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文可以跨一定的专业吗?比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有关博物馆教育功能可以吗?

学校有哪些学院呢?这些学院都有哪些专业呢?这些学院与专业都有哪些特色呢?18级的小萌新们不要急~这不资讯君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学院介绍都带来了~海商学院学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1人,教职员工34人,其中教师28人(含外聘教师3人),教辅、行政管理人员6人。学院现有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海事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5个本科专业,建有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物流专业模拟软件实训室,市场营销专业模拟软件实训室、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学院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现有《微观经济学》、《运筹学》、《市场营销》、《旅游统计学》4门校级精品课。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EI检索;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主持市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与多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广泛的实践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组织支持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荣获“京东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七届“社科杯”全国市场营销大赛二等奖。
第十三届旅游服务技能大赛营销之星比赛学院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在学校活动中,2015年获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和团体第五名、2015“新生杯”篮球赛女子组亚军,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2016年获“院际杯”篮球赛女子组第一名、“新生杯”篮球赛女子组冠军、田径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学生党支部获“先进党支部”称号;2017年获“院际杯”篮球赛女篮亚军、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及优秀组织奖等,获“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知识竞赛”亚军、“2017(第三届)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五四红旗团委”和“不忘初心跟党走,华彩五四踏歌行”大合唱比赛二等奖。
沙滩跑活动
海洋科学技术学院海洋科学技术学院现有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学专业化学专业海洋科学专业海洋技术专业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6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794人,教职员工50余人,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2人、副高17人、讲师15人,双师型教师10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1人;特聘请中国工程院丁德文院士、杨志峰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学院所属海洋科学技术实验中心下设物理实验分中心、化学实验分中心和环境工程实验分中心,实验中心面积5000平米,设备总值达1800万元,其中物理实验分中心是海南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拥有海洋科学、海洋工程2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环境工程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EI收录;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目前学院老师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市级项目30项;多项成果获得专利;多项成果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学院拥有广泛的国内外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基础。目前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科院南海所、深海所、地环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水平大学都有深度的合作。2017年我院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招生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每年选派约10名学生到中科院地环所实习及做毕业论文。
“LPC”杯颁奖大会在学生培养上学院注意把科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结合起来,通过与十几家校外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合作,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就业与创业等能力的培养;学院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原则,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为目标,以多种奖助学金为激励措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打造“学生科研能力训练营”;学院还通过举办各项科技、文化活动,或组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海洋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培育学科,学院将逐步发展海洋相关学科,强化海洋应用技术,构建较为完整的基础海洋科学、海洋应用技术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体系,为国家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海洋经济和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海南省高校第一届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获奖学生
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海洋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七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021人,教职员工100人,专任教师7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41人,讲师25人,实验员12人,辅导员6人,教学秘书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0人。学院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海南省“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1人。学校为学院聘请了多名兼职客座教授,其中世界著名数学大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教授为我校特聘教授。学院拥有多间实验室,其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省级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6部、教材12部,其中100余篇论文被SCI、EI收录。学院老师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多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主持市级项目20项。学院通过与行业、区域内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展“双主体”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本院校企产学研合作成绩显著,共建共享实践基地30余个。
参加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活动我院师生在全国及海南省举办的各类竞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成绩显著:在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组、二等奖1组;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海南赛区三等奖3组、优秀奖4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本科组国家一等奖6人、二等奖21人,荣获省级一等奖30人、二等奖45人、三等奖30人;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一等奖3人;2016年7月学院学生参加泛珠三角计算机作品赛荣获澳门总决赛铜奖;创业团队的项目《100+创业团队》在“中国创翼”(2015)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脱颖而出,荣获“银翼”奖,并组建公司进驻学校大学科技园;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2016年7月,参加“思科网院杯”2016年度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全国决赛荣获全国本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6年数学专业教师参加全国微课教学竞赛获国家二等奖和赛区二等奖各1项。本院学生考研成绩优异,多人被多所大学录取。
