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技术如何能作用于SDGs的实现序列化接口的作用

华为发布研究报告,阐述ICT技术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作用 -- 飞象网
华为发布研究报告,阐述ICT技术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作用
飞象网讯 今日,华为在瑞士日内瓦发布《华为ICT可持续发展目标标杆报告》。报告指出,扩大技术投资是帮助各国加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手段。报告选取15个国家,就信息通信技术(ICT)与加速实现SDG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估。
据华为研究,ICT投资与抽取的6个关键SDG目标之间存在高达90%的关联性。这6个SDG目标为:健康和福祉(SDG 3)、优质教育(SDG 4)、性别平等(SDG 5)、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SDG 9)、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气候变化(SDG 13)。研究发现,ICT表现优秀的国家,其SDG目标实现进度也领先。反之,ICT表现较差的国家,其SDG目标实现进度也落后。
华为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陶景文评论道,“SDG目标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改变未来的充满希望的道路。SDG目标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有共通之处,即所有SDG目标的实现离不开ICT技术的支持。ICT是实现SDG目标的驱动器。”他还说,“作为领先的ICT企业,华为极其关注如何利用ICT技术促进经济繁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根据报告,ICT与SDG目标9之间的关联性最高。SDG目标9面向基础设施、产业和创新--三大促进社会生产力和效率提升、创造工作和投资机遇、促使技术进步的领域。
“如今,ICT技术已经渗入大部分关键基础设施的管理过程,比如电网、供水、交通枢纽等等”,陶景文补充道。“ICT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ICT技术也不仅仅服务于公共事业和物流领域,更重要地,它帮助人们获得权能。利用宽带连接,人们能够获得教育的机会、创办自己的公司、获得就业机会等等。”
“私营企业必须贡献力量。”陶景文说,“自成立至今的30年间,华为坚持每年将10%的收入用于研发。去年,我们的研发投入超过年收入的14%,达到约110亿美金。我们相信,对研发的持续投入能够帮助企业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包括华为及其它公司。”
报告中,华为重点针对6个SDG目标开展分析并为每个目标制定了4个指标,用于衡量国家的SDG进展。依据指标,华为通过收集15个案例分析国家的数据,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它们来自不同地域、处于ICT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华为采用了ITU最新发布的ICT发展指数中的11个指标来衡量ICT发展情况。分析时,分别评估了ICT和SDG表现并测试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然后整合分析结果,形成《2017年ICT可持续发展目标标杆报告》。
如需查阅完整报告,请访问&www.huawei.com/en/sustainability。
编 辑:章芳
我那时最多是从一个甩手掌柜,变成了一个文化教员。业界老说..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By CCTIME.COM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社区运行的制度解析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福利,直接反映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同时也直接影响基层民主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并迅速传遍全球。新公共管理对传统官僚型政府存在的弊端,如官僚主义泛滥、行政成本高昂、行政效率低下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并提出要建立顾客导向政府、结果导向政府、竞争性政府等一系列新的重塑政府理念。20世纪90年代,治理理论兴起并迅速席卷全球,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合作,主张通过多主体的平等合作来实现社会善治。在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各国开展了积极的治理实践,社区自治作为治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启了社区建设的实践,这一方面是对国际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浪潮的回应,更多地则是对我国三十多年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反应,是我国城市居民民主意识觉醒的标志。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社区建设取得了丰硕了理论成果。但是,由于&
(本文共70页)
权威出处: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利益,直接反映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同时也直接影响基层民主建设。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启了社区建设实践,一方面是对国际新公共管理和治理理论浪潮的回应,更多的则是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回应,是我国城市居民民主意识觉醒的标志。经过近20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社区建设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是,社区建设研究还存在不少缺陷。在理论上,我们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来指引我国社区建设的方向。从最初的行政主导型社区建设模式,到合作型社区建设模式再到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可以说是我国社区建设形成的比较有共识的一种模式演变。但是,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社区治理的重点不是社区自治而更多地应集中在建立社区治理结构上,以此为社区建设方向。从社区内部的具体运行来看,目前学者们对我国社区的形成、发展历史、社区运行的主体、社区运行的环境都有一定的论述,但这些论述往往是单独进行的,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影响社区运行的...&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12月22日,京津冀青少年体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签署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体育局、天津市体育局、河北省体育局有关领导出席发布会并共同签署《京津冀青少年体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包括合作原则、合作内容、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协议》提出要利用寒暑假组织京津冀后备人才大集训营,共享专业训练基地资源,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合作。