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大学生贫困证明买一个1800手机是奢华吗?

农村大学生失业率达三成 成为就业最难群体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本指望通过读书来脱贫,然而社科院最新报告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中国青基会有调研报告指出,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是机会。
位于贵州省最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距遵义市区180公里,北至重庆市区160公里。出道真,无论是去遵义还是重庆,100多公里的路程,平均要走5个多小时,因为这100多公里,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
道真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在道真,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书,在道真人看来,是摆脱贫穷的最好通道。
然而,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这意味着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阶层固化现象日益突出。
43岁的陈朝顺信奉的是“黄金棍下出人才”,他是道真县三江镇云峰村人,对他来说,最遗憾的事情是父亲去世早,他上学只上到初中。陈朝顺拼尽全力支持两个孩子读书。女儿陈诚3年前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儿子陈果今年考上了沈阳药科大学。
陈朝顺靠当地的传统项目烤烟叶来维持整个家庭的运转,好光景时,一年收入4万元。这4万元要供养母亲,保证家庭支出,支付一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的生活、学习费用,基本是入不敷出。女儿现在已经有2.4万元的助学贷款需要还。
陈朝顺说话干脆,当陈果在8月22日收到老师短信,得知考上沈阳药科大学后,陈朝顺的第一感受就是:“这几年没白上。”
3年前,陈果以570分的高分考到道真中学,期末考试“只考了530分”,陈朝顺在大街上就下手打陈果。陈朝顺太清楚贫穷的滋味了,他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希望“他们以后过好一点的生活”,而读书,在陈朝顺看来,是最好的一条路。
大山里的孩子寄希望于读书改变命运,然而往往事与愿违
从道真县城到陈果家,车程需要1个小时,还有很长一段路没有通公交车,需要步行走山路回家。为了让陈果能专心学习,陈朝顺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陈朝顺的母亲在出租房里照顾陈果的起居,尽管房租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生活开支。
高三时,为了改善学习环境,陈朝顺又增加租房支出,换了一个条件好些的房子。一年的房租就是5000元。
云峰村书记明跃告诉记者,云峰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4500元,属于国家一级一类贫困,但是教育问题,“逢会必谈”。老百姓的共识是:“读书是一条好出路。”
在陈果就读的道真中学,今年的高考中,毕业生文化成绩一本上线324人,二本上线603人,本科上线率为60.24%,600分以上15人。
这个成绩对于当地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并不意外。道真县教育局一名干部说:“这里的学生都很拼,住校的学生晚上老师都要催着放下书本早休息。”
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需要更多力量介入
陈朝顺说,如果两个孩子将来想读研究生,他一样支持他们,没有钱就去贷款。为了孩子的学习,他毫不犹豫,无怨无悔。但是,这意味着更大的经济压力,更辛苦的生活。
张平也是今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虽然考上大连民族大学,但是她不想去上大学,因为妈妈身患癌症,现在还在化疗中。
张平如果去读书,会给家里增添巨大的经济负担,关键是妈妈没有人照护。父亲和哥哥常年在外打工,供养她上学和母亲看病。现实的残酷,母亲的病情、亲人的思念,让她柔弱的肩膀不堪重负。
2015年年初,《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有关单位开展的一项针对1200名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的调查显示,受资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呈现“常态化贫困”趋势。从困难类型上看,父母双方均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占61.7%,其中大部分是父母双方务农(46.3%);32.3%的家庭仅靠父母其中一方的职业收入;另有6%的子女,从父母任何一方都得不到经济支持。家庭供养率(家庭人口数与家庭劳动力数比值)高,平均值达到2.85,意味着1个劳动力要供养接近3个家庭人口。而致贫因素上,职位收入低是主要因素,家庭变故位居第二。即使父母双方都有工作,家庭的收入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成为一种“常态化贫困”。
在调研中,有学生表示:“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这份调研报告指出:“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了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贫二代”中颇引人关注的群体。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4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他们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他们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意味着“贫二代”中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对受调查的受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而言,很多情况下上大学需要以牺牲父辈的生活为代价,背负着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期望,压力颇大。尽管如此,不少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还是通过继续求学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相关人士呼吁,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共建社会信心
陈朝顺希望陈果毕业后能够回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工作,在他看来,养儿就是要防老。
