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知则修备用时可以用蚊香吗则知物

> 【答案带解析】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
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C.以平天下为本
D.以礼记为本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审题,答案在题中。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
考点分析:
考点1:宋明理学
列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3、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④宋明理学的影响:
历史作用:
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相关试题推荐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写道:“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愈)退之,书至于颜(真卿)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上述材料直接反映了唐代文学艺术(
)A.名家较少,廖若星辰
B.发展兴盛,全面繁荣C.注重创新,兼收并蓄
D.形式僵化,内容陈旧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
)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下图为北宋时期“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图。最上边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捣药白兔两边的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的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各转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针铺融原料收购、细针制作、销售于一体 ②刘家针铺是私营的制针作坊 ③反映了两宋时期中国手工业生产、销售的新发展 ④北宋手工业产品出现产品商标,有了产品广告⑤北宋针铺制作规模大、分工细,使用雇工生产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研究者最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诗经》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设计污水处理厂时那些构筑物要备用的?_百度知道
设计污水处理厂时那些构筑物要备用的?
比如格栅就要一用一备,还有其他的构筑物要备用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厂址、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与高程的布置、计算建(构)筑物等。1、设计资料的收集与调查(1)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书
包括设计规模(处理水量)、处理程度要求、占地要求、投资情况等。(2)收集相关资料
包括原水水质资料、当地气象资料(温度、风向、日照情况等)、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土壤承载力、受纳水体流量、最高水位等)、地形资料、城市规划情况等。(3)必要的现场调查
当缺乏某些重要的设计资料时,则现场的调查是必需的。2、厂址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前提,应根据选址条件和要求综合考虑,选出适用的、系统优化、工程造价低、施工及管理方便的厂址。二、处理流程选择: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是指在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污水处理各单元的有机组合,以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1、污水处理流程的选择原则:经济节省性原则;运行可靠性原则; 技术先进性原则。2、应考虑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 充分考虑业主的需求; 考虑实际操作管理人员的水平。本次设计采用生物好氧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BOD5去除率高,可达90%~95%,稳定性较强,系统启动时间短,一般为2~4周,很少产生臭气,不产生沼气,对污水的碱度要求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平面图:三、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一)、设计水量,水质及处理程度:平均流量:5万吨/天,变化系数1.4;进水:COD:400 mg/L,BOD:300 mg/L,SS:350 mg/L;出水:COD: 60 mg/L,BOD: 20 mg/L,SS: 20 mg/L;处理程度计算:COD:(400-60)/400=85% ;BOD:(300-20)/300=93.3% ;SS:(350-20)/350=94.3% 。