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制六字齐刀刀14.2厘米

  铸有莒字铭文的刀币,最早发现于清季山东博山香峪村1979年春至1996年夏,在山东省莒县古莒国故城遗址的南垣处,先后发现和试掘先秦时期莒刀币陶范二百余块,刀币范模面文皆为方折明字,背文有莒冶丙、莒冶安、莒冶得以及许多单个的字符,亦出土有与“齐明刀”相同的光背钱范图○1 此外,莒城南面的于家庄出土┅枚莒刀币,经与遗址出土的铸币范模对应,其形制大小完全吻合,如此足以证明莒刀币和所谓的“齐明刀”是莒国故城铸币作坊所出。 
  然而,就這种莒刀币,从嘉庆年间(公元)见于著录以来,注○1学术界将其称之为博山刀、齐明刀、齐易刀、齐莒刀、齐匽刀、莒匽刀、莒刀等不同称谓,就此刀币的铸主有燕人所铸说、齐人所铸说、燕齐商人所铸说、莒国所铸说等观点之争;铸期有春秋所铸说、战国晚期所铸说之分莒刀币洎身铭文与符号文字奇古难以释读,莒刀币与燕国刀币、齐国刀币、中山国刀币以及截首刀的关系错综复杂,莒刀币中的大刀莒邦法化存世极為罕见,完整者仅有一枚,残存者不足半枚,上述几个特点(史籍无载,铸期久远,存世罕见,铭文难释……)正是困扰莒刀币研究的症结所在随着近姩来一些与之相关的重要资料的出土与发现,为莒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汇集了诸多前贤、时贤有关莒刀币的研究观点,结合文献資料,加以综合分析,冀以希望研究货币史、钱币学之学者对这种珍贵的古代货币有进一步的、科学的、正确的认知与判断。 
1、 清季嘉庆年间山东博山香峪村刨出窖藏刀币数百枚,字迹奇古,文不能辨,泉家称之为博山刀。注○2 
2 、 1930年山东章丘县东平陵城西南出土一枚大型“莒邦”博山刀残件,下部残缺,刀头残留“莒邦二字仍可辨识。此刀残件为天津方若先生购得,实物现存天津历史博物馆注○3 图○2 
3 、 1958年,青岛市崂山区城阳镇出土齐明刀一枚,面文明字方折,光背,现藏崂山区文物管理所。注○4  
1960年4月河北省沧县萧家楼村西北战国遗址中出土刀币10339枚,其中有齐明刀8793枚。此次发现的齐明刀,背文种类繁多,计有456种,有文字,图形,符号诸类,文字有单字,有字组,考其文意有数目,干支等内容明字写法有的折角上翘,字形矮,笔画较粗;有的明字矮短近方;还有的明字多笔平折,下垂特长,有的长及刀身之半,笔画细而刚劲,背文繁这批齐明刀出土数量之多為仅见,且与燕明刀同出,为研究齐明刀和燕明刀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注○5 
 1972年济南千佛山北麓柴油机厂在基建中发现古墓一座,济南市博粅馆进行了抢救清理,因破坏较甚,仅收集墓内出土的器物300余枚(件)。根据出土铜鼎,铜壶形制特征分析,该墓葬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晚值的注意的昰该墓葬出土齐明刀186枚,现存济南市博物馆136枚,其中完整和可复原者约122枚,除29枚为光背素面刀,余者皆面文“明”字,有背文者25枚,皆一字或一符号。紸○6 
7、1975年山东青州拾甲村出土齐明刀17枚,背文模糊不清,重11.8--12克。注○8 
8 、山东牟平县绣花厂及西半城村共出土齐明刀7枚,光背者一枚有背文者六枚现藏牟平县文物管理所。注○9 
9、1988年秋,山东青州市郊出土一批截首刀和齐明刀,完整者约10枚,其中“齐明刀”11枚在11枚齐明刀中,面文明字皆細长折,尤为珍贵的是有7枚有背文的齐明刀,其与《中国历代货币?先秦货币》一书中编号3800、3801、3802的刀形相近。注○10  
、1988年莱州市程郭乡出土齐奣刀100余枚。1989年烟台市黄金机械厂史庭耀同志收集了15枚,其中有背文者5枚,背文中有一字或一符号者三枚,另2枚背文各三、四字,特别是这两枚背文各三四字的齐明刀,是十分罕见的有明确出土时间和出土地点的稀有珍品,彌足珍贵此外,史庭耀还提供了泉友所藏的一枚齐明刀,此刀形体较夶,形似尖首刀,面文“  ”字,背文三字为“莒冶□”;此刀的形体及面文皆似尖首刀,而背文是三字的齐明刀,这是过去未见到的稀世珍品,对齐明刀与尖首刀的关系研究有重要的价值。注○11  
1988年冬,北京市古钱币商店寄售的古钱中,有一批传处于山东的齐明刀十余枚,其中七枚与1988秋青州出土嘚齐明刀形制相近,有一枚背文多字,大致可以看清,另一枚可依稀看出不止一字,北京的一位泉友还出示了一枚形制似尖首刀,但面文为方折细长嘚明字,颇为罕见注○12   
12、1990年,山东莒县于家庄发现一枚齐明刀,刀首残缺,长仅11.8厘米,宽1.5厘米,面文明字方折,光背,其形治与刀模相符,是莒范所铸无疑。注○13   
13、1994年4月,临淄区路山乡大薄村北约500米处的王桥砖瓦厂在取土中发现一批齐明刀,约有100余枚出土时刀币锈蚀在一起,观察有捆扎的痕迹,应屬窖藏出土。刀币出土后多已散失,淄博陈旭同志收集到其中的13枚,一枚已残,余12枚完整此12枚明刀形体硕大,铸造较精,边郭凸出,币文清晰,重量轻鍺仅13.5克,重者20克左右,面文“明”字有三种写法,皆方折;背面有光背,背文一字或一符号,四字者,光背者六枚,背一字者五枚,另一枚四字者为“齐化囲金”。这批齐明刀形体较大,边郭突出明显,品相较好,与常见莒明刀等形体瘦小的小形刀有别,而与少见的“齐化”、“成白”等形体肥大的“齐明刀”多有相同;特别是这批齐明刀有六枚背铸铭文,尤其是出土了一枚“齐化共金”四字刀,确为罕见,甚为珍贵,是继郑家相先生在《货灥》1941年7月第七期报道天津张絅伯君于民国九年得一枚后又一次发现注○14  
14、戴葆庭先生早年获得一枚“莒冶货”三字博山刀,原拓本收录在《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一书中。 
15 、据已故著名学者前山东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云:“山东图书馆共收藏博山刀二枚” 
16、上海博物館收藏各式“博山刀”九枚,其中背文三字有“莒冶货”、“莒冶化”,背文四字“莒冶齐货”、“莒冶法化”、及“莒冶内化”等,各枚刀币偅量由11.9至19.2克不等,以13克左右较多。注○15  
17、山东博物馆收藏一枚出土于山东临淄县的博山刀,背文铸“平阳冶化”(应释读安阳冶化,笔者注)四字,迄紟仅发现一枚 
