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简单的IT三大定律分类有哪些

  • A:seo是做网站权重和关键词排名的,网站打开速度慢对客户体验感不好,转化率有影响,对排名和权重没有直接影响的,所以网站打开速度慢对seo影响不大。

  • A:具体要看项目情况而定,SEO包含的内容较多,不仅仅是关键词排名,要是全网优化的话,价格会高些。

  • A:丝网分类很乱,你可以去找一家公司,卖丝网的。

  • A:在网站推广方法中,搜索引擎推广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而Google目前是世界最NB的搜索引擎了,占全球56%的搜索引擎市场,所以网站在Google中的推广不可忽视。

  • A:大致上分6种流量来源:自然的流量、黑链流量、外链流量、网站关键词流量、友情链接的流量,站群流量。

  • A:做好网站优化,就得一步步来,谁都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

  • A:要看具体原因,譬如我手上现在一个客户5月就签了合同,到现在还没办法做完,资料没提供,根本无法操作下去如果你已经很配合的去做了,人家还是拖延,你直接拿合同跟他说解除合同,损失按合同说明的计算

  • A:1、中转点或海外仓和货代服务支持昂贵的物流费用是品牌商跨境贸易较大难点之一第一步首先需要一个团队(技术(这里需要懂网站优化的人)、产品、运营、市场必不

  • A:我给你一个seo的公式,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吧!

  • A:SEO部门主管外链专业推广人员网站编辑.seo专员数据分析人员网站美工竞价专员

  • A:1.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降低沟通成本一直是大家追求的目标。

  • A:你好,我是做seo的,刚做了一个技术博客。

  • A:首先,你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水平,除了一小部分经验丰富的高手会自己原创外,很多高手都是伪原创文章,毕竟没有谁有那么多时间去天天码字。

  • A:网络工程师主要是对国内各大城市的网络进行搭建的网络管理,这涉及一个局网、广网的综合管理、优化、6.网络应用开发,企业的网站的基本开发、互动性开发,

  • A:好像很少有这个岗位,一般做网络的都是系统集成商,网络优化目前有发现有问题,广播风暴问题,解决配置vlan隔离广播,带宽问题增加带宽,设备问题升级设备,别的问题很少,网站优化有两方面一般有seo指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提高排名的,另外一

  • A:2016年,我国大数据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各级政府和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支撑能力日益增强。

  • A:可以通过一些seo检测软件,就是普通的站长工具,对比查询那些方便要做优化。

  • A:SEO是针对搜索引擎而言的,像赶集和58这种分类信息网站,如果是非会员的信息肯定是要排在会员的推广帖子后面的,图片,描述尽量详细提高帖子的质量度可以使排名比较靠前。

  • A:建议可以使用一些:1、查看工具,如中国站长工具、爱站站长工具。

  • A:对于SEO的站内优化,妮子很少谈到站内网页图片是如何优化的,因为图片和文字比较来说有一定难度,文字多点可能更好对关键词,锚文本等优化,这样对关键词排名更有利。

  • A:你可以使用style属性或是CSS。

  • A:是新浪博客官方投放的广告,商家给新浪广告费之后,新浪放上去的。

  • A:1.查网站基本信息:站长工具和爱站。

  • A:北京属于中国的一线城市,至于说SEO薪资的问题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也要看个人的能力,我就在北京做SEO,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元,属于公司的外链专员与网站编辑;2、元,一般的SEO主管,能够独立优化一个网站,并

  • A:seo优化工程师工资挺高的。

  • A:网站SEO优化这需要具备以下知识:基本SEO技术:从事SEO行业最基本的要求,比如网页标题的写法、404页面、robots.txt、死链接、URL标准化、网站结构等知识。

}
IT行业的岗位大概都有哪些?招聘会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岗位需求都指的是什么啊?
IT行业的岗位大概分为研发类、市场类、技术支持类、生产类、管理类,到招聘会时,可以按照这个分类问问面试官,你们这个职务,是研发职务还是生产职务,可能某些小公司的面试官会被你问住:)

1、研发类岗位 包括软件研发和硬件研发,在一个公司里面完成项目开发,或者定制产品,一般说来,软件研发基本上就算产品的设计者和制造者,硬件研发,只能算设计者。因为后面还有生产环节。

