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为什么在人文社科术语的选词竞争中,日语

已被5人收藏
&现代汉语词汇一半以上来自日语
来自:上海
发帖:20+182
汉语无疑是世界上最包容的语言,80%词汇来源于日语和佛教用语。-==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引用自#45楼:Nederlands(Nederlands)
狗硬盘又在刷存在感了?滚回老家去-==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0楼...
来自:上海
发帖:3+1336
内阁是日语?说了多少遍了,文盲不要再混淆视听了-==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引用自#19楼:Ricercar(SanPeter)内阁是我们的词汇?-==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引用自49楼:侬刚刚晓得啊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1楼...
来自:上海
发帖:677+18483
引用: 内阁是日语?说了多少遍了,文盲不要再混淆视听了-==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引用自#19楼:Ricercar(SanPeter) 内阁是我们的词汇?-==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文盲就不要出来现了
一、明、清最高官署名。明太祖杀宰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废宰相制。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始称内阁,阁臣参预机务亦始于此。后内阁地位渐高,阁臣(大学士)实际成为宰相。清沿袭,但参与重要政务之人多由皇帝委任,非必为阁臣。康熙时,内廷书诏划归南书房翰林,内阁之职已分。雍正设军机处,内阁成为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不问军国机要,职权更轻,但名义上仍为最高的官署。参见“大学士”。二、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立责任内阁。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组内阁,设会议政务处,以各部尚书为内阁政务大臣。宣统三年(1911),将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号为“责任内阁”。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2楼...
来自:上海
发帖:39+135
楼上百度得好-==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3楼...
来自:上海
发帖:189+6888
那又怎么样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4楼...
来自:上海
发帖:284+1484
日杂最老卵的就是不经过任何考证和史料证明就敢抛出一大堆词汇非说是日本人发明的 强迫你接受这种事情-==kds官方iPhone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5楼...
来自:保密
发帖:23+1346
汉字都是一字一意,来自日语的词组只不过是日语先接触了西方,先翻译成日语,我们再通过日语翻译回汉语而已。只不过都用了汉字而已。不过你回头看日语的用汉字翻译的西方词汇,他的读音还是西方词汇的音译。而汉语才是真正意译过来的。个人感觉汉语翻译西方词汇最绝的就是“基因”这个词。最基础的因素,发音又像。
-------------------------------------------------------------------------------------------
大神要你命!
...56楼...
来自:上海
发帖:677+18485
汉字都是一字一意,来自日语的词组只不过是日语先接触了西方,先翻译成日语,我们再通过日语翻译回汉语而已。只不过都用了汉字而已。
不过你回头看日语的用汉字翻译的西方词汇,他的读音还是西方词汇的音译。而汉语才是真正意译过来的。
个人感觉汉语翻译西方词汇最绝的就是“基因”这个词。最基础的因素,发音又像。
日粉都是脑残,日语汉语都一窍不通
翻译都是汉语大师,所有外来语翻译都是从汉语典籍里面来查找最贴切的词汇,比如经济一词,最早来自《晋书·殷浩传》:“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哪像现代的日语,大量外来语都是来自译音假名翻译, 不懂英语的话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鬼
韩国人不用汉字以后,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了,重名多的一塌糊涂,只能重新捡回汉字
所以汉语就是日语的根,日语无论如何是无法摆脱汉语的影响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7楼...
来自:上海
发帖:0+969
引用: “引用: 这些词全部是从中国古文里面 抄过来的 楼主发贴机,不知道是谁的马甲?天天发弱智贴 引用自#37楼:jacobson(larryxin) 文言文里都是之乎者也,很少有词汇,这些现代词汇你在古文里见过?新文化运动后提倡白话文,才从日本引入了这些单词。-==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你说的这些古汉语里全部都有,你说只有之乎者也,那只不过是你学的太差 引用自#40楼:jacobson(larryxin) 你举些古汉语的例子呢。顺便纠正你一个错别字,是“学得太差”,不是“学的太差”。-==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得的地现代汉语早就不分了,你是从什么年代穿越来的啊? 引用自43楼:jacobson(larryxin)
学的太差 和 学得太差 意思不一样的好不好。还得的地不分。你语文及格伐-==kds官方iPhone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8楼...
