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坊有关三坊七巷的诗句句

湘ICP备号-1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有关“拦街福”诗歌辑存
有关“拦街福”诗歌辑存
拦街福,是温州特有的地方性传统节日。顾名思义,是春季拦街祈福。即在春天,要举行春祈,故又名“平安福”,祈求天神保佑当年丰收和一方平安。据清乾隆《永嘉县志》载:“二月朔,通衢设醮禳灾,名拦街福,以后循次取吉为之,至三月望日止。”可见,此俗温州拦街祈福活动始在清乾隆已盛行,上巳拦街福产生应在康熙三藩乱温之后。康熙《永嘉县志·风俗》无拦街福,只有元宵节记载。其引宋《永嘉谱》云:“上元结竹为门,挂彩结灯,庙宇尤辉煌,连宵金鼓,歌唱之声达旦。”此类活动早在宋时就流行温州。《岐海琐谈》记载明时盛况甚详。由于其描绘内容与拦街福相近,以至有人误将元宵节与拦街福混淆。其实拦街福来源于上巳节,“上巳”指三月上旬巳日。上巳节的早期节俗最重要的内容是祓禊。由于时间上元与上巳节期分界逐渐模糊,与清明邻近,春游娱乐开始尚分头而行,后来逐渐合而为一。魏晋以后,上巳节期改为三月三日。又俗传三月三为王母诞辰,故这天奉祀王母蟠桃宫庙会,同时又开花会敬谢花神。据清郑传笈《东瓯观花祭记》:“花祭者,瓯俗迎神品花之胜会也。瓯俗例于三月中迎东岳神或五都神、东瓯王神,轮岁出巡。城厢内外,至有定日,尽一月而毕。先期数日,居民洁街道,洒庭除,横木于廛,张灯结彩,自县前至南门数里尤繁华。步障架皆朱绿巨木,上覆五色布幔,旁垂彩缯杂帛,而多缀各色异灯于其下。某庙设珠灯,大数围,灵珑透剔,光怪陆离。其神之出巡也,方相前导,七星旁侍,旌旗棨戟,环回拥护。所止之地,争以名花异卉,错陈于牲醴祭品之前,其尤者得邀银牌之赏。每当静炮一震,万家灯火,同时并发,辉煌灿烂,如同白日。城厢男女盛饰争前,年少子或携筝挟琴,街歌巷唱,前呼后应,此往彼来,但闻人语嘈杂之声,箫鼓哗阗之音,其神前之所设何物,所品何花,有不可得而逼视者,可谓盛已!”
拦街福活动从市区康乐坊开始,取意“康泰欢乐”。骑街搭起花门竹,结上红彩,挂起精美绝仑的彩灯。街头竖起一对高灯,一对头牌。头牌上刻着大字,一边是“闾里康宁”,一边是“春祈良愿”。
在拦街福之日,通街大道,灯火辉煌,高张布幔,结灯悬灯,尢以南北大街最为突出,比户接连,号称十里。如各种悬灯、抬灯、背灯等,著名的有珠灯、春灯、首饰龙灯、百鸟灯、走马灯等;各种古玩奇花,琳琅满目。从街头到巷尾,家家摆出祭桌,上供福礼,并陈列糕点,以祭神祗。街道两旁搭了许多戏台,曲艺、戏剧类节目精彩纷呈。台上管弦竞作、锣鼓喧天,台下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如遇上戏台相对或左右并列的戏班同时演出,互比高低,称之为“斗台”。沿街还有抬阁游行活动。抬阁是特制木架上立男女儿童装扮的戏曲人物。滚龙灯、舞狮子、藤牌阵有布龙舞、纱龙舞、板凳龙舞、舞狮、马灯舞、踩高跷等游行表演,所到之处,无不人潮涌动,一片欢腾。有弹词、道情、花鼓、清唱、说书和吹打班等;有摆花祭、大寿桃、龙喷水等,街上百花争艳斗奇,古玩琳琅满目。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堆花大寿桃,立于一木架上,高齐屋檐,横跨街面。旁缀无数小寿桃,分多层依次排列,形如牌坊,还装饰着两百多个米塑戏曲人物以及鸟兽、彩灯、花卉等,叫人目不暇接。有的在临街楼中暗设木柜,用铜管引水上行,在灯幔下设一鳌头(或龙头)喷水;有的特制宫灯悬谜征射;有的摆上新奇的游艺供人游览;还有大放焰火引人注目,通宵达旦。拦街福开始只含消灾、祛邪、祈福之意,后逐渐增加了文化、艺术等成份,演变为定期的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日。随着社会发展,又产生了大规模的贸易活动,成为城乡交流,繁荣商业的主要集市,最终形成独特的传统节日民俗,止于抗日战争初期。直到2002年,在4月19日至21日举行的旅游节期间才恢复了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然而有关“拦街福”史料甚少,仅张泰青《瓯城灯幔记》等一二篇文章涉及。其大量描绘却反映在诗歌之中,故特将有关“拦街福”的诗歌辑存如下,以期人们从中去追寻、回味其蔚为壮观的场景。