通常研发岗位包括RD,QA,以及配置管理员,架构师,小组长,项目经理,研发助理等,就是研究部分所有的职位。部门经理一般没有计算在内,部门经理管人,应该算管理岗位。不过有些小公司,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甚至架构师,都不分,因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其中RD,就是我们说得最多的设计人员了。

RD 这个词有讲究,就是设计和实施,是两个意思,设计,是决定一个东西怎么做,实施是把它做出来,我们刚开始,可能都是先做实施,慢慢走到设计,模块设计,系统设计等等,如果做得好,以后慢慢专门做设计,就是架构师了。

软件人员一般RD不分,设计者通常就是实施者,因为基本上程序敲完,产品也就出来了。硬件人员则不同,一般就是设计者,以及第一轮白盒测试的QA,自己测,当产品测试稳定、定型,就可以交给中试部进行产品测试,最终上线贴片生产。

QA 这里面一般细分为软件测试和产品中试,像华为、迈普这类大中型企业,以生产硬件产品为主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中试部,中试部简单说,就是专门测试硬件的,比如各种静电测试,温度测试,跌落、震动测试等,为产品最终上线做准备。

软件研发通常还有个角色很重要,就是配置管理员,一般小公司没有这个角色,由负责的测试人员兼任,大公司会专门设置这个角色,并且这个角色还有商业秘密保全的功能。

软件人员开发的产品,在自己的机器上,一般叫测试版,只有提交到CVS或SVN等版本管理系统,才叫产品,测试部不是从软件人员手里拿软件去测,而是由配置管理员在中心服务器上,将软件产品从源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生成安装程序包,然后发给测试部,测试部测试完毕,返回测试报告,公司领导签字后,以后软件产品的发货,就是配置管理员负责发货。

在大公司,软件一旦投测,如果RD发现有个小bug,小公司可能打个招呼就改了,项目控制流程上看不出来,但在大公司,必须发文,说明上一版本作废,然后重新发测试申请,重新提交代码走流程,项目流程上就记录,废版一次,以后就是扣工资的依据。因此,大公司的程序员一般比较严谨,发版测试很谨慎,就是怕出现这类bug,这样的缺点是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可能客户提交一个bug,RD改只要几分钟,但是流程要走一两天,但是好处是产品质量有保证,每个人的工作结果都记录在案,便于管理,且程序外泄几乎不可能。

国外很多程序员,可能在一个公司工作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自己服务的计算机,RD都在终端工作,自己本地测试好了,提交到中心服务器,由配置管理员负责最后的编译和提交。

这大约是最多的,往低里说,电脑城的谈单员,就是市场,往高里说,华为、Cisco的地区总裁,其实也是市场角色。市场根据个人经验,又分为Sales和Marketing,前者是简单的客户成交服务者,即客户准备购买,完成买卖手续,协助送货什么的,Dell那边的电话销售小姐,大约就是这个角色,由于Dell是定制,因此她们还需要下订单。后者就是属于较高层级的销售人员了,可以引导市场,引导客户,促成交易。

一般说来,市场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很少有朋友是天才,上来就可以做到Marketing的,都是从Sales先入手,慢慢练,这个过程,可能比一个程序员走到架构师还难,很多销售人员,做一辈子,都做不到Marketing的,不信,去商场看看售货员,公交车的售票员,都是Sales。

我们经常说,每个行业都有英雄,其实市场中,Marketing就是英雄,一般说来,走到这一步,就可以站在这个行业的巅峰,出去讲课,拿最高的佣金,享受猎头挖角的快感等等。不过,很难的,有句话请大家注意,“这个世界上,99%的销售人员,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说的就是这个问题”,那1%才是Marketing。

通常情况下,开发人员瞧不起市场人员,总觉得对方是耍嘴皮子的,但市场人员同样也瞧不起开发人员,总觉得这帮书呆子不创造价值。呵呵,大家别生气,大多数公司,把研发单位,看做最大的成本单位,只花钱,不创造价值的,虽然我们设计了产品,但公司的财务上,这部分是没有价值的,产品价值是在销售出去以后才体现出来,因此,财务上看,研发部门总是赤字一片。

其实,真正厉害的市场人员,我们研发人员还是要尊重的,要知道,一个研发人员要成名成家,其实很容易,随便什么东西,攻克一个难点,出几篇论文,出一个产品,这个研发人员就可以在公司里面牛起来了,一个研究院,至少20%~30%都是这种牛人。但是,市场要能做到Marketing,前面说过,1%,可能都不到,你说这帮人算不算精英?

