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字在文言文 以的意思中的意思

全国各地重点高中: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是对初中三年各学科知识点的梳理和细化,帮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答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乃&的用法》,仅供参考!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
  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于是,就,才)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
  4、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就是)
  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表意外,竟然)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18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点击查看更多
中考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zhong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古文中乃的意思?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编辑本段释义  基本字义  ● 乃   nǎiㄋㄞˇ   ◎ 才: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 是,为:大丈夫也.  ◎ 竟:至如此.  ◎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1) 你,你的 [your]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3) 他的 [his]   乃心在咸阳.—— 曹操《蒿里行》   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5) 此,这个 [this]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乃者(往日;从前)   (7) 这样,如此 [so]   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   (9)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乃〈动〉   nǎi   (1) 是,就是 [be]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   乃〈副〉   nǎi   (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just now]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只,仅仅 [only then].如:唯虚心乃能进步   (3) 竟,竟然 [actually]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韩愈《师说》  (4) 却 [at the same time]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 刘向《列女传》   (5) 于是;就 [whereupon]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   乃〈连〉   nǎi   可是,然而 [however]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怎么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_百度知道
怎么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
我有更好的答案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文言文乃的用法和意义 完美作业网 www.wanmeila.com
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用作副词的用法:1.“乃”字表承接的用法: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于是”等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⑤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廉颇蔺相如列传》)2.“乃”字表转折的用法: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乃”字表递进的用法:译为“甚至”“乃至”“而”“又”。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①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乃”字用在判断句中的用法: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正是”等。①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②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⑤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二)“乃”字用作代词的用法:1、“乃”字用做指示代词的用法:可译为“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2.“乃”字用作第二人称的用法: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管传序》)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无乃”表猜测,可译为“恐怕……”①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刺谬乎。(《报任安书》)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文言文中“乃”字有哪些用法 乃最常见的意思是“于是、就”,很多不用举例了。还有比较常见的是“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还有就是指示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判断,相当于“是”:“此乃天也。”
“乎”和“乃”在古文中的具体用法和例句!谢谢帮助! 详细字义◎ 乃廼、乃 nǎi〈代〉(1) 你,你的 [your]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二年》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2)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3) 他的 [his]乃心在咸阳。—— 曹操《蒿里行》(4)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5) 此,这个 [this]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6)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7) 这样,如此 [so]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8) 又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词性变化◎ 乃 nǎi〈动〉(1) 是,就是 [be]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2) 又如: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 乃 nǎi〈副〉(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just now]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2) 只,仅仅 [only then]。如:唯虚心乃能进步(3) 竟,竟然 [actually]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韩愈《师说》(4) 却 [at the same time]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 刘向《列女传》(5) 于是;就 [whereupon]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6) 又如: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 乃 nǎi〈连〉可是,然而 [however]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常用词组◎ 乃是 nǎishì[be] 是,就是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 乃至 nǎizhì(1) [and even] 甚至全城军民乃至老弱妇孺都参加了抢险护堤(2) 也说“乃至于”
古文“乃”,“相&的用法 乃乃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⑻可是。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⑽这样。例:夫我乃行之。[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重要虚词之 而 以 其 乃 的意义和用法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请问这三个“乃”字用法和意义相同吗,谢谢 他们都不对
谁有初中文言文虚词&为&&乃&&则&的用法.讲解和练习........急用啊!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乃(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①乃入吴寻二陆。(《周处》)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为“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短文两篇》)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则①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则施施而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定副词,那么 则凡数州之土壤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则霸业可成 《隆中对》则其所能 《墨池记》② 连词,表假设,若,如果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之 《孟子二章》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④连词,表转折,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⑤连词,只是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高中18个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什么? 18个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
初二下册古文 乃 的用法及例句 .【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缺例文)【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5.【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何其】译为“多么”.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而连词%9关系%9例句%9译 %9并列%9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9又 %9递进%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9而且、并且 %9承接%9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后序》%9就、接着,或不译 %9转折%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9但是、却 %9假设%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9如果、假如 %9修饰%9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9连接状语,可不译 %9因果%9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所以 %9目的%9缦立远视,而望幸焉。%9表目的,来代词,通“尔”%9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9你的通“如”%9军惊如坏都舍。《察今》%9好像,如同复音虚词%9而已%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9限止语气,罢了 %9而后%9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9才,方才 %9而况%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9反问语气,进一步意思 %9既而%9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9不久,一会儿 2.何疑问代词%9作宾语%9大王来何操?《鸿门宴》%9前置,哪里、什么 %9作定语%9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9什么 %9作谓语%9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9什么原因、为什么疑问副词%9句首、动词前%9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9为什么、怎么 %9形容词前%9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复音虚词%9何如/奈何 /若何%9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9怎么样、什么样 %9何以%9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9以何,拿什么,凭什么 %9无何%9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9不久、没多久 %9何乃%9阿母谓府史: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9怎能 %9何异(于)%9何异以孤羊投群狼?%9有什么不同 %9何则%9百仞之山,任负载登焉。何则,陵迟故也。%9为什么(用于自问自答) %9如…何%9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本纪》%9将…怎么办呢? %9何…为%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9还(做某件事)干什么? 3.乎语气助词%9疑问语气%9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9吗、呢 %9测度语气%9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9吧 %9感叹语气%9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9啊、呀词尾%9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逍遥游》%9……的样子介词%9相当于“于”%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9对、对于、比、向、跟 4.乃副词%9顺承紧接%9刿曰:“……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9就、这才 %9逆转相背%9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9却、竟、反而、才 %9范围限制%9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9才、仅 %9确认判断%9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9是、就是代词%9第二人称%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9你的 %9指示代词%9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9这样复音虚词%9无乃%9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9表猜测,译为“恐怕…” %9乃尔%9府史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9就这样 5.其代词%9第三人称%9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9他(们) %9第一人称%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初中文言文虽的解释"的糗事
你可能感兴趣:
糗事百科为大家收集了很多的初中文言文虽的解释的糗事,各种关于初中文言文虽的解释的爆笑经历、尴尬时刻和开心视频,想持续关注初中文言文虽的解释的糗事就收藏本页吧.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 以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