(二)、格栅及其设计: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水泵前集水井处,用以截留污水中的大块悬浮杂质,以免后续处理单元的水泵或构筑物造成损害。设计中取二组格栅,N=2组,安装角度α=60°Q 设计水量=平均流量×变化系数=0.810 m3/s2、格栅槽宽度:B=S(n-1)+bn式中: B——格栅槽宽度(m);S——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设计中取S=0.015m,则计算得B=0.93m。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4、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6、栅后明渠的总高度:H=h+h1+h2式中: H——栅后明渠的总高度(m);
h2——明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设计中取h2 =0.30m,得到H=1.28m。7、栅槽总长度:8、每日栅渣量计算: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9、进水与出水渠道:城市污水通过DN1200mm的管道送入进水渠道,设计中取进水渠道宽度B1 =0.9m,进水水深h1=h=0.8m,出水渠道B2=B1=0.9m,出水水深h2=h1=0.8m。(三)、沉砂池及其设计:沉砂池是借助于污水中的颗粒与水的比重不同,使大颗粒的沙粒、石子、煤渣等无机颗粒沉降,减少大颗粒物质在输水管内沉积和消化池内沉积。沉砂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式沉砂池,涡流式沉砂池。设计中采用曝气沉砂池,沉砂池设2组,N=2组,每组设计流量0.4051m3/s 1、沉砂池有效容积:式中: V——沉砂池有效容积(m3);
Q——设计流量(m3/s);
t——停留时间(min),一般采用1-3min。设计中取t=2min,Q=0.4051m3/s,得到V=48.61m3。出水堰后自由跌落0.15m,出水流入出水槽,出水槽宽度B2=0.8m,出水槽水深h2=0.35m,水流流速v2=0.89m/s。采用出水管道在出水槽中部与出水槽连接,出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DN2=800mm,管内流速v2=0.99m/s,水力坡度i=1.46‰。12、排砂装置:采用吸砂泵排砂,吸砂泵设置在沉砂斗内,借助空气提升将沉砂排出沉砂池,吸砂泵管径DN=200mm。(四)、初沉池及其设计:初次沉淀池是借助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下沉,从而与污水分离,初次沉淀池去除悬浮物40%~60%,去除BOD20%~30%。初次沉淀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设计中采用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利用污水从沉淀池一端流入,按水平方向沿沉淀池长度从另一端流出,污水在沉淀池内水平流动时,污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与污水分离。平流沉淀池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组成。沉淀池设2组,N=2组,每组设计流量Q=0.4051m3/s。10、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式中:h1——沉淀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h3——缓冲层高度(m),一般采用0.3m;h4——污泥部分高度(m),一般采用污泥斗高度与池底坡底i=1‰的高度之和。
设计中取h1=0.3m,h3=0.3m,得h4=3.94m,得到H=7.54m。15、出水渠道:沉淀池出水端设出水渠道,出水管与出水渠道连接,将污水送至集水井。式中: v3——出水渠道水流流速(m/s),一般采用v3≥0.4m/s;B3——出水渠道宽度(m);H3——出水渠道水深(m),一般采用0.5-2.0。设计中取B3=1.0M,H3=0.8m,得到v3=0.51m/s&0.4m/s。出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DN=1000mm,管内流速为v=0.51m/s,水力坡降i=0.479‰。16、进水挡板、出水挡板:沉淀池设进水挡板和出水挡板,进水挡板距进水穿孔花墙0.5m,挡板高出水面0.3m, 伸入水下0.8m。出水挡板距出水堰0.5m,挡板高出水面0.3m,伸入水下0.5m。在出水挡板处设一个浮渣收集装置,用来收集拦截的浮渣。17、排泥管:沉淀池采用重力排泥,排泥管直径DN300mm,排泥时间t4=20min,排泥管流速v4=0.82m/s,排泥管伸入污泥斗底部。排泥管上端高出水面0.3m,便于清通和排气。排泥静水压头采用1.2m。18、刮泥装置:沉淀池采用行车式刮泥机,刮泥机设于池顶,刮板伸入池底,刮泥机行走时将污泥推入污泥斗内。(五)、曝气池及其设计:
设计中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又称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水从池子首端进入池内,二沉池回流的污泥也同步进入,废水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至池子末端,其池型为多廊道式,污水流出池外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水在推流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浓度逐渐降低。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处理效率高,BOD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是较早开始使用并沿用至今的一种运行方式7、曝气池总高度:H总=H+h式中: H总——曝气池总高度(m);
h——曝气池超高(m),一般取0.3—0.5m。设计中取 h=0.5m,则 H=4.7m。10、管道设计:①中位管:
曝气池中部设中位管,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时排放上清液。中位管管径为600mm。②放空管:
曝气池在检修时,需要将水放空,因此应在曝气池底部设放空管,放空管管径为500mm。④消泡管
在曝气池隔墙上设置消泡水管,管径为DN25mm,管上设阀门。消泡管是用来消除曝气池在运行初期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泡沫。⑤空气管
曝气池内需设置空气管路,并设置空气扩散设备,起到充氧和搅拌混合的作用。11、曝气池需氧量计算:依照气水比5:1进行计算,Q=14580m3/h。12、鼓风机选择:空气扩散装置安装在距离池底0.2m处,曝气池有效水深为4.2m,空气管路内的水头损失按1.0m计,则空压机所需压力为:P=(4.2-0.2+1.0)×9.8=49kPa鼓风机供气量:
Gsmax=14580m3/h=243m3/min。根据所需压力及空气量,选择RE-250型罗茨鼓风机,共5台,该鼓风机风压49kPa,风量75.8m3/min。正常条件下,3台工作,2台备用;高负荷时,4台工作,1台备用(六)、二沉池及其设计:二沉池一般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和斜板(管)等几类。平流式沉淀池可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但一般多用于初沉池,作为二沉池比较少见。平流式沉淀池配水不易均匀,排泥设施复杂,不易管理。辐流式沉淀池一般采用对称布置,配水采用集配水井,这样各池之间配水均匀,结构紧凑。辐流式沉淀池排泥机械已定型化,运行效果好,管理方便。辐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竖流式沉淀池一般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以及中小型污水厂的污泥浓缩池。该池型的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单,但埋深较大,施工困难,耐冲击负荷差。斜管(板)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一般常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或工业企业内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斜管(板)沉淀池处理效果不稳定,容易形成污泥堵塞,维护管理不便。设计中选用辐流沉淀池,沉淀池设2组,N=2组,每组设计流量0.405m3/s。3、沉淀池有效水深:
h2=q′×t式中:
h2——沉淀池有效水深(m);
t——沉淀时间(h),一般采用1—3h。设计中取 t=2.5h,得到 h2=3.5m。 4、径深比:
D/h2=10.4,满足6-12之间的要求。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式中: Q0——平均流量(m3/s);R——污泥回流比(%);X——污泥浓度(mg/L);Xr——二沉池排泥浓度(mg/L)。设计中取Q0=0.579 m3/s,R=50%,,
SVI——污泥容积指数,一般采用70-150;
r——系数,一般采用1.2。设计中取SVI=100,r=1.2,得到Xr=1.2×104mg/L,X=4000mg/L。经计算得到 V1=。应采用连续排泥方式。6、沉淀池的进、出水管道设计: 进水管:流量应为设计流量+回流量,管径计算为900mm 出水管:管径计算为800mm 排泥管:管径为500mm 7、出水堰计算:
堰上负荷的校核。规定堰上负荷范围1.5-2.9L/m.s之间。 8、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h5 式中:H——沉淀池总高度(m);
h1——沉淀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
h2——沉淀池有效水深(m);
h3——沉淀池缓冲层高度(m),一般采用0.3m;
h4——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