同时强调,京津冀青少年优秀后备人才交流培养和管理人员要观摩互访,对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跨省市选材,优秀运动员可联合组队参赛。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祁敬婷表示,京津冀体育部门将进一步扩大青少年体育竞赛合作。加强赛事的宣传和推广,设计精巧统一的赛事标志和主题口号,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市场开发推介会,吸引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京津冀青少年体育赛事。《协议》强调,要充分利用冬奥场馆资源,在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推广、青少年冰雪赛事、青少年冰雪运动队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包括...&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一、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内涵“持续专业发展”一词源自美国,由美国著名学者Richard Gardener提出。持续专业发展一经提出便被应用于各种职业发展研究中。“持续专业发展”是指系统地维持某个职业劳动者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而实施的学习过程,此过程具有不间断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包括职前的培训以及在职进修和学习等。持续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和满足职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要求。“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劳动者,为了系统地维持其教师职业的知识和技能而实施的学习过程,包括教师入职前的职前培训以及教师的在职进修和学习等。从广义的角度看,教师持续专业发展包括较多的内容,提升教师职业技能、丰富教师的知识构成、提升教师的理解力等各种有助于教师发展的活动,都可被视为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教师持续专业发展包含多种学习方式:既可以是正式的学习,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各种学习;既可以是从其所承担的课程中进行学习,也可以是从其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学习...&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春节刚过,许多人还沉浸在节日的的前沿阵地。欢乐中.2月4门,祕m服奋人'm.谢:」I'作做得精准.精准确定心的好消息一伽陡位,雛細銅賴的载体和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战略合作发麵抓手,才能确保北京非首都功能转得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通州举行,这标志着■ 出、稳得住、能发展。”保定市委书记聂三地全面媚合作正雄刑罐,臟瑞稍示,轉贿市觀实-批承接-步促进京賴协同发展。此次战略^ j京津产业转移的重点工程,强力推动中;di:叼I砸働⑶'m满丨'_也 s;^i-下好“先手棋”、种好“试验田”,以更加智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打造-批高端精准的站位、更撕細絲、更肺胃特,建祕自離科娜、琢州酿力的举措强化对接合作,谱写京津冀三好。重点抓好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安国中药都地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验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共建科等18+N高端对接平台,在合作方式、产2〇16年I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业水准...&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1、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背景和发挥的作用1.1发展历程。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我国城市管理和开发建设方式变化的需要,借鉴美国区划等国外规划管理的经验,展开对传统详细规划的优化和改革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雏形。总体来讲,控详规划的发展经历了两个转变,即空间形体塑造到控制指标;从单一控制手段到综合管理。1.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控规主要是用量化的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英国地方发展框架;控制性将发展规划的原则,意图、宏观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土地及建设行为的控制。同时也要与规划管理相结合,与城市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的管理依据。可见,它处在上下衔接的位置,必然具有控制性和引导性两个层面。控制性主要是对土地及建设行为的控制,也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引导性体现城市设计的构想,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是城市政策的载体。2、对比和借鉴——英国城市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层面英国和中国同为中央集权的行政体...&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ICT公民,你准备好了吗-中国青年报
06版:教育科学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多国教育官员和专家纵论信息技术如何重塑未来教育
ICT公民,你准备好了吗
本报记者 原春琳
中国青年报
&&&&教育领域最大的国际会议——世界教育论坛,5月21日刚刚在韩国的仁川落幕,与会的多国高官和专家又立即转战中国青岛,参加5月23日~25日举行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
&&&&如果说仁川会议确定了未来15年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也为未来教育领域的ICT(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和新技术领域)奠定了基础,那么在青岛召开的这场由中国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主题为“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的大会上,92个国家的50多位部长级官员和多位信息化技术行业的领导者,探讨的则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推动新的教育日程的执行”。最后大会通过了《青岛宣言》。
&&&&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拥抱技术
