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领导人会晤为什么要喝茶

中印领导人会晤,谈点什么呢?
我的图书馆
中印领导人会晤,谈点什么呢?
北京4月22日电,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与来华工作访问的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共同会见记者时宣布:经中印双方商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将于4月27日至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非正式会晤。看似一则简短的新闻,却隐含着神秘的气息。2017年夏,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后,两国关系出现微妙态势,印度在对峙过程中体现出的姿态,让人吃惊;但印度最终因诸多原因,败下阵来,本次印度在即将参与在6月份青岛举办的上合组织会议前夕,主动要求领导人会晤,是不是很奇怪?有什么事那么着急?等不到在上合组织上说吗?!综观中国在东海划定防空识别区、南海与美国硬对硬、坚持朝核问题政治解决、中印对峙强硬表态、中美贸易摩擦“不惧怕”等,我们感受到中国这艘巨轮确实正在强起来的道路上,正在复兴航程中。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近期,欧美等西方国家及其盟友与俄罗斯因“中毒”事件相互驱逐外交官,人数为1991年“冷战”结束以来最多;但美国总统特朗普仍不顾多名官员劝阻,主动祝贺普京再次当选总统,两人电话通话时没提“中毒”或“干预选举(通俄门事件)”。特朗普执意祝贺普京的行为,引发包括共和党在内的美国政界对特朗普的批评,特朗普借社交媒体发泄不满,认定与俄罗斯搞好关系是“一件好事”,“他们可以帮我们解决与朝鲜、叙利亚、乌克兰、‘伊斯兰国’、伊朗甚至是即将来临的军备竞赛相关的多个难题”。 显然,特朗普希望在国际战略方面,得到俄罗斯的配合,最终推进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稳固美国霸权地位;而美国与俄罗斯搞好了关系,那个国家会是美国的目标呢?而对于俄罗斯呢?近日政府官员也多次提及特朗普的祝贺普京连任俄罗斯总统时,希望与普京在美国白宫会晤的邀请。美俄之间确实存在元首会面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美俄希望就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局势等国际和地区热点作更多互动,这一观点双方官员多次提及;普京也希望分化西方阵营,俄方因“中毒”事件陷入国际孤立,政府官员多次重提特朗普邀请普京到白宫会晤有利于分化西方联盟,符合俄国的利益;另外,如果“特普会”真的能够举行,很可能谈及朝鲜半岛局势。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既然特朗普那么希望与普京会面,为什么会与英国、法国联合军事打击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呢?正常情况下应该营造有利于会晤的良好氛围啊。政经堂(微信公众号mdzjt2017)认为,美国军事打击叙利亚政府军,本身就是一种国际战略;而该军事打击也并不像以往派出地面部队全面清理伊拉克那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军事打击叙利亚政府军,给俄罗斯点颜色看看。而俄罗斯本身也只能通过打“嘴炮”的形式,发表一点强硬声明。背地里自然会通过与美国进行利益交换,来为俄国争取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国际生存空间。这个词很重要,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就知道资本主义国家在将工业革命后,通过大炮黄油、科学探险队、国际贸易等方面,持续的征服、占领了澳大利亚、美洲、非洲等地,最后才打开亚洲国家的大门。一张屈辱的中国地图相对于其他荒无人烟或者原土著居民来说,亚洲国家在18、19世纪仍然是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只有资本主义列强们将世界瓜分完毕后,才有精力和能力共同侵略、占领亚洲国家,包括清政府、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上面这段话基本已经诠释了当下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态势。在当下社会,资本主义国家的本性没有变,各强国之间仍然存在着传统势力范围的问题,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冲突、贸易摩擦等,本质上都是对国际生存空间的争夺。