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软组织挫伤伤新长的肉有白色的是化脓了还是正

软组织挫伤和扭伤的区别_百度知道
软组织挫伤和扭伤的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软组织损伤.有筋膜间隙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者,应及时处理。严重闭合性挫伤的治疗软组织损伤可能是扭伤造成的,多见外敷治疗,传统方式中用骨a草c正o金J贴
软组织挫伤,采用早期外敷接骨散方法治疗,有着非常好的疗效。患者往往在敷药后就能即时消肿止痛,敷药时的绷带固定,不仅能保持关节于受伤韧带松弛的位置,暂时限制肢体活动,还有利于损伤韧带的修复,从而缩短了治疗时间,使挫伤快速恢复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勃兰兑斯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剪指甲长到了肉里面,已化脓,有一个多月了
剪指甲长到了肉里面,已化脓,有一个多月了
健康咨询描述:
剪指甲长到了肉里面,已化脓,有一个多月了,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
想得到的帮助:
剪指甲长到了肉里面,已化脓,有一个多月了,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胆结石,胰腺炎,肝癌,胃癌,大肠癌,结肠息肉,痔疮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这个考虑是嵌甲导致的甲沟炎&&&&&&指导意见:&&&&&&我建议尽快拔甲治疗,同时注意将新长出来的指甲翻起。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这个是嵌甲导致的甲沟炎&&&&&&指导意见:&&&&&&建议先拔甲治疗,等到新的指甲长出来以后再适当的把指甲翻起,防止嵌甲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这个是提示有软组织损伤导致的感染发炎,是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治疗的&&&&&&指导意见:&&&&&&建议是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治疗的,比如是红霉素等,注意清洁&&&&&&以上是对“剪指甲长到了肉里面,已化脓,有一个多月了”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你这个情况是考虑嵌甲的,&&&&&&指导意见:&&&&&&这个只能是拔甲,自己可以到医院拔掉或者是到洗脸店里弄,但自己要知道去正规的地方来。
参考价格:28229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175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本品主要治疗消化道肿瘤,对胃癌、结肠癌、直肠...
参考价格:¥35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效,并可用于对马...
参考价格:¥8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指甲长肉里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甲沟炎是甲沟或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多因微小刺伤、挫伤、倒刺(逆剥)或剪指甲过深等损伤而引起,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我诊断疾病表征:指、趾甲一侧或双侧甲沟之近端发红,肿胀、疼痛,继而出现脓点,流脓后可见肉芽组织。感染蔓延至甲床时,局部积脓可使整个指、趾甲浮起、脱落。
谈到甲沟炎,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看到这种疾病,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认为只是指甲变得不好看了,认为没有其他的危害,如果您也有这样的想法,那您就大错特错了。甲沟炎是真菌在指甲甲板上分泌蛋白酶,破坏指甲组织,导致指甲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给您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那么,甲沟炎病菌主要是常存于皮肤表面的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可发生在手受各种轻伤后,如刺伤、擦伤、小切割伤、剪指甲过深、逆剥新皮倒刺等。
甲沟炎的病因如下:
趾甲剪得太短。趾甲剪得太短,旁边的软组织因为没有趾甲覆盖,会向上长,结果趾甲长出来后,就刺到软组织内。穿不合适的鞋子。不适合的鞋子,如尖头皮鞋,前面太窄,会把足趾的软组织挤起来,时间一长,也会形成嵌甲。足趾曾经受过外伤。由于踢足球、碰撞、砸伤等,使足趾产生破损,影响到甲床或甲母细胞时趾甲也会出现畸形。另外,感染真菌、身体过胖等也是诱发因素。嵌甲不伴感染时甲沟软组织角化增生,行走时有轻微疼痛。当发生感染时,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症状,常有分泌物,且慢性感染甲勾内常伴有肉芽组织形成。
开始时,指甲一侧的皮下组织发生红、肿、痛,有的可自行消退,有的却迅速化脓。脓液自甲沟一侧蔓延到甲根部的皮下及对侧甲沟,形成半环形脓肿。甲沟炎多无全身症状,如不切开引流,脓肿可向甲下蔓延,成为指甲下脓肿,在指甲下可见到黄白色脓液,使该部指甲与甲床分离。如不及时治疗,可成为慢性甲沟炎或慢性指骨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的前躯症状有全身倦怠,继以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畏寒,严重者可有寒战,多有驰张性高热达39~41℃,烦躁不安,脉搏快弱,甚至有谵妄,昏迷等败血症现象,亦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慢性骨髓炎患者往往有贫血脱水和酸中毒。这些都是常见的慢性骨髓炎的危害。慢性骨髓炎的危害还包括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因此要尽早治疗甲沟炎。
这是怎么回事呢?指甲长期沾水引起发炎,局部流脓,这是甲沟炎的典型症状,建议到正规专科医院检查确诊. 甲沟炎初期时甲沟一侧红肿疼痛,时间久了,会引起发炎,甲沟炎只吃消炎药是没有作用的,只吃消炎药那是治标不治本。当然,吃点消炎药可以缓解疼痛。患上了甲沟炎,最好的办法还是用行健足科拉拉贴治疗,这样才能根治甲沟炎且安全有保障。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图文】第十五章 运动损伤的处理(新)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十五章 运动损伤的处理(新)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我的图书馆
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内容开始: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很多,各科医师都有一些治疗方法,有中医的,有西医的,也有中西医并举的。从非手术到手术,有中医传统疗法,也有许多创新疗法,疗法优劣应以取效快慢、收效时间长短、留下后遗症多少、有无复发率为选用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辨证,找出主要症结,采用最佳疗法,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或以某疗法为主,辅以综合治疗,或以几种方法同时或分期进行。这样才能对复杂的软组织损伤的不同程度、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组织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方法,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第一节推拿疗法
中医推拿疗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推拿疗法可以治疗许多病症,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有许多流派,各有独特的长处。推拿疗法是医生在病者不同的部位如穴位上、疼痛处使用某种规范的手部动作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推拿”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见于明代张介宾的《类经》 注释和龚云林的《 小儿推拿治婴秘旨》 。在古代也称为“按摩”(《 素间· 血气形志篇》 )、“按跷”(《 素问· 异法方宜论》 )、“案机”(《 史记· 扁鹊传)) )等。虽然,推拿在我国古代也称为按摩,但它与目前国外的按摩、整脊、指压等方法有很大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中国的推拿疗81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常以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为依据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推拿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的颈肩腰腿痛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医宗金鉴》 记有“夫手法者,谓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之复于旧也”, “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凝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奎滞,以散郁结之肿,其患可愈”。《血气形志篇》 中还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醒药。”《 内经· 举痛论》 中述:“按之则热气至,热至则痛止。”《 汉书· 东方朔传》 中颜师对压痛点有描述,称“阿”是呼痛的声音,以痛为脸,称为“阿是穴”。目前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的颈肩腰腿痛症中使用的推拿方法是属整个推拿学中的一部分。各类手法、理论在中医西医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有所发展,不但有中医理论的指导,且融入西医解剖及西医一些理论基础,使在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疗效不断有所提高,学说和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一、推拿手法的作用及其分类推拿手法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在《 素问· 血气形志篇》 中王太仆注述有“惊则脉气并,恐则神不收,故经络不通,而病不仁,按摩者开通闭塞,导引阴阳”。从现代医学来看,推拿疗法是通过医者施行的各种手法对病者身体的一些特定部位进行一种良性的物理性刺激,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血管、淋巴、内脏的功能,使疾病症状得以缓解或者消除。有时对内、外、骨伤、妇、儿等科的一些疾病往往起到手术和药物不能起到的作用。