h5——沉淀池污泥区高度(m)。设计中取h1=0.3m,h3=0.3m,h2=3.5m.根据污泥部分容积过大及二沉池污泥的特点,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池底坡度为0.05。
h4=(r-r1)×i 式中:r——沉淀池半径(m);
r1——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m),一般采用1.0m;
i——沉淀池池底坡度。设计中取r1=1.0m,i=0.05,得到h4=0.86m。 式中:V1——污泥部分所需容积(m3);
V2——沉淀池底部圆锥体容积(m3);
F——沉淀池表面积(m2)。计算可得 =315.4m3,则h5=1.20m。得到H=6.16m。(七)、消毒接触池及其设计:
污水经过以上构筑物处理后,虽然水质得到了改善,细菌数量也大幅减少,但是细菌的绝对值依然十分客观,并有存在病原菌的可能,因此,污水在排放水体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设计中采用平流式消毒接触池,消毒接触池设2组,每组3廊道。 1、消毒接触池容积:V=Qt式中: Q——单池污水设计流量(m3/s);t——消毒接触时间(min),一般采用30min。设计中取t=30min,得每组消毒接触池的容积为729m3。 2、消毒接触池表面积:F=V/h2式中:h2——消毒池有效水深,设计中取为2.5m。设计中取h2=2.5m,得到F=291.6m2。 3、消毒接触池池长:L′=F/B式中:B——消毒池宽度(m),设计中取为5m。设计中取B=5m,计算得 L=58.32m。每廊道长为19.44m,设计中取为20m。校核长宽比:L′/B=11.7&10,合乎要求。 4、消毒接触池池高:H=h1+h2式中:h1——消毒池超高(m),一般采用0.3m;设计中取h1=0.3m,计算得 H=2.8m。5、进水部分:每个消毒接触池的进水管管径D=800mm,v=1.0m/s。 6、混合:采用管道混合的方式,加氯管线直接接入消毒接触池进水管,为增强混合效果,加氯点后接D=800mm的静态混合器。(八)、污泥浓缩池及其设计:
污泥浓缩的对象是颗粒间的空隙水,浓缩的目的是在于缩小污泥的体积,便于后续污泥处理,常用污泥浓缩池分为竖流浓缩池和辐流浓缩池2种。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含水率高,污泥数量较大,需要进行浓缩处理;初沉污泥含水量较低,可以不采用浓缩处理。设计中一般采用浓缩池处理剩余活性污泥。浓缩前污泥含水率99%,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13、溢流堰:浓缩池溢流出水经过溢流堰进入出水槽,然后汇入出水管排出。出水槽流量q=0.0015m3/s,设出水槽宽b=0.15m,水深0.05m,则水流速为0.2m/s,溢流堰周长:c=π(D-2b)计算得到c=15.86m。溢流堰采用单侧90°三角形出水堰,三角堰顶宽0.16m,深0.08m,每格沉淀池有110个三角堰,三角堰流量q0为:
h′=0.7q02/5式中: q0——每个三角堰流量(m3/s);
h′——三角堰堰水深(m)。计算得到h′=0.0079m。三角堰后自由跌落0.10m,则出水堰水头损失为0.1079m
重要的机械设备都需要备用,如格栅、泵、风机、脱水机等。预处理构筑物设计处理能力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二级处理及三级处理构筑物按日平均流量设计,构筑物一般分两组,每组按50%处理能力设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污水处理厂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思维死缘无定、猛厉希求而修无常(索达吉堪布)
我的图书馆
思维死缘无定、猛厉希求而修无常(索达吉堪布)
思维死缘无定、猛厉希求而修无常(索达吉堪布)思考题:152、世间上任何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早晚会死,这是不是就足够了?为什么?在这方面,世间人和修行人最关键的差别是什么?&153、请大致叙述,如何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对此你有哪些体会?&154、为什么说在这个世界上,生缘少得可怜,死缘却多如牛毛?请举例说明。明白这个道理有什么用?&155、修死亡无常的过程中,要观想行、住、坐、卧一切所为都是今生最后一次,这种修行方法是否有点不可理喻?你是怎么理解的?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下面继续学习《大圆满前行》中的“寿命无常”。此科判分为七部分,今天开始讲第六个。&观修无常的每一个引导都特别重要,大家若能对书中的内容经常串习,时时刻刻观得起来,始终有种无常的感觉,那么修行肯定会成功。因此,我们所学的法一定要融入心,与自己的相续完全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虽然广闻博学也有意义,但你的心若没有调柔,即使通达了千经万论,一切显密教法倒背如流,也不会有非常大的利益。当自己面对生老病死时,当离开这个世间时,如果没有以修行境界来摄持自心,很容易与法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要常常思维高僧大德传下来的这些殊胜金刚语。&丁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我们南赡部洲的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便一步一步迈向死亡。