来自:上海
发帖:42+313
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载晋文公的“谋元帅”(即考虑中军主帅人选),晋国名将先轸在城濮之战与崤之战中屡立战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元帅头衔并有着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唐李渊入关后,设有左右元帅。唐代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统帅。元帅常以皇子或亲王担任,副元帅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担任。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以前曾担任过“西讨元帅”。宋靖康时以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拒金兵;金侵宋时亦设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多由亲王任职,权位极重,非定职。元代外省和边疆常设有都元帅、元帅府或分元帅府及置达鲁花赤、元帅等,为地区军事长官。元末地主武装首领多称元帅。明代在枢密院之下设诸翼元帅府,任命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元、明两朝的元帅职权较前减轻,仅为二、三品官职-==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
...59楼...
来自:上海
发帖:284+1485
汉字都是一字一意,来自日语的词组只不过是日语先接触了西方,先翻译成日语,我们再通过日语翻译回汉语而已。只不过都用了汉字而已。 不过你回头看日语的用汉字翻译的西方词汇,他的读音还是西方词汇的音译。而汉语才是真正意译过来的。 个人感觉汉语翻译西方词汇最绝的就是“基因”这个词。最基础的因素,发音又像。 引用自56楼:娘希匹(askarock)
还有“逻辑” “几何”等词语-==kds官方iPhone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60楼...
来自:上海
发帖:96+385
一直都知道,最简单的例子,消防,按照中文应该是先防在消,防消,不习惯,说不顺口,这种都无所谓啦,反正知道是指什么就可以了-==kds官方iPhone客户端==- 引用自#18楼:菜皮008(caipi008)
-==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61楼...
来自:上海
发帖:25+972
內閣的中文詞源來自明朝,但作為現代國家機構的用法則源自英國。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執政期間,因担心丞相胡惟庸相權权力过大而架空君权,決定以謀反罪名廢相,之後明成祖設內閣置大學士作為秘書兼顧問組織代之,本意為將其權力降低,事實上由於皇帝的信任,居首位的大學士(首輔)權力可以與宰相相比,於明憲宗成化(1465年—1487年)首輔制臻至成熟;歷代著名的大學士包括楊廷和、夏言、嚴嵩、徐階、張居正等。至清代時其權力始消減,部分首輔權力轉移至總督均分,而自雍正帝後,軍機處取代了內閣在政治決策上的地位。晚清立宪运动后,于1911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内阁——慶親王內閣。-==kds触屏站==-
-------------------------------------------------------------------------------------------
保护沪语,拧拧有责!!!
保护沪语,从吾组起!!!
...62楼...
来自:上海
发帖:6+85
大家对这个事怎么看?有不知道或者不相信的吗?-==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是的,晚清的时候日本脱亚入欧,之久翻译上面却是比中国妙。 所以有学者评论:中国和欧洲之间永远隔着一个日本。-==kds触屏站==-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63楼...
来自:上海
发帖:9+1813
有本事不要用汉字,像棒子和越南一样。 引用自7楼:缥缈(laotiger)日语汉字和你用的汉字不一样的,你没发现? 你家主子自废武功,放弃使用传统汉字,人家用的才是正宗,才是华夏文明正统,你家主子推行的属于西方犹太文明。-==kds官方iPhone客户端==-引用自22楼:动不动主子主子的,****腔调。和你意见不同的都有主子,就你是野生的?那种汉字是正宗?那种不是?你说了算?不谈日汉字的简化,所谓的正体字是正宗?
-------------------------------------------------------------------------------------------
有一种刚度腻子的思维逻辑:家里其他小宁都过的比他好,是当家的偏心了。应该叫隔壁王木匠来当家,王木匠对他会比亲腻子还亲的。
...64楼...
来自:上海
发帖:0+621
没有我们的字,哪来他们的词?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65楼...
来自:上海
发帖:9+1814
真心切伐消,不管这些词汇来自哪里。全世界都知道这是现代汉语词汇,不是现代大和语词汇。明白?
-------------------------------------------------------------------------------------------
有一种刚度腻子的思维逻辑:家里其他小宁都过的比他好,是当家的偏心了。应该叫隔壁王木匠来当家,王木匠对他会比亲腻子还亲的。
...66楼...
来自:上海
发帖:41+1447
我感觉lz举的这些词汇更能让我感受到中文博大精深啊-==kds官方iPhone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67楼...
来自:上海
发帖:24+4040
没有我们的字,哪来他们的词?发现了****,却用不来****,有个屁用?-==kds触屏站==-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68楼...
