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得了心虫什么时候治

水稻什么时候到虫期_百度知道
水稻什么时候到虫期
水稻什么时候到虫期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什么时候治钻心虫
水稻穿心虫有那些?
响水水稻近几天虫期在那一天
宝应县水稻什么时候到虫期
一般是苗期就开始有了。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水稻治虫期是什么时问?_百度知道
水稻治虫期是什么时问?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同的虫害发生规律不一样,防治的最佳时期也不一样。
您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常见水稻害虫的防治指标”,或者参考相关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书籍,上面一般都有详细的介绍。
请问最近虫期是几号
水稻第一次统防的时间
现在水稻要治虫吗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水稻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种子期/水稻病虫害防治
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恶霉灵、门神、咪鲜胺、多菌灵、丙环唑、硅唑咪鲜胺。恶苗病2、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3、白叶枯病:叶枯唑、井冈霉素、石灰水、门神、乙蒜素。白叶枯病
秧田期/水稻病虫害防治
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白叶枯、细条病: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稻瘿蚊:丁硫克百威。
分蘖期/水稻病虫害防治
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抽穗期/水稻病虫害防治
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烯肟菌胺(爱可)。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防治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
稻黑色菌核秆腐病水稻病虫害防治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喙双曲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防治方法应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稻白叶枯病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黄单胞稻致病变种。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稻矮缩病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病原物是植物呼肠孤病毒组的稻矮缩病毒。病毒呈粒体球状。传毒介体有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和大斑黑尾叶蝉等,循回期14~20天。病害可在虫体内增殖,并经卵传到子代,该病毒寄生范围广,病株矮缩,不及正常高度的1/2,分蘖增多,叶色时暗绿,叶片僵硬,叶鞘上有黄白色与叶脉平行的继续的条点,偶有散生的。分蘖期和苗期受害的病株矮缩,不能抽穗。抽穗后感染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病株根系发育不良,大多老朽。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稻恶苗病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稻纹枯病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水稻螟虫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1.5千克撒施,也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5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稻飞虱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用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稻苞虫以迟中稻田为重点,掌握低龄幼虫盛期,每百丛水稻有虫10~20头时施药。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100克,或50%杀螟松乳油100~250毫升,或BT乳剂150~2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稻纵卷叶螟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或穗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72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2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大力推广穗期使用粉锈宁新技术。在水稻孕穗期,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克,对水常规喷雾或低量喷雾,可有效地防止杂交稻早衰,还可兼治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种穗期病害。为害状:用口器刺吸茎杆汁液、谷粒汁液,造成植株枯黄或秕谷,减产甚至失收。主要为害早晚稻早抽穗或迟抽穗的稻田。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期进行药剂防治,早晚露水未干时喷药效果最好。每亩可选用:⑴、80%敌敌畏乳油75~100毫升。⑵、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⑶、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症状: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明显病斑,但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发生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叶节瘟叶耳、叶舌和叶环发病称为叶节瘟。叶耳易感病,初为淡绿色病斑,后向叶环、叶舌发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规则。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初表现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褐色小点,以后围绕穗颈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病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菌丝内生,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个隔膜,其顶端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达9~20余个。分生孢子呈梨形,初无隔膜,成熟时常为两个隔膜,密集时呈灰绿色。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组织危害。发生特点: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摄氏度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首先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稳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异。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水稻白叶枯病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症状:白叶枯病主要在叶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叶缘型常见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黄褐或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时呈波纹状,以后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色而枯死。