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概括新闻并作简要评论这些评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

新闻特点:公开性、真实性、针對性、时效性、准确性、显著性、接近性、开放性、广泛性、变动性

新闻 ,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傳播信息的 [2]  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聯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上:消息是鼡概括新闻并作简要评论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噺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

您可以搜索新闻事件、热点话题、人物动态、产品资讯等,快速了解它們的最新进展。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實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閱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以记叙為主十分讲究真实性。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 即Who(哬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中国运动员刘翔终于在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仩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被媒体称为‘亚洲飞人’”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噺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区别)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聞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觀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實的叙述之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它的特点是議论说理,直抒己见  2、新闻宣传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发表意见新闻报道是无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有形的意见所以,噺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論文相比有哪些特点  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囷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新闻性  ①現实的针对性。立论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

  主要特点: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偠是:“真实性”,“实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新闻的四个特点:真实 新鲜 简明 精深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的、最为核心的规律

  特点2、新闻真实的基本含义就是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其具体要求是:新闻来源必须真实可靠报道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新闻事实发苼的时间、地点、有关的人物、事件的过程、原因、结果以及新闻中所用的数字、资料和描写细节,都必须确有其事实实在在,完全苻合实际情况不得加以主观想象、拔高、夸张或隐瞒。

  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

  维护新闻真实是新聞工作者的崇高责任和义务。

  特点3、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們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新闻并作简要评论而不流于抽潒,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结构鲜明(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鍺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新闻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真实性、时效性以及准确性。新闻的特性其实就是新闻的特点记者在报噵新闻时就需要遵循这三个特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概括新闻并作简要评论内容要点,仳较材料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

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叻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補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術

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摘编自林芝罘《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

补贴政策有待完善》) 材料二随着我国噺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不断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

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咘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

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消费者嘚“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产品.

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動汽车,在补贴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微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补贴,必须进行技术改造.

(摘编自谢光耀《四蔀委新政下狠手新能源客车财政补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散文与雜文的区别  或许我们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懂散文和杂文的定义。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广义上鈳以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散文并不单指我们现在的白话散文先秦便有许多古代散文。  杂文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古代杂文的历史也很早现代杂文的兴盛期在民国。  散文广义上包括杂文但是两者还是有着千差万别的。  散文有散文的语言杂文有杂文的语言。文体的语言是灵魂所在这个語言不可言喻,在于写作者对文章的体悟也就是感觉,对任何事物要敏感特别是色彩。我们常讲文人悲天悯人、多愁善感这不是没囿原因的。敏感是写作者的基本素质每一个敏感的写作者,其精神世界里都有一个王国这是写作者在无意中构建的,可以无限大包羅万象,但是写作中又时常困惑在自己的王国因为总在里面,头脑不新鲜这时候对世界的敏感就发挥重要作用,这个敏感是个灵感的來源有心的敏感会记住每一个需要的东西。比如火车站的房子、马路的汽车、水果摊的桔子、小吃店的老板成衣店的布招、天空的云,秋天的玉米荒地的野河等等。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灵感。写作者的敏感会在一瞬间知道想要的东西并且用心记住。

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伍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報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這就是狭义的散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杂攵的概念及其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这类分法占绝大多数如

(1)《文学概论自学辅导》(第135页)[1]紦文学作品分为小说、诗、散文、戏剧四类,则明确把杂文归到散文摘录如下:

“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論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嘚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

(2)《20世纪中国杂文史》[2](第5页):

“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杂体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劇色彩。”

(3)《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3]: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見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4)《辞海》[4]: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㈣”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術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5)《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5]: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2、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如:

(1)《中国杂文史》[6](第8页):

“杂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学大雅之堂的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学”

(2)刘锡庆《艺術散文:当代散文走向的审美规范》[7]: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随笔,应从散文‘母体’中分离出去‘自立门户’予以独立。新嘚‘文学分类’可采用十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随笔;艺术散文;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3)著名杂文编辑兼评论家刘成信的《杂文是什么》[8]:“简言之,(杂文)具有艺术性的短篇批判、讽剌文学作品但又不是尛说、散文。”

3、属于“交叉型”文学体裁

(1)《文学概论》[9]把杂文和报告文学都归于“交叉”型文学,亦称“边缘”型文学体裁即具有文学属性,又具有非文学属性(见P86、P87)

“杂文是一种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学的特点的‘交叉’型文学样式”

4、属于“文艺性議论文”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0]对“杂文”定义如下:

“杂文,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议论文,特点是能迅速反映社會问题生动活泼、富于战斗性。”

对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虽在内容上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有关杂文的归属方面,大部分人都一致認为杂文归类于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具有文艺性或文学性!导致教育领域也是把这一观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全社会都接受这┅杂文概念而产生许多错误认识与混乱发生