特朗普与金正恩预计5月底或6月初见面,而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已经定于4月27日在板门店会晤,今天两国将举办筹备会议。日本首相安倍晋定已访问美国,与特朗普会面的重点议题之一就是朝鲜半岛核问题。朝中社21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20日举行的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七届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宣布,朝鲜将从21日开始,不再进行任何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废弃朝鲜北部核试验场。只要朝鲜不受核威胁挑衅,朝鲜绝对不使用核武器,不泄露核武器和核技术。朝鲜将集中全部力量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营造对发展经济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朝鲜半岛和世界和平,朝鲜将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积极展开紧密联系和对话。我们发现,朝鲜半岛局势相关方近期互动密切;而朝鲜本身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无论这种信号持续的时间有多久,是真是假,都是一种善意。任何拒绝这种善意的行为本身就是与国际社会为敌,与国际和平为敌。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有那些,大家可以自行脑洞。在朝鲜已经释放善意的情况下,特朗普与普京在半岛事务上的讨论空间已经不大,可能更多讨论叙利亚和乌克兰局势,而特朗普不太可能通过在叙利亚和乌克兰问题上让步,换取普京在朝鲜半岛事务上对美国的支持。在朝鲜已经释放如此善意的情况下,特朗普更没有需要普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支持的必要的,这种牌自然转到了中国手里。什么意思呢?中国现在仍然是朝鲜半岛的主导者,且主导力越来越强。特朗普本人希望改善美俄关系意愿强烈,希望借助与俄罗斯互动,达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更多的考虑可能是组成“反中联盟”,在国际社会上围堵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打压中国复兴过程,以防止美国霸权地位旁落。但俄罗斯敢通过出卖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来换取特朗普的在国际社会上的支持吗?在叙利亚问题上,虽然美国给了普京一个教训,打疼了普京。但普京支持的巴沙尔政权能继续执政吗?政经堂(微信公众号mdzjt2017)认为,未来叙利亚问题不可能这样一直任由反政府武装跟巴沙尔政权继续打下去,在特朗普与普京就各自利益达成共识之后,将很快结束战乱形势,而普京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已经很难继续再支持巴沙尔政权,所以未来美国标榜的民主叙利亚将会通过选举的形式,将巴沙尔政权选举下去,西方主导下的叙利亚将是一个很可能的选项。所以,在叙利亚问题上,普京再输一局。现在的情况下,美俄两国因乌克兰局势、叙利亚战事等龃龉不断,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持续东扩,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迫使俄方战略防守、战术进攻,与西方关系每况愈下。西方阵营反俄浪潮迭起,俄罗斯多名政府官员释放“特普会”的新闻,追求的就是需要与西方和解,通过与特朗普会晤,破解西方正在形成的反俄阵营。为此,俄罗斯很可能愿意克服一切困难促成俄美首脑会面,但现在主动权掌握在美国手中,能否成行还要看特朗普与国内各派人士是否达成妥协。“特普会”的主导权在美国手中,所以如果普京想会晤特朗普不带点礼物怎么行呢?谁又会是普京送给特朗普的“投名状”呢?那得看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有那些,如果大家不知道的话,可以参照那些国家与俄罗斯进行达大规模、长时期、高频率的军购。一个国家愿意从另一个国家长期进口军火,这两家的关系有多好不言自明吧。现在的问题是,仔细阅读刚才那则新闻,我们知道朝鲜通过表态停止核试验和洲际导弹试射,向国际社会释放了善意;如果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不接受的话,那朝鲜就拥有继续搞核武器的可能,而这对于中国、韩国来说是万万不行的,特朗普如果胆敢继续对朝鲜施压,就是与中国作对,为什么呢?