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爱默生论自然中英对照的《论自然》英文版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出生日期:
Ralph Waldo Emerson
去世日期: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其它外文名:
Ralph Waldo Emerson
美国波士顿
代表作品:
《论自助》、《论超灵》、《论补偿》、《论爱》、《论友谊》等
早年经历/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爱默生出身牧师家庭,他的父亲威廉·爱默生是一位知名的一位论派牧师。爱默生在即将过八岁的生日两周前过世(1811年),由母亲和姑母抚养他成人。隔年他被送到了波士顿拉丁学校就读。在1817年10月爱默生14岁时,他入读哈佛大学并且被任命为新生代表,这个身份让他获得的机会。为了增添微薄的薪水,寒假期间他会到Ripley伯父在马萨诸塞州瓦胜市的学校进行辅导及教学事务。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1821年爱默生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协助自己的兄弟在母亲的家中设立一所给年轻女性就读的学校,这是在他于切尔姆斯福德设立自己的学校以后的事;当爱默生的兄弟前往格丁根读神学时,爱默生负责主持这所学校。之后数年,爱默生都过着担任校长的日子,然后进了哈佛大学神学院,并于1829年以一位论派牧师的形象。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埃伦·塔克,她在二十岁时因罹患肺结核,于日过世。
1832年,一次与教会干事关于圣餐服务的管理权争执及关于公众祈祷的疑虑让他辞职了。1832年以后,爱默生到欧洲各国游历,结识了浪漫主义先驱华滋华斯和柯尔律治,接受了他们的先验论思想,对他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在1832年至33年间,爱默生到欧洲旅游,这段经历记载在《》(English&Traits)(1856年)中。在旅途中,他遇到了威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和托马斯·卡莱尔。在旅程结束后,爱默生与卡莱尔仍继续联系,直至卡莱尔于1881年逝世,爱默生在美国充当卡莱尔的代理人。爱默生的旅游地点不限于英国,他也去了(于1848年)、意大利和中东。
爱默生回到波土顿后,在康科德一带从事布道。这时他的演说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学派风格,重要演讲稿有《》、《人类文化》、《》等。爱默生经常和他的朋友梭罗、霍桑、阿尔柯、玛格利特等人举行小型聚会,探讨神学、哲学和社会学问题。这种聚会当时被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爱默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超验主义的领袖。
1835年,爱默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买了一所屋子,很快就成为城中最重要的市民之一。他在那里亦娶了第二任妻子利迪亚·杰克逊。他称她为利迪亚人而她称他为爱默生先生,俩人生下的孩子是、、和。艾伦是以他前妻的名字命名,这是利迪亚的建议。
文学生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1835年9月,爱默生和其他志趣相投的知识分子创立了“超验俱乐部”,直到1840年7月,爱默生用化名出版了他在1836年9月创作的第一本小品文《》(Nature)。当作品成为超越论的基本原则时,很多人立即认为这是意大利的作品。
1837年爱默生以《》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告诫美国学者不要让学究习气蔓延,不要盲目地追随传统,不要进行纯粹的模仿。另外这篇讲辞还抨击了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一年之后,爱默生在《》中批评了基督教唯一神教派死气沉沉的局面,竭力推崇人的至高无上,提倡靠直觉认识真理。“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合适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在《》所说,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1838年他获邀回到哈佛大学神学院为毕业典礼致词。他的评论立刻震惊整个新教徒的社会,因为他说明了当耶稣是一个人时,他并不是神(当时人们宁愿没有听到这样的言论)。因此,他被谴责是一名无神论者,并毒害了年轻人的思想,面对着这些批评他并没有作任何回应或辩护。在之后的40年,他没有再被邀请到哈佛大学演讲了,但在1880年代中期,他的立场规范成为一位论派的教义。论文集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40年爱默生任超验主义刊物《日晷》的主编,进一步宣扬超验主义思想。后来他把自己的演讲汇编成书,这就是著名的《论文集》。《》第一集于1841年发表,包括《》、《》、《》、《论爱》、《》等12篇论文。三年后,《论文集》第二集也出版了。这部著作为爱默生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思想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核心,他本人则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之美誉。
