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玉米灰飞虱成虫发生时间,开封今年严重吗?什么时候会结束呢!

滕州市发布玉米灰飞虱发生警报
信息来源:
滕州市农业局
玉米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玉米粗缩病是滕州市玉米的重大病虫。据市植保植检站5月31日对北辛、龙阳、界河、姜屯等40余块已出苗玉米田普查,虫田率100%,一般百株虫量40-100头,最高540头,平均150头,整体虫量远高于往年。根据目前灰飞虱发生数量,结合外地资料、该虫发生规律、近期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今年滕州市一代灰飞虱虫量仍将持续增加,发生高峰为6月5日左右。如6月上旬,不连续出现超过30℃以上的高温晴热天气,发生量将达到大发生程度。防治指标:50头/百株防治措施:1、调整播期。已收获而未播种的马铃薯茬、蒜茬、瓜茬地块的玉米播期推迟至6月10日以后播种,麦茬玉米麦收后直播,彻底切断灰飞虱传毒链条,控制玉米粗缩病发生。2、种子包衣。播种前用60%高巧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6%或70%锐胜按种子量的0.27%进行包衣,对灰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3、药剂防治。玉米出苗后要立即施药防治,每亩可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克混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0-30毫升喷雾,每隔4-5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为了有效压低虫口密度,要实行联防联治,大面积围歼。扩大专业化统一防治面积,提高防治效果。
赵猛 李慧芝
主办:山东省农业厅
承办: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东街7号 邮编:250013
联系电话:4
鲁ICP备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根据全国农技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6年全国玉米呈偏重发生态势,东北、华北地区玉米螟、地下害虫、大斑病为害较重,黄淮海地区棉铃虫、二点委夜蛾、褐斑病、南方锈病发生突出,西北和西南地区以蚜虫、叶螨、小斑病发生普遍,预计发生面积11.8亿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34%以上。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针对玉米不同种植区域和生育期的重点病虫害,以绿色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种子处理、苗期害虫防治、赤眼蜂防螟和心叶末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农药减量、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不同区域防控重点
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双斑萤叶甲、二、三代粘虫、大斑病、茎腐病、玉米线虫矮化病。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二代粘虫、二点委夜蛾、蓟马、茎腐病、南方锈病、褐斑病、小斑病。
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二、三代粘虫、纹枯病、大斑病、灰斑病。
西北地区:重点防控地下害虫、玉米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甘肃、宁夏兼顾茎腐病和大斑病,新疆重点防控玉米螟和三点斑叶蝉。
(二)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
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和玉米线虫矮化病:利用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包衣或拌种,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玉米线虫矮化病发生较重的东北春玉米区,应选用含有7%以上克百威或5%以上丙硫克百威的种衣剂二次包衣。
2.玉米螟:秸秆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防控越冬代幼虫;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或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药剂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3.玉米茎腐病:种植抗病品种。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种衣剂处理种子,同时控制丝黑穗病、根腐病等。
4.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时,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在玉米心叶末期(褐斑病在玉米8~10叶期),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提高防效,降低用药量。
5.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结合喷施井冈霉素A等生物农药,或菌核净、烯唑醇、代森锰锌等药剂防治效果更佳。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6.玉米蚜虫: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7.玉米叶螨: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点片发生时,选用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阿维菌素等喷雾或合理混配喷施,重点喷洒田块周边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背面;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
8. 棉铃虫:产卵初期释放螟黄赤眼蜂灭卵,或卵孵化盛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甲维盐等。
9. 二点委夜蛾:深耕冬闲田,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药剂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可采用喷雾、毒饵诱杀和撒毒土等方式。
注:玉米上登记的防治病虫药剂较少,部分药剂选择参考了小麦、棉花等作物上的防治药剂。
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秸秆还田、土壤深耕和播前灭茬技术
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破坏病虫适生场所、降低病虫源基数。
(二)白僵菌封垛、诱杀成虫技术
北方春玉米区,在玉米螟化蛹前,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在玉米螟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三)种子处理技术
杀虫剂和杀菌剂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可提高防病治虫效果。
(四)苗期害虫防治技术
玉米苗期,根据二代粘虫、蓟马、灰飞虱、甜菜夜蛾、棉铃虫的发生情况,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喷雾防治。使用烟嘧磺隆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五)心叶末期施药技术