泛珠三角计算机赛
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分布在三亚和五指山两个校区办学,现有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音乐学专业4个本科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数学教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会计专业5个专科专业。学院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达3969人,其中本科生1070人,专科生2899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专任教师71人,教授12人,副教授31人,双师型教师6人,博士7人,硕士56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十佳”2人。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学院教师科研实力雄厚,近三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6篇;主持课题2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20项,出版教材18部;获科研成果奖29项。形成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力量较强、学术水平较高、层次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学院有2个微格教室,可满足学生课堂教学模拟训练需要;有书法、绘画实训室各1间,可供学生进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有语音实训室1间,可供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有先进的心理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可满足教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先后在幼儿园、小学、精神康复医院和心理咨询公司等单位建立了1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近三年学生在全国高校歌手大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民歌大赛、香港国际声乐公开赛等赛事中获得一等奖2次,二等奖7次,三等奖2次。学院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我爱海南黎之声”黎族文化保护调查团———“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时代变迁研究”项目,入选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好项目。这是我校唯一入选的最具影响好项目,也是海南省高校入选的三个项目之一。学院在近60年的师范教育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成熟的师范教育模式;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毕业生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近三年有20名学生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研究生,毕业生整体就业率维持在85%以上。
博鳌亚洲论坛志愿者与奥地利文化部长合影
旅游学院旅游学院的前身是1994年设立的琼州大学旅游系,是海南本土最早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旅游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5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外籍教师5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9人,硕士28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达90%。同时聘请3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业内专家作为我院客座教授。旅游学院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点旅游管理专业(中奥合作)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4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629名。学院与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省旅游学校、海南省三亚高级技工学校、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五所高、中职院校搭建了“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的“4+0”、“3+2”、“3+4”形式的高职人才立交桥项目,形成完整的立交桥式人才培养体系。旅游学院重视学科平台建设和内涵建设,现有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海南省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海南省国际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研究基地、海南省南海文明研究基地、旅游管理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等一批科研、教学和学科发展平台。拥有《中国旅游地理》1门省级精品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现代饭店管理》、《旅游统计学》4门校级精品课程。旅游学院是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验项目单位,一贯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国际化的特色学科,年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项目———“发展中国家旅游管理高级研修班”,受到教育部领导和来自埃及、南非、肯尼亚、马尔代夫等十几个国家学员的高度赞誉。学院逐年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健全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有酒店、客房、餐饮、旅行社等校内实验室;先后与数十家品牌酒店、著名景区、旅行社和会展公司共建了实践教学基地。
天涯海角游览区实习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科为海南省重点(扶持)学科,学院教学科研团队以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中心,依托三亚国际著名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巨大产业优势,多年来在海洋旅游、休闲旅游、民族旅游等研究方向上形成鲜明特色。近年承担省级以上各类课题和横向课题42项,研究论文97篇,编著19部,充分发挥了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作用。旅游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育人理念,以“强基础、重应用、显特色、促就业”为抓手,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旅游学院学生在全国旅游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饭店职业技能大赛、“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荣获全国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11人次、三等奖10人次,团体一等奖3次,优秀组织奖1次;在海南旅游休闲产品设计大赛、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海南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海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中国(三亚)会展创意创新大赛等省级各类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60多项、300多人次。近年来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位列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前茅。
参加国内各类专业比赛 以赛促教 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3年2月,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兼职教师48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6%。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获奖者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被评为海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管理学》等课程 被评为 校级精品课程,《伦理学》和《法学概论》被评为校级核心课程。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果丰硕,先后出版专著 14 部,编写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 150 多篇。
创业大赛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 创新文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学生活动多姿多彩。近几年,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打造了“宪法日知识竞赛” , “模拟法庭”和“海洋宣传日”等知名 特色活动,荣获校级以上集体奖励 20 多次。毕业生就业率 达 98%,毕业生考研录取率 10%以上。
