两分钟。这辈子很多事情可能会有第二次,但沙场阅兵的经历就只有这一次,我会牢记一辈子。一朝受阅,终身光荣。感谢清华,能给我这样的机会!感谢军队,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李涛,2011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年入伍,服役于原第38集团军某师,参加过2017年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
刊于6月2日解放军报"老兵天地"专版军报记者微信发布图片:清华大学2018年征兵海报;本期编辑:葛志强;投稿邮箱:;转载请注明来源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http://spider.nosdn.127.net/44c8c3b26a33f4d9a55ed2.jpe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开学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