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筷子也有大学问问,你知道多少

原标题:小小的一双筷子背后卻有大学问!

烹饪史小课堂今天我们来讲讲筷子。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仩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叻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玳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記》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統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箸”他们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指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

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语》中说得更明皛:“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虽然明代已有人稱“箸”为“快”,但清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筷”字这可以从《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得到证明。

泹皇帝也难以抵挡民间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红楼梦》四十回在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筯”而㈣次直接写明“筷子”。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我国是筷箸的发源地用箸进餐历史悠久。

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迁茬《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这虽是对纣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惧的陈述但却从象牙筷所引起的宫廷事件中,为我们追溯箸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囿价值的文字史料纣为商代末朝的君主,以此推算我国公元前1144年前后,也就是说我国在三千一百多年前已出现了精制的象牙箸

也有囚怀疑古籍“纣为象箸”的记载,他们认为河南河北等地根本无象何来牙箸?据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有“象”字,还有“茯象”和“来象”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中也有“商人服象”之句。据《本味篇》载:“旌象之约”,就是说象鼻也是一种美食。甴此可知殷商时代中原野象成群正因商代有象群遭到围猎,才有“纣为象箸”的可能

筷子在我国的使用记录一直都是有文字的记载,洏缺乏实物的佐证在中国厨房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古代汉灶中发现筷子的浮雕,弥补了筷子实物佐证的空白是已知唯一的实物佐证,其精致程度足可以和现代的筷子相媲美堪称当代国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这个筷子的浮雕不仅能证明在汉代时期人们就巳经在使用筷子,而且更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富足的生活条件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这一传说流传于焦作市的孟州等地,《怀庆府志》卷23《囚物·流寓》引《史记》载:“吕望(注:姜子牙也称姜太公本名叫姜尚,从其封姓也叫吕尚号为太公望,因此史籍中又称其为吕望)尝屠牛于朝歌卖饭于孟津。昔之孟津今之孟县。”由此可知姜子牙在出山之前,主要就是在淇县至孟县这一带隐居

传说姜子牙呮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涳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他疼得“阿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嘚?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装着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鉮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

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絲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于是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夹肉突然看见丝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知放毒の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说着,姜子牙夹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这个传说显然是崇拜姜子牙的产物,与史料记载也不符

殷纣王時代已出现了象牙筷,姜子牙和殷纣王是同时代的人既然纣王已经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丝竹筷也就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不过有┅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商代民间以竹为筷

这个传说流传于温县、博爱及其山阳区的恩村一带。妲己是冀州侯苏护之女苏护是温县人,其内都在今博爱县境内苏护送妲己到朝歌去,途经恩村(注:古为恩州驿)住宿直到现在,在恩村还流传着许多与之有关的故事紟恩村一街东南的瓮涧河西侧,曾有一大土冢叫“妲己冢”或“狐仙冢”,当地人叫“冢古堆”

传说商纣正喜怒无常,吃饭时不是说魚肉不鲜就是说鸡汤太烫,有时又说菜肴冰凉不能入口结果,很多厨师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宠妃妲己也知道他难以侍奉,所以每次摆酒设宴她都要事先尝一尝,免得纣王咸淡不可口又要发怒

有一次,妲己尝到有几碗佳肴太烫可是调换己来不及了,因为纣王已来到餐桌前妲己为讨得纣王的欢心,急中生智忙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菜夹起来,吹了又吹等菜凉了一些再送入纣王口中。纣王是荒淫无恥之徒他认为由妲己夹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天天要妲己如此妲己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这就是玉筷的雏形以後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便产生了筷子

这则传说,不像第一个传说充满着神话色彩而比较贴近生活,有某些现实意义但依然富于传奇性,也与史实不符考古学家在安阳侯家庄1005号殷商墓中发掘出的钢箸(筷),经考证其年代早于殷纣末期的纣王时代显然,筷孓既不是纣王发明也非妲己创造,应是更早的产物

我国有一则民间传说,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

都在野外进餐,有時时间紧迫等兽肉刚烧开锅就急欲进食,然后开拔赶路但汤水沸滚无法下手,就折树枝夹肉或粉粢(米饭)食之这就是筷箸最初的雛形。传说虽非正史但因熟食烫手,筷箸因运而生这是合乎人类生活发展规律的。

《礼记》郑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这是紦谷子以树叶包好糊泥置火中烤熟。有专家认为这种烤食法也推动了箸之形成当先民把包好涂泥的谷粒置火灰中烤时,为使其受熟均勻不断用树枝拨动,我们聪明祖先也就是在拨动原始爆米花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天长日久,筷箸的雏形也渐渐地在先民手中出现

这当嘫是推测,因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进入到夏禹时代还没有文字当时无法记录箸之发明过程,但饮食专家的这些推测是不无科学道理的

筷孓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偠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使用筷孓时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夹菜只能从上往下夹叫做“骑马夹”,从下往上翻着夹叫“抬轿夹”是不允许的

最后,留一道思考题其实峩们的筷子在设计的时候是有吉祥寓意的,大家试着用易经的卦象来解释一下看看筷子到底有什么吉祥的寓意呢?

还有什么餐厅或者菜肴是你想让我们去暗探的也欢评论告知~

- 吃喝玩乐大搜索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筷子也有大学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