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记: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焦虑

绝大多数人的焦虑,都是因为这个原因绝大多数人的焦虑,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读书有范百家号文|
汤小小来源|汤小小(tangxiaoxiao66)每天都有想要写作的人找我诉苦:老师,你看我有天赋吗?能靠写作生活吗?我想写作,但是我怕自己写不好,我要不要写呢?你看我写多久才能写好呢?写多久才能赚到钱呢?……每个人表现出来的都是焦虑,这个时代,真的人人都在焦虑。包括我自己,也常常为很多事情焦虑,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要焦虑。记得刚去考驾照的时候,那时候想法很简单,就想着学会开车,以后会方便一点。万一像好莱坞大片里演的那样遇到危险,好歹也能抢一辆车逃命,不至于看着干瞪眼。而且,每次坐出租车,我会坐在副驾驶上,原因很搞笑,我怕司机万一是坏人怎么办?坐副驾驶,至少我还能转一下方向盘什么的,如果我学会开车,是不是就更知道怎么应付了?好了,大家忽视上面这一段,现在说正经的。我想开车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学会开车,多一个实用技能嘛。但是到了驾校以后,心态慢慢就变了。大家每天讨论的都是,要怎么样才能预约成功,要怎么样才能通过考试。甚至我自己也在心底里想过,如果能花钱买该多好啊,这样不用练车我就可以拿到驾照了。我的目的不再是学一项技能,而是通过考试,拿到驾照。按说这目的也正常,关键是,我还老想以最快的速度看到结果。但是,在每一场考试之前,结果都是未知的,所以我就会很担心,很焦虑。我会想,万一考不过怎么办?要交补考费,还要花时间练车,我没有时间啊!最焦虑的时候,甚至会有一些失眠,总是各种担心。我以为就我一个人是这样,因为看大多数人时间都很充裕,他们应该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结果并不是如此,很快我就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焦虑。大家焦虑的中心就集中在害怕考不过,害怕练了那么久,不能有一个好结果。甚至有学员对教练说:教练,等我考过了,给你洗一个月的车。大家都急切地想要有一个好结果。原本我想,考试通过的时候,自己肯定会狂喜。但其实,通过了感觉也一般,并没有特别喜悦,并且很快就开始为下一关焦虑。那些没有通过的,也并没有多么痛心疾首,不过是换个心态,重新再来一次。科四通过的时候,坐出租车回家,那天正好是高考,司机说了很多趣事。比如家里有考生的家长,女的穿旗袍,叫旗开得胜,男的穿马褂,叫马到成功。还比如,卷子拿到手中,要等几分钟再答题,叫稳住。这些,在外人听来觉得有些搞笑,也知道没用,完全就是图个彩头。但是为什么那些考生家长还是会做? 因为焦虑,因为想要有一个好结果,所以宁愿做一些荒唐无用的事情。等考完试,不管结果好坏,其实大家的焦虑都会减轻很多。自媒体是大家公认的焦虑高发地区。我认识的很多作者,每个人都在说自己很焦虑,焦虑的原因不是自己做得不好,而是不知道自媒体的前景会怎么样,不知道自己辛苦付出以后,会有怎样的结果。所以, 大家一边竭尽全力,一边各种担心和焦虑。甚至有人说,就想早点知道前景如何,哪怕前景不好,至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正因为我们不知道结果如何,所以我们不敢停下来,我们一边往前跑,一边焦虑,完全忘记了,之所以选择做自媒体,是因为喜欢。有位朋友,特别积极上进,但是他经常说,自己特别焦虑。看书他会焦虑,因为他希望从一本书中学到足够多的知识,还想要写读后感,写读书笔记。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只有这样这本书才不会白读。他希望看一本书,就能够得到足够多的东西,为此,他会搜集特别多的书单,花大量的时间在选书上。读书这件愉快的事情,因此成为一个枷锁,让他变得很焦虑。他还经常参加各种社群,见各个牛人,但依然焦虑。因为他总想,既然花钱参加社群,就要学会一些东西,达到既定的目标,既然见牛人,就要得到很好的指导,能够让自己醍醐灌顶甚至改变人生轨迹。但是有些事情,一时半会根本看不到结果,所以他觉得很焦虑。他也觉得很奇怪,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比之前已经好很多了,但是为什么还这么焦虑呢?是的,很多人都过得越来越好了,但是很多人也变得越来越焦虑了。我们总想要一个结果,急切地想要一个结果,但是很多结果都很遥远,我们看不到,所以我们就焦虑。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结果上,却忘了做一件事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写作,就是因为喜欢,哪怕是想用它赚钱,前提也还是喜欢。很多人参加各种社群,不停地学习,就是想让自己成长,了解更多的资讯。很多人谈恋爱,就是因为喜欢一个人,对他动了心,想要离他近一点。结果走着走着,我们就忘记初心了,就想着什么时候才能靠写作赚很多钱啊,什么时候才能成长为大咖啊,什么时候才能和爱的那个人结婚啊。我们急切地想要结果,所以我们焦虑,我们不开心,我们没有办法安心地做一件事情。绝大多数的焦虑,都是因为我们太想要结果。但是有了结果又如何?还会有新的目标,新的焦虑。与其焦虑复焦虑,不如,安心地做一件事,不去管结果如何,只享受做这件事时的快感。不管我们焦不焦虑,结果都在那里。说不定不焦虑,结果还会更好一些。作者简介:汤小小,每天工作三小时的时间管理达人,写作培训师,多年杂志写作经验,年发表量1400篇,创建21天轻松高效写作群。汤式治愈系,犀利温暖接地气,个人公众号:汤小小(tangxiaoxiao66)后台回复「早安」查收每日小签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文章经授权转载)。75点“阅读原文”,加入我们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读书有范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读书有范带你读好书,人丑就要多读书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原创读后感
