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安慰一个压力巨大的对高三党的寄语

到底要不要复读?99%的高三党看完都知道答案(1)
录取结果已经陆续出炉了,很多未能考上本一、本二或是未能考上本科的考生,开始纠结:复读 or not?建议小伙伴们和家长不要急着做决定,不妨先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微信搜索sinagsd,关注新浪高三党,每天推送备考干货,陪你走过高考)
哪些考生适合复读?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选择复读,一般而言,高考成绩过高或过低的考生,复读的效果不太明显。比较有利于复读的分为以下几种:
1.高考发挥失常:一般是指考试时身体不适,因生病影响水平发挥;心理焦虑,整夜失眠导致考试失常;粗心大意,造成不必要损失,如涂错了卡,漏做题,时间分配不当,或违反考规导致扣分、丢分等。
2.平常学习态度不认真:考前贪玩,如迷恋网吧,耽误学习,高考后受到打击后才醒悟。
3.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偏科,有一科很差,拖后腿,只有复读,重点攻差科;忽视基础,眼高手低,把精力放在解难题上,策略上犯错,致使基础题分拿不全,难题分又拿不高;不听从老师指导,不注意劳逸结合等,使学习效率低下。
4.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差:一些艺术类考生,每年都有因为文化课成绩差而落榜,随着艺术类专业提高文化课录取线,集中强化文化课学习成了不少艺术类考生的必经之路。
5.弥补报考志愿失误:有的考生由于所报志愿没有拉开梯度,导致与分数相匹配的学校失之交臂;也有考生填了“服从调剂”,结果与自己的志向差距太大,比如,根本不打算学医,却被医学院录取。
哪些考生不适合复读?
1.分数过低:如果高考分数距离录取线相差很多,而且是自己的正常水平,小招就不建议复读了,也许复读也难有大幅提高,不如好好学习某种适合自己的技能。
2.遇到大考容易紧张:选择复读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心理素质。复读的人经历了一次重要失败,一般更加容易悲观,对于考试更加容易紧张和焦虑。从考生个性看,许多考试失败的考生就是一个爱紧张的人,今年的失败经验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致使整个复读像一个梦魇,失败的情绪伴随着他们的读书。有的复读生说,想到我的同学正在大学幸福地读书,想到再次考试失败,就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因此,对于某些易焦虑和紧张的人,并不是太适合复读,小招在此温馨提示:只要进了大学好好努力,仍有机会进入名牌大学攻读研究生哦~
3.自我约束力较差:在复读学校,一般不会像正规高中那样,每时每刻都有老师的督促,复读生来自不同的中学,其学习成绩、个性素质的差异较大。如果学生平常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并且很多复读学校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多,这类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4.不清楚自己高考失败的原因:有的考生找不准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习成绩,觉得自己很用功,脑子也不笨,可经过一年复读后,仍没有提高成绩。这类学生平时成绩往往不稳定,自己又找不到具体原因。建议这类考生对自己有所了解和定位后再做选择。
5.家长希望考生复读:有不少复读生是听从家长的决定才继续读“高四”的,自己没有做好准备,仅是听从父母的意思,往往导致信心不足,或者开始阶段还有热情,越往后越没冲劲,更有甚者,还有学生越读越压抑,最后想不开而走上绝路。
当你确定要复读了
高三一年是学生十二年学习中最艰苦、最劳累的一年。你有没有毅力再苦一年?再累一年?你的心理品质、心理承受力如何?假如你选择了复读,那么就要告诉自己:不能后悔、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到底!
(一)两大方向
1、树立合适的目标
复读生要清楚自己的起点,明白不同层次的复读生高考提升的空间也是不同的,根据这些给自己树立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适合自己,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否则整个“高四”过程,会一直处于低落与失败的状态。
2、学会减压
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经常压得复读生抬不起头来,这时就要学会自我减压,具体说,就是要学会宣泄和转移情绪以及自我安慰。
(二)三大注意
1、尽快走出上次高考的影响
复读生应该认识到,刚刚结束的高考不管成绩如何,都已经过去了,要尽快走出以前的阴影。
几乎每年都有复读生,本身素质不错,学习成绩也很好,但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影响了考试发挥,无缘理想的院校。但也有部分同学因为心理压力小,平时不很出色,高考却让人刮目相看。
2、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
复读过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会接踵而来,每一次考试都有进步是不可能的,复读生要学会正确看待平时的考试,要通过考试检查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自从上了高四,很多复读生就远离了操场,其实在这时,更要学会转移情绪,用打球、听音乐等娱乐形式,来转移自己的心理焦虑。
3、要适时的进行自我安慰
很多复读生在复读过程中,常常怀疑自己的复读是否有必要,担心复读一年,高考分数反而下降,浪费青春和精力。
这时,就要学会自我安慰: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风险,只要自己奋斗过,就不必计较结果,要表现出一种大气与洒脱。也要给自己树立信心: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复读的这一年应该怎么过?