3、技术支持类岗位 技术支持,往低里说,电脑城的拼机器的,也是技术支持人员,通常由谈单员兼任,谈单员通常由大学生勤工俭学兼任,呵呵,一起练了。再往上,客户那边送货,把包装拆开,技术,联网,技术,调试网络,技术,再大了,这里说句话,希望大家不要见怪,网络管理员,其实也是技术支持。

以前有段时间,MCSE很流行,后来发现,研发单位招人,根本不看这个,因为这个学习的是如何操作机器,而研发是设计机器以及操作模式,让别人操作。CCIE也是啊,因此,当时很多说法其实是有点误导,说学了这些证书可以不上大学,成都还出现过一个娃娃,高三毕业考过了MCSE,就不上大学了的事情,现在不这么说了,因为毕竟上大学才是王道。光靠这个证书,是吃不了一辈子饭的。

在华为,迈普,技术支持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负责给客户送货,因为他们出路由器,安装配置有一大堆事情,电信局又是大牛,人家才不会去管这个事呢,厂家来人解决。顺便说一句,电信局守机房的,也是技术支持。

原来没这个职业,就要研发人员兼任,因为这毕竟是个技术活,不过,久了研发人员不干了,天天出差,还做什么研发,老板也不干了,因为研发人员工资高,在大家看来,连连线,配置几个IP地址,这不复杂,如果用研发人员干,成本太高了。

喏,就这样,一个独有的职业,技术支持,在IT企业被定义出来,许多年轻的朋友,希望进入IT业,没有本钱,不会做老板,也进不去一些大型公司的门,一般选择,就是在电脑城做技术支持起步。

现在很多系统集成公司,他们定义的项目经理,和研发单位的项目经理不太一样,其实也是技术支持,这类公司一般都是经销商,不是制造商,自己没有产品,靠代理别人的产品再销售来获取利润,一般说来,渠道这个词,就是指这类公司。这些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主要工作就是看,我代理了哪些产品,哪些产品利润高,我怎么给客户报方案,把利润高的产品设计进去,等等。

这里面其实也有设计工作,但是,显而易见,这部分设计工作和前面的研发架构师的设计,是两个层面。

当然,这里有两个特例,一个是目前很多中小型,做网络应用的架构师,他们也有这个设计部分,这些企业一般都是项目制,没有自己的产品,每一单都要定制开发,这类和前面的系统集成设计有一定类似,因为很多项目包括了设备采购什么的。

另外一个特例就是系统集成设计,通常就是Marketing的活,因为自从IBM提出卖服务的概念以后,给客户交钥匙工程成为主流,大家都说自己是解决方案提供商,因此,Marketing通常就是采集需求,利用本公司产品或者代理的产品,组成解决方案,一体化提供给客户。

因此,从职业发展途径,技术支持一般说来,也可以走到Marketing。通常Marketing有两个产生渠道,Servicer技术支持,或Sales销售。

当然,这里也看出技术支持这个职业的短板,因为Marketing毕竟是销售为主,因此,销售能力占主导,技术支持人员由于长期和机器打交道,因此,恐怕也是机器脸居多,卖东西能力很差,因此,技术支持能转成Marketing的,更少。


当然,也有技术支持人员转回来做研发的,不过,也很少。

4、管理类岗位 一般说来,管理本身是抽象的,并不是IT业的管理,一定只能从IT业产生,或者一定只能管IT业,IBM的总裁郭士纳,就不是IT业出生,管理的英雄们,例子就太多了,他们有个统一的称呼,职业经理人。


前面说的几种,总的来说,都可以最终成长为管理,不过,管理也是最难的,一来人是最复杂的,不像机器那么好打交道,二来,管理要看运气,单纯说水平不行,得老板看得上才行,你说是吧?
因此,研发,销售,技术,要想成为管理,这个成功率,一般不高于1%的,不信,数数你们公司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比例,或者,学校里面老师和学生的比例,虽然这不准,但基本能说明一点问题。

