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如何配合小辈去世长辈不能送教育孙辈

怎样走出祖辈带孙辈的教育误区?
近年来,随着“4+2+1”家庭的出现,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教育专家呼吁,独一代家长要改变对独二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避免走进误区。
据《中国妇女》杂志进行的“双独生子女婚姻”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年轻父母“只生不养”,抚养孩子的重任全部由家中的老人承担。其中,由爷爷奶奶照料的占42%,姥姥姥爷照料的占30%,而由爸爸妈妈亲自抚养的孩子仅有不到两成。可见,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从长远看弊大于利。如果祖辈家长能够具备一定的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祖辈家长带孩子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优势一: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优势二: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优势三: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优势四: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由于老人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1、容易形成溺爱。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孙辈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2、思想观念陈旧。许多老人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老人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3、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毕竟,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另外,孩子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在某个时间段内接管孩子,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孩子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孩子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孩子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
重智轻德过早教育适得其反。据了解,独一代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较高,他们更注重对孩子的知识灌输和物质满足,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家长们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早教班之间。很多孩子不仅要学习英语、书法,还要学习钢琴、绘画等。动辄近万元的“高价早教”受到众多年轻父母的追捧,甚至连包着尿布的宝宝也出现在早教班里。与过度智力开发的现状相比,家长对于孩子的德行教育重视不够。上海市妇联对1054名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了调查,当被问及“在家庭教育中,您在下列哪方面下工夫最多”时,有80%的家长首选“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高于“身体素质培养”的64%和“道德品质和做人的教育”的54%。
男孩“阳刚危机”拷问“父教缺失”。我国历来强调,“子不教,父之过”,父亲是教育孩子的主角,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家庭分工悄然变脸,父亲教育子女退到“打酱油”的份,重担反而落到母亲或者上一代人身上。应该说,隔代教育和母亲包揽一切的教育是无法取代父教的,父亲才是男孩性别教育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但现在很多父亲一味强调自己工作太忙,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交给母亲或者上一代人,使得父亲身上那些担当、勇敢等气质无法潜移默化给孩子。目前众多男生弱化的原因中,父教缺失是关键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只有父亲成为家庭教育孩子的主干,母亲作为相应的管教补充,才能有效防止男孩女性化倾向。此外,隔代以及母亲的溺爱也是形成男子汉气质的天敌,各位家长应该慎行。
袜子脏了怎么办?丢垃圾桶;寝室没热水器?坐车回家洗澡……自从青岛一女生将脏衣服快递给远在大连的奶奶一事被媒体曝光后,“新生撒娇”成了网上热门话题。重庆商报记者走访了重庆多所高校,发现类似的现象也在我市校园中上演。另外,通过对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生活自理问题,近六成学生表示,平时都是父母帮忙完成。新一代大学生会不会成为天之“娇”子呢?出现独二代成天之“娇”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到极点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祖辈溺爱的结果。
虽然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新型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不过,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而对男孩的教育父亲更应担责,避免你的孩子终身“缺钙”,甚至中性化、女性化、边缘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detail - 浦江镇第一幼儿园父母对子女的情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如何评价祖辈对孙辈的情? - 知乎15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谈谈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的看法
现今,不少家庭由于种种原因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和教育,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人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2、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
3、多数老人们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4、老人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
然而,由于老人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有:
1、容易形成溺爱。多数老人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不能得到矫正。
2、思想观念陈旧。许多老人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老人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老人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与作者交流加微信: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亲,学前网为您推荐了以下选购商品哦!
2.692.8邮费:店铺满15元包邮销量:1759件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亲,学前网为您推荐了以下选购商品哦!
5.285.5销量:892件
0.350.36销量:2928件
2.692.80销量:1759件
最新园所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辈对小辈结婚祝福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