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根据后期叶斑病和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害虫的发生情况,混喷杀虫剂和杀菌剂(如氯虫苯甲酰胺+苯甲.嘧菌酯+噻虫嗪混合喷雾),有效控制后期叶斑病和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病虫。推广使用高杆和无人机等新型植保机械,提升中后期防控作业能力。
(六)赤眼蜂防螟技术
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6个释放点,分2至3次统一释放,将蜂卡或放蜂器具安放在中部叶片背面。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分享到:493人有用360人有用645人有用508人有用根据《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的通知》(农办财〔2018〕13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将于6月9日至10日在山东省青岛包芦又称玉米包芦是一年生,草本,禾本科。原产于,是培育的主要作物,喜高温,17世纪时传入中国,玉米属禾本科属。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而居第三位。在中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
包芦拉丁名/学名:Zea mays L.英文名字: Maize ,corn 别名:玉米、包谷、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 芦黍、珍珠米、红颜麦、薏米包,包谷、粤语称为粟米,台湾话称作番麦。科属界:植物界 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纲: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目:禾本目 Poales科:禾本科 Poaceae属:玉米属 Zea种:玉米 Z. mays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除外,还从茎节上长出:从地下节根长出的称为地下节根,一般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3层。株高1~4.5米,秆呈圆筒形。全株一般有叶15~22片,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生於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花吐丝早3~5天。
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产于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喜高温,17世纪时传入中国,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位。在中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莱西市为玉米的重要产区之一。开鲁县的玉米质量非常高。中国的玉米产量居世界第2位。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活动受影响,导致子粒灌浆不良。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玉米在、壤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
包芦 玉米是谷实类饲料的主体,也是中国主要的能量。玉米的适口性好,没有使用限制。其营养特性如下:1、可利用能量高。玉米的代谢能为14.06MJ/kg,高者可达15.06MJ/kg,是谷实类饲料中最高的。这主要由于玉米中粗纤维很少,仅2%;而无氮浸出物高达72%,且消化率可达90%;另一方面,玉米的粗含量高,在3.5%至4.5%之间。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谷等。据研究测定,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96千卡,粗纤维1.2克,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克,另含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高4~10倍。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玉米上述的成份与功能,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 玉米可煮汤代茶饮,也可粉碎后制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饼等。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肥胖人的饥饿感,但食后含热量很低,也是减肥的代用品之一。  2、含量较高。玉米的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谷实类饲料中含量最高者。如果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50%以上,仅玉米即可满足猪、鸡对亚油酸的需要量(1%)。  3、蛋白质含量偏低,且品质欠佳。玉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8.6%左右,且氨基酸不平衡,、和的含量不足。  4、:矿物质约80%存在于胚部,钙含量很少,约0.02%;磷约含0.25%,但其中约有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单胃动物的利用率很低。其它矿物元素的含量也较低。  5、维生素:中维生素E较多,约为20mg/kg,黄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D和K几乎没有。水溶性维生素中含硫胺素较多,核黄素和烟酸的含量较少,且烟酸是以结合型存在。 6、叶黄素:黄玉米中所含叶黄素平均为22mg/kg,这是黄玉米的特点之一,它对蛋黄、胫、爪等部位着色有重要意义。
饲用价值/包芦
包芦 1、鸡:玉米是鸡最重要的饲料原料,其能值高,最适于肉用仔鸡的用,而且黄玉米对蛋黄、爪、皮肤等有良好的着色效果。在鸡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的用量高达50%~70%。  2、猪:玉米养猪的效果也很好,但要避免过量使用,以防热能太高而使背膘厚度增加。由于玉米中缺少赖氨酸,所以任何体重的猪日粮中均应添加赖氨酸。  3、反刍动物:玉米适口性好,能量高,可大量用于牛的混合精料中,但最好与其它体积大的类饲料并用,以防积食和引起膨胀。
玉米病虫玉米籽粒根据其形态、胚乳的结构以及颖壳的有无可分为以下9种类型。 1、硬粒型:也称燧石型。籽粒多为方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泽、坚硬饱满。粒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由、红、紫等色。籽粒品质好,是我国长期以来栽培较多的类型,主要作食粮用。   2、马齿形:又叫马牙型。籽粒扁平呈长方形,由于粉质的顶部比两侧角质干燥得快,所以顶部的中间下凹,形似马齿,故名。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多为黄、白色,少数呈紫或红色、食用品质较差。它是世界上及我国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适宜制造淀粉和酒精或作饲料。   3、半马齿型:也叫中间型。它是由硬粒型和马齿型玉米杂交而来。籽粒顶端凹陷较马齿型浅,有的不凹陷仅呈白色斑点状。顶部的粉质胚乳较马齿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质较马齿型好,在中国栽培较多。   4、粉质型:又名软质型。胚乳全部为粉质,籽粒乳白色,无光泽。只能作为制取淀粉的原料,在我国很少栽培。   5、甜质型:亦称甜玉米。胚乳多为角质,含糖分多,含淀粉较低,因成熟时水分蒸发使籽粒表面皱缩,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用,我国种植还不多。   6、甜粉型:籽粒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我国很少栽培。   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籽粒胚乳全部为角质但不透明而且蜡状,胚乳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所组成。食性似糯米,粘柔适口。我国只有零星栽培。   8、爆裂型:籽粒较小,米粒形或珍珠形,胚乳几乎全部是角质,质地坚硬透明,种皮多为白色或红色。尤其适宜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我国有零星栽培。   9、有稃型:籽粒被较长的稃壳包裹,子粒坚硬,难脱粒,是一种原始类型,无栽培价值。