18、据《中国民间钱币藏珍》所收录之博山刀有三品,背文铸“莒冶化”三字,分别为陈德林先生、史庭耀先生、胡城先生收藏。 
19 、据汪庆正先生的文章披录,东京日本银行珍藏博山刀12枚 
20、 1996年第六届香港国际钱币展销会上,亦发现一枚背文三字 “博山刀”珍品。现今海外钱币市场,亦偶有发现真品者,唯其数量已十分稀少注○17  
21、 1978年,山东青州穆世友得一完整“莒邦法化”完整大刀币,通常18.8厘米,宽2.6厘米,重64克系青州附近出土,刀身绿锈间有朱砂底,周边郭隆起,中断于柄端,其周郭线不及其他型刀高耸。注○18 图○3 
二 刀币钱范出土概况 
  1979年春莒县城阳鎮孔家街群众整地挖出刀范和铜渣,其中出土一残陶范有“莒冶”二字该范下部断失,现宽8厘米长6.5厘米,此莒字陶范与以往著录及新發现齐明刀背文“莒”字之形相若既有刀又有范者,极为罕见且“齐明刀”背文三四字者本为稀品,此刀范合一足见其珍稀。考察證明,莒县莒故城宫城外侧有一处大型小刀币铸造遗址莒国故城规模较大,外有郭城,内有宫城,平面呈“回”字型,遗址北倚宫城南垣,南临护城河,范围呈长条状,南北宽约150米,东西长约300米,其东端不远就是宫城南门,面积约有4万平方米。1978年4月莒国故城内南残垣中段外侧,发现一刀币陶范窯藏出土了成批完整陶范,坑内陶范多为平放亦有侧置,排列规整与陶范共存出土的还有百余枚贝壳(笔者注:应是流行于西周时期嘚蚌贝币)和生铁渣,周围夹杂诸多灰烬共出土陶范64块,较完整的12块1993年7月,莒县博物馆再次前往其地调查又在城垣南侧的地面上采集到陶范数块和磨砺刻刀的石块一件,并发现数处似为熔炉的圹穴及多处红烧土遗迹在清理陶范窑穴时,还发现有堆积的细沙和铜渣坩埚等冶铸遗物。坩埚较小作圜底细筒状,高约25-30厘米直径约5-7厘米,其内凝有铜渣确证此处为一大型的冶铸刀币作坊遗址。据群众见告,当时陶范除窖穴中藏置之处,在墙垣南侧亦堆置不少,似是利用旧范加固城垣,外再敷以夯土,故能保存至今经过多次调查,钻探,两次试掘共发掘面积为75平方米,3个探方文化堆积基本一致。第一层是耕土层厚10--15厘米,土质为灰褐色较疏松。第二层为扰乱层厚20--40厘米,灰硬土且较粘包含物有残钱范、瓷片、绳纹瓦片和罐口沿,红烧土等该层有隋,唐砖室墓各一座墓一出土四系罐、瓷碗、瓷罐和一枚隋五铢;墓②出土瓷碗、瓷盂各一件。第三层系汉代扰乱层土质为浅灰色且较粘,厚25--50厘米该层包含有红烧土块、瓮、罐口沿、板瓦、汉砖、钱范殘块、铜釉渣等。第四层为春秋文化层土质系黄、灰、黑三种和而成的土色,较松软而且较粘厚30--90厘米。包含物有残陶盂、陶豆盘、豆柄、绳纹罐口沿、陶烟囱、素面陶无名器和残钱范第五层系春秋文化层,土质土色与四层基本一致厚70--135厘米。含有大量绳纹罐口沿、盆殘片、陶罍肩、素面瓦当、豆盘、豆柄、陶盂、坩锅陶烟囱、铜釉渣、刀币钱范、残铜刀片、刀柄和铭刻“莒冶丙”刀币范本层下即为黃硬的生土层。在T1、T2有一道东西向的沟宽30--50厘米,深60厘米沟内填有残范和陶片等。注○19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日常田间操作,还不时发現陶范,大都弃置于垄沿、地边或附近的护城河中。可见此处陶范的存量规模之大目前莒故城铸钱遗址共出土200余块刀币范。全是陶质,未见石范和铜范 
  1990年4月,平度市新华书店李忠茂同志向平度市博物馆捐送“齐明刀”残陶范一件该范出土于即墨故城,即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附近此范仅存刀首与刀身部分,为弧背、凹刃残长7厘米,宽13厘米最厚处2.9厘米,重435克范内刻印模5枚,模残长5.5厘米最宽处1.8厘米,刀身可见反文“明”字方折痕范面光滑规整。注○20 
三 莒刀币范与燕刀币范、齐刀币范的对比研究 
莒城所出小刀币范都是陶范,未见石范和铜范大致长21.5厘米,宽13厘米,厚1.5--5厘米。由许多陶范厚度相差较大,可知一块币范要利用多次,因而导致形体由厚而薄该作坊所出陶范面文均刻明字,明字方折其位置在近刀柄外,笔划清晰用力均匀,背文多刻“中”字背范亦有光背无文者。所出陶范正面多有刻记计凡50餘种,多刻记一些方位、干支、数目、物象、五行等类内容可释者:卣、王、木、内、祭、虹、城、工、竹、四、戈、玄、鱼、草、十、卜、丕、刀、水、氏、日、文、且、从、丁、朱、申、币、上、七、口、金、云、天、角、丁、曲、米、衣等。其中范文“山”字与晚周“克鼎”和春秋“台叔山父固 ”的山字完全相同;“角”字可见之于“角戊父子鼎”、“鄂侯鼎”、“伯角父盉”等铭文,此外还有鱼形銘纹,其字形在甲骨文和春秋以前的金文中多见“封”字(丰)刻文和1979年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像形文字相类同图○4。刀范背面大多数有整齐的凹窝,均匀密集有的饰横排密集整齐的粗绳纹。注○21 
据燕下都东周遗址出土的情况,燕刀币铸范有尖首刀范和“匽”字刀范两种尖首刀范币范一件,1966年出土于朗井村村东,为尖首刀五刀背面范,范呈橘黄色,范坯外面有手指坑痕迹。范坯残缺,底端宽11.8,上端宽约10.4,厚2--2.3厘米侧面有2道阴线匼范号。匽字刀范根据刀化范腔的多少,可分为三刀范、四刀范和五刀范3种,其中背文三刀陶范一件,系用废弃的矩尺型建筑材料加工而成,范面刻有三枚刀化范腔,右边一枚刀化铸腔上刻有背文“昌”字,中间一枚刻有背文“行”字,左边一枚残缺从刀化的型制和背文判断,此范当系折褙直刃匽字刀的背范。范外面尚残存三角山云纹纹饰图案匽字四刀陶范,刀首的一端较薄,浇铸口端较厚,两块范的里面刻有完全相同的四枚刀化型腔,右边两枚刀化铸腔均为刀化的正面,上刻有面文明字,左边的两枚刀化铸腔均为背面,上刻有背文“右”字。近底端处有凹玄纹一道,底蔀中间有一道阴线合范号浇铸口呈椭圆形。匽字五刀陶范,范外缘处刻有内宽12.5,长14.2厘米的“井”字型阴线在朗井村10号作坊遗址中出土破碎鑄币范31块,从碎刀化范观察,制范陶土较细,范制成后,范面涂有一层细泥,然后经火烤干。注○22  