因为朝鲜的表态中说了未来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结合政经堂的《》一文,我们应该可以联想到中日韩自贸区。一旦中日韩三国成立自贸区,未来美国干涉亚洲事务的能力将越来越小,而我们大中国将韩国纳入自贸区范围,意味着朝鲜将进入中国的经济循环体系。所以,本来普京即将与特朗普会晤,盘算着一手好牌,支持特朗普的半岛无核化,强硬打压朝鲜,但朝鲜的表态意味着普京送给特朗普的礼物已经贬值了,这也让特朗普难以再提无核化的要求,毕竟人家说了只要不受到核威胁是不会使用核武器的。有的朋友在《》一文中,表示中国将是最大输家,因为朝鲜已经拥有核武器,最好的方法是废止核试验、销毁核武器。这个可能性很小,至少政经堂相信不存在。朝鲜几代领导人的先军政治获得的成果,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放弃?!让老虎自拔牙齿,告诉它以后不需要自行捕食,有人豢养着它,老虎会干吗?要考虑实际情况,尤其是实际的可能性。一个和平安定的朝鲜对于中国十分重要,至少美国拿朝鲜说事的可能性很小,而一旦朝鲜经济纳入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自贸体系,意味着中国在亚洲事务中的主导权将优于美国。这就是政经堂在《》一文中所讲到的,只有中国的军强大了,其他国家才会更相信我们,有的国家才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以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这样奇怪的方式在中美之间搞平衡。所以,朝鲜本次的表态是一对组合拳,赶在特朗普与普京即将会晤之前,宣布停止核试验、发展经济,其实就是搅局俄国与欧美间之间的谈判,尽量干扰对方交易,减轻因为自身问题带给中国的压力。这样导致普京带给特朗普的礼物基本已经贬值了,怎么办呢?普京自然要寻求另一个礼物给特朗普。否则,俄国就拿不到自己想得到的结果,“特普会”本身就没什么意义了。这次确实应该表扬一下朝鲜,如果朝鲜始终坚持以前的强硬态度,将导致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因为中国在这样被动的局势下根本插不上手,虽然呼吁政治协商解决问题,但现实是协商没用。现在我们可以松一口气了,朝鲜的表态让美俄之间的抽屉交易变得异常艰难,本来特朗普可以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给中国打“朝鲜牌”,现在好了,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也不可能支持美国,美国推动了战略支持,在接下来的美朝会谈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而美国为了逼迫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达成战略妥协,各种牌也是狂出,无论是台独、还是其他独,以及韩国积极部署的萨德、中兴芯片、港元贬值等问题,寄希望俄罗斯在东北亚问题上的支持,以此来瓦解中俄的战略同盟关系。现在看来特朗普被金正恩抢先一步,朝鲜牌对特朗普和普京都已经失去价值。韩国每日经济报报道,韩国准备在美朝峰会取得成功的前提下于6月提出朝鲜半岛经济合作计划,建议内容包括修建首尔至北京高速铁路、扩建开城韩朝工业园区等。这有点意思。军事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的国家,韩国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朝鲜这次真能发展经济,解决韩国军事顾虑,驻韩美军的存在意义就没有了,而加上韩国民众的反对,萨德能否部署也将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但问题是,特朗普会坐视日韩倒向中国一边吗?最近有一则新闻《中澳军舰南海相遇,中方操作合法合规》,但中澳之间在南海究竟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中国海军进行了什么专业操作,谁也不知道。就是连澳大利亚都一点也不愿意透露细节。据报道,澳大利亚国防部拒绝就其船舶经过南海的程序细节进行评论。但内部人士称,澳大利亚据美国指示打“中国威胁牌”。澳大利亚胆敢根据美国指示与中国冲突,原因是什么?近日证监会宣布,铁矿石期货将于5月4日正式实施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一句话:中国将继原油期货之后,推出铁矿石期货国际化。而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有什么商品是对外贸易的大项,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当我们国家与澳大利亚争夺其国内最大贸易顺差商品定价权问题时,盛产袋鼠的澳大利亚真的有点“袋鼠急了也咬人的”味道。