&&&&过去的10年让ICT日渐主流化。不可否认的是,ICT已经变成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处在ICT纪元。”乌拉圭教育部副部长Fernando&Filgueira&Prates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期待在不发达国家的教育领域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们长久以来希望通过技术改变教育和教学的工作。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各个国家在尽力推进全民教育。”
&&&&实际上,很多国家在制定自己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时,ICT都是不可回避的一部分。&
&&&&以不丹为例,这个被认为是最不发达地区之一的国家,如今也在制定今后15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不丹的教育官员介绍,他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人有能力使用信息化的技术,也有能力使用设施”。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个人都学会使用ICT是巨大的挑战。
&&&&卢旺达也把ICT看成未来发展的核心。卢旺达教育部部长Stanislaus&Bernard&Lwakabamba解释,该国所有行业的发展都与ICT有关。今年年底,他们的目标是所有的学校和公立机构都能连接网络。
&&&&尽管国家不大,可是乌拉圭早在2005年就提出“每个孩子都有一台电脑”的口号。对他们来说,要讨论的是如何让ICT和教育实现有机的融合。
&&&&韩国经济能迅速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在教育中使用信息化技术也是韩国的发展重点之一,过去10年,韩国政府很关注ICT在项目中的应用。
&&&&与会代表达成这样的共识:教育信息化突破了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以较低的成本,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缩小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可以让全球1.2亿失学辍学儿童的读书梦不再遥不可及。
&&&&巴林教育部部长Majed&Ali&Hasan&Almajed&Alnoaimi认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现在必须做好准备拥抱数字世界,拥抱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卢旺达教育部部长Lwakabamba持有同样的观点:“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拥抱技术。我们不可能把技术关在门外。”
&&&&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如果说,过去国际社会关注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获得教育,现在关注的则是如何改善教学。
&&&&博科娃表示:“我们都相信,教育,尤其是高质量、包容性和变革性的教育必须是新历程的重中之重。”她强调:新的技术不是附加在教育之上,而是融入教育。
&&&&这也是本次大会召开的目的:多国一起探讨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各个学科。
&&&&实际上,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只是手段,发展教育才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
&&&&一些国家的与会者指出了问题:目前,过于强调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应用,而没有关注教育过程和内容。英国开放大学的Peter&Twining教授介绍,英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大多数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我们从技术中受益。
&&&&经合组织官员Andreas&Schleicher认为:“技术可以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但是不能提高质量。”
&&&&正如一位参会者所言: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级的软件,也无法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再多彩的视频、再精美的画面,也无法替代面对面、手牵手的温暖鼓励。
&&&&“信息技术能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自适应学习的发展。”英特尔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夏乐蓓说:“教育与信息融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我们现在还处在“新瓶装老酒”的阶段,虽然已经有了电子白板、电子教材等先进的设备,但是在电子化外衣下,信息化并没有重塑教育方式和课堂生态。
&&&&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只有改变教学法,才能真正从中受益。”Peter&Twining教授说。
&&&&必须防止技术鸿沟带来的新的不平等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可以缩小教育鸿沟,但是在经合组织官员Schleicher看来,如今,技术的发展反而扩大了鸿沟,“教育强调的是平等,但是那些拥有技术的人和国家更加领先,没有获得技术的人和国家继续处于劣势。”
&&&&巴林教育部部长Alnoaimi也认为ICT使个人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差距越来越大。他举了个例子,因为使用了全新的技术和应用,20%的人群的收益可能更多。但是对于教育者来说,必须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20%的人群可以享受到的教育质量。“这是社会面临的问题。”他说。
&&&&英特尔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夏乐蓓也认为,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公平和教育质量,“我们不希望在提供高品质的工具方面是不平等的”。
&&&&Schleicher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建设基础设施。经合组织国家现在已经提高了教育基础设施的标准,缺的是教学方法的改善。他建议可以参考上海的做法。
&&&&乌拉圭教育部副部长Fernando&Filgueira&Prates认为,必须变革现有的课程。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仅依赖技术,还要让老师获得资源,在政策上和系统上支持。
&&&&巴林教育部部长Alnoaimi建议,现在要对老师进行更多的培训,保证他们可以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否则投资很多,效果不一定好”。
&&&&如何让ICT的成本更低
&&&&一位来自非洲的参会代表直接发问: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很多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面临贫穷、冲突和饥饿等问题,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并不多,如何让ICT的成本更低?