5、生产类岗位 这个岗位其实各公司都有,不过大多数老板不承认,员工也不愿意承认,呵呵。


大型公司,如华为、迈普,Intel等,以生产硬件产品为主的,基本上都有生产部,记住啊,这个生产部很重要,生产,仓储,物流,基本都在这一块。
千万别小看生产,目前生产线上的工人,由于要开贴片机什么的,基本上都要大专学历,还要培训的,有些目前找工作特别困难的同学,不妨考虑一下这类大型企业的生产岗位。
大型制造业,如美的,海尔等,他们很多管理层都是生产线上下来的,生产线上也不都是工人岗位,很多生产工艺师,工装设计师什么的,都需要设计这门工作,如果一个学历较高的人进入这个部门,只要自己肯努力,其实也很容易出头,毕竟周围的竞争对手太低了,呵呵,比起研究院来说,要容易得多。

6、其他类岗位 这就太多了,老板就属于其他了,呵呵,创业也属于其他,由于这部分不带普遍性,就不多说了。各级行政人员,如财务,秘书,都算其他吧。(

}

摘要:整个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ies,简称IT)产业包括很多领域、很多环节,这些环节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和世界上任何事物同样,IT 产业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并且有着它自身发展规律的。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军所著的《浪潮之巅》第四章。该书主要通过生动的例子讲述了Google、IBM、Microsoft、贝尔等几大著名企业,从产品、市场到企业内部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国外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生存发展之道。该书将于2011年8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推出,特此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授权。

整个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ies,简称IT)产业包括很多领域、很多环节,这些环节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和世界上任何事物同样,IT产业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并且有着它自身发展规律的。这些规律,被IT领域的人总结成一些定律,称为IT定律(IT Laws)。我们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分几次介绍这些定律。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摩尔定律(Moore's Law)、安迪——比尔定律(Andy and Bill's Law)和反摩尔定律(Reverse Moore's Law)。这三个定律和在一起,描述了IT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规律。

科技行业流传着很多关于比尔·盖茨的故事,其中一个是他和通用汽车公司老板之间的对话。盖茨说,如果汽车工业能够像计算机领域一样发展,那么今天,买一辆汽车只需要25美元,一升汽油能跑400公里。通用汽车老板反击盖茨的话我们暂且不论,这个故事至少说明计算机和整个IT行业的发展比传统工业要快得多。

最早看到这个现象的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 摩尔(GordonMoore)博士。早在1965年,他就提出,在至多10年内,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到18个月。现在,每18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每18个月价钱会降一半。虽然,这个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但几十年来IT行业的发展始终遵循着摩尔定律预测的速度。

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的速度是能在一秒钟完成5000次定点的加减法运算。这个30米长、两米多高的庞然大物,重27吨,耗电15万瓦。到2007年我第一次在Google黑板报上登这篇博客时,当时使用英特尔酷睿芯片的个人电脑计算速度是每秒500亿次浮点运算,已经是ENIAC的1000万倍,体积耗电量就更不用比了。那一年(2007年),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IBM的蓝色基因(BlueGene/L),速度高达每秒钟367亿次浮点运算,是ENIAC的734亿倍,正好是每20个月翻一番,和摩尔定律的预测大致相同。2010年11月,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是中国的天河1A,计算速度高达2.57万亿次,仅仅3年,又比2007年IBM

计算机速度的提高如此,存储容量的增长更快,大约每15个月就翻一番。1976年,苹果计算机的软盘驱动器容量为160KB,大约能存下80页的中文书。今天,同样价钱的台式个人电脑硬盘容量可以到500GB,是当时苹果机的300万倍,可以存得下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全部文字部分。不仅如此,这十几年来,网络的传播速度也几乎是按摩尔定律的规律在增长。13年前,我有幸成为中国第一批上网的用户,那时还是通过高能物理所到斯坦福大学线性加速实验室的一根专用线路和互联网相联,当时电话调

制解调器的速度是2.4Kbps,如果下载Google拼音输入法需要8个小时。2007年,商用的ADSL通过同样一根电话线可以做到10Mbps的传输率,是13年前的4000倍,几乎每年翻一番,下载Google拼音输入法或腾讯的QQ只要10秒钟左右。四年后的今天,一些地区光纤入户已经开始,网络的传输率又可以提升一个到两个数量级。在世界经济的前五大行业,即金融、IT、医疗和制药、能源和日用消费品,只有IT一个行业可以以持续翻番的速度进步。

