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实验假设基因在X染色体而不在Y染色体上或常染色体上的原因

& 伴性遗传知识点 & “(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⑴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定律,但实验一F2中眼色的性状表现与 &相关联。⑵摩尔根由此提出以下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是 &(显/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表中哪一组实验结果对支持其假设起到关键作用 &。⑶实验证明摩尔根的假设是成立的。若用B.b分别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则实验一中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欲检测实验一中F1红眼雌性个体眼色的基因组成,所选用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 &。⑷果蝇的正常翅和缺刻翅是一对相对性状,观察缺刻翅果蝇的染色体,如图所示,果蝇翅形的变异属于 &。⑸上述果蝇遗传实验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湖南长沙县实验中学、汝城县第一中学高三11月联考生物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⑴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定律,但实验一F2中眼色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实验一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子一代后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子二代中雌雄个体存在差异且红眼和白眼比例为3:1,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摩尔根由此提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三相当于测交实验,对支持假说艳有重要作用。(3)若假说成立,则实验一中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BXB或XBXb;欲检测实验一中F1红眼雌果蝇眼色(即检测显性动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可选用测交方法,即另一个亲本为雄性白眼果蝇,其基因型为XbY。(4)比较联会的染色体可以看出,缺刻翅的染色体缺失一部分,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5)通过以上事实可以推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⑴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定律,但实验一F...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⑴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定律,但实验一F2中眼色的...”主要考察你对“伴性遗传”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⑴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定律,但实验一F2中眼色的...”相似的题目:
如果控制体色(灰色和黄色是1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果蝇的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多少种&&&&3578
三支试管内分别装有红眼雄性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性果蝇,还有一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三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B表示)&&&&
下图为色盲患者家系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属&&&&遗传。(2)12号的色盲基因最终可追溯到&&&&号&&&&
“(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⑴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定律,但实验一F2中眼色的性状表现与____相关联。⑵摩尔根由此提出以下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是____(显/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表中哪一组实验结果对支持其假设起到关键作用____。⑶实验证明摩尔根的假设是成立的。若用B.b分别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则实验一中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欲检测实验一中F1红眼雌性个体眼色的基因组成,所选用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⑷果蝇的正常翅和缺刻翅是一对相对性状,观察缺刻翅果蝇的染色体,如图所示,果蝇翅形的变异属于____。⑸上述果蝇遗传实验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⑴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定律,但实验一F2中眼色的性状表现与____相关联。⑵摩尔根由此提出以下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是____(显/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表中哪一组实验结果对支持其假设起到关键作用____。⑶实验证明摩尔根的假设是成立的。若用B.b分别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则实验一中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欲检测实验一中F1红眼雌性个体眼色的基因组成,所选用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⑷果蝇的正常翅和缺刻翅是一对相对性状,观察缺刻翅果蝇的染色体,如图所示,果蝇翅形的变异属于____。⑸上述果蝇遗传实验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相似的习题。摩尔根的实验怎么证明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_百度知道
摩尔根的实验怎么证明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子一代中只有雄性是白眼可以判定基因是在性染色体上然后你再假设在X或Y染色体上
怎么假设在不在y染色体上啊
因为性别。。。伴性遗传
这个实验在书上有,多翻翻书
他的果蝇实验
类比推论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摩尔根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摩尔根果蝇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什么认为Y染色体上没有控制白眼或者红眼的基因?_百度知道
摩尔根果蝇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什么认为Y染色体上没有控制白眼或者红眼的基因?
y染色体上的性状除与x染色体的等位区外,其余均为显性,那么,杂交的后代要么视作常染色体遗传,要么视作y染色体遗传(完全显性),其余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采纳率:56%
白眼和红眼的基因形状和性别没有关系。
有没有可能是是隐性的?