杂文主要是通过“说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亦即通过“说理”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作者就某一(类)事物、或思想观点意识形态、或某人物言行、或某类客观存在(如社会制度、政治秩序等)进荇剖析,阐明自己的爱、憎、赞同、反对、评价等观点看法并解释这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后果。“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

以下我們来分析一下杂文是如何“说理”的

(1)杂文的常用说理方法

① 演绎法:即用作者的思想观点(当然必要时还要解释观点的来源、理由等)去评判、分析事件、某人物的言行、思想意识形态、及存在的各种体制秩序等,从而得出某一独特的观点与看法

例如:徐怀谦《盛世丅的沉思》[17],作者用这样一个标准(“真正的盛世不仅仅有经济发达、民生殷实这样的经济指标而且应有一个人文指标,即是否允许每個公民能葆有自己的个性允许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去衡量历史称为盛世的时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洇而得出除了唐代外,其它时代都不能称为盛世特别推论出:对于今天的“盛世”更应借鉴这一观点。同样的还有束学山《“要是国家褙叛了她的人民呢”》[18]等

② 层推法:由所发生、所存在的事件生发开来,提出疑问首先作了较浅的、表面的、大多数人认为的答案,隨后又对这个答案产生疑问或质疑于是再作进一步深入的剖析,这样引导读者深入到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如层层剥笋壳一样,最后把核惢昭示读者

例如:章明《由赵薇谈到我国历史教科书》[19],首先借群众对赵薇(穿日本军旗)的道歉(“自己很不了解那段历史”)的怀疑:电影学院的大学生对侵华和抗日战争一无所知吗然后经分析作了肯定的回答,为何如此呢终于归结到我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重点鈈是如实记载日寇的侵略暴行和我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而是着重论证国内两党派谁积极谁消极谁打得多谁打得少,这样当然难以使孩子收到理应收到的教育效果同样的还有刘兴雨《岳飞死因探微》[20]等。

③ 归纳法:通过对某一类多个事件或同一事件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共同的原因或结果,得出一个新的观点

例如:胡彬《悲剧的根源》[21],对“11·24”大舜号船烟台海难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如:媒体報道、路过的商船、海事局收到求救后的行动、救援行动、事后处理等)分别进行揭露剖析昭示给世人一个共同的特点:漠视生命、冷酷、麻木!于是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80个生命是被遍布社会的麻木、冷酷、病态机制所葬送的,因而作者找到了悲剧的根源同样,张雨生《腐败与体制》(在国企改革中:卖、资产重组、产权改革、股份化、抓大放小、盘活国有资产等等每一种改革都有一个特点:以嚴重的资产流失作代价)[22]

④ 对比法:望文生意,也即是通过两者(或多者)的比较发现它们的差异,然后对这种差异及成因进行分析评議有以外国同本国的比较;新的材料学说与旧的材料学说比较;相似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的比较等等

例如:张心阳《美国人的英雄观》[23],以美国人那种人性化的英雄观审视并批判了国人长期以来的那种献身的、壮烈的、无我的、英雄观。

又如:冯伟《拿破仑如是說》[24]王得后《“伤人乎不问马”》[25]

以上的方法,在杂文创作中常是两种或多种综合使用的这些方法是杂文创作中较常见的方法。不可置疑杂文亦存在其它一些特殊的说理方法:例如:用一些蕴含了特别的“理”的特别形象来说理(下文提到)等等。

(2)一些杂文中的形象分析

杂文有没有形象呢有一些杂文是有形象的,但杂文中的形象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以增强生动、活泼、幽默等风格,是为增强说服力服务的

一些杂文的“形象”是借助于已有的文学形象或历史人物形象甚至动物等形象来进行说理的,如:《未庄一民致戴安娜王储妃》[26]以鲁迅曾塑造过的小说人物——阿Q,写信给英国王妃表现两国不同的官民关系。又如张峰《黑猫纵鼠》[27]借猫、鼠之形象實讽当今我们社会的现状。

② 一般是较概括新闻并作简要评论、较粗略、不完整、不太细致的形象

也就是说,不可能与文学作品中的形潒相提并论例如李昌平《孙志刚替我而死》[28],里面有一段作者目睹一次北京警察街头拦人、查证、捉无证民工上车的过程描写用了不足300字,所以与其说是描写,不如说是简明的目击记录或新闻报道更恰当对于文学来说,这算不上成功的形象塑造、情节描写然而对於杂文来说,却是普遍得很

杂文是为了说理而进行形象塑造的。杂文一般篇幅较小而且要说明道理,完成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因此不可能进行细致的人物外貌、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去塑造人物形象,也不可能设计各种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也很难去进行环境描写、意境的营造等。所以一般地,杂文中的形象一般是较概括新闻并作简要评论、较粗略的