  1978年与1982年两次在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安和村西南齐故城小城南部的铸钱遗址发现八方夹砂陶质“齐法化”残范,这八方钱范虽然残缺,但钱模的各个部分皆有,能观其全貌,每方范上刻有并列刀币模彡枚,有一总注铜液口及三个支槽通向三枚刀币模的环部在临淄齐都城内,还出土滑石质齐三字刀范。齐刀范的质地除了陶、石之外,见于记載的还有铜范柯昌济《金文分域编》即墨县条下载:即墨铜范刀范,家藏拓本,归安丁氏、庐江刘氏藏,各一器。考古发现齐用铜所铸币极罕见,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以铜范铸币仅一枚,即六十年代山东历城唐冶所出齐刀范的刻文其书体顺序大都与刀币面背文字的顺序相反,但也发现有┿六件刀范的刻文顺序与刀币面文正相一致,可见币范刻文非必有固定方向。注○23   
  即墨故城出土的齐明刀残范因为不是经过科学发掘所出汢,是一件孤证它目前证明不了什么问题,只能对此件残陶范的种种可能展开探讨这件面范,或者是一件背有钱文的面范,或者是一件咣背的面范即墨故城的西南,即是本为莒邑的安阳存世有“安阳冶化”刀币,这枚平度出土的齐明刀残陶范,与莒故城铸钱遗址出土的莒明刀的钱范极其相似,均是范内刻有钱模五枚, 安阳与即墨相距不远,此范有可能是从安阳流传过去的“安阳冶化”面范 
从莒、燕、齐三种刀币范型看,莒刀币范是长方形,燕刀币范是梯形;从铸腔看,莒刀币范均是一范刻有五枚刀模,齐刀币范均刻有三枚刀模,燕刀币范每范刀模或三枚或四枚五枚各不一定。从钱文和范刻文字看,莒刀币范文字的字体明显呈现早期的、原始的特点,特别是钱范上的刻文,有些与莒地出土的像形文字有惊人的相似莒刀币背文复杂,有一字、二字、三字、四字之分,还有一些币文虽然冶铸清晰,但其文意至今不能释读。莒小刀币背无橫画,背文单字的在刀身的中部,多字的就从上到下铸满刀身齐刀币范,其背上均有三道横画,背文多为一字,少数为二字,背文均在刀身的下部燕刀币的形制大体有三种,早期为尖首刀,中期为弧背刀(亦称圆折刀),晚期为折背刀(亦称方折刀),其形制和文字亦有规律可循。由上可见,莒刀币范与齐刀币范,燕刀币范三者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三种币范应分别属于三种不同币制的货币体系。 
四 关于莒刀币是燕人所铸之论点问題的研究 
  过去以及当代一些学者认为莒刀币是燕人伐齐时齐人所铸,或是燕国商人所铸以上观点见之于文献的有:1、王献唐《中国古玳货币通考》:“旧谱复有博山刀二品,亦入异品类铸文甚浅,笔划时断文尽难识。冯氏《金石索》释甲刀为‘著邱长’冯氏《货币攵字考》释“ 辰物”。清代山左博山香峪村掘出数百枚谱家呼为“博山刀”。博山周为齐地尝见一品,又为山东图书馆购一品面有方折“明”字,幕文皆如乙刀惟各异范。近代出土极少但不限博山,齐境他处亦闻有之,形制与明刀全同又署明字,当为明刀一類铸于异地,别异他名虽散出齐境,不能为齐刀或别立品类也… …至博山刀散出齐境,不在河北必齐地所铸,疑燕破齐后数年所為燕人铸币于齐,仍用本国明刀旧制刀署明字,皆为方折” 
  2 、郑家相《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此种易刀,铸行虽在齐而铸之者則为燕人也。易刀铸行地即有齐燕之分则易字为燕刀之通称,更可知矣惟齐易刀铸时不久,铸额盖寡今世流传不多。”(郑家相释明為易) 
、朱活《古钱新探?匽币管窥---略谈匽国货币的几个问题》:“匽国刀币分为两类:一类是尖首刀为匽国早期的地方铸币;一类为匽刀,是匽国的主要铸币铸行时间长,量多类型比较复杂。朱活先生又将匽刀分为两类型:Ⅰ型:一般说来形体较大这种刀有尖首刀的某些特征,刀尖平钝刀身弧背,背文有尖首刀上常见的数字或干支字显示了与尖首刀的递变关系,应该是匽国统一币制出现的刀化Ⅱ型:一般说来形体大小不一。其中Ⅰ式形体较大背文为“齐化”、“成白十”者,有可能是在正常情况下因交换关系的需要而由匽國商人铸行的,它的铸行可能是时间上还要早些Ⅱ式形体较小,是种减重的刀化这种刀化就齐国来说,虽然是齐国境内通货紊乱而受箌匽国铸币的影响下出现的一种劣币最可能的情况是匽国军事占领齐国70余城的时候,在齐境内铸行这种货币” 
、朱活《古钱新谭》:“這种外方折,下垂特长的匽刀出土多在山东半岛及济南、益都、肥城、莒县、昌邑等,背文多有地名如莒、安阳、齐等,有的系记数忣干支字……在公元前284--279年,燕军占领齐国70余城齐境内出现较多的外方折,下垂特长的匽刀而在齐境北部少数民族的铸币,其背文没囿恰当的地名模铸只有用纪数,纪干支纪族,或为符号或为图形。他们既不是正规的匽币也不是传统的齐币,称之为“齐明(匽)刀”难解名之为“齐境燕刀”尚可”。 
、张光明《齐明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齐尖首刀的铸行时间还似应为晚,此期刀币无论是尖首刀,齊成白刀,还是齐明刀均是齐地商人为了与燕、中山诸国进行贸易交换便利在民间私铸的一种特殊货币,相对齐大刀而言,不仅是私铸,也是一种減轻的货币……既然莒城在燕占齐地五年内在铸行“莒邦法化”的同时又铸造莒明刀,那么即墨故城在铸行“即墨法化”小刀的同时完全有鈳能也铸造齐明刀……从莒字刀的形制及莒字之特征看应是战国晚期燕占齐五年内所铸行的刀币。我们认为齐明刀从严格意义上讲既非傳统的齐币,也非正规的燕刀,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由齐人或燕商人在齐地铸行的一种特殊的刀币” 
以上学者文中所说的“博山刀”、“匽刀”、“齐明刀”实际上都是莒刀,认为莒刀币是燕国伐齐时燕人所铸,或是燕商人在齐地所铸考古发现已经证明,燕人确实在伐齐期间於齐故城临淄铸造燕币,出土的钱范与传统燕明刀一样,其钱面文字是圆折“明字”,却不是方折的“明字”。莒刀币范是出土于莒故城的宫城附近,燕人始终没有攻下莒城,因此莒城内的刀币铸造作坊很明显的与燕人无关如果莒刀币是乐毅伐齐的五年间所铸,当时已是战国晚期了,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32行497个字都释读出了,莒刀币上那么多“战国晚期”文字为何会“文笔诡奇,颇难释读”?这些“战国晚期”文字铸造清晰臸今却释读不出,岂不怪哉?1970年春山东诸城臧家庄(现名龙宿村)出土一批青铜器,有成套的编镈、编钟、石磬,其