事实上,在道真县,很多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又回来了。他们大多不会回到贫困的农村,更多的是在县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内心充满感恩。这种回馈的心态在接受过资助的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助学公益活动是迄今为止,国内爱心助学活动中捐助金额最大、受资助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公益举措。茅台集团从2012年起,每年捐资1亿元,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学子圆梦大学。道真县是茅台集团的对口扶贫县,今年,茅台集团资助该县300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今年7月,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为该项目作影响力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助学行动已经帮助受资助学生在诸多方面发生改变,贫困的先赋影响已经在受资助学生身上得到有效地消弭,助推他们成功地进入大学,实现“鲤鱼跳龙门”这一关键一跳。受资助学生的信心指数的提升,将会带给学生对于学习、生活以及自己未来的强大动力。
调研的主办方同时发布《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社会发展信心指数》白皮书。根据该白皮书,社会发展信心指数,指通过诸多指标的综合测量,指向受资助大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信心。指数能够揭示受资助大学生群体处于的具体生活环境和其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态度和信心。
调研主办方对受资助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业情况、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未来发展、恋爱状况、资助效用、爱心传递等诸多方面进行测量,通过系列的加权和汇总计算,得出90后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社会发展信心指数为80.4分。
根据调研,父辈的职业分化、民族差异、生源地区别、学校所在地的不同、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流动方式、年级的增长,都没有在学生的社会发展信心上造成明显分歧;甚至在经济状况稍好与稍差的家庭之间、在完整家庭与不完整家庭之间、在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之间,受资助学生均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判断和积极态度。“换言之,在社会信心这个问题上,没有哪一个子群体明显落后”。
调研的组织者认为,一方面,社会整体的快速前行和流动机会的多样化,在普遍意义上给了当代大学生更充分的社会信心;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社会资助,在相当程度上弥合了由于先赋因素带来的现实生活中的鸿沟,也极大程度地、整体性地提升了受资助学生的社会发展信心水平。
该白皮书指出,提升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社会信心,不仅仅是依靠单一的某个主体,而是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互联网提供了一个连接的平台,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打破阶层的固化,促进社会的流动,提升社会发展的信心。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不仅自身参与协同合作中,还可以带动更多社会主体的参与,促进更多社会资源的倾斜。这不仅能够提升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本身的社会信心,更能够提升社会各个阶层的社会发展信心。
责任编辑:白阳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贫困的代际传递如何阻止---陈朝顺说话干脆,当陈果在8月22日收到老师短信,得知考上沈阳药科大学后,陈朝顺的第一感受就是:“这几年没白上。这不仅能够提升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本身的社会信心,更能够提升社会各个阶层的社会发展信心。
贫困的代际传递如何阻止---陈朝顺说话干脆,当陈果在8月22日收到老师短信,得知考上沈阳药科大学后,陈朝顺的第一感受就是:“这几年没白上。这不仅能够提升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本身的社会信心,更能够提升社会各个阶层的社会发展信心。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针对1200名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的进行追踪调查,这些受资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呈现“常态化贫困”趋势。有学生表示:“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
《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在澳大利亚,家庭经济条件所体现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富裕家庭可以掌握更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
贫困学子的高失业率及阶层板结化的情状,倒不是今天才广为人知。该报道真正让人产生击中痛点之感的一句话,是那句“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的感慨或判断。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河南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农村大学生的出路在哪?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3,244分享邀请回答8122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671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大学生回农村发展就意味着失败吗?_凤凰财经