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白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有淡黄色露珠状的菌脓,干后呈小粒状。凋萎型一般发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叶多在心叶下1~2叶处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叶片相继青萎。病株的主蘖和分蘖均可发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丛。病原:病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菌体一端生1~2根线状鞭毛。病菌的生育温度最低10℃,最高40℃,最适温度26~28℃,病菌为好气性细菌。病菌对热较敏感,致死温度为53℃,10分钟(潮湿状态),在干燥有胶质保护状态下,致死温度为57℃,10分钟。病菌的存活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从各地收集的菌株,在一套鉴别品种上测定,其致病力有强有弱,大致可分为四群菌系。Ⅰ群弱,Ⅱ群为中等,Ⅲ及Ⅳ群较强及强。发生特点:白叶枯病主要在种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新病区以病谷种为主,老区以病草为主。带菌稻种播种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发病。拔秧移栽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个途径。灌溉水和暴风雨是病害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发生、流行与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等都有密切关系。症状:在水稻叶片上,病斑初时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以后形成一条条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很快在叶脉间伸展。条斑可扩大到宽约1mm,长约10mm以上,其后转为黄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融聚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洁白色斑块。病株矮缩,叶片卷曲,烈日下卷叶更明显。病原:细菌性条斑病菌与白叶枯病菌相似,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但在生理、生化反应方面,二者有一定的差异。发生特点:细菌性条斑病也白叶枯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侵染途径主要为气孔,也可由伤口侵入,有时也从机动细胞处侵入。稻纹枯病稻纹枯病发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尤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鞘,次为叶片和穗部。症状:病害发生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扩大呈椭圆形,最后呈云纹状,由下向上蔓延至上部叶鞘。病鞘因组织受破坏而使上面的叶片枯黄。在干燥时,病斑中央为灰白色或草绿色,边缘暗褐色。潮湿时,病部长有许多白色蛛丝状菌丝体,逐渐形成白色绒球状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核,菌核容易脱落土中。另外也能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的担孢子。纹枯病严重危害时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丛腐烂而死。病原:稻纹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病菌的无性时期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繁殖体是担孢子。菌丝白色,老熟时浅褐色,主枝与分枝成锐角,分枝处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丝能在寄主体内生长,也能在寄主表面结成菌核。发生特点: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受菌源数量、水肥管理、种植密度、品种抗病性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肥管理,长期淹灌深水或氮肥施用前多过迟,使稻株内部纤维素、木质素减少,茎杆变细,组织软弱,不仅有利于病菌入侵,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纹枯病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丝或菌核在病稻草或杂草上越冬。水稻成熟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在田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数量又多,一般发病田块存留在土中每亩达5~10万粒,重病田可高达100万粒以上,春耕插秧后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菌核都能萌发生长菌丝,从气孔做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危害,在组织内部不断扩展,继续生长菌丝和菌核,进行再次侵染。
主要害虫/水稻病虫害防治
三化螟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农田中常见害虫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黄色,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斜带,中央有一个黑色点,外缘七个黑点。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复盖黄褐色绒毛,卵块内卵粒,中央三层,边缘一、二层。幼虫 体为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腹足不发达。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绿色,雄蛹触角长达翅长的7/8,后足伸长达第七或第八腹节。雌蛹触角长达翅长的1/2,后足伸长达第六腹节。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在产卵时有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稻产卵。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雌蛾一生可产卵1~5块,卵粒100~200多粒。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较难,侵入率低。分蘖期极易蛀入,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幼虫一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圆杆拔节期蚁螟侵入较难,孕穗到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习性。幼虫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越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4~5月在稻桩内化蛹。纵卷叶螟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两种,稻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四川省稻纵卷叶螟五十年代零星发生,六十年代局部地区间歇发生成灾,到七十年代严重发生,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向嫩绿茂密的稻株产卵。稻纵卷叶螟产卵分散,一处产一卵,少数一处产2~3粒,。