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通过手法对特定部位的治疗,可以使肢体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循环增加。上海复旦大学曾在1979 年报道在治疗肩周炎的病人实验中观察到患侧上肢手指末端毛细血管的流量比治疗前增加了4 一5 倍,认为手法具有改善损伤处及其周边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修复的作用。另外,手法通过似脉冲状的挤、82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压、推拿等方法,除增加血液循环之外,还可加快淋巴的循环。有人报道在狗体上进行实验,观察到手法后淋巴的流动较受手法前增加7 倍。由于推拿后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所以对软组织损伤病者来讲,具有加速消除肿胀,促进对一些致病致痛物质的吸收作用。符合中医理论所提出的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另外,通过手法的力的作用,对缓解和消除肌肉的紧张、痉挛,消除软组织损伤处所造成的粘连,帮助腔鞘、滑膜内积液的吸收,整复关节的嵌顿、错位,恢复关节、肢体的活动功能有明显的效果。此外,推拿治疗还能调整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作用,通过手法在一定部位上的治疗使神经、体液对人体整体和局部产生作用。我国生理学家冯德培教授有这样的论述:“在一切压痛点现象中,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亢进这个因素总是存在的。”而手法治疗中对这种神经兴奋性亢进的抑制作用在临床观察中得到证实。比如当受试患者一侧下肢肌肉出现疼痛,在肌电图的检测下,对另一侧下肢进行手法治疗,最后可以从肌电图记录中发现疼痛一侧的肌紧张电位出现减低或者消失。这证实了手法对中枢神经调节所起的作用。中医历来就有“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的治疗方法。此外,手法治疗的镇痛效果还表现在对致痛物质的作用上。南京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推拿手法治疗,同时对患者推拿前后尿中5 一经叫噪乙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患者在首次推拿后尿中5 一经叫噪乙酸含量显著升高,而且升高的程度与治疗效果有关。这个实验提示,推拿可以加速患者病体内5 一经色胺的破坏,从而使损伤过程中大量生成或者释放的致痛物质5 一经色胺含量下降,产生镇痛效应。本书作者之一昊文豹医生在上海时曾与上海医科大学针麻研究室、中山医院推拿科对颈肩腰腿痛症病人进行推拿治疗前后血清中内啡肤含量测定,被测定患者年龄最小的为21 岁,最大的为58 岁,病程最短的为1 年,最长的为8 年。发现病人在推拿前后体内的内啡肤含量均有变化,作推拿后血清中内啡肤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83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高,竞争率从40 . 9 士4 . 3 %增加到47 . 9 士3 . 5 % ,平均值增加7 % ,推拿后血清中内啡肤含量与推拿前相比,经t 值测验(P & 0 . 01 ) ,增高值有显著差异。在此同时,另外对19 例正常人血清中内啡肤含量进行测定,平均竞争率为43 . 2 土5 . 5 % ,这说明患有慢性软组织损伤性颈肩腰腿痛症的患者,他们在作推拿前的血清中内啡肤含量较正常人低。瑞典TeseninS 等人也报道说,慢性疼痛患者脑脊液中内啡肤含量较正常人低。经手法后有明显升高,这可说明推拿可达到镇痛作用,这种镇痛作用是与人体内血清中内啡肤的含量有关。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报道,观察了推拿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人血浆单胺类物质的影响,在推拿前和推拿后30 分钟分别取血测定样品。结果显示,推拿前与推拿后相比,血浆中单胺类物质含量与推拿所起的作用有密切的关联,血浆中5 一HT 含量增加以及CA 含量减少越显著,推拿疗效越好。提示了在推拿治疗过程之中,血浆中的单胺类物质可能也是参与调整镇痛的主要物质之一。上海伤骨科研究所符诗聪等人用家兔作为肘关节血肿模型,观察手法治疗肘关节血肿的组织学变化,得到的结果是:① 手法有利于滑膜功能的恢复,手法第一天后在组织学观察中可见大量的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参与对红细胞的清除工作,以利于尽快促使积血吸收,减少关节腔内的纤维素沉着,使滑膜层的炎性反应大为减轻,加快滑膜功能恢复。② 手法有利于恢复滑液对软骨的营养。由于外伤使滑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改变了滑液成分,使关节软骨的营养来源与动力全遭破坏,积血难以很快吸收,由于营养障碍,造成变性。手法使关节内血肿可尽快地扩散、吸收,滑液恢复其营养软骨的功能。无疑对维护关节软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是有益的。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研究室刘志诚等人,用家兔的病理模型,观察损伤和推拿治疗前后脑脊液和血液内介质、激素和活性酶的含量变化,揭示手法的治疗作用。① 推拿治疗后损伤肢体立即从苍白变84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为红润;一天左右出现轻度红肿热痛,损伤肢体可以负重,运动功能开始改善;三天左右损伤处红肿热痛开始消退,运动功能基本正常。② 损伤后家兔脑脊液中Tyr 、DA 和NA 均大量增高。手法治疗后家兔脑脊液中NA 含量显著减少,而HVA 含量显著增高。故损伤后可以增强中枢DA 和NA 的合成,而推拿可使之减弱,还可增强DA 的分解。③ 损伤后脑脊液中TrP 和5 一HT 含量显著减少,推拿后Trp 、5 一HT 和5 一HLAA 含量均显著升高;而5 一HT 比5 一HLAA 含量的升高更显著。说明推拿可以增强中枢5 一HT 的合成和分解代谢。④ 损伤后脑脊液中AchE 活性明显下降,而推拿后恢复正常水平。⑤ 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家兔脑脊液H 含量明显下降,而推拿后明显升高。⑥ 损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家兔血浆中Phe 、Tyr 、DA 和HA 的含量均显著增高,而血浆中HVA 含量却明显减少。推拿后家兔血浆Phe 和HVA 含量显著升高,而DA 含量明显减少。说明推拿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外周DA 和NA 的合成,而且还可以增强外周1 ) A 的分解。⑦ 推拿治疗可以促进软组织损伤的家兔全血AchE 活性升高,还可以缩短全血AchE 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⑧ 损伤后家兔血浆中NA 、Ad 、CS 和BS 含量均显著升高,推拿后家兔血浆中NA 、Ad 、CS 和BS 含量均明显回降。⑨ 损伤后家兔血浆中T 印、5 一HT 和H 含量显著增高,而推拿治疗可以逆转以上变化。说明推拿可以降低5 一HT 和H 的合成,还可以增强5 一HT 的分解。推拿具有对外周致痛性和致炎性介质的影响和调整作用。上海中医学院姜宏等人报道“指压推拿对腰腿痛患者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一文中运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指压推拿前后腰腿痛患者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手法镇痛治疗与皮层诱发电位晚成分波幅的受抑有关(P & 0 . 05 ) ,手法停止后仍有一定的抑制后效应。上述变化与镇痛药物对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相似,从而推测指压推拿镇痛效应环节可能在于激活了大脑皮层的下行抑制系统。85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推拿手法在临床之中逐步形成的各种流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是几千年来所积累而成的,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之中方法多种多样。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得出这样的治疗原则,即不管手法形式的多变、多样,手法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之中应围绕消除疼痛、消除压痛点以及解除肌肉紧张、肌肉痉挛为主要任务,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使软组织损伤病症得以缓解或治愈。推拿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可分为以下儿类。1 .消除疼痛点(区)的手法。如推、按、拨、点、压等比较集中于疼痛处的点状或者小面积治疗的手法,加强消除疼痛点(区)的直接作用。2 .用以解除肌肉紧张、肌肉痉挛以及牵涉性区域的疼痛类手法。比如有攘、摩、推、揉、平推、拿等治疗面积较大,通过放松肌肉、神经、筋膜以达到活血解痉目的的手法。3 .拉伸软组织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使病肢体加深效果,恢复肢体功能的各种被动运动动作。如伸展、屈曲、拉伸、直扳、斜扳、旋转、牵拉、分合等手法动作,起到恢复病者肢体功能,增扩患肢、患体的活动范围,使患处肌肉紧张得到进一步恢复,解除肌肉紧张及痉挛,促进疼痛消失的作用。以上三大类手法及动作是治疗软组织损伤时推拿手法的基本大类。相互配合效果颇佳。二、推拿手法的要求推拿治疗疾病,是以手法为主。何谓手法,我们体会是:“手法应有法。法者,法度也。逐长期训之悟得。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心灵神至。心与手合,气与力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蓄力于内,发力于外。软如锦绵,刚如沉铁,起手循法,收手有度。”手法必须经过长期的正规的专门训练,掌握手法操作时的“法度”,根据各人不同病情而施以相应手法治疗。决非动手推推拿拿即可成为手法医生,它有许多要求、要领。只有通过长期训练及体86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会才能领悟其中的要求,使手法在治疗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要想在软组织损伤中所产生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病症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的效果,除了弄通中医学理论以及经络学说、穴位之外,还要全面掌握西医有关病理、生理、解剖知识,尤其是肌肉、筋膜、韧带、关节、神经等方面的各种变化。首先在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前提下,选定治疗方案,明确治疗部位,分清主次,才能使推拿手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说手法的功力大小、熟练程度以及如何对症选用恰到好处的手法是取效的关键。比如说,不同的疼痛点的深浅、肌肉和筋膜紧张程度、软组织损伤的程度、疼痛的状况、手法的作用力点(区)、施行手法的时间长短、用力大小、受力的角度等都可直接影响疗效。