来自:上海
发帖:24+4041
没有我们的字,哪来他们的词?火yao。-==kds触屏站==-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69楼...
来自:上海
发帖:9+1815
楼上百度得好-==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引用自53楼:最少人家还百度下查查资料,总比什么都不调查,胡说八道要好。你说是伐?
-------------------------------------------------------------------------------------------
有一种刚度腻子的思维逻辑:家里其他小宁都过的比他好,是当家的偏心了。应该叫隔壁王木匠来当家,王木匠对他会比亲腻子还亲的。
...70楼...
来自:上海
发帖:9+1816
没有我们的字,哪来他们的词?发现了****,却用不来****,有个屁用?-==kds触屏站==-引用自68楼:你确定你的类比恰当?你该说发明了火 药,却没造杀人武器,才恰当。顺便说下,你查下明火器,对比同时代西方武器。
-------------------------------------------------------------------------------------------
有一种刚度腻子的思维逻辑:家里其他小宁都过的比他好,是当家的偏心了。应该叫隔壁王木匠来当家,王木匠对他会比亲腻子还亲的。
...71楼...
来自:上海
发帖:59+4136
有本事不要用汉字,像棒子和越南一样。 引用自7楼:缥缈(laotiger)日语汉字和你用的汉字不一样的,你没发现? 你家主子自废武功,放弃使用传统汉字,人家用的才是正宗,才是华夏文明正统,你家主子推行的属于西方犹太文明。-==kds官方iPhone客户端==-引用自22楼:SB,如果年代早就算正统的话,华夏正统是甲骨文或者小篆,哪轮得到繁体字,更别说日文汉字,没文化真可怕。
-------------------------------------------------------------------------------------------
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求包养,除了要有特长,更得有时长
...72楼...
来自:上海
发帖:9+1817
这个帖子的80%都是日语。 没有日语,对于普通话来说,日常对话一句话都说不完全。-==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引用自44楼:册那,这帖子80%都是日语你都说的出?你确定哪些辛苦学习日语的翻译官们愿意听这话?你以为谁都有资格姓山本的?
-------------------------------------------------------------------------------------------
有一种刚度腻子的思维逻辑:家里其他小宁都过的比他好,是当家的偏心了。应该叫隔壁王木匠来当家,王木匠对他会比亲腻子还亲的。
...73楼...
来自:上海
发帖:9+1818
内阁是日语?说了多少遍了,文盲不要再混淆视听了-==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引用自#19楼:Ricercar(SanPeter)内阁是我们的词汇?-==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引用自49楼:不是你们的,是我们的。
-------------------------------------------------------------------------------------------
有一种刚度腻子的思维逻辑:家里其他小宁都过的比他好,是当家的偏心了。应该叫隔壁王木匠来当家,王木匠对他会比亲腻子还亲的。
...74楼...
来自:上海
发帖:41+1448
没有我们的字,哪来他们的词?发现了****,却用不来****,有个屁用?-==kds触屏站==- 引用自68楼: 你确定你的类比恰当? 你该说发明了火 药,却没造杀人武器,才恰当。 顺便说下,你查下明火器,对比同时代西方武器。 引用自71楼:作孽(yinxiaowo)
以讹传讹,中国人古代玩火器绝对完爆西方-==kds官方iPhone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75楼...
来自:上海
发帖:0+1
也没那么夸张。拿汉字深造词强译东方没有的概念的后果就是后世的人望文生义把原词理解到八杆子打不着的地方去,现在日本鬼子都不玩这个了几乎全音译了。
-------------------------------------------------------------------------------------------
魂灵实实紧,脑子拎拎清。
裤带束束好,下巴托托牢。
...76楼...
来自:上海
发帖:9+1820
没有我们的字,哪来他们的词?发现了****,却用不来****,有个屁用?-==kds触屏站==- 引用自68楼: 你确定你的类比恰当? 你该说发明了火 药,却没造杀人武器,才恰当。 顺便说下,你查下明火器,对比同时代西方武器。 引用自71楼:作孽(yinxiaowo)以讹传讹,中国人古代玩火器绝对完爆西方-==kds官方iPhone客户端==-引用自75楼:我想说的就是你说的意思,所以让他自己去查查。
-------------------------------------------------------------------------------------------
有一种刚度腻子的思维逻辑:家里其他小宁都过的比他好,是当家的偏心了。应该叫隔壁王木匠来当家,王木匠对他会比亲腻子还亲的。
...77楼...