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三五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三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显纹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稻飞虱稻飞虱以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危害最大。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稻飞虱种类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一)、褐飞虱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黄褐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豆浆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虫全部黑色。卵:红长0.8毫米,长卵圆稍弯,初产乳白色,渐变灰黄色,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黄色的眼点,卵成块,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显着,卵块产在叶稍内侧,表皮常肿。若虫体近椭圆形,腹部末端浑圆,初龄若虫体淡黄,眼暗赤黑色,腹背3~4节后缘白横带明显。大龄若虫腹背白斑与白横带更明显,体色黄褐或暗褐色。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形:雌虫的小盾片中央黄白色,两侧暗褐色,雄虫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两侧黑色。短翅形:雌虫小盾片几乎成黄白色,两边淡灰色,雄体灰黑(田间不易见到)。卵:长卵圆形略弯,眼点红色,卵块排列松,成单行,卵帽不露出产卵痕外。若虫橄榄形,腹末较尖,幼龄体灰白,以后变灰褐色,落水时后足左右平伸。发生特点:白背飞虱成虫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危害,一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飞虱和灰飞虱为高,有趋光性和趋嫩性。产卵都在叶稍肥厚处,也有产在叶片础部中脉内和茎秆中。产卵痕较灰飞几时和褐飞虱为大,成虫和若虫均能危害,但以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灰飞虱在稻田中多产卵于稗草上,其产卵部位,都在稻、麦、稗草的下部叶稍及叶片基部中脉组织中。又能传播稻、麦、玉米等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矮病。防治方法:滴油杀虫。每亩滴废柴油或废机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浅水层20厘米,人工赶虫,虫落水触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换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撒毒土。每亩用1.5公斤乐果粉、2公斤湿润细土撒施。用药喷施,用40%乐果乳剂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喷施。稻蓟马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相似,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象火烧一样。扬花时稻蓟马聚.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40%乐果乳剂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稻苞虫稻苞虫又叫卷叶虫,常常几年发生一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稻包虫常见的有直纹稻苞虫和隐纹稻苞虫,以直纹稻苞虫最为普遍。有些地区间歇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为常发的虫害。发生特点:成虫白天飞行敏捷,每天上午8~11时,下午4~6时最为活跃,食喜苞类、芝麻、黄豆、油菜、棉花等的花蜜。凡是蜜源丰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每天雌虫平均产卵120粒左右。产卵散产,有稻叶背面近中脉处,一张稻叶上产1~2粒,多有6~7粒。1~2龄幼虫在叶夹或叶边缘纵卷成单叶小卷,3龄后卷叶增多,常卷叶2~8片,多可达15片左右,4龄以后呈暴食性,占一生所食总量的80%。白天苞内取食。黄昏或阴天苞外危害,一生食稻叶10多片。使植株矮小,穗短粒小成熟迟,无法抽穗,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期稻叶全被吸光。稻苞虫一代危害杂草和早稻,第二代危害中稻及部份早稻,第三代危害迟中稻和一季晚季稻虫口多,危害重。第四代危害晚稻。世代重叠,第二、第三代危害最重。稻苞虫大发生主要6~7月份雨量多,湿度高,对稻苞虫有利对天敌不利。防治方法:每亩用2.5%敌百虫粉2公斤喷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毒土。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80~100公斤喷雾。稻纵卷叶螟幼虫稍大便开始在水稻心叶吐丝,把叶片两边卷成为管状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较嫩的叶鞘内危害。严重时,被卷的叶片只剩下透明发白的表皮,全叶枯死。防治方法:用25%二二三乳剂250倍液,90%敌百虫倍液喷雾。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幼虫的三龄前,并以傍晚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像以前那样,应再治一次。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03:11:47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
稻谷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世界稻谷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我国是世界稻谷播种面积第二、稻谷产量第一的国家。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对夺得水稻高产至关重要,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用药推荐的文章,希望对稻农朋友有所帮助。
水稻秧田期主要病虫害有灰飞虱、二化螟、病毒病等。灰飞虱除了直接刺吸汁液为害水稻秧苗外,还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一代二化螟主要在秧田产卵为害,导致枯鞘、枯心。水稻秧苗期是防控灰飞虱及病毒病、二化螟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切实做好秧田期病虫的测报工作,及时抓好秧田病虫防治工作。
1、防治策略
对灰飞虱及水稻病毒病,应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对一代二化螟,应坚持“狠治一代压基数,狠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策略,重点抓好秧田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盛期及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的防治工作。
2、防治时间
水稻秧田第一次防治于灰飞虱迁移高峰期(秧田亩虫量10万头以上);第二次防治在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防治二化螟,兼治灰飞虱);在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
3、防治药剂
防治灰飞虱,可选用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异丙威等;防治二化螟,可选用甲维盐及其复配剂、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要注意药剂合理混配或交替使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主营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药肥等
厂家代理、区域代理、最新农药产品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水稻网
当前位置:&水稻病虫害防治有哪些种类?