但中国海军已经用行动表明了我们的立场:不服?来干一仗!大家受累 谢谢支持国家社会就是一张大牌局,有的国家拿着一手好牌,却输个净光,有的国家虽然穷,但拥有全球战略家,也能够在强国环伺下实现生存发展。像普京这样的政治强人,现在基本上也是靠出卖家底来苟延残喘,连现有的战略空间都难以保有;如果没有中国,那普京治下的“强大俄罗斯”早就被西方国家分而食之,所以在“特普会”召开前夕,在朝美领导人会晤前夕,印度外长急匆匆的跑到北京找到我们的外长王毅请求中印两国领导人会晤,非正式会晤。他们会谈什么呢?须知中国在南亚地区是拥有核心利益的,如果有的人胆敢通过出卖中国核心利益来换取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中国将毫不留情的给予回击,届时有的国家将在孤立无援之下,仅仅靠卖石油来支撑国家强大,在美国原油大量出口的过程中,恐怕连买家也找不到;那个时候将很可能继续上演27年前的那场大国悲剧。印度领导人来中国本身就是害怕自己被当成“投名状”给卖了,但为了防止自己不被卖掉,自然要抓紧给中国交点保护费,毕竟中国是说话算话的负责任大国。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散步喝茶聊天,中印领导人轻松会晤背后的玄机
导读:原标题:解局散步喝茶聊天,中印领导人轻松会晤背后的玄机散散步,喝喝茶,聊聊天。、日两天在武汉东湖边上举行的中印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相当友好轻松。近年前,中印洞朗边境对峙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似乎突然被两国领导人的闲庭信步给化解了。习近平提出,中印应该做好邻居、好朋友,莫迪用了四个字:完全同意。其实,今年月初,即将在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莫迪也将参会,到时跟习近平同样会见面。为什么双方还要单独安排在武汉见面?为什么不是正式国事访问,而是“非正式会晤”?实际上,只要有心观察,就会发现武汉会晤
原标题:[解局]散步喝茶聊天,中印领导人轻松会晤背后的玄机散散步,喝喝茶,聊聊天。27、28日两天在武汉东湖边上举行的中印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相当友好轻松。近一年前,中印洞朗边境对峙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似乎突然被两国领导人的闲庭信步给化解了。习近平提出,中印应该做好邻居、好朋友,莫迪用了四个字:完全同意。其实,今年6月初,即将在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莫迪也将参会,到时跟习近平同样会见面。为什么双方还要单独安排在武汉见面?为什么不是正式国事访问,而是“非正式会晤”?实际上,只要有心观察,就会发现武汉会晤是酝酿已久的事。由来按照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的透露,“习主席与莫迪在厦门会晤时,敲定举行非正式会晤。”而印度媒体早先就透露,这次要与中国举行“非正式对话”的动议,是印方在2017年9月的厦门金砖峰会上首先提出的。很显然,峰会前中印间的洞朗对峙是印方提出这一动议的直接原因。2014年5月莫迪政府执政,中印关系逐步呈现“高开低走”的大趋势,洞朗对峙可以说是这一消极互动的顶点。印度在涉及中国重大利益关切的问题上,如涉藏问题,不断地突破政策底线。而在两国分歧的具体议题上,特别是印度申请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1267委员会恐怖分子列名问题上,印度更是对华采取施压方式,试图迫使中国改变政策。在加入NSG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后,印度认为,中国不愿意承认印度是一个有核大国,不愿意接受印度的崛起。印度对中国努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心存疑虑。基于对中国意图的消极认知,当2017年6月中国在洞朗地区进行道路建设时,印度立刻将这一行为视作中国对“现状”的改变,采取了“简单而粗暴”的干涉,一度将两国关系推到可能爆发冲突的边缘。洞朗对峙让双方意识到,彼此间存在巨大的认知差距和战略误判。因此,在日厦门金砖峰会中会晤中,习近平向莫迪指出,中印两国要坚持双方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的基本判断。希望印方能够正确、理性看待中国发展。莫迪也希望能够通过深入的战略沟通来实现对彼此意图的准确认知。由此,双方正式敲定通过“非正式会晤”来加强战略沟通,明确彼此战略意图。