来自:上海
发帖:41+1450
语言方面,英语,中文都是博大精深。
日语,韩语这种基本属于第二层次的语言。-==kds官方iPhone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78楼...
来自:上海
发帖:98+394
语言方面,英语,中文都是博大精深。 日语,韩语这种基本属于第二层次的语言。-==kds官方iPhone客户端==- 引用自#78楼:laobiyang1(laobiyang111)
-==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79楼...
来自:上海
发帖:39+140
&没有我们的字,哪来他们的词?&火yao。-==kds触屏站==- 引用自#69楼:kashin(qq180c823f09f3)
-==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80楼...
来自:上海
发帖:103+408
&&没有我们的字,哪来他们的词?&火yao。-==kds触屏站==- 引用自#69楼:kashin(qq180c823f09f3)& -==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引用自#80楼:主任(hongqiaoren1)
-==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81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0+435
&大家对这个事怎么看?有不知道或者不相信的吗?-==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是的,晚清的时候日本脱亚入欧,之久翻译上面却是比中国妙。 所以有学者评论:中国和欧洲之间永远隔着一个日本。-==kds触屏站==- 引用自#63楼:desuetude(desuetude)
-==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82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8+470
汉语无疑是世界上最包容的语言,80%词汇来源于日语和佛教用语。-==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引用自#45楼:Nederlands(Nederlands)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83楼...
来自:上海
发帖:119+476
一个很无奈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虽然日本的文字源自中国,日本的语言文化受中国的影响至深,但现代汉语中来自日语的新词,数量却很是惊人。据中日双方学者统计,中国人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和术语,70%是从日本输入的。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雷颐,曾在《黄金十年》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从日本舶来的。如服务、组织、纪律、方针、政策、理论、申请、解释等等,实际上全是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美学、文学、美术……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而在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造诣极深的石藤惠秀还在《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中列出了一张庞大的词表。
这样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早在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时,“明治”二字还是取自《易经》,“维新”一词出自《诗·大雅·文王》。但是在不得不咽下甲午战败的苦果后,有识之士痛后思痛,很快视日本为老师,去日本“西天取经”。从那时起,中国的语言文字、政治军事、改良革命乃至风俗礼仪,无一不受到日本的巨大影响。
甲午战争失败后,大量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而日本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热情也非常之高,并愿意支付经费,大概是因为做了千年的学生,突然之间有了做老师的优越感吧。
以清朝留学生会馆1903年的调查为例,当时的留日学生遍及19个省,约600余人。三年后,达到8600人,之后几年,每年的人数超过8000人。如此大的数字,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他们在日本努力学习打上浓厚日本色彩的西方知识。
这些留日学生还成立了许多译书团体,而1896年到1911年是日文被翻译成中文的高潮,共有956本日文书被翻译成中文,从1912年到1937年,则有1759种之多。而且在大量翻译过来的书籍中,以大中小学校的教科书为大宗。
此外,现代中国许多杰出的知识分子,比如章太炎、蔡元培、鲁迅等,都是从翻译日文著作开始了解现代科学的。
对于新名词的大量涌入,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就连维新派的张之洞也在一份****上批示:不要使用新名词。但他的一位幕僚随即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就是一个新名词,也是来自日本。
最后,再列举一些我们经常使用且来自日本的词语:积极、消极、权力、义务、具体、抽象、第三者、场合、律师、代价、亲属、继承、条件、卫生、文凭、压力、野蛮、代表……
真可谓俯拾皆是,犹如一张大网笼罩着我们的话语体系,难以想象,如果我们彻底扫荡这些外来词语,结果会是怎样?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84楼...
来自:保密
发帖:21+1239
有球必硬[uguisudani]
大家对这个事怎么看?
有不知道或者不相信的吗?-==kds官方Android客户端==-
标题写错了应该是“现代汉语词汇一半以上外来语来自日语”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85楼...
