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怎么才能背东西快题快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背书怎样才能背得又快又准?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背书,首先要理解文意.把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的背法是最好的背书方法.不理解,死记硬背,主要靠的是声音对大脑的刺激,以及因为口的动作重复而产生的记忆,记得较慢;单凭理解记忆,对所背内容虽然了解,但对具体的表述方式和表述语言记忆不深,所以一般来说即使背会,错误率也会较高.所以背书前,首先要理解文意,对于现代文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小,可能问题不大,对文言文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尤其应该注意先理解文意.其次,要读准字音.全文无论有多少个生字,最好是要查一下,音怎么读,意思是什么.因为,如果你现在读错字,背会后,可能就一辈子都背错这个字,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没有人给你纠正发音的错误.在关键的时候,可能会让你因说错音而难堪.对于文章中的对偶句、排比句要特别注意前后的次序,对于在文中作用相同、结构相似的句子更要记准.有些诗歌,因为有韵律,所以背起来可能比散文更好背一些,其基本方法,与上面相似.最后,还要及时复习,背会以后,要想记得牢,还要在背会当天、一天、一个星期后,再复习一下,这样重复巩固,才能加强记忆,才会记得时间长、记得牢固.再次,在反复读时,应由词到句,由句到句群,由句群到段,由段到文.先要读准词.读准词是读准句、背准句的前提.读准词然后由词到句,把句读准.对于较长的段落,一下子难以读完背会,就把它分成几节,怎样分节?看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把段落分成句群.所谓句群,就是意义关系比较紧密的,或者说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意义的一组句子.读准句后,就要把意义关系相对紧密的句群合在一起读,先把这个句群串在一起读熟背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背题是最简单的提高学习考分方法
背题是最简单的提高学习考分方法
我在讲我个人的学习经历的时候,很多人都为我在高三冲刺阶段成绩的突飞猛进感到惊讶,其实能在短时间内提高那么多,也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回头来看我当时采用的一种最简单的办法——背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以语文作文为例,其实作文就是一道很大的“大题”,值得好好地背上一背。不过我不赞成背诵那些每年高考的“优秀作文”,稍微看一看了解一下高考的评分标准可以,作为范文来背诵就档次太低了。我建议多背一些名家名篇,所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只有从水平比你高一大截的文章中吸取精华,在考场上你能把它发挥出一小部分来就算得上是一篇优秀作文了。
我以前作文水平比较差,60分的作文一般成绩在46左右,我也不大明白为什么,我语文基础知识不错,前面的题以很快的速度就做完了,到作文差不多还剩一个小时,然而无从下笔,冥思苦想半个小时,才发现时间来不及了,慌忙胡写两句交上去,每次考试作文下来几乎都是46,好一点47,差一点45,一两年没变过。水平如此稳定,也算难得。为了提高作文分数,我想了很多办法,读了很多指导作文的书,也读了许多高考范文,还读了许多名家散文、诗歌,统统没用或者收效甚微。一直到高三下学期,我想了一个办法,终于很快地把作文成绩提高了。
我找来十分喜欢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挑出其中我认为写的最好的一些章节,把它们背了一遍。背得非常辛苦,第一天背一遍,第二天再背一遍,如此反复再三,一个月下来,我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中,抽空背了大约十来个章节。而且非常熟,有的时候在上学的路上都是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所以有的章节我现在都还记得,比如《废墟》的第一部分、《阳关雪》的最后三段、《乡关何处》的前三段等等。就这么简单,一个月以后的期中考试,我顿时觉得文思如泉涌,几乎没怎么花时间就开始破题,写得极快,最后成绩下来,52分。简直高兴得我要流泪:我读了三年高中,语文作文还从没上过50呢,今天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后来我再进一步对取得的成绩加以巩固,作文成绩就稳定在54左右了,当然由于我起步晚,冲刺阶段时间紧张,没能取得进一步突破,最后高考作文也只考了54分。
背诵余秋雨的散文能快速提高作文水平,这是我事先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以前熟读过《文化苦旅》,对作文水平提高并不大,为什么一背之下,竟然如此突飞猛进呢?