仲春迎会,时久雨乍晴,漫赋记胜&&&
宿雨初收骤日曦,迎神事果有神奇。了无泥淖沾香辇,喜见晴光映画旗。入夜灯明和月照,沿街歌歇值醒移。天人共享升平乐,不是庸愚惑九黎。史载少昊时诸侯九黎以神道惑民。(《静观楼诗集》)
上巳迎神次周鸿津韵&&&
花朝元夕事非遥,赛会重开斗富饶。荷芰彩为浮绿水,楼台绮结倚青宵。(时谢池一带,剪彩成芰荷,浮水然灯,又结绮为楼台。)四郊人趁春潮至,比户金随蜡炬销。(郡城内外自初三至初十,沿街皆悬灯,连宵连旦。)同乐时来民父母,闲看万众拥河桥。(县尊不时巡行,俗云查灯。)(《存修斋诗草》卷一)按《存修斋诗草》卷一另有诗谜若干首,题曰:“甲辰上巳迎会,予与同社高博泉、邵玉坡、高楚帆在灯市作诗谜百余首。当时武林王兰皋及诸名士猜得者,即并诗笺取去,不复留稿。今仅忆得廿余首,特录存之,以志一时之雅集也。”
丁未三月观迎会次象浦徐先生韵&&&
笙歌盈耳酒盈瓯,夹道华筵拥绿旒。海国春城真似锦,不须重上望穷楼。(明王旸谷有高楼在城东,每登以望贫户无炊烟者,赈之。时谓之“望穷楼”。)
古树千株列有芒,云翘翠朵晚来妆。刚从水曲群湔濯,好向神灵迓淑祥。
漫天缯彩结层层,扈从灵旗日日增。迎会时每有荷旗随行者,云是神灵显异,扬开警众,不一而足。晚霁初收三月雨,新街重点九华灯。
夭桃浓李竞时芳,人影匆匆亦太忙。临路钗钿争拾得,春风缕缕麝兰香。
漫夸杏酪与蒸羔,三月登盘有碧桃。怪底天神劳善颂,筹添海屋鹤飞高。(时有装作海屋添筹故事者。)
盲词拍板间清讴,不夜城开足胜游。犹有梨园新子弟,登场重为按梁州。
绮结当年事已非,凌云楼阁又翚飞。会看烟火鱼龙戏,兴文街结彩为楼,入夜放烟火戏。游女还歌缓缓归。
寂寥灯火记元宵,春正闻台湾贼匪警报,郡尊出示禁止张灯。赛会重开斗富饶。幸及遨头仍故事,时看士女拥河桥。(《存修斋诗草》卷二)
三日观迎神&&&&
欢声四溢乐春台,共睹乡傩逐疠灾。街竞物华悬步障,市张灯火炙香煤。玲珑傀儡棚中戏,缭绕笙歌月下来。一带江城花锦里,太平有象阜民财。(《蔚亭诗稿》)
上巳夜观灯即事
龙桥祈福晚初回,陆海游人动地来。千树银灯攒夜市,几声檀板送春杯。红妆依约当楼见,铁锁深沉彻夜开。裙屐诸郎俱自喜,未妨闲处小徘徊。(清陈舜咨《茶话轩诗集》卷上)嘉庆四年(1799)作。
鳌山火树列层层,帷幕千街尽彩缯。最是上元连上巳,鱼龙曼衍杂春灯。(清陈舜咨《茶话轩诗集》卷上)
春社灯词作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 清项霁
镂纸裁冰制若何?彩衣箫鼓舞儿多。迎来灯火喧阗甚,九十春宵一半过。
红袖看灯各斗妍,禽鱼生动间青莲。推毬滚地来何急,寒鬓斜钗落翠钿。
满耳笙歌唱落梅,罗城如掌幔灯开。锦天幻出非虚语,蓦值颠狂社舞来。(灯夕游手扮演,大抵滑稽博笑,略同吴中。社火在清明迎神数日间。)
筼筜坊巷好追寻,噀水鳌山斗彩禽。更向琉璃光焰里,背夸灯谜是仙心。(坊巷取连枝竹对缚以张灯,名花门竹。)
鹿马交横影戏随,双枝灯下属胫驰。岁星谪降贪行乐,也赋俳谐节物诗。(《且瓯集》卷三)
修禊吟(丁酉)&& 清黄汉
灯移鼓换,岁月若驰。锦玩水嬉,土风足纪。生长乐国,幸际丰年,不妨逐彼遨头,何必噤予游舌。因而成《修禊吟》、《竞渡词》各八章,盖竹枝仿谱,莲子抒情,讵云小道可观,未必大方贻笑。
春风三月旧江城,锦洞天开夜色明。仿取永和修禊事,六街灯火绘升平。
祥云缭绕惠风微,夹道欢呼拥六飞。知是旧恩忘不得,香花岁岁拜灵旗。
彩霞结绮化楼台,龙水鳌山处处开。赢得一时花月昼,游人如蝶乱飞来。
一番胜处一番奇,尽是机心斗巧时。看取眼前休道破,阎浮幻景本如斯。
东风袅袅满天涯,竞艳炫娇无限花。如此岁华那易得?不知春思落谁家。
征歌选舞肆开场,巷陌生春粉黛香。长愿将钱买欢乐,胜教含泪对流亡。甲午、乙未洊饥,永、乐人民流亡甚众。
杏红飘雨气如秋,催得游人上酒楼。除却贳裘拚一醉,世间何事更风流?