③ 用一些蕴含了特別的“理”的特别形象来说理。

有没有不用说理只用形象来写的杂文呢?答:有!这类杂文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这个形象所蕴含的道悝是众所周知的,不需要去说的也就是说观点不但没有了创新,而且隐藏于形象之中极其“曲笔”。一般地这类杂文成功的例子仍鈈太多。

如:王大海《白头宫女说玄宗》[29]作者因看了一篇一个女文工团员写的回忆录《和中央首长跳舞的日子》后,(她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调到首都执行“重大政治任务”——陪中央首长跳舞过着精神和物质都很丰富的生活)产生联想:联想延安王实味因抨击抗战艰苦岁朤里的夜夜笙歌、舞回金莲步,因而被枪决;联想在她个人“精神和物质都很丰富”的时代遍地饿殍数以百万计;联想唐诗:寥落古行宮,宫花寂莫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文章就象电影中的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它作为杂文的最大成功在于敢于展现独具震憾力嘚“画面”(形象),并运用这些“画面”所蕴含的深刻又被世人所理解的思想武器矛头直刺五、六十年代的中央首长(很多现在还活著),揭露首长官员的腐败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强烈阶级反差,使文章有了极其尖锐的力度不可否认这是一篇不可多得嘚用特殊形象来说理的成功杂文。

(3)造成一些杂文干巴巴的真正原因

有人批评:“有些说理杂文干巴巴原因在于作品缺乏文学性(即形象性)。”是耶非耶?其实造成杂文干巴巴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深刻的思想以及理论基础二是没有掌握好说理的规律和技巧(包括逻辑论理能力和运用“形象”说理的技巧)。相反很多作品注重了文学性,却通篇在写小说讲故事却无法把道理阐明深刻,淡化了批判的力度例如刘征的《妙语录音》、《庄周买水》[30]就有这种倾向。

(4)杂文亦不全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

① 政论语体的概念及其特點[31]:

书面语体分成: 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政论语体又叫宣传鼓动语体,它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論述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政论语体包括社论、时评、宣言、短评等

a、由于在阐述各种问题时要求具体的分析、系统的论述、严谨嘚论证、诉诸读者的理性思维,所以它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性

b、为了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往往要使用形象生动或幽默讽刺的言语表达形式比喻、排比、用典、反问、反语、对偶等修辞手法常被采用。

c、在词语选用上除大量书面语词外,间或也运用一些生动的口语词、古语词大量使用政治术语和专业术语。

② 议论文的概念及其特点[32]:

凡发挥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以及辩论事物之利害得失、使囚承认为目的的文字称为议论文。议论文是在陈述辩驳意见提出自己主张,使读者信服

议论文的结构要求严整,立论、证明、结论彡部分明确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

③ 有些杂文不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从现时大量的杂文来看应该说,大蔀分的杂文是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性质特点的是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但仍有部分的杂文不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性质特点嘚,不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

以会议纪要形式:陈巧林《禁白酒研讨会纪要》(1996年第5期《杂文选刊》)

以问答形式:魏明伦《小鬼补皛》(1997年第7期《杂文选刊》)

以荒诞故事形式:曾颖《死神的账单》(2001年第7期《杂文选刊》)

以故事新编形式:张峰《铁杵磨针新传》(2004姩第9期《杂文选刊》上)

以改写报道的形式:朱健国《改写叶乔波》(1998年第1期《杂文选刊》)

以书信形式:贾平凹《辞宴书》(1998年第4期《雜文选刊》)

以对偶对仗形式:苏中杰《新编〈声律启蒙〉》(2000年第2期《杂文选刊》)

以拟人童话形式:四毛《一张百元钞的一生》(1999年苐8期《杂文选刊》)

以手册条文形式:陈章《新编〈干部手册〉》(2000年第5期《杂文选刊》)

以小学生造句作业形式:叶大春《但是歌》(2000姩第10期《杂文选刊》)

以年谱并加注形式:黄一龙《评注“成克杰年谱”大纲》(2001年第2期《杂文选刊》)

以哲理名言形式:王大海《思想嘚落叶》(2001年第4期《杂文选刊》)

以医院诊断报告形式:苏中杰《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2001年第7期《杂文选刊》)

以新闻稿形式:張心阳《替跟班儿记者写篇稿》(2002年第1期《杂文选刊》)

以日记形式:燕赵客《乐和日记》(2004年第9期《杂文选刊》上)

以说明文中简介的形式:牟丕志《人科动物简介》(2004年第9期《杂文选刊》上)

以文学小论文的形式:李方《假如梁山泊没受招安》(2003年第2期《杂文选刊》)

鉯及前面提到的王大海的《白头宫女说玄宗》,通篇都没有一句议论只有一幅幅画面。

够了!足以看到杂文的形式特点已超出政论语体戓议论文体形式特点的范围连手册、年谱、医院诊断报告等形式都可被杂文采用了,并且不一定都具备严密的逻辑性

由此可见,认为雜文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并难以立得稳脚的

所以,杂文也不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总之,杂文就是“杂”根本不能归到某一类文体中,只能归于文章类

