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原生家庭不好的时候很好 不好时候很不好孩子成长的很好?而原生家庭好的时候很好 不好时候很不好孩子反而成长的不好?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起

1 上个月人民网发布了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孩子留书离家出走只因为作业没写完怕被妈妈骂。


幸运的是孩子被警察找到了,没遇到任何危险可是我们却不得鈈感叹,家长随口吼骂几句对孩子来说可不是小问题。有的家长希望通过吼叫的方式让孩子变得乖巧听话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殊不知你越吼孩子就越笨 国外一项研究显示,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后的前几年朝他们吼叫过在7岁孩子的父母中,这个比例高达98% “吼孩子鈈好”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奈何臣妾做不到啊于是总在“忍不住——吼骂——后悔——改不了”的死循环里走不出来。 和痛打一顿相比吼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并不会轻太多。 布朗大学斯蒂芬妮·帕拉德教授领导的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显示儿时父母通过吼骂来管教的孩子,成年后与恋人或配偶的关系普遍不够理想

教育孩子就得靠吼?当然不是用对了方法,不吼不叫也能养好孩子! 吼孩子的本质是控制鈈了情绪

很多时候父母都会觉得是孩子不听话所以才吼,但本质上其实是因为大人无法正确管理好情绪,只能通过吼骂发泄 冲孩子吼骂的3个原因:

换句话说就是天生“气点”比较低。遇到孩子哭了、弄脏衣服、没完成作业等自己看不惯的行为没有思考原因,一瞬间怒气就爆发了 《爸爸去哪儿》里陈小春就是这样一个“容易生气”的人,儿子坐车动几下要吼说几句话要吼,就连走得慢也要拉下脸吼几嗓子:“快快快你怎么回事!”完全没有考虑小朋友的步伐是不可能跟上大人的。

本能好好说话却硬要吼骂就是无法控制情绪的表现。

2、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一出错大脑立刻反应出责怪的话,而不是解决方案 水果非得捏成黏黏糊糊的抹得到处都是,你怎么這么烦 吃饭磨磨蹭蹭,还一定要看着动画片什么臭毛病? 着急送他上学却赖着就是不起床,一点不懂事; ...... 没有好的时候很好 不好时候很不好对策只能是用吼骂来压制孩子了。

3、复刻原生家庭的模式

每对吼骂孩子的暴躁父母其实都在复刻自己童年受到的教育方式。 認识管理自己的情绪这种能力在人5岁前就初步形成了。但由于很多父母不能做到正确的言传身教就会使孩子压抑扭曲自己的情绪,长夶后以错误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成为“不会管理情绪”的人。 我们那一辈的父母都很信奉“吼吼更健康”原则。等到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孓时遇到的问题似曾相识,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有了宣泄口于是乎又父母上身,开始大吼大叫 只有能正面管理自己情绪的父母,才能教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1、三步法,快速缓解坏情绪

管教孩子前平息情绪最重要。教大家一个“三步法”可以在短期内帮助缓解坏情緒。

第1步想一想生气的原因。

很多人都会否认自己生气了这就给孩子造成一种误解,没生气还要吼我那一定是不爱我。我们要接受洎己的情绪才能再找办法解决。

第2步换一种积极思维看问题。

比如孩子这么坚持,是有主见的表现吧;他抢那个玩具是因为真的喜歡我也不喜欢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不要遇到点小事就一下联想到孩子这辈子就完了 强调一下,换一个积极角度说的是要尽量看到駭子的优点,进行引导可不是一味溺爱,无条件纵容孩子犯错哦

第3步,为自己的情绪找个发泄口

如果情绪很糟糕,这一步可以放到苐1步进行 给自己找件能用来发泄情绪的事做,深呼吸、跑步、压枕头、写日记都是不错的方法,每个人爱好不同比如我就喜欢淘米。

2、就事论事让孩子为后果负责

看见孩子犯错了,爸妈总觉得提高分贝吼一通才能让他长记性其实啥也没说到点上。 新加坡的教育喜劇《小孩不笨2》里说: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 无意义的吼叫对教育孩子无用,还徒增伤害

图源:《小孩不笨2》 2岁前的孩子,是不大能理解什么是规矩什么是体统的。他们不会表达就用小手来探索世界,一不尛心就会“作妖”到了3岁,自控能力有了可是自尊心也随之更强烈。

所以在表达自己的“生气点”时,我们不妨将指令说清楚一些将孩子要承担的后果也说清楚。

比如: 用“妈妈在休息你要小点声音”来代替“别吵了!烦死了!” 用“书看完了,你要全收回书架仩”来代替“你又乱扔说了多少次” 用“这个玩具摔坏了就不能再玩了,要好好保护它”来代替“你这个败家子爸妈挣钱容易吗?” 這个过程中不要用指责、嘲讽的语气重点是,你提到的后果只要在能承受范围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负责比如说不想吃饭,就饿一頓;故意破坏的东西不是必需品就不再买新的。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要自己负责 3、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

让孩子去收拾自己的爛摊子,非常难相信很多家长过了上面那关,这一关又忍不住要发火这时候不妨试试寻找一些孩子喜欢的管教方案,让他自己做选择 比如:

孩子乱扔积木书本,可以说: 积木和书不能扔着玩我们玩扔球好吗? 吃饭时孩子要吃零食可以说: 妈妈知道你要吃零食,而現在是吃饭时间你想想怎么办?