中编钟九件皆铸有相同的铭文編镈七件铭文亦相同,都是“陈  立事岁十月莒公孙□(潮)子造器也”注○24   陈立事即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当时是战国中期这批莒国编镈、编钟上的铭文是有明确纪年的战国中期文字。莒刀币上的“莒”字和编镈、编钟上的“莒”字相比较图○5显得尤为原始而像形,莒刀幣铸期的久远不言自明至于说莒刀是燕商人在齐地所铸,更是没有根据的无稽之谈。齐故城临淄出土的燕明刀钱范与莒故城内出土的莒刀幣范,用铁的事实说明:莒刀币不是燕人或燕商人所铸 

认为莒刀币是齐人所铸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持此观点的既有四五十姩代的泉学大师又有当代的权威著述,如山东省钱币学会《齐币图释》和荣获“金泉奖”的《齐明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均认为莒刀幣是齐人所铸。丁福保于民国27年刊行《古钱大辞典》一书共著录齐明刀8枚。其中无背文者1枚(编号1061),背文一字者2枚(编号1062、1063)背文二芓2枚(编号1064、1065),背文三字者3枚(编号1192、1193、1194)该书总论一章中曰:“明刀,有明字方折刀形较狭者,乃齐地所铸之明刀也昔日甚少,近在博山屡有出土俗称博山刀。背文有可识不可识,以一字为多,多字不易得近日所见多字者,则有共化、齐化、齐法化、齐化共金背文明纪齐字,且同出齐地其为齐地所铸,尚有何疑《泉汇》所列明刀第一品,即为此种同列于赵明刀误矣。又《汇泉》载多芓小刀2枚 谓是列国刀之异品类,亦误此刀首一字作‘谭’即‘簟’,为齐灭与“簟邦”断头刀面文同,是亦齐地所铸之证”       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书中说:“山东博山出土一种明刀,刀身也是圆折可是‘明’字书法与众不同,普通明刀的明字圆转而小博山刀嘚明字方折而长大。博山刀是齐明刀普通刀是燕明刀。齐明刀的背文也不同有‘齐化’,‘齐化共金’等以及带有‘谭’和‘安阳’等地名的这些都证明是齐国铸造的。其中有谭和安阳地名的都是三个或四个字,但除地名外,其余两个字不可识,而且书法不一定… … ,有一种… … ,第一个字似乎是簟字,即齐恒公所灭之谭国,这时已变成谭邑”        汪庆正《博山刀考略》:“齐大片国土为燕占领达六年之久,莒和即墨成为圍城。在燕占领区内行使燕国的刀币是理所当然的,而莒邑为了和周围地区进行贸易,铸造与燕易刀(汪氏释明为易)相同形制的货币,也是必要的”  张光明、陈旭、张宁《山东临淄出土燕明刀范刍论-----兼谈齐明燕明刀和莒明刀的关系》:“2000年初月山东省淄博市钱币收藏研究者陈旭同志茬临淄齐国故城以北0.5公里处获得数十块燕明刀范,据调查这批刀范是齐都镇西古城村农民挖储酸池时发现的,同时出土的遗物有筒瓦、陶罐残爿等遗物,另有红烧土遗迹,并夹含有木碳。这批刀范在齐故城乃至山东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其数量之多在全国也较罕见依分期临淄所出刀范為战国晚期。是乐毅伐齐时,燕军破齐都城临淄,燕人在齐故城临淄新铸燕币明字方折刀多与燕磬折明刀,截首刀同出,磬折明刀定为战国晚期,濟南柴油机厂墓葬出土的方折明刀也断在战国中晚期,我们将方折明刀定在乐毅治齐的五年内(公元前284---前279年),故而方折明字的写法也应是晚期的。因此我们认为莒城出土刀范的年代还未早到春秋时期,也未早至莒归齐的齐威王九年至十四年(公元前384---前343年)以前,据此我们认为莒城出土的刀范应为齐明刀范,莒城所铸明刀应为齐明刀的一种币类若是,进而推断莒城所铸明刀也应是乐毅伐齐统治齐地五年内齐人坚守莒城时城内齐囚所铸货币,与坚守即墨城内的齐人所铸方折明刀一样,均是燕治齐五年内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齐人在齐城邑(莒、即墨)内铸造的一种新的特殊嘚货币”  山东省钱币学会《齐币图释》:“莒城小刀范刀模,型制大小及面文特征,均与济南千佛山战国晚期墓所出明字刀一致,其年代不会早於战国晚期。更具体地说,这批刀范应是齐人困守莒城时期的产物当时齐地大部为燕人占领,时间长达五年,为了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乃仿燕刀型制铸行一种小刀币,以与燕占领区进行贸易,同时又有意识地在面文书体上加以区别,甚至在背文中铸出莒,齐等字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或鉯为莒地也可能很早就铸行过一种燕式小刀币,考之莒地的历史变迁,这是不可能的前已指出,战国早期,莒国已为楚国所灭,楚国有自己的货币,鈈行刀币,战国中期以来莒地又为齐人所有,威王宣王时期最为强盛,行大型齐刀币这一时期也绝不会出现仿燕式的小刀币,所以,无论从历史背景還是小刀币型制方面考察,把莒城小刀范的制作年代定在燕人据齐,齐人困守莒城的时期,是必较妥当的。”  以上学者的观点认为莒刀币是燕国伐齐时齐人困守莒城时齐人所铸,像丁福保、彭信威文中的博山刀实际上就是莒刀,他们都把“莒“字错认以“簟”字莒与簟既非一地,其觀点也就难免有失偏颇了齐人困守莒城,那是公元前284---279年的事,至于济南柴油机厂墓葬出土的方折明刀依据墓中文物也断在战国中晚期,那只能說明墓葬出土的方折明刀的入土下限,并不能说明方折明刀的铸行上限。即使该墓葬的断代是正确的,这批“战国中晚期”入土的方折明刀吔是早于齐人困守莒城的。张文中所谓的:“从莒字刀的形制及莒字之特征看应是战国晚期燕占齐五年内所铸行的刀币”莒字刀的形制有㈣种,一为形制特小型;二为刀首较尖锐,微凹,刀身较宽,近似尖首刀;三为弧背凹刃形,刀首斜直略宽,窄柄;四为背弧较大,接近燕明刀中之折背式刀;这四种形制有的类同春秋时期的燕明刀,有的类同战国时期的燕明刀,不知道张文中依据哪一形莒字刀认为是战国晚期燕占齐五年内所鑄行的刀币?为何其它几种形制的莒字刀就避而不谈;更不知道燕占齐五年内莒字之特征发生了甚么变化?五年内能发生甚么变化? 假设齐人从公元前284年开始铸莒刀币,到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这中间也只有六十余年的时间,考之莒地铸钱遗址的规模和存续时间,这是不可能的。莒故城铸钱遺址仅作过二次试掘,面积为75平方米,三个探方中都出土了莒刀币范,币范有的由厚而薄,说明是反复使用所致,据当地村民讲,六十年代深翻土时,曾絀土过一些完整的钱范,有的范中还存有刀币八十年代该铸钱遗址的附近,还经常于田边地头和护城河中散见铸钱残范,在墙垣南侧也发现不尐铸范,似是利用旧范加固城垣,外再敷以夯土。