1842年早期,爱默生的长子华都因罹患猩红热而夭折。爱默生在他的两部名作:一首挽歌和他的小品《》(E)中呈现了自己的悲痛。在同一年威廉·詹姆士出生,爱默生同意成为他的教父。
爱默生成了新英格兰及美国南部外其他国家著名的讲演者。当他不能如期出席某些演讲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会代替他。爱默生会的演讲有许多不同主题,很多他的作品内容都是摘自于他的演讲。
爱默生与纳撒尼尔·霍桑以及是友人关系,并常在康科特与他们散步。爱默生激发了梭罗的天资。梭罗在爱默生居住的杰克逊郡(科罗拉多州)华登(Walden),也建了一座屋子。当梭罗住在华登时,爱默生提供了食物,并雇用梭罗完成一些工作。当梭罗在两年以后离开华登时,爱默生也因要四处旅行去演讲而离开了,当时梭罗便住在爱默生的家。他们友好的关系却因梭罗出版第一本书《》(A&Week&on&the&Concord&and&Merrimack&Rivers)时爱默生给了粗劣意见后而破裂了。本书没有很广泛的设计,而爱默生却带他去见自己的代理商,这让梭罗得承受出版此书的成本和风险。本书读者不多,这梭罗开始背负债务。最后,他们二人调和了一些分歧,但梭罗在私下仍谴责爱默生逐渐偏离了他最初的人生观,而爱默生开始将梭罗看成是一个厌世者。爱默生对梭罗于19世纪时的颂词给了负面评价。
爱默生虽是个抽象而深奥的作家,但他的演讲仍然有很多人来听。爱默生的作品,是以其日记中对针对事物观察后的意见为主,在他还在哈佛大学就读时已有写日记的习惯,那些日记都被爱默生精心地编好索引。他把自己的经验及想法写在日记中,并带出一些有意义的讯息,并与他密集且浓缩过的演讲精华相互结合。后来他修订并润饰演讲内容,好放在他的散文及一些其他作品中。
他是当时被视为大演说家之一的人,以低沉的声音令听众着迷,他相当具有热忱,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且重视听众。他对废除黑奴主义的直率和不妥协的立场,使得他在之后一谈到相关主题时就会引起人们的反对及嘲弄。他继续发表激进的废除黑奴演讲但并不会考虑人们是否喜欢。他努力试着不加入任何公开的政治运动或团体,并常迫切地要独立自主,这反映了他的个人主义立场。他常常坚持不要拥护者,要成为一个只靠自己的人。晚年时,人们要他算算他的著作数目,他仍然说自己的信念是“无限的个人”。
爱默生早年拜读法国散文家蒙田的作品,并受到其很大影响。他从这些作品中领悟到个人风格,并开始降低他对神的信任。他从不读康德的作品,但他却读柯尔律治对德国先验观念论者的解释。这令爱默生不相信灵魂及。影响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爱默生过世之后,被葬于的。在2006年5月,也就是爱默生发表了“神学院致辞”168年之后,哈佛大学神学院宣布了UUA(Unitarian&Universalist&Association)的创立。
爱默生收录在《Collected&Essays:&First(1841)and&Second(1844)Series》的很多散文,都被认为是100本巨著之一。
爱默生的《论文集》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爱默生以一个超验主义者的口吻,平静地叙说着他对世界的看法、超验主义结合并渗透了新柏拉图主义和类似加尔文教派的一种严肃道德观和那种能在一切自然中发现上帝之爱的浪漫派乐观主义。
爱默生喜欢演讲,面对人群令他兴奋不已,他说他感觉到一种伟大的情感在召唤,他的主要声誉和成就建立于此。他通过自己的论文和演说成为美国超验主义的领袖,并且成为非正式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个。他的哲学精神表现在对逻辑学、经验论的卓越见解上,他轻视纯理论的探索,信奉自然界,认为它体现了上帝和上帝的法则。
除《》之外,爱默生的作品还有《》、《》、《》、《》。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分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一个人能在一篇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实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诵读的句子为什么总能够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他蒙上灰尘,而是映衬得他熠熠闪光。
爱默生在美国文化与文学史上的最大的功绩在于,他坚决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文化与文学。他反对蹈常袭敌,步人后尘。他宣扬新大陆的精神独立。爱默生的这种思想在其著名的《》中又得到进一步的发扬。爱默生要求美国思想家要”认识自己“,”观察自然“,旁搜博采他人之长,创造新大陆的新文化,写出自己时代的书,在力求达到本身完善的同时,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他要求美国哲人做独立思考者,而不是别人思想的应声虫。他指出,书籍包含着过去时代的智慧,但是不能对过去亦步亦趋,不能规行矩步。他要求学者成为一个宇宙,而不是被拉到自己轨道之外的卫星。有些观点是创造性的,有些行为是创造性的,有些辞句是创造性的,这些都是从心灵本身感觉到的善与美中自然的涌出的。他警告说,过去的天才可以成为今天创造天才的仇敌,莎士比亚可以”化“掉现代人的独创风格。美国学者应该向前看,把眼睛长在头的前面,满怀希望写出自己时代的书,每个时代都应该写出自己时代的书。