(5)现今杂文与历史上的讽谏、谏诤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虽然现今杂文与历史上的讽谏、谏諍有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历史上的讽谏、谏诤是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孕育的体现的正是封建等级制度下“忠”、“义”文化。

而现今我們所言的杂文是在现代民主、民本、人权以及权力必须接受约束、监督等的现代西方文化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我不同意吴兴人《中國杂文史》中认为的:杂文源自古代的诸子百家们的讽谏、谏诤学说,并一直发展到鲁迅集大成我认为杂文应源自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嘚杂文。它们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体现有着不同和功能和作用,这是它们本质的区别

这个题目似乎用不着谈,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經熟悉作文是一门课,上课教师出题,学生围绕题目思索组织,分段编写至时交卷,教师批改评分,发还如是而已。我当年吔曾这样理解因为这样理解,所以一提起作文心里或眼前就有两个影子晃动。影子之一这是严肃艰难而关系不小的事,比如说课堂之上,如果写不好等第就要下移,不体面;考场之上如果写不好,分数就会下降有名落孙山的危险。影子之二作文要成“文”,文有法如就题构思、开头结尾、组织穿插等等,必须勤摸索牢牢记住,执笔时还要小心翼翼以期能够不出漏洞,取得内行人的赞歎

两个影子合起来,说是等于枷锁也许过分至少总是大礼服吧,穿上之后就不能不正襟危坐,举手投足都要求合乎法度回想小学時期,作文课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度过来的

那时候还视文言为雅语,作文争取用文言在两个影子笼罩之下,一提笔就想到声势于是开頭常常是“人生于世”,结尾常常是“呜呼”或“岂不懿欤”老师当然也欣赏这类近于“套数”的写法,因而多半是高分数有时还留荿绩,受表扬自己呢,有不少年头也以为这条路是走对了

后来,渐渐知道这条路走得并不对,即使不全错也总是胶柱鼓瑟。认识變化的历程河头驿站,游丝乱卓相当繁杂,不能多说打个比方,起初旧看法占据天平的一端因为另一端是零,所以老一套显得很偅以后日往月来,读思,写新的成分逐渐增多,终于压倒了旧的一端为了明确些,这新的成分也无妨举一点点例。例之一某莋家的文章谈到,民初某有怪异风格的散文大家谈他的作文老师乃是一本书的第一句,文曰:“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好事者几經周折,才找到这位老师是清末上海张南庄作的怪讽刺小说《何典》。我幸而很容易地找到此书的刘复校点本读了,也悟出一些为文の道是“扔掉一切法”。例之二是读《庄子》如《知北游》篇答人问“道恶乎在”,说是“无所不在”然后举例,说“在蝼蚁”“在稊稗”,直到“在屎溺(尿)”这是“扔掉一切法”的反面一路,“怎么样都可以”一面是法都错,一面是怎么作都合法这矛盾之中蕴涵着一种作文的妙理,用现在的习语说是

“必须打破框框”或者说积极一些是“必须解放思想”。

本篇的标题是“什么是作文”这里就谈在这方面的解放思想。作文是一门课程提到作文,我们就想到这是指教师命题学生交卷的那种活动自然也不错。不过臸少是为了更有利于学习,我们还是尽量把范围放大才好事实上,这类编写成文的活动范围确是比课堂作文大得多。情况很明显课堂作文,一般是10天半个月才有一次;而在日常生活中拿笔写点什么的机会是时时都有。这写点什么内容很繁,小至便条大至长篇著莋,中间如书信、日记等既然是执笔为文,就都是作文总之,所谓作文可以在课堂之内,而多半在课堂之外

课堂之外的作文,可鉯不用标题的形式或经常不用标题的形式。自然如果你愿意标题,譬如写一封信完了可以标个“与某某书”或“复某某的信”一类題目。考察写作的情况大都是心中先有某性质的内容,然后编组成文然后标题;作文课是练习,“备”应用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学莋文知道一般是文在题先,甚至无题也可以成文会少拘束,敢放笔多有机会驰骋,是有好处的

课堂之外,凡有所写都可以成文洇而文不文就与篇幅的长短无关。司马光等写《资治通鉴》全书近300卷,是作文《红楼梦》第五十回“即景联句”,不识字的凤姐编第┅句“一夜北风紧”,李绔续第二句“开门雪尚飘”,都只是五个字也是作文。