水稻病虫害防治有哪些种类?
点击数:272 &&发布时间:
(一)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1、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  稻飞虱群众俗称“蠓子”、“天伍”,属于迁飞性害虫,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经常暴发成灾,造成很大损失。稻飞虱喜欢大量集中在水稻植株下部荫湿处为害,吸食水稻的汁液,使水稻生长不良,茎秆发黑、变软,虫量大时造成水稻死秆倒伏。我市发生的稻飞虱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两种。  (1)白背飞虱。是我市常年主要发生的重大害虫。白背飞虱体形像变小了的蝉(知了),成虫体长只有4毫米长,不到一粒米大,体色为黄白色或者暗褐色,刚孵出来的若虫只有针尖大小,大若虫体长2毫米左右。白背飞虱每年5-6月从南方迁飞入我市,开始繁殖和为害,如果5-6月降雨多,时间较集中,利于稻飞虱迁入,发生就重。一般6月下旬至7月初、7月中下旬有两个为害重的时期,7月份如果有伏旱,田间小气候高温高湿,利于该虫繁殖为害,造成水稻黄塘。  (2)褐飞虱。在我市间隙性的年份发生重,褐飞虱虫体大小与白背飞虱相似,体色为褐色。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迁入我市,8月上中旬田间危害重。受褐飞虱为害,常造成水稻成团、成片枯死倒伏,也称为“冒穿”,为害性很大。  2、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防止后期贪青徒长,浅水勤灌,适当晒田,降低田间湿度。(2)搞好测报,加强田间虫情观察。在达到防治指标时要立即防治。防治指标为:白背飞虱为百丛水稻上有虫1000头以上,褐飞虱为孕穗至抽穗期百丛水稻上有虫500头以上。(3)最好用机动喷雾器开展大面积的联合防治,快速扑灭,提高效果,节省投入。(4)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护稻田中的天敌。同时,禁止使用敌杀死、速灭杀丁、灭扫利等除虫菊酯类农药,这类农药会剌激稻飞虱大发生。(5)剂药防治:在小若虫高峰期,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200-250克、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优乐得)5-7.5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功臣)10-20克、90%杀虫单粉剂35-40克等,任选一种兑水50-60公斤喷雾,重点喷施水稻基部。如使用机动喷雾器,亩用药量减少1/3,每亩药量兑水22公斤(两箱药)。  (二)稻纵卷叶螟  1、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群众称裹叶虫、卷叶虫、刮青虫,属于迁飞性害虫,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每年5-6月迁入我市繁殖危害,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初有两个危害严重的时期,间隙性年份暴发成灾。稻纵卷叶螟的成虫是一种黄色小蛾子,体长8毫米,翅上有黑色条纹,幼虫是淡绿色长形的小肉虫(3-5龄幼虫体长1.2-2厘米),幼虫吐丝将水稻叶片纵向卷起来形成虫苞,躲在虫苞内吃叶肉,使虫苞变成枯白色,大发生时,稻田一片枯白,损失很大。稻纵卷叶螟幼虫行动灵活,一受惊动,立即向后退缩或翻落地面。幼虫分为5龄,1龄幼虫很小,头部黑色,2龄以后头变为褐色,身体为黄绿色,3龄以后食量大,危害重,一头幼虫一生可以为害5-6片水稻叶,在傍晚时转株为害。一般5-6月多雨,利于成虫从南方虫源地迁入我市为害。雾露多,湿度大利于害虫发生,嫩绿的杂稻田受害重。  2、防治方法:(1)合理施肥,不要偏施晚施氮肥,要浅水勤灌,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减轻受害。(2)加强虫情观察。防治指标为:每百丛水稻有新虫苞15个以上时,或2-3龄幼虫高峰期,或水稻分蘖期每亩虫量1万头;穗期每亩虫量8000头、亩卵量1万粒。掌握在幼虫3龄前防治。(3)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保护天敌。(4)药剂防治:亩用18%杀虫双水剂50-100克、bt乳剂100-150克、5%锐劲特胶悬剂20毫升、90%杀虫单粉剂35克等,任选一种兑水50-60公斤喷雾,使用机动喷雾器时,亩用药量兑水22公斤(两箱)。傍晚幼虫从虫苞出来转株危害时施药,效果最好。  (三)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  1、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是影响我市水稻产量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三种。二化螟和大螟在我市各地常年发生,危害较重。三化螟喜温,只在清镇鸭池河、修文六广等海拔低的局部地区稻田发生。  (1)二化螟:造成水稻枯心(心叶枯死)、枯鞘、白穗,是我市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二化螟成虫(蛾子)体长1-1.5厘米,幼虫是一种淡褐色长形的小肉虫,背面有5条暗褐色的纵向纹,4龄后体长2厘米左右。以幼虫危害水稻,刚孵化出来的幼虫集中在叶鞘的内侧为害,造成叶鞘变色形成枯鞘,2-3龄后,幼虫分散钻到水稻茎秆中为害,受害稻茎上有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有很多黄色虫粪,一头幼虫一生能为害8-10株水稻,造成水稻枯心和白穗,老熟幼虫在茎内化蛹。我市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造成枯心和枯鞘,第二代造成白穗。二化螟以幼虫在稻草内和稻桩内越冬,来年又继续繁殖危害。  (2)三化螟:发生危害特点与二化螟相似,造成枯心、枯鞘和白穗。幼虫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背面有一条透明的纵线。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3)大螟:发生危害特点二化螟相似,造成枯心、枯鞘和白穗。在我市常年发生,食性杂,还为害玉米、茭白等。幼虫头红褐色或暗褐色,胸腹部淡黄色,背面带紫红色,虫体较大。喜欢在靠近田边危害,一般离田坎2米以内水稻受害较重。蛀孔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而且群聚性较强,一株水稻茎秆中往往有几头至几十头幼虫。以幼虫在稻草、稻桩、杂草上或表土中等处越冬。  2、防治方法:(1)水稻收割后,将稻草挑出远离稻田,暴晒几天,杀死稻草内的螟虫。(2)春季消除田边的杂草,减少越冬虫源。(3)在耕地前,灌水杀死土中的蛹,稻田灌水10-20厘米深,保持3-4天,再翻犁稻田。(4)加强虫情监测,掌握防治指标。在枯心率或白穗率达到1%时,要进行药剂防治,或者水稻破口5-10%时,施药预防白穗。防治适期在50%幼虫孵化时。(5)药剂防治: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80%杀虫单粉剂35-40克、90%晶体敌百虫100-200克、40%乐果乳油100克、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5%锐劲特胶悬剂30毫升等,任选一种加水50-60公斤喷雾。也可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5%杀虫双颗粒剂1-1.5公斤,任选一种与20公斤湿润的细土拌成药土,撒在稻田中,保持3-5厘米的浅水层3-5天。  (四)稻秆蝇  1、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又名稻秆潜蝇,是我市冷凉地区杂稻上的主要害虫。成虫是一种鲜黄色小蝇,体长3毫米左右,幼虫是呈纺锤形的肉虫,体乳白色到淡黄色,尾端分二叉,长6-7毫米。稻秆蝇以幼虫钻入水稻茎内为害水稻心叶、生长点和幼穗。苗期受害,长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为纵裂长条状,使叶片破碎,危害严重时新叶生长不良。幼穗受害后,抽出的穗扭曲、短小,穗形残缺不全或出现花白穗。一般阴湿多露的山区发生重,冬暖夏凉利于稻秆蝇发生,以幼虫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  2、防治方法:(1)冬季清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大田期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减轻为害。(2)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卵盛孵期是防治适期,或在每平方米秧田有虫3-4头时或大田期每百丛水稻有虫1-2头时施药防治。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200克、50%杀螟松乳油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功臣)10-20克、80%敌敌畏乳油50克、40%乐果乳油50克,任选一种兑水50-60公斤喷雾。  (五)中华稻蝗  1、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中华稻蝗俗称蚂蚱,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稻蝗成虫体长3-4厘米,全体绿色,有时带黄褐色。若虫叫蝗蝻,绿色,分成5龄,3龄前在田埂、地边、沟渠旁吃杂草嫩叶,3龄后进入稻田吃水稻。稻蝗的成虫和若虫咬食叶片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水稻生长后期,稻蝗还咬断稻穗和取食谷粒危害。一般靠近沟边、河边、荒山、村寨附近的田块和山区田块发生较重。稻蝗以卵在田边、沟边等地土中越冬,来年卵孵化后先在田边、沟边、荒地等处活动,6-7月进入稻田危害。  2、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稻蝗喜欢在田坎、地边、沟边等处产卵,要铲田坎、清理沟渠、清除杂草,可以明显减少稻蝗发生。(2)保护天敌。青蛙、蜘蛛、蜻蜓、螳螂、鸟类等天敌可以捕食稻蝗,要用低毒农药,禁止使用高毒农药。(3)药剂防治:在蝗蝻3龄前(大约在6至7月),抓住稻蝗集中在田埂、地边、沟渠旁的特点,对这些地方进行突击打药防治。稻蝗进入稻田后,当百株水稻有稻蝗10头以上时,在晴天清晨或下午4时以后,由稻田中部向外喷药,效果较好。可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200克、80%敌敌畏乳油50-80克、40%乐果乳油30-40克、40%辛硫磷乳油40克等,任选一种兑水50-60公斤喷雾。  (六)水稻负泥虫  1、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俗称背屎虫、猪屎虫、红头虫。在我市山区稻田发生比较重。成虫是一种小甲虫,长4毫米左右。幼虫纺锤形,4-5毫米长,背面隆起,中部膨大,将灰黄色至墨绿色的粪便堆在背上,故称为“背屎虫”,水稻叶片上一团一团像泥或像粪便一样的东西,就是负泥虫。成虫和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叶肉,使叶片形成白色条斑,虫量大时,叶片仅留下一层透明表皮,全叶发白枯焦,严重时整株枯死。负泥虫以成虫在田边、沟边的杂草上及其土壤内越冬。  2、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冬季铲除田边、沟边等地的杂草,消灭过冬的虫源。(2)把田水放干,每亩撒石灰粉30-40公斤,然后把稻叶上幼虫扫落到田中。或者在早晨露水未干时,用苕帚将幼虫扫到田中,再糊到泥里。(3)山区稻田发生重,要加强药剂防治。在幼虫1-2龄阶段(刚开始发生危害时),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200克、25%喹硫磷乳油25-30克、40%辛硫磷乳油亩用40克、80%敌敌畏乳油亩用50-80毫升等,任选一种兑水50-60公斤喷雾。如果虫量大,施药后隔10天左右再防一次。  (七)稻苞虫  1、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稻苞虫别名稻弄蝶,在我市呈上升趋势。成虫是一种黑褐色的蝴蝶,前翅有7-8个半透明白斑,排成半环状。幼虫是长条形的小肉虫,长2-3厘米,头浅棕黄色,头部正面中央有“w”形褐纹,身体黄绿色,背面有一条深绿色的线。幼虫吐丝将几片稻叶缀合在一起,形成圆筒状纵卷的虫苞,幼虫躲在虫苞内取食为害。虫量大时,水稻被吃成刷刷。稻苞虫以幼虫或蛹在田边、沟边等地的杂草上等地越冬,一般冬春温度偏低,或者6-7月雨量大,雨日多,稻苞虫会发生较重。  2、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冬春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消灭越冬的幼虫和蛹。(2)发生量不大时,人工采摘虫苞,消灭幼虫。(3)禁止施用高毒农药,保护寄生蜂、蝽类等天敌。(4)药剂防治:当每百丛水稻有虫10-15头时,在幼虫低龄时期施药。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洗衣粉25克、50%杀螟松乳油125毫升、80%敌敌畏乳油75-1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50-60公斤喷雾。p>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列表网秦皇岛鲜花绿植栏目上看到的,谢谢!水稻病虫害防治有哪些种类?用户其他信息:
水稻病虫害防治有哪些种类?信息转载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苏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病虫害防治图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