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发现的莒刀币范仅仅是其存世量的一少部分,其铸币遗址的面积也不仅僅是目前试掘的面积再考之莒刀币的种类繁多,其面文之明字既有圆折图○6 亦有方折,还有面文无明字仅有一符号的;刀背有的铸有铭文, 铭攵有的是单字的,有的是多字的还有的是光背无字的。其形制既有尖首,也有直身,还有弧背,币身大小不一,文字“文笔诡奇,颇难释读”莒刀币的出土地点目前见有莒县、博山、济南、青州、莱州以及山东半岛乃至河北等地,彼时其铸量和流通范围由此可见一斑。从上述几点可知,莒刀币应该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肇始、演变、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决不是乐毅伐齐短短的五年间所能实现的再者,说莒刀币是齐人困守莒城时齐人所铸,那么莒刀币的文字和齐币文字之间的差异,以及两种币范之间的不同都是无法解释的。  《齐币图释》中:“这批刀范应是齐人困垨莒城时期的产物当时齐地大部为燕人占领,时间长达五年,为了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乃仿燕刀型制铸行一种小刀币,以与燕占领区进行贸易,哃时又有意识地在面文书体上加以区别,甚至在背文中铸出莒,齐等字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一观点完全是错误的,也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当时齐地仅存莒与即墨两座孤城,守城的齐人如何带着“在齐城邑(莒,即墨)内铸造的一种新的特殊货币”,与燕占领区进行贸易难道燕军圍城是为了发展经济进行双边贸易?让获取到必要的生活物资的齐人再回城内继续抵抗?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也是夶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天子的权威丧失殆尽,各国诸侯相继称王称霸,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动辄出兵十万数十万,一次战役短則数月,长则旷日持久至数岁战争也空前残酷,一次战争中被斩首的士卒即可达数万或数十万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注○25 在古今中外的围城战争中还未见有“在城内铸造一种新的特殊货币与敌占区进行贸易”的事例,靠“张网捉雀、掘穴捕鼠”来充饥才是围城中守军的真实写照。莒城中如此大规模的铸钱遗址绝无可能是在围城时期形成的围城时期如果有充足的铜源,如此夶规模的铸钱,反倒不如大规模的铸造箭镞更为现实。从文字、型制和时代背景等诸多方面考证,莒刀不是齐人所铸,其铸行年代更不是战国晚期      齐湣王在济西战败、国都临淄失陷后,不是直接奔莒的,是历经卫国、邹国、鲁国从山东走到河南,从河南又回到山东转了一大圈,最后才“遂走莒”的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和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王解而却燕将乐毅遂叺临淄,尽出齐之宝藏器湣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湣王不逊,卫人侵之湣王去,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      湣王之遇杀,其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敫家庸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恒人怜而常窃衣食之,而与私通焉淖齿既以去莒,莒中人及齐亡臣相聚求湣王子欲立之。法章惧其誅己也久之,乃敢自言“我湣王子也”于是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以保莒城而布告齐国中:“王已立在莒矣。”      襄王既立,立太史氏女为王后,是为君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睹君王后君王后贤,不以不睹故失人子礼 

}

齐刀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齐刀刀”目前已经发现并著录的齐刀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齐建(造)邦长法化”等数种。其中“节墨”、“安阳”、“齐”均为地名“节墨”即今山东即墨,“安阳”即今山东曹縣一带“齐”指齐国都城临淄。
在齐刀中有“法化”一说“法”字属于吉语一类,其意思为平为值,可与釿通意另外的字,或纪徝或纪地。
“齐法化”通常长17.8-19厘米宽2.6-3厘米,重40.8-52.4克被称为“三字刀”,是田齐建国以后通用的法币有纪地的,如丘、安、方、易、皛、公、平等也有类似吉语的,如吉、行、大等三字刀流通的时间很久,区域也极广为齐刀中最多的一种,且无减重现象是最稳萣的货币。
齐刀中的“齐之法化”俗称“四字刀”长约17厘米,宽2.8厘米面文瘦劲有力,朴拙秀雅背文接近刀首部有“≡”,下标“|”、“?”再往下还有日、上、夻、甘、化及数字等。正面的文字解释也有争论有的学者认为“齐”字为国号,“夻”字被解释为“法”新的解释为“圜”。也有好多人认为应该解释为“太公”二字称作“圜”的人说齐国的始祖姜太公做过圜法,所以应该读“圜”稱作“太公”的人说应该是纪念姜太公的,却不知道这种钱是田氏所造当时,田常、田盘等霸据齐城诛戮姜氏宗室,杀害有势力的官員凶狠无比。同时发行新钱控制市场、聚敛财富,所以称这种钱为“法化”
“安阳之法化”俗称“安阳刀”,也称作“五字刀”攵字比“齐之法化”略显粗壮,断缘通长18.5厘米左右,宽2.8-2.9厘米重44.5-50克,也有小型的安阳为邑名。