年前乐趣正无何,岂道今年乐更多。总是熙朝天子福,不妨闲谱太平歌。(《瓮云草堂诗稿》)
永嘉竹枝词&&&
每逢三月佛巡游,正是人间结彩楼。添得山头少妇女,家家相约上温州。
迎神恰值杏花天,世俗流传办酒筵。忽听儿童来报信,快将□得几分钱。
人间扮出小龙湫,仿佛蓬莱第一洲。半是男人半是女,哗声初彻夕阳收。
由来处处有奇观,布幕灯篷锦绣攒。翠袖红妆春点染,游人引得游人看。
街头处处听笙歌,案上非鸡即是鹅。保得今年生意好,母钱少来子钱多。
一帘浓艳画堂春,罗列排来粉黛新。阿是低头睡未足,暗抬青眼识男人。《入画楼吟草》
永嘉竹枝词
&&清林启亨
元宵金鼓息春农,灯火街前舞烛龙。记得一声箫发处,河桥日暮好相逢。《礼门诗录》
寻春二绝句
庚辰上巳后十日,瓯城灯幔犹张。偶同蓉楼城西观戏,枨触旧游,为一过访,赋此。
漫道寻春去较迟,板桥流水日斜时。为君惆怅香山句,十五年前陈结之。
城西游妆复如云,新样钗鬟嫩绿裙。独有阮郎夸眼福,丽娘镜下识香君。(清叶芝寿《鹤山遗稿》卷下)
火树银花满锦城,此君骨节独含清。象形巧似红蚕织,吐焰辉疑白凤城。琐碎怕穿风线细,晶莹应照露珠明。渭城故友如相访,握手难禁别绪萦。(清叶芝寿《鹤山遗稿》卷下)
瓯江竹枝词&&
春祈饮福会拦街,酒醴笙簧处处皆。今夜出游新雨后,青泥污损凤头鞋。○春末赛神曰拦街福,士女夜游,笙簧夹道。
光明世界瓣香烧,东岳巡方接翠轺。三月烟花刚上巳,六街灯火又元宵。○三月赛东岳会,迎神六街,灯火半月不绝。
温州竹枝词&&&&&&&&&
迎神赛会类乡傩,磔攘喧阗满市过。方相俨然司逐疫,黄金四目舞婆娑。○温郡赛会逐疫,每以三月,犹有古风。
广市通衢架彩缯,城开不夜烛龙腾。笙歌闹过春三月,何用金钱更买灯。○赛会时,六街张灯,谓之拦街福。
瓯江竹枝词&&&&&
春许冬还愿若何,家家齐唱太平歌。拦街不用多祈福,但得平安福已多。○二、三月间,街市各设灯幔,祈天降福,榜曰“春许冬还”,名拦街福,亦名平安福。牲牢酒醴,弦管竞作,或洁室杂陈花木古玩书画之属,女郎靓妆络绎,丙夜方休。
方相威稜何赫奕,高跷伎艺亦精娴。罪童毕竟有何罪,旧例还须罚百锾。○迎神时有方相,黄金四目,尚存古制。又有高跷杂技,能歌舞。人家儿童因病许愿扮罪童三年,动以千计。到庙挂号者,出钱一二百不等。
铜机引水转龙头,忽讶虚空喷玉虬。细雨不愁云鬓湿,祗防滑倒小莲钩。○修禊节百戏具陈,临街楼中暗设水柜,用铜管引水上行,于灯幔下设一鳌头,或秋千之类,口中喷水,日夜不绝,其机巧类如此。张泰青《瓯城灯幔记》所云“铜机引水,转以龙头”是也。
小小鳌山点缀工,中宵花祭入花丛。天香国色矜华贵,别有轻妆一捻红。○稧节设花祭,罗列多种,斗艳争妍。牡丹芍药,独树一帜,榜“国色天香”字以宠之。《酉阳杂俎》:“牡丹,前史中无考,惟谢灵运始言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
上巳竹枝词& 清孟锦城
海滨旧俗重迎神,路祭家家贡错珍。更募香金三五十,为邀乐部迓游巡。
熊皮金目首非蓬,驰逐街衢西复东。幻作形骸非骇俗,乡傩原是古余风。
六街绘出太平春,彩幕灯棚异样新。此夕竟成天不夜,五更尚有未归人。
秦宫颜色楚宫腰,金钏玲珑玉珮摇。一曲晓风残月度,教人那得不魂销。
谁将罗绮结楼台,一片空明幻境开。不料云蒸霞蔚处,六鳌又复驾山来。《松风吟馆小草》。
温州竹枝词&&&
春来上巳继元宵,曼衍鱼龙着色描。北里笙歌南部曲,踏灯士女各魂销。《杨园诗录》
瓯江竹枝词&&&
六街灯火赛神忙,箫鼓喧阗卤簿长。一日游巡七日祭,灵符分得挂中堂。《樨芗楼文传》
瓯江竹枝词&&&
元宵上巳逐人游,灯市花街五彩楼。幕下笙歌台上曲,鹿城唤作小杭州。《小榭吟稿》
瓯江上巳竹枝词
&&&&清周鸣棡
风俗敬鬼说东瓯,海上繁华第一州。逐疫驱瘟迎岳帝,是年轮值八仙楼。
会市浪夸三月三,流觞韵事佐清谈。幔灯彻夜笙歌闹,红粉争看傅粉男。
傀儡场中喜气腾,花门彩竹搭层层。非无官宦人家女,坐轿来观百鸟灯。
大街花祭话迎神,古玩稀奇幔下陈。近有洋行灯灿烂,天开不夜十分春。
灯谜盲词闹五更,吾温世界话太平。梨园争说新同福,恕不来城在瑞城。
杏子衫轻喜称怀,云鬟新样插金钗。好花狂压风和雨,踏去弓鞋十字街。