当然,确定会晤到实现,期间也产生过不少波折。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提出“印太战略”,得到印度的积极回应,让中国一度怀疑印度试图与美国构建“亚洲北约”。而中印边境也因为印度加大防务设备采购和印度国防部长、内政部长的先后视察,呈现不稳定态势。不过,随着印度前驻华大使顾凯杰(Vijay Keshav Gokhale)在2018年1月被任命为外秘,印度对华关系开始显示积极迹象。也因为2月下旬顾凯杰访华,武汉会晤正式敲定。4月,在历经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外交部长的陆续访华后,才最终敲定议程并在4月22日最终公布会晤的消息。细节还记得2014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莫迪就邀请习近平夫妇去了他的老家古吉拉特邦。而2015年5月,莫迪回访中国,首站就去了习近平的家乡陕西,习近平亲自迎接并陪同参观。领导人的家乡外交,很是用心。这次两人会晤,为什么将会晤地点选在武汉?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给出的解释是,莫迪总理到访过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厦门等中国城市,可谓东南西北都到过,但未到访过中部。因此,希望武汉之行能成为莫迪总理的全新体验,进一步增进他对中国的了解。罗照辉大使则提供了更多的理由:武汉是九省通衢之地,与印度的往来密切。目前,在湖北留学的印度学生有1300多人。华中师范大学设有印度研究中心。距离武汉不远的三峡大学有300多名印度留学生。武汉的高新科技企业烽火科技在印运营良好,对,就是习近平在武汉考察的那家科技企业。这次会晤的安排,明显让莫迪很高兴。印度外交部发言人Raveesh Kumar在推特上说,习主席两次赴外地接待莫迪总理(2015年赴西安、2018年赴武汉),莫迪总理很是感激。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在礼宾上做了精心安排,互动形式丰富多彩,一方面显示出主人的好客之道,另一方面自然也有其“蕴意”。精心在哪?两天的武汉会晤总共安排了6场活动。4月27日的首次活动安排在当天下午,完全与正式访问的紧张议程形成强烈差别。如此安排,契合了印度人一般的生活习惯。印度人一般是上午11点之后才进入工作状态,加上中国与印度存在两个半小时的时差,所以首场活动安排在下午就完全是按照印度的“节奏”了。另外,既然是非正式的“友谊之旅”,那就应该是完全休闲的状态。4月27日下午,习近平同莫迪共同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一方面是显然是基于两国都是文明古国,文明与文化的纽带构成了两国数千年历史的一部分。莫迪就说过,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中印两大文明具有和平向善的共同本质和心灵相通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追溯传统的文明,也是意在强调两国互为重要邻居数千年,必须加强对话、和平相处、世代友好。4月28日,中方则安排了两国领导人在武汉东湖边闲庭信步,随后乘船游览,在轻松、舒适、友好的气氛中,两人就中印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成果既然是“非正式会晤”,就是不设具体议题,不签署协议,不发表联合文件,主要是领导人就涉及双边和国际层面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在岛叔看来,可以用“三个旅”来总结这次会晤的成果。这是一场“交心之旅”。正如莫迪说的,“两天来,我同习近平主席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发展印中关系的高度重视和亲力引领”,让印度看到了中国对印度的重视,以及发展同印度友好关系的迫切。这是一场“和平之旅”。这次会晤,习近平有个重大的战略判断: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中印应该是好邻居,好朋友”。中印各自的发展壮大是彼此的机遇,而不是威胁。这个得到了莫迪的积极回应。中印都承诺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政策,要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两个伟大邻邦友好合作的大道”。这也就意味着,印度不会参加可能针对中国的政治军事同盟,继续坚持印度传统的不结盟政策。这是一场“发展之旅”。双方领导人都同意,要“推进全方位合作,支持各自国家现代化进程”,以“释放两大新兴经济体的蓬勃活力”。