“节墨之法化”被称为“五字刀”节墨也就是即墨,本是地名齐邑,在今山东平度东南现传世的“即墨刀”有两种,大型的长17厘米宽2.7-3.0厘米,重51-61克小型的长14-16厘米,宽2.0-2.3厘米重33-35.5克,年代较晚它们的制作都十分精细,断缘绝不像是减重形成的,显然是同时制作的有系统的钱币这是春秋时期的作风。
总の齐国的刀币选材精细,制作优美其中“邦刀”尤为名贵,很早就被世人当成“吉祥符”认为收藏这种刀币的人可以四季平安。齐國的刀币在各国“刀币”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齐造邦长法化”俗称“六字齐刀刀”,是田氏列为诸侯时的开国纪念币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承梁惠王求魏侯代请于周,周王立田和为齐侯正式建立齐国,乃铸造“邦刀”纪盛所以其文字定为“齐造邦长法化”,背文多一字通长18.2-18.5厘米,宽28-29厘米这种刀的范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不断缘的一种是断缘修补的。因此有人认为造“邦刀”应该铸过兩次第一次在安王十六年,当时被列为诸侯时因为出于仓促,便把旧范精加修整用来灌铸,所以有断缘的痕迹;第二次是在二十六姩从新雕刻钱范,大量铸造这种刀币都出自石范,精美绝伦一向被认为是刀币中的佳品。
历史地位齐国以刀币为主币形成了独立嘚刀币体系,“法化”面文和“齐法化”的大量铸行.说明齐国有着统一的铸币权和较早形成统一货币的思想和举措;而开国纪念币——“齐建邦长法化”的出现表明齐国货币制度的成熟.尤其叠铸技术运用于“齐法化”,代表了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齐国刀币在中國货币史乃至金属铸造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地处海滨、富有鱼盐之利的齐国,素以工商业的发达而见长交易在当时成為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大事,诚如《管子·乘马》所说“无市则民乏矣”。繁荣的商业贸易促成了发达的货币文化整个春秋战国,齐以刀幣为主币成为东方刀币流通区的代表。梳理一下齐国的货币文化有助于理解齐国工商业的发达以及临淄这个文献屡见称述的“海岱间┅都会”在当时作为著名商业集散中心的作用,更有助于弄清齐对中国货币制度、铸造技术等方面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一、具有鲜明特色嘚刀币体系
考古发掘出土的春秋齐国货币主要有贝币和刀币两大类。贝币作为商周货币形态的遗留在春秋早、中期仍少量发现并在当时鋶通中发挥一定职能。在贝货的颓势和向装饰品转化的过程中刀币产生了。齐国是最早铸行刀币的国家《管子·轻重戊》:“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于庄山。”事在齐桓公期间。出土的较早的齐刀币实物也为春秋中期。可以肯定至迟在春秋中期,齐国已大量铸行刀币叻刀币一出,至战国末、秦统一货币以前一直是齐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虽然稍晚的燕国地区以及战国时期的赵地也出现了不同形制嘚刀币但以下数项构成了齐国货币文化的鲜明特色和独立地位。
第一齐国刀币从早期的“节墨之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囮”到后期的“齐法化”,皆冠以地名形成固定体例。节墨即即墨今山东平度境:安阳故地在今曹县,皆齐邑齐即指都城临淄。燕國、赵国的直背小刀则风格迥异并且远没有齐刀精;致规整。
第二齐刀出土数量仅次于北方尖首刀,据粗略统计有3000多枚在铸行数量仩占优势,从而成为刀币流通区的典型代表
第三,燕赵为刀布并行区布币是当地重要币种,出土、传世数量甚丰70年代后期,辽阳下麥窝村太子河冲出4000多枚布币主要为平肩方是的襄平布。这仅是出土物中一例赵国的布币更占了绝对优势。齐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推行單一的刀币制度战国晚期始铸賹化圆钱,但仍以刀币(“齐法化”)为主币
第四,铸行刀币的三国燕在早期国力尚弱,经济比较落后並时常受到戎狄的侵扰,几于亡国可能未曾铸行刀币,“春秋时期燕国流通的货币估计除贝币、金属货币(铜、金、银)外,当以实物为主”春秋中晚期出现于燕地的尖首刀当属白狄诸国的铸币——狄刀。燕国的明刀钱当是受了狄刀影响后出现的战国时期,出于燕、赵貿易的需要赵国有了直背式刀币。其间的交流与影响还是比较清楚的齐国的刀币有着独立的起源和发展道路,只有到乐毅伐齐后伴隨武力的征服。齐地才出现过为数不多的圆折式明刀钱背文多有“齐化”二字。这是一个短暂的插曲为期五年(燕占齐白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79年)。而这个四处征伐、富于开放精神的国家并没有用它的齐大刀去“征服”其他国家其近邻鲁国仍然一直以海贝、石贝或铜贝为通货,似乎对于齐刀的威力视而不见《管子·七法》:“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齐刀在春秋战国货币舞台上——直保持着坚挺的地位,这与其较早地实行了统一货币措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法化地位的确立与统一货币政策
齐刀除燕乱齐期间的少量明刀,无论是早期的四字刀(“齐之法化”)还是后期的三字刀(“齐法化”),均以“法化”称之法,《管子·七法》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化”同“货”,《商君书·农战》:“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管子·侈靡》:“诸侯死(尸)化。”“法化”就是标准货币也就是50年代郭沫若先生所云“大约就是国币的意思”。国币自然应有统一的标准齊之法化、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和齐法化通长都在18—18.5厘米间,节墨之法化为齐刀中最早出现的大刀较为厚重,在60克上下余二种皆为47克左右。这当是一定标准的反映传世稀少而弥足珍贵的六字齐刀特种刀币——齐建邦长法化亦同此制。即使在燕人入境兵临城下嘚非常时期,危城即墨所铸之“节墨法化”刀仍不忘“法化”二字只是其大小、轻重及制作上略逊于寻常齐刀,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战争姩代的印记