社会专业、新闻专业参加社会实践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现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新闻学专业秘书学专业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587人,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博士16人,在职攻读博士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教师队伍中既有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又有具有博士、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近5年来获得立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6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1项。《黎族通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教师科研成果获得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教学成果丰硕,近5年获得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社会工作是海南省特色专业。学院承担了民政部“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海南省南海文明研究基地”的建设任务。历史学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是省级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团队,《世界古代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为省级精品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现有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室、汉语语音实验室、新闻电子采编实验室、微格教室、秘书实训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占地面积660平方米,软硬件设备投资500多万元,成为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学院开放办学,立德树人,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开办“人文讲堂”,开辟开放课堂,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每学年举办“山海流韵”文艺晚会和“美韵杯”朗诵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有多位学生在校期间出版小说、诗集等文学作品,60多位学生毕业后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每学年各专业均有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各类专业学习、文体活动中获奖以及在省级以社会专业、新闻专业参加社会实践上期刊发表专业相关论文。近5年,各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
三亚电视台摄影记者为新闻专业学生做摄影指导学院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学术交流、汉语支教、教师互访、学生互换等方面的联系与交往日益密切,与美国及欧洲地区有关高校建立了协作关系,与港澳台有关高校和机构建立了交换生项目和学生实习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共派出25名学生到台湾真理大学和台湾屏东科技大学互换学习,有多名学生作为出国汉语志愿者到泰国、菲律宾支教。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逐步形成“担当、包容、阳光”的学院文化和精神,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比赛获奖
生命科学与生态学院生命科学与生态学院是为适应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向海洋类高校转型”的发展,在原热带生物与农学院、食品学院、热带生态环境保护学院几大厚实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二级学院。学院位于三亚主校区,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专业建设成熟度高,应用科研型特点突出,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办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学院现有生物科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食品、营养与养生两个方向)生态学专业园艺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6个本科专业,2千余名在校本科生。学院拥有海南省院士工作站、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产业化基地、海南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与生态实验中心、食品研究中心,以及8个三亚市重点实验室和多个专业学科研究室。实验室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中心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科研和实验教学设备先进、基础雄厚。这些现代化的实验(研究)中心,在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及海南省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国家级三等奖4人次、省级二等奖7人次;5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海南省立项;近800人考取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公共营养师、中学教师资格证等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学院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今年共有50名学生考取研究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大学生龙狮锦标赛冠军学院与百胜餐饮集团、正大集团、正业中农、海南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海南岛屿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南果实业、三亚汉莎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建立的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分布海南省内8个市县,为本科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6人,专业教师93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9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拥有硕士学位教师44人,已形成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渐趋合理的教师梯队。教师队伍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大,教学科研能力强,学术科研氛围浓厚,团队精神强,是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近年涌现出一批全国师德标兵、省级高校教学名师、省级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突出人才。学院在学科与教学团队建设中成绩突出,拥有动物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动物学省级高校重点扶持学科、5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学院教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5部。2017年我院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三亚崖州湾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牧场项目1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项目1项,新增科研项目经费近4000万元。学院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办学,先后与美国霍夫斯特拉大学、台湾真理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院校进行人才联合培养及科学研究合作。