为了会晤成果的具体化,习近平还提出了未来五个工作规划和重点:要进行更加密切的战略沟通,及时就双方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大方向,确保对话机制有效运行;要开展更加深入的务实合作;要促进更加广泛的人文交流;要以更加成熟方式处理好分歧问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建设。其中,要求以更加成熟方式处理好分歧问题,无疑是对过去数年经验和教训的反思。武汉会晤可以说真正实现了洞朗对峙后中印关系“再出发”。邓小平说过,只有中印两国都发展起来了,才会有真正的“亚洲世纪”。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提出“亚洲复兴”,明确称“只有中印共同崛起,才是真正亚洲世纪的到来”。做为世界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世界都会聆听”。而要用一个声音说话,有两个字是根本,就是习近平在这次会晤中提出的中印关系一个基础——互信。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散步喝茶聊天,中印领导人轻松会晤背后的玄机
散散步,喝喝茶,聊聊天。27、28日两天在武汉东湖边上举行的中印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相当友好轻松。
近一年前,中印洞朗边境对峙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似乎突然被两国领导人的闲庭信步给化解了。习近平提出,中印应该做好邻居、好朋友,莫迪用了四个字:完全同意。
其实,今年6月初,即将在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莫迪也将参会,到时跟习近平同样会见面。为什么双方还要单独安排在武汉见面?为什么不是正式国事访问,而是“非正式会晤”?
实际上,只要有心观察,就会发现武汉会晤是酝酿已久的事。
按照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的透露,“习主席与莫迪在厦门会晤时,敲定举行非正式会晤。”而印度媒体早先就透露,这次要与中国举行“非正式对话”的动议,是印方在2017年9月的厦门金砖峰会上首先提出的。
很显然,峰会前中印间的洞朗对峙是印方提出这一动议的直接原因。
2014年5月莫迪政府执政,中印关系逐步呈现“高开低走”的大趋势,洞朗对峙可以说是这一消极互动的顶点。印度在涉及中国重大利益关切的问题上,如涉藏问题,不断地突破政策底线。而在两国分歧的具体议题上,特别是印度申请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1267委员会恐怖分子列名问题上,印度更是对华采取施压方式,试图迫使中国改变政策。
在加入NSG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后,印度认为,中国不愿意承认印度是一个有核大国,不愿意接受印度的崛起。印度对中国努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心存疑虑。基于对中国意图的消极认知,当2017年6月中国在洞朗地区进行道路建设时,印度立刻将这一行为视作中国对“现状”的改变,采取了“简单而粗暴”的干涉,一度将两国关系推到可能爆发冲突的边缘。
洞朗对峙让双方意识到,彼此间存在巨大的认知差距和战略误判。因此,在日厦门金砖峰会中会晤中,习近平向莫迪指出,中印两国要坚持双方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的基本判断。希望印方能够正确、理性看待中国发展。莫迪也希望能够通过深入的战略沟通来实现对彼此意图的准确认知。由此,双方正式敲定通过“非正式会晤”来加强战略沟通,明确彼此战略意图。
当然,确定会晤到实现,期间也产生过不少波折。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提出“印太战略”,得到印度的积极回应,让中国一度怀疑印度试图与美国构建“亚洲北约”。而中印边境也因为印度加大防务设备采购和印度国防部长、内政部长的先后视察,呈现不稳定态势。
不过,随着印度前驻华大使顾凯杰(Vijay Keshav
Gokhale)在2018年1月被任命为外秘,印度对华关系开始显示积极迹象。也因为2月下旬顾凯杰访华,武汉会晤正式敲定。4月,在历经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外交部长的陆续访华后,才最终敲定议程并在4月22日最终公布会晤的消息。
还记得2014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莫迪就邀请习近平夫妇去了他的老家古吉拉特邦。而2015年5月,莫迪回访中国,首站就去了习近平的家乡陕西,习近平亲自迎接并陪同参观。领导人的家乡外交,很是用心。这次两人会晤,为什么将会晤地点选在武汉?