大学生回农村发展就意味着失败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学生回农村发展就意味着失败吗回还是不回,对每个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选题。最近,中国青年报“青年之声”报道了大学毕业生宫祥瑾回农村老家发展的故事。他28岁,关掉城里的公司,回乡从事种植业。乡亲们起初觉得他“糟践了”。他本人既取得了成绩,也遇到了困难。“毕业后你愿意回农村发展吗?”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微信公众号“青云志”发起的这一话题,收到大量留言。回还是不回?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一些大学生。回村就意味着“失败”“妈,要不我努力努力,考个村官吧?还能回来陪陪你。
回还是不回,对每个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选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大学生都谈到所担忧的一个问题——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春风真的能吹到自己头上吗。
大学生回农村发展就意味着失败吗回还是不回,对每个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选题。最近,中国青年报“青年之声”报道了大学毕业生宫祥瑾回农村老家发展的故事。他28岁,关掉城里的公司,回乡从事种植业。乡亲们起初觉得他“糟践了”。他本人既取得了成绩,也遇到了困难。“毕业后你愿意回农村发展吗?”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微信公众号“青云志”发起的这一话题,收到大量留言。回还是不回?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一些大学生。回村就意味着“失败”“妈,要不我努力努力,考个村官吧?还能回来陪陪你。”今年回家过年,家在鲁中沂蒙山区的董亮想跟妈妈套套近乎,没想到母亲非但不领情,反而板着脸训斥:“我们这么辛苦供你上大学,不是为了让你回到村里继续种地的。”做村官当然不等于种地,可在董亮父母的观念里,如果儿子将来没在城里混出个名堂,反而跑回农村工作,这让经常跟外人炫耀家里出了个大学生的他们,老脸往哪儿搁?寒假期间,陆续发生在村里的几件事,让董亮更加理解了父母的心情。为了帮女儿带孩子,50岁的村民张大爷和老伴去年在广州待了半年。回村后,张大爷脸上白净了不少,身上穿的衣服也比过去高档了。“他闺女还给他买了机票,从广州飞回来的。”不到一周,张大爷“飞”回来的消息便传遍了全村,村民的语气充满了惊奇和羡慕。一天,董亮陪母亲去村医老黄的诊所看病,老黄在看病过程中,貌似不经意地聊起了他在城里工作的二女儿。老黄有3个孩子,只有二女儿一路念到了研究生,而且找了一个不错的老公。夫妻俩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花了200多万元啊,而且在五环外边,太远了,房子又小。”尽管如此,老黄还是对每个到诊所寻医问药的人都说上一遍。但对于没上过多少学的儿子和大女儿,他则很少提及。在湖南邵阳农村长大的李文靖看来,这种观念的可怕之处在于,从小到大,无论是身边的社会舆论还是学校教育,似乎都只给农村学生规划出一条“成功”的道路——走出去,到城里去。李文靖的邻居大他3岁,复读3年后与他同年考上大学。但邻居的运气很不好,以超过本科线的成绩被一所专科学校录取,毕业后因未能找到工作,好不容易迁出去的户口又被打回了村里。在李文靖的印象中,这位老兄在高考之前是充满活力的,他爱打篮球,喜欢与同龄人一起唱歌、吹笛子,还承担了许多农活,高考失利后,他蓄起了胡须,开始刻意避免与人接触。后来,他进城打工了,据说很少回家。李文靖感慨地说:每一个农村子弟的心里都横着一道坎:不能以城里人的身份回到家乡,腰杆子就无法直起来。已经适应不了农村的生活这几年,村民们外出打工带回大量资金,农村跟过去相比有了显著变化。家住广东茂名市平塘镇罗排村的林娟说,农村的物质生活并不差,但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闪光的地方了,毕业后如果一直待在农村,枯燥的生活会让人崩溃。在听完一场大学生村官的报告会后,林娟曾动过回村发展的年头,但放假时回家住了一段时间,她感受到更多的是枯燥和冷清。她家周围原本是一个比较大的院子,儿时聚居着13户,40余人,而现在常住人口只剩下5人了。好多儿时哄她玩儿的长辈三五年不见是常事。儿时的玩伴也不容易聚齐。“就算我立志服务家乡,我也得有服务对象吧?”林娟反问。大学生蒋海龙家在广西来宾市武宣县的农村。每次回家,因为没网,手机信号差,也没有什么娱乐的,他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个想法:明年再也不回来了。在城里念书时,他谈了个女朋友,一次谈到毕业后的去向,女朋友半开玩笑地说:“去你老家有什么好,我连在网上淘个宝都不给送货。”从小父母就只让他一心读书,不让他干农活儿,中学时他就去了县城的寄宿学校。村里的人情世故,他了解不多。在他的印象中,村里人的业余生活除了打麻将就是打牌。尽管农村是他从小生长的地方,但从精神层面上看,这个家乡是一个陌生的、回不去的故乡。长在北方农村的董亮最受不了的,是村里的流行的一套“丛林法则”。他老家的村里,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仍是拳头。动不动就听见谁谁扬言要弄死谁。村里有人因为敢“豁上”,夺回了一米多宽的宅基地;有人因为敢“豁上”,保住了一根木头、两块木板。而身单力薄,打不过人家的,就会被人认为是窝囊,被人瞧不起。回去我怕连媳妇都找不着家在河北馆陶县翟庄村的刘晓华过去常听父亲念叨一句俗话:“有儿四十服老,无儿六十平当年。”意思是家里有儿子,40岁就有依靠了,而如果没有儿子,哪怕到了60岁,也得跟壮劳力一样干活。这当然是过了时的老黄历,现如今,村里人家儿子越多越犯愁。对于家在农村的年轻人来说,娶媳妇是一件压力越来越大的事。“我是一个男生,如果我回农村发展,我会考虑我未来能不能找到媳妇,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刘晓华说,他邻居家里有个儿子和他同岁,今年28岁,晃晃荡荡地辗转各地打工,一直没有对象,最后找了一个大他8岁的女人结了婚,爹妈还花了25万元给他盖了二层楼房。娶媳妇的成本高,光是结婚彩礼就要6万多元。刘晓华在心里为自己算起了经济账,如果将来回农村到基层当公务员,基本工资是1800元到2000元,只够养活自己,要成家立业只能啃老。在农村,一些基层岗位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和高涨的房价相比,仍显得杯水薪。蒋海龙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乡镇,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月工资一般是3000多元,扣除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能拿到手的只有2000多元。这还是在两年前广西实行农村教师“增薪计划”后,由自治区财政给农村教师补贴偏远津贴和交通费后的薪酬。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春风真的能吹到我头上吗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学生张云翔老家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今年参加“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校级选拔时,他提交了一个种植家乡雾灵山野菜的项目。现在城里人爱吃天然绿色的东西,野菜迎合人们的口味,而且药用价值挺高。他的创业团队希望通过私人定制的方式,让老人和孩子吃到野菜,而且还能通过互联网和家庭农场种植的方式,让客户随时可以他看到地里的菜苗长势,随时下订单。