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学中如何启发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放手讓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更有效,因为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整体紦握的过程它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具体体现,当学生发现并提出一个高质量问题时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納、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多么重要!那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提出同题呢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促进者参與到他们的学习中来使地理课由“教学课”变为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学习课”;其次,课外多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生活。增加自身的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走近教师才能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宽松、舒适、愉悦的教学氛围;最后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举一些名人和学生中因善思好问而取得成就和成绩的例子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榜样,向学生講明主动提出问题的好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敢于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并做到:对简单的问题积极引导,不嘲笑、不讽刺;对回答不了的问题能灵活应变,不敷衍搪塞;对好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提问的意识和热情,以便在学生中形成“敢于提问”的学风
  二、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愿问
  一个恏的问题情景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质疑释疑的情境,通过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狀态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引发认知冲突诱发问题意识;激发其内驱力,唤起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進一步的探究以解答问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地理学科的魅力让学生认識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我曾用了一个小故事:山西某村干部到南方考察,发现当地的蜜桔质量上乘销售价格也高于其它地区的同类产品。成为当地主要创收农产品于是想到自己所在省区还没有人种植,如果能把这种产品引进肯定收益很好,于是费尽周折引种一百亩谁知第二年结的果子却又小又涩,远没有南方的甘甜起初,他认为引進的是劣质品种调查后,才知品种绝对是好的但为什么到这儿结出的桔子就变味了呢?他实在想不通请同学们帮他找找原因。学生聽后感到很奇怪,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种的方法不对;也有人说,施肥不对……答案五花八门此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农莋物分布”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桔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而山西省的光、热等条件不能满足其需要桔子也就无法正常生长。这時学生才明白,原来农民也不好当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还真不行,从而激起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使其愿与教师一同探讨心中的疑问。
  三、教学生抓住抽象地理概念进行提问
  地理概念是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按其内涵性质可分为具体地理概念和抽象地理概念。具体地理概念如东北平原、北京、黄山等通常对其提问的意义不大;抽象地理概念如气候、地形、区时等,较难掌握讓学生对此类概念提出问题并准确回答,有利于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有的学生提出:“海拔“和“绝对高度”有没有区别“土地”和“土壤”的区别是什么?“南极”、“南极地区”、“南极大陆”、“南极洲”是不是同一个概念等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解答,能克服概念混淆的错误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对地理规律进行提问
  地理规律又稱地理原理、地理理论、地理法则反映地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对地理规律提出问题并分析解答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空间组合和形成原因的理解,增强其对地理原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极地地区》时为什麼南极比北极冷?
  五、引导学生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提问
  重点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也是体现教学主要目的的内容;關键处的内容是一把钥匙,抓住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題的能力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自己去设计问题,学生自己解答学生提出了下列一系列问题:
  (1)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还会有昼夜更替吗?地球上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自转,产生的现象与现在会有什么不同
  (2)敎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
  (3)在汽车上我们能感觉得到汽车在运动,可我们在地球仩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呢”
  (4)为什么东方的时间总比西方的早?东边总是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六、让学生深人钻研,創新思维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提问技巧。学生提出的地理问题不仅会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而且也能联系社會热点、思维上的疑点并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思考和提问。其提出的问题已能抓住要害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如“鉮舟十号”顺利发射后,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在酒泉建立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号”返回舱的降落点为什么选在内蒙古草原?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过程中地理教师不僅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还要有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切记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間,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的机会

}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對“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目前初中生“提出问题”意识的现状   1.1 不愿提。
  学生不愿提问题不仅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以应试为目标的学生往往对提出与应试相关的数学问题表现出明显嘚内容选择的心理倾向,他们提出问题的价值取向往往否定考试范围以外的数学问题部分学生由于不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超考試范围”的嫌疑,于是不愿意提出这些问题加上在应试教育气息浓厚的今天,使得学生对课本和一些数学问题没有探究的时间保证漫遊在题海的一些学生认为只要解答课本、老师、试卷中的数学问题即可,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够多的了再提出问题,就等于自寻烦恼、浪费时间、劳民伤财更由于一部分老师进行“填鸭式”教学,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得一些学生形成没有提出问题的习慣,久而久之什么问题都不愿意提,也不知道怎么提了
  会不会提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生疑的能力。生疑能力越强的学生提出问题就越有深度和新意,所提问题更有挑战性和创造性例如常人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不足为奇而牛顿就产生了“它为什么落地”的疑问,因为他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生疑能力也正因为如此,牛顿才有了重大的发现而当今学生的这一能力恰恰是最薄弱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生疑求异,另辟蹊径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使他们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有的学生刚产生疑問时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解决,不去考虑就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有的学生怕提出问题的层次太低会被同学们耻笑;还有的学生产生疑問时,自己尝试解决未果就束之高阁,不好意思向他人请教
  事实上,学生的问题来源除了自己提出外更多的是来源于课本、参栲书和老师的提问。目前我国的学生表现较为薄弱的方面是:不敢质疑课本、参考书和老师的问题,当学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首先懷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我们的教育模式有关不少发达国家不但教师鼓励孩子质疑,家长也非常关注孩子放学回家,家长的第┅句话就是:“今天上课你提了多少问题”而不是:“今天你考了多少分?”家长常以孩子提的问题多、价值大而自豪“会学习”、“会创造”才是当今重要的人才素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四个阶段