《影响的焦虑》读后感1200字
& & 这本书主要是一种诗歌理论。其作者是美国作家哈罗德&布鲁姆。这本书主要是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研究诗人对诗歌的影响。作者认为经典树立起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诗歌的历史形成乃是一代代使人误读各自前驱的结果。在这本书当中,作者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家庭罗曼史理论、尼采的超人意志论和保罗&德&曼的文本误读说,作者阐发了传统影响的焦虑感,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诗的误读&理论&&&逆反批评&。该书的译者是徐文博。他在书中的代译序当中有提及到布鲁姆的对于影响的焦虑的理论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影响扼杀新人独创空间的焦虑情结,显示出敢于同传统决裂的一薄前人的气概。布鲁姆的理论关注聚焦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共识性的具体的诗作,而对所论及的不同诗人的作品历时性侧面则刻意地轻描淡写。
& & 布鲁姆为了形象地描述诗歌的影响和焦虑的内在联系,他借用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家庭罗曼史&模式。强者诗人之&自我&的形成是一个无意识的,不可逆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面,前驱诗人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后来诗人的自我之中。而这两者的关系就好像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之父子相争关系。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后来诗人心理上形成了对影响焦虑的情结。因为诗歌的技巧和模式早已在千百年前就被前人挖掘殆尽,后来诗人想要崭露头角,就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然后,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创新的诗歌看似是新的,而事实上却是一些后来的诗人把前人次要的,不明显的特点在&自我&的身上强化,从而造成了一定的错觉,似乎我们看到的就是某些诗人创新的诗歌。布鲁姆在这本书当中也认为这样的一些诗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模仿而已,也因此而论述前人诗歌对后来诗歌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势必会造成一定的焦虑。
& & 在《影响的焦虑》这本书当中,布鲁姆出于对&影响&的焦虑,他有意识地使用很多象征性的深奥的意象,下了功夫从东西方文化故纸堆当中去寻找并使用一些晦涩的术语。并且,他在书中还提到这样一种说法,他说:&我提出的影响的焦虑一说,并非想要进行一场弗洛伊德式的父子相争,尽管本书中一两处酣畅了一些。&其实,从这本书的言语当中,我们读者也可以从中看得出,布鲁姆主张对弗洛伊德做莎士比亚式解读,因为从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父子相争当中,就可以看得出,并且在书当中,作者自己也阐释道&我主张对弗洛伊德莎士比亚式解读,而不是对莎士比亚或者是其他人弗洛伊德式解读。这便是布鲁姆的对诗歌的&误读&诗论。并且,在书中,作者还将这样的&误读&诗论称为是&实用的辩证诗学&。
& & 在这本书当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让人记忆深刻,但是也感觉很生涩难懂。布鲁姆有这样的一个结论,他认为每一首诗歌都是对一首亲本诗的误释。一首诗不是对焦虑的克服而是那焦虑本身。诗人的误释或诗尤甚至是批评家的误释或者批评,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别并不是类别之差。
& & 此外,在这本书当中,作者还联系一些实际的文学诗歌对其进行了自己独具一番风格的理解。总而言之,对于诗歌的一些观点在这本书当中很是特别。布鲁姆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一些专业的术语融合在一起,深层次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读完这本书,恕我浅薄,很多地方的确还需要反反复复斟酌。或许是理论性太强,又加上自己对于诗歌的了解欠缺,所以,读这本书真的很费劲啊。
【】    【】
延伸阅读:关键词:
你可能想找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怎么才能让自己舒缓?_职场杂谈_百度阅读
扫描二维码查看精彩文章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怎么才能让自己舒缓?
文章内容加载中...
感谢阅读我的专栏文章,喜欢就打赏吧
打赏0.00元读全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越来越焦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