中国玉米质量的国家标准,根据玉米的粒色和粒质分为四类: 1、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包括略带红色的黄玉米。美国标准中规定黄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5.0%。 2、白玉米:种皮为白色,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玉米。美国标准中将淡黄色表述为浅稻草色,并规定白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2.0%。 3、糯玉米:富含粘性的玉米。 4、杂玉米:以上三类玉米中混有本类以外的玉米超过5.0%的玉米。我国国家标准中定义为混入本类以外玉米超过5.0%的玉米。美国标准中表述为颜色既不能满足黄玉米的颜色要求,也不符合白玉米的颜色要求,并含有白顶黄玉米。  按品质分类1、常规玉米:最普通最普遍种植的玉米。2、特用玉米:指的是除常规玉米以外的各种类型玉米。传统的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近发展起来的特用玉米有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等。由于特用玉米比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大的经济价值,国外把它们称之为“”。 3、甜玉米通常分为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对生产技术和采收期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货架寿命短。我国现在已经掌握了全套育种技术并积累了一些种质资源,国内育成的各种甜玉米类型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4、糯玉米它的生产技术比甜玉米简单得多,与普通玉米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采收期比较灵活,货架寿命也比较长,不需要特殊的贮藏、加工条件。糯玉米除鲜食外,还是淀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的糯玉米育种和生产发展非常快。 5、高油玉米含油量较高,特别是其中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80%,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此外,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蛋白质高10-12%,赖氨酸高20%,维生素含量也较高,是粮、饲、油三兼顾的多功能玉米。 6、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产量不低于普通玉米,而全籽粒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结合。 7、是一种非常珍稀的玉米品种,为我国特产,因颗粒形似珍珠,有“黑珍珠”之称。紫玉米的品质虽优良特异,但棒小,粒少,亩产只有50公斤左右。 8、其他特用玉米和品种改良玉米。包括高淀粉专用玉米、青贮玉米、食用玉米杂交品种等。
种植史/包芦
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利用史/包芦
包芦 1、玉米利用概述 就玉米利用而言,大体经历了作为人类口粮、牲畜饲料和工业生产原料的三个阶段。口粮消费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趋势。玉米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起到很大作用。时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乡”墨西哥,“国菜”玉米饼的年消耗量达到1200万吨之多,人们无论贫富贵贱都非常喜欢食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玉米也被作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铁、镁等矿物质的来源为人们广泛食用;在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玉米依然是人们廉价的裹腹之物。&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总量的70%左右。该项消费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尔系数较高,人们对肉、蛋、禽、奶的强劲需求拉动了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大发展,导致饲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动力;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恩格尔系数下降,对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将保持平稳,此时饲用玉米消费将仅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渠道。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可得到化学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产品,附加值超过玉米原值几十倍,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酒精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纪取代传统燃料而被广泛使用。   库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种形式。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各国总要储备一些粮食。世界玉米库存量一般占消费量比重的20%左右。近年来中国玉米库存约600~700万吨。   2、世界玉米利用现状 玉米利用总的情况是在工业发达国家用作饲料的比例大,而在发展中国家用作口粮的比例大。随着全世界畜牧业的大发展,饲料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全世界饲料用玉米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工业饲料消耗玉米增加,同时采用传统方式喂饲畜禽的饲料玉米消耗亦在增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为大量的玉米原粮被加工为工业饲料。 从全世界耗用玉米趋势看,近15年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用作饲料的玉米都逐年增加,用作口粮的数量在减少,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在增加。以我国为例:90年代前期,饲料工业和畜牧业迅速发展,1993年,饲用玉米消费量达到6200万吨,占玉米总消费量的67%,1995年该项指标迅速达到77%,玉米总消费增量几乎全部由饲用玉米消费增量体现。   