这其实跟看书与做题的区别有异曲同工之处,看书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做题则真正从自己脑子里边转了好几个弯,调动了更多的脑细胞来参加这项工作,自然领悟和理解要深得多。背诵也是一样,它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名家的文字表达技巧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很多同学不愿背诵认为太浪费时间,读一段二三百字的文字只要五分钟,而背熟记牢则要半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但如果仅仅泛泛而读,看完就忘了,看多少遍忘多少遍,花的时间更多而且效果远不如背诵,所以我们要舍得在这上边花苦功夫。
我通过背诵余秋雨的散文提高了作文水平,但并不是让大家都去背余秋雨的文章,有的人觉得余秋雨的文章写的过于做作,读起来很不爽快,那你就没必要强迫自己去读余秋雨。世界上没有读过余秋雨而能把文章写的很漂亮的人海了去了。再比如我自己,非常不喜欢读钱钟书的文章,我曾经买过好几本钱钟书的散文集来看,没有哪一次能看上十页的。说实话,我就是觉得他老人家的文章完全就是没完没了的典故的堆砌,毫无激动人心之处,我倒更喜欢读叔本华,叔本华的散文几乎没有任何引用,但处处都是诱人的思想。所以尽管大家都说钱钟书好,独独我不喜欢,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写作水平。相反,如果别人说好的东西,你明明不喜欢还要装着喜欢或者强迫自己喜欢,那么没有兴趣的阅读和背诵只会使你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甚至把你身上原本具有的优点都给掩盖了。
所以,选择名家名篇来背诵有一个很简单易行的办法:你拿起来,随便看五分钟。如果它在五分钟内吸引了你,那就可以选;如果五分钟之内不能吸引你,无论是读不懂、不喜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就不要选。这个方法难免错过一些好书,但现在市场上书实在太多,不得不快刀斩乱麻。
我高中时就读于重庆市江津中学[创建于1906年(清光绪32年)1953年即为四川省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确认的重点中学],当时我们学校物理教研室主任,从事物理教学三十多年,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对那些费了很多努力却总是找不到感觉的同学来说,提高物理成绩的最好的方法是把那些特别重要或者解题思路特别巧妙的试题的参考答案直接背下来。
这个道理我当时确实不太理解,认为理科题目重在推导,背参考答案能用什么用呢。虽然不理解但我还是在数学上试着采用了这个办法,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高二上半学期,只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我的数学成绩就从班级的前10名一下子升到了前2名。我的做法很简单,准备一些白纸片,随时把那些特别重要或者解题思路特别巧妙的题目和解答工工整整的抄下来,攒够6张就认真的背一遍(我每次只背6道题,因为我发现超过6道题背题的效率会急剧下降),背一遍不算完,过了两天还要再翻出来再背一遍,如此反复,最后达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一看到题目,答案就像一幅图一样地浮现在脑中,框架明了、条理清晰。
刚开始背题的时候感觉进度特别慢,背5道题要花费1个多小时。但我沉住气,始终坚持这个速度,发现一个月之后,我才背了一百多道题,但我的数学成绩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做起题来也感觉容易多了。这种方法看起来很慢,其实进步速度惊人,关键的是刚开始的一个月一定要咬牙坚持住,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有明显进步了,很快的。
为什么背题对提高成绩会有这么显著的作用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理科题目的推导过程是没办法死记硬背的,如果不明白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根本是没法硬背的。所以当我们能够通过记忆,把一道题目复杂的推导过程写出来的时候,其实对这道题就已经基本上吃透了。对理科题目来说,背参考答案实际上就是背各个解题步骤之间的关系,我们把这些都记住了,对这道题目的妙处自然也就了然于心了。所以背题可以说是一种最简单最快速理解题目的方法,尤其是当我们对某门功课还没有完全入门的时候,背题可以让我们直接感受到这门课程独特的节奏和规律,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很自然的掌握了学习它的方法。
当然,有些比较复杂、解题步骤较多的题目在我们背过之后可能还没有完全消化,但通过背解题步骤,已经在你的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考过程,掌握了这种思考过程以后,一看见类似题目就知道往哪个方向分析,分析出思路以后,马上就知道“第一、第二”地往下做答。考试的时候一下笔,推理过程很自然地就一步一步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了。所以背题能够直接提升我们的解题能力,但这不是最重要的,背题最重要的好处是能大幅提高我们做题的速度。讲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做题慢点有什么关系,能做出来不就行了吗!
我们来算一笔时间账:一个学习好的同学1个小时可以解决12道题目,而差一点的同学1个小时只能解决6道题目。假设学习好的同学每天学习10个小时,差一点的同学每天学习16个小时。结果一算(10个小时&12):(16个小时&6)=120:96=5:4。人家一天学习十个小时的效果反而比我们学习16个小时还要高出25%!换句话说,我们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时间,却换来比别人低25%的效果,这可真够冤的。
所以说,做题速度慢可不是小问题,它会使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是事关成败的大问题。我在讲我个人的学习经历的时候,很多人都为我在高三冲刺阶段所取得的成绩的突飞猛进感到惊讶。其实能在短时间内提高那么多,也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我这个人不属于精力过人的那种,一天睡觉时间不能少于8个小时,不然就浑身没劲。在整个高三,我还一直坚持睡午觉。所以要比学习时间我肯定会输给大多数同学,但我在高三阶段做题的数量却要远远大于一般同学,原因就是通过背题使得我做题的速度超快,一般同学做一道题的时间我可以完成三道。题做得多见识就多,在考试中碰到生题的几率就少,这样就进入了一种良性的循环,越学越有信心,参加高考的时候我感觉胸有成竹信心满满的,一点也不慌张,最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还有一点要特别强调,需要背的只是那些最重要的、最巧妙的和最有代表性的题目(一般来说,这些题目老师在讲题时都会明确告诉你,提醒你要特别注意,所以只要上课时认真听讲,这些题目根本不用自己费力去找)。这样背题,数量虽然不多,却能把考试中最容易丢分的题目基本上都圈儿在里面,既轻松成绩提高又会很快。
2006年出版《学习改变命运》时,我在“学习方法的八字箴言”这一章里专门介绍了背题,7年来收到了大量读者的来信,很多同学都提到这个简单的方法对提高成绩的效果很明显。但也有很多同学向我诉苦说费了很大的力气效果却总是不明显,其实背题看起来简单,但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牢”“快”“活”等),处理不好就可能劳而无功。去年我的小表妹要参加中考,为了帮助她在冲刺阶段提高背题效果,我专门设计了一个背题工具,把我总结的背题方法和要领都设置在了这个工具之中,这样即使我没时间叮嘱她也能确保背题的效果,小表妹很喜欢。最后她以675分的成绩考入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今年年初,根据小表妹的使用体验,我对背题工具进行了重新设计,把它变成了一个便携式背题工具箱,我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掐尖”(意思是把那些特别重要或者解题思路特别巧妙的题目挑出来背会),我相信大家也一定会喜欢这个简单实用的背题工具。
在介绍“掐尖”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前,先回答一个同学们问得很多的问题:“掐尖工具箱和错题本是一回事吗?”