&&&&使用技术来改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富裕国家的特权。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期盼。
&&&&在卢旺达教育部部长Lwakabamba看来,这取决于一个国家是否把这个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上解决。“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改变优先级,总有一些资源放在教育领域中。”
&&&&Lwakabamba认为,最重要的是有政策,必须有支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使用的领导层,这个领导层可能是国家级的,也可能是校长和老师们。
&&&&Lwakabamba直言,卢旺达曾经是一片废墟,如今也面临着疾病贫穷。但是,“我们有充分的决心。我们知道资源有限,必须把资源放在最重要的方面。”
&&&&经合组织官员Schleicher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他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优先重视,然后再看如何运用技术改变现状。
&&&&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建议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坚持机制创新,广泛吸引社会各方力量。他认为:“教育信息化涉及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必须动员各方力量。”
&&&&袁贵仁介绍,中国充分发挥政府引领性作用,公益性设施由政府主导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提供个性化产品的优势,个性化资源由企业竞争投入。
&&&&韩国教育部副部长Chae&Chun&Gim分享了韩国的经验:一是确保教育信息化政策一贯性;二是政府继续给予资金的支持,确保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监督,通过监督来了解ICT的影响,此外,还需要很好的评价体系。
&&&&乌拉圭教育部副部长Prates建议建立一个全球的信息化基金、全球化的信息教育网络和全球的数据中心。“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知道自己肯定会犯错。三年后肯定有新东西出现,犯错是21世纪学习的基础。”Prates说。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的今天,教育信息化不仅肩负着重塑传统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不断创新的使命,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需要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说。
&&&&这也是各国面临的共同的挑战。巴林教育部部长Alnoaimi说,从ICT角度来说,现在我们是全球的ICT公民。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准备好了?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什么是ICT?ICT的重要性什么是ICT?ICT的重要性知识改变未来百家号ICT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是实现现代计算的基础设施和组件。虽然ICT并没有单一的普遍定义,但该术语通常被认为是指所有的设备, 网络组件 ,应用程序和系统 ,使人们和组织(即企业,非营利机构,政府和犯罪企业)能够在数字世界。ICT的社会和经济影响ICT被用于经济,社会和人际交往和互动。 ICT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沟通,学习和生活方式。 此外,信息通信技术继续将人类经验的所有部分彻底改变为第一台计算机,现在机器人一旦处理了人类的许多任务。 例如,计算机一旦接听电话并且定向呼叫适当的个人回应; 现在机器人不仅可以接听电话,还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处理呼叫者的服务请求。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发展和业务增长的重要性非常巨大,事实上,它引入了许多人将其列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和通信技术也支持社会的广泛转变,因为个人正在从个人,面对面的互动转向数字空间。这个新时代经常被称为数字时代 。然而,就其所有革命方面而言,ICT功能并不均匀。 简单来说,更富裕的国家和更富有的个人享有更多的机会,从而更有能力抓住信息和通信技术带来的优势和机会。在ICT市场以及整个商业和社会的更大领域都发现了经济优势。ICT在企业中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说,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大量的成本节约,机会和便利。 他们的范围包括降低成本的高度自动化的业务流程 ,以及组织将ICT产生的庞大数据转化为推动新产品和服务的洞察力的大数据革命,涉及到诸如互联网购物和远程医疗等ICT支持的交易, 社交媒体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购物,沟通和交互选择。今天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会减少数字鸿沟还是促进其增长?但ICT也给组织和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问题和挑战。 数据的数字化 ,高速互联网的不断扩展和全球网络的不断扩大导致了新一轮的犯罪行为,所谓的恶性行为者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孵化电子计划,或非法获取系统窃取资金, 知识产权或私人信息或扰乱控制关键基础设施的系统。 信息和通信技术还带来了自动化和机器人。 信息和通信技术让越来越多的人限制他人与他人的互动,造成一些人们担心的是可能会失去人类的一些东西。今天在现代社会,信息通信技术是永远存在的,有超过30亿人可以上网。拥有智能手机的互联网用户中有大约8家,信息和数据正在跨越式发展。 这种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已经导致ICT成为日常生活的关键,其中没有一些技术方面的生活使大多数文书,工作和日常工作功能失调。然而,障碍仍然很大。 “在尚未使用互联网的43亿人中,有90%居住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拥有25亿人口的42个最不发达国家(LCC)中,获取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机会仍然很大程度上达不到,特别是对于这些国家农村人口众多“。 信通技术尚未渗透到一些国家的偏远地区,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任何类型的互联网。 这还包括电话线的可用性,特别是蜂窝覆盖的可用性以及数据的其他形式的电子传输。全球估计有4.5亿人生活在移动电话服务领域尚处于遥远的地方。