故在明确疼痛处病灶位置、软组织的紧张状况的前提下,手法作用力的大小、方向是根据人体病发各部的不同解剖位置,肌肉、筋膜、肌纤维走向排列的不同情况来进行辨证施手法的,起到祛疲镇痛,松解粘连,消除压痛点,解除肌紧张,舒筋活血,活跃组织循环,恢复生理功能的作用。手法要求可归纳为:“找准压痛点(病灶),解除肌紧张,用力要恰当,辨证施手法。”使手法做到准确、柔和、轻快、有力、有效。根据病变深浅、层次不同,从点到面,从面到点,有深有浅地进行治疗。真正做到一旦临诊,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法从手出。手法在治疗软组织损伤疾患中的三个要素是:恰当的点(部位)、恰当的力度、恰当的施用手法时间。恰当的点(部位)― 当选定恰当的治疗点(部位)后,必须做到手法用力点(部位)固定,不能在做手法时随意移动,忽东忽西、忽上忽下。使手法在所要治疗点(部位)产生作用力。恰当的力― 对治疗点(部位)上,使用合适的推拿力度,使手法对病灶起到应有的作用力。恰当的时间― 选定恰当的点(部位),用合适的手法力度,还要对病灶治疗保持恰当的治疗时间。病情不同,时间可以各异。上述三个要素,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正确配合、合理安排才能87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使手法在治疗中发挥最大作用及效能。三者不可缺一。以推拿治疗疾病而论,主要是通过手法的作用力来产生效应,犹如中医内科施之中药的配伍,针灸治疗使用的银针。手法实是一种力的疗法,不论从古至今,国内外诸多流派和有关书籍对此如何论述。手法治疗既然是一种力的疗法,应该对一些常用手法所产生的作用力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和测定。推拿的一些常用手法在施治时随着手法进行时位置的变化,其基本的动作的压力、压强、面积、角度有些什么变化,什么规律,是应该作些研究及观察的。这可对今后总结、整理、提高手法的理论和仿生推拿学等方面提供一些客观的科学依据,使常用手法有一个最基本的力学数据和指标。本书作者之一吴文豹医师几年前与上海科技大学力学系合作,对中医推拿手法中常用的六个类型十三种手法进行了力值和手法接触面积的测定,现将手法的具体测试介绍如下,以供研究手法的医生作为参考。测试的推拿常用手法计有:① 推法;② 按法:有拇指按法、掌根按法、屈指按法、屈肘按法;③ 摩法:有指摩法和掌摩法;④ 平推法:大鱼际推法;⑤ 攘法;⑥ 揉法:有大鱼际揉法、小鱼际揉法、掌根揉法等六个类型十三种手法。推法、拇指按法和攘法属摆动类手法,而摩法、揉法属回旋类手法,平推法则属移动类手法。这次测试所用的主要仪器计有WDZ 一2 型万能电子测力仪两台,IOkg 和10Okg 的压力传感器各一台,测试手法运动幅度的量角器一只。主要测试各种常用手法在不同运动幅度时的压力值和接触面积。每种手法各测试三次,每次手法所产生的压力值可由万能电子测力仪直接读出,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可减少由于手法用力不均而引起的误差。至于各种手法的接触面积,则采用直接刻印法,即对回旋类和移动类手法,则由演示者手部着力处涂上印油,直接刻印在标准的毫米格纸上,而对摆动类手法则在一个周期中,从开始到终止,每巧。为一间隔,刻印一次,以便对不同运动幅度的接触面积进行计算。88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测试数据。这次测试所得数据计有六个类型十三个手法的接触面积及其压力值。详见表7 一1 和表7 一2 : 表7 一1 摆动类手法的压力值、接触面和平均压强值
压力(吨)接触面( ct 褚)平均压强(吨左扣2 ) 压力(随)接触面( crn 勺平均压强(掩友In2 ) 压力(吨)接触面( cmz ) 平均压强(掩如内
表7 一2 回旋类和移动类手法的压力值、接触面和平均压强值
掌揉法大鱼际揉法小鱼际揉法大鱼际推法平推法掌摩法指摩法
屈肘按法屈指按法双掌按法单掌按法
压力值(味)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分析和讨论:① 摆动类手法所产生的压力大小与手法的摆动角度O 值有关,一般力是角度0 的函数,这类手法摆动一次,即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上半周期作往前摆动,下半周期作复回摆动,在往前摆动期间,手作加速减速运动,此时发力是主要的,它是手法的主要用力阶段,用力的轻重直接影响疗效。在复回阶段,一般力维持在较低值,而要求手有急回作用,此时运动是主要的,摆动类手法就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操作完毕。在往前摆动期间,当手的运动幅度自始值增加时,手法所产生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而当手的摆动幅度与体表趋近垂直时,手法的压力也迅速增大。据测定:摆动类手法在O = 750 一900 时,压力可达最大值(表7 一3 ) ,这主要与手法在着力处的曲度有关,而当O & 900 后,虽O 值增加,但压力却迅速下降,在日<900 之前,以每隔150 为一间隔与0 & 900 之后相应的每一间隔相比,后者比前者的压力值小,至上半周期结束时,一般压力值维持在较低值。表7 一3 各种手法在不同角度时的压力值
有关摆动类手法的压力值与运动幅度角O 的关系见图7 一1 。此外,手法的压力还与时间t 有关,这主要是由手法反复摆动形成的,使产生的压力呈周期性的脉冲力。② 由上所知,各类手法实质都是用手在患者体表各部通过点、线、面的接触作推、按、摩、攘、揉等运动,通过运动产生手法的压力,故力是动力性质的,它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摆动类手法利90
压力值(吨)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图7 一飞摆动类手法的压力值与运动幅度的关系图
用手的摆动产生周期性的脉冲力,回旋类却利用手的回旋方式产生,而移动类手法则利用手的移动方式产生,虽运动的方式不一,但都能产生一周期性的脉冲力,而刺激的程度不一,故力的作用方式是周期性的,刺激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推拿疗法实为一周期性的脉冲力的刺激疗法,它积极刺激肌肤、经络、穴位和神经末梢感受器。其中手法的形式选择、压力的大小、运动的速度、作用的时间是推拿疗法中的四个重要因素,可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人的老少、身体的强弱、病症的虚实、治疗部位的大小和肌肉的厚薄等情况,确定出合理的定量指标,以供临床参考,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其中手法的压力的大小尤为重要,只有在确立了各种手法的力值指标的基础上,才能深深体会到手法要达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要领,从而达到“深透”的作用。这次所测得的各种常用推拿手法的力值数据可供制订合理指标的科学依据。③ 如上所述,推拿疗法实是一种力的刺激疗法,其疗效与力的刺激程度密切有关,疗法中一般将刺激量只定性地分为强、中、轻三个等级,至于这三个等级的数量标准和手法过程中刺激程度的变化却很少提及,这样极易造成因各人理解不同而体会不一,因此对91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刺激的等级也就较难掌握。通过这次测试,我们可得出一些具体的力学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可客观地评定各种手法的刺激量的程度,以利于今后在大量测试的基础上科学地定出这些指标。例如摆动类手法中的攘法,其运动幅度为300 一巧0o 之间,力值变化范围为3 . 92 一9 . 69kg 之间,接触面积为9 . 08 一23 . 4c 时之间,平均压强为0 . 168 一0 . 595 掩/m 产之间,总的定为中等刺激;而回旋类手法中屈指按法,其压力值为ZI . 87kg ,接触面积为1 . 17c 时,平均压强为19 . 69kg / c 澎,则为强刺激;在指摩法中,压力值为o . 91kg , 接触面积为5 . 87cm2 ,平均压强为0 .巧5 吨左mZ ,与上相比,则可定为轻刺激。其实,有了定量指标后,也可将刺激量的等级定得多一些,面可宽一点,这样更有利于治疗。以上是对各种手法的等级评定,此外,在手法的一个周期内,其力的刺激的程度也是变化的,例如图中的攘法,在往前的半周期内,其力值经小~大~小的变化过程,其刺激的程度也不一,因此也可根据定量数据来评定刺激量的等级。中医推拿疗法既然从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一种“力”的疗法,我们的实验仅仅是初步的探索,只是对手法力的一种尝试研究。实际上推拿疗法中手法千变万化,其中有着十分复杂的生物力学问题,有待人们去进一步探讨及研究。如:① 在诊断和治疗中如何运用生物力学观点去辨证施治。② 各种手法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③ 在人体软组织体表上手法力的测定、分析和研究。④ 手法中使用的被动动作的力学分析。⑤ 人体软组织体表在手法强迫干扰力作用下软组织(如毛细血管、肌肉、血液、韧带、筋膜等)的力学分析和研究等。⑥ 由于人体软组织本身材料是具有大变形、变截面、不匀质、猫弹性或猫塑性等特点,故软组织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力学特性。比较复杂,而且有许多内容可供研究。另外,我们还认识到推拿疗法实际上还不光是一个力学问题,它在治疗中所产生的效应除力的作用外,尚有热量的产生、生物电92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的作用、被动动作对软组织的作用、推拿治疗中传导油发热与药理的作用、中药热敷的药理作用等,都是可以在今后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的。三、软组织损伤临床常用手法我们把推拿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的颈肩腰腿痛症分成三个类型,即消除局部疼痛、放松肌肉紧张以及恢复正常肢体活动的被动动作。下面就软组织损伤临床常用手法进行介绍。(一)以解除局部疼痛、消除压痛点为主的手法:1 .推法:用大拇指指端、螺纹面或者偏峰着力于所需要治疗部位。沉肩,垂肘,腕端平,指吸定,指实掌虚,以腕关节为主动作来回摆动,谓之推法(图7 一2 )。一夕吓多
悬腕,手握空拳,拇指端自然着力
腕部向内摆动燕户一
腕部向外摆动图7 一2 推法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动作要领:上肢放松、自然垂腕、手握空拳、拇指端着力治疗部位,紧推慢移、行如直线。压力均匀,腕部摆动幅度在300 一1200 之间。2 .点法:点法可有多种,根据病情选用,有用大拇指、食指、中指的指尖、螺纹面或者各指关节的中节部位点住所需要的治疗部位,根据治疗处的肌纤维、韧带、筋膜等分布走向作横向点压,可先轻后渐重或时轻时重用力点压,谓之点法(图7 一3 )。一般多用于较深层次的软组织病变的治疗,具有解痉镇痛,消除压痛点的作用。
大拇指点大拇指中节点图7 一3 点法动作要领:蓄力于腕,发力于指,指实掌虚,力度适当。3 .指拨法:沉肩,垂肘,微屈肘关节,以拇指的指端或者螺纹面着力于所需治疗的压痛点(病灶)处,与肌纤维、韧带、肌键等组织垂直,作横行的拨动,谓之指拨法(图7 一4 )。此法用力较小时适用于浅层的韧带、筋膜及肌肉附着点,力大时可应用于肌层比较深处的压痛点病
灶。为消除压痛点常用手法之一。动作要领:蓄力于肩,发力于指端,时重,轻重交替,恰到好处。94
图7 一4 指拨法
用力时要刚中有柔,时轻
矛r 奋毛仑}西三七刀承』 翻『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4 .单掌按法:伸腕,以手掌的掌根面着力于所需要的治疗部位,使掌根用力时轻时重按压患部,谓之单掌按法(图7 一5 )。此法常适用于疼痛面积较大的治疗部位。动作要领:沉肩,垂肘,用力于上臂,聚力于腕部,发力于掌根,指虚掌实,柔中见刚,时轻时重进行按压,消除肌肉痛。5 .双掌按法:一手如单掌按法,另一手以整个手掌再加压在手背上,双手同时用力,蓄力于腕,发力于掌,谓之双掌按法(图7 一6 )。此法常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患部。