可怪尼姑溷俗尘,游园近日会佳人。曾家花木痛无主,不复当年门户新。
七星十将扮神前,旗帜辉煌面面鲜。酒馆客稀烟馆盛,回头风景说当年。《澹香吟馆诗钞》卷六。题下原注:“己卯”,盖作于清光绪五年(1879)。
上巳竹枝词&&&&&
重三盛会数年年,人道今年更胜前。菩萨且分新与老,文章休说旧时编。○是岁新殿岳神出巡。
沿街排祭爇奇香,画桌平铺十二张。每间一筵花一架,春光端不让河阳。○路祭。
夹道灯棚层复层,白如霜染绛霞蒸。石家步障传千古,未必长明五夜灯。○布幕。
狭路行来竹径通,顿教平地长幽丛。城中尽得山林趣,为报平安问主翁。○花门竹。
高阁凌空四面开,分明蜃气结楼台。不须假扮群仙像,自有真人驾鹤来。○彩楼上扮八仙过海。
案上新添三两峰,飞流一线绝无踪。行人莫问源头水,所好原来是假龙。○龙喷水
锡光摇影上云亭,山色飞来不是青。可惜不令周绛见,未曾收入补山经。○锡山。时景亭有镕锡为山者,灯光之下,灿耀夸目,亦奇观也。《宋史·艺文志》:周绛《补山经》一卷。
重砻飞转磨轻旋,双索高悬暗暗牵。如是世人能役鬼,秦皇争不好神仙。○鬼牵砻。
一班文士笑呵呵,指点春灯哑谜多。斑管几支笺几束,自夸今日赛随何。○灯谜。
满城灯彩烂如霞,看遍长安一日花。月色已阑灯影淡,郎君兀自不归家。
五陵年少最风流,结伴都成汗漫游。春色隔帘看不足,方才移步又回头。
盈盈十五小娇娃,苦着央娘问阿□。刚许明朝邀女伴,五更早插满头花。
近来颜色爱斯文,新样衣衫绿似云。行到芭蕉深院里,蕉阴人影两难分。○时妇女衣服俱尚绿色。
红妆队队绕花街,揽袖牵衣笑语谐。遗却玉簪无觅处,桥边人拾凤头鞋。
乡村妇女挈家移,庵院居停镇日嬉。老姥押班尼领路,傍边跟着小沙弥。
翠蓝衫子郁金裙,顾影生憎不是群。姊妹只愁明日雨,侬心私喜雨纷纷。
脚短何曾怨路赊,遍游佛宇复官衙。女流那晓朝廷法,也向辕门看桶枷。○桶枷,形如长颂,自肩以下皆藏焉。此邑令新制以治积贼,士女观者如堵。
蓬门车马素来稀,此日偏闻屡扣扉。新妇殷勤留客住,阿翁背地典春衣。
画船斗遇石尤风,长使红颜怨舵工。尘世繁华终有限,芳魂快到水晶宫。○穷乡有入城观会者,妇女满载渡江,中流覆没,可胜浩叹。
牡丹开后药翻栏,处处伶歌尚未阑。此是太平真景象,游人莫凿等闲看。《文舟公稿》
癸卯三月客郡城舍亲家,时适举大傩之典,城中百戏备陈。予因流连数日,赏玩风景,偶得四绝句如左&&
迎神上巳众如狂,丹旐黄舆蔚瑞光。戈盾前驱威凛凛,笑他百怪尽为粮。
绿暗红迷逐半过,春风夜夜管弦和。者家祭品当街设,听祝今年利市多。
衣冠傀儡妙传神,快睹争先蹴暖尘。游女晚来须仔细,东邻昨失绛罗巾。
古董时花布置新,评量景物趁良辰。街头藉藉春灯谜,圆海风流有替人。(《松轩吟稿》)
温州竹枝词&&&
上巳风光俗旧谙,赛神鼓打一春酣。不须更买钱王夜,灯市年年三月三。《罗山樵子吟稿》
上巳日登揖青亭,时在鹿城看灯&&
看灯连日未曾休,偶上江亭为少留。三月莺花逢上巳,六朝歌管动春愁。渔舟一叶随潮下,山黛双鬟抱水流。城郭万家烟火迥,此身端合在瀛洲。(《罗山樵子吟稿》)
清明登幔词&& 清林骏
市上人来唱踏歌,晶毬高挂夜光多。春宵一刻千金值,几处楼台护绮罗。
香案铺陈绣幕遮,沿街风物擅繁华。依然纸醉金迷地,光照银盆树树花。满街纷列古器,又陈设好花如牡丹、杜鹃、金杏、盆松之类,一花各挂一灯,掩映甚觉华丽,名之曰花祭。
玉笛声声谱落梅,天光不夜锦城开。重重坊巷修篁里,噀水鳌山簇拥来。街巷取连枝竹对缚,以挂彩灯,名曰“花门竹”。又簇纸为山,旁作数条鱼龙喷水,细引如丝,高可七八尺许,谓之鳌山。
社舞颠狂走未停,马蹄催速乱喧铃。分明傀儡场中戏,六甲神丁幻作形。终宵游手抹脸涂粉,扮演故事,诡奇万状,都在迎神数夕之间。
参透新机近悟禅,蒙庄廋语寓佳篇。娇儿学打春灯谜,多少平分鸳锦笺。好事者制为灯谜,贴于灯上,招集同人,射中都酬以花笺等物。
华铜明烛列辉煌,此是钧天歌舞场。羡却衣香人影好,诸家姊妹斗新妆。向晚家家妇女冶妆成行,遨游市上,粉香钗影,丛聚如云,不啻踏青之会。(《颇宜茨室诗钞》)