有利的是,在过去十五年间,互联网接入和移动覆盖之间的差距大幅度减少,“2015年”是2000年全球领导人同意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成就的最后期限新数据显示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突出的差距。ICT继续采用新形式,纳米技术将迎来新一波ICT电子产品和小工具。 信息技术最新版本进入现代电子世界包括智能手表,如苹果手表 ,智能腕带,如耐克+ FuelBand ,智能电视,如谷歌电视 。 随着台式电脑即将成为过去时代的一部分,笔记本电脑成为计算机的首选方法,ICT在不断变化的全球范围内继续衰落和改变。为什么要学习ICT?ICT:多功能,灵活,动态FSU的信息,通信和技术计划有助于打开一个强调多个技能的有奖职业的大门,并允许学生在传统IT,传统通信或新的组合职业中追求各种选择。●ICT专业人员支持他们服务的人员和组织的新兴目标和文化●对ICT技术的需求正在增长●将技术技能与公关,广告和媒体传播的沟通技巧相结合,为雇主带来了影响●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信通技术职位普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并提供领先的挑战和机会,促成了令人满意的事业●在信息技术方面 ,重点是项目管理,组织变革和教学技术技能,有助于策略性地开发和实施信息技术。 IT技能还包括项目管理和社交媒体的交流,写作和领导能力。●在传播中 ,重点是社会和数字媒体,Web 2.0以及对传统技术和传播理论的全面了解。 沟通技巧还包括管理互联网在公共关系,新闻传播,宣传,广告和营销方面的不断扩大的作用。基本原则重点在于:●技术与沟通理论●技术技术●信息原则●组织沟通与文化●写作,演示和推广需学习:●确定组织和用户的信息和通信需求●设计信息/通信解决方案以满足这些需求●创建和管理信息系统/通信系统,以在正确的时间向适当的人员提供正确的信息ICT职业包括:●计算机程序员●网页设计师●数据库分析师●项目经理●社交媒体经理●安全/网络分析师●技术支持●移动应用开发者●技术培训师/经理●电子营销专家●数位专家●公共关系/内容营销●Web开发专家●社交媒体与营销协调员●综合营销策略师●企业沟通协调员●在线参与专家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知识改变未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1.我们是“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大会”的参加者。该次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南方科技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高等教育创新中心联合承办,日至8日在中国深圳市举行。我们向会议组织者和承办者为启动、组织和举办本次盛会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诚挚的感谢。
2.我们共同回顾并重申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设和平世界、消除贫困、长久发展和跨文化交流”使命的支持,并进一步回顾年“高等教育国际会议”上强调的使高等教育与21世纪相适应,“投资高等教育成为建立一个全面的和多样化的知识型社会的主体力量,以满足推动研究、创新和创造力的需求”。
3.在正式成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的“高等教育创新中心(ICHEI)”的历史性时刻,我们重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0年在Jomtien提出、2000年在Dakra重申的建设“全民教育”(EFA)、2015年在仁川宣言中提出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为此,我们呼吁要为全民实现平等的高质量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行动指南。
4.我们强调和重申了对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支持,尤其是对SDG 4(确保全面和同等质量的教育,并促进全民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SDG 5(达到性别平等、助力所有女性和女童)、SDG 9(建设耐用的基础设施,促进可持续的工业化并推动创新)和SDG 10(减少一国之内和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
5.我们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在巴黎发布的“开放教育资源宣言”和2015年在青岛发布的“青岛宣言”(在中国青岛发布的第一个针对ICT教育应用的国际宣言)。这两个宣言旨在促进开放教育资源(OER)使用、创建ICT教育应用环境和建设开放教育资源联盟。此外,在利用ICT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公平、可达、高质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提出了相应倡议。
6.我们认为高等教育能够在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也关注到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甚至是国家内部)存在信息鸿沟。在高等教育中使用ICT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在国际经济环境中提高竞争力。通过提高技能型劳动力和促进社会流动性,尤其是通过在高等教育中应用ICT可以有效达成上述目标。同传统的知识传授途径相比,ICT具有提高入学率、促进公平和提升质量的能力。
7.我们认为,虽然针对全民教育、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在前面所提及的宣言和框架所开展的全球运动非常重要,但是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建立ICT支持的集成创新实践体系将成为实现SDG目标的更加迫切的需求。
8.我们认为利用ICT支持的高等教育理想环境,不仅能够提供入学率、平等和高质量的教育,而且应该强调创业精神,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且能够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ICT,高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9.确保全纳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为全民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是,ICT的增效作用和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将为实现这项任务提供充分的支撑。
10.我们认为,实现性别平等应让所有女性从她们接受教育开始,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可以让她们通过掌握21世纪的必备技能,更好地适应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以提高全球竞争力。