可以把掐尖看作一个超级错题本,它不只是简单的错题收集,而且包含了高效的复习流程,学生只要按步骤操作,就能把这些重点题目彻底消化。从我们调查的学生普遍情况看,错题本是有了,题目抄是抄了,但很少真正去用,也没有合理规划,掐尖等于强迫你去认真消灭错题,学生只要把题抄下来放入掐尖,不必再操更多心,一步一步做下去就是了,经过掐尖处理过的题目思路,可以记得牢固清晰。
下面就介绍一下它的使用方法。
“掐尖”大小和一本书差不多,可以方便的放入书包内。
学习时把它放在桌边,遇到特别重要或者解题思路特别巧妙的题目时,可以先在题目上面做个记号,等到有时间的时候,再打开工具箱,从纸匣中抽出抄题纸,将做了记号的题目和解答抄在上面。
注:为了方便大家抄写,我特别设计了两种抄题纸,一种是普通的淡黄色纸,另一种是透明纸,当遇到图例比较多的题目时,就用透明纸抄写,直接把图描摹下来,这样可以节省画图的时间和麻烦。
抄好后,将纸对折三次,(这样就把抄题纸折成一个小纸片,可以方便的放入工具箱)
从卡子舱中取出一个卡子,将折叠好的抄题纸插入卡子中,
然后将卡子放入工具箱的第一格中。(注:工具箱共有5个格)
继续把抄好的题按前后顺序放人第一格,当第一格放满时,这时我们就开始背第一格中的题目。
注:第一格只能放6个卡子,这样我们每次背题最多只能背6道,因为我从实践发现每次背新题不要超过6道,多了效率就会大幅下降。
好的,现在开始背第一格中的题目,取出第一个卡子,抽出抄题纸展开,然后盖住解答部分,试着写出解题步骤,
如果能够完整的写出来,就把抄题纸按原样折叠好,再插回卡子,然后将卡子放入第二格的后面。
如果不能写出来,就认真看看我们抄好的答案(可以反复多看几遍,直到自己觉得完全记住了),然后把纸叠好再插回卡子,把卡子放回第一格的后面。
然后我们继续取出第二个卡子(这时第二个卡子已经变成最前面的一个卡子了),重复上面的步骤:如果能写出解答,就把它放入第二格的后面,如果不能就认真看几遍答案后放回第一格的后面。
我们就这样将第一格里的卡子一个一个的检查,能够写出解答的,我们将它放到第二格的后面,写不出的,就将它放回第一格的后面。如此一来,最后留在第一格里的都是我们没有记住答案的题目。而那些我们已经记住了解答的题目被放入了第二格。
现在,以同样的方式对第一格中的题目重头再来一次,能写出解答的题就放到第二格的后面,还是写不出来的就把解答再次认真的背一遍,然后把它放回到第一格的后面。
我们一直不断重复这个复习过程,一直到原本放在第一格里的题目,全部进入了第二格为止。这时第一格中的6道题我们已经全部背会了,这次的背题也就结束了。
为什么要这样背题呢?我们来看一下这样背题的好处:
1、在背题的过程中,已经记住的题目被不断地从第一格挑出来放入第二格,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只背没记住的(第一格中剩下的题目),节省了不必要背题时间。
2、那些难以记住的题目(反复被放回第一格后面的题目)会被不断地循环记忆直到能够写出解答,这种短时间内高强度的重复记忆特别适合背题,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解题的过程已经在你的脑袋里运转了多次,一个清晰的思考过程已经被印在大脑中,这样背过的题不但印象深刻而且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现在第一格空了,我们可以继续将抄好的题目放入第一格里,过一段时间后,当第一格又被放满了的时候,就再次用上面所说的方法背题,直到第一格中的题目全部进入第二格后为止。这时我们会发现,第二格也满了(第二格的宽度是第一格的两倍,经过第一格题目的两次放入,正好满了)。这迫使我们要为第二格挪出一些空间来,否则下次第一格的题目就没法放进来了,同时也可以复习一下已经背过了的题目。
我们将第二格中前一半的卡子取出,放入第三格(第三格的宽度和第一格相同,是第二格的一半,刚好放满),
然后,我们拿出第三格的第一个卡子,检验自己是否还能写出解答,如果能,就把它放到第四格(第四格的宽度是第二格的两倍),被放到这格中的题目可以多休息一下了。
但是,如果不能写出解答,那么就要把它放回到第一格。很明显,这是一道曾经背过但又忘记了的题目。我们从头到尾把第三格中的题目仔细检查一遍,这样第三格的题目就被分拣到第一格和第四格中。
然后,我们把放回第一格里的题目再背一遍,直到它们全部进入了第二格为止。这时,第一格空了,第二格也被腾出了一些空间,这次的背题也就完成了。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1、新抄好的题目放入第一格,当第一格放满了的时候,就开始背题,背会了的题目放入第二格。当第一格的题目都进入第二格之后,这次背题就完成了。我们可以继续把抄好的题目放入第一格,当放满了的时候,就开始下一次的背题。
2、当第二格满了的时候,我们必须为它腾出一些空间来,否则下次背题的时候第一格的题目就没法放进来了。腾出空间时我们正好可以对部分老题(第二格前一半的题目)进行复习巩固,把其中忘记了的挑出来,放回第一格,而那些仍然记得的,放入更大的第四格。这样就把容易忘记的和记得牢的题目区分开来,对容易忘记的题目(被放回第一格中的题目)立即重背一遍加以巩固,而记得牢的题目(放入第四格中的题目)会经过更长的时间以后才再次检验看看是否还记得。
现在,我们可以继续把抄好的题目放入第一格,然后重复之前的过程,第一格满了就开始背题,当第二格满了的时候,我们就按照前面所述,清出一些空间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第四格也会变满了。
重复一样的程序:我们依照清理第二格的方式,清出一些第四格的空间,同时也对部分第四格中的题目再次检验看看是否还记得。
从第四格的前面取出卡子,放入第五格中。
然后检查第五格中的题目,写不出完整解答的放回第一格。而那些能写出完整答案的题目就可以拿出工具箱放心的扔掉了,因为这些题目已经成功通过了连续的2次检查,已经被牢牢的印在我们的大脑中了!