一片繁华境,家家竞斗妍。江城看幔挂,村市快灯悬。桥曲虹浮水,屏虚鼎袅烟。十方霞散绮,四照蕊生莲。火浣新裁布,苔浓晴点氊。觚棱齐璀璨,彩索互钩连。漏滴铜龙静,辉凝蜡凤鲜。门都篁翠护,俗圈竹为门,悬灯其上,谓之花门竹。户早贡香编。俗以祭户为香户。社舞笙歌日,风清月白天。赌诗须刻烛,好事者每于春灯之夕制成灯虎,射中者酬以花笺等物。买夜不论钱。步障光分艳,飞毬影射圆。沿街铺软绣,大地想游仙。结队尘驱骑,嬉春曲谱弦。兜罗成世界,钗鬓拥婵娟。张幄开琼宇,评花列绮筵。里人每采明花若海棠、牡丹、山茶、杜鹃等,沿街排设,焚香供养,名曰花祭。驾鳌峰拥背,瓯人以花纸簇成小山,中设傀儡之戏,俗谓之鳌山。走马竹挥鞭。儿童用竹丝制成流马,糊之以纸,驰骋为戏,亦竹马遗风也。谓之走马灯。锦里旗亭外,琼楼画阁前。金迷兼纸醉,玉缀更珠联。上巳时初届,元宵景并传。瓯东风土记,循俗话年年。
拦街福&& 石方洛
春意渥,天降福,福在街头暗摸索,谁家拦去春常足,南门南至朔门朔(郡城北门谓双门,音朔转音为双)。漫天灯彩炫罗縠,朱楹柱上词联玉,谓是桃李园开夜秉烛,或是兰亭修禊曲水曲。檐头巧挂鹦哥络,口喷细液灵机伏。夕阳西,欢声作,红男绿女相征逐。家置一灯设一桌,十家五家联陆续,最后一家崇台筑。上供福星神肃穆,牲肴花果披红绿。粉桃如塔高齐屋。酒一樽,香一束,主人默跪倩人祝,祝者道装古袍服。笙簧夹道淫词恶,错杂不伦毋乃渎。福兮福兮究谁属。君不见街梢巷尾有茕烛。棉衣典尽也从俗。烟销人静春寒促,哑哑笑声应当哭。(《且瓯歌》)
闰清明竹枝词&&&&&&
处处高张五色棚,金吾怎许夜相禁?满街满巷扦龙竹,人海人山看马灯。
名士敲诗翻古本,美人剪彩系新棚。繁华不较元宵节,四日迎祥订未能。《寄傲草庐诗稿》
丁未清明,城隍司大神迎拜,夜巡归庙,大闹花灯,诚太平景象矣。予观灯,因口占一律
火树银花散满街,人山人海喜和谐。谁家院落歌金缕,到处楼台倚玉钗。骢马高烧风雨烛,槛车内挂鬼神牌。吾乡风俗原如许,但卜年年大有皆。(《寄傲草庐诗稿》)
在张家观藤牌阵
阵布藤牌耀柳营,连环对子早蜚声。今虽灯市为游戏,其实干城可作兵。棨戟盘旋狐兔怯,刀枪夹击鬼神惊。登场似有堪观处,异日定成竖子名。(《寄傲草庐诗稿》)
灯词&& 清陈兆宾
煌煌灯火望中收,不减烛龙海上游。况复笙歌来聒耳,宜停画舫任勾留。
几行游女望如云,习习风飘百叠裙。可是嫦娥窥下界,月宫奔下杂人群。
街衢无处不张灯,簇簇鳌山气象新。傀儡新教迎百戏,几忘面目本非真。
胭脂淡抹粉痕融,云鬓花钿妆点工。知是谁家新娘子,犹穿绣服杂人丛。(《陶写山房杂咏》卷一)
华灯夹道雁行排,佳节迎神到处皆。执盾扬戈夸斗捷,人声腾沸满长街。
银烛生花撩眼过,玉栏拥护闹笙歌,今年乐事知几许,第一关心灯市多。
逐队游人笑语哗,观灯胜看万枝花。当头明月相辉映,分外光华照眼斜。
云蓝璀璨耀灯红,鸟兽虫鱼色色工。游玩中宵眼力倦,归途错认混西东。
更阑归去意匆匆,回首东方日已红。不是鸡啼忘鼾睡,为怜灯火满城中。
喜得金尊锁钥开,星桥游眺正初回。家人问讯相欢笑,浮白当筵酒一杯。《陶写山房杂咏》卷一)
永嘉风俗竹枝词
二月初头康乐坊,拦街祈福趁昏黄。当年只为刀兵劫,天愿流传答谢忙。民间所许天愿。
犹有拦街福好看,南街初一乐盘桓。城西初二笙歌沸,南郭初三灯火攒。
迎神先日扮符司,贯甲顶盔扫路歧。此日榛荆满天下,扫清街道却伊谁。
时当上巳说迎神,伞扇旗牌崭崭新。去岁仙楼今巽吉,争看花祭趁良辰。
许落三年扮罪童,公差押解赭衣红。披枷带锁非其罪,谁救儿夫缧绁中。
别有犯人冠胜场,纺绸短袄白罗裳。怜他粉嫩两条臂,双挂金炉絷肉香。
七昼连宵遍一城,名花几处送香亭。只嫌火把送归殿,劫驾沿途挨到明。
南门布幔接双门,鬓影钗光荡客魂。相约看灯游夜市,柳梢月上待黄昏。
煤灯如雪照当街,古董□□满店排。此是谁家神彩宕,牡丹面面挂银牌。
当年豪富不知愁,西郭浦桥搭彩楼。南郭东郊扮串客,满城儿女任遨游。
贪看夜市未阑珊,转过城南人更搀。只恨糟冤龙喷水,无端湿透碧桃衫。
西漆南油闹满城,春灯春色总春声。小街僻巷花门竹,不唱龙船便道情。
每逢赛会好时光,多有健儿到地方。吐火吞丸做把戏,比拳舞棒丢刀枪。
三月又当十五宵,信和街接府前桥。最怜五马街头闹,处处莺声魂欲消。
东岳驱瘟巡四门,九台扮表上天尊。果然官长虔诚甚,百扮为民扣帝阍。
原注:《香山后集》第十六卷《感旧石上字》尾句。
原注:《桃花扇传》,李贞丽女即香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石榴置业院子臻语丨坊巷之十六巷,寻味巷陌,洞见诗经风雅