11.只有系统获得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TEAM)领域知识和技能,成为接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才能建设适应性基础设施、推动可持续的工业化进程和培育创新。社会和人文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不能被忽视或低估,因为经济发展应该同社会发展相适应。
12.减少国家间及国家内的不平等是另一个艰难的挑战。不仅如此,高等教育所扮演的社会流动性角色和促进高等教育中应用ICT的合作,将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必要工具。
13.虽然ICT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和创新不是达成SDG挑战的灵丹妙药,但是它为促进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必要工具。
创建ICT支持的高等教育环境
14.中国政府实施的“一带一路”计划强调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互惠联系与合作,才能实现建设ICT支撑的高等教育环境的目标。
15.ICT在高等教育中优秀的实践经验应作为可分享的案例资源,可以成为ICT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借鉴和示范。对于期望通过应用ICT来提升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共享变得尤为必要。
16.国际ICT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优秀实践,不应仅局限于高等教育机构或者开放教育资源开发层面,而应该涵盖ICT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的各个层面,如政策研制与实施,包括学生、教职人员和产业界等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
17.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难以承受过高的ICT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费用。通过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可以帮助减少高等教育机构和其它参与方在相关ICT技术上的花费。
18.高等教育ICT技术领域的PPP模式有助于降低ICT基础设施成本,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承载能力,为教育质量平等和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尤其在创业教育中利用该模式,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投入到创业中,以提高就业机会,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
19.此外,知识产生、能力建设、技术保障、政策研制和支持、信息共享是培育ICT支撑的高等教育环境的核心。
ICHEI的职责
20.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是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的二类机构,在日举行的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批准设立,其使命包括:
(1)同UNESCO开展密切合作,以帮助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机构尽其社会责任,同时为UNESCO成员国发展需要提供支持;
(2)探索ICT在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中扩大其受众范围、提升其教育质量和促进其教育平等的潜力;
(3)建立区域协同发展和地区合作网络。
21.ICHEI为ICT在亚太地区高等教育应用提供观念试验室和知识共享平台,以为UNESCO成员国建立和传播创新的方案与政策建议。
22.基于ICHEI的四个战略性目标:知识生产、能力建设、技术支持、信息共享,ICHEI旨在加强国际和地区间在高等教育创新的合作,包括主要在亚太地区的联盟培育、智力合作、知识共享、合作伙伴关系;为政策发展和实施提供相关建议;并通过促进ICT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来发展机构和个人提供高等教育的能力。
23.迄今为止,ICHEI同深圳市著名的ICT领域国际性大公司建立了紧密联系,包括华为、中兴和腾讯等。以深圳在“学习型城市”和创新枢纽为基础,我们希望在今后同其他区域拓展更深入的地域性伙伴联系,包括规模较小的和刚起步的伙伴,鼓励他们今后更多地参与、并为高等教育创新和创业教育做出贡献。
行动计划建议
24.我们支持ICHEI为促进和提高在高等教育中使用ICT所付出的努力,也期望今后能够同ICHEI所举办的项目开展合作,在建立ICT支撑的高等教育环境的基础上,为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25. 为促进ICT在高等教育中发展和应用,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多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基于ICT的高等教育环境,我们鼓励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包括公私合作伙伴(即PPP)关系。这些伙伴关系应该同创业教育相结合,以促进未来企业家人数的提升,从而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上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6.为确保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创新,我们认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需要建立指导纲领/准则。该指导纲领/准则不是为了让等教育创新实践实现标准化,而是为了建立面向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反映入学率、公平性、高质量和相关性的最好国际实践案例。
27.深圳共识建立在全民教育运动、巴黎开放教育资源宣言和青岛宣言的基础上,重申了对仁川宣言及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持。因此,深圳共识为促进、提高和合作在高等教育中开发和应用ICT做出了历史性承诺,有力地支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和平、消除贫困、推动持久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不变使命。
版权所有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 邮编:518055 电话:+86 2粤ICP备号
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巡视作用彰显 实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