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给出的解释是,莫迪总理到访过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厦门等中国城市,可谓东南西北都到过,但未到访过中部。因此,希望武汉之行能成为莫迪总理的全新体验,进一步增进他对中国的了解。
罗照辉大使则提供了更多的理由:武汉是九省通衢之地,与印度的往来密切。目前,在湖北留学的印度学生有1300多人。华中师范大学设有印度研究中心。距离武汉不远的三峡大学有300多名印度留学生。武汉的高新科技企业烽火科技在印运营良好,对,就是习近平在武汉考察的那家科技企业。
这次会晤的安排,明显让莫迪很高兴。印度外交部发言人Raveesh
Kumar在推特上说,习主席两次赴外地接待莫迪总理(2015年赴西安、2018年赴武汉),莫迪总理很是感激。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在礼宾上做了精心安排,互动形式丰富多彩,一方面显示出主人的好客之道,另一方面自然也有其“蕴意”。
精心在哪?
两天的武汉会晤总共安排了6场活动。4月27日的首次活动安排在当天下午,完全与正式访问的紧张议程形成强烈差别。如此安排,契合了印度人一般的生活习惯。印度人一般是上午11点之后才进入工作状态,加上中国与印度存在两个半小时的时差,所以首场活动安排在下午就完全是按照印度的“节奏”了。另外,既然是非正式的“友谊之旅”,那就应该是完全休闲的状态。
4月27日下午,习近平同莫迪共同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一方面是显然是基于两国都是文明古国,文明与文化的纽带构成了两国数千年历史的一部分。莫迪就说过,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中印两大文明具有和平向善的共同本质和心灵相通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追溯传统的文明,也是意在强调两国互为重要邻居数千年,必须加强对话、和平相处、世代友好。
4月28日,中方则安排了两国领导人在武汉东湖边闲庭信步,随后乘船游览,在轻松、舒适、友好的气氛中,两人就中印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
既然是“非正式会晤”,就是不设具体议题,不签署协议,不发表联合文件,主要是领导人就涉及双边和国际层面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在岛叔看来,可以用“三个旅”来总结这次会晤的成果。
这是一场“交心之旅”。
正如莫迪说的,“两天来,我同习近平主席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发展印中关系的高度重视和亲力引领”,让印度看到了中国对印度的重视,以及发展同印度友好关系的迫切。
这是一场“和平之旅”。
这次会晤,习近平有个重大的战略判断: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中印应该是好邻居,好朋友”。中印各自的发展壮大是彼此的机遇,而不是威胁。这个得到了莫迪的积极回应。中印都承诺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政策,要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两个伟大邻邦友好合作的大道”。这也就意味着,印度不会参加可能针对中国的政治军事同盟,继续坚持印度传统的不结盟政策。
这是一场“发展之旅”。
双方领导人都同意,要“推进全方位合作,支持各自国家现代化进程”,以“释放两大新兴经济体的蓬勃活力”。
为了会晤成果的具体化,习近平还提出了未来五个工作规划和重点:要进行更加密切的战略沟通,及时就双方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大方向,确保对话机制有效运行;要开展更加深入的务实合作;要促进更加广泛的人文交流;要以更加成熟方式处理好分歧问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建设。其中,要求以更加成熟方式处理好分歧问题,无疑是对过去数年经验和教训的反思。
武汉会晤可以说真正实现了洞朗对峙后中印关系“再出发”。邓小平说过,只有中印两国都发展起来了,才会有真正的“亚洲世纪”。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提出“亚洲复兴”,明确称“只有中印共同崛起,才是真正亚洲世纪的到来”。
做为世界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世界都会聆听”。而要用一个声音说话,有两个字是根本,就是习近平在这次会晤中提出的中印关系一个基础——互信。(作者林民旺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微信公众号侠客岛
来源:微信公众号侠客岛}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