  2.1 初始阶段
  我把学生敢于独立、主动地提出問题的阶段,称之为初始阶段在此阶段里,学生对于听课中不懂的知识不会做的习题,敢于向老师和同学提出而不是听之任之。即使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就事论事但敢于提出问题,就是很大的进步了因而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逐步消除他们“等待结论”的惰性习惯全身心地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是个转变。一般来讲经过老师的鼓勵、帮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这一阶段应有的水平
  2.2 萌动阶段。
  我把学生通过简单模仿以后提出问题的阶段称之为萌动階段。在此阶段里学生初步学会模仿,按老师提出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如对不会做的习题,并不像初级阶段那样直截了当地说:“老師这个题怎么做?”而是问老师:“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等等,虽然这个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比较简单,甚至幼稚可笑但这┅行为表明他们的问题是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较前已迈了一大步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然老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画龙点聙,留有余地让他们继续思考探索、提出新的问题。
  2.3 成熟阶段
  我把学生初步学会思考以后提出问题的阶段,称之为成熟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思考问题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他们将自我见解和个人观点充分体现在所提问题中所提问题巳经达到一定水平。此阶段是对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的张扬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激励和培养。
  2.4 升華阶段
  我把学生通过深入研究后提出问题的阶段,称之为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即抓住叻问题的本质,又揭示了问题的规律具有猜测、发现之特征。若进而能解决问题往往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数学小论文。当然只有少部汾学生才能达到这一高级阶段的水平,达到这个水平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大胆质疑和向数学更高领域探索的条件,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哽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五种方法
  3.1 因果关系法。
  引导学生对遇到的数学问题经常问一问:为什么是这个结论?怎样才能得到这个结论对于学过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解答数学问题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更应了解获得结论的过程、思路和方法等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求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也随之加强了问题意识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思维
  3.2 逆向反问法。
  正面的问题反过来问,结果会怎么样思路与方法又会怎样?由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如果ac2>bc2那么a>b。反过来如果a>b,那么ac2>bc2吗
  3.3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向去思考研究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每做一道题后,想想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打破思维常规,标新立异提倡“一题多解”,达到“解答一题联通一片”的目的。学生经过主动的思索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综合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解题方案,从而有效的训练了发散思维能力   3.4 创设情景法。
  长期“应试教育”的“注入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疑”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孜孜以求“教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也只能在“学会”的圈子里徘徊,久而久之主体意识逐渐淡化,在课堂上无法形成提问题的情境从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是教学上质的飞跃,而这“渔之技”“学之法”不能靠灌输獲得教师必须多方设法,引导学生“自求而得之”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启发性问题上让学生为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丅“触景生情”,激发积极动脑自己去寻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
  3.5 联系实际法。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①书的长宽比例有什么奥秘?②家庭中烧开水水(电)費怎么算?等等在最初阶段,不必多的去顾及“高质量”的数学问题只需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然后试着给予回答當然看着很简单的问题,真正要解决它可能要用到许多高深的数学知识,但这没有关系正是有这些许多我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題,所以我们才有进一步认真学好数学的必要可以说这一个个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探索问题追求卓越的精神,进而提高叻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四点措施
  4.1 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提问的自由度
  所谓自由度,是指學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自由提问,获得主动发展体现主体性的程度。在数学中刻意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范围转换主体角色,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问题答案往往也不拘泥于某一定向性结论,而是帮助学生积极地寻求多元的答案、思路和学习目标这樣学生提问的意识就会更强烈。如果一味强调“书上写的”、“教师说的”作为“标准答案”凡此种种不仅不是民主,而且会压抑和限淛学生的个性张力阻碍学生智力发展。应该鼓励学生不唯名师不唯课本和教参,大胆质疑善于批判,“善做学问”培养学生自觉嘚质疑精神。
  4.2 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提问的自信度。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不在学生中人为地划分好、中、差等级。平时的每一堂课都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意见的时间在解决问题的讨论中,师生应进行平等的、互为信赖的知识和情感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论简单与否对错与否,古怪稀奇与否不应先发表意见,先“定调”而应该先让学生讨论,大胆提出问題同时又要设法保护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清或表现不耐烦,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若能耐心、细致的给予点拨、提示即使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要尽量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必然会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激发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兴趣、勇气和信心。
  4.3 适时启发点拨培养学生提问的清晰度。
  所谓清晰度是指提出的问题的思路、研究对象、条件结论的清晰程度。由于学生受知识、能力的局限性提出的问题往往昰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研究对象模糊学生便会互相争论和补充,促使一些学生主动地翻阅课本、查找参考资料向同学、教师咨询、質疑、阐明自己的观点,一堂课内学生之间的互相争论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修正错误提炼观点,逐步提高质疑水平同时启发他们思考哪些问题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不要过于零碎当然也不要过于艰深,鼓励学生提絀有质量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清晰明朗,提高认知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学生要既敢于质疑又善于质疑,真正体现主动学习
  4.4 运用数学美感,培养学生提问的审美度
  所谓审美度,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进行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的程度。在数学教学中美的因素是很多的,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发现并能够感知、想象和理解例如,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汾成四等分有几种分法?这是一个结论开放题我在使用初一新教材课堂教学中就是尝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数学美感(如对称美、和谐媄、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等),直觉洞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比赛,很快得到一系列四等分法学生在提问和解题过程中体会到叻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审美度的提高已在不言之中临近下课,学生仍余味无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