图7 一5 单掌按法
用力于上肢,指虚掌实,用力要沉而深透。使较深层的病痛处起图7 一6 到作用。6 .屈指按法:屈曲示指中节,以该处关节屈曲顶面按定在疼痛点上,与所需要治疗部位的肌肉纤维、肌健、韧带垂直作定时按压,谓之屈指按法(图7 一7 )。常适用于一些较顽固的压痛点以及肌肉附着点处。动作要领:沉肩,垂肘,蓄力于掌,指实掌虚,发力于指关节面,时轻时重,刚中有柔作用于患处。
图7 一7 屈指按法
7 .屈肘压法:沉肩,屈曲肘关节,以尺骨鹰嘴突为着力点95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按压患处,聚力于肩、发力于肘,时轻时重对患处进行按压,谓之屈肘压法(图7 一8 )。此法常适用于病人肌肉丰厚处的深层的软组织病变。动作要领:沉肩,屈肘,塌腰沉胯,助以发力,蓄力于肩,发力于肘部,用力要恰当,刚中带柔,沉而不滞,力达深层。(二)以解除肌肉痉挛、松缓筋膜紧张、松弛韧带等组织为主的手法:
图7 一8 屈肘压法
1 .攘法:以手背外侧面及掌指关节、小鱼际外侧附着在所需要的治疗部位,用上述部位作为着力点,以腕关节为主动,屈伸外旋的来回动攘,谓之攘法(图7 一9 )。此法对于解除肌肉紧张,调节神经,改善血液循环有良好的作用。
掌背小鱼际着力
腕部屈曲外旋
一了一一一益卜、、少从叭沙
图7 一9 攘法
动作要领:沉肩,上臂用力,肘关节屈曲1200 ,肘部离身前30 一40cm 。前臂放松,此手背外侧着力作攘动状运动,来回幅度在300 一1500 之间。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有节奏。96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2 ,拿法:用大拇指、食指、中指的指端或罗纹面,作对称拿捏状用力,拿住所需要治疗的部位。即拿住治疗的肌肉、肌膛等软组织作一紧一松、时轻时重的拿动,谓之拿法(图7 一10 )。此法常用于解除局部或者成条状肌肉紧张,松弛紧张之肌纤维及肌腔。常有很好解痉止痛的作用。
图7 一10 拿法动作要领:手握空拳,指实掌虚,蓄力于腕,发力于指端。3 .掌摩法:伸腕,以/
手掌面或者掌根,附着于所要治疗的部位,以腕关节为主动,作环形圆状面的有节律的摩动,环状摩动面积根据病情之需可大-气二甲‘护,,份坦‘子里士罗伙竺遭可小,此谓之掌摩法(图、7 一11 )。此法常用于放松浅层的筋膜、肌肉。也可用于比较丰厚的肌肉层等。动作要领:沉肩,垂肘,伸腕,发力于掌,掌实指虚,用力要均匀,
图7 一11 掌康法
以腕关节为主动,蓄力于肩,动作要缓和深沉、协调而有节
奏。柔中见刚,缠绵透劲。4 .指摩法:稍竖腕,手掌自然下垂,手指略为并拢,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面螺纹面附着于所需要治疗的部位,摩动时以腕97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关节为主动带动手指关节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手指摩动,谓之指摩法(图7 一12 )。此法常适用于浅表处,疼痛较剧烈的压痛点及皮下层的韧带、筋膜的损伤。卜动作要领:沉肩,垂肘,稍竖腕部,以腕关节为动作的枢纽,带动前臂运动,蓄力于腕,着力于指面,发力于指尖。浮,重而不滞,连绵不断。5 ,掌揉法:沉肩,用手掌面或者掌根贴定所需要的治疗部位,以腕关节为主动作回旋而轻柔地圈状揉动,才谓之掌揉法(图7 一13 )。此法常用于g 少面积较大的肌肉疼痛及紧张状的软组织。动作要领:沉肩后聚力于肩,上肢放松,蓄力于腕,发力于掌,以腕
摩动时须做到轻而不
图7 一13 掌操法
关节为主动作含蓄而深沉不浮的回旋揉动运动,压力柔和而透出刚劲,动作连绵不断。6 .大鱼际揉法:沉肩,垂肘,平腕,用手掌掌面的大鱼际吸定所需要的治疗部位,以腕关节为主动作回旋状而轻柔明快的圈状揉动,谓之大鱼际揉法(图7 一14 )。该法适用于浅表层的肌肉、韧带、肌腔、健鞘、筋膜等损伤与炎症。具有松弛紧张、消肿止痛的作用。动作要领:沉肩,垂肘,上肢放
松,揉动时劲力从腕关节透出,集聚在鱼际,紧揉慢移,用力轻而不浮,力透肌肤。7 .小鱼际揉法:沉肩,伸腕,用手掌的小鱼际吸定所需的治疗部位,98 图7 一14 大鱼际操法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以腕关节为主动作回旋而轻柔适中的圈状揉动。谓之小鱼际揉法。动作要领:沉肩,垂肘,上肢放松,蓄力于腕,发力于小鱼际,紧揉慢移,动作连贯而深沉不滞。8 .平推法:沉肩,上/
肢放松,以手的整个掌面(大小鱼际、掌根、掌面)贴附所需的治疗部位,以肘关节伸屈作单向的直线来回的推动,谓之平推法(图
7 一15 )。此法适用于大面积的软组织治疗,具有改善血供、散寒止痛、放松软组织的作用。动作要领:沉肩后聚力于肩与上臂,前臂放松,发力于掌面,来回推动用力均匀,做到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发劲透热。9 .大鱼际推法:沉肩,上肢放松,/ /
以大鱼际紧贴所需要治疗部位,伸屈肘关节作单向直线状来回推动,谓之大鱼际推法(图7 一16 )。此法常被用于面积较大的软组织治疗,具有很好的透热消肿、活血祛癖、解痉镇痛、消除组织间水肿的效能。
图7 一16 大鱼际推法
动作要领:沉肩后聚力于肩与上臂,前臂放松自如,蓄力于腕,发力于大鱼际,推动来回均匀,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力透肌肤。本法可透热较快而强。10 .小鱼际推法:沉肩,上肢放松,蓄力于腕,以小鱼际紧贴所治疗的部位,作单向直线状来回推动,谓之小鱼际推法(图7 一17 )。此法适用于肢体僵硬、酸胀发冷、麻木不温等症。本法使用得当,皮肌层可迅速增温,达到很高热量,故具有明显祛寒通络、解痉、调节神经和改善血液循环之功效。动作要领:沉肩,聚力于肩及上臂,前臂自然放松,蓄力于掌99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腕部,发力于小鱼际,用力均匀,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劲透肌层。此法以讲究透力,不求与皮肤表面摩擦为原则。力求深透,对深层组织起作用。以上是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病症时的JL 种常用手法。这些手法都是以消除压痛点、疼痛部位,解除肌肉紧张,去除因软组织损伤所产生的粘连、疼痛以及随之发生的肌肉紧张、活动功能受限等一系列症状为主要治疗目标。在临床使用时,根据病情的轻重,病灶的深浅,常选用一种手法,或者几种手法配合应用。从点到面,从面到点,有深有浅地进行治疗。手法必须熟练而有力,根据病情,恰到好处。手法动作须均匀、
二“,、幼犷
图7 一17 小鱼际推法
持久、柔和、有力、有节
律,达到力透肌肤的作用。手法在使用中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医者在使用手法治疗中应该达到“心领手会,手随心意,法从手出”。我国的推拿手法流派甚多,手法操作形式可有不同之处,但在对软组织损伤中这些基本原则及要求应该是一致的。四、被动动作在推拿治疗中的应用被动动作是在推拿治疗时,根据患部的功能受限情况而逐步帮助功能恢复到有功能范围的一些动作。是恢复患体生理功能,使手法不能起到作用的部位的肌紧张得到解除。但被动动作必须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否则要造成再度的损伤。对软组织中的肌肉、筋膜等应探讨其共性的原理,必须从肌肉等组织的物理特性这一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因为一切治疗中的被动动作有效与否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结合病理、解剖,了解人体各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被动动作才能真正做到“切忌暴力”四个字。避免医源性损伤在治疗中的发生。100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推拿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的颈肩腰腿痛中,手法主要对压痛点(病灶)进行机械性的破坏,消除压痛点,而且还能解除肌紧张导致的活动受限,这是临诊医生都有体会的。但对某一些肌肉的紧张,韧带、筋膜的挛缩,关节紊乱等软组织疾病在施用手法的同时配合被动动作可使效果更显著。手法与被动动作在治疗中是相辅相成的。被动动作是通过关节的各类运动牵拉肌肉、韧带、筋膜,使这些软组织受到纵向外力的作用(与肌纤维方向一致的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因为肌肉、韧带、筋膜的物理特性都是属于非完全J 性的弹性体,即在外力的作用下能伸长,外力除去后能恢复原来的长度(这叫弹性),但这种弹性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才起作用,物理上叫弹性限度,而外力的拉长如果超出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有的长度,总要留下那么一点永久性的变形部分。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外力的作用与所留下的形变是成正比的(这叫虎克定律), 人体软组织中的肌肉、韧带、筋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这种虎克定律的,但又不完全遵守虎克定律,主要不同点是:肌肉、韧带、筋膜的形变虽与外力成正比,但更与外力作用的时间成正比,外力的作用越长,肌肉、韧带、筋膜等的形变也愈大,恢复原来的长度也就越难。因此,骨折、创伤、软组织损伤后的功能锻炼及体疗,对功能治疗恢复能起作用的主要原理就在于此。再如正常人在体育运动中,如在武术、体操、芭蕾舞中训练“搁腿”、“压腿”、“拉韧带”等,日积月累可使这些运动员、演员的关节活动范围比一般人大而灵活,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根据肌肉、韧带、筋膜的这个物理特性,被动动作的关键之一是:被动动作应在被牵拉动作后的时间上下功夫,只要病情允许,动作必须维持相应的时间而不是在用力的大小上下功夫。被动动作要柔和、缓慢一些,在时间上要稍长一点,当然要根据病情而论,并非越长越好,要结合临床体会,正确掌握。关键之二是:根据病情、症状,每次治疗中的被动动作一定要101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超出原有患部的活动范围,但不得超过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范围。在病情的允许范畴,每次治疗的被动动作须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用柔和缓慢的作用力使患部限度逐步增大,直至恢复正常。但必须注意,在病情允许,病人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治疗,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造成损伤。简而言之,被动动作应对患处活动受限不能屈曲的,要做屈曲动作,不能伸展的,要做伸展动作,不能旋转的,要作旋转动作,以求达到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恢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一)被动动作技术的力学原理分析:人体的运动器官的部分骨、关节、肌肉可以看作是个杠杆系统,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是动力。但是在被动动作中,动力是医生的力,被拉伸的病人肌肉是阻力。如何使医生用最小而适当的力,在患者所需治疗的肌肉韧带、筋膜处发挥最大的效应,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由于人体上有许多肌肉的起止点不只跨越一个关节(也有跨越一个关节的单关节肌),而是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节,这种肌肉称为双关节肌。