前阵子,他带着这个项目去参加天津市北辰区一个创业比赛时,有个老板跟他谈起了合作意向。老板表示,自己在石家庄有个种植基地,当地政府有惠农补贴政策,建一个大棚需要花费六七万元,政府补贴两三万元。放假回家时,张云翔也向老家的政府部门咨询了相关政策,他这种补贴原来是地域性的,他老家就没听说这个政策。参加比赛时,张云翔经常被评委问到一个问题——要落实这个项目,启动资金在哪里?他越来越意识到这确实是个问题:多年来为了供孩子读书,父母早已花光了积蓄,而且不会因为你是大学生,银行就会无偿给你提供贷款,得有抵押的东西才可以。如果项目不够好,没有人给你天使投资。另一方面,一些补贴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农业补贴不是你想拿就能拿的。”有过回乡创业经历的一位湖南大学生表示,越是小地方越不公平,越讲究关系,要享受国家的惠农政策,光符合条件还不够,还得打点人情疏通关系,在这点上,城里至少要相对公平。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大学生都谈到所担忧的一个问题——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春风真的能吹到自己头上吗。(记者 谢洋 实习生 谢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1785
播放数:140840
播放数:6611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农村大学生贫二代毕业3成失业
真的寒门再难出贵子?
人民网&|& 13:16
&编辑:李慧萍
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富二代,金钱等等,然而,人们似乎忘了,我们国家还有这样一个群体,即农村大学生贫二代 。他们的生活怎样?现状又如何?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真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吗?
位于贵州省最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距遵义市区180公里,北至重庆市区160公里。出道真,无论是去遵义还是重庆,100多公里的路程,平均要走5个多小时,因为这100多公里,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
道真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在道真,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书,在道真人看来,是摆脱贫穷的最好通道。
43岁的陈朝顺信奉的是&黄金棍下出人才&,他是道真县三江镇云峰村人,对他来说,最遗憾的事情是父亲去世早,他上学只上到初中。陈朝顺拼尽全力支持两个孩子读书。女儿陈诚3年前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儿子陈果今年考上了沈阳药科大学。
陈朝顺靠当地的传统项目烤烟叶来维持整个家庭的运转,好光景时,一年收入4万元。这4万元要供养母亲,保证家庭支出,支付一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的生活、学习费用,基本是入不敷出。女儿现在已经有2.4万元的助学贷款需要还。
陈朝顺说话干脆,当陈果在8月22日收到老师短信,得知考上沈阳药科大学后,陈朝顺的第一感受就是:&这几年没白上。&
云峰村书记明跃告诉记者,云峰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4500元,属于国家一级一类贫困,但是教育问题,&逢会必谈&。老百姓的共识是:&读书是一条好出路。&
在陈果就读的道真中学,今年的高考中,毕业生文化成绩一本上线324人,二本上线603人,本科上线率为60.24%,600分以上15人。
这个成绩对于当地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并不意外。道真县教育局一名干部说:&这里的学生都很拼,住校的学生晚上老师都要催着放下书本早休息。&
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需要更多力量介入
陈朝顺说,如果两个孩子将来想读研究生,他一样支持他们,没有钱就去贷款。为了孩子的学习,他毫不犹豫,无怨无悔。但是,这意味着更大的经济压力,更辛苦的生活。
张平也是今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虽然考上大连民族大学,但是她不想去上大学,因为妈妈身患癌症,现在还在化疗中。
张平如果去读书,会给家里增添巨大的经济负担,关键是妈妈没有人照护。父亲和哥哥常年在外打工,供养她上学和母亲看病。现实的残酷,母亲的病情、亲人的思念,让她柔弱的肩膀不堪重负。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有关单位开展的一项针对1200名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的调查显示,受资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呈现&常态化贫困&趋势。从困难类型上看,父母双方均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占61.7%,其中大部分是父母双方务农(46.3%);32.3%的家庭仅靠父母其中一方的职业收入;另有6%的子女,从父母任何一方都得不到经济支持。家庭供养率(家庭人口数与家庭劳动力数比值)高,平均值达到2.85,意味着1个劳动力要供养接近3个家庭人口。而致贫因素上,职位收入低是主要因素,家庭变故位居第二。即使父母双方都有工作,家庭的收入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成为一种&常态化贫困&。
在调研中,有学生表示:&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这份调研报告指出:&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了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贫二代&中颇引人关注的群体。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4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他们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他们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意味着&贫二代&中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对受调查的受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而言,很多情况下上大学需要以牺牲父辈的生活为代价,背负着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期望,压力颇大。尽管如此,不少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还是通过继续求学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真的寒门再难出贵子?