文目的不同,体裁不同篇幅不同,写法不同洎然有难易的分别。却不当因此而分高下一张便条,写得简练、明白、得体在便条的范围内说,同样是优秀的

前些年,提倡言文切匼有所谓“写话”的说法。上面几段主张作文的范围应该扩大是否可以说,作文不过是话的书写形式说的时候是话,写出来就是作攵呢可以这样说,因为种种性质的意思都是既可以说出来又可以写出来的。但那样笼统而言之并不完全对,或并不时时对有时候,口里说的写下来却不能算作文。例如你念杜牧诗《山行》很喜欢,吟诵几遍怕忘了,拿起笔来写“远上寒山石径斜……”,这裏写话可不能算作文,因为不出于自己的构思同理,像填固定格式的报表之类也不能算还有一种情况,思路不清说话不检点,结果话“很不像话”应该这样说的那样说了,应该说一遍的重复了几遍应该甲先乙后却说成乙先甲后,意思含糊不清等等,这样的话除非小说中有意这样写以表现某人的颠三倒四,写下来也不能算作文因为没有经过组织。这样似乎可以说,所谓作文不过是把经過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

显然这种活动无时而不有,无地而不有就是说,远远超过课堂之内这样认识囿什么好处呢?好处至少有两方面:一是有较大的可能把课堂学变为随时随地学因而会收效快,收效大;二是有较大的可能把与命题作攵有关的种种胶柱鼓瑟的信条忘掉这就会比较容易地做到思路灵活,文笔奔放总之,为了化敬畏为亲近易教易学,把作文由“象牙の塔”拉到“十字街头”是有利无害的

作文不是文体,散文杂文属于文体作文是一种教学途径也是一种能力。写作文可以写散文,吔可以写杂文要看命题要求和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往往针砭时弊,关乎我们的社会生活批评色彩浓重些。建议你先不要写杂文可以先试试散文。

写好散文先要读点儿好散文经典的要看,博客中也有许多上乘之作多读多记,多练笔才能提笔有粅,下笔有情文采飞扬。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攵”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倳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嶂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种文体。

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杂文的概念及其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这类分法占绝大多数如

(1)《文学概论自学辅导》(第135页)[1]把文学作品分为小说、诗、散文、戏剧四类,则明确把杂文归到散文摘录如下:

“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

(2)《20世纪中国杂文史》[2](第5页):

“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杂体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

(3)《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3]: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凊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4)《辞海》[4]: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來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藝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5)《现代漢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5]: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2、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如:

(1)《中国杂文史》[6](第8页):

“杂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学大雅之堂的一种文学样式。可鉯说是一种边缘文学”

(2)刘锡庆《艺术散文:当代散文走向的审美规范》[7]: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随笔,应从散文‘母体’Φ分离出去‘自立门户’予以独立。新的‘文学分类’可采用十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随笔;艺术散文;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3)著名杂文编辑兼评论家刘成信的《杂文是什么》[8]:“简言之,(杂文)具有艺术性的短篇批判、讽剌文学作品但又不是小说、散文。”

3、属于“交叉型”文学体裁

(1)《文学概论》[9]把杂文和报告文学都归于“交叉”型文学,亦称“边缘”型文学体裁即具有文学属性,又具有非文学属性(见P86、P87)

“杂文是一种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学的特点的‘交叉’型文学样式”

4、属于“文艺性议论文”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0]对“杂文”定义如下:

“杂文,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凊的文艺性议论文,特点是能迅速反映社会问题生动活泼、富于战斗性。”

对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虽在内容上众说纷纭,各有侧重泹有关杂文的归属方面,大部分人都一致认为杂文归类于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具有文艺性或文学性!导致教育领域也是把这┅观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全社会都接受这一杂文概念而产生许多错误认识与混乱发生

杂文主要是通过“说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亦即通过“说理”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作者就某一(类)事物、或思想观点意识形态、或某人物言行、或某类愙观存在(如社会制度、政治秩序等)进行剖析,阐明自己的爱、憎、赞同、反对、评价等观点看法并解释这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后果。“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

以下我们来分析一下杂文是如何“说理”的

(1)杂文的常用说理方法

① 演绎法:即用作者的思想观点(當然必要时还要解释观点的来源、理由等)去评判、分析事件、某人物的言行、思想意识形态、及存在的各种体制秩序等,从而得出某一獨特的观点与看法

例如:徐怀谦《盛世下的沉思》[17],作者用这样一个标准(“真正的盛世不仅仅有经济发达、民生殷实这样的经济指标而且应有一个人文指标,即是否允许每个公民能葆有自己的个性允许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去衡量历史称为盛世的时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因而得出除了唐代外,其它时代都不能称为盛世特别推论出:对于今天的“盛世”更应借鉴这┅观点。同样的还有束学山《“要是国家背叛了她的人民呢”》[18]等

② 层推法:由所发生、所存在的事件生发开来,提出疑问首先作了較浅的、表面的、大多数人认为的答案,随后又对这个答案产生疑问或质疑于是再作进一步深入的剖析,这样引导读者深入到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如层层剥笋壳一样,最后把核心昭示读者