人人都清楚自己终究难逃一死,但死的方式、死的因缘、死的时间却决定不下来,也就是说,以何方式死、以何因缘死、于何时何地死,谁都无法确定。&在座的道友们,未来在一百年之内,基本上会一个都不剩,纷纷离开人间。不过,每个人死的方式却不相同:有些死在医院里,有些死在马路上,有些跳河而死,有些自杀身亡,有些在天灾人祸中受难……但你自己到底会怎么死?可能谁也不清楚。&死的地方也是不定的。学院许多道友非常希望能死在喇荣,但你身体好的时候这样讲,而身体一旦生病了,由于这里医疗条件比较差,就忙不迭地请假下山看病,结果没有死在喇荣,反而到自己的故乡去“圆寂”了。&死的时间也没个定准。假如死的时间能决定下来,我们知道自己还有几年才会死,就可以合理安排剩余的时间,规划每天修几座法、念多少咒语,可是这个也定不下来。&那么,唯一能决定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生命有减无增,一直在不断流逝。如寂天论师云:“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中阴窍诀和其他修法中也比喻说:如同一个人坠入万丈深渊,紧急中抓住一把草,可旁边有黑、白两只老鼠轮番啃这些草,眼看着草就要被啃断;下面还有猛兽张开大口在等待着。正在这时,他看到上方的蜂窝里滴下蜂蜜,甘甜清爽,于是忘记了自己身处险境,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蜂蜜。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寿命像所抓的草一样特别脆弱,昼夜流逝就像黑鼠和白鼠在交替啃草,死后所堕入的恶趣犹如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然而,眼看着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来世的命运令人堪忧,人们却仍沉迷于如蜜汁般的五欲妙乐中,这是极其愚痴的行为。&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思维死亡无常。很多人经常为未来勾画宏伟蓝图,包括来学院的一些居士,也总是说:“我现在不空,要先离开学院去上班挣钱。等过了四五年,我再来学院出家,好好修行。”结果一回去之后,因为出现了各种无常,这种愿望往往中途夭折,要么自己死在了外面,要么短期内发生了重大变故。&前不久,我们去朝心宝山的那天,来了个刚从青海医学院毕业的藏族小姑娘,她以前看过《入行论》及其他法要的光盘,对佛法生起了很大信心,觉得人身特别难得,不愿意再混在世间中,非要到喇荣来出家。她母亲也跟她来到我面前,同意让孩子出家修行。我当时见她们态度诚恳,就没有拒绝。她们见我同意了,就欢天喜地地回去了,准备筹钱在这边买房子。&但前两天,她母亲突然哭着给我打电话,说她女儿本想尽快出家,但在医院检查身体时,发现得了晚期癌症,不能过来了。她女儿也给我通电话说:一方面她自己很高兴,能在临死之前听闻佛法,现在面对死亡也没那么恐怖了,但遗憾的是,她一直想在喇荣当个出家僧,不过这辈子没有这个因缘了,只有发愿下一辈子在我座下出家。她还有一个愿望是,她曾在学院看见一些老觉姆的鞋破破烂烂,以前我在《旅途脚印》中也提到过[1],所以这次若有人给她一些钱看病,她死后准备把这钱寄过来,让我给这些老觉姆,或者救济一些贫困的人,她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还是有点难受,毕竟她只有26岁,无常的降临实在太快了。但她不顾一切过来的话,一是路途太遥远,二是她父亲不同意,因为她父亲是个比较有名的医生,要求她尽快做化疗,虽然这病无药可救,但还是要作一些努力。&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发生的无常非常多,然而很多人没有把它当回事,总认为示现无常的是别人,自己永远不会这样。尤其是以前没学过佛的人,或即使学了佛、但没有特别深入的人,无常观可以说比较欠缺。因此,通过这次闻思,希望大家好好思维这个道理,看看外面的山河大地、春夏秋冬是不是刹那变化?内在的信心、悲心,或贪心、嗔心是不是瞬息万变?包括自己最珍爱的身体和生命,是不是也没有恒常稳固性?这方面一定要仔细观察。正如前辈大德所说,要把双手放在胸口,敛神闭目想一想:“我在这个世间还能活多久……”但可惜的是,千千万万的人从没想过无常之理,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追求今生的享乐,最终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很多人应该反省一下。&这个世界上,生缘可谓少得可怜,死缘却多如牛毛。如圣天论师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说:“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在我们每个人周围,火灾、洪水、毒害、地震、险地、野人、猛兽等死缘层出不穷,看看每天的新闻报纸,时时都在报道世界各地所发生的种种灾难,人类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威胁。除了这些自然灾害,人类自身的四大不调,也是不可忽视的致命之因,如佛典中言,人类疾病有440种,魔障有8万种……可见,危害生命的死缘多之又多,而生缘却微乎其微,即便是人们视为生缘的衣食、药物,有时候也会成为死缘。