人们多次怀疑摩尔定律还能适用多少年,就连摩尔本人一开始也只认为IT领域可以按这么高的速度发展10年,至于以后当时他也说不清了。而事实上,从二战后至今,IT领域的技术进步一直是每一到两年翻一番,至今看不到停下来的迹象。至少,在我第一次刊登这篇博客的2007年到2011年的今天,摩尔定律依然适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行业做到了这一点。因此,IT行业必然有它的特殊性。

和任何其他商品相比,IT产品的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非常少,成本几乎是零。以半导体行业为例,2006年2时一个英特尔的酷睿双核处理器集成了2.9亿个晶体管,35年前的英特尔8086处理器仅有30000个晶体管。虽然二者的集成度相差近10000倍,但是所消耗的原材料差不太多。IT行业硬件的制造成本主要是制造设备的成本。据半导体设备制造商AppliedMaterials公司介绍,建一套能生产45纳米工艺酷睿四核芯片的生产线,总投资在30-40亿美元。从2006到2010过去的5年,英特尔公司的研发费用为每年六七十亿美元。当然,英特尔在研制酷睿的同时还研发了很多不成功的芯片,直接投到酷睿上的没有那么多。但是英特尔平均一年也未必能研制出一个酷睿这样的产品,如果把英特尔的研发成本摊到所有成功的芯片上,像酷睿这样的大芯片的研发费和英特尔一年的研发总预算是在同一个数量级。假如我们将这两项成本平摊到前一亿片酷睿处理器中,平均每片要摊上近100美元。这样,当英特尔公司最新处理器上市时,它们的价格总是很贵;但是,在收回生产线和研发两项主要成本后,酷睿处理器的制造成本就变得非常低,英特尔就有了大幅度降价的空间。在过去的5年里英特尔PC机处理器销量在两亿片左右,因此,一种新的处理器收回成本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半。通常,用户可以看到,一般新的处理器发布一年半以后,价格会开始大幅下调。当然,英特尔的新品此时也已经在研发中。

摩尔定律主导着IT行业的发展。首先,为了能使摩尔定律成立,IT公司必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下一代产品的开发。这就要求,IT公司在

研发上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使得每个产品的市场不会有太多的竞争者。在美国,主要IT市场大都只有一大一小两个主要竞争者。比如,在计算机处理器芯片方面,只有英特尔和AMD两家;在高端系统和服务方面,只有IBM和太阳(已经被甲骨文并购);在3G手机处理器方面, 只有高通(Qualcomm)、博通(BoardCom)、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简称TI)和Marvell

其次,由于有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应用会不断涌现。比如,20年前,将高清晰度电影(分辨率)数字化的计算量连IBM的大型机也无法胜任;现在,一台笔记本大小的索尼游戏机就可以做到。这就为一些新兴公司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比如,在10年前,不会有人去想办一个YouTube这样的公司,因为那时候网络的速度无法满足在网上看录像的要求;现在YouTube已经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

第三,摩尔定律使得各个公司现在的研发必须针对多年后的市场。我们不妨往后看10年,如果我现在提出10年后家庭上网的速度将提高一千倍,也许有人觉得我疯了。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能够达到的目标。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每个家庭可以同时点播三部高清晰度、环绕立体声的电影,在三个不同的电视机上收看。还可以随时快进和跳跃到下一章节,在任何时候停下来后,下次可以接着看。在看三部电影的同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录像和文件等信息存到一个在线的服务器上,从家里访问起来就如同存在自己本机上一样快。这并不是我自己杜撰出来的幻想,我在2007年为Google黑板报写这篇稿时的想法,已经在当时思科和微软等公司已经开始实施的IP–TV的计划中。后来虽然无论是思科,还是微软这方面都没有做成功,因为它们太大、行动太慢;但是苹果、Google 和Netflix(一家以邮递出租电影、电视剧的公司)现在基本上把这件事做成了。2010年,Google甚至提出了比我四年前提出的每户100Mbps更激进的光纤入户的设想,那时每家的上网速度真将提高上千倍。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两方面的。摩尔定律的存在,让现有的IT公司必须有办法消除摩尔定律带来的不利因素,即每18 个月价格降一半。这一点,我们在接下来的两节中再讨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T三大定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