讲到这里相信不少学生已经明白了工具箱的作用——既牢又快的背题!
牢,就是要保证背过的题目像被印在脑中一样,想忘都忘不了!
每一道从工具箱中拿出的题目都必须通过连续的2次检查,注意是连续的2次!第一次是在为第二格腾出空间的时候,第二次是在为第四格腾出空间的时候,其中任何一次通不过(写不出解答),都会被放回第一格重背一遍。然后重新等待连续的2次检查。而且第一次检查之后,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会进行第二次检查(因为检查是在为第二格和第四格腾出空间时进行的,第四格的宽度是第二格的一倍,被放满的时间也会比第二格更长),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记忆的规律,确保了每一道从工具箱中拿出的题目都已经彻底记牢。
可能有的同学会担心:这会不会太浪费时间了?不会!因为容易记住的题目只需2次检查就可以拿出工具箱了,有一定记忆难度的题目被放回第一格重新记忆1-2次之后也会很快拿出工具箱,只有那些特别难以记住、总是通不过检查的“顽固分子”才会被多次放回第一格反复记忆,直到彻底记牢后才拿出工具箱。所以这种安排其实既安全又省时。
快,就必须要把背题过程具体化、流程化,像流水线一样的进行!
“掐尖”工具箱就是一台题目粉碎机,我们只需不断将那些最重要的、最巧妙的和最有代表性的题目挑出来放入第一格,它就会运转起来,当题目从第五格中拿出时,已经被彻底粉碎。背题方法、复习计划、遗忘检查等等一切关键环节都已经在工具箱里设置好了,这样学生不需要考虑任何事情,只要按固定步骤操作就可以了,每一步的操作都规定得清楚明确,这样执行时就不会有疑问,背起题来既轻松又高效。
很多同学都对一个现象感到迷惑不解,一些身边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在初三高三最后一年,突然提高得很快,超越了自己,甚至和自己拉开了挺大距离。或者某个不起眼的同学,数学一向是他比较弱的科目,却突然像开窍了似的,成绩噌噌地涨,弱科变强科。这类现象,用老师的话说,这个孩子的学习爆发力很强。
这种学习爆发力确实令人羡慕,尤其在最后冲刺阶段,可能会带来天差地别的结果。但是,我们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爆发力呢?
有些同学在学习上真是狠下功夫,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全部时间都用在了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努力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为什么努力都到了这种程度,却还是不能爆发呢!?
还有一些同学非常的聪明,学什么都很快,一直是老师们眼中最有潜力的孩子,可不知什么原因,到了中上游水平,就上不去了,就像是被一根橡皮筋拉住了,无论怎样努力,总是前进不了多少,感觉老是在原地踏步,为什么会这样!?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一个关键问题——“夹生题目”,没有解决好。
所谓“夹生题目”,是指那些我们看解答都懂,以为自己都明白了,可是一做就出错,或者这道题会做了,可类似的题型稍微变化一下就又不会了的题目。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彻底会了,可实际上还处在接近掌握、一知半解过程中的题目。
“夹生题目”危害很大,会使学习基础不扎实,就像隐藏在墙壁内部的裂缝,外表看不出来,整栋楼却有随时垮塌的危险。很多同学平时成绩不错,可一到关键时候就掉链子,原因就在这里。
“夹生题目”的价值也很大,可以说黄金就藏在其中。因为一旦消灭了“夹生”,你的进步就会变得很扎实,不会出现进一步退两步或总是原地踏步的情况。一段时间之后,很自然的就会爆发。所以,提高学习爆发力的关键是扎实而不是快速,扎实了进步自然快速,不扎实进步再快也是沙滩上建高楼——白搭。
我在刚入初三的时候,成绩在本校属于中上等水平,到中考的时候,已经是整个江津地区的第一名,我的窍门就是集中力量,大量消灭“夹生题目”。
下面,我就谈谈怎样消灭“夹生题目”。
“夹生题目”是怎样产生的?
“夹生”是由理解和操作的差距产生的,就像我们看别人骑自行车,每一个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这时如果自己上去骑一下,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连车把都把不稳。“夹生题目”也是这样,我们总是认为,如果一道题,解题过程的每一步我都能看明白了,这道题我肯定就掌握了,有时是这样的,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推导过程步骤较多),理解和会做经常是两码事,因为有一些解题技巧是必须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和掌握的,也就是说其中有一些能看懂,却做不到的部分——夹生的部分。
所以,消灭“夹生题目”,不能仅仅依靠看答案和听老师讲题(光靠理解是不行的),还要亲自下手做,通过实实在在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巧,彻底消灭“夹生”。
怎样找出“夹生题目”?
“夹生题目”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欺骗性”——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彻底会了,实际上还处在接近掌握、一知半解过程中。所以,怎样从各种各样的题目中找到“夹生题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总结的找到“夹生题目”的方法。
从哪里找?