今天要诉说的是一个如诗如画的词——巷陌。
经典的巷陌是这样的,窄窄长长,交错纵横。平平仄仄的青石小路依偎着岁月悠久的斑驳石墙,透着拙朴厚道的气息,这是画中巷陌的样子。而今城市的发展,不断拓宽的道路,钢筋水泥的围墙,正在使流转千年的传统情韵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中国传统的生活文化,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只得在熙熙攘攘的古镇老街游玩中短暂体味一番。
瘦西湖院子,传承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坐落瘦西湖畔的大院。让扬州的坊巷记忆再一次被唤醒。瘦西湖院子借鉴传统坊巷的规划布局,创新匠筑“五街五坊八景十六巷”,演绎中式大院的人文居住空间,重归东方审美的风雅悠然。
坊巷之十六巷,寻味巷陌,洞见诗经风雅
瘦西湖院子乐居巷陌之内,其间穿插着十六条风景各异的寻常巷陌。一段不长的路隔开了两个世界,如同一杯香茗,淡而清新。巷,从诗经的辞藻中摄取,命名鹿鸣、天保、鹤鸣、樛木等十六巷,通过栽植相映的花木呈现其意境,让中国式的传统生活文化,在悠悠的巷子里得以传承。
在城市的喧哗吵闹中,坐拥一片天地,是凌云壮志。可谁知这番宁静如水的心境更加难能可贵,或许只有这悠悠巷陌知道。
京师国匠,筑就中国院子
“回归院落生活,还原中国记忆”瘦西湖院子作为京师国匠“石榴集团”首发扬州的院子系代表作品,将延续石榴院子系列的精髓与内涵,为当代铸就中国文化人居院落。
创建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中高端房地产开发的地产公司。立足于一线城市超级都市圈,立志成为中国一线城市领先的品质物业提供商,致力于发掘、提升每一片土地的价值。秉承“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企业精神,持续不断地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创造富有自豪和尊严感的生活空间。业务已扩展至北京、上海、珠海、浙江、河北、山东等地,开发业务主要分为中高端住宅产品和商办物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诗巷”龙蟠里的百年风雨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素有“诗巷”之称的龙蟠里,位于南京城西,因诸葛孔明“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的赞叹而得名。许是盛名使然,后来的诸多文人墨客也多钟情于此,继而龙蟠里便有了金陵文脉之源的头衔。
素有&诗巷&之称的龙蟠里,位于南京城西,因诸葛孔明&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的赞叹而得名。许是盛名使然,后来的诸多文人墨客也多钟情于此,继而龙蟠里便有了金陵文脉之源的头衔。
它西依清凉山,东傍乌龙潭、北起广州路,南至虎踞路,短短500米不到的小巷两侧密布着魏源故居、惜阴书院、教忠祠、四松庵等古迹,试想当年,定是风韵雅致之极。如今古迹虽多已不存,其金陵文脉之源的地位却并未随流年消散。
惜阴书院的前世今生
清道光年间,龙蟠里是两江总督陶澍的私家花园&&盋山园。陶澍被誉为&开启中国近代史的杰出政治家&,任职期间,致力改革,效果显著,道光帝赞其&干国良臣&&实心任事&。
1838年,陶澍希望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也为纪念其远祖晋代大司马陶侃,决定在园中设立惜阴书院(现龙蟠里9号)。其名出自《东晋&陶侃传》的&大禹圣人,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并借以勉励学子珍惜光阴。