&尤其是现在人没有因果观念,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制造出大量武器、伪劣商品,直接或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譬如,被诩为延年益寿的营养品或健康食品,里面的有毒物质令人咋舌;还有被誉为高贵身份象征的皮草、真皮,在加工生产过程中,能分解出多种有害芳香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可诱发皮肤病及癌症。&值得一提的是,在饮食方面,致死的因缘也不计其数:许多人抱着对身体有利的希望,争相享用一些昂贵的食品,结果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食物变成毒,诱发各种各样的疾病;或者有些食物不宜合在一起食用,如牛肉配红糖、狗肉配黄鳝,同吃则发生不良反应引起中毒,乃至会置人于死地,但很多人却没有这种常识;还有些食物因烹调方法不当[2],或者贮存不当[3],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毒素。&尤其是一些肉食更为可怕。2004年,广东佛山超过100万人感染了肝吸虫病,据了解,这次致病的原因,是当地人有吃生鱼肉的习惯,却不知这些“美味”竟然是肝吸虫的大宿主。以前藏地也有人爱吃生的羊肉、牛肉,其实这些生肉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寄生虫,吃到肚子里以后,可引起种种恶疾。还有,南方很多人喜欢吃猴脑,但医学专家表明,猴子身上有一种可致命的病毒(猴白血病),一只携带病毒的猴子,即使只对人吐口唾沫,也可能致人感染,更不要说去生吃猴脑了。&然而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过分贪爱荤腥,肆无忌惮地享用血肉,根本没有佛教因果观念。在藏地,华智仁波切没有出世之前,因受苯波教传统的影响,享用血肉的现象非常严重,人们似乎没有不染上“玛敦”病或“夏珍”病的[4]。而在汉地,尤其是住在海边的人,经常生吃虾蟹等海鲜,因此而罹患肺吸虫病、肝吸虫病、菌痢、肝炎的不胜枚举。如1983年和1988年,上海发生了两起甲肝大流行,前一次发病人数2万人,后一次发病人数达31万多人。调查证明,这都是由于生食毛蚶引起的。&现在人不但对“海味”极有兴趣,即便是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的“山珍”,也不愿意放过。可是食用这些野生动物,并非安全无虞、高枕无忧。例如巨蜥的身上,就被检测出有近700个寄生虫体,一旦将其吞食下腹,其危险性不言而喻。&不过,不吃肉就不会有这些担忧,所以对吃素的观念,大家理当广泛弘扬。如果你懂因果,读过《楞严经》、《涅槃经》,就会对此非常清楚,但即使你不信这些,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吃素也有很大利益。前不久,我看到老年编委的一本书中,有个记者问本焕老和尚:“佛门里的人不吃肉,好像不太科学,我觉得人体需要营养。”本老笑笑说:“你看看我的身体,活到102岁了,我缺不缺营养?”&的确,吃素是长寿之因。197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本间道、光岗知足,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东京地区的居民比住在乡村的居民寿命短。当时东京居民约70岁,长寿村的人则能活到90岁、100岁。原因是什么呢?研究表明,东京居民生活好,赚钱较多,吃的大多是肉食;而乡村里的人没有钱,故多偏向素食。&吃肉为什么能损害健康呢?因为肉食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吃肉过度的人,体内细胞酸会堆积过多,超出一定的负荷时,身体的细胞会发生老化,影响白血球的抗病毒能力。而且,肉食吃进身体之后,在大肠里会堆积很多残渣,进而产生大量细菌,散发出种种毒素,形成致癌物质,造成身体不健康。所以,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断肉茹素、改变饮食习惯,才可以让人健康长寿。&因此,我们确实不适宜吃肉,否则,各种疾病会在身上此起彼伏,直接影响寿命的延长。为何汉地高僧大德中,百岁老人比比皆是,而世间人中,长命百岁者寥寥无几?实际上原因也在这里。所以,凡是希望长寿的人,最好能够坚持素食。如果你长期茹素实在有困难,那也应该少吃肉,每个月的佛教节日中尽量吃素,逐渐把这种习惯培养起来。不然的话,我们的生命本来就不长,再加上饮食习惯不合理,活的时间就会更短了。&现在世间上的疾病死亡,大多数都是饮食不当所致。此外,为了追求财富和名誉而奔赴沙场,或者遭遇猛兽、随意渡水而命丧身亡,这类现象也不可胜数。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死缘时时环伺在我们身边,让人防不胜防,故不管是走路也好、开车也好,大家应该经常忆念无常。比如,每次坐车上高速公路,都要有种恐惧感,因为前一秒钟你活在人间,后一秒钟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车毁人亡;或者你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滑下去掉入河里,被湍急的河水卷走,也只不过是几分钟的事。很多人总认为:“我不会死吧,因为我还年轻,还有许多事业没做完……”但这些理由只是相似的理由,一点都不充足。如果因为你年轻就不会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按照因明的说法,这叫做“不定因”。