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现代汉语词汇一半以上来自日语
数码影像推荐
最新二手发布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
奖励分值:您今日还有 3 点分值可以奖励 [ 20 点奖分可自动换取 1 点PP]
请输入4位有相同表情的数字
&违反国家法律&&&&&&&&&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恶意刷屏&&&&&&&&&&&&&&&内容重复&&&&&&&&&&&&&&&攻击管理员
&本人要求删除&&&&&&&&当事人要求删除
&与主题无关&&&&&&&&&&&水贴软文&&&&&&&&&&&涉及敏感政治内容
&被要求删除,你懂的&&&&&&&&&&&盗号并发布违规或广告内容
扣除hp值:
宽带山警务室
&恶意刷屏&&&&&&&&&水贴软文
&违反国家法律
&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网页不能打开
&图片不能显示
已报名参加的人员:&&&&现代汉语词汇学
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大32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0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核心提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有两个时期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唐代,一个是近代。唐代时,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直至与中国文化接触之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有两个时期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唐代,一个是近代。唐代时,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直至与中国文化接触之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已。而近代时,则轮到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姑且不论,仅语言文字方面,日本倒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涌入到中国的汉语里,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汇,被称作日语&外来语&。之所以给&外来语&加上个引号,是为了区别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因为这二者之间毕竟还是有些不同的。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多得惊人。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大约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用汉字对西方相应词语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里落地生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说&东&道&西&的概念,竟大都出自日本人之手。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日语词汇源源不断地融入到现代汉语里。这些词汇迅速取代了&严译&,即严复翻译的,大部分术语。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词汇和术语,大都是这一时期从日本引进的。例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等。
同样一个西方科学术语,同样用汉字,在中国和日本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译法,而且最后还是以中译失败,日译胜利而告完结。这的确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严复和梁启超们,为什么没有想到采用明治初期日本学者那种比较自由和通俗的意译方法?明治初期的日本学者们,为什么没有采用二十年之后大陆精英们那种引经据典式的译法?先是汉字和汉语词汇在隋唐时期大举登陆日本,造就了日本的书面语言。继之,当日本与西方在近代相遇后,便大量地使用汉字和汉语词汇去翻译相应的西方名词和术语。最后,出自日本学人之手的这些译词,在清末又潮水般地涌入中国。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基本属名词类。名词本身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可见可感可触的很具体的事物、场景的命名,如桌、椅、草、木、山、川、日、月等等;一类则表示某种抽象的意义,即所谓术语和概念,如政治、经济、民主、自由、科学、文化等。前者可称为具象名词,后者可称为抽象名词。在日语&外来语&中,具象和抽象两类名词都有。现谨以&电话&和&俱乐部&为例。&电话&是日本人生搬硬造出来的汉语词汇,用来意译英文的telephone。最初,中国人把这个英文词汇音译为&德律风&。在一段时期内,&电话&和&德律风&两种叫法并行不悖。但渐渐地&德律风&有些招架不住,最终还是败下阵来,灰飞烟灭了。关于这个译名,有关专家曾发现过一则有趣的史料。上世纪初,一群在日本的绍兴籍留学生曾联名给家乡写回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日本的近代化情形,鲁迅也列名其中。信里说到&电话&时,特意加以注释:&以电气传达言语,中国人译为&德律风&,不如电话之切。& 而&俱乐部&这个词则是日本人对英文club的音译。这几个汉字在音、形、意三方面都堪称绝佳的选择,所以沿用至今。但也有些日译具象名词进入中国后,逐渐被淘汰。例如&虎列拉&这个词,曾在中国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后来还是被&霍乱&所取代。