1、正确认识自己
复读生首先应明白自己的优势与问题所在,然后再为自己的复读生活做一个计划,整个学年,依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
优势:知识储备丰富
与普通高三学生比较,复读生已经学完了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从知识储备上看,他们知识相对丰富,具备一定的临考经验,在状态上把握较好;不用参加会考,可以全力以赴应对高考;更了解自己的强、弱科目。
劣势:学习素质不足
低分复读生在学习方面的缺点表现比较突出,高考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身领悟能力需要再加深、巩固,这一缺点是不容易弥补的;由于学习不认真,荒废学业而造成的复读,虽然成绩提升的空间较大,但是由于已经形成了知识的断层,所以需要下工夫补上。
2、不断纠正缺点
部分复读生对以前的学习模式产生了惯性。很多复读生在学习方面都存在某方面的不足,如基础知识有漏洞、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应试技巧不足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改正。
3、克服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是很多复读生的通病,老师一讲就会,下课就忘。因为老师讲的部分内容,复读生在高中阶段都有过接触,感觉接受起来相对容易,并认为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下课后,缺乏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在做题时,这一问题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4、保持动力
在复读班开学的前3个月里,很多学生表现都不错,学习劲头很足,但以后,就会有学生渐渐分心。这一点主要集中于部分低分复读生。
在入学的前3个月里,高考失败的压力还没有淡去,童鞋们对待学习也非常认真,渐渐地,个别小伙伴就会放松自己,认为复读也不过如此。如何在复读一年的时间里时刻保持动力,是尤为重要的。好啦!看到这里,是不是差不多有答案了?是否复读,是自己的决定,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这是长大的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高三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高三党在巨大学习压力下,如何放松自己_百度经验
&&&&&&生活常识高三党在巨大学习压力下,如何放松自己?听语音
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又是一年的高考百日冲刺正式开始了,高三党的小伙伴们内心肯定有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老师,同学,父母,亲戚等等,那么面对这样的压力我们该如何放松自己呢?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1作为从高考过来的人来说,据有关消息江苏高考的压力远远大于其他省份,我是如何放松自己的呢?首先在这样的压力情况下,时间肯定是越来越少。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挤挤总会有的。我们需要一本书,这样的书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读者这样的杂志。2每天抽个20分钟(也就是两三个课间的时间),大概地浏览一下。有人说我时间这么紧张,哪有时间看其他的东西。如果这样想,那你就错了,你的大脑长时间纵横在一个领域内,你的大脑会感到疲倦。这样你的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一些优美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身心愉悦,一些感人的故事可以荡涤心灵的尘埃。切记,不要将你的小说书带去读,小说是一种毒物,用好了自己的作文有大大的提升,用不好,自己会受到毁灭性打击,因为你自己深入其中无法自拔。3如果你没有读书的好习惯,一时间找不到好的书。那你可以选择去买一个插耳机的播放器,利用课间的时间插上耳机的聆听一段好音乐,放松自己的心情,这样是你的大脑在短时间得到百分之二百的休息,极大地提高的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愁眉苦脸的上下一节课,反而影响效率。但有一点,这不是你带手机上学校的理由,打游戏的更是罪孽深重。4最后,我知道高三党们对于时间的概念十分的充分,但每个星期是绝对有时间休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个时间呢,说实话,星期天的时间用来学习真的是没什么用除了完成那根本写不完的以外,其他毫无收获。反而把自己搞的身心俱疲,愁眉苦脸的面对下星期的学习。这个时间我们真的可以用来走一走,独自一个人,或是两三个人结伴到处溜溜。玩的时候千万别提学习的事,不然一下午玩的心情都没了。吃吃小吃,喝喝奶茶什么的,放松一整天,整个身体得到了巨大的放松。5最后的最后,祝愿大家2018高考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拼命三郎不至于,逍遥小仙没理由。END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投票(0)已投票(0)有得(0)我有疑问(0)◆◆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我为什么投票...你还可以输入500字◆◆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002000热门杂志第1期房屋装修全攻略3329次分享第2期愚您同乐376次分享第9期实用房子装修攻略1567次分享第1期欢度春节 合家团圆276次分享第1期年货选购技巧584次分享◆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党减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