人物评价/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在一般美国人的心目中,爱默生是位。在他的时代的一次”“中,他被认为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两三位作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在他的哲理味浓郁的散文方面。我们不能说他有自己完整的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他的思想并非他所独创;但是他的思想具有一定连贯性,具有哲学家的风度。这主要表现在他一生滔滔不绝的宣传的超验主义的思想上。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他的“超灵”说。他相信”“的超脱性,他对“超灵”和“”的重视贯穿在他大部分著作中。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上传TA的照片,让词条焕然一新
编辑次数:20次
参与编辑人数:13位
最近更新时间: 20:32:06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论中英文中颜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论中英文中颜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来源:互联网
贡献&责任编辑:李志 &
以下内容为系统自动转化的文字版,可能排版等有问题,仅供您参考:2 1 第 5l  0 】年 弼 (第 l 3卷 第 5期 )  
.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i I J u l fI a n n   mi itai n Col g   o ma   . o i g Ad n sr t   l e o i o e
No 5. 0l  . 2 1
( o. 3 N . ) V 11. o5 
: : :    +  :   : 
? :   : :?  : ,::: t 享 精毫   :, :囊 +   :: ‘    F 害i : : : : : ‘ ? : ,       : -
论中英文中颜 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刘  川  孙  莹  ( 宁 行 政学 院 , 宁 沈 阳 10 6 ) 辽 辽 11 1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 言现 象。正确理 解暗喻对 于理解说 话者的意思十分重要 。不同的语 言 中隐喻的差异经常 
造 成 误 解 。本 文 讨 论 中英 文 中隐喻 的 差 异 和 暗 喻 的 文 化根 源 。这 里 提 到 的 隐喻 的 差异 一 方 面是 的 含 义 差 异 。 通 过 英 语 和 汉 
语的暗喻 比较 , 。另一 ,不 同是暗喻 的文化根 源。 中英文暗喻共 同特点反映在 形式上是喻体 的相对应性。文化差 异也 在暗  占 、 喻 中反映 , 所以同一喻 体在 中英文 中具有 不同的含义。暗喻 不是独 立的 , 它与文化与 密切 的联 系。为 了更好地理 解暗喻 的含  义和交流 , 们必须了解这种语 言的文化 。跨 文化 交流 时只学 习语 言本身, 我 了解暗喻的字 面意思是 不够的 。 还应 了解这种语  言的 文 化 背 景和 文化 意 义。  
f 关键词j   暗喻 ; 差异 ; 文化  £ 中囝分类号】H) 5 i一D  f 献标识码 JA 文    一
f 文章编号j 0 8 ' 5 f0 IO ― o 7―o    10 -4 3 2 【 J5 _ I0 z -0   味 着感 到 难 过 。如 “el le ( 郁 ) “ ei abu  od   f   u” 忧 eb , b    lem o ” n ( 忧 郁 的 情 绪 中 ) “ aeteb e”( 到 郁 闷 的 事 ) “ e 在 , hv   l s 遇 h u , b  bu bu tepopc”( 前 景 担 忧 ) 等 。 英 语 中还 有 一  leaoth rset 对   等 些 关 于 蓝 色 的特 殊 用 法 。 “ 血 ” Bu l d 的 意思 是 “ 蓝 ( l b o) e o 贵  族的” 蓝色的法律” Bu  w ) 。“ ( lel s 的隐喻意义是 “ a 严格 的法  律 ” “ 到 蓝 ” T  r ktl li b e 意 思 是 “ 到晕 倒 ”  。 喝 ( odi   la    l ) n i  ls u 喝 。 在 中 国 , 蓝 ” 存 在 这 种 隐 喻 意 义 。它 有 一 些 不 同 的 隐 喻 , “ 不   如 “ 图 ”  蓝 。 在 西 方 蓝 色 一般 是男 孩 的 颜 色 , 孩 一 般 用 粉 色。 男 孩  女 的衣 服 、 具 、 儿 车 等 往 往 是淡 蓝 色 的 。这 个 习 惯 是 从 第  玩 幼 次 世 界 大 战后 才开 始 的 。在 此之 前 蓝 色 是 女 孩 的 颜 色 , 而  粉 色 是 男 孩 的颜 色 。 因 此 同 性
与《》相关:
- Copyright & 2017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求爱默生的《论自然》中英文对照电子版_百度知道
求爱默生的《论自然》中英文对照电子版
求爱默生的《论自然》中英文对照电子版 谢谢 急需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只有英文版的。
采纳率:5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论自然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默生论自然赏析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