&真正修行好的人,时时都会忆念死期不定,始终想着“不知我什么时候死”,有了这种观念,修行起来会很精进,不会天天聊天、做些无义琐事。但现在城市里的人,最缺少的就是无常观,一直把修持善法拖到明年、后年,甚至退休之后。我就遇到一个50岁的人,他说自己等15年以后,再来学院学法,把未来计划得相当“不错”。&&《法句譬喻经》中也有一个这样的老人:佛陀在舍卫国时,城里有位年近八十的老婆罗门,家财万贯,生性顽愚吝啬。他为了给自己建造一栋豪华巨宅,花费大量时间亲自监工,指挥工匠。佛陀通过智慧观察,得知他只有这一天的寿命,然其却毫不知情,忙忙碌碌于无义之事,特别可怜,于是就亲自来到他的面前。&佛陀见到他后,问:“你这样卖力是否疲倦?修建如此豪宅有何用处?”&老婆罗门骄傲地说:“这房子前边是客厅,后边是我的卧室,东西两厢供家人、子女、仆人住。夏天可到凉台乘凉,冬天搬回暖房居住,舒适得不得了。”&佛陀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有一偈想送给你,你暂且放下工作,坐下来听听好吗?”&老婆罗门答言:“我很忙,没空坐下来听,过几天再跟你好好聊吧。你如果有事,可以先简单说一下。”&佛陀说:“你虽然对未来安排得特别好,自己认为自己比较有智慧,但却不知无常迅速,很快就会离开人间,还在一味不停地忙碌,再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了。”&老婆罗门听后,说:“你讲得确实有道理,但我今天实在太忙,以后再聊吧!”&佛陀见他冥顽不化,怎么劝都无济于事,也只好由他去了。佛陀离开后不久,老婆罗门亲自去上屋顶的大梁,结果大梁突然坠下,当场把他砸死了。&现在也有很多老人,像这个老婆罗门一样,人老心不老,好像自己还能再活几百年似的,成天对未来作着打算,为子子孙孙计划安排,这是相当愚痴的行为。所以,每个人要经常思维自己还能活多久,若能如此,就不会特别贪著今生的名声、财富、感情,甚至为此宁愿舍弃生命。如果你无常修得好,一方面自己遭受疾病、痛苦时,有勇敢面对的能力,另一方面,你身边的亲友发生意外时,也不会怨天尤人、寻死觅活。因此,学法不能只留在形象上,必须要想方设法将其融入于心。现在有些宗教过于注重形象,倘若深入其教义,没有什么可挖掘的,而我们佛教并非如此,不但理论上讲得非常究竟,还要求付诸于实际行动中,让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一些感觉,这即是佛教的伟大之处。&话说回来,正因为众生的死缘各种各样,所以死期无法确定。有些人在母胎中便已死亡;有些人一出生就断了气;有些人刚学会爬就已夭折;有些人壮年时离开人世;还有些人在垂暮之年寿终正寝。如佛陀在《因缘品》中云:“有者胎中死,有者落地亡,有仅爬行逝,有跑时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壮年人,相继而离世。”汉地也有句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一个人不管年老还是年少,死亡对他而言都是平等的。可有些年轻人认为:“你看我头发还没白,怎么会死呢?决定不会。”他自己这么有把握,可能是获得了“长寿持明”的果位,很了不起!&还有些人生病时,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有些人已坐上救护车,却死在了半路上;有些人久病不愈、卧床不起,在瘦骨嶙峋中死去,并且死不瞑目(我见过很多这样的病人,想死又死不了,想活又活不成。前段时间有个人给我打电话说:“请您加持我快一点死!我这样活着,既拖累别人,自己也特别痛苦。”但他业力没有消尽的话,想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有很多患了“洞特”病[5]的人,在食物还未吃完、话还未说完、事情还未做完中死去;还有些人自杀身亡[6]。&当然,凡夫人面对死亡时身不由己,只有随业力而去,而作为超凡脱俗的圣者,则已达到了生死自在。前不久我讲过,我隔壁的那个喇嘛,正在念经时就跏趺坐而圆寂。后来很多道友说,当天空中出现了彩虹。我刚开始不太相信,因为平时对这些不是特别盲从,但看到照片以后,发现彩虹现得非常好,上面的日期也对得上,所以确信他已得到了成就。敦珠法王所造的《藏密佛教史》中,这样的事例也不乏其数,如贝若扎那传承中的密宗持明者,有些离开世间时,把披单、念珠挂在柏树枝上,腾空直接飞往清净刹土……如此境界超越了世俗想象,一般凡夫人难以企及。&总而言之,在这个世界上,死缘非常非常多,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坐车、乘飞机,甚至只是呆在家里,死亡都会突然降临。而在以上众多的死缘中,生缘却如风中残烛般微薄。如《宝鬘论》云:“常住死缘中,如狂风中灯。”《大庄严论经》[7]亦云:“命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佛经中还说“人命在呼吸之间”、“命如水泡”……既然如此,大家就不要天天忙于打扮、赚钱,对未来有许许多多筹划,毕竟死亡的到来往往让人措手不及,也许现在它就会突然降临,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旁生[8]。所以,大家应当诚信死期不定、生处不定的道理,并对此长期认认真真去实修。&丁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通过猛厉观修无常,斩断对今世的贪执,然后一心希求解脱法):&我们随时随地要唯一观修死亡,观想行、住、坐、卧一切所为都是今生最后一次。口中如此言说,心中也这样诚挚观修。&比方说,出门去往其他地方时,心里要做好准备,自己可能会客死他乡,永远不会回来了(我这方面做得不太够:每次离开学院到别的地方,自己还是有种无常观,觉得可能不会回来了;但刚才下来上课时,却觉得等会儿肯定能回去。