比如大腿后面的股三弦肌(半健肌、半膜肌、股二头肌)是跨过硫关节和膝关节的。小腿后肌群是跨过躁关节和膝关节的。在被动动作中,拉伸肌肉时,要使肌肉的起止点离开得越远越好。根据这个原理,在许多情况下,压痛点推拿疗法中的一切被动动作,要固定其中的一端即需治疗的部位。我们先来举一个例子,如作屈膝屈脆被动动作,其目的主要是拉伸有病的臀大肌和股四头肌。臀大肌是只跨越一个关节― 髓关节的单关节肌,因此在作屈膝屈硫时,假如治疗的是臀部肌群,要尽可能地去固定骨盆,如果出现骨盆跟着一起起来,臀部离床面,那拉伸臀大肌的作用就减少甚至失去,被动动作虽已做过,但对要求治疗的臀大肌毫无实效。而在拉伸双关节肌群时,要考虑到隔开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起止点尽量离开得最远,通常办法是将你所要治疗的一端部位固定,拉伸另一端,如直腿抬高的被动动作,要固定其骸关节的上端环节― 骨盆。作被动的直腿抬高时,可以令助手按住骨盆的耽前102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上峪处,不能让骨盆跟着动作上转,臀部离开床面,即充分发挥被动的直腿抬高动作的治疗作用。另外,我们的目的是要将治疗作用放在艘关节臀肌群上,所以,应把整个下肢作为它的杠杆,这样力臂最长,对髓关节的效果最大。为此,一定要固定伸直的膝关节,这时如果膝关节发生屈动,杠杆上要求达到臀部的力化去而达不到骸关节处,因为这一屈动,股后肌群的止点就靠近起点,使被动动作的作用力大大下降,失去效果。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的颈、肩、腿病中,动作在各关节肌群的治疗中均采用这些原理,其他关节不一一举例。压痛点推拿疗法中,被动动作的设计均须遵循软组织的物理特性、运动中的杠杆原理。因此,推拿中的被动动作切合临床实践,有其科学道理。如何使之在临床中发挥其更大的治疗作用,成为推拿治疗中与手法相辅相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二)推拿治疗中的主要被动动作介绍:在推拿对软组织损伤性颈肩腰腿痛症的治疗中,在手法治疗上配合适当的被动动作,可以增加疗效,进一步解除肌紧张或肌痉挛而引起的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此外,被动动作不仅具有恢复正常生理活动功效,而且随着肌紧张的消失还可以使因肌紧张而出现的一些疼痛随之得到消除。使“不松则痛”向“松则不痛”方向转
化,达到“因松止痛”的目的。1 .颈部常用被动动作:( l )拔伸牵拉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背后,双手大鱼际抱住枕骨后方,掌指托住病人双侧下领骨,医者双侧前臂压住病人双肩,再以腕部用力将颈部向上拔伸,维持2 分钟左右。牵引放松颈部肌肉,扩大椎间隙(图7 一18 )。( 2 )颈部侧扳法:患者取坐位,医者
图7 一18 拔伸牵拉法103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立于病人背后,医者用胸及上腹部抵住病人背部,以求固定病人身体,用一手抱住病人对侧的面领部向同侧缓缓扳动,维持2 分钟左右。牵拉放松病人对侧的胸锁乳突肌及前斜角肌群(图7 一19 )。( 3 )颈部旋转侧扳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背后,医者用胸及上腹部抵住病人背部,以求固定病人身体,令病者低头100 一200 , 以达放开颈椎后关节。医者一手大拇指抵按在病变棘突,另一手按抱住病人对侧下领部,缓缓向同侧扳动,当旋转至300 一400 时,一手大拇指开始用力下压,同时另一手稍用力扳动,有时可听到“喀哒”’一声。此方法对扩大椎间孔容积有作用(图7 一20 )。
圈7 一19 颈部侧扳法
图7 一20 颐部旋转侧扳法
( 4 )颈部卧式旋转侧扳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立在病人头顶上后方,弯腰以一手托抱病人枕部,另一手扶住病人对侧面领部,将病人头部微微上托屈至20 . ,以求放开颈椎后关节,扶面一手将病人头部向手同侧慢慢转动,转至300 一400 时稍稍加力,有时可听到病人颈部“喀哒”一声。此法作用同前法,但比坐位更正104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确、安全(图7 一21 )。( 5 )颈部前屈后伸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背部,一手扶住病人头顶与前额,另一手在颈部作攘法或推法,同时帮助病人往返作颈部前屈后伸动作。牵拉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部受限的前屈后伸活动(图7 一22 )。
图7 一21 颐部卧式旋转侧扳法
图7 一22 颈部前屈后伸法
11 、、、‘注了.
( 6 )颈部侧屈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背部,一手按住病人同侧肩部,另一手按在病人头顶部,同时慢慢用力,使病人颈部向被压的肩部对侧侧屈,然后维持约1 一2 分钟,放松被拉一侧颈部的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群及斜方肌的上部(图7 一23 )。2 .肩部常用被动动作:( 1 )托肘摇肩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患肢一侧,一
圈7 一23 颐部侧屈法105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手按住病人肩峰处,另一手托起病人肘关节呈上臂侧平举状,并令病人肘关节屈曲900 ,前臂轻放于医者的前臂,由小到大作圆圈状转摇,活动肩关节,帮助松解肩关节粘连,改善肩部活动范围(图7 一24 )。( 2 )握手摇肩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患肢一侧,微弯腰,一手按住病人肩部,
图7 一24 托肘摇肩法
病人肘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病人手掌或腕部,提起患肢呈外展400 。医者作环圈状摇动,同时一面摇动,一面可将患肢向外向下
牵拉,由小到大帮助病人肩部活动,( 3 )大云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肢一侧,稍弯腰,令病人肘关节伸直,外展400 ,医者一手按在病人患肢手背上,另一个手掌托住病人手掌心,作由内收、外展、上举、外旋向下内收的大圆圈状运动。在病人上肢开始外展、上举时,医
改善肩关节功能(图7 一25 )。
者按在病人手背的一手沿上肢内侧向下按抹,直至肩关节,医者托住病人掌心一手,在当病人上肢到上举时反掌转腕,握住病人手腕,帮助病人作向下外旋内收动作,此法在肩关节治疗后期使用,帮助加大恢复肩部活动,直到正常(图7 一26 )。( 4 )肩部侧扳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患肢一侧,然后下蹲,将病人肘部搁在医者一侧肩部,与医者双手相叠,按住病人肩部然后开始慢慢起立,帮助患肢从小到大侧平举。此法常用于疾病后期,使肩部尽快恢复到正常侧平举范围,也使用于有明显肩关106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节粘连的病人。此时,用力要慎,慢慢加大,每次治疗增大一点切不可急进求成,引起损伤(图7 一27 )。
' } / 大云手(l )
大云手(2 ) 图7 一26 大云手法.( 5 )肩部内收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背后,以胸及上腹抵住患肢肩脚部,手法之后,医者双手手指相叉抱握患肢的肘关节,令病人肘关节屈曲900 ,手掌搭向对侧肩部,医者慢慢加力,帮助患肢向对侧肩部靠拢,帮助恢复患肢内收活动(图7 一28 )。( 6 )肩部后弯法:患者取
图7 一27 肩部侧扳法
图7 一28 肩部内收法
坐位,医者立于患肢一侧,一手握住病人腕关节,使前臂紧贴肋107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部,肘关节屈至后手背靠紧腰部,之后沿脊柱慢慢向上,帮助作后弯动作,另一手在病人通过胸前按住对侧的肩关节固定身体,不使晃动,改善病人后弯欠利的生理功能(图7 一29 )。( 7 )肩部卧式外展外旋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或立于病人患肢同侧,令病人患肢侧平举,医者一手握住患肢肘关节处,另一手可用攘法、掌按法等予以治疗,医者握住病人肘关节,一手帮助患者作外展、外旋的活动,恢复患者外展外旋的活动功能(图7 一30 )。
图7 一29 肩部后弯法
图7 一30 肩部卧式外展外旋法
( 8 )肩部卧式上举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或立于病人患侧肩部旁,令病人作上举动作,医者一手握住患肢的肘关节并向下缓缓用力下压,另一手在病人腋下外侧肌群及上臂内后侧用攘法、掌揉法、掌按法进行治疗,恢复患肢的上举功能(图7 一31 )。3 .肘部常用被动动作:( 1 )肘关节卧式伸直法:患者取仰卧位,令病人自然放松在床面,医者坐在患肢一侧,一手108
, . .一一一图7 一31 肩部卧式上举法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握住病人上肢腕关节,另一手可在肘部内侧及其关节上下的肌肉处用攘法、掌按、掌揉、平推等法进行治疗,然后医者治疗的一手按住病人肘关节,握腕一手慢慢地向下压,帮助恢复肘关节的伸直功能(图7 一32 )。
图7 一32 肘关节伸屈法
( 2 )肘关节卧式屈曲法:患者取仰卧位,该法同前伸直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治疗后令病人作肘部屈曲动作,医者握住病人患肢腕关节,另一手用力于病人腕部背侧处,慢慢用力下压,帮助恢复患肢屈曲功能(图7 一32 )。
( 3 )肘关节内外旋扳伸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患侧前方,或立或坐均可。医者一手托握住病人患肢肘关节,令病人手掌心向上,作外旋时,医者另一手慢慢用力,逐步扩大外旋角度,放松拉伸前臂屈腕肌群。作内旋时,医者握住病人腕部,一手慢慢用力
尹尹“、产:
图7 一33 肘关节内外旋扳伸法
向内向下,帮助作内旋运动,放松拉伸前臂伸腕肌群(图7 一33 )。4 .腕部常用被动动作:( 1 )腕关节背伸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一手以对掌状握住病人109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手掌,另一手在病人腕关节背面作攘法、推法等治疗。之后,医者作治疗手法的一手改为用手掌按住病人患部腕背,同时医者握住病人手掌一手慢慢用力使病人腕部逐渐背伸,改善病人伸腕活动(图7 一34 )。
图7 一34 腕关节背伸法( 2 )腕关节屈曲法:患者取坐位,患部放松后放在床面及治疗台上,手心向上,医者立、坐均可,位于患部一侧。医者一手以掌心向上插入病人手背后握住,另一手在病人腕横纹处,腕关节内侧范围先用攘法、推法、揉法作治疗,之后医者治疗的一手按住病人腕横纹近侧前臂,医者握住病人手背一手,慢慢用力并作病人屈腕动作,改善病人的腕关节屈曲运动(图7 一35 )。
一一一耸声口,. ,抽,, ~一
图7 一35 腕关节屈曲法( 3 )腕关节内收外展法:患者取坐、卧位均可,医者位于患肢前方,一手握紧病人患部腕关节,另一手握住病人患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之后,帮助病人作内收外展运动,改善110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腕部内收外展活动(图7 一36 )。
、灼洲当袄
图7 一36 腕关节内收外展法
( 4 )腕关节旋转法:患者取坐、卧位均可,医者位于患肢前方,一手握紧病人患肢腕关节作固定,另一手握住病人除大拇指外的四指,之后,作环圈状3600 的旋转,改善腕关节旋转的功能(图7 一37 )。
图7 一37 腕关节旋转法