在与汉字遭遇之前,大和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系统,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在原有的日语中,具象名词很丰富,对种种具体事物都有很精准的表述与命名,但抽象名词却极不发达。这并不奇怪。当一个民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时,是不可能有发达的抽象思维的,因而也就不可能产生出大量的概念。只是在与汉语接触后,汉语里众多的抽象名词才涌入到日本原有的语言中。汉语里的种种具象名词,如山、川、草、木、日、月、云、雾等,虽也传入日本,但日本人可按照自己原有的发音来读这些汉字;但像汉语里的自然、道德、政治、经济、风流、文学等抽象名词,因日语里原本就没有相应的词汇与之匹配,便只能模仿汉语的发音来读这些词。汉语中的抽象名词,在音、形、意三方面对大和民族来说都是陌生的。
到了近代,当日本与西方语言遭遇后,便用汉语抽象名词去大量地对译西方的概念。例如,用&经济&对译&economy&,用&自然&对译&nature&,用&文学&对释&literaure&等。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应该知道这些被日本人用来翻译西方概念的汉语词汇,原本是从中国引进的,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些汉语词汇传入日本后,在含义方面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抽象名词从一个民族传入另外一个民族,不可能始终如一地保持原汁原味。即便在文化发展阶段相等的两个民族之间,也可能发生某种误读和误解,何况当时的日本在文化发展阶段上与中国是如此之悬殊。那一大批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抽象名词被日本人移植过去之后,要想真正在日本的文化土壤里生根开花,就必然要与汉语之原意发生某种程度的切割与剥离。日本学术界对这些汉语词汇在古汉语中的原意以及传入日本后的意义转化,曾经做过很多考索。例如&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原指&经世济俗&、&治国平天下&,但传入日本后,其意义则变得狭窄起来,专指财务经营、财政措施等。再如&自然&这个词,在古汉语中原指不依赖人力,或人对之无能为力的现象;但传入日本后,却具有了&偶然&、&万一&、&意外&这几层意思。还有一些词,在汉语中原本只被用于一种很具象的场合,并不含有明显的抽象意义;但传入日本后,词义渐渐向抽象的方向发展。例如,现代汉语中的&社会&这个词,已经是一个抽象名词,是诸多日语&外来语&中的一个。这是日本学人对英语&society& 的对译。但&社会&在古汉语中,却基本上是一个具象名词,特指每年春秋两季乡村学塾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集会。但这个词传入日本后,渐渐地别有所指,开始变味了。江户末期,日本已将以教会为中心的教团、教派称作&社会&,已然使这个词汇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意义了。
在用汉字对译英文词汇与概念方面,主要有如下几种作法:
第一种方式,是接受汉语中已有的译法。日本现代学者在论及本国近代的翻译工作时,往往不忘提及利玛窦、徐光启、莫里逊这些先行者所提供的参考。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有些名词、术语,正是当初来华的传教士及其中国合作者所共同创造的译法。据日本学者考证,至少&数学&、&理论&、&银行&、&保险&、&批评&、&电气&这几例,属于日本近代学人对中国已有译法的袭用。在人们谈到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时,往往把上述词汇也包括在内,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第二种方式,是对汉语词汇的原意加以改造,使之适合用于对译英文概念。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译语很多。如革命、艺术、文化、文明、文学、封建、阶级、国家、演说、民主、自由、经济、社会等,均属此例。前文已述,有些汉语词汇输入日本后,其含义已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某些变化,如&经济&、&社会&等。日本学人在选定此类汉语词汇来对译&economy&、&society& 等相应的西文概念时,应该不会有过多的犹豫。而更多的时候,日本学人必须对汉语词汇的原意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才能为某个西文概念量身定做一个大体合适的译语。将汉语词汇的语意抽象化,是日本学人改造汉语词意的一种途径。例如&阶级&一词,汉语原意指台阶和官位俸给的等级,并不具有多少抽象的意义。而当日本学人把&阶级&作为英文&class&的译语后,便已将这个词大大地抽象化了。另外一种途径则是将汉语词汇的原意覆盖面缩小,仅取其中的一部分,用来对译西文概念。例如&文学&这个词,汉语原意十分宽泛,一切文字形态的书籍和文献,都属于&文学&之列,汉唐时期,&文学&甚至还是一种官职。而当日本学人用&文学&来对译英文的&literature&时,只是用了其中的部分含义。还有一种途径,便是对汉语词汇仅仅假其字而完全不取其义,甚至赋予其一种与汉语原意完全相反的意义。例如&民主&这个词,汉语原意指&庶民之主宰&,而当日本学人用以对译英文的&democracy&时,便令其表达了一种与汉语原意截然对立的意义。