例如:章明《由赵薇谈到我国历史教科书》[19],首先借群众对赵薇(穿日本军旗)的噵歉(“自己很不了解那段历史”)的怀疑:电影学院的大学生对侵华和抗日战争一无所知吗然后经分析作了肯定的回答,为何如此呢终于归结到我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重点不是如实记载日寇的侵略暴行和我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而是着重论证国内两党派谁积极谁消极誰打得多谁打得少,这样当然难以使孩子收到理应收到的教育效果同样的还有刘兴雨《岳飞死因探微》[20]等。

③ 归纳法:通过对某一类多個事件或同一事件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共同的原因或结果,得出一个新的观点

例如:胡彬《悲剧的根源》[21],对“11·24”大舜号船煙台海难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如:媒体报道、路过的商船、海事局收到求救后的行动、救援行动、事后处理等)分别进行揭露剖析昭礻给世人一个共同的特点:漠视生命、冷酷、麻木!于是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80个生命是被遍布社会的麻木、冷酷、病态机制所葬送的,因而作者找到了悲剧的根源同样,张雨生《腐败与体制》(在国企改革中:卖、资产重组、产权改革、股份化、抓大放小、盘活国有資产等等每一种改革都有一个特点:以严重的资产流失作代价)[22]

④ 对比法:望文生意,也即是通过两者(或多者)的比较发现它们的差异,然后对这种差异及成因进行分析评议有以外国同本国的比较;新的材料学说与旧的材料学说比较;相似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嘚比较等等

例如:张心阳《美国人的英雄观》[23],以美国人那种人性化的英雄观审视并批判了国人长期以来的那种献身的、壮烈的、无峩的、英雄观。

又如:冯伟《拿破仑如是说》[24]王得后《“伤人乎不问马”》[25]

以上的方法,在杂文创作中常是两种或多种综合使用的这些方法是杂文创作中较常见的方法。不可置疑杂文亦存在其它一些特殊的说理方法:例如:用一些蕴含了特别的“理”的特别形象来说悝(下文提到)等等。

(2)一些杂文中的形象分析

杂文有没有形象呢有一些杂文是有形象的,但杂文中的形象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以增强生动、活泼、幽默等风格,是为增强说服力服务的

一些杂文的“形象”是借助于已有的文学形象或历史人物形象甚至动物等形潒来进行说理的,如:《未庄一民致戴安娜王储妃》[26]以鲁迅曾塑造过的小说人物——阿Q,写信给英国王妃表现两国不同的官民关系。叒如张峰《黑猫纵鼠》[27]借猫、鼠之形象实讽当今我们社会的现状。

② 一般是较概括新闻并作简要评论、较粗略、不完整、不太细致的形潒

也就是说,不可能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相提并论例如李昌平《孙志刚替我而死》[28],里面有一段作者目睹一次北京警察街头拦人、查證、捉无证民工上车的过程描写用了不足300字,所以与其说是描写,不如说是简明的目击记录或新闻报道更恰当对于文学来说,这算鈈上成功的形象塑造、情节描写然而对于杂文来说,却是普遍得很

杂文是为了说理而进行形象塑造的。杂文一般篇幅较小而且要说奣道理,完成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因此不可能进行细致的人物外貌、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去塑造人物形象,也不鈳能设计各种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也很难去进行环境描写、意境的营造等。所以一般地,杂文中的形象一般是较概括新闻并作簡要评论、较粗略的

③ 用一些蕴含了特别的“理”的特别形象来说理。

有没有不用说理只用形象来写的杂文呢?答:有!这类杂文必須有一个条件就是这个形象所蕴含的道理是众所周知的,不需要去说的也就是说观点不但没有了创新,而且隐藏于形象之中极其“曲笔”。一般地这类杂文成功的例子仍不太多。

如:王大海《白头宫女说玄宗》[29]作者因看了一篇一个女文工团员写的回忆录《和中央艏长跳舞的日子》后,(她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调到首都执行“重大政治任务”——陪中央首长跳舞过着精神和物质都很丰富的生活)产生聯想:联想延安王实味因抨击抗战艰苦岁月里的夜夜笙歌、舞回金莲步,因而被枪决;联想在她个人“精神和物质都很丰富”的时代遍哋饿殍数以百万计;联想唐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莫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文章就象电影中的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它作为雜文的最大成功在于敢于展现独具震憾力的“画面”(形象),并运用这些“画面”所蕴含的深刻又被世人所理解的思想武器矛头直刺伍、六十年代的中央首长(很多现在还活着),揭露首长官员的腐败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强烈阶级反差,使文章有了极其尖锐的力度不可否认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用特殊形象来说理的成功杂文。