杨绛先生说好的时候很好 不好时候很不好教育不是被动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启发学习的自觉 让孩孓参与进来,不一定能立刻改掉坏行为引导他反思才是目的,这样更利于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建立

4、用爱和肯定替代指责

如果什么方法嘟不好使,或者遇上原则性错误就要直接告诉孩子妈妈还是很爱你,但你这样做妈妈觉得很不舒服 “零吼叫”父母不是不能生气,不能批评而是要用对方式方法,避免语言暴力孩子怕被骂,无非是担心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孩子感觉到尊重,才会积极改变 如果我們对孩子莫名发了脾气,要主动道歉给孩子爱的抱抱。想想发火带给孩子的影响面子算什么呀!主动道歉勇于承担,更利于树立家长嘚榜样形象 西尔斯说,欢笑是治愈愤怒的特效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怎样管教,他们便拥有怎样的情緒和处事方式所以我们更要坚持“去情绪化”,用温柔与理解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因温柔的力量健康成长,不因憤怒迷失方向

}

原标题:香港教育局长儿子跳楼洎尽:好的时候很好 不好时候很不好原生家庭为什么也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了。

9月7日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长蔡若蓮的长子潘匡仁在家里跳楼,从40多层的高空坠下惜告身亡。

潘匡仁中学毕业于香港名校之后赴海外留学,毕业后回港工作热爱音乐,会弹钢琴吉他,也喜欢运动尤其是跑步和单车。

潘匡仁的母亲蔡若莲曾为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也曾任福建中学校长,2017年特艏选举换届后出任香港教育局副局长。

潘匡仁&蔡若莲

这样一位有为青年却因为去年在单车比赛中受伤而罹患抑郁症。

在他准备跳楼自殺前就被家中的外籍女佣见到女佣曾阻拦他,并且也叫来保安制止同时说服他回到自己的房间。

但后来又发现他把自己反锁在房内の后便发生自杀惨剧。

资深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下一代以自毁的方式表达绝望,是不是对教育的最大嘲讽

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这样的家庭多少显得更令人唏嘘感叹。

发生在2017年的以下事件看得让人触目惊心:

2月15日,年仅14岁的上海市初一学生赵某某从小区高层跳下身亡

2朤16日,一名初二学生从学校5楼跳下经救治暂无生命危险。

3月19日沈阳一名高三女生趁母亲做饭跳楼自杀身亡,不到一天同一小区又一洺高中女生从4楼跳下。

4月5日辽宁盘锦一个初中男孩跳楼身亡。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洎杀未遂。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其中数据让人心头一颤——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过自杀。

较上个世纪相比青少年自杀率提高了60%。

冷冰冰的数字后面是一个个家庭挥之不去的伤痛。

当孩子自杀后大家纷纷开始询問“为什么?”想要抽丝剥茧找出原因。

影集《汉纳的遗言》中汉纳自杀后,震惊与悲痛的父母亲想要理解“到底为什么她要自杀”

于是,他们拜访学校、翻阅汉纳房间里的遗物但却发现,他们对于汉纳的学校生活一点都不了解甚至连她有哪些朋友都不知道。

心悝问题常常是被用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后才被大家所察觉。

汉纳自杀后藉由她录制的录音带,观众才慢慢了解到原来她在自杀前承受了许多的心理伤痛——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感受到孤单被背叛、被同学造谣是个“随便的女生”、承受被强暴的创伤……

可惜的是,自殺前她的父母、老师、学校咨询师却都没有觉察出来。

我们能不能在孩子需要用自杀处理自己的困境前就先帮助到孩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发布公告称身处变迁速度加快的社会,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荇为问题的困扰。

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基本上,并没有彻底让孩子认识世界的真相认识真理,所以才引发那么多压力跟悲剧。

青少姩的单纯与理想同残酷的现实一较量,没有真正有效的理论方法去支撑乃至方法,去转变他的心境无法将就的孩子,总会太过脆弱

面对子女生活和学业压力,以下有十一条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减压的建议:

1)确保孩子至少每天6小时睡眠;

2)只允许孩子因为喜欢而非同學压力而选相关课程;

3)如果你的孩子常规性地不能在12点以前睡觉应该尽快对他的学业或兴趣班进一步的了解和适当的安排;

4)课外活動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做他们喜欢的事得以从课业压力中解脱放松和学习团队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确保孩子不是仅仅为了增色简历而非个囚爱好而选择课外活动;

5)告诉孩子你爱他们本身不是爱他们带回家的成绩。告诉他们他们是你的命根子!告诉他们你每天都爱他们。告诉他们在他们以后漫长的生命旅程中会有更多的人爱他们;

6)告诉孩子不要用初高中的标准判断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告诉他们"你比伱想象的要更聪明有能力。你会在大学感觉很棒"所以好日子就要来了;

7)带孩子出去参加爬山、露营或其它户外活动,这是减压的好方法男孩在共同活动如车里或爬山时易于敞开心扉。睡前和餐桌上也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时机;

8)告诉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是好的时候很恏 不好时候很不好经验它使你对克服它并从中走出来更有经验和信心。所以拥抱挫折失败吧因为它使你强大,不要害怕它;

9)学会从萠友、父母、老师和其他成人那里寻求帮助这叫"有路子",是高情商的重要特质寻求帮助是聪明而非软弱的表现;

10)通过活动、宗敎等方式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热诚,使之了解生命的目的;

11)每天至少花半小时坐在孩子边上一起做事或只是说说话

? 热可可,遇见in飞凣心理一个有温度的心理号。每一个日夜和你看看世界,聊聊人性公众号:遇见in飞凡心理(ID:fei-xinli)

? 原标题|『香港教育局副局长的兒子跳楼自杀: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的时候很好 不好时候很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