5 .腰部常用被动动作:( 1 )腰部旋转侧扳法:肢髓关节,助手一手按在病人骼前上蜡下缘处,另一手按住病人膝关节上方部,以固定碗部,使扳动腰部时臀部不活动。医者坐在患者背后部,一手过患者腋下经肩前达病人颈部,以手掌按住,一手抵住病人腰部棘突,“压颈抬肘”将病人腰部向患侧旋转。松开腰椎后关节并帮助作旋转动作。左右可交替进行(图7 一38 )。
患者取坐位
令丁助手固定病人一侧下
图7 一38 腰部旋转侧扳法111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 2 )腰部旋转摇扳法: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病人背后,一腿跨前,夹住病人一下肢,医者一手经病人腋下扶握病人一肩前,向后上方扳起,另一手向前下方推动,医者双手同时用力使病人腰部作旋转运动,之后换手再作反方向动作,帮助患者作左右腰部旋转活动(图7 一39 )。( 3 )腰部卧式侧扳法:患者取侧卧位,使肩、髓在一直线上,医者立于病人背后腰部位,一手按着病人肩部向后推动,另一手按在病人的骼前上峙处向前扳动,使病人腰部交叉,有时可听到病人腰部有“喀嗒”之声,帮助病人作腰部旋转(图7 一40 )。
图7 一40 腰部卧式侧扳法
( 4 )屈膝屈髓卧式压腰法:患者取仰卧位,令病人作屈膝屈俄动作,医者立于病人一侧臀部位置上,双手按着病人双腿膝下胫骨胫突处,用力下压,压时力点稍向后一点,防止臀部离床面,尽量避免骨盆发生上转,帮助病人拉松腰锨部韧带及肌肉(图7 一41 )。( 5 )单侧卧式扳腰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立于病人一侧腰部旁边,一手肘关节伸直,用手撑按住病人患处腰部棘突,另一手抱112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图7 一41 屈膝屈艘卧式压腰法
握起病人对侧下肢膝关节略上部位,医者以腰部发力将病人下肢提起至400 后再向脊柱中线靠拢上扳,有时病人腰椎可听到“喀嗒”之声。治疗病人后关节紊乱症及加强腰椎深度后旋(图7 一42 )。
图7 一42 单侧卧式扳腰法
( 6 )直腿抬高拉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下肢一侧床旁,令一助手立于病人腔下肢一侧;助手一手按压在病人的铭前峪,一手按压在病人下肢的膝关节略上方以使固定,医者一手托握病人患下肢的跟部,前臂压住病人整个脚掌面,另一手按住病人的113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膝关节使其下肢伸直,
慢慢提起,在病人可忍受的直腿抬高角度维
持2 一3 分钟,然后医者托住病人跟部,
一手的前臂用力缓慢下压。
拉松病人下肢后伸肌群,牵拉下肢坐骨神经。(图7 一43 )。
恢复直腿抬高活动
图7 一43 直腿拾高拉伸法
( 7 )叠掌压腰法:患者取俯卧位,在病人胸前及大腿下1 乃处各垫上4 一5 只枕头,使病人腰腹部离开床面,医生立于病人腰部一侧,双手相叠,以手掌面按住腰椎中线,用力下压,时轻时重,使病人腰部作弹状运动,恢复病人的腰椎生理弧度,放松腰腹肌肉(图7 一44 )。
图7 一44 处掌压腰法
( 8 )双人弯腰法:患者取仰俯位,仰卧起坐
双手向前伸,医114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者与一助手各立于病人一侧腰部位置,医者与助手一手上肢相交于病人背部,并握住病人双侧腋下处。另一手扶住双侧床边作固定,用力慢慢下压,令病人努力向前弯腰,帮助病人作前弯腰动作,拉松病人腰背肌群及下肢后侧肌群(图7 一45 )。6 .膝关节常用被动动作:
图7 一45 双人弯腰法
( l )膝关节屈曲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或坐于病人患肢膝部一侧,病人膝前可垫一枕头,医者一手可在病人胭窝周围处作攘法、揉法、按法等治疗,另一手扶在下肢躁部前面,然后,将治疗的一手按住下肢胭窝上方,另一个握住跺关节,慢慢托起作膝关节屈曲活动直至极限度,恢复膝关节屈曲功能(图7 一46 )。
图7 一46 膝关节屈伸法
( 2 )膝关节伸直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或坐于病人患肢膝部一侧,病人膝前可垫一枕头,医者一手可在病人胭窝周围处作攘法、揉法、按法等治疗,另一手握住下肢躁关节,然后,医者将治疗的一手换成按住胭窝上方,握躁关节一手用力下压,帮助患肢作伸直活动(图7 一46 )。7 .躁关节常用被动动作:( 1 )躁关节背伸牵拉法: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医生坐于患肢踩1 15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部一侧,一手握住病人躁部,以手指按压外躁排骨头下缘并可作推法、按法等治疗,另一手握住前足掌部,向上推拉,帮助患部作背伸活动(图7 一47 )。( 2 )躁关节蹂屈牵拉法: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医生坐于患肢跺部一侧,一手握住病人躁部,另一手握住前足掌部,向下推拉,恢复患部躁关节蹂屈活动(图7 一48 )。( 3 )躁关节旋转摇动法: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医生坐于患肢躁部一侧,医者一手按握病人躁关节,另一手握紧足趾关节,将足向上牵拉,再向外翻,扩大躁关节内侧间隙,后将足部内翻,然后左右摇晃,最后作内外环状活动,用以滑利躁关节,拉松肌肉、韧带(图7 一49 )。推拿中的被动动作其主要作用是使患处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活动范围,根据病情逐之增大,但必须在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所以在进行被动动作时必须了解熟悉人体各部正常活动范围,故现将人体各处的正常活动的幅度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图7 一47 躁关节背伸牵拉法
图7 一48 蹂关节踱屈牵拉法
图7 一49 躁关节旋转摇动法
图7 一52 一图7 一55 为肩关节活动范围。图7 一56 、图7 一57 为肘关节活动范围。图7 一59 一图7 一62 为髓关节活动范围。116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鲜全呱。哆华冻
C 二}二场
② 图7 一50 颈段活动范围
汀0o } l 伸30 咬
侧屈200 、300
③ 腰段活动范围
哟叭训‘
口口匕口卜, 1 - ‘备月
. .为‘J .户‘
图7 一52 前屈90 ' ,背伸450
图7 一53 外展900 117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图7 一54 内旋800 ,外旋3 『
图7 一55 商举9Q '
图7 一56 屈曲140 。,伸展180 .
图7 一57 旋前900 ,旋后900 118
图7 一63 膝关节活动范围
背屈200 一300
图7 一64 躁关节活动范围
五、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辅助疗法在中医推拿历史上,历来有在手法治疗上辅以使用药物来加强治疗作用之举。如在隋唐时期,就有人在体表面皮肤上施行手法时,涂以中药的制膏(有莽草膏、丹参膏、乌头膏、野葛膏、陈元膏、木防己膏等)来发挥作用的,这种方法至今还被一些推拿医生采用。手法辅以药物的治疗方法可使药物与手法的功效相得益彰。压痛点推拿疗法的手法治疗,常也吸收并使用古代的这种方法,尤其是对移动类手法和拨动类手法,可以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同时加强手法的效应。下面介绍在门诊治疗中的常见的膏摩法及处方:(一)处方:1 .消肿膏:凡士林、冬青油、薄荷油,以100 克为例:凡士林75 克,冬青油20 克,薄荷油5 克,调成薄糊状即可使用。适应病症:一切软组织损伤、扭伤、挫伤、拉伤、击伤。120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作用:散痛消肿,止痛活血,祛风散寒。2 .定痛膏:红花12 克,当归9 克,生草乌9 克,生川乌9 克,延胡索9 克,川芍9 克,苏木15 克,生大黄9 克,羌活9 克,独活9 克,木香9 克。先将上药浸泡24 小时,然后熬煎至浓汁状,过滤清后调人凡士林成薄糊状使用。适应病症:软组织急性损伤,肿胀疼痛,有祛癖止痛功效。3 .解痉祛痹膏:红花12 克,桃仁9 克,当归9 克,香附子9 克,透骨草9 克,汉防己9 克,威灵仙10 克,五加皮6 克,细辛6 克,桂枝3 克,伸筋草12 克,木通9 克,秦芙9 克,寻骨风9 克,刘寄奴9 克,赤芍9 克,木瓜9 克。先将上药浸泡4 小时,然后用温火熬煎至浓汁状,经过滤调人凡士林成薄糊状即可使用。适应病症:软组织损伤后期,肌痉挛、酸痛麻木不仁。治疗筋络挛缩、筋骨酸痛、风湿麻木。《 史记· 扁鹊传》 中记有:“上古有俞跄者,治病不以汤液醛酒。馋石桥引,案抗毒熨。”其中毒熨为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即将药物炒热,布包,热熨患处,或用药汁以棉布浸渍趁热熨之。目前使用的推拿外用热敷方式,就是沿袭这种古老方法,用于临床治疗。4 .外用中药热敷方:当归9 克,苏木15 克,寻骨风9 克,威灵仙9 克,五加皮9 克,路路通9 克,伸筋草9 克,菠葵9 克,川夸9 克,延胡索9 克,乳香12 克,没药12 克,落得打9 克,透骨草9 克,稀签草9 克,千年健9 克,红花12 克,海风藤9 克,络石藤9 克,独活9 克,老鹤草9 克,千千活9 克,鸡血藤9 克,鸡屎藤9 克,广木香9 克,丹参9 克,泽兰9 克。上述药量为一帖装袋,用一大锅煎开后,待温度稍降下,用毛巾浸人药汁后,拧干毛巾摊平,在手法治121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疗后,敷于患处并加以轻轻拍打,使药力透人肌肤,辅以手法,增加疗效(图7 一65 )。
图7 一65 热敷法
第二节针灸疗法
在临床中对软组织损伤性颈肩腰腿痛症的治疗,针灸疗法也是常选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对软组织损伤有着解痉镇痛、通经活血、调节神经的作用。另外对因软组织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如内科、妇科、神经科症状也有良好的疗效。针灸疗法在治疗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疗法相互配合应用。针灸疗法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除了了解软组织损伤局部损伤病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软组织紧张之外的病理机制外,尚需配合针灸疗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原则,熟悉经络、穴位的作用,尤其是经络学说中的十二经筋关于肌肉、肌膛、筋膜、韧带等走向、分122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布以及病候。十二经筋是古代医家对软组织损伤治疗经验的记录与总结,对我们治疗软组织损伤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一、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分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根据经络学说载述:经脉和络脉是分布在人体各部纵横交叉的联络网,从脏腑以至皮肤、肌肉、筋骨等一切组织,都有经络贯穿其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即:经脉、络脉、内属脏腑部分、外连体表部分。其主要内容,则是经脉和络脉。经脉同络脉的区别是:以主干的,纵行的,分布比较深层的为“经脉”;以分支的,横斜的,分布比较浅表的为“络脉”。经脉与络脉的关系:经脉是主体,络脉是附丽于经脉的分支,经脉与络脉是密切连贯的。经脉除分布在肢体一定部位外,并深人体腔内连属五(六)脏六腑,络脉一般多散布在体表,联系“经筋”和“皮部”。其具体内容分述如下:(一)经脉:经脉主要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三类。