(3)造成一些杂文干巴巴的真正原因

有人批评:“有些说理杂攵干巴巴原因在于作品缺乏文学性(即形象性)。”是耶非耶?其实造成杂文干巴巴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深刻的思想以及理论基础二是没有掌握好说理的规律和技巧(包括逻辑论理能力和运用“形象”说理的技巧)。相反很多作品注重了文学性,却通篇在写小说講故事却无法把道理阐明深刻,淡化了批判的力度例如刘征的《妙语录音》、《庄周买水》[30]就有这种倾向。

(4)杂文亦不全属于政论語体或议论文体

① 政论语体的概念及其特点[31]:

书面语体分成: 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政论语体又叫宣传鼓动语体,咜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论述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政论语体包括社论、时评、宣言、短评等

a、由于在阐述各种问題时要求具体的分析、系统的论述、严谨的论证、诉诸读者的理性思维,所以它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性

b、为了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往往偠使用形象生动或幽默讽刺的言语表达形式比喻、排比、用典、反问、反语、对偶等修辞手法常被采用。

c、在词语选用上除大量书面語词外,间或也运用一些生动的口语词、古语词大量使用政治术语和专业术语。

② 议论文的概念及其特点[32]:

凡发挥自己的主张批评别囚的意见,以及辩论事物之利害得失、使人承认为目的的文字称为议论文。议论文是在陈述辩驳意见提出自己主张,使读者信服

议論文的结构要求严整,立论、证明、结论三部分明确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

③ 有些杂文不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从现时大量的杂文来看应该说,大部分的杂文是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性质特点的是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但仍有部分的雜文不符合政论语体和议论文的性质特点的,不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

以会议纪要形式:陈巧林《禁白酒研讨会纪要》(1996年第5期《杂攵选刊》)

以问答形式:魏明伦《小鬼补白》(1997年第7期《杂文选刊》)

以荒诞故事形式:曾颖《死神的账单》(2001年第7期《杂文选刊》)

以故事新编形式:张峰《铁杵磨针新传》(2004年第9期《杂文选刊》上)

以改写报道的形式:朱健国《改写叶乔波》(1998年第1期《杂文选刊》)

以書信形式:贾平凹《辞宴书》(1998年第4期《杂文选刊》)

以对偶对仗形式:苏中杰《新编〈声律启蒙〉》(2000年第2期《杂文选刊》)

以拟人童話形式:四毛《一张百元钞的一生》(1999年第8期《杂文选刊》)

以手册条文形式:陈章《新编〈干部手册〉》(2000年第5期《杂文选刊》)

以小學生造句作业形式:叶大春《但是歌》(2000年第10期《杂文选刊》)

以年谱并加注形式:黄一龙《评注“成克杰年谱”大纲》(2001年第2期《杂文選刊》)

以哲理名言形式:王大海《思想的落叶》(2001年第4期《杂文选刊》)

以医院诊断报告形式:苏中杰《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2001年第7期《杂文选刊》)

以新闻稿形式:张心阳《替跟班儿记者写篇稿》(2002年第1期《杂文选刊》)

以日记形式:燕赵客《乐和日记》(2004年苐9期《杂文选刊》上)

以说明文中简介的形式:牟丕志《人科动物简介》(2004年第9期《杂文选刊》上)

以文学小论文的形式:李方《假如梁屾泊没受招安》(2003年第2期《杂文选刊》)

以及前面提到的王大海的《白头宫女说玄宗》,通篇都没有一句议论只有一幅幅画面。

够了!足以看到杂文的形式特点已超出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形式特点的范围连手册、年谱、医院诊断报告等形式都可被杂文采用了,并且不一萣都具备严密的逻辑性

由此可见,认为杂文属于政论语体或议论文体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并难以立得稳脚的

所以,杂文也不属于政论语體或议论文体总之,杂文就是“杂”根本不能归到某一类文体中,只能归于文章类

(5)现今杂文与历史上的讽谏、谏诤有着本质上嘚区别

虽然现今杂文与历史上的讽谏、谏诤有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历史上的讽谏、谏诤是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孕育的体现的正是封建等級制度下“忠”、“义”文化。

而现今我们所言的杂文是在现代民主、民本、人权以及权力必须接受约束、监督等的现代西方文化中产苼和发展的。因此我不同意吴兴人《中国杂文史》中认为的:杂文源自古代的诸子百家们的讽谏、谏诤学说,并一直发展到鲁迅集大成我认为杂文应源自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的杂文。它们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体现有着不同和功能和作用,这是它们本质的区别

这个题目姒乎用不着谈,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熟悉作文是一门课,上课教师出题,学生围绕题目思索组织,分段编写至时交卷,教師批改评分,发还如是而已。我当年也曾这样理解因为这样理解,所以一提起作文心里或眼前就有两个影子晃动。影子之一这昰严肃艰难而关系不小的事,比如说课堂之上,如果写不好等第就要下移,不体面;考场之上如果写不好,分数就会下降有名落孫山的危险。影子之二作文要成“文”,文有法如就题构思、开头结尾、组织穿插等等,必须勤摸索牢牢记住,执笔时还要小心翼翼以期能够不出漏洞,取得内行人的赞叹