在现行高考制度下,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唯一途径是大规模重复性训练,以提高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实现这一途径的基础是教育投入和家庭经济条件,而和户籍身份无关。那些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可以把子女送到师资力量更强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雇用更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提高考试成绩,而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能够让子女接受教育已经勉为其难,又怎么可能提供额外的辅导与训练呢?
这个事实正是恢复高考30多年来所体现的社会变迁:30多年前,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高考成绩的整体性差距并不显著,甚至农村学生的成绩会高于城市学生,因为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面临的教育投入是大体相当的。30多年后,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高考成绩的整体上差距已经相当显著,因为除了政府教育投入存在差异之外,家庭之间的教育投入差异也越来越大。
另一个原因在于师资。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农村中学的师资并不比城市中学差,甚至可能要更好。原因很简单,上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大批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以及大批知识分子被下放劳动,许多人就此成为当地农村学校的教师,为当地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1978年恢复高考后,前几届农村学生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重点大学,很大程度上是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教育出来的结果。后来,随着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这批人陆续返回城市,造成当地农村优秀师资的流失。
进入21世纪后,由于&超级中学&的崛起,又有一大批优秀的农村教师被高薪和其他优厚条件吸纳进城市,进一步削弱了农村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优秀师资&只出不进&的结果必然导致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处于整体性的劣势。
武汉市25中语文老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林晓红和同事在暑假对学生进行家访时发现,在家庭清贫的学生家里,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籍,孩子阅读面比较窄。他们的父母通常因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吃饱穿暖,孩子的学习上,鲜有问津。而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看考试成绩,综合素质愈发重要。
武大四大名嘴之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副教授尚重生称,&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首先,高考的题目对于农村的孩子不利,比如考试中出现的一些网络语言,农村的孩子可能没接触过;其次,&寒门学子&大多信息面狭隘;再次,寒门学子社会关系匮乏,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尚重生提出了担忧:未来&贫二代&越来越多,社会断裂,贫富矛盾增多,不利于社会安定。他说,寒门孩子成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应该更懂事,不能自暴自弃。
有网友跟帖说:&良好的教育确实需要大量金钱,胎教要钱,早教班要钱,各种兴趣班要钱。我亲戚家的孩子才五岁,在教育上已经投入六位数了,学了钢琴、芭蕾、绘画、英语等。&现在小升初考试比拼的不是学科成绩,而是奥数和英语。这两门就得家长去砸钱上培训班。
网友&小洋很忙&说,以某重点高中来说,今年上北大、清华的就有十几个。其中一个班上全部上重点线,2个出国、1个香港、5个清北,剩下的全是211和 985的高校。全班62个人,家庭是一个比一个好,从政的、经商的,最差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农民、打工仔家庭的只有那么一两个,而且绝对是那种对孩子超级负责的家庭。
&我绝对相信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出高考状元,能够上名校,但是他们所付出的精力,所吃的苦头,真的比家境优越的孩子要多得多。&网友&青青木瓜香&说。
深圳之窗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摇号”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电费”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回复&深户&:可查询深圳户口办理流程
回复&居住证&:可在线办理深圳居住证
回复&深圳通&:可在线查询深圳通余额
回复&公积金&:可在线办理公积金相关业务
回复&pm25&:可实时查询深圳PM值
窗花有话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深窗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好一点的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