十二经的定名,是以阴阳为代名词,即阳分阳明、太阳、少阳,阴分太阴、少阴、厥阴,合起来称为六经。上肢和下肢各有阴阳六经(手六经加上足六经),称为十二经脉(经络中有很多“十二”的名称,其内容都与十二经脉相同)。经络系统中以十二经脉为全部经络的主体,所以后人又叫它为十二正经。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的纵行的支脉,故又称为“别行的正经”。奇经八脉中大部分是十二经脉分出的较大的支脉,其名称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跻脉、阴跻脉、阳维脉、阴维脉,这八条脉同十二经脉、十二经别的循行有些不同,虽然大部分是纵行的,左右对称的,但也有横行的和分布在躯干正中线的,所以说它是“别道奇行”,因而叫做奇经。(二)络脉:络脉主要有:十五络脉、络脉、孙络、浮络和血络等内容。十五络脉即十二络脉(每条经都有一条络脉)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的大络”,总共十五条,它是所有络脉的主123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体,通常叫做十五大络。十五络脉外另有“胃的大络”,故实际上是十六大络,因脾胃相为表里,所以习惯上称为十五络脉。从十五络脉分出的横斜散布的脉,一般统称络脉。从络脉中分出的细小支脉,称为孙络。络脉浮现于体表的,叫做浮络。络脉(特别是浮络)在皮肤上暴露出的细小血管称为血络。(三)内属脏腑部分:经络联系着全身的组织、器官,它可以深入体腔连属各个脏器。经脉、经别、奇经、络脉都同内脏有一定的联系,而十二经脉则起着主要的作用。在中医学中,内脏分为脏和腑两类,每一条脉都同有关的一个脏或一个腑相连属,故称“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同时,还根据一个脏和一个腑“表里配合”理论,故连属某一脏或某一腑的经脉必同其表里相合的另一个腑或脏有密切的联系,即属于脏的络于腑,属于腑的络于脏,称为“脏腑属络”关系。此外,还通过经络的循行、交叉等与其他有关内脏通贯连接,构成内脏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四)外连体表部分:经络不仅深人体腔,而且还浅出体表。外连即指经络与体表组织之间的联系。经络与体表组织相联系,主要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经筋是十二经脉及其络脉中的气血所渗灌濡养的筋肉等组织,包括的内容较多,如肌肉、肌膜、筋膜、韧带等。皮部是指十二经脉及络脉所分布的皮肤部位,亦即在皮肤的经络分区。经筋、皮部与经脉、络脉有紧密的联系,故称经络“外络于肢节”。经络系统就是以经脉、络脉为气血运行散布的径路,在体内同有关各脏腑连属,在体表与筋肉、皮肤等联系,内外通贯,纵横交叉,把人体内脏和肢体各部紧密连贯起来,组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如表7 一4 : 124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表7 一4 经络系统表
' - - - ' lj ― 飞脉络
十二经脉― 内属脏腑,外连肢节十二经别― 从经脉分出,复合于经脉奇经八脉― 别道奇行的经脉分支十五络脉― 主要的络脉(大络)络脉― 从经脉和络脉分出的横斜分支孙络― 络脉的细小分支浮络― 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内属― 脏腑― 同经脉及部分络脉相连属
内外连属}二_.十二经筋― 分布体表,不人脏腑’外连{,二_. _ .、_. ,二_.… _’士二皮邵― 皮肤鄙分的经络分区
二、经络的分布概况经脉和络脉都有一定的分布部位,同时它们又是通贯连接,有交叉、交会、分离、汇合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内容分别叙述如下:(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主要分内行路线和外行路线两个部分。阴经经脉各内属于五(六)脏中的一脏,外行的都分布于四肢内侧;阳经经脉各内属于六腑中的一腑,外行的都分布于四肢外侧。在躯干部的分布:阳明、太阴,行身之前;少阳、厥阴,行身之侧;太阳行身之后,少阴行身之前。即手三阴,分布于胸部和上肢内侧;手三阳,分布于头面和上肢外侧;足三阳,分布于头面和下肢外侧;足三阴,分布于胸腹和下肢内侧。十二经脉分布于胸背、头面、四肢,均是左右对称,共计二十四条。其中每一条阴经都同另一条阳经在体内是脏腑相互属络,在体表是内侧和外侧表里的相配。经脉在人体内的分布,是十分复杂的。所谓纵行为经,横行为络,是指分布的基本情况。实际上,每一条经的循行,都有或多或少的迂回曲折、交错出人之处。因此,在十二经脉之间,以及经脉与经别、奇经、络脉之间,其循行分布,多有交叉和交会关系。交叉一般在相交以后,走向对侧;交会则大多在相交以后,仍走向与原来一致的方向。这是普遍现象,但也有少数特殊情况。经脉通过125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 ― 袱!里、.产侧内
以下为十二经的分布示意图:
‘去t 们}亡妇升心U 撇气
《 灵枢· 经脉》 :“肺手太阴之脉:1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2 .还循胃口,上肠属肺;3 .从肺系,横出腋下,4 .下循屠内,行少阴、心主之前,5 .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人寸口,6 .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7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图7 一66 手太阴肺经分布示意图126
(灵枢· 经脉》 :“大肠手阳明之脉:1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2 .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3 .人肘外廉,上腐外前廉,4 .上肩,出悄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5 .下人缺盆,络肺,6 .下隔,属大肠;7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人下齿中;8 . 还出挟口,交人中― 左之右,右之左― 上挟鼻孔。”《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 9 .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图7 一67 手阳明大肠经分布示意图127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 灵枢· 经脉》 :“胃足阳明之脉:1 .起于鼻,交颇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2 .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3 .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4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人缺盆.5 .下服,属胃,络脾;6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人气街中;7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8 .以下碑关,抵伏兔,下膝殡中,9 ,下循胫外廉,下足跄,人中趾内间;10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人中趾外间;n .其支者,别跄上,人大指间,出其端。”《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 12 ,胃合于三里。”图7 一68 足阳明胃经分布示意图128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 灵枢· 经脉》 :“脾足太阴之脉:1 . 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踩前廉,2 .上瑞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3 .上膝股内前廉,4 .入腹,属脾,络胃,5 .上腼,挟咽,连舌本,散舌下;6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肠,注心中。”图7 一的足太阴脾经分布示意图
《 灵枢· 经脉): “心手少阴之脉:1 .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2 .下服,络小肠;3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4 .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5 . 下循膝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6 .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7 . 人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图7 一70 手少阴心经分布示意圈129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灵枢· 经脉): “小肠手太阳之脉:1 .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踩中,2 .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原文作筋,今从太素)之间,3 .上循蠕外后廉,4 .出肩解,绕肩脚,交肩上,5 .人缺盆,络心,6 .循咽下隔,抵胃,属小肠;7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毗,却入耳中,8 .其支者,别颊上顺,抵鼻,至目内毗,9 .斜络于颧。”《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 10 .小肠合人于巨虚下廉。”图7 一71 手太阳小肠经分布示意图130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 灵枢· 经脉》 :“膀胧足太阳之脉:1 .起于目内毗,上额,交塌;2 .其支者,从炭至耳上角,3 .其直者,从端人络脑,4 .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5 .人循祷,络肾,属膀胧;6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誉入胭中;7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脾,挟脊内,8 . 过辞枢,循稗外,从后廉下合胭中,9 .以下贯瑞内,出外媒之后,10 .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 11 .膀脱合入于委中央。”图7 一72 足太阳膀肤经分布示意图131
(灵枢· 经脉): “肾足少阴之脉:1 .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2 .循内赚之后,别人跟中,以上麟内.3 .出胭内廉,上股内后廉,4 .贯脊属肾,络膀胧;5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肠,人肺中,循喉咙,挟舌本;6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脚中。”图7 一73 足少阴肾经分布示愈图132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一~? ~一匀粉心-? ?