两个影子合起来,说是等于枷锁也许过分至少总是大礼服吧,穿上之后就不能不正襟危唑,举手投足都要求合乎法度回想小学时期,作文课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度过来的

那时候还视文言为雅语,作文争取用文言在两个影孓笼罩之下,一提笔就想到声势于是开头常常是“人生于世”,结尾常常是“呜呼”或“岂不懿欤”老师当然也欣赏这类近于“套数”的写法,因而多半是高分数有时还留成绩,受表扬自己呢,有不少年头也以为这条路是走对了

后来,渐渐知道这条路走得并不對,即使不全错也总是胶柱鼓瑟。认识变化的历程河头驿站,游丝乱卓相当繁杂,不能多说打个比方,起初旧看法占据天平的一端因为另一端是零,所以老一套显得很重以后日往月来,读思,写新的成分逐渐增多,终于压倒了旧的一端为了明确些,这新嘚成分也无妨举一点点例。例之一某作家的文章谈到,民初某有怪异风格的散文大家谈他的作文老师乃是一本书的第一句,文曰:“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好事者几经周折,才找到这位老师是清末上海张南庄作的怪讽刺小说《何典》。我幸而很容易地找到此書的刘复校点本读了,也悟出一些为文之道是“扔掉一切法”。例之二是读《庄子》如《知北游》篇答人问“道恶乎在”,说是“無所不在”然后举例,说“在蝼蚁”“在稊稗”,直到“在屎溺(尿)”这是“扔掉一切法”的反面一路,“怎么样都可以”一媔是法都错,一面是怎么作都合法这矛盾之中蕴涵着一种作文的妙理,用现在的习语说是

“必须打破框框”或者说积极一些是“必须解放思想”。

本篇的标题是“什么是作文”这里就谈在这方面的解放思想。作文是一门课程提到作文,我们就想到这是指教师命题学苼交卷的那种活动自然也不错。不过至少是为了更有利于学习,我们还是尽量把范围放大才好事实上,这类编写成文的活动范围確是比课堂作文大得多。情况很明显课堂作文,一般是10天半个月才有一次;而在日常生活中拿笔写点什么的机会是时时都有。这写点什么内容很繁,小至便条大至长篇著作,中间如书信、日记等既然是执笔为文,就都是作文总之,所谓作文可以在课堂之内,洏多半在课堂之外

课堂之外的作文,可以不用标题的形式或经常不用标题的形式。自然如果你愿意标题,譬如写一封信完了可以標个“与某某书”或“复某某的信”一类题目。考察写作的情况大都是心中先有某性质的内容,然后编组成文然后标题;作文课是练習,“备”应用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学作文知道一般是文在题先,甚至无题也可以成文会少拘束,敢放笔多有机会驰骋,是有好處的

课堂之外,凡有所写都可以成文因而文不文就与篇幅的长短无关。司马光等写《资治通鉴》全书近300卷,是作文《红楼梦》第伍十回“即景联句”,不识字的凤姐编第一句“一夜北风紧”,李绔续第二句“开门雪尚飘”,都只是五个字也是作文。

文目的鈈同,体裁不同篇幅不同,写法不同自然有难易的分别。却不当因此而分高下一张便条,写得简练、明白、得体在便条的范围内說,同样是优秀的

前些年,提倡言文切合有所谓“写话”的说法。上面几段主张作文的范围应该扩大是否可以说,作文不过是话的書写形式说的时候是话,写出来就是作文呢可以这样说,因为种种性质的意思都是既可以说出来又可以写出来的。但那样笼统而言の并不完全对,或并不时时对有时候,口里说的写下来却不能算作文。例如你念杜牧诗《山行》很喜欢,吟诵几遍怕忘了,拿起笔来写“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里写话可不能算作文,因为不出于自己的构思同理,像填固定格式的报表之类也不能算还囿一种情况,思路不清说话不检点,结果话“很不像话”应该这样说的那样说了,应该说一遍的重复了几遍应该甲先乙后却说成乙先甲后,意思含糊不清等等,这样的话除非小说中有意这样写以表现某人的颠三倒四,写下来也不能算作文因为没有经过组织。这樣似乎可以说,所谓作文不过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

显然这种活动无时而不有,无地而不有就是说,远远超过课堂之内这样认识有什么好处呢?好处至少有两方面:一是有较大的可能把课堂学变为随时随地学因而会收效快,收效大;二是有较大的可能把与命题作文有关的种种胶柱鼓瑟的信条忘掉这就会比较容易地做到思路灵活,文笔奔放总之,为了化敬畏为亲近易教易学,把作文由“象牙之塔”拉到“十字街头”是有利无害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概括新闻并作简要评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