1,从不会做的题目中找。
2,在不会做的题目中,那些难度太大,连答案都看不懂的题目,不要理它。(因为如果连答案都看不懂,这样的题目是“全生”,不是“夹生”。难度太大的题目,对水平不够的人而言,再努力去做,收获也有限,最好的选择就是暂时先放弃它。)
所以,一句话,就是在不会做的题目中,那些能看懂解答的题目中去找。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在认真看完解答,对解题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搞懂了之后,这时还不能算完,要马上对这道题进行一下测试:盖住答案,试着做一遍。看自己能否完整的写出解题步骤。如果可以,说明这道题中没有“夹生”的部分。如果不能(写了几步就卡住了,怎么也想不起来下一步应该怎么办了),就说明这是一道“夹生”的题目。
用这个方法挑出“夹生题目”,开始时会比较多,不要怕,只要能及时的消灭它们,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夹生的题目”会越来越少,而这时离你“爆发”也就不远了。
怎样消灭“夹生的题目”?
“夹生”是由于理解和操作的差距产生的,所以消灭“夹生”也必须从理解和操作两个方面同时下手。还记得学游泳的时候,是怎样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吗?首先要认真观看老师做的示范动作(理解标准答案),然后自己下水试一试(实际操作),发现蹬腿、划水、吸气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就上岸重新观看老师的动作对照,然后再下水重试,如此循环进行,很快就学会了。
消灭“夹生题目”也是这样,必须要从理解和操作两个方面同时下手。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在博文“”中介绍过的背题——通过将看答案(理解)和默写解题过程(实际操作)相结合来消灭夹生题目。(先认真看一遍解答,然后立即闭卷试着默写出解答,如果写到哪一步卡住了,就马上翻看解答,然后再重新闭卷默写解答,直到能够默写出完整的解答。)
当然,背过一遍不能算完,过两天之后还要试着闭卷再做一遍,如果做不出来,还要重背一遍。如此反复,最后达到一看到题目,解题过程就条理清晰的浮现在脑中。这时,才算是真正的消灭了。
怎样解决执行难?
麦克阿瑟将军有句名言:完美的结果来自完美的执行。
消灭“夹生题目”的关键是坚持,一门科目(比如:数学或物理)如果能够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坚持消灭“夹生题目”,漏洞基本上就能消灭得差不多了,成绩会也有质的飞跃。
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
难在哪里?难在看上去简单做到却十分困难,就像要坚持在3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背10个单词,看上去挺容易的,可是能真正做到的却没有几个。头两天没什么,只要每天背10个新词,再复习一下背过的就可以了。10天以后,虽然每天还是背10个新词,可是要复习的一下子变成100多个,立刻就感觉吃不消了。20天后,每天还是背10个新词,但要复习的老词已经是200多个,看着几十页半生不熟的单词,基本上就已经绝望了,3个月(90天)后,每天仅要复习的老词就有900多个,…
消灭“夹生题目”也是这样,我们在背新题同时,还要不断复习已经背过的题目,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成倍的增加,使我们很难坚持下去。
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用我在博文“”中介绍过的“掐尖”背题工具箱,因为它能够在背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将已经消化了的题目(已经彻底会了,不需要再花费时间去复习了的题目),从复习队列中剔除出去。这样不会影响消灭“夹生题目”效果,却能极大的降低复习的工作量,节省80%以上的时间。
“掐尖”背题工具箱为什么能节省80%的背题时间?
秘密就在“掐尖”背题工具箱(以下简称掐尖)的使用方法之中。
使用“掐尖”之前,首先要选定一门或两门对你最重要的科目(比如:数学或化学),因为每个“掐尖”工具箱只能同时用来消化1到2门课程的夹生题目(别嫌少,一步一步来,先集中精力,用2-3个月的时间,解决掉最重要的科目,然后再去解决次要的科目)。
选好科目后,下面要做的是,找到夹生题目并抄写下来(找出夹生题目的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抄题不仅是把题目和解答抄下来,也是一次整理的过程。在抄的时候要把答案中省略的解题步骤补全(很多参考书只给出了很简略的解题步骤),如果有老师强调的解题要点,也要抄在上面。
题目抄好放入工具箱之后,并不是马上就开始背题,而是要凑够一定数量才开始。晓鹏老师根据多年实践,发现每次背6道题的效率最高,所以工具箱的第一格只能放6个卡子,这样“掐尖”就把每次的背题量规定为6道。
当第一格被放满之后,就开始背题。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并不需要一次抄6道题,而是发现几道夹生题目就抄几道,所以第一格有可能2天被放满,也可能一周才放满,我们不用管它,只要知道当第一格满了的时候,开始背题就可以了。
下面的视频是背题的过程:
我们来看一下这样背题的好处:
1、在背题的过程中,已经记住的题目被不断地从第一格挑出来放入第二格,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只背没记住的(第一格中剩下的题目),节省了不必要的背题时间。
2、那些难以消化的题目(反复被放回第一格后面的题目)会被不断地循环记忆直到能够写出解答,这种短时间内高强度的重复记忆特别适合背题,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解题的过程已经在你的脑袋里运转了多次,一个清晰的思考过程已经被印在大脑中,这样背过的题不但印象深刻而且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我们在背题的同时,还要不断复习已经背过的题目,这样才能避免背了新的忘了旧的,那么复习是怎样进行的呢?
每次背题之后,第一格的题目进入了第二格,第一格就空了,我们又可以把抄好的题目放入第一格了。过了一段时间后,当第一格又被放满了的时候,就再次背题,背题结束时,第一格的题目又全部进入了第二格。这时我们会发现,第二格也满了(第二格的宽度是第一格的两倍,经过第一格题目的两次放入,正好满了)。这样一来,我们下次背题就无法进行了(因为第一格的题目无法进入第二格了),怎么办?