(灵枢· 经脉):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1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肠,历络三焦;2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3 .循肠内,行太阴、少阴之间,4 .人肘中,下仲,行两筋之间,5 .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6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图7 一74 手厥阴心包经分布示意圈133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 灵枢· 经脉》 :“三焦手少阳之脉:1 .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2 . 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3 .循糯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4 .人缺盆,布脏中,散络心包,下隔遍属三焦;5 .其支者,从胶中,上出缺盆,6 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7 .以屈下颊至顺;8 .其支者,从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 9 .三焦合人于委阳。”(灵枢· 本输): “三焦者· 一9 .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人络膀眺。”图7 一75 手少阳三焦经分布示愈图134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 灵枢· 经脉》 :“胆足少阳之脉:1 ,起于目锐毗,上抵头角,下耳后,2 .循颈,行手少阳之前,3 .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人缺盆;4 .其支者,从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毗后;5 .其支者,别锐眺,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颂,6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脚中,7 ,贯隔,络肝,属胆,循胁里,8 .出气街,绕毛际,横人辞厌中;8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10 .下合稗厌中,以下循辞阳,出膝外廉,11 ,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躁之前,12 ,循足盼上,人小指次指之间;13 .其支者,别附上,人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 14 .胆合于入阳陵泉。”图7 一76 足少阳胆经分布示意圈135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 灵枢· 经脉》 :“肝足厥阴之脉:1 .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附上廉.去内蹂一寸,2 . 上蹂八寸,交出太阴之后,3 ,上胭内廉,循股阴,4 .人毛中,环阴器,抵小腹,5 .挟胃,属肝,络胆,6 .上贯隔,布胁肋,7 .循喉咙之后,上人顽顺,8 .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嫩;9 .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10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隔,上注肺。”图7 一77 足厥阴肝经分布示意圈136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二)十二经别:十二经别的分布都从十二经脉中的同名经在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分出,以后延展散布,进人体腔内部,同各经所属络的脏腑相联系,然后再浅出体表。其循行特点是:先由浅人深,再由深出浅,即先起于四肢部分,再进人胸腹深部,以后又浅出体表、头项等部位。阴经经别和阳经经别当其最后浅出体表时有所区别,阳经经别从体腔内部浅出体表到头颈等部位时,仍旧并人于十二经脉中的同名经脉,阴经经别则不再归人同名经脉,而同与其表里的阳经经别合流。经别的分布,有离合现象,即自十二经脉中别出的现象叫做离,最后再并人于本经经脉的现象叫做合。十二经别依表里分成六组,称为六合,六合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的表里脏腑之间的联系。(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的分布在人体的正中,有的分布在人体的两侧。其分布在两侧的部分可以看成是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不过它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十二经别等有规则,而是纵横贯串,同十二经中的许多经脉发生紧密联系。这八条奇经,有的分布于人体正中,有的分布于左右两侧,上面到达头面,经历躯干,下面分布到腿足;有的则只在躯干部横斜围绕;某些奇经能深人体腔,联系内脏,但不像十二经脉有脏腑属络和表里相配关系;有的则只分布于体表部分。奇经八脉通过各种不同的分布形式,对全部经脉加强了组合作用。(四)十五(六)络脉:十五络脉又称十五大络,即十二络脉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的大络。十二络脉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的较大的横斜分布的络脉,每条都从十二经中的同名经脉分出,分出部位都在手腕或足躁以上的一定穴位,经过横斜扩散,再汇合于十二经脉。其分布特点,凡是从属表的阳经分出的,则走向其相合的里经;从属里的阴经分出的,则走向其相合的表经。有些络脉还深入体腔,同有关的脏腑发生联系。另外,任脉的络脉,从胸骨剑突下分出,散布于腹部;督脉的络脉,从尾骨下分出,散布于头部,并走向背部两侧的足太阳经;脾的大络,出于腋下,散布于胸137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胁部。任脉的络脉联系各条阴经,督脉的络脉联系各条阳经,脾的大络,其分支细脉网罗全身,是十五络脉的统属。十五络脉外,另有“胃的大络”,出于左乳下,上贯横隔,联络肺脏,是宗气积聚的处所。从十五络脉分出的支脉有络脉、孙络、浮络、血络等已见前述。其中孙络的分布是沿着十五大络分布的区域而向其周围横斜扩散,呈面状散布,主要扩散到周身体表,但也有分布到体腔内脏,并同经脉密切通贯和联系。浮络的分布都在身体浅表部位。(五)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的分布范围,基本上同十二经脉的分布部位一致。经筋分布于四肢末端、腕、躁、肘、膝以及躯干和头项等很多部位,一般不人内脏,并有结聚的特点。其结聚一般多缔结于四肢关节和骨骼的附近,而“前阴者,宗筋之所聚”,故某些经筋还结聚在生殖器部位。皮部的分布古代文献中仅有“皮者脉之部”、“皮部以经脉为纪,、“诸经皆然”的论述,缺乏具体的记载。后代医家则认为:“循经脉行止所主,则皮部可知。”所以它们的分布区域可以参考十二经脉分布的路线和范围来理解。以下为与软组织损伤疾患有比较直接关系的经络学说中的“经筋篇”的记载:经筋在周身的分布,都起于四肢末端,上达躯干。太阳、少阴在后;少阳、厥阴在侧;阳明、太阴在前。经筋的分布还有“结”和“聚”等特点,各经筋互相联系。如足太阳之筋,前结于伏锅,上结于完骨,与阳明、少阳相联系;足少阳之筋,前结于伏兔,后结于民部,与阳明、太阳相联系;足阳明之筋,上结于牌枢,后属于脊,与少阳、太阳相联系。另如,足三阴与足阳明之筋并结聚于生殖器部位,故《素问· 厥论》 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足太阴之筋还上腹,着于脊;足少阴之筋还循脊至项,合足太阴;手三阳之筋,并上布头面,结于头角;手三阴之筋,并布达胸内,其中手太阴之筋还延展到胁;手少阴之筋还到达脐部。现将各条经筋具体分布情况介绍如下:138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1 .十二经筋的分布:( l )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躁,斜上结于膝部;其下循足外躁结于脚跟,上循跟结于胭;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胎)外,上胭中内侧,同胭中的并行向上结于臀部。再向上挟脊柱上项后,其分支另进人结于舌本。其直行的结于枕骨,上头顶,下前额(颜),结于鼻;分支为“目上网”,下结于鼻旁(顺)。另一分支,从腋后外侧结于肩恨;别支人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分支出缺盆,斜上出于鼻旁(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78 )。( 2 )足少阳经筋:起于足无名趾上,上结于外跺,上循胫外侧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外辅骨,上走牌,前面的结于伏兔上部,后面的结于民孤;其直行的向上布达胁下,过季胁,上走腋前侧,连系乳部,结于缺盆;直行的复从腋部向上延展,通过缺盆,出于足太阳的前面,循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下走领下,上结于鼻旁;分支结于目外毗(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79 )。( 3 )足阳明经筋:起于足部的次趾、中趾和无名趾三个足趾,结于足跄上面,斜向外侧上行,布于外辅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脾枢,上循胁肋连属于脊柱;其直行的循胫结于膝,分支络于外辅骨,合于足少阳;从膝部直上的循伏兔向上结于辞部,会聚于阴器;上向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延展至颈部,上挟口,合于鼻旁,下结于鼻,上合于足太阳为“目上网”;分支从颊结于耳前(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0 )。( 4 )足太阴经筋:起于足大趾端内侧,上结于内跺;其直行的结于膝内辅骨,上循股内侧结于脾,会聚于阴器;再上行到腹部,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部,散布于胸中;在内的附着于脊柱(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1 )。( 5 )足厥阴经筋:起于足大趾的上面,上结于内躁之前,循胫内侧,上结于内辅骨下,沿股内侧结于阴器部,联络各条经筋(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2 )。139
《 灵枢· 经筋》 :“足太阳之筋:1 .起于足小趾,2 .上结于踩,3 .邪上结于膝,4 .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5 .结于胭;6 .其别者,结于瑞外,上胭中内廉,7 .与胭中并上结于臀,8 .上挟脊上项;9 .其支者,别人结于舌本;10 .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11 .下颜,结于鼻;12 .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顺;13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悄;14 .其支者,人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15 .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顺。”图7 一78 足太阳经筋分布示意图
口口口.月自. 例声
路处处处经之之之线行结聚布接循所会散连
第七章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
- . - - . . - ,
《 灵枢· 经筋》 :“足少阳之筋:1 .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躁,2 .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3 ,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稗,4 .前者结于伏兔之上,5 .后者结于民;6 .其直者,上乘脸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府乳,结于缺盆;7 .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8 .循耳后,上额角,9 .交巅上,10 .下走领,上结于顺;11 .支者,结于目眺为外维。”图7 一79 足少阳经筋分布示意图141
《 灵枢· 经筋》 :“足阳明之筋:1 ,起于中三指,结于附上,2 .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3 .直上结于稗枢,4 .上循胁属脊;5 .其直者,上循舒,结于膝;6 ,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7 .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辞,聚于阴器,5 .上应而布,至缺盆而结,9 .上颈,上挟口,合于顺,下结于奥,上合于太阳… … 为目下网;10 .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图7 一80 足阳明经筋分布示意圈142
《 灵枢· 经筋》 :“足太阴之筋:1 .起于大趾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踩;2 .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3 .上循阴股,结于辞,4 ,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5 .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6 .其内者,着于脊。”图7 一81 足太阴经筋分布示意图
《 灵枢· 经筋》 :“足厥阴之筋:l , 起于大趾之上,上结于内蹂之前,2 . 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3 .上循阴股,4 .结于阴器,络诸筋。”图7 一82 足厥阴经筋分布示意图143
人体软组织损伤学
( 6 )足少阴经筋:起于足小趾之下,同足太阴之筋斜走内躁之下,结于脚跟部,同足太阳之筋会合,向上结于内辅骨下,同足太阴之筋向上沿股内侧结于阴器部。分支再沿着脊柱,挟普向上至后项,结于枕骨,和足太阳之筋会合(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3 )。( 7 )手太阳经筋:起于手小指之上,向上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内侧结于肘内锐骨(胧骨内上躲)之后,延展而结于腋下、其分支向后走腋后侧,向上绕肩脚,沿颈出足太阳之筋的前边,结于耳后完骨;从耳后分出一条支筋,走入耳中;其直行的出于耳上以后,向下结于额下,向上连属于目外毗。还有一条支筋,从额部分出,上至曲牙部,沿耳前,连属于目外毗,上额,结于头角(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4 )。( 8 )手少阳经筋:起于手无名指的末端,向上结于腕背,上沿前臂结于肘尖部位,循绕上臂外侧上肩走颈,合于手太阳;其分支当下领角后进入连系舌本;有一支筋从曲牙部上行,沿耳前,达目外毗,上过额,结于头角(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5 )。( 9 )手阳明经筋:起于手食指的末端,向上结于腕背,上循前臂结于肘外,再沿着上臂结于肩髓。其分支绕肩脚,挟脊柱;直行的再从肩锅上颈;分支上面颊结于鼻旁;直行的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额角,络头部,下向右侧额部(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6 )。( 10 )手太阴经筋;起于手拇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际后,沿寸口外侧,上达前臂,结于肘中;再向上臂内侧进人腋下,出于缺盆,结于肩锅前,上结于缺盆,下结于胸里,散行贯腼,在隔下会合,到达季胁(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7 )。( n )手厥阴经筋:起于手中指,同手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侧,沿上臂内侧结于腋下,向下挟胁肋的前后侧散布;其分支进人腋下,散布于胸中,结于胸隔部(原文及分布见图7 一88 )。144
(灵枢· 经筋》 :“足少阴之筋:1 .起于小趾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腕软组织挫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