你要是隐形的话,杂交完,应该会有纯合子。但是没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摩尔根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1)摩尔根利用果蝇群..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1)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
①.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___定律。但实验一F2中眼色的性状表现与____________相关联。②.摩尔根由此提出以下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表中实验_________和_________(结果)对支持其假设起到关键作用。③.实验证明摩尔根的假设是成立的。若用B、b分别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则实验一中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欲检测实验一中F1红眼雌果蝇眼色的基因组成,所选用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2)果蝇的正常翅和缺刻翅是一对相对性状,观察缺刻翅果蝇的染色体,如下图所示。果蝇翅形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变异有纯合致死效应,在果蝇的群体中没有发现过缺刻翅的雄性果蝇,由此推断控制该性状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上述果蝇遗传实验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读图填空题难度:偏难来源:北京期末题
(1)①.基因分离& &性别&& &②.三&&& F1的雄蝇均为白眼,雌蝇均为红眼(或F1中红眼只出现在雌性,白眼只出现在雄性;F1的表现型及比例)&&& ③.XBXB或XBXb&&&& &XbY&&&& &白眼(雄性)(2)结构变异(或染色体缺失)&&&&& X(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或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1)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主要考查你对&&伴性遗传,分离定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变异&&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伴性遗传分离定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变异
伴性遗传:1、概念: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2、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基因位置的实验探究与判断: 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2)在未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正交和反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探究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结果预测及结论: (1)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则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 (2)若子代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知识点拨:一、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男性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则是女性高于男性的原因:伴X-隐性遗传的女性杂合子并不发病,因为她有两条X染色体,虽然一条有致病隐性基因,但另一条则是带有显性的正常基因,因而她仅仅是个携带者而已。 二、X、Y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 1、有关性染色体的分析(1)X、Y也是同源染色体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内的X与Y染色体是一对异型性染色体。它们虽然形状、大小不相同,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Y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一样,也要经历联会和分离的过程,因此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2)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①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②X2X3中X2、X3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2、X3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也可传给儿子。③一对基因型为X1Y、X2X3的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3)X、Y染色体上也存在等位基因 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X、Y的同源区段,基冈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 2、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同源区段上基困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差别。 3.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
例& 图甲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l、 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片段。 (3)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思路点拨:(1)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甲图中的Ⅱ一2片段,Y染色体上无相应片段。(2)只有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才能发生交叉互换。(3)从题图中看出,患该病的全部为男性,则可以推出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Ⅱ-l片段上。(4)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也可能与性别相关联,如XaXa×XaYA的雄性后代全为显性,雌性后代全为隐性。答案(1)Ⅱ-2& (2)I& (3)Ⅱ-1& (4)不一定。例如母本为XaXa,父本为XaYA,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 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 知识拓展:1、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根据性状推断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来源及后代发病率,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 ①若一对夫妇中,女性患血友病,则建议这对夫妇生女孩。因为他们所生的男孩全部是血友病患者,所生的女孩虽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但表现型正常。 ②若某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一正常女性结婚,则建议他们生男孩。因为他们所生的女孩全部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所生的男孩则正常。 (2)根据性状推断后代的性别,指导生产实践。①XY型性别决定(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的生物(如果蝇等):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隐×雄显”的杂交后代中,具有显性性状的都是雌性个体,具有隐性性状的都是雄性个体。如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杂交后代中,红眼的都是雌果蝇,白眼的都是雄果蝇。故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②ZW型性别决定(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W,雄性为ZZ)的生物(如鸟类、家蚕等):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雌显×雄隐”的杂交后代中,具有显性性状的都是雄性个体,具有隐性性状的都是雌性个体。如家鸡的羽毛芦花(B)和非芦花(b) 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芦花母鸡 (ZBW)与非芦花公鸡(ZbZb)杂交的后代中,非芦花鸡 (ZbW)全是母鸡,芦花鸡(ZBZb)全是公鸡。这样就可根据早期雏鸡羽毛的特征把雌雄个体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2、基因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如下所示: 若基因在细胞质中,子代性状与母本相同;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根据题目给定条件设计实验判断基因位置。3、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所以如果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子代性状的表现都与母本性状相同。因此如果一对相对性状的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都与母本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质中。例&&& 野生型果蝇有许多突变型,突变的情况也不一样: (l)如果♀突变型l×♂野生型→突变型l,♀野生型×♂突变型1→野生型,则可以推断控制果蝇突变型l的基因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如果突变型2和野生型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产生大量个体都是突变型2,则可以推断控制果蝇突变型2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上,为()性突变。(3)如果要确定突变型3——白眼基因是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已知野生型红眼对突变型白眼为显性,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请用一次交配实验予以推断:所选亲本的表现型()推断理由是(至少写三种): a.() b.() c.() 思路点拨:正反交结果不同,而且都与母本相同,说明其遗传方式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突变型2和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结果一致,都是突变型2,说明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显性基因;要通过一次实验证明红眼、白眼基因的位置,可选用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进行交配,后代会因为不同的遗传方式而出现不同的情况。答案:(1)细胞质遗传(2)常显(3)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1.基因的分离定律 (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4)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5)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2)指导杂交育种 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收获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植株上的种子,留种推广。 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 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和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配种。(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理每个人都携带5~6种不同的隐性致病遗传因子。近亲结婚的双方很可能是同一种致病因子的携带者,他们的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法律禁止近亲结婚。& 交配方式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传粉。广义上讲,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均可称为自交。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来测F1基因型的方法。4、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5、常用符号的含义
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科学方法:1.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2.假说一演绎法分析 (1)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一演绎法。(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一演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l)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如下图)结果证实了:①F1是杂合子,基因型为Dd;②F1能产生D和d两种配子且比例相等;③F1在形成配子过程中,D和d能彼此分离(即没有融合)。4、孟德尔的研究思路:假说一演绎法(3)设计测交实验,验证假说。 (4)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 表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不同:
知识点拨:分离定律实验注意1、亲本上结的种子为F1,F1植株上结的种子为F2。2、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等,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基因型为Dd的植物产生的雄配子中,含D的和含d的相等,雌配子中含D的和含d的相等。& 杂合子Aa连续自交后代分析:1、杂合子连续自交n次后,第n代的情况如下表:
&2& 、曲线分析根据上表比例,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注:1、自交n次后,第n代杂合子比例为1/2n,其余为纯合子,且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比例为1:1,据此原理,可只记忆杂合子的计算公式,其他比例由此推到即可。2、在育种实践中,可通过让杂合子连续自交的方法来提高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知识拓展: 1、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是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的结果,孟德尔以高茎纯种豌豆和矮茎纯种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①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 F1的自交。②孟德尔在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设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③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F2的测交。2、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DNA半保留复制的提出也是“假说一演绎法” 的正确运用。沃森和克里克在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后,又提出了遗传物质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了巧妙的实验,实验结果与根据假说一演绎推导的预期现象一致,证实了DNA的确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②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④进行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5、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1Dd: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分离定律的实质:减Ⅰ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萨顿假说 (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2)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 ①易饲养,②繁殖快,③后代多。 (3)实验探究过程①提出问题 分析: a、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b、F1全为红眼一红眼是显性性状;c、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定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②假设与解释假设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其遗传图解可表示为: ③测交验证亲本中的白眼雄蝇和它的子代红眼雌蝇交配。④结论: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类比推理与假说一演绎法比较: 1、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 ——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沦——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假说是错误的。2、类比推理法:将未知事物同已知事物的性质类比,依据其相似性,提出关于未知事物某些性质的假说——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备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有待观察及实验检验。例&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写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_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思路点拨: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采用的是“假说一演绎法”,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一演绎法”。答案C 易错点拨:1.细胞中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为什么?不是。①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质基因位于线粒体等细胞器内;②原核生物的基因有的位于核区DNA分子上,有的位于细胞质的质粒上。 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和萨顿假说的提出所使用的方法相同吗? 不相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采用的是假说一演绎法;萨顿推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例&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a基因的性状思路点拨:由于染色体是基因(核基因)的载体,因此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和分配规律,均影响相应基因的规律性变化,即说明“核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答案A 3、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F2个体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说明这对性状符合分离定律;白眼全是雄性说明与性别相联系。 4、基因型书写: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一同写出,如XwY。5、XY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不能误解为一对等位基因。Y染色体上没有红眼、白眼基因并不代表其上面没有基因。 知识拓展:类比推理概念: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来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 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①概念: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②类型: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以下4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③结果: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
2、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种类①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②细胞内染色体数日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染色体组①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②条件: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3)单倍体和多倍体比较
注:①二倍体:有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②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3、染色体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1)单倍体育种 例:②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一般是纯合子。(2)多倍体育种 ①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②成因: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④实例:二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表解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不同:
&知识点拨:染色体组数的判定&1.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A细胞内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3条,则该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图C细胞内同一种形态的染色体有1条,则该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细胞内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如图A细胞内有3种形态的染色体,则该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3条染色体;如图C 细胞内有5种形态的染色体,则该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5条染色体。 (2)根据基因型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如图B细胞内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4次,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数目的形态数判断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的形态数如图A细胞内共含有9条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数是3种,9/3=3,则该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图 B细胞内共含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数是2种, 8/2=4,则该细脆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如图C细胞内共含有5条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数是5种,5/5=1,则该细胞内含有1个染色体组。 2.一些细胞分裂图中的染色体组数判断(如图)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4条,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2条,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4条,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④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8条,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2条,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4 个染色体组。 知识拓展:1、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而染色体变异则是比较明显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异。 2、判定生物是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关键是看它的发育起点。若发育起点是配子,不论其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若发育起点是受精卵,其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3、体细胞染色体组为奇数的单倍体与多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或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4、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一般是纯合子。二倍体生物的花粉经单倍体育种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植株。四倍体等多倍体的花粉经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能产生杂合子。如BBbb的花粉基因型有三种:BB、 Bb、bb,培养处理后基因型分别是BBBB、BBbb(杂合子)、bbbb。 5、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若操作对象是单倍体植株,叫单倍体育种;若操作对象为正常植株,叫多倍体育种。不能看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就认为是多倍体育种。 6、不同生物的变异类型不同,不同生殖方式所带来的变异类型亦不相同,探究变异原因与变异类型时首先应注意的是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殖方式。 (1)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2)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3)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①进行无性生殖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②进行有性生殖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发现相似题
与“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1)摩尔根利用果蝇群..”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0914107704706259071169739924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尔根果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