第三种方式,是新造汉语词汇。当实在找不出对译英文概念的相应汉语词汇时,日本学人便利用现有的汉字构成新的词组。以这种方式产生的英文译语也为数不少。在具象名词中,上文提及的&电话&当属此列。在抽象名词中,个人、民族、宗教、科学、技术、哲学、美学等等,都是这种生搬硬造的产物。例如&哲学&一词,为在西文东译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西周所造,用以对译英文的&philosophy&;&美学&则为有&东洋卢梭&之誉的中江兆民所造,用以对译英文的&aesthetics&。
还有另外一种情形,即被日本近代学人从汉籍中选取用作英文译语的词汇,在汉语里并不独立存在。例如&主义&,在古汉语里原本不是一个单独的词汇。日本现代学者在考证&主义&的语源时,却硬说&主义&一词原为汉籍所有,并列举了《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一句为证,想以此佐证日本近代学人确实系从汉籍中找到&主义&这个现成的词汇,去对译英文词尾&ism&的。但太史公这句话里的&主&,指的是&主上&,即汉文帝,全句的本意是说&敢于犯颜强谏,致皇上于义&。所谓&达主义&,不是说自己要坚持实现某种信念,而是说&要使主上抵达义的境界&。在这句话中,&主义&根本不构成一个独立的语言成分。有趣的是,日本出版的《大汉和词典》中,也列举《太史公自序》中的这句话为&主义&一词的汉文出典。日本近代学人有可能是将汉籍中的&主义&误读成一个词,并作了望文生义的理解,再用以对译西文的&ism&。不过,日本近代学人的汉文程度都很高,也可能他们根本就没有误解汉文,&主义&不过是他们新造的一个词汇,与&以达主义&这种汉文中的&主义&并无关联。而真正误解误读的,只是后来的考证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在中日两国都被广泛使用的那些作为西文译语的名词、概念,也并非一开始就在日本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日本近代刚开始大量译介西方著作时,往往同一个西文名词、概念,会有数种译法,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不悖。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最终存活下来的。例如,&literature&这个英文词汇,一开始在日本至少有&文章学&和&文学&两种译法,而最后&文章学&遭淘汰,&文学&被接受。再如&art&这个概念,一开始有&艺术&、&美术&、&文学技艺&等数种译语并行,直到上世纪初年,&艺术&才最终战胜其他译法而站住了脚。有时,一个译语的产生和定型,所经历的过程是十分艰难曲折的。例如&个人&这个概念,今天在中日两国的使用频率都很高。这是英文&individual&的译语。汉语中原本没有&个人&这个词,据日本现代学者考证,&个人&这个译语的选取,原本是对汉语&一个人&的省略。在一开始,也曾直接用&一个人&来对译&individual&,而且在很长时期内,这个英文概念在日本有多种译法并存,&各殊之人身&、&独一者&、&人&、&独一个人&、&私人&等译语都曾被使用过。&个人&这种译法并不是最早出现的,但却笑到了最后。
翻译家严复强调,要想深切了解西方思想学术,必须直接读原著。借助翻译已是不得已而为之,借助翻译的翻译,则隔尘更多,去真更远。他认为,日本对西方概念的翻译多不准确,因此不能无条件地借用,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译法。例如,他反对&经济&这个日本译语,而代之以&计学&。他认为 &经济&一词,原意比英文&economy&要宽泛的多,因此不宜作该词的译语。再例如,他拒绝借用日文译语&社会&,而坚持把英文的&society&译作&群&,把&社会学&译作&群学&。此外,&capital&一词日译&资本&,严译&母财&;&evolution&一词日译&进化&,严译&天演&;&philosophy&一词日译&哲学&,严译&理学&;&metaphysics&一词日译&形而上学&,严译&玄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但严复对日本译语,也并非一概拒绝。在他自己的著述中,使用日本译语的例子并不鲜见。对有的日本译语,他也非常首肯。例如,对把英文&liberty&和&freedom&译作&自由&,严复就毫无异义,并且说:&西名东译,失者固多,独此无成,殆无以易。&
在怎样翻译西方术语问题上,当初在中国是有过争议的。大体有三种观点。一种主张尽可能有中国自己的译法,反对无条件地借用日译,严复可为其代表。一种主张尽可能借用日本已有的译法,王国维可为其代表。还有一种观点,则主张对西文术语进行音译,章士钊可为其代表。实际上,有些西方术语,也确曾以音译的方式广为流行,如&德谟克拉西&(民主)与&赛因斯&(科学)。就是严复,也有过音译西方术语的成功尝试,如将&Logic&音译成&逻辑&,据说便出自严复之手。&逻辑&二字,在音、形、意三方面都是上乘之选,所以能够站住脚。对&Logic&,日本也有意译和音译两种译法,意译作&论理&,但后来还是音译更为流行。&逻辑&这个汉语译法,也传入了日本,而且还经常出现在在现代日本著作中,但往往加注&logic&的日语译音。在日本,&逻辑&一词可说是中、日、西三种文化的混血儿,即中国的字,日本的音,西方的意思。
由于我们使用的西方概念基本上是日本人替我们翻译的,因此在中国与西方之间,也就永远地横隔着一个日本。
------分隔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汉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