必须为第二格挪出一些空间来,在腾出空间时,我们正好可以对已经背过的题目(第二格中的题目)进行复习,把其中忘记了的挑出来,重背一遍加以巩固。
下面的视频演示了当第一格再次被放满了的时候,我们又要开始一次新的背题了,可是这次背题与上次不同,它包含了复习的过程。
通过视频演示,可以看到这次背题的过程包括:背了6道新题,检测了12道已经背过一遍的旧题,重背了4道已经忘记的旧题。需要注意的是,全部的过程(背题,复习,重背)不需要我们任何事先的计划,一切都是自动引发(第一格满了,引发背题。第二格满了,腾空间引发复习),我们只要按规则执行就都搞定了:
1、新抄好的题目放入第一格,当第一格放满了的时候,就开始背题,背会了的题目放入第二格。但如果这时第二格也满了,背题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挪出空间。把第二格的前一半题目放入第三格,这样背题就可以继续进行了,
2、背完后,检测一下刚才挪到第三格中的题目(注意,这些题目都是以前背过一遍的旧题),把其中忘记了的挑出来,放回第一格,而那些仍然记得的,放入更大的第四格(第四格的宽度是第一格的4倍)。这样就把容易忘记的和记得牢的题目区分开来,对容易忘记的题目(被放回第一格中的题目)立即重背一遍加以巩固,而记得牢的题目(放入第四格中的题目)会经过更长的时间以后才再次检验看看是否还记得。
3、当竖排小格(第1、3、5格)都空了就停止本次背题。
通过简单的规则,“掐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学生不用考虑今天复习哪些,明天复习哪些,哪些是容易忘的,要多背,哪些是容易记牢的,可以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复习。只要按规则执行就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讲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都着急了:“老师,你前面说,“掐尖”能够节省80%以上的背题时间,是因为能够在背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将已经消化了的题目(已经彻底会了,不需要再花费时间去复习了的题目),从复习队列中剔除出去。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剔除过程呀?”
别急,接着往下看
我们继续按照上面讲的规则背题,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第四格也会逐渐的变满。
下面的视频演示了一次新的背题,可是这次背题与上次又不同,它不但包含了复习,而且还有剔除已经消化了的题目的过程。
这次背题的过程包括:背了6道新题,检查了18道旧题,重背了5道已经忘记的题目,剔除了4道已经消化了的题目。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详细讲解一下:为什么在检查第五格的题目时,“仍然记得的题目”就被认定为已经彻底会了,可以放心的拿出工具箱(剔除)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符合了我们判断一道题目是否已经彻底会了的标准。
我们设定的判断标准是这样的:一道夹生题目,在背过一遍之后,几天以后要检查一下,看看是否还会做,如果还会做,就过更长的时间以后,再检查一次,如果仍然会做,就可以认定这道题目已经彻底会了。也就是说,一道夹生题目,在背过一遍之后,如果能够连续2次通过检查,并且这2次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就可以认定为彻底会了。(注意是连续2次检查,第1次是检查第三格,第2次是检查第五格,其中任何1次写不出解答,都要放回第一格重背,然后重新进行2次检查)
这样的判断标准充分利用了记忆的规律,确保了每一道从工具箱中拿出的题目都已经彻底消化。可能有的同学会担心:这会不会太浪费时间了?不会!因为容易消化的题目只需2次检查就被拿出了工具箱,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被放回第一格重新记忆1-2次之后也会拿出工具箱。只有那些特别难以掌握、总是通不过检查的“顽固分子”才会被多次放回第一格反复记忆,直到彻底消化后才拿出工具箱。
随着背题的进行,消化了的题目不断的被剔除了出去,复习量就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越积越多,时间花费也被大量的节省下来!这样一来,消灭“夹生题目”只需利用散碎的时间就能完成,大多数同学都能坚持下去。
总之,背题是彻底消灭重要题目、快速提高成绩最有效的方法,而“掐尖”确保了背题能够轻松高效的执行。你需要做的是:立即开始背题!3个月后,这样的“学习爆发力”同样会发生在你身上,这远比依靠艰苦,盲目的题海战术提高得更快,也更轻松。
为什么起了“掐尖”这么个古怪的名字?
“掐尖”来源于我的一位教了30多年数学的特级教师朋友,他常说的一句话“不怕不会学,就怕会掐尖”。意思是哪怕你其他的方法都不会,但是只要能坚持做到一点:把最重要的题目挑出来,认真的消化掉,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他把重要的题目称为“题尖”,也就是题中的尖子。当然,这些重要题目可能来自于错题,夹生题目,也可能是课本、习题册上的重要例题,老师讲题时强调的重点题型等等。
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从我自身的体会和大量成功的实例都证明:消灭重要的题目,是最简单易行的提分方法。“掐尖”这个词很准确的抓住了快速提分的关键。所以,我就把工具箱命名为掐尖,希望同学们都能牢牢抓住提高成绩最关键的这一点。
掐尖工具箱是干什么用的?
“掐尖”是一个高效提分工具,学生只要把重要题目放入工具箱,然后按照流程操作,就能够快速的提高成绩。
一般来说,单科(比如:数学)用工具箱消灭200道左右的重要题目,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掐尖工具箱和错题本是一回事吗?
可以把掐尖看作一个超级错题本,它不只是简单的错题收集,而且包含了高效的复习流程,学生只要按步骤操作,就能彻底消化错题。错题本似乎做起来“容易”,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很难真正按计划实现,所以取得效果“难”。而掐尖初做起来,似乎有点“麻烦”,但学生只要把题抄下来放入掐尖,不必再操更多心,一步一步做下去就是了,经过掐尖处理过的题目思路,可以记得牢固清晰,所以取得效果反而“容易”。
为什么不直接提供“最重要的题目”给我们呢?