80年代全世界用作工业饲料的玉米2.64亿吨,用作口粮的玉米0.66亿吨,用作工业原料的玉米0.44亿吨。进入90年代,上述三个指标分别为3.52亿吨、0.59亿吨、0.56亿吨。   1996年美国生产工业饲料耗用玉米1270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53%。欧洲地区消费饲料玉米6600万吨,中国生产工业饲料耗用玉米3498万吨,日本消费玉米1662万吨,巴西生产饲料耗用玉米1520万吨,法国饲料用玉米1326万吨,韩国饲料用玉米852万吨。   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0%。纵观几十年来美国的玉米市场消费趋势可见,50年代美国的玉米产品用作饲料的占85.7%,工业原料、食品占8.08%,出口占5.17%;60年代饲料用玉米占81.76%,工业原料、食品占8.23%,出口占12.38%;70年代饲料占66.02%,工业原料、食品占8.77%,出口占25.21%;80年代至90年代初,用作饲料的玉米占59.36%(12237万吨),用作工业原料、食品占11.65%(2401万吨),出口占 28.63%(5902万吨)。由此可见,在美国虽然用作饲料的玉米比例在下降,但饲料仍是消耗玉米最多的产业,出口量增加迅速,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消费量较为稳定。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工业的发展,玉米已成为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出口商品的多用途作物。   中国的玉米消费是80年代口粮比例占38%,消费玉米2588万吨,饲料用玉米占48%(工业饲料和传统饲料),消耗玉米3269万吨,出口占11%,出口玉米749万吨,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占3%,耗用玉米205万吨左右。   进入90年代,人们直接消费的玉米比重在下降。中国口粮消费玉米大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9%,消费玉米量约为1870万吨;玉米作为饲料消费在我国有两种情况。一是加工生产成配合饲料。中国近年配合饲料产量约4800万吨,按60%比率折算,年消耗玉米2880万吨。二是传统的把玉米直接用于饲料的消费。在农村中,主要是把玉米直接作饲料喂饲大牲畜、猪和家禽。据专家估计,这种传统的饲喂方式每年估计消耗玉米3500万吨左右,这两项每年消费玉米约638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68%。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可加工成精制的玉米食品。中国目前用于工业原料和食品工业的玉米大约占玉米总产量的5%左右,年消耗玉米250万吨左右。中国年平均出口玉米82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8%左右。1995年之后又转向大量进口玉米。近10年来,中国玉米消费趋势是用于生产配合饲料的玉米数量猛增,用于口粮的玉米逐年减少,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增长缓慢,从玉米出口国变为玉米进口国家。   3、我国玉米利用新趋势 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重视并发展玉米深加工工业,先后引进技术和设备,兴建了一批生产规模在10万吨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吉林省实施了“百万吨玉米深加工工程”,把玉米深加工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吉发集团与港商合资建立的一个公司年加工玉米能力已达到4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尽管中国玉米深加工工业已取得初步进展,但比照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以吉林省为例:1979年到1998年,吉林省粮食加工转化量由159万吨增长到600万吨(包括禽畜过腹和饲料加工用粮440万吨),年均增长23万吨,同期,吉林省玉米主产量却由903万吨增长到2506万吨,年均增长84万吨。二者比较,前者只是后者的28%,产量远大于耗量。与美国等国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已达4000多种,产值上千亿美元相比,差距明显。而中国变性淀粉、果葡糖浆等生产刚刚起步,酒精产量也不高,玉米深加工前景十分广阔。
包芦 味甘性平。具有调中,益宁,清,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玉米中含有丰富的,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动脉粥样硬化、及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维生素E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应而受到抑制。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其含有的谷氨酸有一定健脑功能。  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可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在这项持续一年的研究中,专家们对玉米、稻米、小麦等多种主食,进行了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发现,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   同时,玉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保健物质也让专家们感到惊喜。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外,玉米中还含有核黄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好处。   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质、植物油及维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则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有13种高于普通玉米。此外,鲜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成分也比老熟玉米高很多,因为在贮存过程中,玉米的营养物质含量会快速下降。 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 玉米中的维生素B6、烟酸等成分,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烘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 每100克玉米中含:蛋白质85克,脂肪4.3克,糖类72.2克,能量1398.4千焦,钙22毫克,磷120毫克,铁1.6毫克,维生素B1B2,维生素E,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硒、镁等;其胚芽含52%不饱和脂肪酸,是精米精面的4~5倍;玉米油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卵磷脂及镁等含亚油酸高达 50%。   玉米富含维生素C等,有长寿、美容作用。玉米胚尖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能起到使皮肤细嫩光滑,抑制、延缓皱纹产生作用。玉米有调中开胃及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效。中美洲印第安人不易患高血压与他们主要食用玉米有关。   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玉米熟吃更佳,烹调尽管使玉米损失了部分维生素C,却获得了更有营养价值的更高的抗氧化剂活性。  