书院师资极为雄厚,特聘当时颇具威望的名儒薛时雨为院长,聚徒讲学,一时间学子甚多,很快与文昌、虹桥等书院齐名,成为清末金陵八大书院之一。1874年,21岁的张骞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惜阴书院,并在此读书三年。他后来成为了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
书院虽学子众多,但好景不长,伴随着洋务运动高潮的到来,全国西化的大潮势不可挡。不久,朝廷下旨各省裁撤书院,开设新式学堂,延续近千年的传统书院制度最终被近代学堂所取代,惜阴书院也被废除。
到1907年,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因早年出国考察过,他深感金陵这座人文名城居然没有&人类益智、增进文明&的图书馆,随即向光绪帝奏议,呈请建立图书馆。奏折得到了光绪帝的批准。随后,他相中了龙蟠里这块人文荟萃、依山傍水的宝地,于1908年,在惜阴书院原址上修建藏书楼。
藏书楼前后两进共44间,收藏宋元明清历代秘籍珍本。书馆高屋飞檐,雕花窗棂,基石台阶,青砖小瓦,颇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藏书楼建成后,端方将其命名为&江南图书馆&,这是我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一代宗师缪荃孙首任馆长。
图书馆还斥重金购得当时著名藏书楼&八千卷楼&藏书八千余种(60万卷书)和武昌&月槎木樨香馆&藏书4557种,并于1910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1912年,鲁迅和许寿裳还常到江南图书馆借阅善本抄录,其中抄自《沈下贤别集》的三篇作品后来收进了《唐宋传奇集》。
1927年,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柳诒徽掌管江南图书馆,他自身学术造诣很高,也爱才惜才。在任期间,悉心保护文化遗产,创订《住馆读书章程》,为外地好读书人提供食宿方便,成就了一大批读书自学人才,如复旦大学教授蔡尚思、山东大学教授郑鹤声,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吴天石等。1928年,柳馆长为纪念江南图书馆创办者陶侃和缪艺风珍惜光阴的苦读精神,将图书馆命名为&陶风楼&,国民政府政要谭廷闿亲自题写匾额。
江南图书馆历经变革,一度和江苏通志局合并,更名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等,抗战时也曾惜毁。鉴于图书馆在国内外的影响和特殊地位,自1962年重建后,定名为&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就一直沿用此名。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后,古籍全部迁出,这里现在成为了江苏省文化厅和江苏省文联的办公地。
小卷阿的繁华与落寞
昔日,陶风楼的斜对面便是魏源故居&&小卷阿(现龙蟠里20号、22号)。&卷阿&一词,出自《诗经&大雅》。&卷者,曲也;阿者,大也。&&卷&与&阿&二者合一,点明了南京&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地势。
1832年,魏源相中地处南京城西清凉山下乌龙潭边,史称&诗巷&的龙蟠里东侧,购地造屋。因紧邻乌龙潭,故名&湖干草堂&。后修建为别墅兼作讲学处,取名&小卷阿&,并亲自题写门额。小卷阿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原为两路三进,有房9间,另有门房、厢房5间,建筑面积582平方米。魏源是湖南邵阳人,在邵阳还有一个规模远远大于小卷阿的故居,但此处却是其晚年著书立说之所,意义重大。