所以对我而言,出门时间长一点,还会观一下无常,可时间稍短一点,这种念头就很少了。按理来讲,我们不管到哪里去,上厕所也好、提水也好,都要想“我等会儿可能回不来了”,时时要有一种强烈的无常观);启程上路或在台阶上休息一会儿,也要想自己可能会死于此处;无论住在哪里,乃至于某地暂宿一晚,都应观想可能会死在这里。&当然,世间人听到这些,也许觉得你有毛病、不正常,身体明明好好的,光是坐在台阶上就死了,这是不可能的,倘若每天都处于这种恐慌中,对生活没有远大目标,就太消极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他们对世间的追求,跟我们修出离心完全不相同。我们若通过这种修法,真正产生了出离心,那么除了希求解脱外,对什么都不会感兴趣。有些人刚生起出离心时,马上就想出家修行,任何人都劝不住,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看到了万事万物的真相,没有时间再等了。反之,如果你没有产生这种念头,还是会照样贪求世间的一切。所以在这方面,修行人与世间人有一些抵触,如果你无常修得特别好,定能看破世间万法,就像胆病患者见到油腻食物一样,对此没有任何兴趣,唯一只希求解脱。&因此,我们不论做什么,都要时刻忆念死亡无常。晚上睡觉时应该想:“今晚我会死在这个地方,明天不一定还活在人间。”(这一点我倒经常能想,尤其是晚上睡之前,心比较清净、没有胡思乱想的话,常能思维这个内容。其实观修无常需要习惯,每天若在睡前多想一想,这种忆念自然而然会生起来。千万不要像动物一样,睡时倒头就呼呼大睡,醒时迷迷糊糊就爬起来了,一点佛教意识都没有。)早晨起床时也要想:“今天我也许会命绝身亡,今晚不一定还有睡觉的机会。”要发自内心、情不自禁唯独观修死亡。(修行好的人,对此会深有体会;而平时不修的人,我讲得再多,对他也不一定起作用。)&从前,噶当派的格西们,每晚睡觉之前常常思维:“不知道明天早晨还用不用生火?”因此,他们往往不盖火,将碗也是倒扣放置,时时都对死亡有坚定不移的胜解。&过去的藏地不像现在,那时做饭没有电炉、煤气,只是拿三块石头垒个灶,上面放着锅。晚上睡前要盖火时,先加几块大一点的牛粪或木头,然后把灰倒在上面,再压一块大石头。早上起来后,拨开灰找到火星,生火就很容易了。以前我小时候,藏地的生活习惯都是如此,但现在好像没有了,一方面是火绒、火铁难以操作,另一方面,有了火柴、打火机后,生火就没那么困难了。不过在古代,每家每户晚上都要盖火,而噶当派的修行人,由于无常修得好,担心自己一睡下去后,明天再也不会起来了,所以往往都不管火。&而且他们还要把碗扣下。按照藏地的传统,人死后才把碗倒扣起来,活人是不能随便扣碗的。有些小孩若把碗扣下了,父母会使劲打他,认为这很不吉祥。所以,噶当派的有些行为,以世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一种不可理喻,然而在我们眼里,这却是真正的修行境界。&我自己虽说不是噶当派的,但对他们的修行非常向往,每次出门也常想“我这次出去会不会死啊”,有些该交代的事情,就会提前交代清楚。去年有次我出门前,跟一个道友说:“我这里有一些钱,要怎么处理,哪些是放生的……”那人听后非常害怕,以为我有神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就连忙祈请道:“您不会死、不会死!要长久住世、长久住世!”(众笑)&其实对于死亡,每个人都要有一些准备,这是噶当派的传统,也不是什么不吉祥。但有些人可能认为:“我今天刚出门办什么事,就担心会不会死,缘起可能不太好。”实际上这也没什么。若能长期这样观修,到了一定的时候,你自然就会生起无常观,以此可鞭策自己精进修行。&当然,这不能是光说不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要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以前的一些老修行人,因为观修无常的缘故,心始终不会散乱,每天的修行安排得特别紧,所以我们也应向他们学习,尽心尽力观修无常法,千万不要放逸懈怠![1]详见《妙法宝库19—旅途脚印》之《老尼》。[2]如四季豆,加热不透,内含的毒素不能被破坏,可引起食物中毒。[3]如土豆发芽、发青,会产生有毒物质。[4]玛敦、夏珍:因食肉所导致的两种病。[5]洞特病:患此病者会突然昏倒,需立即放血抢救,否则就有生命危险。[6]《环球时报》有一篇文章报道: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其中30%来自中国。据统计,全世界每40秒就有1人自杀身亡;在中国,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8人自杀未遂。[7]《大庄严论经》:十五卷。相传为印度马鸣造,鸠摩罗什译。又作《大庄严经论》、《大庄严论》、《大庄严经》。收于《大正藏》第四册。主要是搜集佛陀本生,及诸种善恶因缘、譬喻等九十章故事,以供求道者参考。[8]此处指的应该是一些湿生含生,如头上长角的小虫,它们很短的时间即可形成身体,不像牦牛等需要住胎很长时间。文殊师利勇猛智 &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 为得普贤殊胜行&索达吉堪布 && ——节摘自《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三品 &寿命无常 &第三十七课& &&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物面条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