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谷等。据研究测定,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96千卡,粗纤维1.2克,蛋白质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克,另含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   常吃玉米(主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不利健康,若把它当点心食用,由于玉米是粗粮,自然有助于肠胃蠕动,有益健康,至于减肥,那肯定是效果甚微的了。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若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  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底肥要施足,这是基础,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钾肥5.5公斤做底肥。  在底肥、种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条件较差,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可在玉米6~7叶期,进行追肥,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厘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种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块,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  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方法一是前边追肥,后边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结合;二是用镐刨坑,深追15厘米以上;追肥时,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结合,促进根系良好发育,一般情况下,亩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  在抽穗期灌浆期,亩用0.25公斤磷酸二氢钾和0.5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同时配合喷施壮穗灵提高授粉、受精质量,提高灌浆质量。可防秃尖、缺粒,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有机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发酵好的有机肥,做底肥,追肥用饼肥,肥效平稳而持久,效果好于化肥,而且后劲长,但追肥时,饼肥与作物幼苗保持适当距离,以免饼肥发酵时产生的热量灼烧幼苗。   病害有30多种,主要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茎腐病等。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管理预防之。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粱条螟和粘虫等。采用药剂防治。 防治播种期:以防治地下害虫及种子传播的病害为主。①实行轮作倒茬,避免连作。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②采用种子包衣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细土25~30公斤拌匀后顺垄条施,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4公斤对细砂混合后条施防治地下害虫。③用50%粉锈宁粉剂1公斤加水5公斤拌种60公斤,或用25%粉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黑穗病和全蚀病。苗期:以防治玉米蚜、蛀茎夜蛾、旋心虫、缺锌症为主。①结合间定苗拔除田间杂草,及时将杂草、病株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幼苗早发。②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蚜兼治灰飞虱。③局部发生蛀茎夜蛾、旋心虫的地块,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或90%敌百虫300倍液或50%敌敌畏400倍液灌根。④每亩用0.2%~0.3%硫酸锌溶液25~30公斤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在5叶期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心叶期和穗期:以防治玉米螟、粘虫、纹枯病、叶斑病为主,兼治条螟、玉米蚜、蓟马。①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②大喇叭口期用杀螟灵1号颗粒剂或1%1605颗粒剂、0.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螟。③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倍液、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④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对病部喷雾或涂茎防治纹枯病。  灌浆成熟期:以防止发生青枯病、全蚀病和早衰为主。主要通过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保证单株营养面积,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等农业栽培措施来防止。  
其他知识/包芦
子粒含淀粉73%、蛋白质8.5%、脂肪4.3%左右;含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较多。玉米子粒主要供食用和饲用,可烧煮、磨粉或制膨化食品。工业上用制酒精、啤酒、乙醛、醋酸、丙酮、丁醇等。玉米淀粉制成的糖浆无色透明,果糖含量高,可制糖果、糕点、面包、果酱及饮料。穗轴可制糠醛;茎秆可造纸和隔音板;果穗苞叶可编制手工艺品。子粒可作精饲料。蜡熟期收获的茎叶、果穗,是牲畜特别是奶牛的良好青贮饲料。饲用时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均高于大麦、燕麦和高粱。  由于各种颜色之间的玉米可以相互转播花粉,风力大时,相邻的两块玉米田间相互授粉以至于产生了一穗多种色彩的玉米。有时,玉米开花后碰上雨天或大风天,就会影响玉米的受粉,造成了缺粒和果实不饱满的现象。  常见病害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黑粉病、、玉米锈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普通花叶病、  常见虫害玉米螟、玉米蚜、、、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大垫尖翅蝗、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苜蓿夜蛾、小麦皮蓟马、、叶蝉类、粟茎跳甲、粟灰螟、甜菜夜蛾。
参考资料/包芦
http://www.maize.com.cn/[2] 中国商务知识网 http://knology.chinaccm.com/phrase-1700447.html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41:43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灰飞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