龙蟠里的东侧就是小仓山,是袁枚的随园所在处,西北侧是虎踞关,龚贤居住居于此,西面是清凉山,建有扫叶楼,真可谓文化底蕴深厚。小卷阿的东侧就是乌龙潭,湖光山色,环境幽静。魏源居住在此,常常漫步潭边,与友人潭中泛舟,品茗赏月,吟诗作对,悠闲而自在。居住期间,魏源留下了《五龙潭小泛》等诸多诗篇。
同时,小卷阿也是魏源博览典籍,著书立说之所。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闭门著书,写出了《圣武记》,此书初步展现了他忧国忧民、关怀社会的思想。
晚年的魏源受好友林则徐的重托,青灯作伴,思接千载,在此研究世界各国兴衰。随后潜心著书,终成名垂千古的《海国图志》,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更是成为洋务运动的思想武器。魏源和其作品早已名闻海内外,然而这所名作诞生地却没能如其主人那样誉满天下、长存于此。
魏源去世后,小卷阿一直为其后人居住。解放后,魏氏后人致信政府,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处老宅予以重视。然而事与愿违,老宅非但没有受到保护,就连当年魏源亲笔书于门楣上的&小卷阿&三字也被&革命小将&敲掉,佛堂里的神像(太平天国失败后,魏源后人曾收留洪秀全妃子熊氏居于此,后熊氏在此出家,辟小卷阿一半为庵堂。)也全部被毁,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其余老房陆续遭损毁。
如今,小卷阿只剩下一进一间,孤零零立于湖畔,院门紧锁,园内杂草丛生。几年前尚存活的唯一一株魏源亲手栽种的百年老梅也不知所踪,只留下斑驳的木门和落满尘垢的,刻有&魏源故居&四个字的石碑。
没有神像与牌位的祠堂
与魏源故居&小卷阿&一样,方苞的&教忠祠&也是城西龙蟠里又一珍贵&古董&。
提起方苞,最先联想到的便是&桐城派创始人&的头衔和传世名篇《狱中杂记》。方苞原籍安徽桐城人,1700年,33岁的方苞进士及第,后官至礼部侍郎。方苞以诗文闻名天下,有大家之风,曾受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一案而牵连入狱,赦免后即寓居金陵。
1742年,75岁的方苞因病辞官,携家人南下金陵,最初居于城南的铜坊苑,后因喜爱城西清凉山、五龙潭一带的山光水色和幽静环境,于是在龙蟠里构筑雅舍,居于乌龙潭畔,并在此读书著述兼教授学生。
数年后,方苞又在雅舍旁建起了一座占地数亩的方氏教忠祠(现龙蟠里14号),因祭祀其五世祖以身殉职,故名&教忠&。不过,教忠祠却不像传统祠堂那样,设有诸多牌位和神像,与其说是祠堂,倒更像是一个书院。据其后人讲述,方苞当年建此祠堂,本意是为来金陵赶考的族人提供歇脚之处。所以祠堂类似书院格局,不仅有供休息的清静厢房,也有谈经论道的场所。
教忠祠原为四进十二间,占地6亩。解放后仅存三进九间,建筑面积420平方米,祠堂两侧20余间房舍供贫寒好学的方氏宗亲子弟居住,方苞常常亲自为他们授课,讲习经史古文,教子弟们忠于皇上,铭记&浩荡皇恩&。史载,乾隆对方苞的做法深为赞赏,相传方氏祠堂门匾上的&方氏教忠祠&五个字即是皇帝御笔所赐。
方苞去世后,教忠祠一直为方氏后人所居。但令人惋惜的是,以景泰蓝为底的&方氏教忠祠&金字门匾已在1966年&破四旧&时被第四中学的红卫兵砸毁。其后数年,教忠祠因多年失修已破旧不堪。
虽然,在1984年,教忠祠被列为南京市鼓楼区文物保护单位。但1992年,&教忠祠&的原址上已建起了&开元新居&居民小区,存活300余年的教忠祠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拆毁的命运。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汪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三坊七巷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