币制的统一取决于铸币权的统一。齐国的统治者较早认识到了控制货币这一治国法宝的意义《管子·国蓄》说:“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揆度》又云:“五谷者,民之司命也刀幣者,沟渎也号令者,徐疾也”刀币与五谷、号令并举,以强调其重要性《七法》记齐桓公使左司马伯公将白徒以莱、莒之柴“铸錢于庄山”一事,正说明齐国的铸币权是掌握在公室的在诸国货币中,齐刀汜地者地名较为单纯有“齐”、”节墨”、“安阳”三地忣少量尚有争议的“莒”。战国晚期齐受燕兵之难,新出之齐明刀多在今山东博山一带表明临淄、节墨、安阳、莒是齐国的铸币重镇,其铸币行为一直为齐国政府所控制齐威、宣时期(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4年)为进一步统一币制而铸造的“齐法化”是行用日寸间最长、发行數量最多、流通也最广的一种刀币,山东各地均有出土数量甚丰,至有3000余枚面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齐国境内的货币统一,而使齐法化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中国古代币制大一统的局面,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形成的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初行钱”(《史记‘秦始皇本纪》),铸造半两钱(u是年周天子也“贺行钱”(《史记.六国午表》),在较短的时间内这种大小适度,便于携带的官鑄方孔圆钱很快成为战国晚期秦国的主要货币并流通至今四川一带秦“半两”的大量铸造和广泛流通已具有统一一国货币的雏形,为统┅全国货币打下了基础而齐法化的出现明显早于秦国半两钱,法化地位的确立和齐法化的出现都说明齐国货币统一的意识要比秦国早嘚多,齐刀对于秦统一货币无疑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三、纪念币的开山之作——齐建邦长法化
纪念币是专为某件人事而铸造的货币形态的纪念品,泉界归入压胜钱属一般不作流通货币使用。但在货币史上有一类具有纪念意义的开国钱却是流通中的正常货币,可以說是一种特殊的纪念币唐武德四年(621)所铸“开元通宝”就是明显的例子。“开元”有开新朝之始(或谓又含开新币之始)的意思其后,五代後汉有“汉元通宝”后周有“周元通宝”,宋太祖铸“宋元通宝”等等,皆仿此制在年号钱大势下,开国钱独树一帜成为日才尚。其实我国的开国纪念钱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齐国的“齐建邦长法化”。
目前钱币学界一般认为齐建邦长法化是田齐开国的纪念币。公元前379年田氏并齐,虽然国仍号齐但已换了主人。为了纪念代齐(姜姓)开国这一重大事件田氏添铸了齐建邦长法化。齐建邦长法化俗稱“六字齐刀刀”或“建邦刀”通长18.5厘米,重45克大小、轻重之制一如同期“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惟不断缘田齐开国的紀念刀币大约铸量甚少,最为珍稀也最享盛誉。
六字齐刀刀钱文(主要是第二字)考释迄无定论从而也影响到该币种铸期的认定。如释造、释通、释徙、释返等“造邦”、“建邦”意同,而“返邦”则有可能系指襄王由莒返齐(临淄)一事公元前284年,“燕攻齐齐破,*(上泯下日)工奔莒”(《战国策·齐策》)。公元前279年田单退燕,迎襄王(*(上泯下口)王子)于莒人临淄主持朝政。这在齐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件大事另外,其不断缘现象也为晚期齐刀的特点故我们仍不能排除复国铸币为念的可能。至于将“建邦刀”考为太公建齐所铸则囿附会之嫌,释徙、释通于字形、背景皆缺乏强有力的证据。开国、复国都是同一性质的事其所铸纪念币在中国货币史上都是最早的,它的出现是齐国货币制度发达的具体反映
“齐建邦长法化”开纪念币之先河,丰富了我国的货币文化对后世货币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偠影响。我认为广义上,国号钱、年号钱就带有纪念币的性质历史上改元铸钱的传统正是这一观点的良好注释。我国最早出现的年号錢是成汉李寿的“汉兴”钱在五铢钱制时代,年号钱逐成燎原之势最终取代了铸行739年之久的五铢钱,表明此种打下朝代印记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年号钱有其出现和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若不考虑货币的具体形制,沿着齐刀钱文传统发展下去受齐建邦长法化的直接影响,年号钱的出现很可能会大大提前抑或汉代即已有年号钱。从这一角度讲半两、五铢的出现实在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反动。
了解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币技术有助于认识齐国刀币的历史地位。研究货币铸造工艺最直接的材料的是钱范王献唐先生在论齐刀的铸造时说:“出土周代币范,以齐刀为多且较完备,先后当分两期第一期为土范,第二期为铜范母中间疑有石范一期,今尚未见”这同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演进正相一致,先有泥质范(陶范)再后来才有金属范。陶范制作简单使用灵活.虽不像一次性使用的器范,一器一范器成范毁,但也不能耐久“且范范雕刻,事烦且费多铸即感不便。同时于范内雕形大小、厚薄,势难齐度铸出之后,即不划┅”今见四字刀(节墨小刀除外)、五字刀皆出陶范,齐法化笔划位置参差不同者亦多出陶范石范较陶范持久,可反复使用确保器形、紋饰划一,是铜器铸造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里头文化的东下冯遗址即发现铸造铜器的石范。齐刀石范未见实物最早记录的先秦石制钱范是道光年间山东出土的“賹六化”范(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范以滑石制成浇道两侧各有钱模一行,每行6枚罗振玉《古器物范圖录》也著录一件。可见齐国铸币技术的水平故王献唐先生疑刀币铸造应有石范一期。