获全国万人健美大赛第一名继往开来,学院将抓住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力争建成一个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应用型人才培 养基地。全院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姿态,励精图治、 发奋图强,共同为学院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现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00多人。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专业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27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数近50%,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国家一级帆板、帆船教练1人;国家健将级教师4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学院现有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传统体育)传承教学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核心课程4门。目前有体育教学馆3座,田径运动场3个,高尔夫、游艇、潜水、帆船、帆板、海上运动中心等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基地20多个。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先后出版专著18部,编写教材55部;发表论文248篇;获国家级奖励论文5篇;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39项;获国家部、省(厅)级教学科研成果9项;获海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获海南省高校教学科研成果奖5项。近几年,学院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阿罗哈环海南岛大帆船赛、中国国际帆船邀请赛、中华龙舟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运动会、第八届全国木球锦标赛、第九届CCTV全国校园才艺大赛、全国健身锦标赛、健美公开赛、中国龙狮大赛、全国万人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大赛、中国大学生大帆船锦标赛、中国大学生高尔夫锦标赛、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田径运动会等,并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在2015年参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举办的全国足球进校园“谁是球王”争霸赛中获得全国大学生组第二名(中央电视台CCTV—5频道进行了现场直播),为我校争得了荣誉。学院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服务社会活动,组织师生参加“阿罗哈环海南岛大帆船赛”、“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国际女子沙滩排球公开赛”等10多项赛事的裁判及其它服务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能力和拓展视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近3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6%以上。
民族传统体育跳竹竿教学根据学校办学转型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及办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训练为特色,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战略和我省海洋强省战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为目标,培养各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人才”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与国内外同类院校或组织建立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坚持以“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为抓手,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展望未来,体育与健康学院将以学校转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海洋、旅游、民族、生态”为特色,重组教学资源,全力打造具有热带海洋地方特色的优势体育学科和专业,并使之具有国内外较高水平。
获大学生高尔夫球竞标赛第二名
外国语与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语与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于2016年8月,由原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俄语系合并而成。学院现有英语专业(师范方向、旅游方向、翻译方向、商务方向)俄语专业泰语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4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357人,招收的留学生来自佛得角、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瑞士、马来西亚等国家,现有留学生100余名,多数已通过汉语水平考试进入专业学习。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6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博士研究生10人,教授6名,副教授21人,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外籍教师8名,其中英语外教5名,泰语外教1名,俄语外教2名(1人获海南省政府颁发的“椰岛奖”)。学院拥有一支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关爱学生的师资队伍,他们教学科研成果较为显著。近几年,学院教师完成了国家级、部级和省级科研课题50多项,其中所完成的国家级课题为我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60多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外语类专业核心期刊20余篇;省级高校教学科研成果奖3项;2名教师获海南省教学十佳,1名获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三等奖。
学院按照“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办学思想,完善低年级小班教学、高年级分层教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各类兴趣小组,扩展知识,培养拔尖人才;通过开展大学生外语文化节、配音、翻译、话剧、口语角、书法等各种专业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师生广泛参黎族文化展厅接待西班牙大使与“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会议”、“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中国-东盟国家澜湄合作会议”、“上合组织教育专家论坛”、“中俄旅游论坛”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扩大师生视界,拓展学生能力。学院凭着“广开渠道、促进交流、突出重点、力求实效、特色办学”的思路,借鉴先进教学、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强化教学质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威斯康辛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泰国农业大学、泰国兰实大学等30余家国外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外派教师学生赴外交流合作。
学生到呀诺达见习
艺术与创意学院艺术与创意学院现有教职工73名,其中专任教师58名,教授8名,副教授20名,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为特聘教授。学院现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音乐表演专业舞蹈编导专业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82人。学院以专业技术过硬、理论基础扎实、学科特色鲜明为指导思想,以“特色生存、严训勤练、多出成效”为工作思路,培养兼具艺术内涵与娴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学院目前拥有各类实训室135间,各种教学仪器设备齐全,18000平米艺术大楼即将竣工。学院以“产学研”型创意设计工作室、特色专业实验班为纽带,把教师、学生、企业三者结合在一起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技能。学院与海南省民族歌舞团、三亚涯角动画有限公司、海南深装总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三亚丹奇广告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真正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身专业技能。
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巡回展—— —海南站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高水平的专业活动,在2018年央视春晚海南三亚分会场的演出中,我院91名师生的精彩表演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近三年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香港国际声乐公开赛、海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共获得一等奖39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58项,获奖10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13个学生团队项目获国家级立项,多个项目获省级立项,学生创新创业立项经费共计31万元。近年来各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超过90%,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2017 蓝桥杯全国决赛一等奖相信经过这一番介绍大家都会对这十一所学院有所了解了资讯君期待着能与你们在这个大家庭里相遇哦资料来源: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招生简章杜文亮 / 责编 |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cebba5a195b18b7c2dde.gi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