有的同学建议我出一本习题集,把“最重要的题目”都收集在一起,然后大家直接拿来用,这样不是既省时又省力吗。想法挺好的,可是实际上却行不通,因为每个同学的学习状况不同,一道对你很重要的题目可能对其他同学一点儿也不重要。如果让大家使用一本固定的题集,结果反而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所以,“重要的题目”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刀切的统一标准,再好的老师也给不出真正适合你自己的“重要的题目”。大家一定不要相信什么“必背题集”之类的东西,要想找到真正适合你自己的“重要的题目”,必须靠自己。
怎样找到“重要的题目”?
1、课堂上老师讲题时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吃透的题型。
2、考试的错题中那些推导过程比较复杂,或者分析过程比较复杂的题目。
3、在平时用辅导书做题的时候,遇到的解题过程非常巧妙,对自己很有启发的题目。
找到“重要的题目”后,要把它们抄写下来,抄题时要注意把解题过程写完整,有的同学说,选择题答案就一个(D),没有推导过程呀。怎么没有?为什么要选(D)而不是(A),你是怎么得出答案的,这就是推导过程,要把这个过程简略的写下来。
啰嗦两句:现在的辅导书太多太滥,真正有用却没有几本。所以,选择教辅书大家一定不要相信广告宣传,可以咨询一下老师,或者已经用过的同学。
为什么要用背题来消灭重要题目,理科科目靠背题,真的有用吗?
背题和背单词虽然都有一个背字,但其实完全不同。背题并不是死背解答,而是通过将理解(看解答)和操作(试着闭卷写出解答)相结合,使我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些解题技巧。
理科题目的推导过程是没办法死记硬背的,如果不明白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硬背是背不下来的。所以当我们能够闭卷把一道题目复杂的推导过程写出来的时候,其实对这道题就已经基本上吃透了。对理科题目来说,背题实际上是背各个解题步骤之间的关系,我们把这些都记住了,对这道题目的妙处自然也就了然于心了。而文科题目主要是要在背题的过程中记住论述的方法和要点,逐步掌握分析和解答题目的技巧。
所以,做题十遍不如背题一遍!背题是彻底消灭一道题目最有效的方法。在实际的学习中,大多数的尖子生也都是这么做的。
我直接背题不行吗,为什么要用“掐尖”工具箱来背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下另一个同学的提问:
“我最大的问题不是会不会做题,而是连简单记忆都有困难:甚至连书上的例题都要反复记忆,虽然理解了,可是没过多久又得重新记,这样一来时间都不够用,我真的理解了,可还是会忘记特别是复杂的题目,记了半天,一个星期左右就忘了怎么入手?
请教下怎么记,明白我的问题吧,不要告诉我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什么的,我就是不会啊,都说常常复习,联系知识点记忆,我都做了,例题也看了,自己也重新做了几遍还是忘
恳请小鹏哥赐教,也希望看到我帖子的高人赐教”很多同学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这道题明明在平时做过好多遍了,可不知为什么考试时就是做不出来!有人专门做过统计,发现中考高考中丢分的题,90%以上都是平时已经做过的,也就是说,有90%的失分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却白白的浪费掉了。
用“掐尖”工具箱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不仅能用最合理的重复次数,最小的代价记住题目,而且由于“掐尖”工具箱包含了检查、巩固和安全剔除等一整套防遗忘功能,可以确保每一道通过工具箱的题目都已经被彻底消化,深刻的印在了脑中,不会在考试中再次出错。这样不但成绩提高很快,也确保了我们的努力付出不会白白的浪费。所以,“掐尖”工具箱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背题并防止夹生和遗忘的好帮手。
用了掐尖工具箱,就一定能大幅提高学习成绩吗?
学习成绩的大幅提高,一定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掐尖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手段,这来源于我的亲身体会,它的主要作用是帮你发现“隐藏的问题”,然后,需要你自己重新学习和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掐尖是帮你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再与你努力解决问题的行动相配合,就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
掐尖适合哪个年级的学生?高三的学生,用掐尖还来得及吗?
掐尖工具箱,其实是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对错题处理的重视,它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把计划更好地达成现实,所以把掐尖也叫做超级错题本。习惯当然是越早养成越好,从小学五年级,初一就开始,孩子会习惯成自然。有的学生一直对错题不重视,就顾着埋头多做题,留下这个短板,成绩总是很难提高,那个著名的木桶盛水原理大家都知道,决定水容量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孩子在高三愿意改善学习习惯,拿出相当时间,重视错题处理,掐尖这个超级错题本依然会很有用。
买了掐尖,孩子不愿意用怎么办?
孩子学习负担比较重,时间又紧张,生怕增加负担,有抵触情绪完全可以理解,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家长多付出一点智慧和精力,比如家长开始主动帮助孩子抄一点题目,放入掐尖,孩子毫无费力地按程序走一遍,就会感到,哎,真的有点意思,有点作用,有了兴趣,就会逐步接受,自觉使用了。在最初的阶段,家长最好不要简单地把掐尖往孩子面前一放了事,那是懒惰的行为,家长应该也参与其中,扮演引导,协助,督促的角色。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的学习,很需要家长更多参与。
一般来说,要背多少道题才能对成绩提高有明显作用?
每个同学的情况不同,结果会有一些差异,但一般来说,单科(比如:数学)背了200道左右的重要题目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如果能背到500-600道,成绩肯定能大幅提高。
用“掐尖”是不是需要改变我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是不是只能用于一科?