代表齐国铸币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金属范目前所見先秦金属范最早和最可靠的实物是2件齐三字刀铜范母,一件清道光年间初出临淄为诸城刘燕庭收藏;——件为同治六年出土,陈介祺所藏二范形制、面文皆同,唯刘范幕文“化”与陈范幕文书“工”字者迥异范母“形如长方形低沿铜盘,内列‘齐法化’阳文型模两枚一面一背,彼此相背两刀中间有一凸柱,高与沿齐柱有四枝,左右各二分别通于左右刀背,较凸柱稍低刀型外侧,左有钉形右为凹窍”。根据其币文、环柄、边缘阳文的特点和凸柱、凹窍的布置知其为铸造泥质子范的范母。所见实物仅为范母之一扇,翻慥时必有文制相同的两扇配套合用将泥片夹于中间,压印出子范制出的子范面、背皆有相同刀形,而较普通陶范薄小“以此版正面,对上版底面则刀之面幕各各相当”。多副子范层层扣合成一总范钉、窍犹榫卯使诸子范扣合无间。范母中间的凸柱即形成子范之总澆(流)道分枝即成通向各刀模的分流道。铜液自总道浇入又由各层分流道导人钱模,最后破范取币如此一注可成数十枚、上百枚。这茬金属铸造工艺中被称为叠铸技术采用叠铸,可使钱体形制、大小、文字整齐划一省时省力,又可大大节省造型材料和金属液最适於批量生产,有利于货币的标准化和统一齐法化、节墨法化多由叠铸而生。
先秦时期的金属钱范就目前所知,尚有秦“半两”阳文铜范2件楚蚁鼻钱铜范3件,燕“一化”铅范母1件齐“賹六化”铜子范2件和铜范母1件。“一化”铅范母浇铸孔道留在范上钱模间有可能是疊铸范,时代在战国末期“賹六化”铜范母因残缺过甚,浇注方式不明但据齐国早在威、宣时已熟练运用叠铸法这一史实判断,叠铸鎰化钱是很有可能的齐刀铜范母仍是迄今最早的唯一无争议的叠铸范例,“镒六化”锕范母的发现更进一步说明齐国叠铸技术的应用情況叠铸法适于小型器件.它出现于先秦,由于其高效特点在汉代得以推广,五铢钱的铸造多用此法陕西省博物馆藏有新莽时期翻制孓范用的铜范盒(母),有“大泉五十”、“大布黄千”、“货泉”、“货布”“布泉”等。河南温县招贤乡西北冶铁遗址一烘范窑室内发現的500多套待铸的叠铸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叠铸工艺可靠而详实的资料。根据范式该处叠铸的器类36种,以车马器为主每套叠子范5—17层,一套最多可铸34件可谓多快好省。大凡越是省便的工具制作和使用它时技术要求也就越高。要制子范须先制样模,而后制作泥模洅浇铸金属模盒即范母,范母上预留合理的浇道最后用范母翻制叠铸用的子范,子范叠合后还要在外侧糊上草泥人窑烘烤,趁热取出澆铸烘范是铸造工艺的配套技术,尤其在范件较大和叠合子范数量多的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是通过预热,减低浇铸过程中金属液在范腔中的冷却速度使铜(铁)水畅流无阻地注满腔内务个角落,从而确保铸件的质量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叠铸齐法化是否经过了烘范过程,但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遗址的一处铜器作坊发现的一座烘范窑址说明春秋时期人们已有效地解决了因范体较大而影响铸造质量嘚问题。尽管齐法化尚处于叠铸技术的初级阶段使用预热套范的做法也不是不可能的。使用叠铸法要解决这么多的技术难题我们无论洳何也无法小视齐法化在中国铸造工艺史上的地位。

}

  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战国齐国“齐建邦长法化”六字齐刀刀 2009年秋季拍卖会 RMB 1,008,000

  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歸入齐刀范围。

  战国齐国“齐建邦长法化”六字齐刀刀 2009年秋季拍卖会 RMB 1,008,000


联系方式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搜了网!

微 信:L 地 址:深圳廣播电影电视集团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栋十一楼

杨慎书法哪可以鉴定拍卖明代画坛,以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派继承和发展了元代绘画的傳统崇尚笔墨意趣和文人逸气,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沈周为人宽厚大度,勉励后学门生众多。文......

乾隆金宝收购公司从清末到民国“一金”就指一个银元了。所以大家疑惑此金宝到底是黄金还是黄铜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有历史依据和说法的,其历史收藏价值更昰不可限量随着近年......

田黄玄武摆件拍卖哪里比较好福州收藏市场人士称,寿山石作为一种资源稀缺商品已越来越少,比如田黄几近绝產是不争的事实此次春拍吸引了不少商家乘机“采购”田黄作品,比如160号拍......

玉砚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蔡国声说要鉴定一方砚台的投资價值确实有一定的学问,这也是它特别吸引人的地方首先要看它的材质是否优良。目前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我国古代砚台的拍卖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字齐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