不需要,你依然可以按照原来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不必牺牲更多时间去改变什么,学习新的什么东西,“掐尖”只是占用你的零碎时间来消灭重要题目,而且掐尖可以同时针对几个学科的重要题目,零打碎敲,日积月累地消化,掌握,实际是通过一个很简单,快捷的学习手段,帮你冲分数,只要你能坚持,考试成绩上必然会有体现。
我高二了数学不好,想用掐尖提高一下,但不知道是否会有反作用,养成坏习惯,怕搞成死记硬背,结果反而在考试中出问题。比如说题目背会了,考试时会不会看看题目就下笔做,等结果出来才知道是“此题非彼题”。
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你不理解答案,不明白解题步骤每一步的作用,只是机械地把答案死记下来,就会出现你提到的这种情况。这里我再强调一次,我们选择要背的题目必须有一个前提:能看懂解答的题目。
但是,能“看懂解答”和“会做了”是两码事!就像我们看别人骑自行车,每一个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这时如果自己上去骑一下,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解题也是这样,哪怕解题过程的每一步都搞明白了,可上了考场还是会错。因为一些解题技巧是必须经过实际练习才能掌握的。而背题就是通过实际练习(默写解题过程),让我们能够掌握题目中隐含的各种技巧,一旦你掌握了这些技巧,这道题也就“真会了”,这时你就能轻松的解决这一类的题目,而且能够准确的辨别出看似相同其实不同的题目,不会将解题方法生搬硬套。
用“掐尖”背过的题目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吗?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你的好朋友无论穿什么衣服,变换什么发型,你都能一眼认出他来。因为你对他的关键特征烂熟于胸,不会被他变换的各种表象所迷惑。题目也是一样,要想“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必须对题目的关键特征烂熟于胸。
“掐尖”通过默写解题过程,让我们发现和掌握题目中隐含的各种技巧,这些“隐含的各种技巧”其实就是一道题目的关键特征,一旦我们能熟练的运用这些技巧,这道题就“真会了”,就不会再被这类题目各种变化的表象所迷惑,也就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了。
为了确保每一道题目“真会了”,“掐尖”在背题流程上特别设置了多次检查,保证每一道重要题目都已经彻底消化,不会在考试中再次出错。这样也就确保了我们的努力付出不会白白的浪费。
现在学习任务这么繁重,学生有时间用“掐尖”吗?
对学生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一天到晚忙得天昏地暗,根本就抽不出大块的时间!所以,“掐尖”设计的核心就是省时和简单,尽量利用零碎时间,方便灵活地背题。便携式工具箱的设计使学生可以随身携带,遇到错题,或重要题目,可以随时打开抄题,而一旦有了短暂的空隙时间,就可以用来背题。另外,建议家长最好也参与其中,协助抄题,或者督促孩子抄题。
用“掐尖”背题,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因为制定学习计划是一个很麻烦,很痛苦,又经常需要调整变化的事情,使用掐尖,只要按照简单的规则操作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考虑,实际非常简单,轻松。独特的剔除设计既保证了安全(每一道题目只有彻底消化后才能拿出工具箱),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复习量,为我们节约80%以上的背题时间!
总之,“掐尖”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消灭掉最多的“重要的题目”,获得最大的成绩提升。
“掐尖”使用起来,是不是很麻烦?
“掐尖”是依靠几条简单的规则来使用的(博文“最简单的提分方法——背题(二)”中有详细的介绍),学生明白了以后,执行根本不需要动脑子,又快速又省事。唯一的“麻烦”,就是抄一次题,这一点时间,花得绝对值得。初三高三的同学如果时间太紧张,也可以不用抄题,把卷子复印,把复印卷上的题目剪下来,折好放入卡子即可,或者扫描,打印题目也行,除了手抄题,掐尖的用户们提供了各种巧妙办法,大家可以去看看掐尖学习交流群的群文件分享。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掐尖”每一步的操作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精心的设计,没有一步是多余的!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每一步的作用,这没有关系,只要按照规则操作就行了,大家只要严格按照规则执行,就一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如果背的题目较多,会不会导致复习频率过快,当时记住了,以后会不会又忘了?
背题和背单词不同。背题就像是我们学骑车,一旦你能够晃晃悠悠的行进了,也就学会了,不会忘了。背题也是这样,实际上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将看答案(理解)和默写解题过程(实际操作)相结合,使我们能够快速掌握这些解题技巧。一旦你掌握了,也就很难忘记了。所以,当你能够在连续2次写出推导过程的时候,哪怕这两次的时间间隔很近(比如今天和后天),其实你也已经会了。而背单词哪怕你今天、后天、一星期后都能记得,也可能以后还是会忘了。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拿出工具箱的题目,我们可以放在一个纸袋里保存,考试拿出来前快速的看一遍就可以了。
“掐尖”可以同时解决多门科目吗?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使用。一种是集中消灭你最需要提高的1,2门科目,也就是说,工具箱中放的都是这1,2门科目的题目。另一种是同时解决多门科目,每个科目的题目都可以放入工具箱,都混合在一起,像不同口味的糖豆一样,你可以把掐尖工具箱想象成一个零食盒子,专门用来消灭各科的重点题目,让你利用零碎时间吃掉它们。
抄题纸用完了怎么办?可以用自己的纸吗?
普通抄题纸,可以自己准备,但透明抄题纸需要从我们这里购买,我们选用的是德国进口的纸张,它的特点是吸墨性良好,抄题时不会擦花,我们会以成本价提供给“掐尖”用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才能背书背的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